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肝素酶研究

合集下载

乙酰肝素酶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调控

乙酰肝素酶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调控

乙酰肝素酶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李阳;刘浩;蒋志文【摘要】Heparanase is the only found mammalian β-glucuroni-dase to promote heparin sulfate ( HS ) cleavage within extra cellular matrix. Heparanase is implicated to possess great significance in a variety of pathologies, such as tumor growth, angio-genesis, glomerular diseases, and especially tumor metastasis. Heparanase overexpression in a variety of malignant tumors sug-gests that it could be a target for anti-cancer therapy. This paper explains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heparanase in tumor cell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using Hpa as targets for drug development.%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中硫酸乙酰肝素(heparin sulfate,HS)侧链的内切性糖苷酶,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肿瘤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关Hpa的研究近年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Hp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旨在为以Hpa为靶点的肿瘤治疗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3(029)005【总页数】4页(P614-617)【关键词】乙酰肝素酶;肿瘤;侵袭;转移;表达;调控【作者】李阳;刘浩;蒋志文【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药学系,安徽省生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45.62;R730.2;R977.3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in sulfate proglycan,HSPG)是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作为受体迅速结合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酶等近百个不同的蛋白质。

乙酰肝素酶的mRNA表达与脑胶质瘤分级关系的研究

乙酰肝素酶的mRNA表达与脑胶质瘤分级关系的研究
列 I l il rmi 5 0软 件 引- ea I (的 i rC P e e 。 { rl f r 1 p rS 、h r f at J游 f 物 : F A { I ( L ( 3 _ j l 5 C C' l’ 、 A ( ( AA ’ l ( , F游 0 物 :5 一( 1 ( A L GG ((A l 、 lr A(A ( , _ L C A Ai ;
荷肿瘤 的 恶 性 度增 商 ,} p rn s ] aa a ̄的太 c
2 讨

研 究 表 存肿爝 的 袭 转 移 盼 j f rf > f' 熵 ?K C l t- t l
j ¨ l级 、 I 为岛 分 化纰 0例 ) I级 、 I级 2 ,l Ⅳ 1
足 一1 不I 的胞 外 强 质 降解 鹏 , l 夭键 它 j 绷 『 t 忡 I ' J = i

陂明 h1 FIS e&H  ̄C任胶 质 的侵袭性 ' I 琶 ) ' I t fK _ J 赵 H
陋 | 』 卜1 胶 质磨 的恶恺 J 圳十l 密 I 火
h p in s 健 进 胶 质 瘸 发 c aa ac
发挺 帕优 洲
术究 全 叫 包 括 胶质 瘤 1 的 恶 帅嘲 仪 袭 、 人 J 转移 过程 中 . 细胞 卡 附 、 运 动 、 L 的 降 戌 占 细胞 I、 M 『管 成 情 况足 决定 凶索 胶 质瘸 n 『 Ⅱ 计量袋 过 . 是煽细 胞 与刑 胞 外 基 质 ( 、 : 响 川 , ¨ 1 M) 1 之 ‘ j 件
的 nI NA的相 刈 达 超 ( H : 良性 帅 j 川 t 表 卞 j = ,
邑降 斛硫 酸 乙曲 素 卞 乙 眦盯 索蚩 白聚糖 卜 先 n - 的聚 糖侧 链 , 肿 熘 发 搁 I 移 l起 重 要 作 川 。 本研 f转 = f } 】 究 采用 荧 光 实 时 定 l 技 术 检 h p l e R eaa r

乙酰肝素酶(HPSE)蛋白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探讨的开题报告

乙酰肝素酶(HPSE)蛋白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探讨的开题报告

乙酰肝素酶(HPSE)蛋白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探讨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转移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是一种内源性蛋白酶,其胶原酶和纤溶酶样活性可分解成肝素硫酸和其他糖胺聚糖,从而促进肿瘤细胞侵犯和转移。

此外,研究也表明HPSE在肺癌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探究HPSE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关系,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肺癌转移的发生机制和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水平。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HPSE在肺癌转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为开发针对HPSE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3. 研究方法:(1)收集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组织样本。

(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HPSE在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3)使用建立的肺癌细胞系进行实验室实验,包括Transwell实验和Wound healing实验,探究HPSE在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4)使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分析HPSE参与的分子机制。

4. 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可以探究HPSE在肺癌转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参与的分子机制,从而深入阐明其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

通过对HPSE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降低肺癌的转移率,从而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5. 研究意义:肺癌是一种高度转移的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本研究将揭示HPSE在肺癌转移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为肺癌转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更多的希望。

乙酰肝素酶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凌焱;汤国营;陈惠鹏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讯》
【年(卷),期】2005(16)1
【摘要】乙酰肝素酶是切割哺乳动物细胞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硫酸乙酰肝素的内源性糖苷酶,是抗肿瘤转移的理想靶点.本文就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结构特点、亚细胞定位、活性调控机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底物特异性和抑制剂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凌焱;汤国营;陈惠鹏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56.2
【相关文献】
1.乙酰肝素酶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J], 罗东;周容(综述);王艳云(审校)
2.乙酰肝素酶在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吕喆;刘建华;秦晓松
3.乙酰肝素酶非酶活性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J], 尚钐钐;马秀梅
4.乙酰肝素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J], 曹洪帅;韩轩茂
5.乙酰肝素酶与多配体蛋白聚糖-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闻波;陈佳伟;王郑林;周少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乙酰肝素酶表达和DNA含量流式细胞定量研究

