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运动学题型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带经典例题)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带经典例题)

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学问题是力学局部的根底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根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假设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那么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那么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及例题在高中物理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例题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1.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部分,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运动学知识点和例题:a.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可以用公式v =Δs/Δt表示。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公式a = Δv/Δt表示。

例如,一个物体在10秒钟内从速度为10m/s加速到20m/s,求其平均加速度。

b. 位移和位移图像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变化量,可以用公式Δs= s_final - s_initial表示。

位移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轨迹的图形,例如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直线。

2.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力学性质的学科,主要涉及物体的平衡、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

以下是一些力学知识点和例题:a.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表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表示力和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F = ma表示。

牛顿第三定律表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且反向。

b.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存在的阻碍相对滑动或静止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例如,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水平拉力,求其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具有的由于运动而产生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以下是一些与动能和功相关的知识点和例题:a.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与所受合力冲量的乘积相等,可以用公式ΔE_k = FΔs表示。

例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受到2N的恒力作用下,从静止位置到s = 5m的位置,求其动能变化量。

b.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力乘位移的乘积。

功率是功每单位时间的变化率,可以用公式P = W/Δt表示。

例如,一个力为20N的匀速运动小车用10秒钟沿直线行驶100米,求所做的功和功率。

高一物理 必修2 5.4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问题 知识点总结 题型总结 同步巩固 新高考 练习

高一物理  必修2  5.4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问题   知识点总结   题型总结   同步巩固  新高考  练习

高中物理 必修2 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问题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描述圆周运动的基本参量有: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向心加速度等。

(1)v =∆l∆t =2πr T =2πrf(2)ω=∆θ∆t =2πT(3)T =1f =2πr v3、圆周运动中的运动学分析 (1)对公式v =ωr 的理解当r 一定时,v 与ω成正比;当ω一定时,v 与r 成正比;当v 一定时,ω与r 成反比。

(2)对a =v 2r=ω2r =ωv 的理解在v 一定时,a 与r 成反比;在ω一定时,a 与r 成正比。

在分析传动装置中的各物理量时,要抓住不等量和想等量的关系,具体有: (1)同一转轴的轮上各点角速度ω相同,而线速度v=ωr 与半径r 成正比。

(2)当皮带(或链条、齿轮)不打滑时,传动皮带上各点以及用皮带连接的两轮边沿上的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而角速度ω=vr 与半径r 成反比。

(3)齿轮传动时,两轮的齿数与半径成正比,角速度与齿数成反比。

1、如图所示装置中,A、B、C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2r、4r,b点到圆心的距离为r,求图中a、b、c、d各点的线速度之比、角速度之比、加速度之比,周期之比,转速之比,频率之比。

答案:①2:1:2:4;②2:1:1:1;③4:1:2:4;④1:2:2:2;⑤2:1:1:1;⑥2:1:1:12、一个环绕中心线AB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P、Q为环上两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P、Q两点的角速度相等B.P、Q两点的线速度相等C.P、Q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3∶1D.P、Q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3∶13、自行车的小齿轮A、大齿轮B、后轮C是相互关联的三个转动部分,且半径R B=4R A、R C=8R A,如图所示.正常骑行时三轮边缘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 A∶a B∶a C等于(C)A.1∶1∶8 B.4∶1∶4C.4∶1∶32 D.1∶2∶44、如图所示,传动轮A、B、C的半径之比为2︰1︰2,A、B两轮用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B、C两轮同轴,a、b、c三点分别处于A、B、C三轮的边缘,d点在A轮半径的中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经典力学是高中物理的一部分,是物理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掌握力学的经典题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中的经典题型,以帮助同学们在研究和应试中取得高分。

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力学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和时间是基本的物理量。

1.1. 速度和位移相关题型- 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速度和位移的定义,我们可以用物体的位移和运动时间计算其速度。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时的速度。

- 速度和加速度相关题型:当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速度的变化率来表示。

1.2. 加速度相关题型-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公式来计算,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 自由落体运动: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体时,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在垂直上抛运动和自由下落运动中经常涉及。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的关系,它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2.1. 力的平衡和力的叠加- 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可以用于解决静力学题目。

