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最后的玉米
《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的玉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观念。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敢担当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心理,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心理。
(2)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要珍惜粮食,关爱他人。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
26 最后的玉米
26.最后的玉米一、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词语wãi dúwú nài bào yuàn rónɡ yùfǔ làn dí quâ()()()()()()2、辨析组词林()考()捧()淋()烤()棒()3、填上合适的词()的季节()的胡须()的玉米()地摘()地夸奖()地叹气4、根据意思,选择词语心灰意冷一无是处无奈(1)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2)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3)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5、从下面词语中选一个造句心灰意冷荣誉感激()——6、选词填空忐忑不安充满自信心花怒放心灰意冷(1)我和明明比赛钓鱼。
只见他拿着钓鱼竿,()地说:“一定是我最先钓到!”等啊等,一个小时过去了,明明钓到了三条鱼,可我还是一无所获。
我()了。
(2)老师拿着测验卷走进了教室,小丽的心(),紧张极了。
“小丽,这次练习你做得很棒!”老师夸奖道。
小丽听了()。
二、阅读分析:青蛙立志春天到了,沉睡一个冬天苏醒过来的青蛙,想要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于是,它宣布:“我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个登上世界屋脊的青蛙。
”从田间越上田埂的青蛙,踏上一条刚刚铺满青石子的路,小石子尖尖的,刺得青蛙肚皮鲜血直流。
青蛙咬紧牙关,挺过来了。
走呀走,进入了炎热的夏天,青蛙来到一望无际的沙漠,他忍着风沙吃尽苦头,一步步终于走出沙漠,到了西藏。
西藏的花草见一路风尘的青蛙走来,问:“青蛙,你去哪?”青蛙说:“珠穆朗玛峰。
”“那里很冷呢,有危险!”“目标就在眼前,我决不放弃!”青蛙一步步向珠穆朗玛峰走去。
走着走着,天越来越冷,青蛙渐渐失去知觉,他永远去不了珠穆朗玛峰了。
1.从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苏醒()坚持()2.多音字组词pū ( ) zànɡ ( )铺藏pù ( ) cánɡ ( )3.写几个带有“一”字的词语例:一望无际4.用“”划出第3节中青蛙说的话。
生命的珍贵和意义——《最后的玉米》教案
生命的珍贵和意义——《最后的玉米》教案在我们的人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不断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想法往往出自于我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韦斯特伦的小说《最后的玉米》所传达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的玉米》是一部关于生态灾难和人类生存的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位家庭成员受到了一种疾病的侵蚀,这种疾病是由于环境中的一种细菌污染导致的。
如果这种细菌继续蔓延下去,可能会导致居住地的一次大规模的生态灾难。
因此,这个家庭必须想出一种办法来杀死这些细菌并重建环境平衡。
这个家庭从中学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一开始,这个家庭的成员们将他们自己的生命看得很单薄,几乎是可以拿来交换的东西。
但是,当他们面对生态灾难和有可能失去生命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反思生命的真正意义并且珍惜它。
在生化武器毒菌肆虐的环境下,他们不断尝试着抵抗毒菌的入侵。
虽然他们的一些举措很可能导致生命的牺牲,但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并坚定了他们重建环境平衡的决心。
在这个家庭中,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玉米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营养价值,更在于它对此家庭的重要性。
玉米代表着这个家庭维持生存的能力,粮食的充足才能保证成员们的健康和生命的延续。
在灾难面前,这个家庭必须保护雪中最后的玉米,玉米成为了他们的生命之源。
与此同时,这个家庭也学到了珍视他们拥有的其他生命。
在卫生状况恶劣的环境中,这个家庭不仅爱护自己,同时也要爱护动物和其他生命。
他们认为如果他们不面对生态灾难、不珍视生命,那么他们就会失去一切。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家庭成员们发现他们不仅能够保护这个家庭,同时也能够帮助其他的人类生存下去。
韦斯特伦的小说《最后的玉米》传达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生命是珍贵的,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自身,还在于它如何影响和支持其他生命的存在。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视生命、珍惜其存在并努力保护他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平衡、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玉米》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理解和讨论,学生能够大致理解《最后的玉米》的情节和主题。
2. 学习体会玉米作为一种粮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活动。
教学重点:1. 理解《最后的玉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学习玉米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PPT、课件学生:课本、笔、纸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以问题形式导入:你们知道玉米是怎样种出来的吗?你们知道玉米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吗?Step 2:阅读故事(10分钟)1. 让学生先读一遍故事《最后的玉米》。
2. 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然后思考:故事讲了什么?Step 3:理解故事(15分钟)1.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故事中的玉米地有什么特别之处?b. 最初村民们是怎么看待玉米的?c. 是什么原因让村民们改变了态度?d. 你认为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 分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答案。
Step 4:讨论玉米的重要性(10分钟)1. 让学生回答:你们平时吃过玉米吗?你们觉得玉米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3. 让学生互相交流他们的答案,看看谁回答得最全面。
4.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学生们的答案。
Step 5:梳理知识点(10分钟)1. 给学生讲解玉米的种植过程以及玉米对我们的重要性。
2. 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玉米的知识。
