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SE 乙酰肝素酶

合集下载

紫外线B(UVB)损伤人皮肤基底膜屏障的分子特征

紫外线B(UVB)损伤人皮肤基底膜屏障的分子特征

紫外线B(UVB)损伤人皮肤基底膜屏障的分子特征作者:杨雅麟刘一洲王久存马彦云来源:《上海医药》2024年第11期摘要目的:觀察UVB照射引起的基底膜屏障损伤的特征。

方法:使用40 mJ/cm2 UVB 照射HaCaT细胞,通过RNA-seq数据分析研究基底膜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

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在3组离体皮肤组织中观察50 mJ/cm2 UVB连续照射3 d后基底膜结构及关键屏障蛋白含量的变化。

结果:发现了18个与基底膜相关的基因,其中17个基因表达下调,COL4A4、COL4A5、COL4A6、ITGB1、ITGA3、ITGA4、ITGA6、LAMA5的表达水平下调倍数超过1.5倍(P关键词 UVB 离体皮肤组织培养皮肤基底膜损伤中图分类号:R339.57; R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4)11-0037-05引用本文杨雅麟,刘一洲,王久存,等. 紫外线B(UVB)损伤人皮肤基底膜屏障的分子特征[J]. 上海医药, 2024, 45(11): 37-41; 56.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skin basement membrane barrier damaged by ultraviolet B (UVB)YANG Yalin1,2, LIU Yizhou2, WANG Jiucun2, MA Yanyun2(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21, China;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ement membrane barrier damage caused by UVB irradiation in cell models and isolated skin tissues. Methods: HaCaT cells were irradiated with 40 mJ/cm2 UVB, and th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basement membrane barrier-related genes were analyzed by RNA-seq data. In addi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basement membrane structure and key barrier protein content in three groups of isolated skin tissues after continuous irradiation with 50 mJ/cm2 UVB for 3 days. Results: Eighteen genes related to basement membrane were found, of which the expression of 17 genes were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OL4A4,COL4A5, COL4A6, ITGB1, ITGA3, ITGA4, ITGA6 and LAMA5 was down-regulated by more than 1.5 times (PKEY WORDS UVB; in vitro skin tissue culture; skin basement membrane injury紫外线B(ultraviolet B, UVB)辐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UVB辐射下会导致皮肤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1],进而引发一系列皮肤问题,包括皮肤老化、皮肤癌和基底膜损伤。

乙酰肝素酶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触发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乙酰肝素酶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触发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乙酰肝素酶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触发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的:微小病变型肾病(MCNS)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MCNS主要的触发因素之一。

乙酰肝素酶(Hpa)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降解肾小球基底膜(GBM)硫酸乙酰肝素(HS)侧链的D-葡萄糖醛酸内切酶。

Hpa表达增加或活性增强将使HS侧链分解变短,导致GBM电荷屏障破坏和蛋白尿的发生。

本研究从触发MCNS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着手,以Hpa为切入点,从活体内、活体外两个方面探讨Hpa在RSV触发MCN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呼吸道病毒触发MCNS发病机理提供新思路。

方法:1、以6x10<sup>6</sup>PFU RSV接种SD大鼠,建立RSV致大鼠肾病变模型。

接种RSV 4d、8d、14d、28d、56d和84d(RSV<sub>4</sub>、RSV<sub>8</sub>、RSV<sub>14</sub>、RSV<sub>28</sub>、RSV<sub>56</sub>和RSV<sub>84</sub>)后,在观察肾组织病理、尿蛋白定量、血生化指标、肾和肺组织RSV mRNA表达的基础上,采用PEI染色检测GBM阴离子位点,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肾组织Hpa表达,分析肾组织Hpa表达与尿蛋白和GBM阴离子位点之间的相关性。

2、在接种RSV之前、同时和之后给大鼠腹腔注射肝素500IU/kg(即试验组A、试验组B、试验组C),以仅接种RSV(试验组D)和未接种RSV(正常对照组)为对照,14d后处死大鼠,观察肝素对RSV致大鼠肾病变模型肾组织Hpa 表达、GBM阴离子位点、肾组织RSV mRNA表达以及尿蛋白的影响。