- 两力平衡和三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或三个力作用时,可以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解题。

2.2. 动力学题型-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F = ma 表示。

- 加速度和质量相关题型:当给定物体的质量和作用力,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3. 万有引力和力的合成3.1.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公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相关。

可以用公式 F = G * (m₁ * m₂)/ r²计算引力。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题型归纳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题型归纳

匀变速直线运动题型归纳【题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例题】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 点冲上固定的光滑的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运动到C 所用的时间.【解析】解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故x BC =221BC at ,x AC =a (t +t BC )2/2,又x BC =x AC /4解得t BC =t解法二: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现在x BC ∶x AB =1∶3通过x AB 的时间为t ,故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解法三: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的方法,作出v-t图象,如图所示.S △AOC /S △BDC =CO 2/CD 2且S △AOC =4S △BDC ,OD =t ,OC =t +t BC所以4/1=(t +t BC )2/2BC t ,解得t BC =t【练习】1、一物体以5 m/s 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 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 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4 m 。

则时间t 可能为A .1 sB .3 sC .4 s D.5+412s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 为时间间隔,在第三个T 时间内位移为3m ,第三个T 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3m/s 则( )A. 物体在第一个T 时间的位移为0.6mB. 物体的加速度为2/1s m a =C. 时间间隔s T 1.2=D. 第一个T 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0.6m/s3、如图所示,一小滑块从斜面顶端A 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 ,已知AB =B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滑块到达B 、C 两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 2B .滑块到达B 、C 两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4C .滑块通过AB 、BC 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 2D .滑块通过AB 、BC 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2-1)4、小球每隔0.2s 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6m/s 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取g=10m/s 2 )( )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5、汽车以2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计时,2s 与5s 内汽车的位移之比为A.5∶4B.4∶5C.3∶4D.4∶3【题型二】运动学图像1、v-t 图例题: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练习1: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火箭在t 2~t 3时间内向下运动B .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114t vC. 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21v D.火箭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32t v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t v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0~1.5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2/4s m -, 1.5~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 2 B .0~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2 mC .3 s 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 .3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2、x-t 图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 -t )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 4 s 这段时间内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 .4 s 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C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 m练习: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 车和b 车,其位移—时间(x -t )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 和曲线b ,已知b 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 m/s 2,t =3s 时,直线a 和曲线b 刚好相切,则A .a 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v a =83m/s B .t =3 s 时a 车和b 车相遇但此时速度不等C .t =1 s 时b 车的速度为10 m/sD .t =0时a 车和b 车的距离x 0=9 m3、t a 图像:例题: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最新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例题及答案

最新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例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一、直线运动1、xt图像与vt图像2、纸带问题3、追及与相遇问题4、水滴下落问题(自由落体)二、力1、滑动摩擦力的判断2、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3、动态和极值问题三、牛顿定律1、力、速度、加速度的关系;2、整体法与隔离法3、瞬时加速度问题4、绳活结问题5、超重失重6、临界、极值问题7、与牛顿定律结合的追及问题8、传送带问题9、牛二的推广10、板块问题11、竖直弹簧模型一、直线运动1、xt 图像与vt 图像2014生全国(2)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 =0到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t 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21v v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2016全国(1)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则A.在t=1s 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2、纸带问题【2012年广州调研】 34.(18分) (1) 用如图a 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代号) A .重锤质量 B .重力加速度 C .重锤下落的高度 D .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②设重锤质量为m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 、重力加速度为g .图b 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为相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s1、s2、s3、s4写出重物由B 点到D 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由于重锤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该实验的动能增量总是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3、追及相遇问题(2017·海南高考)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图中△OPQ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x1和x2(x2>x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x0处A.若x0=x1+x2,两车不会相遇B.若x0<x1,两车相遇2次C.若x0=x1,两车相遇1次D.若x0=x2,两车相遇1次(2017年四川卷)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

