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也”能没马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挖掘课文素材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案15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15篇《钱塘湖春行》教案1一、导入同学们知道“西湖”这个名字是谁先第一个称呼的吗?是白居易,他曾经写过一首诗:《杭州回舫》(出示屏幕)其中有一句话叫“报与西湖风月知”后人才把她命名为西湖。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对西湖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白居易游西湖的古诗《钱塘湖春行》(板书)二、读诗1、朗读这首诗(找一生)找生评价:字音、节奏、语气、情感2、听录音注意以上四方面。
3、学生自由朗读4、学生展示朗读风采:找一生读,找小组读,齐读三、赏析(一)、理解诗意师: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的写景诗,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大家想不想看到这些画面?想!好,现在大家对照注释理解没局势的意思,不明白的小组讨论交流。
品诗明义描绘画面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诗描绘画面,参考句式:从————中我看到了————。
从————中我听到了————。
从————中我感受到————(二)、赏析古诗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老师把这首诗还原成画面,让大家欣赏一下好不好?现在画面欣赏完了,画面美不美?这首诗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小组合作讨论赏析古诗1、赏析方法:(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2、赏析以前我们先找到作者描绘了初春西湖的哪些景物?找生说。
板书:水、云,莺、燕、花、草师:赏析这首诗其实就是看作者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或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3、举例: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处”、“早”写出了初春黄莺还不多,“争”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黄莺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
展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4、小组合作赏析剩下的六句话5、小组抽签展示A、水面初平云脚低”:“水初平“意思是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10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教学程序:导入:现在是冬天,很冷是吧,是不是很想春天赶快来会暖和一点啊?那老师现在就让大家提前感受一下春天的温暖。
(放映幻灯片)。
这些图片是不是很美呀?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那么今天我们就在大诗人白居易的带领下,看看他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好,那么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课程,《钱塘湖春行》。
内容:破题:钱塘湖春行,重在一个“行”字,作者是在行走中观看的着一些列美丽的风景。
“春”字则交代了出游的季节,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就可以一目了然。
一、作者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二、合作探究,感知理解。
1、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播放范读音频,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放两遍录音,让学生跟读)接下来,请一位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此问题结合板书分)(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经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2、提示:(1)首联:孤山寺北交代地点,水面初平云脚低交代时间。
颔联: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颈联: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尾联:最爱、行不足是感情的抒发。
(2)最爱湖东行不足。
三、问题解答。
下面,就看一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1)首联:交代春行的地点及时令。
颔联:写春行所见,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人静景动。
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仍写春行所见,乱花、浅草、马蹄,景静人动。
使人目不暇接,产生迷乱的感受。
尾联:写春行所感,直抒胸,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四、品读赏。
《钱塘湖春行》这一首诗描写了丰富而优美的初春风光,那么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一联。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4篇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篇4一、新课导入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欣赏过江南春天的美景,伴着老舍先生感受过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
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跟随白居易一起去领略1180年前的西湖特有的春景!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孤山寺北贾亭西(jiǎ)(2)谁家新燕啄春泥(zhuó)(3)浅草才能没马蹄(mò)(4)绿杨阴里白沙堤(dī)2.解释下面词语。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暖树:向阳的树。
没(mò):隐没。
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3.作者简介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有“诗魔”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_,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4.诗歌大意《钱塘湖春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颔联,颈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5.背景链接《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导语】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钱唐湖春行》(共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白居易-《钱唐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全文鉴赏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
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
据《唐语林》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元年间,未五六十年后废。
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
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冬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初平” 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冬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
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乱用渐欲迷人眼浅草“也”能没马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挖掘课文素材教学设计