肝素酶

肝素酶

产品名称: rHeparinase Ⅲ (rHep Ⅲ) 基因来源:肝素黄杆菌(Flavobacterium heparinum, ATCC ) 适用底物:肝素或硫酸乙酰肝素(首选) 形态:溶液 产品货号及规格:RH-3109S 0.2IU / RH-3109M 0.5IU / RH-3109L 1IU 酶活:5000IU/L 分子量:116.3 KDa 最适pH:最适7.3,适用范围4-9 贮存温度:-20℃ 最适温度:最适45℃,适用范围20-37℃ 酶活测定方法:232nm光吸收法,此法测定的1个国际单位(IU)是指在30℃,pH值为7.3的条件下能产生1 μm
某些重症病人例如尿毒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血液的体外循环,在体外循环的过程中为防止血液凝固 需要加入肝素。为防止肝素残存在血液中影响血液凝固,临床上需要加入鱼精蛋白来中和肝素。临床研究发现鱼 精蛋白严重损害血小板,影响动脉血压得稳定,而肝素酶没有这种副作用,因此是理想的替代材料。需要注意的 是,由于肝素酶对细胞外基质也有降解作用,因此用于血液肝素化去除的肝素酶也需进行固定化,并且要求肝素 酶不能有酶产品来源主要是肝素黄杆菌(Flavobacterium heparinum)中肝素酶I的分离纯 化。但此法所得到的肝素酶产量低、纯化困难,造成酶的成本非常昂贵,也极大地限制了酶法制备低分子肝素的 发展。而利用重组菌株生产肝素酶I是一条极有前景的途径,但通常的表达体产生的肝素酶I容易形成包涵体,无 法直接利用。
感谢观看
产品名称: rHeparinase Ⅱ (rHep Ⅱ) 基因来源:肝素黄杆菌(Flavobacterium heparinum, ATCC ) 适用底物: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 形态:溶液 产品货号及规格:RH-2108S 0.2IU / RH-2108M 0.5IU / RH-2108L 1IU 酶活:4000IU/L 分子量:125.3 KDa 最适pH:最适7.6,适用范围4-9 贮存温度:-20℃ 最适温度:最适39℃,适用范围20-37℃ 酶活测定方法:232nm光吸收法,此法测定的1个国际单位(IU)是指在30℃,pH值为7.6的条件下能产生1 μm

乙酰肝素酶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调控

乙酰肝素酶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调控

乙酰肝素酶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李阳;刘浩;蒋志文【摘要】Heparanase is the only found mammalian β-glucuroni-dase to promote heparin sulfate ( HS ) cleavage within extra cellular matrix. Heparanase is implicated to possess great significance in a variety of pathologies, such as tumor growth, angio-genesis, glomerular diseases, and especially tumor metastasis. Heparanase overexpression in a variety of malignant tumors sug-gests that it could be a target for anti-cancer therapy. This paper explains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heparanase in tumor cell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using Hpa as targets for drug development.%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中硫酸乙酰肝素(heparin sulfate,HS)侧链的内切性糖苷酶,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肿瘤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关Hpa的研究近年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Hp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旨在为以Hpa为靶点的肿瘤治疗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3(029)005【总页数】4页(P614-617)【关键词】乙酰肝素酶;肿瘤;侵袭;转移;表达;调控【作者】李阳;刘浩;蒋志文【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药学系,安徽省生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45.62;R730.2;R977.3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in sulfate proglycan,HSPG)是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作为受体迅速结合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酶等近百个不同的蛋白质。

乙酰肝素酶(HPSE)蛋白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探讨的开题报告

乙酰肝素酶(HPSE)蛋白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探讨的开题报告

乙酰肝素酶(HPSE)蛋白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探讨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转移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是一种内源性蛋白酶,其胶原酶和纤溶酶样活性可分解成肝素硫酸和其他糖胺聚糖,从而促进肿瘤细胞侵犯和转移。

此外,研究也表明HPSE在肺癌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探究HPSE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关系,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肺癌转移的发生机制和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水平。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HPSE在肺癌转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为开发针对HPSE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3. 研究方法:(1)收集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组织样本。

(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HPSE在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3)使用建立的肺癌细胞系进行实验室实验,包括Transwell实验和Wound healing实验,探究HPSE在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4)使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分析HPSE参与的分子机制。

4. 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可以探究HPSE在肺癌转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参与的分子机制,从而深入阐明其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

