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转座子
大学生物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大学
![大学生物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971b16d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c.png)
大学生物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
参考答案:生长和发育;细胞结构;进化和适应;遗传和变异;自我调控;新陈代谢2.西湖中的所有草鱼称为一个()参考答案:种群3.三域学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三大类群。
参考答案:细菌;古菌;真核生物4.一个生态系统的基本角色包括()参考答案: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5.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非独立生命体。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只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错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是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周期性进行分裂活动引起的。
()参考答案:对3.一般来讲,在植物生活史中,配子体是单倍体,孢子体是二倍体。
()参考答案:对4.植物系统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分类、系统发育重建和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参考答案:对5.裸子植物在受精过程中产生了花粉管,适应陆地生活,所以裸子植物的精子都没有鞭毛。
()参考答案:错6.假果是()参考答案:由子房和其他部分共同发育而来7.植物细胞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特征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的功能是()参考答案:维持形状;运输的功能;保护作用;分泌的功能第三章测试1.软骨囊是软骨的一部分。
( )参考答案:基质2.如果一种动物的肠壁上具有中胚层组织,那么这种动物的体腔类型一定不属于。
()参考答案:假体腔3.涡虫等扁形动物的消化道类型为。
()参考答案:不完全的消化管4.软体动物是一种具有和贝壳的动物。
()参考答案:外套膜5.仅具有一枚颈椎的动物类群是。
()参考答案:两栖纲第四章测试1.Hfr菌株与F-菌株相接合后,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要比单纯用F+与F-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这是因为在Hfr菌株细胞中,其F质粒()。
参考答案:已整合在核染色体组特定位点上2.真菌通常是指()。
参考答案:霉菌、酵母菌和蕈子3.不能在基本培养基(minimum medium,MM)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为()。
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转座子)
![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转座子)](https://img.taocdn.com/s3/m/1cb7aa8402d276a200292e8f.png)
特点:
重组DNA之间不需要任何序列同源性!
转座以很低的频率发生,而且转座子的插入是随机的,没有 转座的特异位点!
一、转座子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转座子分类-转座机制 DNA-DNA方式转座的转座子:
通过DNA复制或直接剪切两种方式获得可移动片段,整 合入基因组DNA中。又分为复制型,非复制型,保守型。
聚合酶 (polymerase) :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DDDP),简写为 DNA-pol ;
如何获得单链DNA模板??
多种蛋白质参与(以大肠杆菌为例)
解链酶(helicase);
单链结合蛋白(single-strand DNA binding prote
SSB);
DNA拓扑异构酶( DNA topoisomerase )
发生在同源序列之间,涉及大片段同源序列的
交换。 最基本的DNA重组方式,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
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 换。 同源重组需要一些重组蛋白和酶,如Rec A、B、
C、D及DNA连接酶等-无碱基序列特异性。
同源重组机制 (P90)
Holliday模型 (单链断裂重组模型)
变序列)
DNA聚合酶(D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DDDP)
5 至 3 的聚合活性
(dNMP) n
+ dNTP (dNMP) n+1 + ppi
5'
3'
A T G C A A T T G C
| | | | T G dTTP 3'
5
T A C
ppiBiblioteka 合反应的特点:非LTR逆转录转座子,能编码逆转录酶等蛋白,可自主转座。 非病毒超家族(nonviral superfamily): 自身没有转座酶或整合酶的编码能力,而在细胞内已有的酶系
生物化学第十二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化学第十二章核酸的生物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30ad97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4.png)
表观遗传学调控
05
CHAPTER
核酸合成的应用
通过分析基因序列,检测是否存在突变位点,对遗传性疾病进行诊断。
基因突变检测
利用核酸合成技术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个体差异。
基因表达分析
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核酸合成检测,可以对遗传性疾病进行筛查,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遗传病筛查
在遗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DNA复制从特定的起始点开始,称为复制起始点或原点。
复制的起始
DNA复制过程中,两条母链各提供一条单链作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形成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过程中,两条母链同时进行复制,形成双向复制。
双向复制
DNA复制到达终止点时,复制过程结束。
复制的终止
DNA的复制
当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碱基错配时,细胞会启动错配修复机制,纠正错配的碱基。
合成生物学
通过设计并合成特定功能的核酸序列,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生物功能的定制化。
药物研发
利用核酸合成技术对药物靶点或相关基因进行研究和改造,开发新型药物或优化现有药物疗效。
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结合,并沿着DNA链移动,将DNA序列转录为互补的RNA序列。
转录过程中,DNA的碱基序列被忠实地转录到RNA中,但RNA中的碱基序列可能与DNA中的碱基序列不完全相同,这主要由于RNA编辑和剪接过程。
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还负责启动子识别、转录起始、延伸和终止等过程,以确保转录的准确性和效率。
生物化学第十二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目录
核酸的合成概述 DNA的合成 RNA的合成 核酸合成的调控 核酸合成的应用
基因工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AMP细胞信号转导AMP肝的生物化学AMP钙