高一物理难题运动学知识点

高一物理难题运动学知识点

高一物理难题运动学知识点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对于解决物理难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高一物理常见的难题,并结合运动学知识点进行解析。

问题一:一辆汽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0 s,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速度和时间,我们可以使用运动学中的公式来计算汽车行驶的距离。

首先,我们知道匀速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所以汽车的速度为15 m/s。

其次,题目给出的时间为20 s。

根据运动学公式:速度 = 距离 ÷时间,可得:距离 = 速度 ×时间。

代入已知的数值计算可得:距离 = 15 m/s × 20 s = 300 m。

所以,汽车行驶的距离为300米。

问题二:一个小球从地面上沿竖直上抛的轨迹飞起,求小球的最大高度和上升时间。

解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运用运动学中的竖直上抛运动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假设小球从地面上抛的初速度为v0。

当小球达到最大高度时,它的速度为零。

根据上抛运动的运动学公式:v = v0 + at,其中v为最终速度,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由于最大高度时速度为零,代入相关数值可得:0 = v0 - 9.8t(重力加速度为9.8 m/s^2)。

解方程可得:t = v0 / 9.8。

所以,小球上升的时间为t = v0 / 9.8 s。

其次,利用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公式:h = v0t - (1/2)gt^2,其中h为位移(最大高度),将上升时间t代入可得:h = v0(v0 / 9.8) - (1/2)(9.8)(v0 / 9.8)^2。

化简后可得:h = (v0)^2 / (2 × 9.8)。

所以,小球的最大高度为h = (v0)^2 / (2 × 9.8)米。

问题三: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从100米高的位置下落,求物体落地的时间。

解析:对于自由下落的物体来说,我们可以利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来求解下落时间。

高一物理运动学题型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题型总结

t /s v /(m ·s -1)O 4 8122 4A16 -2 BC D运动学题型【图象问题】1. 右图表示某物体的v -t 图象,从图象可知OA 段的加速度是 m/s 2,AB 段的加速度是 m/s 2,BC 段的加速度是 m/s 2,CD 段的加速度是m/s 2,物体在这14 s 内运动的总路程是 m ,位移是 m 。

2.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0t 和0t ~30t 两段时间内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3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3. 物体A 、B 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从第3 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 >v B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 s 才开始运动C .在5 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 末A 、B 相遇D .5 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4. 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沿着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t =0时刻它们处于同一位置,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B .在t 0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C .在t 0时刻甲、乙两车再次处于同一位置D .在0~t 0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一直小于乙车的位移【纸带问题】55-1如图,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由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可知A .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 2B .小车在C 点的瞬时速度为2.3m/s C .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1.9 m/sD .小车在E 点的瞬时速度为2.3m/s5-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打点计时器的频率f=10Hz ,其中S 1=7.05cm 、S 2=7.68cm 、S 3=8.33cm 、S 4=8.95cm 、S 5=9.61cm 、S 6=10.26cm ,则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加速度的大小是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3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 、50Hz 的交变电流。