通过对HPSE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降低肺癌的转移率,从而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5. 研究意义:肺癌是一种高度转移的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本研究将揭示HPSE在肺癌转移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为肺癌转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更多的希望。

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一 ~ 祧 中 微 血 乙 . 状 Ⅶ i 一 癌 组 姐 数 ~ 舾 ~ 耥 婊 哒 一 淋 删 “ - D 田 = . ¨ ~ 中 谜 讲 一 耻 微 血 = 可 咀 l p }
文 献标识 码 :A
(Te t H si lfH bi oe ueu, ee 140 , hn h o t ee FcsB r H bi 5 10 C i S p ao t a a)
A m或: jc v T neta h xr s n0 kD aeH a i oa a ri maadi rltnwt tnr ioe e dni b Obet e oi sgt e pe i !mm s( p ) r nc c o , tc r ao ilu o mc vs l es i v i et e so f l n vi a n n s oe i l l r s — t( v )a dc ncoa o g . t d nl e pe i s f i dM D i 6 ss il vr c r n m e a i db s g m v M D n l i p t l y Me o s i ho h e x r s n H m a so o n v n 0 c e w t oai a io a r e m n y i i — a l 叽 c W ex e un
l hnd e s s . y oem t t i mp aas 【 i p ( t os4 . ±1 .) a gi at i e t nt t p( n rI 4 . ±1 .)  ̄ n H a +)u r 88 13 w s i f n yh hrh h H a 一) 加0 m ( sn c l g i a ai n ls(15 19 (P <0 0 ) C n o H a totbt t t ni eei adp yd8kyrei t , i dn t t f . ._ 4 n p 5 ,  ̄ o mi nr u eag gns n l e e l n h i a o a 】a a i0 cc 删 . c i eoh o s a o e m s n e s ss n

乙酰肝素酶——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一个关键酶

乙酰肝素酶——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一个关键酶

& & 癌症成为人类致命的疾病, 不仅在于癌细胞的生长失
去控制, 更在于其具有转移能力, 而转移癌细胞通常是真正 的杀伤细胞。癌细胞的转移, 即其进入血管以及再穿出血管 进入其它组织, 必须穿过细胞层以及环绕在细胞层外的稠密 基质。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底膜中含有大量硫酸类肝素, 可 是一个 以封阻癌细胞移动。乙酰肝素酶 ( 90:’%’(’;0,9:’ ) 关键胞外基质降解酶, 它降解硫酸乙酰肝素和乙酰肝素蛋白 聚糖上的聚糖侧链, 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此酶的存在。当 早在 *" 年代中期, 以色列 *+$7’5;=3 -; 和美国 ,28$+;$( -; 时澳大利亚的 <’%2;9 -;、 研究小组观察到天然抗凝剂肝素在动物试验中能阻止癌细 胞扩散。他们认为机理是: 血小板能在癌细胞周围凝集, 可 能帮助癌细胞嵌入并最终穿过血管壁, 肝素由于抑制了这种 凝集从而阻抑了癌细胞的转移。但肝素是一个分子家族, 只 有部分有抗凝活性, 究竟哪种分子抑制了癌细胞转移还需研 即使剔除了肝素的抗凝集 究。但后来 ( 个研究小组都发现, 活性, 它也同样能阻滞癌细胞转移、 扩散。于是人们猜想肝 素是作为竞争抑制剂抑制了一种酶, 这种酶能够裂解胞外基 质中交织成网状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 人们也发现, 在 免疫细胞到达感染位点的途径中穿过血管壁时, 有降解乙酰 肝素的酶在其中起作用, 证实了乙酰肝素酶的存在。但在此 酶的分离过程中却困难重重,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一种高效的 酶功能检测试验, 当时的方法既慢且繁琐; 其次是此酶含量 低、 不稳定、 易失去催化活性并形成酶分子之间的聚合。直 [$] 澳大利亚 >%00#’( 等才建立了 $ 个检测乙 到 +" 年代后期, [!] 酰肝素酶活力的快速定量方法。随后 ( $+++ 年) <’%2;9 及 [(] 以色列 *+$7’5;=3 的实验室又分别独立完成了乙酰肝素酶 的基因克隆, 推动了此项研究的向前发展。 !" 乙酰肝素酶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表达" 对于该基因染色 [(] 体定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以色 列 *+$7’5;=3 研究指出 9:’ 基因座位于 # 号染色体, 编码长度 #" =?, 含有 $! 个外显 子, $$ 个内含子, 现在他们正在从事研究确定该基因是否位 于某些与炎症和肿瘤进展相关基因的附近, 及该基因在转录 水平的调控与它在健康状况下, 疾病和胚胎发育的相关性。 [#] @’=0% 报告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 # A!$ , ( 位置, 从起始密 包含 $! 个外显子, $$ 个内 码子到终止密码子长度为 (+ =?, 含子, 基因的启动子区在 .BC 上游约 ! ) ( =? 处。而日本学 [%] 等的研究则提示, 乙酰肝素酶基因位于 # A!! , 者 &2’( 7$(D 全长 %" =?, 含有 $# 个外显子和 $( 个内含子。通过可变剪 接表达两种不同的 #-,. 剪接形式 ( E’ 和 E? ) , 它们具有相 同的开放阅读框。乙酰肝素酶基因编码一个由 %#( 个氨基