3. 让学生回答:你们更加了解玉米了吗?你们觉得玉米之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Step 6: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我们了解到了《最后的玉米》这个故事以及玉米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新的感受和认识?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习题。
2. 仿写一篇关于玉米的作文,介绍它的种植过程和重要性。
Step 8: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故事、讨论和理解玉米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最后的玉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玉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的玉米》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_1
《最后的玉米》教学设计(鄂教版二年级下册)设计理念: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他们新鲜、柔嫩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
我们要顺势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激活他们的心灵,感受文学形象。
这是一篇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文章。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玉米心灰意冷、总是抱怨、重新自信的心理变化过程呢?应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联系自身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体验来体会玉米心灰意冷的心情,通过玉米现在和过去形象的比较,引读、男女生对比读、多种方式的评读理解一无是处、老是抱怨的含义。
通过观察插图来体会玉米最后重新自信的喜悦。
既让学生体会了文章的深刻内涵,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课文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领会童话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认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凡事都要等待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生词。
2、读懂、读通课文,了解内容,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读文的过程中能尝试提出问题,并通过释疑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6自然段;学会4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
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
教师巡视辅导。
2、组内自主识字。
教师要注意发现会学习的小组,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
采用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挑读等形式,大面积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4、送生字宝宝回家,点人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5、说说你知道了什么?6、相机学习1-6自然段,读好两句话。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读出自信。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读出仍然自信,并不灰心的样子。
以小见大,让故事发挥巨大教育价值——《最后的玉米》教案
《最后的玉米》教案是一篇优秀的教学案例,它通过故事的方式将呼吁绿色环保、保护稀有植物的理念贯穿其中。
小小的玉米种子,展现出了许多的教育价值。
本文将以小见大,浅析《最后的玉米》教案对于我们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一、关于感悟珍惜《最后的玉米》教案中,小学生在校园里撒玉米的时候,发现有个种子和其它的不一样,它被园丁收走并种在了特殊的土地里。
这颗玉米种子幸存下来,并在逆境中发光发热。
这使得小学生们认识到玉米的珍贵和保护。
这一点可以引导孩子们对于生命和自然保护的感悟和珍惜。
二、关于培养孩子自信在《最后的玉米》中,园丁教小朋友们如何种植玉米。
小孩们通过自己的劳动,种出了各种不同的玉米植株,不同的花色,激发出孩子们的自信和智慧。
培养小朋友摸索和发现的能力,让他们在成长中变得更加坚强和有信心。
三、关于责任与义务在故事中,园丁影响了小学生们的认识和行为。
这也说明园丁对孩子们有着深刻的影响,为孩子们种下种子,也使其关切地观察生命的变化。
学生们深深的受到园丁的启迪和鼓励,从一个个做事经验中,学会了珍惜生命、责任、义务等等。
故事使孩子能够学习如何构建道德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四、关于创新与思考在故事的后半段,玉米地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幸存的玉米种子带来了希望。
老师使家长带着孩子们重新去种植,然后他们审视了所生活的环境。
这个时候,孩子们开始思考,他们创新地使用了玉米植株来制作周围环境,增强地域文化氛围,从而促使孩子们学会思考和创新。
《最后的玉米》教案启发我们要珍惜生命,不断促进绿色环保,同时还能培养小孩子们责任感、创新力和思维能力。
这也是故事的教育意义所在,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和学生们共同欣赏和发掘的探索旅程。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优秀的教育故事,让学生们领悟各种价值,探索各种可能。
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的玉米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在收获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收获,可是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摘走心灰意冷时,听到了老婆婆对自己的夸奖,才终于明白了自己是获得最高荣誉——被留作明年做种子的最棒的玉米。
教学中,重在让学生汲取的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信心。
在教学前,我充分研究教材,理清文章的脉络,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以玉米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即从自信——不灰心——心灰意冷——感激。
本课教学目标旨在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识记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灰意冷”、“一无是处”等词语。
同时,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初步培养质疑的能力。
通过学习,能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懂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对自己有信心,相信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心灰意冷、一无是处”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变化过程,懂得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自信。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玉米心情的变化。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不要悲观灰心。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玉米的内心变化过程。
