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明加强小学生语感训练的有效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华明加强小学生语感训练的有效方法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这是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到“语感”一词。

可见,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已经得到应有的重视。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程度和敏感性,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科学的训练逐步形成的。

加强语感训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

一、创设情境,激发语感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如教学古诗《登鹳鹊楼》时,可先出示投影:画面上是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右侧岸边的石崖上,有一座小亭。

当学生被画面景色陶醉时,教师娓娓道来:“一个夏日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鹊楼,看到一轮红日即将西落,晚霞满天,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浩浩荡荡,直奔大海。

面对这壮观的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登鹳鹊楼》。

”学生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所感染,同时,也
把握了这首诗的基调,有利于准确感悟诗意。

同时,浓郁的语感情境便于引导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二、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无论是语感实践,还是语感分析,都离不开朗读。

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培养学生语感,关键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读书实践,通过实践来强化语言的习得机制,积累语言的表象材料,最终建立起一种正确的语言习惯和敏锐的语言直觉。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朱熹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唐彪认为“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这些文章从不同方面说明了诵读的价值。

文章是作者情趣意旨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展开对话,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的敏锐的感觉,激起读者的情感潜流,产生情感的共鸣,从中学得为文之道。

笔者在教学《金蝉脱壳》时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在只字未提第四、五自然段的情况下,让学生展开竞赛,自己去熟读、背诵,学生兴致勃勃。

学生通过讨论、回背、评议等多种方式交流,与同学、老师的思维碰撞,对课文内容能很好地把握,认知情感获得了提升,对课文的认识加深了,情感体验也丰富和深刻了。

三、联系生活,积淀语感
培养语感,仅靠诵读揣摩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生活经验去感受。

叶圣陶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
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就会使头脑中形成的图象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

如教学《生命桥》中“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时,引导学生回味跟长辈间的亲情,然后问学生从这“一老一小”的“一叫一应”中听懂了什么?课堂呈现出“生活化”的感人场景。

有学生说:“我听到了小羚羊在说‘我怕!’老羚羊亲切地鼓励小羚羊说‘孩子别怕,你还年轻,好日子在等着呢。

我的腰板硬着呢,跳的时候可要用力些,看准了。

’”有的学生说:“小羚羊会说‘那您怎么办?我不能……’老羚羊说:“孩子,别管我,为了我们家族的未来,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联想生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让他们明白为了种族的生存和繁衍,必要时要作出生死抉择。

四、品词析句,增强语感
一篇篇课文是由词和句组成的。

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感受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关键性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揣摩、欣赏,实现对语言的一种深层感悟,提高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夹竹桃》中有这样的两句话:“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下来。

”“熏”和“袭”用得各有精妙之处。

“熏”强调的是香气“弥漫”“长久”,“袭”强
调的香气“浓”、来势“猛”。

两个词用的恰到好处。

五、引导想象,提升语感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实属不易。

教师不光要能够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象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操,加深感悟外,更重要的是还应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良好习惯,通过想象,在脑中再现各种艺术形象。

只有使学生沉浸在作品中,深入品味关键词语,细细推敲语气的变化,领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出作品深藏的意蕴和情感。

如教学《黄鹤楼送别》一课,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时教师借助电教手段出示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画面,启发学生看着画面想一想、说一说当时送别的场面和具体情节。

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

学生们随即在教室内自行组合表演起来,很快进入了角色,畅所欲言。

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1:孟夫子,你看这里繁花似锦,云雾迷蒙,景色多美啊!
学生2:是啊,要是我们能长期在此饮酒作诗,那该多好啊!可是今日我即将远行,实在是难舍难分。

学生1:孟兄,说句心里话,自从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您给了我许多的帮助。

为了感谢您,我特地准备了一坛好酒,来!孟兄,我们干一杯!
学生2:贤弟啊,你太谦虚了!来,为我们的友谊干杯!
……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情代读,读出了深情,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意境。

这样,在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中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淮安市徐溜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