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监管主要做法与实践-陆廷岚
监管医疗工作实施方案

监管医疗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医疗行业是一个关乎人民健康的重要领域,监管医疗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安全隐患等,这就需要加强对医疗工作的监管,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二、目标。
监管医疗工作的目标是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三、具体措施。
1.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医疗监管机构,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安全。
2.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医疗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3. 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4.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5. 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安全隐患。
2. 健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医疗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和监管标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秩序。
3.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医疗行业监管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意识,促进他们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4.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医疗监督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五、总结。
监管医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只有加强对医疗工作的监管,才能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落实,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医疗监管实施方案

医疗监管实施方案医疗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为了加强医疗监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健全医疗监管体系。
1. 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完善医疗监管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健全监管体系。
2.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医疗事故信息,加强事故调查和处理。
二、加强医疗从业人员管理。
1. 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规范医师执业行为,提高医师职业素养。
2.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1. 制定医疗服务行为规范,明确医疗服务流程和标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2.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四、加强医疗器械管理。
1. 建立医疗器械准入制度,严格审核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 加强对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管,规范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和管理。
五、推动信息化建设。
1. 建立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2. 加强对医疗信息安全的保护,防范医疗信息泄露和非法使用。
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评估。
1. 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全面评估。
2. 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引导患者选择优质医疗机构。
七、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
1. 建立医疗费用监管制度,规范医疗费用收费标准,防止医疗费用过高。
2. 加强对医疗费用的审核和监督,依法打击医疗费用欺诈行为,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八、加强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处理。
1. 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关系和谐稳定。
2. 加强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工作,促进医患双方和解,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总之,医疗监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患关系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严格执行各项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医疗监管体系,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4.01•【字号】沪卫计指导[2014]002号•【施行日期】2014.04.01•【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沪卫计指导〔2014〕002号)各区县卫生计生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市妇幼保健中心、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为切实履行市卫生计生委“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的工作职责,加强领导,深入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如下:一、领导机构组成人员(一)市卫生计生委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沈晓初黄红副组长:韩慰军邬惊雷瞿介明赵勇王磐石(常务)肖泽萍郑锦黄红李忠阳张梅兴邵又娟许速成员:晏波许铁峰张炜李善国刘红炜赵致平王彤樊华王玲顾一石高秋韵董鸣唐琼龚莉高玲徐海炎沙卫涛(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磐石(兼)副主任:李善国成员:吴向泳张玉枝龚莉沙卫涛陆廷岚潘明华张怡冯骏吴平张智李晨金培武杨瑜麟张震巍管红叶顾希平丁晓艳徐瑾真二、领导机构工作职责(一)领导小组工作职责1.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有关工作,向有关部门通报、协调有关工作;2.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组织领导本市卫生计生系统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3.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审定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事项;4.部署年度工作,督促、检查、指导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5.组织领导办公室工作,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问题。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1.贯彻领导小组指示精神,协调委机关相关处室和委属单位,指导各区县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2.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起草有关文件、报告;3.对各区县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调研、督查、评估和考核;4.收集、整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动态,开展经验交流,提出建议方案;5.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提出政策建议;6.组织举办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会议和培训;7.协调相关媒体正确宣传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上海市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实践与评价

上海市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实践与评价
陈权;谭鸣;陆廷岚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医师定期考核是一项法定的工作,旨在加强医师执业管理,提高医师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广大医师树立“规范执业、终身学习”的理念。
2014年上海市完成首次医师定期考核。
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结合上海市首次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的实践,总结经验,探讨方向与任务。
【总页数】2页(P1078-1079)
【作者】陈权;谭鸣;陆廷岚
【作者单位】上海市医师协会培训部,上海 200040;上海市医师协会培训部,上海 200040;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 2001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2
【相关文献】
1.SOAP联合Mini-CEX定期考核妇产科规培住院医师应用效果评价 [J], 宫婷婷;吴琪俊
2.上海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的实践与探索 [J], 陈权;谭鸣;陆廷岚
3.上海市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会议暨培训会议召开 [J], 张凌峰
4.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徐建光主任在上海市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会议暨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J],
5.中国医师协会杨民秘书长在上海市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启动会暨培训会上的讲话[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府对医疗行业的监管与支持政策