膀胱癌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膀胱癌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Ex r s in a d ci ia i n f a c fh p r n s n Ch n s t ld e a cn ma p e so n ln c lsg i c n e o e a a a e i i e e wih b a d r c r i o i
关 键 词 : 胱 肿 瘤 ; 酰 肝 素 酶 ; 疫 组 化 膀 乙 免
中 图分 类 号 : 7 7 1 R 3.4 文献标识码 : A
i’ d v lp n ,p o rsin,me at s n e r d s n e.M e h s I t e eo me t r g e s S o tsa i a d r cu e e c s t od mmu o it c e c l e h iu sue od tc h n h so h mia c n q ewa sd t ee tt e t e p eso fh p rn s n5 ae fba d rc r io .Re ut Th oiiep o ene p eso fh p r n s s3 9 x rsin o e a a aei 8c sso ld e a cn ma s l s ep stv r ti x rsino e a a aewa 7. %
(2 5 ) 2 / 8 .Th e e a ae p oen e p eso sc rea e t h ah lgc ltp ,ci ia t g ,rc u ee c n y h eh p r n s r t i x rsin wa o r ltd wih t ep t oo ia y e l c lsa e e r d s n e a d lmp n
La Ta i n ,Tu Xin ’n ,Lu Z l ,Z e g Kei a ga i h n l i ,Qi h o e g ,De gCh n u uS a p n n u h a

卵巢癌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卵巢癌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卵巢癌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翠;王福玲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08(002)010
【摘要】目的研究卵巢癌中乙酰肝素酶(HPSE)蛋白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结果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HPSE蛋白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皮质中的表达,结合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HPSE蛋白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皮质),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HPSE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TNM 分期Ⅲ~IV的癌组织表达高于I~Ⅱ组(P<0.01),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 HPSE的高表达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PSE可作判断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总页数】3页(P5-7)
【作者】李翠;王福玲
【作者单位】264100,烟台市牟平人民医院妇科;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非小细胞肺癌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姚红;陆友金;胡昆
2.同源异型框转录因子-2、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20及Ki-67蛋白在原发性卵巢癌及转移性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李娟;顾笑梅;李宗涛
3.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韦露薇;李力;张玮;黎丹戎;潘忠勉
4.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陈波
5.乙酰肝素酶和整合素α5β1蛋白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王闯; 于淑莉; 李桃; 吕蓉蓉; 齐洁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与骨折愈合的因素

参与骨折愈合的因素

参与骨折愈合的因素参与骨折愈合的因素潘晓伟(针外2019七 [1**********])骨折愈合的过程是骨组织、周围组织反应和修复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治疗的影响、骨折部位、化学因素、手术时机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发现,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也进入分子水平。

研究表明:骨折发生后短期内局部组织即已释放多种生长因子,至修复后期,骨与软骨细胞仍产生多种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骨折愈合。

本文从分子水平影响骨折愈合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骨折愈合分子水平1.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BMP 是诸多因子中唯一能够单独诱导骨组织形成的局部生长因子[1],具有强大的促成骨活性,其作用于间充质细胞表面受体,诱导血管周围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转化为软骨和骨细胞,进而合成胶原,形成骨组织。

