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教育随笔(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堂教育随笔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所有科目中最难教的课程之一。一方面学生的基础完全不一样,有些同学接触电脑已经有3-5年,而有些同学可能连电脑都没摸过;另一方面,各个学校的九年义务制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开展的程度也完全不统一,有些学生小学就有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可有些同学却从来都没有学过;而且教材内容存在重复性,一些东西是小学学,初中学,高中学,甚至大学还学,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新鲜感;还有就是对于同样的内容来说,由于在学习的教材选择上,由于不同学校在开设的课时上,开课的年级上有区别,所以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内容的多少和深浅上又不一样。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到了上初中信息技术课,部分同学认为太深,部分同学又认为太浅,还有部分就根本听不懂你在讲什么,老师很不好把握分寸,所以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并非部分老师认为的这么简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信息技术课的老师如何去解决呢?

经过几堂课的学习和教学总结,这里分享一种自认为比较不错的方法:

一. 课堂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

即课堂上的知识点尽量做到精(实用、重要)、少(内容少)、全(整体教学规划全面) 15分钟老师教学,剩下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设计的围绕教学内容的课堂练习及任务,并对任务完成程度进行检察、打分;完成所有任务后获得自由上机的奖励。

二. 采用一帮一互助的小老师制度

即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如果能快速完成任务那么他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当小老师教会一个不会的同学完成任务(老师监督一定是教而不是代劳);完成所有任务后才可以获得自由上机的机会。

通过以上2个环节,一、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快速完成任务打高分成了荣誉,认真听课快速完成任务就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上机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事先老师需精确计算普通基础学生完成任务大致需要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加上15分钟的教学,认真听课并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获得10-15分钟的自由上机时间。二、协调好基础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基础好的可以帮助基础不好的,从教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提升)。

三、有了小老师制度,老师可以疼出更多的时间帮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四、认真听课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获得自由上机时间可以锻炼自学自由发挥特长的能力。五、通过长期的任务完成程度以及每个学生的记录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喜好,从而更好的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方向。

在备课时,在课堂上,我一直在想:我能不能做一名出色的“游戏程序设计员”呢?如果能让我的学生在课堂上一次次体验学习的成功,他们是不是也能被我“牵着鼻子”走呢?

通过不断的摸索,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是可以做一名“游戏程序设计员”的,虽然并不是很出色,但是,我的学生在我的导演下,在表扬的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如果表中一班又有两人要求参加程序设计活动,那该怎么办?”学生通常回答的结果是修改相应单元格的数据。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感到这种操作的不方便,进而分析不方便的原因是因为表格中一些单元格之间是有关系的,即一个单元个值的变化会影响到

其他单元格的值的变化,最终引出利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由于该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只告诉学生可以利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具体如何操作,我给学生留了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学教材的第一个问题并上机试一试。自学上机结束后我让一位好动的学生为大家广播演示操作,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公式的组成结构是以“=”开始,由运算数和运算符组成,运算数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单元格名。由于上一节已学过填充柄的自动填充功能,所以这里只是复习性地提问一下“+”叫什么,重点要学生理解在这里用填充柄操作实质是在复制公式。再次要求同学上机计算一班和三班参加课外活动合计人数,由于这两个单元格都是求和公式相同而位置不相邻,所以要求同学开动脑筋想想办法怎么相互复制公式。上机结束请同学演示各自的方法,教师演示复制与选择性粘贴方法,分析利弊得出结论:如果是相邻单元格复制公式可用填充柄,如果是不相临单元格使用复制、选择性粘贴比较适宜。学生看着自己的劳动成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演示函数计算法,使同学领略其简便性

我先在屏幕上广播一道题,要求学生计算工作表中某一列的和,该列数据非常多,提问学生怎么算,学生一般会利用公式法。我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提出“我有一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听了很好奇,接着我演示在编辑栏中输入函数的出结果。由于很快就得出结果,学生很惊讶,也想体验这种成功。这时我提示这是利用函数计算法,并引导学生自学函数计算法重新完成刚才用公式计算法做的表。这里有一个难点:使用函数计算法的步骤,学生在这一步很难跨过去,容易产生挫败感。对此,我把使用函

数计算法的步骤广播在屏幕上。第一步:选中将来要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第二步:点击Fx函数按扭调用“粘贴函数”对话框;第三步:选择函数(顺便介绍如何选择需要的函数);第四步:选择参加本次函数运算的数据区域;第五步:确定返回。学生对照步骤再次上机完成操作要求,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再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使用填充柄复制公式或函数时计算结果出现了错误,使学生明白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和使用范围

由于学生一直在用填充柄,所以在计算“占活动总人数比例”字段时(如图)

学生往往使用填充柄,一开始我并不指出其错误,而按学生的设想操作,结果必然出错。由于是填充柄第一次没按贯例得出正确结果,出现的反而是“#DIV/0!”这样陌生的字符,学生会显得莫名其妙,他们急需要知道为什么?我依然不说出原因,而是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参加活动总人数”列和“占活动总人数比例”列中的格单元格公式,找出错的原因是各单元格

分母引用的单元格错了。究其原因是填充柄引用的单元格的格式而没有引用我们所需要的单元格的值,进而传授绝对引用单元格的值的方法。之后让学生上机操作,再让学生观察“占活动总人数比例”列中的各格单元格公式的分母,以验证其正确。到此我再解释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两种引用的特点和用途。

至此,本课所要讲授的新课基本结束。

本节课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在我的指导下,一次次解决问题,一次次体验成功,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要我们教师创新性地教,就能唤起学生创新性地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一次次体验成功,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学生的综合素责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培养,使信息技术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