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厦门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案例分析与思考

合集下载

2023-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1

2023-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1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在当前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新趋势。

本文将围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分步骤阐述其意义、目标、策略和实施等方面。

一、意义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可以更好地整合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规划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城市各项规划和管理信息的共享、整合和互联互通,为城市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能够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效率,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二、目标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目标是实现城市规划和管理信息的统一管理和集中监控,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综合水平和效益。

通过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城市管理者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城市各个方面的运行情况,及时响应和处理各种事件和问题,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和效能。

三、策略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策略是以信息化为核心,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规划和管理各方面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和整合。

为此,应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城市规划和管理信息化体系,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数据存储和信息共享等方面。

2. 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类信息的无缝连接和互联互通,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完整性。

3. 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实施实施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组织领导和资源保障,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完善信息平台的设计和建设,确保各项功能的实现和系统的高效运行。

3. 健全信息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确保信息平台的全面服务。

4. 加强宣传和推广,扩大信息平台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提高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是当前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任务,建设过程必须从意义、目标、策略和实施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和实践推进,确保信息平台的实用性和效益性。

“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

“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

平台的搭建
平台依托市政务网络和服 务总线,搭建市级业务协同平 台,实现与规划、市区发改、 国土、环保以及海洋、林业、 水利、交通、教育、卫生、农 业等部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 对接。
02系统建设原则
厦门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采用1+N分布式架构,1个公共平台统一管理了“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成 果、各部门专项规划数据以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面向市区两级规划、国土、发改、林业、环保、政务服务中心 等多家单位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实现了部门之间数据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
优化审批流程
规范审批行为
加强批后监管
业务协同
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
1
助力战略引领:生态控制线与城市开发边界、多规合一控制线的
发布,为全市各部门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指明方向;
2
助力多规协调:实现多部门规划成果共享,提供便捷的差异分析
工具,为各部门空间规划的协调提供技术平台;
3
助力空间利用:实现跨部门业务信息共享,促进项目空间落实。
01资源分析与系统构架
1
资源分析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梳理可利用软件、硬件、网络资源; 明确与市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业务平台、建设项目审批平台的关系;
2
统一标准
统一通过政务网络接入,实现业务协同; 统一空间坐标体系与空间数据标准; 统一系统接口标准,支持各单位业务系统与平台的信息交换;
01资源分析与系统构架
系统功能介绍
基于一张图的建设项目管理
基于“一张图”查看项目分布、查询项目基本信息,查询项目审批信息和审批结果。
04 平台助力空间统筹管理---项目生成策划的业务协同
空间 规划
一张图
空间 实施
项目 生成

基于“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探索--以z

基于“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探索--以z

系统方案基于“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项目全生命 周期管理应用探索——以zs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为例■中山市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吴文龙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三分院:张丽萍【摘要】目前,“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已成为各地“多规合一”工作的重要支撑,特别是随着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逐步推进,“多规合一”在规划差异协调、规划成果共享等方面作用逐步凸显。

经由“多规合一”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如何指导建设项目落地,并进一步对建设项目审批进度进行跟踪监控,形成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已成为“多规合一”领域重要应用研究课题。

本文试图通过捋顺建设项目在城建系统各部门的审批流程和审批节点,充分利用各地市已建政务共享平台,整合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并引入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实现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促进各级部门“纵向联通”和 “横向联动”,推进“放管服”审批改革工作。

【关键词】“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地理空间信息;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逐步推进,城市营商投资环境出现明显改善,群众申办政务服务事项便利性明显提升,部门“懒政”和“互相推诿”等作风得到抑制。

其中,城市建设项目审批业务一直以来都是改革重点,许多共性问题制约行政审批效率提升——建设项目审批涉及部门众多,项目审批流程复杂、项目协调周期漫长等问题导致项目难以落地,严重制约项目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发挥。

此外,建设项目审批的数据常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业务审批系统为基础,通过数据交换交换到各地政务共享平台,然而各部门之间缺乏业务审批的协同机制,项目审批流转过程中的数据未建立统一标准,阻碍了部门间的信息联动,致使各部门建设项目审批数据只能“躺在”政务共享平台数据库中,没有得到的深化应用,未能发挥行政审批数据的最大效能。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提供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规划成果信息、项目信息共享查询,各部门进行业务协同的综合地理信息平台,是多规合一工作的重要基础信息支撑平台。

