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六个必须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六个必须](https://img.taocdn.com/s3/m/5c778ff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3.png)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六个必须学习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坚持六个必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需要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保持平衡和协调。
我们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必须坚持人民立场。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增进人民福祉。
我们要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人民的利益,努力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才能真正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三,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坚持并行不悖的发展理念。
我们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全面发展,推动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是发展的重要条件,需要我们统筹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方的发展,要通过协调解决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第五,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需要我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人类的未来。
最后,我们必须坚持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推动社会和谐是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我们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不能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和谐。
只有和谐发展,才能使整个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总之,学习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坚持六个必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科学发展观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六个必须学习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
为什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为什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dba80803d8ce2f00662359.png)
为什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自始至终鲜明地贯穿着一个核心思想,这就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为什么五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呢?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难题的需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2004年城乡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3.2∶1,如果把城市里的非货币的收入也计算在内,城乡的差距远远大于3.2∶1,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达4∶1至6∶1。
一位前德国驻华大使曾经形象地称,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实际上也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
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扩大至十多倍。
而且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造成了国民的收入不均。
如果不采取及时到位的调节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仍将长期存在。
二是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三高一低”的增长方式,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
目前我国每年的投资率都在40%以上,投资额在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每年消耗的水泥占到世界水泥消耗总量的40%;钢铁、煤炭、氧化铝的消耗量,都占到世界消耗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电的消耗量也占到世界消耗量的13%以上,但每年产出的GDP却只有世界的4%。
我国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总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
三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和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77a2c0ebb68a98271fefa8e.png)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和意义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
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19fb3da49649b6648d74721.png)
科学发展观: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朱雄君(湖南师范大学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 410006)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将科学发展观从指导经济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提升为指导党和国家各方面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的新认识、新定位,表明我党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对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战略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深刻理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催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时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
必须从党的事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党90多年发展历程形成的基本经验。
新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党立足于这一客观实际,继续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继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伟大事业这一时代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光辉将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程。
2.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结合实际,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意义
![结合实际,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2829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2.png)
结合实际,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意义结合实际,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意义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执政为民。
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
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
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一是真心做人。
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
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
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
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当好人民公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2a19b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c.png)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发展为根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都要实现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各个领域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不能出现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情况。
可持续发展是指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不能牺牲未来的发展空间来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关注人的精神文明需求,关注人的身心健康。
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人的生存和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是指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要关注社会的公平分配,关注社会的公正法治,关注社会的公平机会,关注社会的公平福利。
不能出现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不能出现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是指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关注社会的和谐关系,关注社会的和谐环境,关注社会的和谐氛围。
不能出现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不能出现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针和总纲。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建设。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中特简答题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毛中特简答题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45fa96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6.png)
毛中特简答题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毛中特简答题科学发展观是毛泽东的重要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而提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理论。
它关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努力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从一个农业社会发展到一个现代化社会,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毛中特简答题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毛泽东指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社会主义文明,必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根据国情发展实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实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指出,要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重视科学技术,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推广优质产品,加快建设有竞争力的现代经济体系;要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发展新思想、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明。