有研究发现其有很强的诱导骨再生修复骨缺损的作用。

一般认为,BMP 诱导性骨形成主要是软骨内成骨过程,亦存在膜内成骨过程。

BMP 有十几个亚型,现阶段研究最多的是BMP-2、BMP-4及BMP-7,其中以BMP-2促进成骨的能力最强。

2. 神经生长因子(NGF )NGF是Levi-Montalcini 于1952年发现的第一个神经营养因子,其在神经系统中调节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生长、发育、分化以及维持正常存活的作用己得到公认。

贝朝涌[2]等人在NGF 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中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股骨中段小稳定软骨内成骨骨折模型,A. B. C. D组分别于骨折断端局部使用NGF/生理盐水、BMP-2.BMP-2/NGF/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大体观察A. B. C 组局部新生硬组织大小、硬度,骨折断端骨痴生长依次增加,均高于D 组。

X 线片观察A. B. C组骨折线逐渐模糊,钙化而积依次增大,均快于D 组。

组织学观察A. B. C组骨小梁成熟度依次增加,均优于D 组。

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的临床研究

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的临床研究

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的临床研究王辉;王谦【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07(031)004【摘要】目的通过对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的检测,探讨HPA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潜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56例宫颈癌组织中HPA的表达,并与13例正常宫颈组织和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作为对照,分析HPA表达在宫颈癌中的作用.结果 56例宫颈癌患者中HPA表达阳性率高达76.8%,正常宫颈中HPA无表达,CIN组织中HPA表达阳性率为18.8%.宫颈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组织中HPA表达相关(P 值≤0.05);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与宫颈癌组织中HPA表达无相关性(P值>0.05).结论 HPA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增高,与宫颈癌的进展和转移潜力有关,可能参与宫颈癌的进展与转移并做为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的一个新的判断指标.【总页数】2页(P261-262)【作者】王辉;王谦【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妇产科,江苏,宿迁,223800;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妇产科,江苏,宿迁,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宫颈鳞癌组织中p62表达的临床研究 [J], 甄世萍;卢杉2.P53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质胸苷激酶关系的临床研究 [J], 蔡仙丽3.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 [J], 牛保华;皇甫超申;杜新慧4.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及意义 [J], 李丽;牛保华;王国平5.乙酰肝素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及血管形成的关系 [J], 牛菊敏;修晓新;张淑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的临床研究

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的临床研究
A : bet e od cs t noeei eo e et m t t io ri l a i m r g e c o fH A i t stse 缸 O j i T i u eoegns ,dvl m n, e s s f ev a cr n ato hdt tno P i i u . cv s sh s p aas c c c o h u ei n h s
nra gop r e ie n Md o l ru .l f m t m hd i
,nlao dm t t i hdcr l o i eepesnwt s n cne(P <0 0 )bth i t tna a a s a o e tnwt t r i i i i ac i f ri n e s s ra i hh x so h gf i .5 u t e
断指标 。
关键词 : 乙酰肝素酶 ; 子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学科分 类代码 :306 2 .7 中图分 类号 :R 3.3 773 文章编 号 :10 — 7 5 20 )4 2 1 2 0 4 5 7 (07 o —06 —0
文献标 识码 :A
Cl ia t y o p eso o A n r ia r io i c lS ud n Ex r sin fHP i Ce vc lCa cn ma n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 细胞 外基 质 ( C 和细胞 基底膜 E M) ( M) B 的降解 以及血管的生成都有着密切 的联 系。乙酰肝 素
1例 ; 8 鳞癌 4 , 6例 腺癌 1 ; 巴结转移 2 0例 淋 6例。对 照组 平
均年 龄(3 1 .) ,3 —6 岁) 4 . ±99 岁 (0 1 。 13 方法 .
aeadt e C g y . c n p

乙酰肝素酶研究

乙酰肝素酶研究

乙酰肝素酶研究进展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 Hpa) 是近年发现的肿瘤重要功能酶, 是体内唯一能够降解糖氨聚糖中的硫酸乙酰肝素( heparan sulfat , HS) 链的内切糖苷酶,特异识别HS 侧链上的特异性位点, 可以在特定部位裂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在各种蛋白聚糖中最具生物活性,它参与多级联细胞粘附反应过程,并与粘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间信号分子等相互作用,在影响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及形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各种炎症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 heparan sulfate protoglycan,HSPG) , 将HS 裂解为10~ 20 个糖单位大小的短糖链, 并释放结合在HS 上的生长因子。