胃癌乙酰肝素酶表达和DNA含量流式细胞定量研究

L U n e 1 I Yig, ta .Th id De eTh r —
p r e tf It n l dc e G a g o g P o i il op o i l hns P o l’ A m dP l eF r s G a g h u 5 0 0 ,C ia at n e a i n , u n d n rv c r H s t ,C ie epe s r e o c oc , u n zo , 1 5 7 hn m o n r Me i na C s pa e i e A sr c Ob e t e T v s g t terl ino e aa aee pes na d D A c n n t tecii t0 g a c aa t s c b ta t jci o i e t a a o f p rn s x rsi n N o t to h l c h l i l h rc r t v n i eh e t h o e n 叩a 0 c e i i
胞术检测 5 0例 胃癌组织 、5例癌旁组织 和 1 正常组织 中乙酰肝 素酶 的表 达和 D A含量 。结果 2 0例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 prns 在 胃癌组 、 eaaae 癌旁
组 、 常 组 中表 达 量 ( , ) 别 为 18 0 4 12 0 4 ,.0± . 1 3组 间 差 别 有 显 著 性 ( < . 5 ,eaaae在 胃 癌 中 正 F值 分 .6± .4,.2± . 5 10 0 2 , P 0 0 ) hprn s 的 阳性 表 达 率 为 9 % , 6 明显 高 于 癌 旁 和 正 常 胃黏 膜 ( 0 0 )且 与 胃癌 的 浸 润 深 度 ( 0 0 ) T M 分 期 ( P< . 1 , P< .5 、 N P<0 0 ) 淋 巴 结 .1 和 转 移相 关 ( 0 0 ) P< . 1 。3组 的 D 值 分 别 为 1 2 0 1 10 0 1 10 0 1 , 间差 别 有 显 著 性 ( , .6± .4,.5± .4,.0± . 13组 P<0 0 ) 且 与 肿 瘤 的 分 .5 , 化 程 度 和 淋 巴结 转 移 相 关 ( < . 1 。H prn s 表 达 的 值 与 D 值 呈 正 相 关 关 系 ( = .3 , < . 1 。结 论 P 00 ) eaaae , r 0 56 P 00 )

乙酰肝素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乙酰肝素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Hp 在大肠癌组织 中高表达 , a 其可能在大肠癌 的发生 、 侵袭 和转移 中起作用 。
关键词 : 大肠 肿瘤 ; 乙酰肝素酶 ; 免疫化学技术 ; 侵袭 和转移 中图分类 号 :7 5 3 R 3 .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022 6 2 1 )70 7  ̄ 10 - X( 00 1-0 5 2 6
2 1 大肠 癌组织 中 H a表 达 . p
大肠 癌组 织 中 H a p
表达 (一)0例 、 2 (+)5例 、 +) 1 (+ 3例 、 ++) (+ 2 例, 阳性率 为 5 .0 ; 照 组 织 分 别 为 1 、 、 、 0o% 对 4 10 0
例 , 率 为 6 6 % 。大肠 癌组 织 中 H a阳性 表达 阳性 .7 p
山东 医药 2 1 0 0年第 5 0卷第 1 7期
乙酰 肝 素酶 在 大肠 癌 中的表 达及 意义
张汝 一 , 运 寰 , 登 国 甄 颜 ( 阳 医学 院附属 医院 , 阳 5 0 0 ) 贵 贵 504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 中乙酰肝素酶 ( p ) H a 的表 达 , 及其与大肠癌发生、 浸润 、 转移及 预后的关系。方法
9 % 。生存 5a以下 者 2 5 3例 , 存 5 a或 以上 者 1 生 5
例。
11 临床资料 随机收集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肛 .
肠 外科 19 94—19 99年 收 治 的 4 o例术 前 未 经 化疗 和 放 疗 , 后 肿 瘤组 织 石 蜡 块仍 保 存完 好 的大肠 癌 病 术
期 : 国际抗癌 联盟 ( IC) 出 的 T M分 期 法 ,期 按 UC 提 N I
率 明显 高 于对照 组织 ( 00 ) P< .1 。

乙酰肝素酶——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一个关键酶

乙酰肝素酶——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一个关键酶

& & 癌症成为人类致命的疾病, 不仅在于癌细胞的生长失
去控制, 更在于其具有转移能力, 而转移癌细胞通常是真正 的杀伤细胞。癌细胞的转移, 即其进入血管以及再穿出血管 进入其它组织, 必须穿过细胞层以及环绕在细胞层外的稠密 基质。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底膜中含有大量硫酸类肝素, 可 是一个 以封阻癌细胞移动。乙酰肝素酶 ( 90:’%’(’;0,9:’ ) 关键胞外基质降解酶, 它降解硫酸乙酰肝素和乙酰肝素蛋白 聚糖上的聚糖侧链, 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此酶的存在。当 早在 *" 年代中期, 以色列 *+$7’5;=3 -; 和美国 ,28$+;$( -; 时澳大利亚的 <’%2;9 -;、 研究小组观察到天然抗凝剂肝素在动物试验中能阻止癌细 胞扩散。他们认为机理是: 血小板能在癌细胞周围凝集, 可 能帮助癌细胞嵌入并最终穿过血管壁, 肝素由于抑制了这种 凝集从而阻抑了癌细胞的转移。但肝素是一个分子家族, 只 有部分有抗凝活性, 究竟哪种分子抑制了癌细胞转移还需研 即使剔除了肝素的抗凝集 究。但后来 ( 个研究小组都发现, 活性, 它也同样能阻滞癌细胞转移、 扩散。于是人们猜想肝 素是作为竞争抑制剂抑制了一种酶, 这种酶能够裂解胞外基 质中交织成网状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 人们也发现, 在 免疫细胞到达感染位点的途径中穿过血管壁时, 有降解乙酰 肝素的酶在其中起作用, 证实了乙酰肝素酶的存在。但在此 酶的分离过程中却困难重重,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一种高效的 酶功能检测试验, 当时的方法既慢且繁琐; 其次是此酶含量 低、 不稳定、 易失去催化活性并形成酶分子之间的聚合。直 [$] 澳大利亚 >%00#’( 等才建立了 $ 个检测乙 到 +" 年代后期, [!] 酰肝素酶活力的快速定量方法。随后 ( $+++ 年) <’%2;9 及 [(] 以色列 *+$7’5;=3 的实验室又分别独立完成了乙酰肝素酶 的基因克隆, 推动了此项研究的向前发展。 !" 乙酰肝素酶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表达" 对于该基因染色 [(] 体定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以色 列 *+$7’5;=3 研究指出 9:’ 基因座位于 # 号染色体, 编码长度 #" =?, 含有 $! 个外显 子, $$ 个内含子, 现在他们正在从事研究确定该基因是否位 于某些与炎症和肿瘤进展相关基因的附近, 及该基因在转录 水平的调控与它在健康状况下, 疾病和胚胎发育的相关性。 [#] @’=0% 报告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 # A!$ , ( 位置, 从起始密 包含 $! 个外显子, $$ 个内 码子到终止密码子长度为 (+ =?, 含子, 基因的启动子区在 .BC 上游约 ! ) ( =? 处。而日本学 [%] 等的研究则提示, 乙酰肝素酶基因位于 # A!! , 者 &2’( 7$(D 全长 %" =?, 含有 $# 个外显子和 $( 个内含子。通过可变剪 接表达两种不同的 #-,. 剪接形式 ( E’ 和 E? ) , 它们具有相 同的开放阅读框。乙酰肝素酶基因编码一个由 %#( 个氨基