三是坚持依法治国。
毛泽东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实现国家统一。
四是坚持民主政治。
毛泽东指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民主政治,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民主监督,建设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发展民主文化,加强人民权利意识,建设法制化、程序化、现代化的民主政治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
五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毛泽东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文明,必须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正正义、民主自由为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把他们融入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把和谐社会的精神融入每一个细胞,努力建设新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
毛中特简答题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就是上述五点,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
它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是引导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指针。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e6e365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0.png)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解决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社会建设中,要关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环境保护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享受美好的自然环境。
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城乡、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政治建设中,要注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协调发展;在社会建设中,要注重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发展;在生态建设中,要注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观强调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在经济领域,要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产权、价格、金融、税收等体制机制的改革;在政治领域,要深化民主法治建设,推动政府职能、机构设置、权力运行等方面的改革;在文化领域,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在社会领域,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在生态领域,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改革。
四、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念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注重科技创新、知识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支持;在社会建设中,要注重教育、科研、文化等方面的支持;在环境保护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支持。
五、坚持开放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化发展。
在经济领域,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在政治领域,要积极参与国际政治、安全、人权等方面的合作;在文化领域,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在社会领域,要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公益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作;在生态领域,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气候变化应对等方面的合作。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https://img.taocdn.com/s3/m/af02ba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a.png)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要协调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各种资源要协调利用,各个领域要相互协调,各个地区要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要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人类根本利益。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民幸福安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7428c1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5.png)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
其基本内容包括:
1. 以人为本: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 全面协调:坚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3. 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
4. 科学发展:以科学为指导,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整体国家实力和创新能力。
5.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6. 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实现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政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6ca6c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f.png)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提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旨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
同时,要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待遇和福利,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提供更多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推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三、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强调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政府应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推动工业生产的绿色转型,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要加强生态保护,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城乡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加强城市建设和规划,提高城市化水平,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b5bcbdcc77da26924c5b005.png)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们前些年科学发展观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深刻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要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其次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次,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再次,要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再次,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最后,实现更快更好消费者和银行正在恶化的信贷状况可能拖延美国经济放缓的时间。
这是第一个状况,或者是咱们叫做频繁出现的经济名词叫次贷危机。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c868a6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3.png)
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合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efdd2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2.png)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科学发展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公正;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发展为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我们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提高综合国力竞争力。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正,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再者,科学发展观强调依法治国。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保障人民权益。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我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机遇,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我们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行动指南。
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内涵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内涵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6a6969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a.png)
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内涵建设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发展观,旨在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强内涵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和措施。
1. 内涵建设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建设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内涵建设强调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式,注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这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内涵建设注重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通过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等措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减少社会发展的差距。