厦门“多规合一”实施评价与路径

厦门“多规合一”实施评价与路径

规划设计厦门“多规合一”实施评价与路径■蔡莉丽―、厦门“多规合一”的实施情况(—)“多规合一”的实施历程厦门“多规合一”工作的实施主要经历了前期准备、中期整合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

2013年的前期准备阶段;厦 门通过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形成了统领各类规划矛盾协 调的顶层规划;同时开展了市政、交通能源等重要专项规划 的梳理。

2014-2015年的中期整合阶段;按照“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厦门统合主要的空间性规划、形成了 “多规 合一”一张图,搭建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平台, 开始推动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以及“多规合一”配套机制的完 善。

2016年至今的深化改革阶段;厦门以全域空间、全类要素、三维立体管控为目标,深化“一张蓝图”、完善规划编制体系,逐步完善平台系统功能和配套机制,不断创新规划实施体系。

(二)“多规合的主要内容厦门“多规合一”主要形成了“五个一”的工作成果。

一是制定“一个战略”,形成凝聚共识的顶层设计。

以“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经多部门协调、专家把脉、全民参与,以市人大表决的形式形成了《美丽厦 门战略规划》,形成了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真正成为能够 切实引领厦门城市发展的规划,为处理各类空间规划矛盾冲 突奠定了基础。

二是绘制“一张蓝图”,统筹城乡空间的规划秩序。

按 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要求,解决部门规划“打架”问题. 在1699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内划定了 640平方公里的城市 开发边界与980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线,奠定了城乡统筹发 展的重要基础,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落地问题。

在此基础上 梳理了市、区共100余项部门规划,整合并形成了全市39 类专项规划,形成以生态为本底、以承载力为支撑,以“生 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海域系统”“全域城市承载力”四大领域为基准,以各部门专项规划为落实的全域空间“一张蓝图”。

之后,不断补充完善城市设计、地下空间和市政 管线等内容’构建起《三维空间一张蓝图'三是搭建“一个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业务协同。

基于“多规合一”视角的城市规划编制问题研究

基于“多规合一”视角的城市规划编制问题研究

基于“多规合一”视角的城市规划编制问题研究摘要:条块划分之下进行规划编制以及城市规划方面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基于“多规合一”的理念之下,形成和目前规划体系完全匹配的管理机制,可以让各项规划措施有效的落实。

让一张蓝图进行动态化的更新,完全按照蓝图规划建设。

厦门市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机构调整背景之下,以当前编制的城市规划方案作为出发点,通过应用“多规合一”的平台,形成了符合城市规划发展的统筹计划体系、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协调机制以及城市规划审批决策协调系统等,可以让城市规划编制进行全面化的管控,各个流程处于严格监督管理的范围内,为规划统筹的进行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关键词:城市规划;“多规合一”;规划;编制问题一、规划编制组织与城市规划无法契合以当前的法律法规作为准绳,城市规划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是目前开展城市规划编制组织的主体性部门,对于提高城市规划变化水平有着重要的硬性。

1.规划编制权划分与城市规划体系不能有效衔接在目前的垂直管理体制的影响之下,城乡规划部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都是当前的规划编制主体单位,而垂直管理设置之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部门有独立行使权,职权确定、绩效考核、人员配置等方面都要做好协调和管理,但是容易导致编制事权划分与城乡规划体系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

首先,城乡规划部门组织编制的专项规划和部门管理无法实现衔接。

城乡管理部门在执行《城乡规划法》中相关权力的基础之下,还要负责城乡空间综合性、战略性发展变化的制定与落实,对于空间资源分配来说,具备“一书两证”的行政审批职责。

空间资源的专业性需要保证其组织编制的各项计划要实施必要的空间分配,很多情况下都会存在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不能衔接和利用。

同时,行业发展受限、环境变化感知力度不够、部门管理有明显差异等,导致很多工作不能顺利展开。

其次,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专项规划空间资源配置有明显的缺陷。

因为行业行政主管主要负责专项规划的编制,其把行业管理作为目标,重视行业发展方面的考量,所以产业定位、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投资约束等都有合理的确定,与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基于“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探索——以厦门市某区为例