乙酰肝素酶可促进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分裂、趋化、微血管形成。

是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唯一一个可以剪切HSPGs 上HS 侧链的水解酶, 是抗肿瘤的理想靶点。

细胞发生侵袭转移首先要穿越由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组成的屏障。

该屏障主要有两种成分构成:一是结构蛋白, 包括胶原、层黏素、纤维结合素和玻璃体结合素等, 二是糖氨聚糖, 主要成分是HSPG,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组织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和细胞表面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

HSPG 主要由一个核心蛋白和数个与之共价连接的线性HS 侧链组成[ 1] ,HS 是由己糖醛酸和葡胺聚糖组成的重复单位构成。

HSPG 能与细胞表面及ECM 中的活性分子结合, 粘附于细胞表面, 是细胞外基质聚集和稳定的基础, 拥有限制细胞迁移、粘附和选择性分子筛的重要作用, 还可以与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结合并相互作用。

事实上HSPG 的降解是细胞侵袭前所必需的, 当HSPG 被乙酰肝素酶降解后, 就会产生一系列生物学现象如妊娠形态发生、炎症反应、血管生成、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2] 。

乳腺癌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的研究进展反义寡核苷酸技术(ASODN)作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及新型药物受到医疗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许多反义药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1 反义寡核苷酸的作用机理简介1.1反义寡核苷酸是在体外人工合成的能与体内某RNA或DNA序列互补结合的短序列单链DNA。

它可以作为反义药物与细胞内特异的靶序列互补,从而抑制基因表达。

该技术的作用原理主要通过下列途径发挥作用:(1)ASODN与DNA结合,抑制DNA复制和转录,它通过在DNA结合蛋白的识别点处与DNA双螺旋结合形成三螺旋,阻止基因的转录和复制。

(2) ASODN可影响真核生物mRNA核内加工的步骤,如5’端加帽结构、3’端加polyA及剪接的过程,从而抑制了mRNA的成熟过程。

(3)ASODN与目标mRNA特异性碱基互补结合,阻断RNA加工、成熟,阻止核糖体与起始因子的结合,影响核糖体沿mRNA移动,从而阻止翻译。

1.2天然的ASODN能够很快被在细胞内存有的大量的核酸外切酶和核酸内切酶降解。

因此,ASODN必须要经过修饰才能在体内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硫代修饰之后的ASODN稳定,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并容易大批量人工合成来应用于临床的研究。

所以,目前硫代磷酸型的ASODN已应用于各个水平的研究领域中。

1.3反义寡核苷酸在乳腺癌的治疗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诱导凋亡,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降低乳腺癌的多药耐药性来实现。

1.4反义基因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由于DNA序列在一般情况下是单拷贝,而mRNA是多拷贝,因此ASODN相比于反义RNA只需少量的ODN与DNA靶序列结合,就可以具有很强的抑制效果。

它治疗乳腺癌特异性高,副作用少,与化疗、放疗和靶向药物结合有协同作用,并已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2 针对主要的进入临床前试验的致乳腺癌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的研究理论上认为任何致乳腺癌基因都可以成为ASODN的作用靶点,目前主要以细胞凋亡抑制基因、乳腺癌转移和血管生成基因、生长因子及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等作为常用的分子靶点。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概述韩森;吕爱平;李健;姜淼【摘要】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中最具中医特色的部分,其现代化发展也是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关键核心,然而研究方法的不足造成中药药性理论现代化发展的局限.网络药理学作为新兴的系统研究复杂药物生物学效应的技术,在多成分、多靶点药物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可观成果,为从生物分子网络的结构与功能来认知中药药性提供了方法学契机和有力工具.本文通过对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初步分析并总结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25)001【总页数】4页(P127-130)【关键词】网络药理学;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作者】韩森;吕爱平;李健;姜淼【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潍坊市中医院,山东潍坊 26104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北京 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1中药药性是对中药功效、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重要内容。

中药药性理论在中药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与核心地位,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纲领。

作为中药学的重要学术特征,也是中药区别于其他天然药物的关键,其科学基础的发现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先决条件[1-3]。

然而由于中药药性理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研究已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瓶颈[4-5]。