乙酰肝素酶在肝细胞癌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乙酰肝素酶在肝细胞癌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实用医学 杂志 2 0 0 9年第 2 5卷第 8期
10 27

临 床 研 究 ・
乙酰肝 素 酶 在肝 细胞 癌 及 胃癌 中的表 达 及 其 临床 意义
苏宁 陈斌 陈锦 章 梁继珍 申鹏 郑 大 勇 杨 洋 罗 荣城
摘 要 目的 : 讨 乙酰肝 素酶 (e aaaeHP E) 探 hp rns , S 在肝 细胞 癌 (e a cl lr acnm , C) 胃癌 中的表 hp t e ua crio a HC 及 o l
关键词 癌 , 细胞 ; 胃肿 瘤 ; 乙酰 肝 素酶 肝
Ex e son nd c i c i ni c nc sofh par na e i he at c Hul a c n pr s i s a lnialsg f a e e i a s n p o e ar c r i om a a nd asrc c ci m a SU ng, g t i ar no Ni
HP E t e d t ce n n i a h p t n a t c t s e T e e p e so f S ob e e td i oT ] e ai a d g sr s u . n c i i h x r si n o S sn tc re ae t e HP E wa o or l td wi s x,a e u r h g ,tmo
HS P E表达 率分 别为 6 .% ( 9 6 )5 .%(6 8 )正 常肝 组织及 胃组织均无 H S 1 9 3 / 3 、 68 4 / 1 , P E表达 。 H c组 H S c P E的表达 与患者 的性 别 、 年龄 、 瘤大 小、 肿 分化程度 、 甲胎蛋 白( F ) 均无显著相 关性 ( A P值 P>00 ) 胃癌组 H S .5 , P E的表 达与 患者的性别、 年龄 、 瘤大小、 瘤部位、 肿 肿 分化 程度 、 润深度 均无显著相 关性 ( 浸 尸>00 ) 而两组 HP E表达 与临床 . , 5 S 分期及淋 巴结转移有显著相 关性 ( P<00 ) . 。结论 : P E在 H C及 胃癌 中表达率较 高, P E表达与 HC 5 Hs C HS C及 胃癌 的临床 分期及 淋 巴结转移有 关 , 检测 H S P E的表达情 况对于判断恶性肿 瘤的转移有重要价值 。

乙酰肝素酶:一个潜在的抗肿瘤和炎症及免疫调节研究的靶点

乙酰肝素酶:一个潜在的抗肿瘤和炎症及免疫调节研究的靶点
长 因 子 和 血 小 板 衍 生 生 长 因子 ) 细 胞 因 子 ( 白 介 、 如
异。 a Hp l在 胎 盘 和 淋 巴 结 中分 别 呈 l 0 0拷 贝 /g 2 n c DNA 和 4 0 0 0拷 贝/g c n DNA 的 高 丰 度 表 达 , 其 他 在 正常组 织 ( 脑、 如 肾脏 、 腺 、 列 腺 、 腺 等 ) 低 表 胰 前 乳 均 达( 1 约 0~ 4 0拷 贝 /g c 0 n DNA) 1在 免 疫 组 织 ( 巴 t 4 。 淋 结 、 脏 、 髓 、 周 血 白 细 胞 、 腺 等 ) 20 b和 脾 骨 外 胸 中, . k
维普资讯

20・ 4
国外 医学 儿 科 学 分 册
2 o 年 9月 第 2 卷 第 5 02 9 期
乙酰肝素 酶 : 一个潜在 的抗 肿瘤 和炎症及免 疫调节研 究 的靶点
闰 妍综述 王 峥 审校
( 川 大 学 华 西 第 二 医 院 , 川 成 都 60 4) 四 四 10 1
腺 组 织 中几 无 表达 1 4 1 。
程 中起 着重 要 的作 用 , 如血 管 生 成 、 伤 愈 合 、 症 反 创 炎 应及 转 移性 肿 瘤细 胞 外 渗 入组 织 等1 3 1 。
1 人类 Hi m基 因的 定位 和 表 达
人 类 Hp a有 两 种 基 因 亚 型 , Hp l Hp 2 最 即 a和 a。
44 b c 、 DNA(. b为 活 性 的 象 征 ) 有 表 达 , 以外 k 20 k 均 且
素 . ) E M 蛋 白 ( DNA 拓 扑 异 构 酶 ) 凝 血 因 子 2、 C 如 、 ( 肝 素 因子 Ⅱ) 一 系 列 活 性 分 子 参 与体 内 细 胞 黏 如 等 附、 移 、 化 和 增 生 过 程 t 介 导免 疫 反 应 和 炎 症 发 迁 分 2 ] , 生、 发展 [ 硫 酸 乙 酰肝 素 ( e aa uft, s 为此 生 1 】 , h p rn s l e u ) a 物 大 分 子 带 阴 离 子 的多 糖 化 合 物 侧 链 。 酰 肝 素 酶 乙 (e a ae h p mn s,Hp ) a 通过 特 异 性 降解 长链 u 糖 胺 聚源 性 , 小 板 Hp l与 激 活 的 小 385) 9 血 a 鼠脾 脏 T细 胞 和大 鼠高度 转 移肿 瘤 细 胞 之 间 , 源 性 同