高中物理运动学考点大全及常见典型考题

高中物理运动学考点大全及常见典型考题

第二讲运动学一、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注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3.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4. 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标量).如果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样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如果是曲线,就叫做曲线运动.[注意]:①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平行时,物体作曲线运动.②直线运动的条件: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共线.5. 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是位移(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注意]:①在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路程就等于位移大小.(×)[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路程才等于位移大小]②物体的位移可能为正值,可能为负值,且可以描述任何运动轨迹.6. 速度的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公式:t sv =[注意]:①平均速度用v 表示.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之比值.(速率定义:物体的运动路程(轨迹长度)与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值)对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瞬时速度与时刻(位置)对应;平均速度与时间(位移)对应.②速率是标量.③速度方向是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是位移方向.④瞬时速度是描述物体通过某位置或者某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7.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与改变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公式:tv a ∆∆=,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或速度的变化方向),加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m/s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注意]:①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运动在变化,无论速度的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大、小或零,物体的加速度大.②速度的变化就是指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③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方向一致,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物体做加速度运动;方向相反,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物体做减速度运动;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随时间增大不变化,物体做匀速运动.④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各点斜率 ,表示物体在这一时刻的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应为倾斜直线]).⑤速度为负方向时位移也为负.(×)[竖直上抛运动](二)规律总结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0+at 位移公式s=v 0t+1/2at 2 v t 2 -v 02=2as[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①连续相等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之差相等.△s =at 2②初速度为零,从运动开始的连续相等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或平均速度)之比为1:3:5…..③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为s ,那么2t v )2(0t v v +<2s v )2(220tv v +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 1:v2=t1:t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⑤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 1:s 2=t12:t2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⑥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经历连续相同位移所需时间之比1:)12(-: )23(-…)1(--n n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t v k ∆∆=⑦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末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3211:2:3…(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 ⑧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12n N S Sn N -=(N S 表示第N 秒位移,n S 表示前n 秒位移)⑨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20)(21tt v v v t s v =+==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匀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用g 表示.在地球两极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大,赤道附近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小.[注意]: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不同轻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3、竖直上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 [注意]:①运动到最高点v = 0,a = -g (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②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max =v 0 2 /2g ,所需时间t =v 0/g .③质点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t =2v 0/g ).4、运动学涉及到的图像①位移时间图:反映运动质点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注意:图像在某一点的斜率表示质点在该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②速度时间图:反映运动质点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注意: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表示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③加速度时间图:反映运动质点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④图象与图象的比较:图3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s-图象与图象中的比较。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归纳及常见考点详解(附巩固提升练习题)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归纳及常见考点详解(附巩固提升练习题)

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变化量与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3.公式:a=tv v t 0-,单位:m/s 2是速度的变化率。

4.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

5.注意v,t v v ∆∆∆,的区别和联系。

v ∆大,而tv ∆∆不一定大,反之亦然。

【例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 1=4m/s ,1S 后速度大小为v 2=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分析与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tv v a t 0-= 题中v 0=4m/s ,t=1s 当v 2与v 1同向时,得14101-=a =6m/s 2 当v 2与v 1反向时,得14102--=a =-14m/s 2 [点评]必须注意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性,要考虑v 1、v 2的方向。

【例5】某著名品牌的新款跑车拥有极好的驾驶性能,其最高时速可达330km/h ,0~100km/h 的加速时间只需要3.6s ,0~200km/h 的加速时间仅需9.9s ,试计算该跑车在0~100km/h 的加速过程和0~200km/h 的加速过程的平均加速度。

【分析与解答】:根据tv v a t 0-= 且 s m h km v t /78.27/1001≈= s m h km v t /56.55/2002≈=故跑车在0~100km/h 的加速过程2211011/72.7/6.3078.27s m s m t v v a t =-=-= 故跑车在0~200km/h 的加速过程2222022/61.5/9.9056.55s m s m t v v a t =-=-=运动的图线1.表示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图像。

图像也是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不仅在力学中,在电磁学中、热学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图像的优点是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函数关系。

2.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一时间图像(s —t 图)和速度一时间图像(v 一t 图)。

高一物理全部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全部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全部题型总结归纳高一物理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常见的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考试。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中物理考试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题型。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择题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下面就针对几个典型的知识点,总结一下常见的选择题形式。

1.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是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涉及到的选择题主要包括:力的计算、平衡条件、斜面运动等。

例题如下:(1)一个物体以1m/s^2的加速度水平运动,经过2秒钟其速度变为3m/s,求物体的初速度是多少?A. 1m/sB. 2m/sC. 3m/sD. 4m/s(2)一个物体以一个力的作用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斜面的角度为30°。

若斜面上的摩擦力为5N,该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力大小为:A. 5NB. 10NC. 15ND. 20N2. 光学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高中物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中涉及到的选择题形式有:光的反射、折射、光的成像等。

例题如下:(1)一束光射在一个平面镜上,成像距离镜子10cm,物体距镜子20cm,求物体到成像的距离比为:A. 1B. 2C. 0.5D. 0.25(2)一个凹透镜的焦距为20cm,当物体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时,成像位置在无穷远处,此时物体与成像的距离比为:A. 0B. 0.5C. 1D. 2二、填空题填空题是考察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一种题型。

