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剧作《家》与巴金同名小说异同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剧作《家》与巴金同名小说异同解读
作者:顾新苗
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11期
摘要:曹禺和巴金这两位作家都创作过名为《家》的小说,本文主要针对同名却有着不一样的文体的小说进行剖析,将两者进行对比解读,从而发现两人创作的《家》在主旨内容、情节构造、审美核心和艺术特质的异同。

本文从作者和作品内容出发,深入解读作品,从而解读两者异同。

关键词:切入点;原著艺术;改编艺术;异同
一、切入点之大“家”和小“家”
在巴金先生笔下,我们了解到这里的“家”是一个大家族,而且是一个封建性的大家庭。

这个大家庭是以专制与腐朽的大家长“高老太爷”为核心的,小说共70多个人物,有愚昧堕落的五老爷克定、贪婪奸诈的四老爷克安等人作为与“高老太爷”统一战线的封建统治阶级,又有站在反封建与专制一方的丫头鸣凤,勇于用自己的性命作斗争;以及温柔老实、被封建礼教迫害而默默忍受一切悲痛折磨的梅表姐,还有柔和厚道的瑞珏等等。

代表先进知识分子,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向往自由与追求解放的觉慧、觉民等先进青年也是及其重要的人物。

作者将这些人物穿插进一个较大的艺术结构中,由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情感纠纷、离合悲欢等内容来表达人物内心的世界,透过分析种种性格的不同,来揭示人物的命运异同。

从“家”的描述中,我们在装饰和摆设上得知,等级制度观念的根深蒂固,繁琐的礼数与宏大的景况,我们在《红楼梦》中可以看到相类似的场面,巴金受克鲁泡特金等人的思想影响,将结构处理中“家即社会”这一部分进行发挥,由“家”来映衬社会,显示时代特征,在高家的公馆中,主人与奴仆间、新一代人和老一代人间、夫权统治之下与妇女追求自由的争斗此起彼伏,权力的金字塔结构十分突出。

而在曹禺改编的剧本“家”之中,我们知道曹禺先生只是选取了其中的典型人物,在他的小“家”之中,其典型人物主要是:觉新、瑞珏和梅,他们三个是中心人物,剧本中以环境来衬托其中的诗意美,青春的反抗这一主题得到彰显,也有青年人追求婚姻自由的意识的申诉。

二、原著艺术
巴金先生的《家》一直是他情感的深刻写照,他的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他由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在《家》中所表现出来的所有情绪,都是他在自己所处的封建的家庭环境下的情绪发泄,他由高老太爷这个封建大家长为入手点,带领大家认识旧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他是这个大家庭中所有的主宰,他可以轻易通过冯乐山葬送奴仆鸣凤的生命,在他手里,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被他支配,封建社会的历史在他手里得以彰显。

以他为主要人物,还有更多在他的理念之下,又能培育出来的一代又一代新的封建统治者,与此同时,又不乏反
抗他的人。

巴金先生的《家》在审美上的艺术性来讲,属于青春性的文学创作,对青年形象的解读,让我们能引起深刻的反思,在当时的背景之下,我们知道,封建的愚昧与腐朽,加上当权统治者的暴虐,我们根本没办法反抗,但是还有人去斗争,活出自己鲜活的生命,在强有力的笔墨浓染下,巴金先生写出了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们也深刻感知到情感的基调是倾吐式的。

曹禺先生作为巴金先生的好友,在保留巴金先生原有情绪不变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深刻体悟,抒发了情感的审美,同时也对都这有引导作用,从艺术化的角度而言,文学的陌生化,更多帮助我们理解文本,剖析这一情感,提高审美趣味。

三、改编艺术
曹禺先生将巴金先生的小说改编为剧本,是否遵循了巴金先生的创作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有时,我们尝试新的事物,往往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曹禺先生勇于改变,将大家喜欢的小说改编成剧本,在他看来,自己感受最深的场面和景况会引起他的共鸣,无论是主旨内容方面,还是情节构造方面更都是曹禺先生融合自己的生活感悟,来进行改编的,因为他的理念就是:原封不动地生搬硬套原著的语言文字是改编不出完美的作品来的,没有自己的体会,是改编不好的。

曹禺先生的《家》中,重心相对有所转移,不仅从觉慧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而且剧本更多地侧重于对觉新、瑞珏、梅表姐三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呈现。

曹禺先生的著作可以说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历来进行改编,在开头与人物形象、情节构造上,我们都可以得知其剧本构思中,人物情感的跌宕起伏占据了较大分量。

觉慧这一形象在剧本中出现时,没有朋友出场,这对于别的情况而言,说明作者对有些日常生活状况也有不清楚的地方。

至于觉新、瑞珏和梅表姐这三个人物,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个焦点性问题,觉新这一形象,在改编者笔下,更多赋予了关怀和同情,瑞珏的性格中则更多的是正直与柔和,在与高家人的接触中,她能与高家姐妹们和睦相处,而梅小姐则天生高冷,很难与高家的姐妹们融洽相处,曹禺先生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由剧本的情节构造和结构塑造人物来入手,觉慧与鸣凤两个人的美好爱情,在剧本里,改编者充满热情地去修饰与描绘,鸣凤死后,觉慧才真正发觉这封建社会的邪恶与堕落。

语言的变动还是较为明显的,剧本而言,都是戏剧化的语言,第一人称的形式为多,对话与心理描写更多的是在剧本中体现。

而在巴金先生的小说《家》中,第三人称的叙述较为丰富,言简意赅,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灵活自由地反映客观内容,展示人物广阔的活动范围,相较于改编版,新的形式更多地增添给了人们理解作品、感悟经典的途径,更多的我们知道曹禺先生是在融合自己的理解上形成的对小说《家》的整体解读和改编。

参考文献:
[1]徐敏.对《家》的解读——巴金《家》与曹禺《家》之比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
[2]唐衍欢.教学大戏——话剧《家》的舞台分析[J].戏剧之家.2016(20):48.
[3]李泽文.悲剧婢女形象对比—以《家》中的鸣凤和《雷雨》中四凤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1):32-33.
作者简介:
顾新苗(1976.6—),女,籍贯山东文登,研究生,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