基于“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探索——以厦门市某区为例

第4期(总第216期)发展论坛■基于“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探索———以厦门市某区为例陈金龙(厦门市集美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摘要“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是厦门市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市委、市政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创新措施。

项目策划生成是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的第一个环节,策划生成速度对项目落地的时效性至关重要,策划生成质量将严重影响项目审批工作的高效运行。

结合工作实践,以项目报建视角论述了厦门市某区建设项目策划生成的内涵、运作机制、成效及存在问题,探索如何进一步高效推动项目策划生成工作。

关键词“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策划生成机制;高效0引言厦门市自2014年3月全面启动“多规合一”工作以来,“多规合一”项目审批流程在2018年9月前已完成了两轮的改革,2015年1月第一轮改革措施试运行,2016年1月第二轮改革措施正式运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针对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企业开办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低、环节多、时间长等问题,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痛点堵点,2018年5月厦门市再次对工程建设审批制度进行了全流程、全覆盖改革。

2018年9月厦门市政府印发《厦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改革意见清单》及相应的审批流程图,第三轮改革措施正式落地,运行至今成效显著。

项目策划生成作为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的第一个环节,策划生成速度对项目落地的时效性至关重要,策划生成质量将严重影响项目审批工作的高效运行,是改革的重点之一,经历了几轮的改革,该项工作目前已取得了实质性成效[1]。

但以往的改革大多是从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的角度出发,换个角度看,项目策划生成机制或许还存在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可能性。

在对项目策划生成的内涵、运作机制及成效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厦门市某区的工作实践,以项目报建视角探索如何进一步高效推动项目策划生成工作,旨在对厦门市2019年总结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提升优化提供参考意见,并对业主及代建单位建设项目日常报建工作提供帮助。

厦门市“多规合一”平台运行思考

厦门市“多规合一”平台运行思考

申请人
申请人准备资料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报件

环保、水利、 经发

环评(10 个工作日)、水保(7 个工作日)、 节能(5 个工作日)均不含评审时间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出件 →
申请人
申请人准备资料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报件

发改委

政府投资项目立项或可研批复(7 个工作日)

规划选址意见书(10 个工作日)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出件 →
申请人
申请人准备资料 →
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报件
→ 国土监测中心

土地勘测定界报告(9 个工作日)

市政府服务中心窗口出件

申请人
申请人准备资料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报件

国土局

用地预审(2 个工作日)
→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出件 →
备辅助规划编制、成果数据管理、地图展示、业务协同、运行维护、跨平 台使用等功能。以用地规划许可为例,在审批流程改造前,约需 53 个工作 日(实际完成一般要半年),改造后仅需要 10 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多规 合一”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了各部门并联评审,避免了多个 部门信息共享不及时,决策时间不同步带来的弊端,彻底解决了互为前置 或者规划条件发生变化后,审批流程重新建立的规划管理审批的现状,缩 短了审批所需要的时间。 “ 多规合一 ” 信息平台相当于把空间相关职能部门加入了 “ 微信 群”,线上取得共识,线下完成各自部门的审批工作。截至 2017 年,厦门 市的多规平台由市、区两级向镇街延伸,由空间协调相关部门向所有政府 部门扩展,目前已接入部门 235 家,基本实现政府部门的全面覆盖。各个 层面涉及空间规划的工作者均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掌 握各类空间发展信息要素,更加立体地开展空间规划编制组织和空间规划 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多规合一”平台也面临着各种考验,比如“多规合一” 信息平台运行的主体是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部门需求难以厘清。目前,国 家越来越重视“多规合一”工作,随着该项工作地位不断提高,“多规合 一”信息平台建设必然被不断丰富和完善,并为城市空间规划管理提供重 要支持。■

厦门市多规合一(10分钟版)