下面总结几个常见的填空题形式。

1.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常见的填空题形式有:速度的计算、加速度的计算、作用力的计算等。

例题如下:(1)一个物体以匀加速度运动,其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3m/s^2,经过多长时间速度会达到8m/s?(2)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一个10N的水平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总结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一、几个常见易混淆的概念: 1、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

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

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2、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即txv ∆∆=,单位:m /s 。

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

对于运动快慢一直在变化的“非匀速运动”(又叫变速运动),如果要精确描述物体每时每刻运动的快慢程度,就必须引入“瞬时速度”这个概念。

当Δt 非常小(用数学术语来说,Δt →0)时的tx∆∆就可以认为是瞬时速度。

4、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5、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即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 a=tv ∆∆=t v v ∆-12。

加速度是矢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两种常见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二、几种常见的运动 1、静止自然界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特征:V=0、a=0 2、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

特点:a =0,v=恒量.位移公式:S =vt .3、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和必考题型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和必考题型梳理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二题型梳理题型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二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题型三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

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

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

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

题型四天体运动类问题题型概述:天体运动类问题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

思维模板: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总结高中物理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少问题,本文将对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进行总结。

一、单元运动学1、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我们需要掌握两个重要的概念,即速度和位移。

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被移动的路程称为速度,而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则称为位移。

统计学习方法和动态规划是直线运动中的一些较难的点。

2、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不同的是,曲线运动是物体沿着曲线做运动,这种运动我们需要掌握圆周运动和斜抛运动。

圆周运动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弧长和圆心角。

而斜抛运动则是指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加速度,而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

二、单元动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作惯性定律,即任何物体都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学习时我们需要掌握惯性和摩擦力的概念。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个人必修物理中的重点,它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律。

三、单元万有引力1、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规律,它对行星的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开普勒第一定律是指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其中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并不在中心位置。

2、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描述了恒星之间的引力的作用。

学到天体力学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天体尺度、星系和星尘云堆等常见概念。

总之,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包含了很多概念和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本质和物理世界中的各种问题。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解这些内容,积极掌握物理知识,开拓自己的知识边界。

高一物理必修一题型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题型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题型总结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谋出来物体的加速度.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2)未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测或算出物体难以承受的未明力.基本解题思路就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谋出来物体的加速度.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3)特别注意点: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必须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再分外力去确认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可以影响其他力,例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2、关于超重和失重: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同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直角方向上存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同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Immunol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舱内现象.对其认知应当特别注意以下三点:(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物体与否处在Immunol状态或舱内状态,不是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上运动,即为不依赖于速度方向,而是依赖于加速度方向.(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易错现象:(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求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深入细致审清题意,不特别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无法恰当分析物理过程,引致解题错误。

高一物理运动学经典题型归纳分析

高一物理运动学经典题型归纳分析

巧解运动学问题的方法练习题1: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某架客机安全准时降落在规定跑道上,假设该客机停止运动之前在跑道上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客机在跑道上滑行距离为s ,从降落到停下所需时间为t ,由此可知客机降落时的速度为()A .s/tB .2s/tC .s/2t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题2:设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60m /s 2,加速度大小为6.0m/s 2,球飞机着陆后12s 内的位移大小。

题4:已知0、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L1,bc 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0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速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