乱用渐欲迷人眼浅草“也”能没马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挖掘课文素材教学设计龙泉一中季益明一、引言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就要做“源头活水”的开掘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临新课改的大潮,必需真正明白得课程改革,真正了解学生,真正制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发觉者和开发者。
具有一双慧眼,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才能知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需要。
课程资源可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址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
很多教师都会发觉如此的问题: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感觉素材匮乏,显得捉襟见肘。
而事实上高中语文六册教材就蕴藏着丰硕的写作素材。
若是教师能指导学生深切挖掘这些“个个心中有”但又“人人笔下无”的写作资源,那么,咱们就可能为学生提供一条开掘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设计说明教材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却又是最易遭轻忽乃至是冷遇的书。
一、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熟悉,我在课前预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明白咱们手中的课文是能够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
二、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并说说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学人物。
3、教学活动——学生挑战教师:学生给教师出假设干话题,教师以一那么选自课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项链》)构思学生的话题。
4、教师出一个话题——“空间”,让学生选用已学的课文素材构思作文,然后说说其构思。
五、教师出15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爱的话题,运用讲义素材,快速构思,写一个片断。
三、教学进程一、先问同窗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学生有的说“怕”,有的说“不怕”,也有的不以为意。
教师:怕写作文,究竟怕什么呢?(生答,教师随机总结动身言要点)教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一般……犹如窗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咱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
因此,常听到有同窗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问题有很多,今天咱们来解决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确实是“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动静描写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动静描写1.引言1.1 概述在文章的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本篇长文的主题和内容。
本文的主题是乱花和浅草,通过对乱花和浅草的描写,来呈现出呼之欲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氛围。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部分,我们将描述一个花园中的景象,花朵的颜色、形状、以及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的姿态。
乱花渐欲迷人眼,意味着花朵的多样性和色彩斑斓的美丽,使人产生一种陶醉的感觉。
而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动静描写部分,我们将描绘浅草上没有马匹经过的安静景象。
遥远处,有鸟儿歌唱的声音,微风吹拂着浅草,引发细小的波纹。
这里没有车马喧嚣,只有自然的宁静和静谧,给人以放松心灵的感受。
通过对乱花的描写和浅草的描写,我们希望能够展现出一副宜人的自然景象,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同时,也希望通过对这个具体场景的描绘,引发人们对自然美的思考,以及对生活中繁杂喧嚣的反思。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一展开对乱花和浅草的描写,展示它们各自独特的风采和美好之处。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如何保护和欣赏这样的自然景观。
通过本篇长文的阅读,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引发对生活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所拥有的美好自然环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一个概述,简要介绍乱花渐欲迷人眼和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动静描写这两个主题,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别对乱花渐欲迷人眼和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动静描写这两个主题展开具体讨论。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部分,我们将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描绘其美丽和迷人之处。
在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动静描写部分,我们将深入描绘浅草上的静谧景象,不被马蹄声打扰的宁静景象。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乱花渐欲迷人眼和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动静描写这两个主题的特点和意义。
05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郭小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新课程下地理教学的误区透析作者姓名:郭小红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拖船中学日期:2010年11月10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新课程下地理教学的误区透析[摘要]要推进新课程,要贯彻新理念,就必须认真、深入地分析教学现状,必须清醒地把握和透析教学中的认识误区,才可能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才可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才可能避免搞教学中的花架子,从而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 新课程认识误区多媒体合作探究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我们都在为教学而思考,我们要从学生的发展要求出发,教学方法灵活,课堂设计讲究“新”“奇”,吸引学生的眼球。
学生在轻松、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获得技能,得到充分的情感体现。
但是,如果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不够真切,一味地强调这些,那就从一个极端又大步迈向另一个极端了,这是没有好处的,步入了认识的误区了。
误区一:练习做得越多越好教学中讲求“讲练”结合应该说是没错的,但是一些教师误认为做题越多越好,因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身陷题海,这种机械、盲目的大量训练,只能使学生疲于应付,而没有时间去反思、总结和矫正,由于沉沦于题海、埋头于练习,使得练习陷入了盲目性和低效性。
1.由于高考地理试题更加重视考查学生思维的过程、解题的方法,而学生又很少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类和总结,如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日照图、气候类型图、影响因素类、措施类、意义类等的解法提炼,当然也就难以灵活面对新情境、新问题。
2.由于学生缺少练后的反思,对于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或很少去加以清理和思考,对错误的种类(如答题规范、审题技巧、文字表述、答题习惯)和出错的原因也就必然很少去顾及,使得问题如同影随,一直伴随和困扰着自己,从而造成高考时不必要的失分。
针对以上问题,平时应该做到精练,并讲究练习的科学性。