厦门市多规合一(10分钟版)
宜居度:市政公用设施布局
变电站电厂及高压走廊 污水处理厂
垃圾处理厂
一个平台
“一个平台”:全市统一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平台
以应用为导向,建立部门业务协同平台
一张蓝图 多规合一
平台的展示与查询
城土生两林多海环基市业地规态洋保本空保利建与合功农水噪间护用设建一气能田环声布规总用设环区保境局划体地用境护功规差地图功能划异增能区长区划边划界
申请人 申请人
申请人准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
4
备资料
一收发件窗口报件
国土局
用地预审(2个 工作日)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 一收发件窗口出件
申请人
5
申请人准 备资料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 一收发件窗口报件
6
申请人准
备资料
市政务服务中心统 一收发件窗口报件
环保、水 利、经发
发改委
环 评 ( 10 个 工 作日 ) 、水保(7个工作日) 、节能(5个工作日) 均不含评审时间
删除共性
材料及前
6 道批文
业局
(表)核准
市水利局 水土保持方案审批
5
市环保局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许 15

市经发局 节能评估报告许可
3
一套机制
“一套机制”:保障“多规合一” 工作的 体制机制
1. 建立法律保障机制
02
03
基 01 本
生建 态设 控 用 04 制地 线增
长其 边他 界
01 将“多规合一”划定的 法律 生态红线、建设用地增长
1)禁止高污染; 2)放开无污染;
集美机械产业区
3)产业集中园区。
生活空间分布:567平方公里
海沧临港与生物制药产业区
翔安光电产业区 本岛高新产业区

关于“多规合一”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多规合一”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多规合一”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多规合一”是现代化城市发展与进步的重要途径,其通过将城市各项规划目标的有效整合,来提升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效率,为城市进步提供主观动力支持。

文章先简要分析了“多规合一”的意义,之后对如何开展“多规合一”工作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多规合一”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

关键词:“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实施途径前言在我国城镇快速发展背景下,“一张蓝图干到底”成为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规划目标。

在此背景下各地逐渐开始了“多规合一”的发展模式探索。

从我国当前的城镇发展目标层面分析,“多规合一”发展模式能够帮助各城镇在规划发展方面,通过“一张蓝图”来实现国土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域规划以及产业、交通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这对于推进城镇建设效果具有重要进步意义。

一、“多规合一”的意义“多规合一”是中央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任务及新型城镇化规划策略,其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基本发展模式,实现了对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效融合。

“多规合一”并非是将城镇规划的多个目标合并成为一个,而是个规划仍然按照各自专业发展进行编制完成的同时,通过将城镇各项规划行为当中所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促进城镇整体规划目标的有效实现,为城镇规划目标的尽快实现提供支持。

从城镇规划与发展的实际情况角度分析,“多规合一”可以表达为“3+1”、“3+2”、“3+N”项的规划合一。

其中“3”代表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后面的“N”代表的内容则比较广泛,例如“人口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环保规划”等。

在实际规划过程中,“3”为必选内容,“N”为多选内容,可以根据城镇规划的具体需要来予以合理搭配。

“多规合一”的产生源于政府对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的衔接探索,其在1999年全国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开展后就已经崭露头角,当时“多规合一”的具体模式为“两规合一”。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金兵兵;马桂云;刘洋;苏晓俊【摘要】The multiple-plan-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Tianhe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The system takes the urban planning department and the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as the local data.Based on SOA the synchronous data can exchange between the business systems of development reform,land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ransportation,municipal,water and other departments in the form of data services.Based on ArcSDE,the multiple-plan-coordination integrated data management is done.The use of WebGIS,two-dimensional data linkage,data min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 can exert the functions of data exchange and sharing,data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conflict intelligent detection,special statistical drawing,accounting and decision support,and 3D simulation assistant planning.This platform provides the technical supports for multiple-plan-coordination preparation and adjustment,the project's sitting and landing,the building project's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以广州市天河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为例,重点探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以城市规划部门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本地数据,基于SOA技术以数据服务的方式与区内发改、国土、环保、交通、市政、水利等部门业务系统之间实现同步数据交换,并基于ArcSDE进行“多规合一”数据的集成化管理.采用WebGIS、二三维数据联动、数据挖掘等技术,提供数据交换共享、数据坐标转换、冲突智能检测、专题统计制图、台账与决策支持、三维仿真辅助规划等功能,为项目选址与落地、“多规”的编制与调整、建设项目审批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测绘工程》【年(卷),期】2017(026)007【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多规合一;数据库;WebGIS;SOA【作者】金兵兵;马桂云;刘洋;苏晓俊【作者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河南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河南郑州450003;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当前国内的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着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保规划等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弊端,以及用地布局的目标、指标、坐标、限标“四标”关系的不协调,虽然国内各类规划管理部门相继建立了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大多以本部门的业务数据为主,整合的数据资源仍相当有限,单一部门规划数据信息平台无法真正做到多类规划的协调管理。

