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试述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陈健总装北京航天城门诊部100094

【摘要】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及其主要的支属血管回流受阻,致使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液部分或完全受阻,并由此而产生静脉压升高,或伴有侧支循环形成,从而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前胸壁淤血和静脉曲张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上腔静脉位于胸腔纵隔内,是一条粗而短的静脉干,长6~8cm,由左右臂头颈干汇合而成,收纳来自头、颈、上肢、胸壁的静脉血。上腔静脉周围被右主支气管、肺动脉、主动脉、头臂动脉、胸腺及许多淋巴结所包围,由于其管壁较薄,内部血流压力低,极易受到邻近组织占位性病变的影响或血栓形成而产生SVCS。SVCS通常继发于上纵隔的肿瘤或炎症,80%由恶性肿瘤引起,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癌(占52%~81%)和淋巴瘤(占2%~20%),其他如乳腺癌、生殖细胞肿瘤、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恶性胸腺瘤等也可引起。良性疾病如梅毒、结核、特发性纤维性纵隔炎、血栓性静脉炎、充血性心衰、主动脉弓动脉瘤等也可引起。本文简述SVCS的有关情况。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诊断与治疗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及其主要的支属血管回流受阻,致使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液部分或完全受阻,并由此而产生静脉压升高,或伴有侧支循环形成,从而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前胸壁淤血和静脉曲张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SVCS通常继发于上纵隔的肿瘤或炎症,80%由恶性肿瘤引起,其它良性疾病如梅毒、结核、特发性纤维性纵隔炎、血栓性静脉炎、充血性心衰、主动脉弓动脉瘤等也可引起。本文简述SVCS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有关情况。

1 病因

上腔静脉位于狭窄的右前上纵隔,从左右无名静脉汇合到右心房,长6~8cm,其末端2cm包裹在心包内,紧贴右主支气管及升主动脉,周围包绕胸骨、气管支气管、主动脉、肺动脉,还有丰富的淋巴链(前有右前纵隔淋巴结,后为气管旁和右支气管淋巴结),整个右侧胸腔和左下胸腔的淋巴液流经以上淋巴链。由于上述生理结构和解剖特点,加之上腔静脉大而管壁薄、管内压力相对较低,极易受到直接侵犯或间接受压(肿瘤或肿大淋巴结压迫),导致管腔狭窄、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血栓形成等,造成循环障碍从而产生SVCS。

1.1 肿瘤性因素

肿瘤已成为现代SVCS发病的最主要因素(约占80%~98%),其中恶性肿瘤占78%~97%,最常见的为肺癌(占52%~81%)和淋巴瘤(占2%~20%)[1]。肺癌并发SVCS者约为2.4%~4.2%,其中30%~75%为小细胞癌,26%~37%为鳞癌[2]。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较为常见。其它可导致SVCS的肿瘤有原发于纵隔的各种良、恶性肿瘤,其中包括良、恶性胸腺瘤和畸胎类肿瘤,胸内甲状腺肿等(约10%左右),纵隔转移瘤(8%~10%)包括乳腺癌、生殖细胞瘤等,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亦鲜有报道[3]。

1.2 非肿瘤性疾病因素

50年前的SVCS主要由梅毒主动脉瘤及结核性纵隔炎所致,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现在这些因素和其它不明原因的疾病在SVCS发病中所占的比例已不到10%。1757年Hunter最早报道的1例SVCS是由梅毒性主动脉瘤所致。上腔静脉内外的炎性病变均可产生SVCS。在非肿瘤性病变中,其他病因包括化脓性、放线菌性纵隔炎,上腔静脉炎,缩窄性心包炎,升主动脉瘤,心房粘液瘤,纵隔发育不良,上腔静脉血栓,布-卡氏综合征,白塞病等[4]。

1.3其它因素

少数SVCS为医源性因素所致,如心脏起搏器置入后造成压迫、导管操作后引起的血栓、老年人止血剂应用不当所致的血栓等[5][6]。

2 诊断

SVCS通常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严重程度取决于基础疾病、阻塞的速度、是否伴血栓形成、阻塞的部位和侧支循环是否充分。上腔静脉长期逐渐受压,往往伴有静脉内血栓形成和侧支循环的静脉扩张,皮下静脉也是侧支循环的重要组成,颈、胸部皮下静脉充盈和扩张是SVCS的一种典型体征。大多数患者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有部分患者因上腔静脉阻塞较轻,病情发展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易延误诊治。