乙酰肝素酶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研究进展

中, 6 可能 的糖 基 化 位 点。糖 链 的作 用可 能是 有 个
在 蛋 白转运 过程和 酶的分泌过 程中承担 动力学上 的
功 能。
是构成基底膜 的主要 成分 。H P S G主要 由一个 核心 蛋 白和 数个 与之 共 价连 接 的线 性 HS侧 链组成 l , 1 J
Mc e z 等 研 究报 道 了一 个 新 的肝 素 酶亚 型 K ni e H a, p 2 其基 因 由乳 腺 d NA 克 隆 而来 , 位 于 D 定
[ 要 ]乙酰 肝素酶 是 目前发 现的哺乳 动物 细胞 中唯一 能 切割 细胞 外 基质 中硫 酸 肝 素蛋 白 多糖 侧链 的 摘
内源性 糖苷酶。 本文 介 绍 了乙酰肝 素酶 的分子结构 、 能、 功 分子特 性 、 因定位 和酶的活性 调控 , 基 并对 该酶促 进血 管生成 、 瘤浸 润 、 与胚 胎 和组 织发育 等机制进行 了综述 。 肿 参
和许 多潜在功 能。
事实 上 HS G 的 降解 是 细 胞 侵 袭 前 所 必需 的, P 当
HS G 被 乙酰 肝 素酶 降解 后 , 会 产生 一 系列 生物 P 就 学现象如 妊娠形 态发 生 、 炎症 反 应 、 血管 生成 、 瘤 肿
HP l 因 mR A 在 脾 脏, 巴结 , a基 N 淋 胸腺 , 周 外
是 结构蛋 白, 括 胶 原、 黏 素 、 维结 合 素和 玻 包 层 纤
璃体 结合素 等, 是 糖 氨聚 糖 , 要 成分 是 HS G 二 主 P,
是广泛存 在于脊椎动 物组 织细 胞外 基质 (xrcl — et e u a l
l t x E M) a ma i, C 和细 胞表 面 的复 杂的生 物大 分子 , r r

乙酰肝素酶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趋化, 加快创面愈合[ ] 及促进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④ 诱 发 T细胞 介 导 的迟 发 性超 敏 反 应 和 自身 免 疫 反
应 , 进 以 白细胞 渗 出、 附和趋 化作 用 为 主的 炎症 促 黏
反应[ 8 ] 。⑤激活脂酶, 增强脂质代谢 。
2 乙酰肝 素 酶在 中枢神 经 系统表 达
膜 和 细胞 外基 质 的 自身 结构 、不溶 性和 屏 障性 的关 键 成 分 …, 有 维持 细胞 外基 质 的稳 定 、 具 限制 细胞 迁
的侧链 H 。 s 释放结合在 H 上的多种因子, 生一系 s 产 列的生物效应。这一过程主要包括 :①释放结合在
H S上 的尿 激酶 型 纤溶 酶原 激 活物 (P 吲和 组 织 纤 u A)
链成分结合 。这种前体酶必须经过细胞 内修饰后转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07 32 ; 京市 自然 37 20 )北
接而成的异源二聚体 , 中 5 0 其 000酶具有高度生物
学活 性[。 Hp a通过 切 断细胞 表 面和 细胞 外 基质 中 H P s SG
组成。 S H 通过特殊的位点与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 中 的Ⅳ型胶原、纤粘连蛋 白以及层粘连蛋 白结合并相 互作用. 形成牢固的网状结构 , 因此 H s是维持基底
溶酶原激活物( A)直接溶解基质 网状结构 ; t , P 并通 过 活 化表 皮 生长 因 子 ( G ) 激 活 细胞 外基 质 中的 EF,
蛋 白质 酶联 反 应,降低 细胞 外 基质 和 基底 膜 的稳定
移和 黏附的重要作 用。 I a - 通过在特定部位剪切 I o
H Ps S G 上的 H . S 改变 了组 织的微结构 。 释放 出生物 活性 因子 ,发 挥 其 一 系 列 生理 和 病 理 作用 。 因此 , Ha p 的活性在 与细胞外基质重新塑造和细胞 移动有 关的基本生物学过程如发育、 血管生成、 炎症和肿瘤

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的临床研究

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的临床研究
A : bet e od cs t noeei eo e et m t t io ri l a i m r g e c o fH A i t stse 缸 O j i T i u eoegns ,dvl m n, e s s f ev a cr n ato hdt tno P i i u . cv s sh s p aas c c c o h u ei n h s
nra gop r e ie n Md o l ru .l f m t m hd i
,nlao dm t t i hdcr l o i eepesnwt s n cne(P <0 0 )bth i t tna a a s a o e tnwt t r i i i i ac i f ri n e s s ra i hh x so h gf i .5 u t e
断指标 。
关键词 : 乙酰肝素酶 ; 子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学科分 类代码 :306 2 .7 中图分 类号 :R 3.3 773 文章编 号 :10 — 7 5 20 )4 2 1 2 0 4 5 7 (07 o —06 —0
文献标 识码 :A
Cl ia t y o p eso o A n r ia r io i c lS ud n Ex r sin fHP i Ce vc lCa cn ma n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 细胞 外基 质 ( C 和细胞 基底膜 E M) ( M) B 的降解 以及血管的生成都有着密切 的联 系。乙酰肝 素
1例 ; 8 鳞癌 4 , 6例 腺癌 1 ; 巴结转移 2 0例 淋 6例。对 照组 平
均年 龄(3 1 .) ,3 —6 岁) 4 . ±99 岁 (0 1 。 13 方法 .
aeadt e C g y . c n p