“多规合一”绘就美丽蓝图——厦门市空间规划的借鉴与启示

“多规合一”绘就美丽蓝图——厦门市空间规划的借鉴与启示

52“多规合一”绘就美丽蓝图文l 张坦 胥辉——厦门市空间规划的借鉴与启示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334.64平方千米。

2014年6月,厦门市被确定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

在实际探索中,该市以“多规合一”为突破口,统筹整合各类规划,建设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各类规划的无缝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加快了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厦门市“多规合一”的主要经验构筑“战略规划”。

早在2014年,该市就通过专题调研、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以“两个百年愿景、五大目标定位、三大发展战略、十大行动计划”为基础,以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为最终目标,并深入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发展的最新指示,统筹构建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国内瞭望制定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并将其明确为厦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发展的长远城市发展战略。

编制“一张蓝图”。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制定完成后,厦门市规划委牵头,联合国土资源、环保、海洋、市政等部门,先后投入1700余万元,梳理全市涉及空间的百余项专项规划,统筹各类图纸、划定控制线体系、明确城市发展框架,构建以生态为本底、承载力为支撑,以“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海域系统”“全域城市承载力”四大领域为基准,以各部门专项规划为落实的全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整合全市各主管部门编制的51个专题规划260个图层,并于2016年11月基本完成了融合全市“一张蓝图”编制工作。

在“一张蓝图”编制过程中,厦门市强调“底线思维”“先底后图”,明确各类规划的“红线”,划定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厦门之美不因城市建设而改变。

“一张蓝图”充分细化了全市生态空间和城市开发边界,为新一轮各类规划修编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既避免了新一轮各项规划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又充分节约了各类规划的编制成本、协调成本,使国家和省级层面对厦门的规划实现了基本统一。

厦门市_多规合一_实践的探索与思考_王唯山

厦门市_多规合一_实践的探索与思考_王唯山

厦门市“多规合一”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王唯山,魏立军[摘 要]在对“多规合一”的背景与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基于厦门市的实践,对其“多规合一”的“四个一”工作成果——“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张表”和“一套机制”进行了总结,探索了“多规合一”工作的内涵、成效及现实意义。

厦门市通过“多规合一”,解决了多个规划的技术协调问题,并通过将“合一”后的成果整合为统一的技术信息平台,供各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使用,提高了政府审批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推动了社会治理工作的转型与改革。

[关键词]多规合一; 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张表;一套运行机制;厦门市[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2-0046-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The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Xiamen “Multiple Plans Integration”/Wang Weishan, Wei Lijun[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ckdrop and situation of “multiple plans integration”, concludes “one drawing, one platform,one chart, one mechanism” approach of Xiamen city, and studies the connotation, effect,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multiple plansintegration”. Xiamen city solves technical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plans, and establishes a unified technical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sharing, improves government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effi ciency, and promotes social governance transition and reform.[Key words]Multiple plans integration, One drawing, One platform, One chart, One mechanism, Xiamen city1“多规合一”的背景与形势1.1“多规合一”的背景“多规合一”来源于“三规合一”。

上海、广州、重庆、厦门“多规合一”的差异化实践

上海、广州、重庆、厦门“多规合一”的差异化实践

上海、广州、重庆、厦门“多规合一”的差异化实践导读“多规合一”并不是简单地把多个规划合并成一个规划,而是把各项规划涉及到相同内容统一起来,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通过“五个一”,即“一张图”、一个信息平台、一个协调机制、一个审批流程、一个监督体系,达到“多规合一”。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探索整合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完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策和空间管控措施,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管理目标。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多规合一”将是今后规划发展的趋势。

尽管“多规合一”目前还处于探索前行的阶段,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上海、重庆、广州、厦门等城市开展的“两规”协调、“三规合一”等实践已经为“多规合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下面从组织机制、关键技术两个方面整理和对比上海、重庆、广州、厦门开展“多规合一”的差异化探索实践,以期为各地“多规合一”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一“多规合一”——组织机制上海国土局和规划局合并上海“多规合一”实践的核心是将国土局和规划局合并,成立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并由新成立的机构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两规合一”,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