(1)选取高质量试题、试卷,限时解答、临场演练,直接训练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闲逛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以下是我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期望对您有所挂念!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释: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唐代诗人。
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2.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3.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4.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5.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6.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7.暖树:向阳的树。
8.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9.没(mò):隐没。
10.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伸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漂动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存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会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解题】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始终是巡游胜地。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憧憬,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最终实现了这一夙愿。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位高中语文教研员的课堂观察笔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位高中语文教研员
的课堂观察笔记
刘方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中心开花法?一上课,教师就说:“今天我们学习《荷塘月色》,首先请同学们看文章第4段和第5段。
”教师的意图很明显:这两段都具体写到了“荷塘”与“月色”,先引领学生鉴赏,然后顺势带出全篇课文,此之谓“中心开花法”(类似的还有“倒嚼甘蔗法”等)。
教师也为自己新颖的教学设计而洋洋得意。
【总页数】1页(P69-69)
【作者】刘方
【作者单位】山东省定陶县教育局教研室,274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给新任小学语文教师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J], 徐承芸;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谈学讲与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J], 史志娜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LED视频显示在电视舞美广泛运用后的思考 [J], 郭亮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LED视频显示在电视舞美广泛运用后的思考 [J], 郭亮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J], 孙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通用12篇)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诗文。
2、理解诗文的内容。
3、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品读诗的内容。
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眷恋的情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词有很多,你能回忆起一首吗?二、出示教学目标(幻灯片)三、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太原人。
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
四、朗读分两步:①把握诗歌节奏自读—范读(配乐朗诵)—试读—齐读②把握诗歌感情范读(配乐朗诵)—学读—齐读—赛读五、整体感悟1、提问: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2、齐读全诗,品味情感。
六、从写作角度品读诗的内容1、师:在品诗之前先提一个学习要求:学完这首七言律诗后把它改写为一篇寓情于景的写景短文。
所以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从写作的角度去讨论一些问题。
2、师生研讨:①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早春。
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看出。
②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明确:骑马。
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
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③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④那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两句)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诗词的意境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這句詩詞的意境《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浅析诗词意境一、化繁为简的艺术1.1 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句诗中所描绘的“乱花”景象,带有一种“繁”而不乱的美感,使人感受到一种迷离之美。
诗人通过这一表述,将繁杂的景象化为一种独具美感的状态,展现了“化繁为简”的艺术境界。
1.2 浅草才能没马蹄而“浅草”则和“乱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代表了一种纯净和宁静。
诗中的“浅草”给人以宁静淡泊之美的感觉,正如其所要表达的“才能没马蹄”,在诗人的笔下,这种简单平凡的景象,竟然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展现了朴素之美。
二、从物我二元到物我合一2.1 乱花渐欲迷人眼诗中的“乱花”并非单纯的描述花朵的繁茂,更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和心灵上的感悟。
这种乱糟糟的美感,不仅在外部世界的事物中体验得到,更在内心深处得以体悟,表达了内心追求美好的渴望和对世界的向往。
2.2 浅草才能没马蹄而“浅草”则代表了一种对深层愿景的追求,在踏入人世间的喧嚣与纷扰后又寻回了内心的宁静。
这种返璞归真的心境,象征了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将物我二元的界限消解,实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三、对生命的思考与领悟3.1 乱花渐欲迷人眼而“乱花渐欲迷人眼”也可视为对生命的一种思考。
在纷繁世界中,人们总是被各种物欲所迷惑,而这种“乱花欲迷人眼”的景象不仅仅局限于花草树木,更映射出现实世界中人们对外在诱惑的无尽追逐。
3.2 浅草才能没马蹄然而,只有在亲近自然、淡泊名利之时,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意义。
正如“浅草才能没马蹄”,唯有放下功利心、物我之见,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安逸。
这样的领悟,不仅可以使人在追求物质世界的欢愉之外找到超脱,更能够从根本上理解生命的真谛。
总结与回顾通过深入解读“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诗,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由繁入简、由外而内的思考方式。
这种淡泊名利的境界、物我合一的深邃思辨都是诗人意境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中需要去体会的。