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的研究进展
o ( e h s Pr o ), 0 m M t od ot c 2 03, 2 8: 41
列 。Yig等 利 用 改 进 的 T L P R 技 术 快 速 分 离 X C 致 n AI- C C 病相关 基 因。 A i r e等 克 隆 了 子 囊 菌 交 配 型 基 因 的 保 守
[ ] W ag P 5 n G,C e ,Z eg AH.E pes n c nn f hn J h n x rsi l ig o o o fnt n l ee true y S Se rn vrs J .Bo u ci a rcpo sd b AR oo ai [] i— o u
ee o h m Biphy s Co m un, 00 31 4 s Re m 2 4, 5: 39
[ ] Y n HeC . lnn fX nh mo a a eti p . 6 igG, Z C o igo a to n scmpsr v s
c m pe ti pa ho niiy r lt d ge e s qu nc s b a s rs t ge ct 9 5( ):
[] T t n , l nB HihT ru u AI —C s o 4 aj aS El . g — ho gp t a e T L P R a t l ao t e tyD l kn sri sJ . l t u c G n oi ni NA f n igi et n [] Pa n t e — d f a n o nF
维普资讯
9 82
重 庆 医学 2 0 0 7年 5月 第 3 6卷 第 1 O期
JN nigF rUnv N t c E i , 0 3 7 2 ) 8 a j o i( a i d ) 2 0 。 ( 7 : 7 n S

乙酰肝素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蛋 白等 . 助肿 瘤 细胞 突破 E M 和 血 管壁 , 移 至 帮 C 转 其 他部 位 0] 7 。而 E M、 M 中除结 构蛋 白外 , C B 还有 糖 氨 聚糖 。 氨 聚糖 的主要 成 分为 H P s P 糖 S G 。H A发 挥
2 HP A与 消化 道肿瘤 的关 系

些 侵 袭及 转 移 的肿 瘤 中表 达 水 平更 高 , 还参 与增
生性 病 变 、 症 、 伤 、 疫 反 应 、 胎 形 成 等 多种 炎 损 免 胚
病织 生理 条 件下 , A 活性 受 到严 格 的 HP 调控 .其 中 p H值 是一 个重 要 因素 。H A既 可 以为 P
并转染 到培养 的 胃癌 S C 7 0 G 一 9 1细胞株 中 ,与非转 染 细胞 株对 比 , 转 染 的 胃癌 细胞 株 血管 生 成 明显 受 低 于非 转 染 细 胞 株 。刘 华 敏 等 [] 胰 腺癌 组 织 中 对 HP A表 达 与微 血管 密度 ( D) 系进行 研 究 , MV 关 结果 表明2 8例 H A 阳性 表 达 的胰 腺癌 组 织 MV 明显 P D 高于 1 9例 HP 阴性表 达 者 。杨 玉捷 等 I 也证 实结 A 1
巴细胞 的生 物学 功 能 , 低机 体 对 肿瘤 细 胞 的免 疫 降
监视 。使肿 瘤 易于 扩 散 : ) P 5 H A可 能促 进 组织 特 异 性 生 长 因 子 的 释放 ,发 挥 选 择 特 异 性 组 织 器 官 作 用, 实现 肿瘤 细胞 转移 。
子 , 以刺激 内皮细胞 增殖 , 可 诱发 组织 因子 、 原酶产 胶
昊火友 , 烈. 王 乙酰 肝 素酶 在 消 化 道 肿 瘤 中 的研 究 进 展
动 . 进 肿瘤 细 胞 的扩 散 与转 移 ; ) 放 结 合 在 H 促 3释 S 上 的尿 激 酶型 纤溶 酶 原激 活 物 (P 和组 织 纤溶 酶 u A)

乙酰肝素酶与糖尿病性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与糖尿病性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子 , 且 是 肾 小 球 基 底 膜 ( lmeua a e n 并 go r lr b sme t
me rn , M ) 主 要 构 成 成 分 。 乙 酰 肝 素 酶 mb a e GB 的 ( e aa a e HP 是 一种 葡萄 糖醛 酸 内切 酶 , h p rn s , A) 通过
尿 病患 者 的重要 死 因 , 同时 又 是 导 致 肾 功 能 衰竭 的

个重 要 疾 病 。早 期 诊 断 D 有 利 于 提 高 糖 尿 病 N,
隆 , 动 了 当今 对 HP 的进 一步研 究 。 推 A
1 2 H A的基 因定 位与 结构 . P
患 者 的生存 率 、 活质量 , 少 国家 的医疗 负担 。 目 生 减
硫 酸 乙酰 肝 素 ( e aa uft , ) 广泛 存 h p rn s l e HS 为 a
在于脊 椎 动 物 和 无 脊 椎 生 物 组 织 细 胞 外 基 质 ( x e- taellr tic E M) 细 胞 表 面 的 生 物 大 分 rcl a rx , C 和 u ma
理过 程发 生 , : 如 肿瘤 浸润 转移 、 血管 形成 、 症 和 自 炎
身免 疫 反应 等 。
HP A为 J葡萄糖 苷 酸 内切 酶 , 3 可以切 断细 胞表 面和 E M 中 乙 酰 硫 酸 肝 素 盐 蛋 白聚 糖 ( e aa C h p rn
s l t poe gya s HS Gs 上 的 HS, 生 如下 uf e r to lcn , P ) a 产
HS上 的 b GF, F 通过促 进 细胞分 裂 、 化 、 趋 微血 管形
成、 胶原 纤维 降解 等 多方 面作用 , 加快 创面愈 合及 促