随着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系统生物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下一代药物研究模式”网络药理学概念[6]的提出,使得运用系统与网络思维全面分析中药药性成为可能。

本文将对近几年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乙酰肝素酶、MMP-9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乙酰肝素酶、MMP-9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级 及 1 生存 率 呈 负相 关 ( < . ) HP 年 P 00 。 A与 MMP 9有较 高 的共 同阳性 表 达率 ( = .1 ) HP 5 一 P O0 8 。 A和 MMP 9表 达呈 正 一 相 关 (= .2 , < .5 , 共 同表 达 率 与 肿瘤 对 周 围脏 器 浸润 和淋 巴结 转 移 有 相 关 性 ( < .5 。 多 因 素分 析 显 示 , r 07 9 P 00 ) 其 P O0 ) HP A和 MMP 9均 非影 响预后 的独 立 因素 。结 论 : P MMP 9在胰 腺 癌 组 织 中 的表 达 可 能与 胰 腺癌 浸 润 、 一 H A、 ~ 转移 相 关 , 作 为新 的胰腺 癌 标 志物 用 于 联 合 检测 , 有 重 要 的 临床 意 义 , MMP 9可 能 上 调 H A表 达 水平 . 进 HP 可 具 且 一 P 促 A
rlt n i h ts s n rg o i o a c e t acn ma M eh d : mmu o i o h mia s i ig S to 1 eai sw t te meat i a d p o n s f n r ai c r io . t o s I o h as s p c n hs c e c l t nn fP me d t a h
wa s d t a u e HP a d MM P- x rsin i 2 c s so a ce tc c ri o .2 a e fc r nc p n rai s su e o me s r A n 9 e p e so n 9 ae fp n rai acn ma 4 c ss o h o i a ce ti t
( 72 2 .%、 , < .5 , A 阳性 表 达 与周 围组 织浸 润 、 巴结 转 移 呈 正 相 关 ( < .5 , 7 .%、50 0 P O0 )HP 淋 P 00 ) 与性 别 、 龄 、 织学 分 年 组 级 及 1年 生 存 率 呈 负 相 关 ( < .5 ; 腺 癌 组 织 中 MMP 9表 达 明显 高 于 慢 性 胰 腺 炎 和 正 常 胰 腺 组 织 ( 07 、 P 00 ) 胰 一 7 .% 2 .%、0O , < . , MMP 9阳性 表达 与周 围组 织 浸 润 、 处 转 移 呈 正 相关 ( < .5 . 08 2 .% P O0 且 5) 一 远 P O0 ) 与性 别 、 龄 、 织 学 分 年 组

乙酰肝素酶在人类自然流产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乙酰肝素酶在人类自然流产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乙酰肝素酶在人类自然流产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穆雅琴;刘润花;朱壮彦;王健;李拴明;王艳红;赵富玺【摘要】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SE)与人类自然流产的关系以及在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妊娠者和早期自然流产者流产绒毛组织中HPSE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反转录PCR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妊娠组的HPSE mRNA阳性表达比例(12/15)高于自然流产组(9/20),(r=4.375,P=0.036);West-ern Blot正常妊娠组的HPSE蛋白的阳性表达比例(11/15)高于自然流产组(7/20),(x2=5.042,P=0.025).结论:HPSE参与正常妊娠过程,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HPSE的低表达有关.%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 expression of heparanase (HPSE) in the spontaneously aborted human chorionic villus and its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the spontaneous abortion. Methods: The chorionic villu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women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with those from the women who had an induced abortion of unwanted normal pregnancy as control.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and Western blot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HPSE mRNA and protein in the villus sample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HPSE mRNA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80.0% ) and the spontaneous abortion group (45.0%) (P < 0. 05).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HPSE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73. 3% )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pontaneous abortion group (35. 0% ) {P <0. 05) . Conclusion : The lower expression of HPSE in the chorionic villu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pontaneous abortion.【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年(卷),期】2013(021)001【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自然流产;乙酰肝素酶;绒毛组织【作者】穆雅琴;刘润花;朱壮彦;王健;李拴明;王艳红;赵富玺【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 037009【正文语种】中文自然流产的病因与患者自身的遗传、解剖、内分泌、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但仍有部分原因不明[1],是生殖医学研究的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