已知物体通过ab 段与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

求o 与a 的距离。

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2以下各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是A .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B .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减小C .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D .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3一足球以12m/s 的速度飞来,被一脚踢回,踢出时的速度大小为24m/s ,球与脚接触时间为0.1s ,则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 )A 、120m/s 2 ,方向与中踢出方向相同B 、120m/s 2 ,方向与中飞来方向相同C 、360m/s 2 ,方向与中踢出方向相同D 、360m/s 2 ,方向与中飞来方向相同4.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 .在运动过程中,质点运动方向发生变化C .前2 s 内做加速直线运动D .后2 s 内做减速直线运动 分段模拟图应用5.一个小球从5 m 高处落下,被水平地面弹回,在4 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取向下为正方向) ( ) A .位移为9 m B .路程为-9 m C .位移为-1 m D .位移为1 m6.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前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V 2为,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v 1+v 2)/2B.21v v ⋅C.212221v v v v ++ D.21212v v v v +7.在同一张底片上对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拍照的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8.如图甲所示,某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机记录 了他行走过程中连续9个位置的图片,仔细观察图片,指出在图乙中能接近真实反映该同学运动的v -t 图象的是( )9、一辆长途汽车,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线行驶,以20 m/s 速度行驶全程的41,接着以30 m/s 的速度行驶完其余的43,求汽车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灵活使用平均速度10.我国飞豹战斗机由静止开始启动,在跑动500m 后起飞,已知5s 末的速度为10m/s ,10s 末的速度为15m/s ,在20s 末飞机起飞。

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总结大全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总结大全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参考!运动学问题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和基本规律是我们解题的依据,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题途径的武器。

只有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才能灵活地求解各种问题,但解题又是深刻理解概念、规律的必需环节。

根据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可知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为(1)审题。

弄清题意,画草图,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确研究对象。

选择参考系、坐标系。

(3)分析有关的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应用运动规律、几何关系等建立解题方程。

(5)解方程。

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我们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求解动力学习题.由于动力学规律较复杂,我们根据不同的动力学规律把习题分类求解。

1、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问题,这种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求物体受力.这两种基本问题的综合题很多。

从研究对象看,有单个物体也有多个物体。

(1)解题基本方法根据牛顿定律解答习题的基本方法是①根据题意选定研究对象,确定m。

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受力图,确定。

③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确定a。

④根据牛顿定律、力的概念、规律、运动学公式等建立解题方程。

⑤解方程。

⑥验算,讨论。

以上①、②、③是解题的基础,它们常常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2、应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问题动能定理公式为,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功、力、位移、动能、速度大小、质量等。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①选定研究的物体和物体的一段位移以明确m、s。

②分析物体受力,结合位移以明确。

③分析物体初末速度大小以明确初末动能。

然后是根据动能定理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3、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问题从动量定理知,这定理能求冲量、力、时间、动量、速度、质量等。

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①选定研究的物体和一段过程以明确m、t。

高考物理运动题型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运动题型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运动题型总结归纳物理运动题在高考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考点。

掌握好这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物理得分非常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考物理运动题型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直线运动题型直线运动是运动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物理运动题型中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直线运动题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利用以下公式:位移s=速度v×时间t2.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了改变的运动。

对于这类题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速度v=初速度u+加速度a×时间t位移s=初速度u×时间t+½加速度a×时间的平方t²3.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运动。

对于这类题目,常用的公式有:下落时间t=√[2h/g]下落高度h=½g×时间的平方t²其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

二、斜抛运动题型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运动。

在高考物理中,斜抛运动题型通常与平抛运动和合成运动相关。

对于斜抛运动题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 平抛运动公式平抛运动是指物体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运动。

常用的公式有:水平方向位移s=水平速度v×时间t垂直方向位移h=初速度v×sinθ×时间t-½g×时间的平方t²其中,θ表示抛出角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2. 合成运动公式合成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同时具有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将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和时间进行合理组合。

三、圆周运动题型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固定圆周上做运动。

在高考物理中,涉及到圆周运动的题目通常与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s v /(m ·s -1) O 4 8 12 2 4 A 16 -2 B C D 运动学题型总结
【图象问题】
1. 右图表示某物体的v -t 图象,从图象可知OA 段的加速度是 m/s 2,AB 段的加速度是 m/s 2,BC 段的加速度是 m/s 2,CD 段的加速度是
m/s 2,物体在这14 s 内运动的总路程是 m ,位移是 m 。