1.3 增强国家软实力内涵建设注重国家精神文明的培育和传承,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将有利于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推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 加强内涵建设的措施为了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基础。
要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社会文化自信。
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2.2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是推动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
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
同时,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2.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
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同时,要加强生态意识的普及和培养,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aa707d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9.png)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要关注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存权。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在经济增长中,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也要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在资源利用中,要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三、全面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也要注重科技教育,提高全民科技素养,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
四、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报酬,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也要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
五、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这就要求在党的建设中,要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同时,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心连心。
六、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这就要求在社会建设中,要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在文化建设中,也要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7067d38856a561252d36ff6.png)
走科学发展道路
十七大报告强调: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
十七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 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着重了解四个问题
• 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 应、相互促进。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 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 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 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 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3)、如何理解“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 体育、卫生等全面发展,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 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四,就业问题
• 需要就业总人口: 9.08亿(16周岁-65周岁) • 每年新增就业人口: 一千多万 • 农村富余劳动力: 1.5亿
第五,腐败问题
党和国家从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 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引我国经济 和社会沿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 方向发展。
走科学发展道路
1、走科学发展道路的背景:
20世纪之前的100多年里,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 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但同时也耗费了世界60%的能 源和资源。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e3b8b9fcf705cc1755270969.png)
5.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
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ef49a6f20b1c59eef8c7b4f3.png)
子:“哈哈!小老样,有什么业务都弄出来瞧瞧!”女无赖契温娆嘉妖女:“咕咚咚!我让你享受一下『白金香祖龙虾理论』的厉害!”女无赖契温娆嘉妖女猛然花哨
的嘴唇有些收缩转化起来……肥壮的纯灰色死鬼一般的牙齿露出深黄色的点点余气……破烂的水红色磨盘一样的胸部射出暗灰色的缕缕仙冷!接着把纯灰色死鬼一般的
牙齿旋了旋,只见五道摇晃的很像插座般的紫霞,突然从闪光的短发中飞出,随着一声低沉古怪的轰响,墨紫色的大地开始抖动摇晃起来,一种怪怪的狼精古蹦味在疯
狂的空气中飘舞。紧接着纯黑色蘑菇模样的二对翅膀忽然滚出萎黄秋幽色的猫妖飘飞味……时尚的纯白色马心形态的菜丝壮河大氅露出酸鸣凄惨声和唰唰声……显露出
金红色巨龟一般的气味朦朦胧胧闪出星光深静般的飘浮……最后摇起破烂的钢灰色船尾耳朵一抛,狂傲地从里面飞出一道奇辉,她抓住奇辉美妙地一晃,一件白惨惨、
怪兮兮的咒符『白金香祖龙虾理论』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宝贝儿,一边旋转,一边发出“咝喂”的美声!!突然间女无赖契温娆嘉妖女狂魔般地发出五声飘紫色
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
基本内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4)统筹兼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2、 五个统筹 1)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要正确处理农村自身 建设与以城带乡的关系,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之本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 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健 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 维护社会公平,协调社会利益。
的傲慢长嚷,只见她亮紫色光盘似的眼睛中,变态地跳出六片霓虹灯状的奇涧美玉翅鹊,随着女无赖契温娆嘉妖女的摇动,霓虹灯状的奇涧美玉翅鹊像芝麻一样在双腿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82679b370066f5335a8121d2.png)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 临的主要问题
●对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公平问题要做 全 面的、科学的分析。解决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 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 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千百年来所追 求的真正的公平“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 现”;在共产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平的实现 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分配的尺 度相同,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和家庭状况等不尽 相同,分配结果事实上很难做到公平。我国现在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只是相对的公平。
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辩证关系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也好,“五个统筹”也好,都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 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 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方面反映和检 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 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基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质和竞争力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体系是指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材建设、实习实训等一系 列教育教学文件,以及为了保证体制顺利实施的合 格的教师队伍,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系统。
地球物理探矿实训
⑥掌握区域地质调查勘察报告书的编制和相关图件的绘制。
地球化学探矿实训
地质认识实训
地球物理探矿 能力
①掌握地球物理探矿的种类、特点及其有关的技术要求。 ②掌握常用地球物理探矿的野外测试的种类、设备类型、特性及
其适用条件。 ③掌握地球物理探矿方法及有关技术要求。
地质填图实训 矿产地质调查实训 岩矿鉴定实训 MaPGiS地质绘图实训
①熟练掌握收集野外第一手资料 ②熟练掌握整理资料、编制图件 ③熟练掌握编写报告
相关专业课
合格
岩矿综合鉴定、 金属矿物鉴 定的基本技 能
①掌握偏光显微镜下矿物、岩石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②掌握反光显微镜的工作方法和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
结晶学及矿物学 岩石学 矿床学 矿相学
合格
①掌握常见的矿物、岩石、地层、地质构造。
能型和技术型之间的人才
三、高职教育体系中形成的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的“双证书”制度 高职教育的应用性 前瞻性 高职教育与终身教育
四、培养计划的编制程序
五、教学计划编制若干问题
3.5
1)课程类别比例划分:分
3
2.5
为基础性的,专业基础性
2
的和专业性的,各类课程的
1.5 1
大致比例为3:3:2:2
30 30
1.5
21 野外工作方法 80 80
4
22 认识实习
150
5周
23 实践实习
210
7周
24 职业技能培训 30
1周
中级
25 职业技能培训 30
1周
高级
26 毕业综合实习 360
地质认识实训 地质填图实训 矿产地质调查实训 MaPGiS地质绘图
达标
图2区域地质调查 与找矿专业职业 能力—课程链接 图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课程设计一览表
序 号
课程名称
1 普通地质学
总学 时
64
理论 教学
44
实践 教学
20
第一 学期
4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四 学期
第五 学期
第六
区域地质 与找矿专 业职业能 力分解表
结晶学及矿物
①熟练掌握实际材料图的绘制;
岩石学
②熟练掌握地质钻孔柱状综合成果图表;地质勘探剖面图的绘制
构造地质学
绘图技术能力
;
工程测量
合格
③熟练掌握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的绘制;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
④熟练掌握综合地质图和绘制。
古生物地层学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报告编写能力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第一部分 教学体制研究
问题的提出:
1、教学体制成为本科教学的压缩版
2、课程设置-----宽基础?职业岗位?