理解词语“心灰意冷”。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对自己有自信。
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最后的玉米》,你们还记得它长的什么样吗?生:胖胖的。
师:到了收获的季节,他非常自信地说什么?生:一定是最先摘我啦。
2、师:周围的玉米都非常羡慕它,是怎样齐声称赞它?生:是啊,你的确很棒!3、师:可是收获的第一天,老婆婆并没有摘他。
第二天也只是朝他看了一眼,他并不灰心呢,他说什么啦?生: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后的玉米》第二课时 鄂教版
最后的玉米(第二课时)教案课时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7——13节,学习7个生字,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心灰意冷、一无是处、荣誉”等词语的意思。
2、重点学习玉米的样子和心情变化的句子,尝试提出问题,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玉米由“充满自信——心灰意冷——恢复自信”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的语句。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文章传达的道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6课——最后的玉米(学生齐读课题),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2、复习生字(抽读卡片):确(注意“的”是多音字,读词语:的确;找近义词——确实)棒(读准后鼻音;玉米地里哪个玉米最棒?—长得胖胖的玉米最棒,也就是最好的)褐(默默这个字;左边—衣字旁,右边在哪个字里见过?右上—日,右下—一起书空)3、引读:到了收获的季节,玉米地里的玉米都成熟了,有一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读句子“一定是……”。
可是,收获的第一天,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师生合作说),第二天还是——没有摘走,可它并不灰心,读句子“明天一定……”。
二、深入学习:过渡: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一连几天过去了,当别的玉米都被一一摘走,唯独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
这时,无论是它的样子还是心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出示第7节1、自己轻声读第7节,注意读正确。
2、指导读第一句话。
我们在读句子的时候,要根据标点符号来停顿,在读长句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当的停顿。
这一节中第一句话特别长,先听老师来读一读,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哪些地方要注意停顿。
3、质疑: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别的玉米都被摘走了,为什们很棒的玉米没被摘走?“心灰意冷”、“唯独”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会心灰意冷?……4、小结:小朋友,你们很会读书,在读的过程中还在动脑筋想问题。
是呀,当别的玉米都被摘走了,为什们很棒的玉米没被摘走?它为什么会心灰意冷?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后面的课文。
最后的玉米阅读理解
最后的玉米阅读理解
《最后的玉米》讲述了一个长得最棒的玉米,在收获季节到来时,一直没有被摘走,从开始的自信、不灰心,到心灰意冷、抱怨,最后感激的经历。
这个故事以玉米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自信,即使遇到挫折和困境,也不要轻易放弃。
故事中的玉米一开始非常自信,认为自己一定会第一个被摘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没有被摘走,这让它感到失落和灰心。
但最后,它得知自己没有被摘走的原因是因为主人认为它是最好的种子,它因此感到感激和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看似绝望的境地中,也不要失去信心和希望。
有时候,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机会和成功。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童话故事也有寓意——《最后的玉米》教案
童话故事也有寓意——《最后的玉米》教案童话故事是小孩子们普遍喜欢的读物,它们充满了幻想和神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童话故事并不仅是好看的故事,它们也可以成为教育孩子的好手段。
《最后的玉米》就是这样一篇拥有深刻寓意的童话故事,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它的教案。
一、故事梗概在一个荒凉的旷野中,有一株最后的玉米,这是一棵能够为人们带来幸福的玉米。
因为它拥有惊人的力量,可以实现人们的愿望。
于是,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到这里,想要摘取这棵最后的玉米,可是却没能成功。
人们意识到,唯有当他们学会了分享和合作,这棵玉米才会真正地属于他们。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孩子理解童话故事也可以拥有深刻的寓意;2.培养孩子的基本道德观念,如分享、合作、尊重等;3.激发孩子对于自然的保护与珍爱意识。
三、教学过程及实施方法1.阅读故事阅读《最后的玉米》这篇童话故事,帮助孩子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
2.分享交流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辅以提问互动的方式,增进孩子们对于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体验通过身体语言和情感体验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并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好。
4.课堂活动可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课堂活动,如折花、画图、制作小玩具等,以增强孩子们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感性认知。
5.教学评价通过一些审视,提问以及表演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加强。
四、教学反思《最后的玉米》这篇童话故事让我开阔了思路。
它告诉我,童话故事也可以成为教育和启迪孩子的好手段。
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用心去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
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成长,更好地走向社会,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乃至世界的和平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26最后的玉米
坚硬 烤火 烧烤 淋雨 腐烂 豆腐 抱怨 怨恨 光荣 荣誉 繁荣 名誉 褐色 惟独 胡须 感激 哗啦啦 日晒雨淋 欣欣向荣 心灰意冷
棒 褐 渴 淋 奈
捧 歇 竭 森 际
烤 揭 怨 晃 标
拷 喝 宛 恍
对自己要有信心, 相信有本领的人一定 会被发现,本领越强, 用处越大。
想一想、说一说:
如果你在某一方面表 现得很棒,但别人没有发 现你,你该怎么办?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心灰意冷 )
2、相信自己。( 自信 ) 2、一点对的地方都没有。( 一无是处 )
4、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无奈 )
“好,我明年一定要长得比今 年还要棒。老婆婆,谢谢你。”那 个玉米感激地说。
自信
不灰心 心灰意冷 感激
一连几天过去了,别的 玉米都被一一摘走,惟独那 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 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一阵秋风吹过田野,长得很棒的 那个玉米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奈地 晃晃脑袋。他那深褐色的漂亮胡须, 现在已经干透变白;原先长得鲜嫩的、 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 样坚硬了。他越看越觉得自己浑身上 下一无是处。
26.最后的玉米
?
一阵秋风吹过田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长得 很棒的那个玉米孤零零地站在 那里,无奈地晃晃脑袋。他那 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现在已经 干透变白;原先长得鲜嫩的、 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 石头那样坚硬了。他越看越觉 得自己浑身上下一无是处。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一 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很棒的玉米并不灰心。 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很棒的玉米并不灰心。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一 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玉米》课件【三篇】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玉米》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10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学会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棒、烤、淋、怨、荣、誉”。
2、能正确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能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3、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启发质疑,出示课题。
师:我们都知道,玉米是丰收的象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玉米有关的寓言故事。
1、出示一大片玉米图,问:这个玉米长得怎样?2、交流(板书:胖胖的很棒)3、出示1-3节,指名三人读。
教“棒”(找姐妹字:“捧”)指导分角色读,读出自信的感觉。
板书:自信4、再看图片: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模样有变化吗?出示第8节第2句轻声读——指名二人接读,男女生接读。
教“褐”(找姐妹字:“竭、渴、喝”)5、读了这几节课文,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预设:这个很棒的玉米原先长得胖胖的,后来为什么变得又硬又白?最后,他有没有被老婆婆摘走?)6、板书:最后的齐读课题:最后的玉米。
说明: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学生看图片,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最后的玉米开始长得棒,后来却变得又硬又白,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质疑,为学习下文埋下伏笔。
二、细读课文,学习生字1、看动画,听录音,思考:这个很棒的玉米原先长得胖胖的,后来为什么变得又硬又白?最后,他有没有被老婆婆摘走?2、过渡:这个很棒的玉米原先很自信,后来在漫长的等待中,他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自己轻声读课文4-13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个问题。
说明: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抓住最后的玉米在等待中情感变化的线索,把握课文的脉络。
3、小组合作自学生字:“烤、淋、怨、荣、誉”(反馈:在哪里见过“烤”:韩国烧烤的“烤”怎样记住“淋”?给“怨”扩词说明: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地学习生字,教师在生字教学时从音、形、义三方面区别对待,各有侧重,不面面俱到,切实提高识字的效率。
小学二年级语文《最后的玉米》优选教案示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最后的玉米》优选教案示例《最后的玉米》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收获,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时,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才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荣誉——被留作明年做种子。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最后的玉米》优选教案示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最后的玉米》优选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心灰意冷”、“无奈”、“一无是处”、“抱怨”,学写“荣”这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及情感的变化,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自信。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心灰意冷”、“无奈”、“一无是处”、“抱怨”,学写“荣”这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及情感的变化,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自信。
教学过程:一、情景回顾,激情导入。
1.师:秋天来了,老婆婆的玉米地里长满了水灵灵、黄灿灿的玉米。
其中有一个玉米长得特别棒,受到其他玉米的一致赞美呢!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片收获的玉米地,去看看那个很棒的玉米吧!(生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到第六自然段,老师想和大家合作读读这一部分,行吗?全班:(整齐充满自信的):一定是最先摘我啦!全班:(响亮而坚定的)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这个最棒的玉米充满自信等待明天呢!(贴词卡:自信)二、入情入境,品读感悟。
学习7、8、9自然段。
明天,明天会像他所想的那样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7、8、9自然段吧!(生自由读文。
)学习第7自然段。
1、是像他所想的那样吗?(指名答)2、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转眼到了收获的第三天,(演示摘)很棒的玉米被摘走了吗?(生齐答:没有。
)这时,他会怎么想?(1、今天不摘我,还有明天呢!3、没关系,还有这么多同伴也没被摘走呢!)第四天(演示摘)被摘走了吗?(生齐答:还是没有。
《最后的玉米》教案设计范文