政府对医疗行业的监管与支持政策1医疗行业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健康福祉。
为了保障医疗行业的正常运行和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政府在监管和政策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政府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和支持政策,并分析其影响。
1. 医疗行业的监管政策1.1. 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政府通过制定医药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医疗行业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行业准入、医疗质量评估、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医疗行业的规范化水平。
1.2. 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政府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合规运营。
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和个人,政府会进行严肃的处罚和责任追究,以维护医疗行业的良好秩序。
2. 医疗行业的支持政策2.1. 医疗资源投入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支持力度。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医疗设备更新、建设和扩建医疗机构、培训医务人员以及医疗科研等方面,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2. 药品价格管控政府通过价格管控政策,合理调控药品价格,降低患者的负担。
这包括对高价药品的价格干预、制定药品招标采购政策等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
2.3. 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政府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参保人群和保障范围。
通过医疗保险,政府向患者提供医疗费用补偿,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并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3. 政府对医疗行业的监管与支持政策的影响3.1.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政府的监管和支持政策促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追求合规经营和规范操作,医疗机构致力于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3.2.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通过政府的监管和支持政策,医疗资源得以合理配置。
政府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改善设施设备,提升药品供给能力,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使公众更便捷地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3.3.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政府的支持政策使得医疗费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方案

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方案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方案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顶层设计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需要明确顶层设计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健全监管制度和机制: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监管制度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职责和权责,形成合力推进医疗服务监管工作。
3.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管,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4.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及时高效地处理医疗服务纠纷和投诉事项,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5.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加强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工作,向社会公众宣传医疗服务监管政策和举措,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认知和参与度。
6.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积极引导医疗服务机构加入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7.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卫生、药监、医保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
8.加强对新兴医疗服务模式的监管: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我们需要及时调整监管工作,加强对新兴医疗服务模式的监管,确保其合法、安全和有效。
通过以上多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可以实现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提供有力支持。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我们需要继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9.加强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管理:建立严格的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管理制度,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推动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10.加大对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的力度:临床实践技能是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必备的能力,我们需要加大对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以试点为契机 大力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

以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局,北京100044)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指出,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该文件的出台为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实现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加强综合监管制度建设、体系建设、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卫生综合监管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取北京、浙江、湖北、重庆等7省(直辖市)和南京等9个地市,从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等几方面探索建立完善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制度,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新模式。
各试点地区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加强试点组织领导,周密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及时召开会议认真部署等工作措施,结合辖区实际,不断推进医疗服务多元监管试点。
自2019年4月以来,各试点地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明显。
1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自我管理的主体责任各试点地区把医疗机构实现自我管理作为实现多元化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医疗机构从“要我依法执业”向“我要依法执业”转变,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开发信息系统,医疗机构完善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全行业依法执业自律意识,落实依法执业主体责任。
1.1逐步建立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组织管理体系各试点地区从机构和人员两方面将落实完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组织管理体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贵州省要求市辖各区医疗机构成立“依法行医领导小组”;河南省要求各地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置依法执业监督科,一级医院设置依法执业监督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科,负责定期开展依法执业自查与培训;桂林市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法治办公室;南京市共有1451家医疗机构成立了依法执业办公室,共配备监督协管员1654名;苏州市成立3380间依法执业办公室。
全面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综合监管工作方案

全面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综合监管工作方案为了全面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综合监管工作,我们应制定以下方案:一、优化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建立监管机构与行业协会、医疗机构、患者代表等的协作机制,实行监管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
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机构和个人进行惩处,保护患者利益。
二、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加大政府对疫苗、药品、医疗器械等的监管力度,建立全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推进综合医院、社区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多元化服务。
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入股医疗机构,吸引国内外医疗资源共同投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落实医疗机构应急预案,加强医疗质量监管。
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训、评估医师职业能力等措施,提高医生、护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
四、完善患者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对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表达权、投诉权等权益的保障,建立健全患者意见反馈渠道,对患者投诉进行及时处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同时,对违反患者权益保障的机构和个人进行打击和制裁。
五、促进医疗市场竞争积极推动医疗市场竞争,建立全国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制度,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使市场价格透明化、公开化,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器械安全、诊疗服务的公平性和质量。
同时,鼓励医疗机构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全面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综合监管工作,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增强工作能力,建立多元化服务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
同时,对于各类违规行为需要打击到位,使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化,维护万千患者的健康利益。
医疗服务多元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涉及到政府、行业协会、医疗机构、专业人才、患者等方面,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医疗机构、专业人才、患者等各方通力合作,形成相互配合、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一、政府在医疗服务多元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明确各类医疗机构的职责和任务,规范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引导医疗机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医院医疗服务管理的做法与成效

