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规划

1、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洛阳市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

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9条,较大的河流有黄河及黄河流域的

伊河、洛河、涧河,淮河流域的北汝河,长江流域的老灌河、白河等。其中伊河、洛河、涧河、瀍河穿城而过,形成了三山环抱、四水中流、独具北方特色的山水城市景观。

历史上洛阳因水得名,因水而兴,如今洛阳因水而美,因水而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洛阳市城市水生态系统也出现了一系统问题。突出表现为地表水径流量衰减、地下水水位下降、自然水面萎缩、城区暴雨时内涝积水、河渠水体污染治理不到位、水系连通性差、生态景观效果欠佳等方面。

总之,洛阳水生态系统忧患与危机不容忽视,对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工作亟待加强。

2建设良性、健康水生态系统的意义

水不仅是生命诞生和演化的摇篮、也是生命繁衍不可或缺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更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作为宝贵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对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撑作

用,尤其是对水资源短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洛阳市虽然具有依山傍水、三山环抱、四水中流等许多北方城市难以企及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势,但实际上洛阳市水资源并不富裕,仍属北方缺水城市。根据多年统计数据,洛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0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不足450立方米,仅与全省人均占有量基本持平,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同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不均衡,水旱灾害经常发生。其中旱灾尤为突出,且多为连续干旱,有“十年九旱”之称。

健康、健全的水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良性的水生态系统不仅具有改善城市气候、防止土壤退化、丰富生物种群、防治洪水灾害、降解污染物的功能,也能为城市发展、工农业生产就近提供适合需求的水源,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健康良性的水生态系统对于营造城市景观、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空间、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规划建设目标

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遏制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实现“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鱼在水中游,人在岸边行”目标,水面面积占城市区面积10%以上,人均水面面积

超过10平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不亚于江南一类丰水城市。

4、战略与方案、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核心是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实行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基本战略是:“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将其作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战略。

具体方案为:城市区水系实施“一二三四五”总体布局,即一个新理念,水系为韵;二条生态带,洛浦公园和伊滨公园;三大片区,洛河以北城区、洛河以南核心区和伊河以南伊滨区;四大水源,黄河小浪底水库、洛河故县水库、伊河陆浑水库和近郊承担“引黄入洛”分水枢纽任务的金水河水库;五条河流,伊河、洛河、瀍河、涧河、黄河。

(1)节流优先,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制定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法规,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实行地下水和地表水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城区地下水开采规模,确保采补平衡。

采取经济、工程、科技等多种措施,大力推进节水工作,提高用水效率。

(2)治污为本:加大城区污水配套管网力度,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转变工业、生活用水“直线式”使用--污染排放的模式,推进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源头减污;在城市建设中推广应用LID模式,加强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确保城市区水体功能达到区划标准。

(3)多渠道开源:利用区外水源,引水入洛,补充城市河渠生态用水,改善修复城区水生态环境;

大力开发利用中水,利用中水作为生态环境用水水源。中水水源主要包括污水再生水、雨水。

重点利用“引黄入洛”工程,从小浪底水库南岸引水口引水,穿邙岭送水入金水河水库。通过金水河水库调蓄后,一路沿金水河进入涧河市区段上游,经涧河进入洛河和中州渠;另一路沿310国道旁边的邙山渠流入瀍河市区段上游,流经瀍河,最后汇入洛河。工程引水流量为每秒9立方米,日平均引水量77.76万立方米,年均引水量2.84亿立方米。通过该工程,解决市区“三河二渠一库”的生态用

水问题,还将解决市区生产、生活和下游10万亩农田灌溉的用水问题。

(4)完善协调防洪排涝、景观水系建设,合理确定水系功能,充分发挥水系的生态效应。

完善邙山、秦岭、万安山、龙门山防洪体系,在山洪沟上游采取生态及工程措施,植树造林,蓄水保土;修复、新建一批小水库,蓄积雨洪,开发利用;在山洪沟内修建谷坊,截流泥砂,改善沟道,减轻洪水威胁。

合理确定水系功能,进行功能组合,充分发挥水系的生态效应。水系建设既尊重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又注重良好的水循环,将水连接成网,滨水设置生态绿地,感官与实用并重,景观与功能并重。

采用复式断面、利用渠道上部空间,在防洪排涝渠道中营造水体景观;在景观水体下方建设排水、蓄水及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构建网状排水渠道。

新区水系自2003年实施以来,按照规划,骨干工程基本完成,“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人在水边行,楼在水中映”的水系景观基本形成。但其工程建设缺乏生态因素方面的考虑,过多地使用了混凝土基础及护岸,造成了景观程式化,人工化,缺乏动植物和谐相处,繁衍生息的情趣。规划将其部分渠段逐步恢复为具有生态功能、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