上海自2008年开始进行机构调整,并以嘉定、青浦两区试点进行“两规合一“工作,目前已在全市展开。

上海市“两规合一”工作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按照“统一目标、各有侧重、突出重点、有序衔接”的原则进行。

目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发展规划的“三规合一”工作正在试点开展。

总体思路是坚持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城镇布局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安排基本不变,依据国家下达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同步实现规划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地。

从规划管理角度谈对“多规合一”工作的思考

从规划管理角度谈对“多规合一”工作的思考

城市规划·FORUM从规划管理角度谈对“多规合一”工作的思考晏 楠(南京市规划局,南京 211500)摘要:长期以来,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原因,各地不同程度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协调衔接不够的情况,影响了规划的有效实施。

文章在针对城乡规划和其他规划协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政策来针对强化各规划间协调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多规合一;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1 “多规合一”的基本内涵“多规合一”并非是将多个规划简单整合为一个规划,是将各个规划所包含到的相同属性内容整理在一起,落实到相同的空间规划平台里,各个规划依旧依照有关专业需求进行编制,从而可以符合上级要求。

“多规合一”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简称经规)、城乡总体规划(简称城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称土规)的融合,各个地区根据本土实际发展需求,也有将环保规划、产业规划、交通专项规划列入“多规合一”中的。

2 现行规划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规划编制与审批程序的不同获得市人大准许以后,不用得到国家和省发改委审核,国家和省经规的管束关系并非非常紧密,上级规划无法全面、客观或者是直接展示在下级规划里。

城规尚未具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规划系统,国内城镇系统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也可以叫做是城规的上位规划,不过因为规划范畴有所差异和内容、重点等不同,很难寻找到他们之间的管束关系。

土规能够划分成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乡(镇)5 级。

上下级规划一定要互相联系在一起,下级规划是以上级规划方案为基础,同时也是上级规划的主要实施者。

由此就可以了解到上级规划对于下级规划的重要性以及监管作用。

2.2 规划技术方法和标准的不同除去以上宏观方面的差异以外,造成各个专项规划出现问题另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微观上技术与标准不统一。

谢英挺厦门市多规合一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谢英挺厦门市多规合一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厦门市"多规合一"改革的思考和探索2014年11月10日一、“多规合一”的工作历程2014年3月,厦门市“多规合一”正式启动,至今已完成了“一张蓝图”编制,构筑了“一个平台”,推行审批“一张表格”,并正在完善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

二、“多规合一”工作的主要内容厦门“多规合一”包括四个“一”,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张表、一套机制。

1、协调规划矛盾,划定“一张蓝图”1)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确定了山、水、城的关系,提出“五个城市”定位和目标,提出“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三大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高于所有规划,战略规划统一了思想,奠定了“多规”的基础,多规就是战略规划的具体化。

2)衔接基础数据、用地分类标准和用地边界。

统一各类图纸坐标系,建立用地分类标准对接机制,形成覆盖城乡、内涵统一的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

摸清各类用地现状情况、梳理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用地差异及差异原因,提出消除规划用地矛盾的原则和具体方案。

3)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划定规划控制线体系。

厦门在不突破建设用地指标规模的前提下,按照优化城乡空间格局,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落地的原则,明确建设和保护用地边界。

“多规合一”后,全市域1699平方公里用地中,生态控制线981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640平方公里,海域及滩涂78平方公里。

生态控制线细分为基本农田102.88平方公里,生态林地682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等75平方公里,其他121平方公里。

4)生态控制线落地。

制定《厦门市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实施细则》,明确各类生态控制线的管理主体、管控规则和管控边界。

并在天马山试验段结合绿道、界桩、行道树将生态控制线定位、定桩,让群众可看可用。

2、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理顺空间规划体系厦门在“多规合一”一张图基础上,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协同平台,实现建设项目信息、规划信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共用,实现各部门业务的协同办理。