医疗 服务是 医院以病人 和一定社会人群 为主要 服
务 对象 , 以医学技术为基本服务手段 , 向社会 提供能 满 足人们 医疗保健 需要 , 为人们 带来 实 际利 益 的医疗 产 出和非 物质形态的服务 。医疗产出主要包 括 医疗及 其 质量 , 它们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使用价值 的需要 ;
立病 员服 务中心 , 提供 院前 、 院后病人 咨询 、 预约服务 。 2 0 1 3年 , 开展 “ 打造 亲 情服 务 品牌 , 创 建 人 民满 意 医
医疗服务 、 附加医疗服务 , 其实质是一个整体系统 的概 念, 它不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功能 , 还要为其提 供 满意的服务功能 。笔者所指医疗服务管理侧重 于非 物质形态服务和附加医疗服务 。
钱 永峰 , 杨 亚萍
( 无锡市第 三人 民医院党委办公室 , 江苏省无锡 市 2 1 4 0 4 1 )
【 摘要 】 医院作 为面向社会 的窗 口服务 单位 , 服务 至关重要 。在 不断深化 医药卫 生体 制改革 的新
形势下 , 加 强 医院的服务 管理水平 , 提 高广大职工的服 务意识 , 打造优 质服 务品牌 , 是不断提 高医院核心 竞争力的客 观需要 , 对于推进 医院建设发展 具有重要现 实意义。通过 回顾 总结近年 来 医院医疗服务 管 理 的具体做 法和取得 的初 步成效 , 为 医疗服 务管理者提供借 鉴与参考。
服务主题 活动 , 解决 1 2项 医院服务 中的突 出问题 , 推 进 医疗 服务标准化流程 。 2 . 3 加 强 医疗服务 日常管理 医疗 服务管理是一个 系统工 程 , 具有 “ 抓 了就好 , 不 抓就松” 的特点 。为此 , 抓好 日常管 理是医疗 服务 管 理的重点 。医 院通 过 “ 明规 范 、 攻难 点 、 严管 理 、 强保
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方案(2)