《的玉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的玉米》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绘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2)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玉米》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玉米的生长过程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玉米》,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词汇。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文中人物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感悟。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书写读后感,培养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 复习课文,深入理解文中寓意。
3. 观察身边的农作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拍摄照片或绘制画作,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学生感悟:收集学生的读后感、画作等,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最后的玉米课件
一连几天过去了,别的玉米都被一一摘 走,唯独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他真 的心灰意冷了。
一阵秋风吹过田野,长得很棒的那个玉 米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奈地晃晃脑袋。他 那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现在已经干透变白; 原先长得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 得像石头那样坚硬了。他越看越觉得自己浑
身上下一无是处。 一无是处。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读词语:
赞美 惟独 感激 抱怨
荣誉
胡须
心灰意冷
一无是处
棒 淋
烤 誉
作业:
1、 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造句。 心灰意冷 荣誉 感激 2、搜集有关自信的名言,然后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如果你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很棒,但别人没有发 现你,你该怎么办?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棒的,其实是最 差的。唉,看来我只好被太阳烤、秋雨淋,
直到腐烂掉为止了。”那个玉米连连叹气,
老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
因为
,所以老婆婆称他
是最棒的。
誉
“这可是今年地里长得最棒的玉米了, 有了这么棒的种子,明年一定会大地把它
摘了下来。
“好,我明年一定要长得比今年还棒。 老婆婆,谢谢你。”那个玉米感激地说。
第二课时
读句子: 一阵秋风吹过田野,长得很棒的那个玉米孤零 零地站在那里,无奈地晃晃脑袋。他那深褐色的漂 亮胡须,现在已经干透变白;原先长得鲜嫩的、黄 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坚硬了。他越
看越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一无是处。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一个长得胖胖 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是啊,你的确很棒。”周围的玉米都 齐声赞美它。 “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很棒的玉米 并不灰心。
小学语文教案:探究《最后的玉米》
小学语文教案:探究《最后的玉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旨。
(2)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关注环保问题。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环境保护。
3、情感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意识。
(2)通过阅读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理解主旨。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板书:《最后的玉米》。
2、课件:动画故事。
3、教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展示环保知识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热身效果。
2、导入环节呈现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拉近学生情感。
3、阅读故事提供动画故事,让学生观看后理解故事情节,理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4、分享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5、小组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探究故事中的环保问题,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
6、总结环节课堂回顾教学内容,概括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环保问题。
五、教学评估:环节目标方法评估方式结果热身环节激发学生兴趣,热身整体参与掌握情况良好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班级讨论理解情况良好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观看动画个别提问理解情况有待加强分享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班级讨论热情参与,思考深入小组探究探究环保问题小组研究,展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环节总结教学内容整理笔记全部掌握六、教学反思:教学主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包括:激发、导入、阅读、分享、探究、总结环节,通过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意识。
但是,对于部分理解情况较差的学生,需要更多地引导与讲解。
同时,对于环节目标的达成,不同环节对于掌握的情况良好与待加强同学有不同的表现,教师需要在具体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指导,以保证教学效果的全面性和提高。
《最后的玉米》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
《最后的玉米》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哗、棒、褐、唉、烤、淋、怨、荣、誉”等9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荣誉、抱怨、惟独、心灰意冷、一无是处”等词语;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荣、誉、烤、淋”等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圈画最棒的玉米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原因。