高中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望海潮》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有哪些景点呢?引出西湖和钱塘江,进而引出古代文人描写西湖与钱塘的佳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然后转入《望海潮》的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大家感受柳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三、走近作者,积累知识(一)作者简介: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北宋著名词人。
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
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者,更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周杰伦。
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
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召;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
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也愿意。
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
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
传说,柳永的《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二)背景知识: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杭州)。
钱塘湖春行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12.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感情,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合理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通过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时:1课时重点: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德育结合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设计亮点:1.以扩写诗歌为抓手,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2.通过对比,感受语言的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虽然遗憾今天不能身临其境,但是李老师可以让大家一饱眼福,感受西湖的美。
请欣赏西湖十景。
(齐声念十景名称)西湖的美,四季各有不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吟唱西湖春色的经典。
下面,我们一起跟随白居易这位唐代著名诗人,一起到西湖边走走吧。
(出示教学目标)二、习作分享,品味语言(一)齐读诗歌,正音正字,明确节奏(律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没、行、堤:字音,板书)(二)课前习作分享及赏析1.岑云雄:过于简单,所以有缺漏;没有细致描写,没有画面感和美感。
我站在钱塘江边,湖水涨得像堤岸一样平,白云就显得离地很低了。
几只黄莺争着被晒到的树梢。
哪里来的燕子衔着春泥筑巢。
花儿开得五颜六色,眼花缭乱。
长得低的草只能没马蹄。
我最喜欢这里了,总是觉得玩不够。
你看,那杨柳荫有多美的白沙堤啊!2.廖畔:有想象的情节,但有些想象不合理;游览线路有错;有描写但不够细致。
今天天气真不错呀,适合出去游山玩水呀,正好活动一下我这把老骨头儿了啊!听说钱塘湖一带风景很好呢,就去那儿吧,话不多说,向钱塘湖进发。
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西湖岸边上,他们说的果然没错呀!一眼望去,湖面上水波粼粼,站在岸边,听着流水声,轻风划过脸庞,顿时感觉心旷神怡呢。
《钱塘湖春行》教案15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15篇《钱塘湖春行》教案1教学目标:1.准确朗读并默写。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过程:导语设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杜甫的《春望》。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两首。
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去饱览西湖早春景色。
一、指导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在杭州做过几年地方官,兴修水利,巩固堤坝,官声极好。
他在闲暇时喜欢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
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任上写的。
2.诵读全诗(1)听录音把握__重点字词。
同时,注意断句,七言诗的节拍有“__/__/__/X,__/__/X/__.”。
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学生集体朗读3.研习__(1)学生快速浏览,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指导:首联:写行程。
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景。
早莺、新燕。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景。
乱花、浅草。
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行不足”,陶醉、流连忘返之情。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2)探究学习①诗中两联各写了那些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早春的景色?②哪些诗句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③文中为什么说是“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明确:①早莺、新燕、乱花、浅草;争暖树啄春泥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实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4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4篇】篇一:钱塘湖春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
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教法学法: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
”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
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
方法定为;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2、诵读法(反复诵读)3、讨论法(交流体验)4、竞赛法(提高兴趣)教学过程:一、预习预习要求;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2、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
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
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想诗解诗赏诗悟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
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
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说说诗大意。
★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9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9篇)《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
进过几轮互动,教师点出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1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2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描述没有情感渗透。
然后教师引题:“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
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个人信息如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用多媒体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体诗的一种,兴盛于唐。