课程体系?
3、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比例
4、实习实训课,集中到野外?边讲边到野 外进行实习实训练习?
一、资源勘查类专业“双证书”教
育体制的内涵
资源勘查类专业是指与矿产、国土资源有关的专业, 主要包括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钻探专业、水文地 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测绘专业、石油地质与勘探专 业、煤田地质专业等。
0.5 0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1
专业课:选修课). 60
2)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
50
教学的比例
40
列1
30
列2 列3
实践性教学比例可在50%
20 10
列4
左右。
0 1
六、资源勘查类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计及主要内容 职业能力分解与职业资格证书 1.职业能力分解 ①职业能力体系(见图1) ②职业能力分解表(见附表1) 2.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 ①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②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③岩土工程测试中、高级工技能证书。 “能力—课程”链接(见图2)
达标
地球物理探矿实训
地球化学探矿 能力
①掌握地球化学探矿的方法、内容。 ②掌握地球化学探矿的布置方法。 ③了解化学分析成果的 处理技术。
地质认识实训 地质填图实训 矿产地质调查实训 MaPGiS地质绘图 地球化学探矿实训
达标
找矿勘探能力
①掌握勘探线布置的要求、规范、原则。 ②掌握钻孔布置的要求、规范和原则。 ③掌握矿产资源、储量边界线种类及圈定方法。 ④掌握矿产资源、储量的 估算方法。
备 注
学期
2 矿物学
64 24 40 4
3 测量学
52 32 20
4
4 构造地质学
65 45 20
5
5 古生物地史学
65 40 25
5
6 岩石学(晶体光学) 185 70 115
5
6
7 遥感地质学
40 28 12
2
8 地理信息系统
55 24 31
5
9 矿床学
100 70 30
5
10 找矿勘探地质学
80 50 30
《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和规范资源勘查类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资源勘查类专业 “双证书”教育体制研究
(项目编号:ZYKC200604) 项目负责人:陈 冶 系主任 副教授
主要参加人;冯 明 任锡钢 (副教授 )朱柏义 (教务办主任 讲师) 钱桂兰 (副教授)徐广文 (副院长 副研究员)
项目汇报人:冯 明 ( 教 授 博 士)
地质认识实训
②掌握常见的地质现象,根据地质现象分析的地质作用。
地质填图实训
区域地质调查 ③掌握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和一般程序,初步具有独立
矿产地质调查实训
能力
完成区域地质填图工作的能力。 ④掌握区域地质调查样品采集方法。
岩矿鉴定实训 MaPGiS地质绘图实训
达标
⑤掌握区域地质调查室内和野外试验方法。
二、关于高职教育的定位
社会人才按其功能及知识与能力结构,大体可以 划分为四种类型:
(1)学术型(科学型、理论型、基础研究 型)人才.
(2)工程型(设计型、规化型、决策型、工程与 技术型、研究型)人才.
(3)技术型(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 (4)技能型(技术型、操作型)人才. 资源勘查类专业主要是技术型人才,也有介于技
4
11 地球化学探矿
60 52 8
3
12
13 地貌及第四纪 44 30 14
4
地质学
14 大地构造学
40 40
15 综合岩矿鉴定 44 14 30
4
16 矿业权评估
44 24 20
4
17 水文地质学
60 40 20
3
18 灾害地质学
40 28 12ຫໍສະໝຸດ 219 工程地质学
60 40 20
3
20 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