乙酰肝素酶在肿瘤侵袭、转移及治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在肿瘤侵袭、转移及治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104・塞旦擅垂盘查!Q!!生!旦筮箜鲞笠!翅坠!£翌生型』业旦型丛堡塑!笪:』!!!!型垫!Q:!!!箜:盟!:!乙酰肝素酶在肿瘤侵袭、转移及治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关键词:乙酰肝素酶;肿瘤;侵袭;转移中图分类号:R73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930(2010)0l-0104-03周怀龙综述黎才海李其云审校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和基膜(basementmembrane,BM)是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屏障。

糖氨聚糖是此屏障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主要成分为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sulfateprotoglycans,HSPGs)。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1种内源性糖苷内切酶,是唯一1种可降解ECM和BM中的HSPGs的多糖侧链一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sulfate。

HS)的酶,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恶性肿瘤细胞要实现扩散和转移,必须穿过ECM及BM进人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ECM各种成分和HSPGs的降解必不可少口j。

现就近年来乙酰肝素酶在肿瘤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及针对乙酰肝素酶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Hpa的结构及功能1.1Hpa的结构及一般特性Hpa在1975年首先被发现,1999年以色列学者Vlodavsky等旧1纯化了Hpa,首次分离到了Hpa基因。

Hpa有Hpal和Hpa22种基因哑型,文献中Hpa一般是指Hpal。

Dong等Ho报道Hpa基因位于4q22,全长约50kb,含有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通过选择性剪切得到5kb的la型和1.7kb的1b型2种mRNA表达:它们含有相同的开放读码框架,均编码含有54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

Hpa2是由人心肌cDNA文库克隆而来,与Hp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35%,但其mRNA组织分布与Hpal显著不同。

HpacDNA包含1个1629bp的开放阅读框架,分子量为61.2KD的多肽链。

乙酰肝素酶的表达调控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的表达调控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侵 袭转移 发生早 、 围广 , 卵 巢 癌 的重 要 特 征 , 范 是 也
是 影响其 预后 的最 主 要 冈素 。多 年来 , 们 对 卵 巢 人
两种 成分 : 一是 结构蛋 白; 是糖 氨聚糖 。既往 的观 二 点认 为 , 构蛋 白的破 坏是 癌 细 胞 降解 细 胞 外 落 、 附 、 黏 侵蚀 和血 管新 生等 过程 , 中降解 细胞 外 基 质 和 基膜 是 癌 细胞 形 其
成转 移灶 的首 要 条 件 。细胞 外 基 质 和 基 膜 主 要 有
卵巢 癌在所 有 妇科 肿 瘤 中死亡 率 最 高 , 管 已 尽 有 多种治 疗 方 法 , 其 死 亡 率 仍 呈 逐 年 上 升 趋势 。 但
N n n layC mm n , , a n 0 2 , in s ,C ia aj gMitr o a d P i i N g2 0 0 1 J g u hn ) a
Abtat H prnslht po ol a s H P s c: r e aa p a r egy n ( S G)aem jr o p n ns fh xrcl lr ar f u e t c r a m o e t o teet e ua tx oc a l m io
HS G ,i ls l s o it d wi v ra a c rme a tss a d i v so . T sr ve d s rbe h u — P sc o ey a s cae t o a i n c n e tsa i n n a i n h hi e iw e c i s t e c r
mea t ssa d a go e e i. t sa i n n ig n ss
K e r s: H e a a a e; Ov ra a c r y wo d p rn s a in c n e

乙酰肝素酶与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与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经胶质瘤 细胞 中也 出现相似 的现 象。H S 5k P E6 D的前体是
没有 活性 的, 只有 5 D的才有 , 0k 0k 而5 D的 H s P E出现 于核
周, 又由于 H S P E对 H P S G侧链的切割是发生在细胞表面 , 故 研究 H S P E究竟是如何发挥作 用具有重要 的意义。
HP E过表 达. p 8磷酸化 组织 因子(i u c r 水 平升 S +3 tsef t ) s ao
高途 径 。 为 了 进 一 步 证 实 H S 可 以 激 活 信 号 级 联 反 PE 应 ,E S R 等 用 H S Z TE P E转 染 MD —M 一 3 A B 4 5细 胞 后 , 检
MD — A MB一45细 胞 中 , H S 进 行 亚 细 胞 定 位 分 析 , 3 对 PE 发
信 号转导通路 的异常。许 多癌 基 因由于信 号转 导通路 的活 化而表 达, 参与细胞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肿瘤 的转移和
侵 袭与信 号转导通路 息 息相 关。这 一过程 中信号 转导通 路
(xrcl lr ar , C 以及 基 底 膜 ( ae et mbae et el a txE M) a u m i b sm n me rn , B 组 成 的屏 障 。E M 和 B 是 限 制 肿 瘤 细 胞 侵 袭 和 转 移 M) C M
量 6 D的 HP E存在 于核周细 胞器 ( 5k S 溶酶体 ) 。在 U 7神 8
sl t po ol a , S G 。 H P 主 要 由 一 个 核 心 蛋 白 ufe rt g cn H P ) a e y SG
反应 的重要信号转导 系统 , 受刺激后 发生磷 酸化 而活化 。调