3.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试着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4.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相信自己,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认识生字,积累词句;找出描写玉米心情变化的词句,并体会原因。
2.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相信自己,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认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图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玉米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玉米。
2、板书课题并齐读。
说明:通过看图说话,学生存疑,激起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分节接龙读课文、学生正音。
3、交流问题:最棒的玉米成为最后的玉米是因为()。
说明: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了解最棒的玉米成为最后的玉米的原因,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三、研读重点,读好课文1、自读全文,圈出玉米心情变化的词。
2、交流,板书: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感激说明:引导学生抓住“最后的玉米在等待中心情的变化”这条线索来把握课文脉络。
3、自读课文1-6小节,想想玉米“自信、并不灰心”的原因。
(1)交流。
(2)朗读指导。
“一定是最先摘我啦。
”一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是啊,你的确很棒。
”周围的玉米都齐声赞美他。
(学生字:棒)“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很棒的玉米并不灰心。
4、自信、不灰心的玉米怎么会心灰意冷的呢?自读7-9小节,想一想。
说明:围绕玉米心灰意冷的原因展开教学,抓住每一部分的不同点,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扎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品读了课文。
句一:一连几天过去了,别的玉米都被一一摘走,唯独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后的玉米》2 鄂教版
课题
26最后的玉米
课型
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最后的玉米》是一篇文词精美、意蕴深远的文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历程,在读文过程中品位文章的精美文词,在学文后有所启示,就是这节课的目标所在。通过提炼重点词句来帮助体会玉米的心情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评读,让学生在自主品读的过程中收获感悟;通过给他们创造一个想象、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入情入境的体会玉米的自信和感激;最后,联系生活实际畅谈感受,让学生们在理解品位了文章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启示:任何时候都要自信!
出示句子:他一定会充满自信地接受太阳烤,秋雨淋,在艰难中磨练自己。
8.说话训练:你想对玉米说什么?
我想对玉米说:“。”
9.如果你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很棒,但别人没有发现你,你该怎么办?
10.学了课文,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11.送你几句名言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达到彼岸。
只要我们充满自信、耐心等待,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2)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听记句子,初步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人发现。
教学难点
最后的玉米也经历了从“自信”到“心灰意冷”,再到“不断地抱怨”,最后到“心存感激之情”的心路历程,使学生在自主品读的过程中收获感悟;最后,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感受,让他们明白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给自己信心”,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12.词语回顾:到玉米地里体验摘玉米
过渡:这个很棒的玉米和大家一样,心情变得越来越坏,他不断地叹气,还心生抱怨了呢!
4.学习第9小节
(1)出示第9小节,师范读。
(2)用双线划出那个玉米抱怨的话。近义词:抱怨——埋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最后的玉米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10个生字(怨、荣、誉褐、烤、淋、腐、哗、
灰、冷),积累本课10个词语(惟独、心灰意冷、褐色、胡须、黄灿灿、坚硬、腐烂、抱怨、荣誉、感激)。
2、学习提出问题:根据要求找句子,然后读句子提问。
3、通过学习,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大,
用处越大。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提出问题:根据要求找句子,然后读句子提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我国的北方有许多人家还会在门的两边挂上一串串的玉米,预祝来年的丰收。
“玉米是丰收的象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与玉米有关的寓言。
出示课题:30 最后的玉米
二.整体感知。
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边读边想想你觉得这个玉米怎么样?1.它的确长得很棒。
出示第八小节的有关句子。
师生对读:它有深褐色的漂亮胡须,有长得水灵灵、黄灿灿的果实。
2.出示重组句子:这个长得的确很棒的玉米有深褐色的漂亮胡须和长得水灵灵、黄灿灿的果实。
“的确”可以换什么词?
3.师生对读1~6小节。
三.细读课文
学习1~6节
1.师读第7小节过度。
2.师生对读第8小节。
“一无是处“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讲一讲。
3.那个玉米连连叹气,老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
他说。
4. 出示第9小节。
轻读,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学习7~9节
1.那个玉米的抱怨有没有道理呢?它到底是不是最棒的呢?让我们来读读10~13小节。
2.你获得过什么荣誉?对于玉米来说最高的荣誉是什么?
3.说一说:“原来最后的玉米”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学习10~13节
1.让我们来读读这些话: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时,你仍要坚强、沉着。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通往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认识自我。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2.你选择喜欢的写一写,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
3.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明理、复习字词
教学板书:
玉米心情
长得最最棒非常自信
26、最后的玉米没有人摘它心灰意冷只要最棒
最高的荣誉十分感激自信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