厦门市“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平台优化探索

厦门市“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平台优化探索

2021年0引言厦门市“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平台于2016年1月正式运行,在提高审批时效、强化法律法规、推进激励问责方面卓有成效,但平台运行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及走访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平台运行若干不足之处及优化建议,以供平台主管部门参考。

1平台简介“多规合一”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基础上,整合市政、环保、水利等专项规划,形成空间布局“一张图”,是贯彻中央深化改革,提效保质增速的重要举措。

厦门市“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平台于2016年1月正式运行。

平台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审批及效能督办,明确项目策划、审批程序及时限要求,放管结合,提升流转效率[1]。

2不足分析2.1涉及农转用申报跟踪环节不完善2020年厦门市土地房屋征收新流程正式实施,要求用地涉及办理农转用手续申报的建设项目,需提供项目启动征收公告、征收范围现状调查、勘测定界报告书、风险评估论证会、农转用范围被征地人员一户一表、项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公告以及土地房屋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等前置材料,涉及非公益性项目的,还需在相关成片开发建设方案批复后方可申报。

平台目前仅针对已提供农转用前置手续并经资源规划部门、属地政府土地征收部门确认的建设项目实行线上农转用申报及督办,对农转用前置手续办理过程并无相应线上跟踪环节。

对2020年马銮湾新城属集美范围内需办理农转用手续的18个涉及基础配套、科研、教育等建设项目进行统计梳理,无法提供完整农转用前置材料如被征地人员一户一表的项目4个,无法在序时计划内提供完整农转用前置材料的项目7个。

农转用前置手续办理流程长,涉及部门多,牵涉面广,特别是征收范围现状调查、被征地人员一户一表签字确认以及土地房屋征地补偿安置商谈签约等需被征地人员确认的关键工作无法保证时效性,导致建设项目农转用前置材料不全,达不到申报条件,影响建设项目后续用地红线、工程开工审批等前期手续的办理。

多规合一法律效力案例(3篇)

多规合一法律效力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和冲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推行了“多规合一”的改革,旨在实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统一协调。

本文以某市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冲突纠纷案为例,分析多规合一的法律效力。

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出现了诸多矛盾和冲突。

具体表现为:1.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不一致。

城市规划强调城市功能分区,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土地利用规划侧重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追求经济效益。

2.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主体不同。

城市规划由市政府负责,土地利用规划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导致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

3.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审批程序不同。

城市规划审批程序相对复杂,涉及多个部门;而土地利用规划审批程序相对简单,容易导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二、案件概述某市某区域拟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项目规划审批过程中,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出现了冲突。

具体表现为:1. 城市规划要求在该区域进行绿地建设,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而土地利用规划将该区域划定为住宅用地。

2. 城市规划要求在该区域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土地利用规划未将该区域纳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范围。

3. 城市规划要求在该区域进行历史文化保护,以传承城市文脉;而土地利用规划未将该区域纳入历史文化保护范围。

由于规划冲突,项目审批陷入僵局。

开发商向市政府申请协调,要求解决规划冲突问题。

三、多规合一法律效力分析1. 多规合一的法律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多规合一是我国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改革的重要方向。

多规合一要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在目标、任务、布局、措施等方面实现统一协调,以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性、协同性。

“多规合一”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多规合一”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创新应用|技术前沿56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涉及发改、规划、环境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和业务,必须在全市层面颁布相应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办理流程,来保障建设项目策划生成的顺利开展。

“多规合一”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文|田宗星57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技术前沿|创新应用2013年开始广州、厦门、沈阳、南京等地陆续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实现了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数据整合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探索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本文从建设背景、政策支撑、制度保障、平台建设、地方实践等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业务协同平台建设和使用的探索和实践。

建设背景—多规矛盾下项目落地难近年来,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环保规划、林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缺乏在坐标体系、用地分类、管控要求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衔接,不同规划对同一地块的规划和管控要求存在矛盾,导致建设项目因难以符合所有规划而无法落地,或因为规划调整导致审批时限拉长,严重影响地方城市的行政效率和营商环境。

在此背景下,不同空间规划体系协调统一即“多规合一”以及基于“多规合一”的业务协同日益紧迫和重要。

政策支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随着多规矛盾和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的探索。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一张蓝图干到底。

2014年四部委印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

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成立自然资源部,统一管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空间规划,解决了多头管理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