2.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
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0t 和0t ~30t 两段时间内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3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3. 物体A 、B 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从第3 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 >v B
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 s 才开始运动
C .在5 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 末A 、B 相遇
D .5 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
4. 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沿着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t =0时刻它们处于同一位置,则以下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
B .在t 0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
C .在t 0时刻甲、乙两车再次处于同一位置
D .在0~t 0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一直小于乙车的位移
【纸带问题】
5. 如图,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由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可知
A .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 2
B .小车在
C 点的瞬时速度为2.3m/s
C .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1.9 m/s
D .小车在
E 点的瞬时速度为2.3m/s
6. 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实验时,某同学得
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 、50Hz 的交变电流。

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 对齐。

⑴按照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读出相邻计数点AB 、BC 、CD 、DE 、EF 间的距离x 1、x 2、x 3、x 4、x 5,它们依次为______cm 、______cm 、______cm 、______cm 、______cm 。

⑵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B 、C 、D 、E 各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 B 、v C 、v D 、v E 依次是______m/s 、______m/s 、______m/s 、______m/s 。

⑶ 从纸带上求加速度a =________,及A 、F 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v A =______m/s ,v F =______m/s ,。

并由此计算:当打点计时器打下A 点的时刻,物体已经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了 s 。

【刹车问题】
7. 一辆沿平直路面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6km/h ,刹车后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是4m/s 2,求:
(1)刹车后3s 末的速度;(2)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汽车滑行的距离.
8. 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15m/s ,关闭发动机后,火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s 末的速度是12m/s ,求:
(1)火车的加速度; (2)15s 末的速度; (3)45s 末的速度
9. 以18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6m/s 2.求:
(1)汽车在2s 内通过的距离;(20汽车在6s 内通过的距离.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D E F
10. 如果一辆汽车以72 km/h 的速度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40 m 处有需要紧急停车的危险信
号,司机立即采取刹车措施.已知该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则从刹车开始经过5 s 时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此时是否已经到达危险区域?
【追及与相遇】
11. 在平直公路上,一辆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汽车同时经过某点,它们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自行
车t s 61=,汽车2s =24110t t -。

由此可知:
(1)经过 时间,自行车追上汽车.
(2)自行车追上汽车时,汽车的速度为 .
(3)自行车追上汽车的过程中,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 .
12.一辆汽车以90km/h 的速度在学校区域内行驶,当这辆违章行驶的汽车刚刚超过一辆警车时,警车立即从静止开始以2.5m/s 2匀加速追去.求:(1)警车何时能截获超速车?(2)警车截获超速车时,警车的速度为多大?
【自由落体运动】
12. 一雨滴从屋檐由静止自由下落,通过高h=1.8m 窗户的时间t =0.2s,求屋檐离窗台的高度H (g 取10m/s 2)
13. 一个物体从h 高处自由下落,经过最后196m 所用的时间是4s ,若空气阻力可以不计,求物体下落的总
时间t 和下落的高度h .
14.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某1s 通过20m 位移,后再经1.5s 落地,求该物体落下的总高度.(g 取10 m/s 2)
15. 竖直悬挂一根长15m 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m 处有一观察点A ,当杆自由下落时,杆全部通过A 点用多长时
间(不计空气阻力).(g=10m/s 2)
16. 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长L 1=1m ,在其正下方h=10m 处有一长L 2=2m 的无底圆筒,剪断悬线后1s 释放圆筒,
(g=10m/s 2),求:
(1)细线剪断后1s 时直杆的速度大小?
(2)细线剪断后1s 内直杆下落的距离? (3)直杆穿过圆筒所用时间为多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7. 沿光滑斜面向上滚的小球,经过斜面上A 点时速度为20cm/s ,经过2s 速度减速为10cm/s ,求:小球从A 向
上位移为30cm 需要的时间?
18. 一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先从静止开始以2.5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4s ,接着以该时刻的速度匀速前进3s ,
最后以大小为10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

求质点运动的总位移。

19.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5s 后速度为原来的一半,又知道最后2s 内运动的距离是2m ,求:
(1)物体从减速到停止所用的时间;
(2)减速运动的最大距离;
(3)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