乙酰肝素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王新;任国欣【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年(卷),期】2011(21)3【摘要】@@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寻找引发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因素并进行有效阻断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必须穿过细胞层以及环绕在细胞层外的稠密基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一种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的酶,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1].HPA通过降解ECM和释放其结合的生长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加速肿瘤侵袭转移、新生血管形成这二个肿瘤发展的关键环节[2],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本文就此相关文献作一综述.【总页数】3页(P223-225)【作者】王新;任国欣【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上海,2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相关文献】1.HLA-G在部分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表达研究进展 [J], 徐喜龙;郭晓光;王龙龙2.乙酰肝素酶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刘程辉;唐瞻贵3.乙酰肝素酶转录因子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调控 [J], 屠佳;陈晓鹏4.RXRA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J], 肖红梅;陈荣;姜应梅5.乙酰肝素酶与多配体蛋白聚糖-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闻波;陈佳伟;王郑林;周少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酰肝素酶研究进展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 Hpa) 是近年发现的肿瘤重要功能酶, 是体内唯一能够降解糖氨聚糖中的硫酸乙酰肝素( heparan sulfat , HS) 链的内切糖苷酶,特异识别HS 侧链上的特异性位点, 可以在特定部位裂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在各种蛋白聚糖中最具生物活性,它参与多级联细胞粘附反应过程,并与粘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间信号分子等相互作用,在影响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及形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各种炎症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 heparan sulfate protoglycan,HSPG) , 将HS 裂解为10~ 20 个糖单位大小的短糖链, 并释放结合在HS 上的生长因子。

乙酰肝素酶可促进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分裂、趋化、微血管形成。

是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唯一一个可以剪切HSPGs 上HS 侧链的水解酶, 是抗肿瘤的理想靶点。

细胞发生侵袭转移首先要穿越由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组成的屏障。

该屏障主要有两种成分构成:一是结构蛋白, 包括胶原、层黏素、纤维结合素和玻璃体结合素等, 二是糖氨聚糖, 主要成分是HSPG,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组织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和细胞表面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

HSPG 主要由一个核心蛋白和数个与之共价连接的线性HS 侧链组成[ 1] ,HS 是由己糖醛酸和葡胺聚糖组成的重复单位构成。

HSPG 能与细胞表面及ECM 中的活性分子结合, 粘附于细胞表面, 是细胞外基质聚集和稳定的基础, 拥有限制细胞迁移、粘附和选择性分子筛的重要作用, 还可以与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结合并相互作用。

事实上HSPG 的降解是细胞侵袭前所必需的, 当HSPG 被乙酰肝素酶降解后, 就会产生一系列生物学现象如妊娠形态发生、炎症反应、血管生成、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2] 。

1 乙酰肝素酶分子特征1. 1 乙酰肝素酶的主要结构人类乙酰肝素酶基因约50kb, 定位于染色体4q 22, 与遗传标记D4S400 相连, 包括14 个外显子和13 个内含子[ 3] 。

通过不同的剪接, 此基因转录为5kb( HPSE1a) 和1. 7 kb ( HPSE1b ) 两种mRNA。

HPSE1a 含有14 个外显子和13 个内含子, 而在HPSE 1b 中第1 个和第14 个外显子被剪切掉了[ 4] 。

1b 和1a 含有相同的开放性阅读框, 均编码含有54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Hpa cDNA 全长3 726 bp, 包含1 632 bp 开放读码框架, 乙酰肝素酶蛋白前体相对分子质量为65 @ 103 。

在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结构中, 有6 个可能的糖基化位点。

糖链的作用可能是在蛋白转运过程和酶的分泌过程中承担动力学上的功能。

McKenzie 等研究报道了一个新的肝素酶亚型Hpa2, 其基因由乳腺dDNA 文库克隆而来, 定位于10q23~ 24 上, 与Hpal 之间有高度的同源性, 又分Hpa2a、Hpa2b、Hpa2c, 各自编码480、534、592 个氨基酸残基[ 5] 。

目前, 研究者认为, 很可能存在着一个乙酰肝素酶蛋白家族, 它们有着不同的底物特性和许多潜在功能。

HPa1 基因mRNA 在脾脏, 淋巴结, 胸腺, 外周血白细胞, 骨髓及胎盘等免疫组织中均可检测到, 而在胎盘之外的成熟非免疫组织中均不表达, 但在转移的恶性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 6] 。

Hpa2 的cDNA主要在脑、乳腺、前列腺、睾丸和子宫中较高。

HPa2在胰腺癌中有较高表达, 而其在正常胰腺组织中几乎无表达, 由于Hpa1 与Hpa2 分布不同, 推测两者可能有不同的功能。

关于乙酰肝素酶的两种剪切形式Ia 和Ib 受什么因素控制, 特别是在肿瘤细胞中, 这种控制因素是否被修饰或升高, 从而造成1a 向1b 剪切转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 乙酰肝素酶的定位及活性调节研究发现乙酰肝素酶主要定位于溶酶体, 乙酰肝素酶蛋白前体经翻译后最初表达在质膜, 与HSPGs 相互作用后, 被溶酶体摄入,经过溶酶体蛋白水解酶加工最终形成的有活性乙酰肝素酶。

多数学者认为, 在翻译后加工的过程中, N 端信号肽被切除, 形成乙酰肝素酶酶原前体, 在酶原激活的过程中, 特异性的蛋白水解酶将第110~ 157 位氨基酸组成的6 000 的肽链从前体蛋白中切割下来, 余下N 端的8 000 多肽链与C 端的50 000 蛋白非共价结合成异源二聚体, 成为有活性的成熟的蛋白。

大小两亚基之间的6 000 的连接片段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封闭活性中心抑制了酶的活性。

Goldshmidt 等[ 7] 发现乙酰肝素酶定位于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故推测乙酰肝素酶合成后被转运至高尔基体, 随后以稳定的形式聚集于溶酶体。

溶酶体作为乙酰肝素酶在细胞内的场所,限制了它的分泌,一旦失控, 可能与肿瘤的转移、炎症细胞渗出、内皮细胞血管增生等恶性过程发生。

乙酰肝素酶的调控机制以及它的影响因素尚未明了,研究表明,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肝素酶基因, 甚至酶蛋白本身也同样存在, 只是表达量较低, 或者酶活性极低。