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方案(2)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医疗服务的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加。
除了传统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服务外,还涌现出了互联网医疗、家庭医生、社区医疗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医疗服务市场的不规范问题,包括患者权益保护、医疗服务质量、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因此,建立一套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1. 保护患者权益:加强对医疗机构和服务提供者的监管,确保患者获得安全、合法、优质的医疗服务。
2.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标准化的医疗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患者的个人隐私泄露和医疗信息被滥用。
4. 促进医疗服务创新:为医疗服务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新技术和新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设立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部门,负责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和协调工作。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医疗机构和服务提供者的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对严重违法行为进行通报和公示。
3. 完善医疗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医疗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对医疗机构进行周期性评估,公布评估结果。
4. 建立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机构和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行为,防止患者个人隐私泄露和医疗信息被滥用。
5. 完善患者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患者投诉渠道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举报,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6. 支持医疗服务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提供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推动医疗服务创新和技术发展。
7. 加强监管信息共享: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医疗机构和服务提供者的信息互通共享,提高监管效能。
四、责任分工1.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制定医疗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2. 监管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和服务提供者的监管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江西省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江西省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管的实践与思考侯仲华【摘要】From the aspects of protocol management, medical auditing, in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grading eval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practice of supervision on medical insurance and medical service in Jiangxi province. Based on this data, we put forward four measures to intensify the supervision in medical insurance and medical services, i.e., improving informatization level in medical insurance supervision, integrating supervision resources, establishing regulatory rules and accelerating the legislation of supervision, therefore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real-time supervision, linkage supervision, and standardized and legalized supervision in medical insurance and medical service.%本文从协议管理、医疗审核、信息监控和分级评定四方面入手,全面阐述了江西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管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管的四项措施:提高医保监管信息化水平、整合监管资源、建立监管规则库和加快监管立法,实现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实时监管、联动监管和监管的标准化、法制化。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上海市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上海市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12.09•【字号】•【施行日期】2013.12.09•【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安全与血液,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上海市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各区县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卫生计生委),各区县公安分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驻沪部队卫生主管部门,第二军医大学,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为加强对本市开展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按照《上海市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经市卫生计生委、市公安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驻沪部队卫生主管部门、第二军医大学研究,成立上海市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现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名单印发给你们。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12月9日附件:上海市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名单一、领导小组组长:徐建光(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副组长:瞿介明(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赵勇(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郑锦(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俞烈(市公安局副局长、政治部主任)徐枫(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成员:葛燕萍(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处长)徐海炎(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副处长)许铁峰(市卫生计生委干部人事处处长)刘雪峰(市卫生计生委政策法规处处长)张炜(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晏波(市卫生计生委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处处长)赵致平(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服务监管处处长)刘红炜(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处长)李善国(市卫生计生委妇幼保健处处长)樊华(市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处处长)王玲(市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处处长)王彤(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处)凤伟总(市卫生计生委纪委监察室主任)杨超(市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副主任)单雪伟(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张予敏(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处长)卜繁昌(上海警备区后勤部卫生处副处长)胡其平(海军上海舰艇岸勤部副部长)陈岩(空军上海基地卫生处处长)赵卫(武警上海总队卫生处处长)李力达(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鞠金涛(第二军医大学临床管理处处长)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葛燕萍(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处长)副主任:徐海炎(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副处长)李力达(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成员:王晓峰(市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叶蓓(市卫生计生委干部人事处)高玲(市卫生计生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周密(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陆廷岚(市卫生计生委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处副调研员)管红叶(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服务监管处)薛建红(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陈虹(市卫生计生委妇幼保健处副调研员)张玉枝(市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处)苏燕(市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处副处长)刘雪梅(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处)夏欣(市卫生计生委纪委监察室)张震巍(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余旭峰(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孟琪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处)郑军成(上海警备区后勤部卫生处)肖靖(海军上海舰艇岸勤部)王军(空军上海基地卫生处)赵广宇(武警上海总队卫生处)朱亚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朱晓燕(第二军医大学临床管理处)。
医疗服务监管主要做法与实践-陆廷岚

上海医疗服务监管实践与探索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陆廷岚2017年11月9日提纲1监管理念监管体系2监管实践3壹监管理念1在监管主体上单维行政监管多维立体监管机构自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政府监管2在监管内容上合法性、合规性监管合理性、综合性监管合理公平效率质量在监管方式上3横断面、运动式的检查体系性、改进性的审核在监管手段上“制度+人4“制度+科力”现场监管技”平台监管医保部门相关部门数据异地容灾中心卫生部门数据中心监管内容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卫生机构质量在结果应用上5行政处罚与资源分配、信用评价挂钩财政评先监管投入评优医保信用结果分配档案贰监管体系监管体系框架市级卫生市质控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专业质控行业自律计生行政市级医疗质管理事务中心市医院协会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市医疗事故监督所市部门质量控制中心市医师协会社区卫生协会处理办公室相关医保、工商、通信区县区县区部门日常联动监管机制区县质控小组区县医疗事故卫生计生监督所区县相关协会卫生计生县处理办公室行政部门监督执法刚报告质控信息开展专项执法柔相济通报查处信息通报管理情况︑协提醒行业自律反馈查处信息加强专项质控开展专项执法专业质控行业自律同整合反馈质控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反馈管理问题开展专项质控叁监管实践服务运行监管动态行业评价监管综合质量安全监管核心依法执业监管基础信息化支撑。
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行政监管研究