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
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体感知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
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钱塘湖春行语文教案
钱塘湖春行语文教案【授人以渔】今天我也来显露一手,说一说我个人是如何学习这首古诗的,愿意给老师一显身手的机会吗?我个人认为:运用“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
所谓的“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
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先剥落下来,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陈述对象。
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剥而复加”的过程就是一个“层层赏析”的过程。
先看简单的颈联:花迷人眼——草没马蹄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第一层:加了个“乱”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
朱先生是这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轻声跟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几句话给“乱”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花的勃勃生机。
第二层:加了个“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刚“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
马蹄踏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儿嫩绿的汗液可曾染绿了马蹄?花迷人眼——草没马蹄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游戏活动】你给我一个平台,我给你一个惊喜;我给你一个杠杆,希望你翘起一个地球。
为了感谢大家刚才给我一个表白的机会,现在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来赏析颔联。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活动规则:1、分男女两个队派。
2、一人运用语言和动作解说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中的原字,出现一个就算失败。
3、一人背对屏幕,面对观众,只能看前面人的动作表演、口头语言解说,说中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就算成功。
4、游戏时间:每一个词只能解说一分钟。
5、每组竞猜四个词语,每猜对一个得25分。
6、得分高的为赢家,获奖品一份。
7、班长计时。
【活动过程略】【模仿走路一】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__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仔细推敲、多次锤炼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也”能没马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挖掘课文素材教学设计龙泉一中季益明一、引言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就要做“源头活水”的开掘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临新课改的大潮,必须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真正了解学生,真正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
具有一双慧眼,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需要。
课程资源可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
很多教师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素材匮乏,显得捉襟见肘。
而实际上高中语文六册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
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些“个个心中有”但又“人人笔下无”的写作资源,那么,我们就可能为学生提供一条开掘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设计说明教材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却又是最易遭忽视甚至是冷遇的书。
1、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
2、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并说说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学人物。
3、教学活动——学生挑战老师:学生给老师出若干话题,老师以一则选自课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项链》)构思学生的话题。
4、教师出一个话题——“空间”,让学生选用已学的课文素材构思作文,然后说说其构思。
5、教师出15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课本素材,快速构思,写一个片断。
三、教学过程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学生有的说“怕”,有的说“不怕”,也有的不以为意。
教师:怕写作文,究竟怕什么呢?(生答,教师随机总结出发言要点)教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
因此,常听到有同学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就是“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
有人说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作文,写到最后都无话可说,无材可用。
可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影视剧,听过多少故事,有过多少亲身经历,又滋生过多少关于人生的感慨,写作的材料会少吗?我觉得恰恰是太多了,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啊。
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缭乱,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了。
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可谓是:“捧着金碗去讨饭,躺在金山上哭穷”。
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先来读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片段(幻灯片):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
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风,可以穿越荆棘》(配轻音乐,请一个朗读较好的同学朗读)。
狄金森这个名字熟悉吗?高一上册课本里有她的诗《篱笆那边》。
你们看,就是这么一则选自课本的不起眼的材料,也可以成为打造满分作文的零部件。
古人说得好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说,“材不在奇,切题为妙,料不在多,精当就好(此句板书,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
纵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依然要相信:“浅草‘也’能没马蹄”(用幻灯打出课题)2、素材很多,如溺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之,取的是人人熟悉却熟视无睹的高中语文课本这一个素材库。
大家一起来说说高中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作家、作品令你印象特别深刻?……(生答,教师随声附和,点头表示赞许或赞同)我听同学们说起课本内容,都是如数家珍啊。
原来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唾手可得的一瓢清泉。
为了让大家对材料有一个直观而系统的印象,我归纳了一些典型材料,现在发放给大家,作个参考。