2.1 临床表现

上腔静脉是胸腔以上(包括头面、颈部、臂部)血液回流到右心房的最大静脉。发生SVCS时可因上述引流区静脉回流受阻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体征。其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与病变累及上腔静脉的部位、程度、范围、发展速度及侧枝循环建立与否等有关。根据梗阻部位不同,临床分三种类型:(1)奇静脉入口以上部位阻塞:上半身静脉血可由颈外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经侧支进入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然后在梗阻下方进入上腔静脉。此型一般症状较轻;(2)奇静脉和上腔静脉均阻塞:上半身静脉血主要通过侧支进入奇静脉、半奇静脉、腰静脉,然后进入下腔静脉,亦可经胸腹壁静脉流入髂外静脉、下腔静脉。此型较重;(3)奇静脉入口以下阻塞:上半身静脉血可经奇静脉、半奇静脉及其它侧支流入下腔静脉。此型症状亦较重。当疑有上腔静脉回流受阻而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可按Hussey提出的方法,连续屈伸上肢1分钟,同时测量该肢静脉压,升高1cmH2O提示静脉回流受阻。SVCS病程早期常见胸部和颈部皮肤静脉扩张,面部和颈部皮肤潮红;后期发生面、颈和上肢水肿,最终发生脑水肿和喉水肿,导致脑功能障碍和呼吸功能不全。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头面部肿胀、上肢肿胀、头痛、头晕、视物不清等视力障碍、咽下困难、声嘶、鼻塞、舌头肿大、恶心、咳嗽、喘鸣、胸痛等;主要体征有颈静脉及胸壁静脉曲张或怒张、上肢肿胀、面部和上身充血、颜面青紫、紫癜、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视乳头水肿、声嘶,精神状态异常,嗜睡、昏睡、昏迷、晕厥及霍纳综合征等。

2.2 影像学检查

上腔静脉综合征一般发展缓慢,影像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淋巴结活检、支气管镜检等有助于诊断。胸部X线检查有1/3~2/3的患者表现为上纵隔肿块或增宽,10%~40%的患者可见右肺门肿块影。大约25%的患者有右侧胸腔积液。其他常见的发现包括20%的患者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包块。3%~15%的患者胸部X

线检查正常。CT或MRI检查是SVCS患者效价比最高、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可确定阻塞部位和性质。CT 可以显示上腔静脉受压或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而且能对亚临床SVCS做出诊断。胸部CT增强扫描可以显示开放的侧支血管,如胸、背静脉、肩胛静脉、胸廓内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等呈多个扩大充盈对比剂的侧支血管断面影像。静脉造影或静脉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扫描(DSA)通过血管造影可很好地显示上腔静脉梗阻或狭窄的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适用于预期手术的患者。但是对原发疾病的诊断有限,且属有创检查,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7] [8]。纵隔镜检查的绝对禁忌症罕见,安全有效,可以提高SVCS的病因诊断的准确性,但是因存在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如增加静脉出血的危险性等),不宜作为首选[9]。纵隔镜、剖胸探查及骨髓穿刺活检等均有助于明确病因。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不明原因时,取深咳痰3次行细胞学检查;(2)有胸水时,可行胸水引流、脱落细胞、生化常规、肿瘤标记物检查;(3)有淋巴结肿大时,穿刺或活检;(4)上述检查不明时,可行气管镜毛刷、冲洗、可疑处活检;(5)经皮细针穿刺;(6)纵隔镜或胸腔镜检查。

另外,有研究表明超声多普勒对SVCS的阻塞部位和程度及病因学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10]。

3 治疗

SVCS属肿瘤急症,病因复杂,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呈急性或亚急性过程,应减症与病因治疗并重,迅速缓解症状为病因治疗争取时间。如遇到呼吸道水肿、脑水肿、心输出量减少患者时,应迅速抢救,先解除症状,再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