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行政监管研究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承担着为广大民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要确保公立医院能够高效、优质、公平地提供这些服务,离不开有效的行政监管。
行政监管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对于保障公立医院的规范运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维护患者权益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一、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行政监管的重要性首先,保障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公立医院应当为所有患者提供平等的医疗机会,无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如何。
行政监管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止出现因利益驱动而导致的服务歧视,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公立医院获得应有的基本医疗保障。
其次,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医疗质量标准,监督医院的诊疗流程、医疗技术应用、医疗设备维护等环节,能够有效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再者,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行政监管可以对公立医院的收费项目和价格进行规范和监督,防止过度医疗和乱收费现象,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医疗服务更加经济、合理。
最后,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区域内的人口分布、疾病谱等因素,对公立医院的布局、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等进行统筹规划,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行政监管的主要内容(一)医疗服务质量监管这包括对医疗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医疗纠纷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定期评估医院的医疗质量指标,如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等,以判断其医疗服务水平。
(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重点监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度医疗、开大处方、收受红包等违规行为。
同时,也要监督医院是否按照规定的诊疗流程和标准为患者提供服务。
(三)医疗费用监管审查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是否合规,防止自立项目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等现象。
监督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确保医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四)医疗机构运行管理监管包括对医院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监督,确保医院的内部管理规范、高效。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措施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措施之一,涉及多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主要措施:1.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地区下沉,通过医疗联合体、远程医疗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人才能力,特别是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人才,通过定向培养、多点执业等方式,缩小城乡、地区、专业之间的人才配置差距。
加强公共卫生、全科、儿科、重症医学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完善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3.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
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队伍建设,构建资源联动、统一质控、信息共享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网络。
4.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服务协调工作,指导协助患者转诊。
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5.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建立高水平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加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医药器械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
6. 促进服务连续性和便捷性:完善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建立重大急性病救治中心,提供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服务。
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服务流程,建设智慧医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
7. 增强服务舒适性:改善就诊环境,优化设施布局,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
加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
8. 加强科学管理和综合监管: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医疗服务监督实施方案

医疗服务监督实施方案我们要明确目标。
医疗服务监督的核心在于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
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呢?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1.成立医疗服务监督小组,由医院管理层、医疗专家、患者代表组成,确保监督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2.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包括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
3.建立医疗服务监督数据库,记录每次监督的结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强化医疗质量监管1.严格把控医疗设备的质量,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2.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专业性。
3.制定严格的医疗流程和标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医疗差错。
4.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服务。
三、提升患者满意度1.优化就诊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升就诊体验。
2.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透明度,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
3.设立患者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患者意见和建议,提升患者满意度。
四、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制定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安全责任,加强医疗安全意识。
2.定期进行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
3.建立医疗安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采取措施防范。
4.完善医疗事故处理流程,确保医疗事故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
五、强化监管力度1.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确保医疗服务合规合法。
2.建立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监管效率。
3.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震慑效应,维护医疗秩序。
六、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成立医疗服务监督小组,制定监督计划,建立数据库。
2.中期实施:开展监督活动,收集数据,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七、预期效果1.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2.医疗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医疗事故发生率降低。
3.医疗服务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秩序得到维护。
4.医院整体形象得到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提升医疗监管效率的途径分析