(发放材料之后,进行解说)我把课文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形象、名人名家、经典作品。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提供一个范例。
如果平时同学们能有意识地把材料分门别类,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开发和思考,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3、挑战擂主课本,就是被我们踩在脚下的一座金矿。
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挑战擂主”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我是“擂主”,你们是挑战者。
怎么挑战呢?很简单,我选用一则材料(如:莫伯桑的《项链》),大家给我出作文题目,看看我能否最大限度地将材料运用到话题中去。
生a: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教师:我常在幻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世间的误会、悲剧便会是幸福的乐章。
玛蒂尔德,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却一直被人们所讥讽。
我希望移植她的所有记忆,包括那些少女美好的梦想,包括那场衣香鬓影风光独占的舞会,包括失落了项链之后那种惊惶无助不知所措,包括那十年含辛茹苦的岁月,包括青春逝去无力挽回的徒然。
我愿意把自己化作她,感受着她的感受,快乐着她的快乐,悲伤着她的悲伤,这样我才能对这么一个女人,作出正确的评价。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世界上会少了多少由于偏见而产生的偏颇的认识,人与人之间,又会少了多少由误会而产生的悲剧?记忆移植,毕竟渺茫,而以宽容之心待人处事,却是一个真切的命题。
无论是对文学形象还是身边的人,如果可以推己及人,设身处地,那么你清澈的双眼,就不会被偏见的阴云所遮蔽。
生b: 忘与不忘教师: 有些事,刻意去记住,却是云淡风轻;有些事,刻意去忘记,却是刻骨铭心。
在忘与不忘之间,如何寻得一个平衡点,是一种智慧。
当平庸的生活,毁了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对人生美好的想象的时候,她本该选择忘记少女时期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她固执地抱住海市蜃楼不放,为此,付出了十年宝贵的代价。
当她得知为之牺牲了十年青春的项链竟是假货的时候,故事戛然而止,留给我们广泛的思考空间:玛蒂尔德是选择对过往的一切一笑而过,忘怀得失,以从容的心态享受之后的生命,还是为了自己的青春痛哭,为十年的辛苦而怨恨命运的无情捉弄,以至于接连错过自己幸福的班车呢?假如换作你,你会作出何种选择?!生c:一枝一叶一世界教师:英国诗人布莱克在《天真的预示》里这样写到: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一串项链,融入了玛蒂尔德十年的悲欢。
或许,她愿意把黯淡的青春化作瞬间的灿烂,将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好,挑战暂告一个段落,因为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在座的同学。
我并不是一个出色的采矿者,我相信你们思维都远远比我活跃。
我也希望,这次挑战,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来而不往非礼也”,接下来,换我来挑战你们,让你们来小试牛刀。
4、牛刀小试(幻灯片:空间)这是话题作文“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
“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适用范围很广。
有相对形象的空间,如宇宙空间、生存空间、自然空间、地域空间、住房空间等;也有相对抽象的空间,如发展空间、学习空间、自由空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心灵空间、感情空间等。
面对这个话题,你能联想到哪些课文材料?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可以相互讨论)。
两分钟之后我请同学们发言,请积极开动脑筋,这是你表现智慧的最佳时机。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根据学生选材情况,归结出几种运用材料方式,板书:一材深挖,多材一用,演绎新编。
适时举例说明,配乐朗读片断,加深学生对这几种方法的理解。
例子①“一材深挖”示例: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里,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空间。
陶渊明“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终于明了“少无适俗韵”,弃绝尘世,躬耕自省,“守拙归园田”,在那里,他悠然自得。
谁说他的世界狭窄?在南山下,菊丛边,他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自由畅驰的天地。
心灵,如明月清泉,澄澈明净,天地则无限宽广。
②“多材一用”示例:在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生而为人,守护自己心灵的空间尤显重要。
伯夷守节,隐身采薇,饿死首阳山;屈原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江,是为节操;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便暂听吴侬软语,戏作“晓风残月”,自是“白衣卿相”,是为真我;苏轼因才高名盛而招致祸端,历经狂风暴雨,仍从容吟唱“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为豁达;李白高超出世,却仕途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仍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是为坚守。
世界喧嚣嘈杂,心灵更要虚空。
把最后一点空间,留给真善美。
③“演绎新编”示例:坐在轮椅上,我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徘徊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望着家中的一切,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寂寞。
我想出去走走,去寻找自己的快乐与自由。
我很少与人交流,可我的内心却有着千言万语想倾诉,而内心的封闭使我和母亲之间产生了一堵厚厚的墙。
我走出了自家的院子,来到了地坛。
草丛凄迷,一簇簇的花朵,三三两两自由飞翔的蝴蝶,他们都是我的朋友。
从此,我似乎觉得自己找到了真心的朋友,虽然这里很凄凉,很安静,可我找到了我的“自由”。
――《寻找》(演绎史铁生《我与地坛》)5、大显身手看来,我们的课本,确实是一座宝藏,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金矿。
而话题则如满天的繁星,仅同学们平时写过的作文话题,就相当多。
还记得你们写过哪些话题吗?(生答,教师注意挑选幻灯片上没有的话题板书。
)我也替大家挑选了一些话题(打出幻灯片,念作文题目)。
话题可谓琳琅满目,变幻无穷,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课文素材,以不变应万变,将有限化无限。
幻灯片(阳光远方阅读人文素养与发展(浙)方向岸边一枝,一叶,一世界(浙05)网细节之美短暂与永恒成功与诱惑)和黑板上(色彩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寻找)话题众多,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话题,运用课文素材,写一个片段。
时间为十五分钟。
(作品投影展示。
师评、生评结合,一材多用方法举隅。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由此看来,我们的课本,不仅是一瓢清泉,一座金山,更是一把利刃,是倚天剑屠龙刀,握着它,就增添了无穷威力。
在武艺高强的人手里,更是可以冲开话题作文的团团迷雾,种种束缚,游刃有余。
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写作高手。
我们的口号是——大家一起来——“把有限的素材运用到无限的话题中去!”四、教后反思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学生又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比较多。
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可用,这是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的一个显著问题。
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学生们需要一眼“清泉”,那么,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去挖掘“源头活水”,教学生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和利用已学的知识。
作文的素材是无比丰富的,也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大到地球、宇宙的运动变化,小到一花一木,甚至一只虫子、一粒尘土,都可以写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