2. 1 乙酰肝素酶基因表达调控乙酰肝素酶启动基因的去甲基化可以启动整个转录和翻译程序, 造成癌症发生、发展、转移等恶性表现。

Jiang 等[ 8] 和Lu 等[ 9] 的研究表明, Ets 启动子家族参与了肝素酶mRNA 在癌细胞中的表达。

Lu发现Ets1、Ets2 有顺式激活恶性乳腺癌细胞系肝素酶基因的功能。

Jiang 等强调Ets 成员之一GA 结合蛋白( GABP) 需要和Sp1 结合, 共同调控甲状腺肿瘤细胞系肝素酶转录。

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阻抑结肠癌细胞LS- 174T 中的eIF- 4E 基因表达, 结果显示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这表明eIF- 4E参与结肠癌细胞LS- 174T 中乙酰肝素酶的调控。

Mest re 等[ 10] 发现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1 ( EGR1)能影响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和活性, 且在不同类型肿瘤中上调或下调乙酰肝素酶的机制不同。

Og ishima 等[ 11] 用EGR1 siRNA 转染T24 膀胱癌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乙酰肝素酶表达。

Ogishima等[ 12] 对髓母细胞瘤体外侵袭实验的研究表明, P75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P75NT R) 和trk 受体家族成员( TrkC) 经由神经营养因子- 3( NT - 3) 激活后能增加乙酰肝素酶活性, 从而使细胞侵袭能力提高。

还有Shteper 等[ 13] 报告高糖可以通过增强启动子活性来调整HPa- 1 基因的表达。

2. 2 乙酰肝素酶生物活性调控乙酰肝素酶受pH 调控, 在pH 4. 0-7. 5 时, 表现有活性[ 14] 。

最佳内切糖苷酶活性是在pH 5. 5-5. 8 的之间, pH 值越高其活性越低; 炎症发生部位、血管闭锁引起缺血及肿瘤中心部位血管缺乏都将为乙酰肝素酶提供一个适宜的酸性环境, 使其发挥酶的最大降解活性。

如果pH 大于8. 0 就会失去活性, 但却拥有黏附作用。

失活的乙酰肝素酶和细胞外基质中的硫酸乙酰肝素结合, 被结合的肝素酶可以作为内切葡糖苷酸酶的储库, 以便炎症时能马上降解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底膜, 便于白细胞向血管外和基质中游走。

因此, 局部组织的pH 能够调节乙酰肝素酶的活性及存在形式。

细胞表面的HSPG 还具备肝素酶活性调节剂的功能。

体外培养的细胞一定通过细胞表面的HSPG 将刚刚分泌的酶原迅速内吞活化成为具有活性的肝素酶, 而不是直接在胞内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活化。

3 内源因子调控体外细胞培养研究表明, 在培养基中加入TNF-A、IL-1B可以使内皮细胞分泌肝素酶蛋白增加2-10倍, 而VEGF却可使肝素酶分泌降低。

脂肪酸可以促进肝素酶mRNA 和蛋白质的分泌[15] 。

雌激素( est rogen)可以诱导具有雌激素受体的乳腺癌细胞( MCF- 7) 肝素酶mRNA 的表达, 而在不具有雌激素受体的乳腺癌细胞系中则观察不到这一现象[ 16] 。

表明: 内因子可以刺激细胞分泌肝素酶, 这种刺激其实也使细胞获得在可溶性ECM中游走的能力。

Temkin 等报道[ 17] ,嗜曙红细胞碱性蛋白( MBP)是一种肝素酶天然抑制蛋白, 嗜曙红细胞虽然分泌肝素酶, 但是由于MBP 的存在, 嗜曙红细胞内都检测不到肝素酶的活性。

此外乙酰肝素酶可逐渐被一些蛋白酶, 如胰蛋白酶和尿激酶等灭活[ 18]。

4 乙酰肝素酶的生物学作用乙酰肝素酶作为HSPG 降解酶, 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它具有以下生物学活性: ¹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底膜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º诱导血管生成, 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趋化, 胶原纤维降解等, 恢复凋亡细胞活力。

也可直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芽生和侵袭性生长通过促使HSPG 释放和活化肝素结合型的生长因子( 如bFGF, VEGF等) 诱导血管生成; 乙酰肝素酶还能加强蛋白激酶B/ Akt 信号转导途径, 激活邻近的内皮细胞, 刺激磷脂酰肌醇( - 3) 激酶依赖的内皮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为血管生成创造条件[ 19] 。

Imada T[ 20] 等通过对侵袭性乳腺癌研究表明, 肝素酶还可能通过COX- 2途径来促进血管生成。

乙酰肝素酶还可增强脂质代谢, 促进血管的胆固醇化[ 21] 。

»对HSPG 的降解产物, 可以抑制活化T 淋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引起免疫抑制。

¼释放结合在HS 中含有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 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 溶解基质网状结构。

活化表皮生长因子( EGF) , 激活细胞外基质中的金属蛋白质酶( MMPs ) , 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½由于乙酰肝素酶对HSPG 的降解可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 因而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¾乙酰肝素酶对HS 和肝素的降解, 解除了拓扑异构酶Ñ导致的解螺旋抑制效应, 从而促进DNA 复制, 细胞增殖和转移。

4. 1 乙酰肝素酶促进肿瘤侵移机制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有很大的相关性, 归纳如下: 1、破坏限制肿瘤生长转移的屏障ECM 和BM;乙酰肝素酶降解HSPG, 与其他基质降解酶( 如MMPs、丝氨酸蛋白酶) 协同破坏、降解ECM 和BM 屏障, 促进释放内皮下u- PA 及t -PA, 激活纤溶酶原, 活化MMPs, 裂解ECM、BM 中结构蛋白。

u- PA 和t- PA 还可通过活化表皮生长因子( EGF) , 激活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酶联反应,使酶的屏障功能减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