提升医疗监管效率的途径分析医疗行业作为关乎民众生命健康的重要领域,其监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有效的医疗监管不仅能够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能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然而,当前的医疗监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监管手段相对滞后、监管资源不足、信息不对称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监管的效率。
因此,探索提升医疗监管效率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医疗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是医疗监管的重要依据和保障。
目前,我国的医疗监管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如部分法律法规的条款过于原则性,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部分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医疗行业的发展步伐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要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和出台更加具体、详细的医疗监管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程序和法律责任等,为医疗监管工作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其次,要及时对现有的医疗监管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能够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变化。
例如,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需要及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最后,要加强医疗监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其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二、加强医疗监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提升医疗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医疗监管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医疗监管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提高监管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一方面,要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服务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患者的诊疗信息、医疗费用信息、药品使用信息等。
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协同。
另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医疗监管信息平台,整合医疗机构的信息资源,实现对医疗机构的实时动态监管。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存在的主要违规行为(近3年)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执业活动 医师从事本专业之外的执业活动 使用无医师资格证书人员 使用执业助理医师单独开展诊疗活动
违反《护士条例》 违反《处方管理办法》 擅自扩大诊疗范围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22
二 依法执业监督主要做法
确立医疗机构依法监管目标任务
15
医务人员准入监管
➢ 管理依据 《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 法》、 《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 、《医 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
➢ 管理内容 资格考核:医师资格考试、护士资格考试 执业注册:具备相应的执业资质(类别、范围、地点 等),必须在相应的执业资质内从事诊疗活动 医师定期考核:2年全市统一组织一次
5项目标、15项监测指标、19项任务举措 作为医疗机构依法监管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
23
强化医疗机构自律意识
强化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 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定期组 织法律法规学习培训班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培训, 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和自觉性
横断面、运动式的检查
体系性、改进性的审核
6
4 在监管手段上
“制度+人力” 现场监管
“制度+科技” 平台监管
医保部门
相关部门
数据异地容灾中心 卫生部门数据中心
各级医疗机构
公共卫生机构
其他卫生机构
监管 内容
质量
7
5 在结果应用上
行政处罚
与资源分配、信用评价挂钩
评先
财政
评优
投入
监管
结果
信用
医保
档案
分配
建立卫生监督联络员微信 群,及时发送相关信息
27
建立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一户一档”平台
本市于2007年着手建立医 疗机构“一户一档” 信息 系统
自动将日常监督工作中对 医疗机构的监督、处罚和 许可信息归类在一起,及 时掌握医疗机构的执业行 为动态,有效整合了卫生 监管的信息资源
28
建立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一人一档”平台
18
专项医疗技术-母婴保健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监管
➢ 管理依据 《母婴保健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
律法规 ➢ 管理内容 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开展相关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当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以医疗为目的, 并符合计划生育、伦理原则
19
医疗广告的监管
➢ 监管依据 《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本市于2007年着手建立医 务人员“一人一档”信息 系统
可查询全市所有医师、护 士的执业资质、监督检查、 行政处罚等信息,及时掌 握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动 态
信息化支撑
动态 综合 核心 基础
13
一 依法执业监管主要内容
医疗技术
医疗设备
医疗广告
医务人员
医疗行为
资质
诊疗科目
……
要素
14
诊疗科目准入监管
➢ 管理依据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构基本标 准》、《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上海市医疗机构 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 管理内容 根据机构类型和承担的医疗服务任务,设置相应的诊 疗科目,任何一项诊疗活动必须取得相应的诊疗科目 不准超出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不得出租、承包科室
➢ 管理内容 发布医疗广告必须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 按照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与媒体类别发布广告 不得变相发布医疗广告
20
医疗行为的监管
➢ 管理依据 《处方管理办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 管理内容 处方管理 病历书写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
开展《依法执业承诺书》签约工作
建立医疗机构自查上报管理系统
24
25
26
建立医疗机构卫生监督联络员制度
强化自律,密切医疗机构 与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 督机构之间的联系,协助 所在医疗机构加强依法执 业管理
除诊所、内设医疗机构外 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立 1名联络员,目前已覆盖 1200多家医疗机构
市社会医疗机构 协会
市医师协会 社区卫生协会
区县相关协会
10
监督执法
刚 柔
报告质控信息 开展专项执法
相 济 通报查处信息 、 提醒行业自律 协
通报管理情况 开展专项执法
反馈查处信息 加强专项质控
同
整
行业自律
专业质控
合
反馈质控信息
加强行业自律
反馈管理问题 开展专项质控
11
叁 监管实践
12
服务运行监管 行业评价监管 质量安全监管 依法执业监管
16
医疗设备准入监管
➢ 管理依据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
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 管理内容 大型医用设备分类管理:品目分为甲、乙两类,甲 类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PET-CT\伽马刀\质 子刀\MM50\500万),乙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管理(CT\MRI\LA\DSA\SPECT)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配置证制度:严格依据配 置规划,按管理权限分级审批
上海医疗服务监管 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 陆廷岚 2017年11月9日
1提纲ຫໍສະໝຸດ 1监管理念2
监管体系
3
监管实践
2
壹 监管理念
3
1 在监管主体上
单维行政监管
多维立体监管
机构自管
社会监督
行业自律
政府监管
4
2 在监管内容上
合法性、合规性监管
合理性、综合性监管
公平
合理
质量
效率
5
3 在监管方式上
17
医疗技术准入监管
➢ 管理依据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 管理内容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 (国家15项,上海35项),医疗机构须经自我对照评估 符合规定条件,并由具备临床应用能力评估资质的第三 方评价机构进行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后,卫生行政部门备 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予以备注,方可开展相关 医疗技术
8
贰 监管体系
9
监管体系框架
市级 卫生 计生
市 行政 部门
相关 部门
区
区县 卫生
县
计生 行政
部门
监督执法
市卫生计生 监督所
市医疗事故 处理办公室
专业质控
市质控 管理事务中心
市级医疗 质量控制中心
医保、工商、通信 日常联动监管机制
区县 卫生计生监督所
区县医疗事故 处理办公室
区县质控小组
行业自律
市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