![基因工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AMP细胞信号转导AMP肝的生物化学AMP钙](https://img.taocdn.com/s3/m/3912bb0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a.png)
第十二章基因工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按照人们的设计对基因进行人工操作,使基因得以改造,扩增和表达等的一系列技术。
运用这些技术,人们可以从细菌的数千个基因、哺乳类动物的数万个基因中分离某一个基因,在受体细胞或宿主体内成功地表达有特殊生物学意义的蛋白质;基因工程的许多研究成果和产品也已经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基因工程的概念一、克隆、克隆化克隆(clone)克隆化(cloning):指创立无性繁殖的过程。
分子克隆专指DNA克隆。
二、DNA克隆、基因克隆和重组DNADNA克隆(DNA cloning): 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使某种基因或DNA 片段与合适的DAN载体进行人工重组,形成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再通过导入合适的宿主细胞,筛选出含重组DNA细胞,使其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 分子的大量拷贝,即DNA克隆。
基因克隆(gene cloning): DNA克隆早期的研究是在从较大的染色体分离并扩增特异性基因,因此,DNA克隆又叫基因克隆。
重组DNA(reombinant DNA):克隆某一基因或DNA的过程中,该基因或DNA 插入载体分子形成了嵌合DNA,所以DNA克隆或基因克隆又称重组DNA。
三、转化、转染和感染转化(transformation):宿主细胞接纳外源DNA后,其生物学特性发生可遗传的改变,此过程称为转化。
根据载体性质和宿主细胞性质的不同,导入重组DNA分子有转化、转染和感染等不同手段,但三者没有本质区别。
四、复制子、转化子复制子(replicon): 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
转化子(transformant): 是通过转化过程接纳了外源DNA的细胞。
五、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基因工程:为实现基因克隆所采用的方法和相关技术。
目标:通过导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
![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e86ebef121dd36a32d82cb.png)
第一次发现了细菌中的可转移的插入序列
哈工大-遗传学 第八章 遗传重组
DNA转座现象的一般遗传特点:
a) 不依赖 供体位点(Donor site)与 靶位点(Target site)间序 列的同源性(非同源重组过程 ,不依赖 recA 酶) ; b) 转座插入的靶位点并非完全随机; Hotspots (热点) Regional preference ( 在3kb区域内的随机插入)
小段大肠杆菌的片断;
含有IS序列,可随机插入到宿主染色体的任何位置上; 无粘性末端; 转座频率高; IS IS E.Coli DNA
E.Coli DNA
2. Mu插入寄主细胞方式的特点;
是一种温和型的噬菌体,但对寄主的插入位点是非专一性的
3. Mu phage 的基因表达: sv’ u’
●
P
sv u
第一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
两种类型的转座机制对比
复制型转座
哈工大-遗传学 第八章 遗传重组
非复制型转座
染色体缺失
染色体倒位
四、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1、转座引起插入突变; 2、转座产生新的基因; 3、转座产生的染色体畸变; 4、调节基因活动的开关; 5、增加同源重组的机率;
哈工大-遗传学
第八章 遗传重组
(3) 保守型转座(conservative tranposition)
哈工大-遗传学
第八章 遗传重组
(一)、复制型转座机制
哈工大-遗传学
第八章 遗传重组
供体
Tn
靶位点
受体
交错切割
共联体
同源重组
共联体
共联体拆分 供体 受体
Tn
哈工大-遗传学 第八章 遗传重组
2024版遗传学第十二章表观遗传学精选课件
![2024版遗传学第十二章表观遗传学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65a10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5.png)
精选课件•表观遗传学概述•表观遗传变异类型•表观遗传机制探讨•实验方法与技术手段目•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前景录01表观遗传学概述表观遗传学定义与特点定义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而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学科。
特点表观遗传变化可逆且可遗传,受环境因素影响,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机制。
表观遗传学与经典遗传学关系经典遗传学关注基因序列与遗传信息传递,而表观遗传学关注基因表达的调控与可遗传性。
两者相互补充,共同解释生物体遗传与发育的复杂现象。
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历史表观遗传学概念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随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研究现状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表观遗传学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重要意义及应用前景重要意义表观遗传学揭示了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遗传性,为理解生物体发育、进化及疾病发生机制提供新视角。
应用前景表观遗传学在医学、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如疾病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作物遗传改良等。
02表观遗传变异类型DNA 甲基化是指在DNA 分子上添加甲基基团的化学修饰过程,通常发生在CpG 二核苷酸中的胞嘧啶上。
定义作用异常影响DNA 甲基化能够影响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分化、胚胎发育、X 染色体失活等生物过程。
异常的DNA 甲基化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030201DNA 甲基化定义组蛋白修饰是指对组蛋白分子进行化学修饰的过程,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
作用组蛋白修饰能够改变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周期、转录调控等生物过程。
异常影响异常的组蛋白修饰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组蛋白修饰030201非编码RNA调控定义非编码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包括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
作用非编码RNA能够通过与靶基因结合或调控转录因子等方式,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
第十二章转座子-文档资料
![第十二章转座子-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2736e1aaaea998fcc220ee2.png)
麦克林托克--转座子的发现
第一节 转座子种类与鉴别
一、转座子种类 自主转座子 非自主转座子 反转录转座子
表12-1 玉米的3个转座遗传因子系统及其控制的部分结构基因
所属系统 Dt-rDt Ac-Ds
Spm
自主控制因 子
Dt Ac
Mp(Ac) M(Ac) Spm
En(Spm)
非自主控制因子
回复突变发生的时间和频率,m失活,SPm不能转座,非自主因子I 亦不能转座,但SP可以出现活化和失活状态的周期性变化。 非自主因子I作用特点:插入结构基因时,可部分抑制结构基因表达,在m基因活化时 可以转座,引起结构基因的回复突变。
图12-9 Spm系统与结构基因A的相互作用,稳定的,但在Dt存在时, 都能发生特定频率的回复突变,出现不同活性水平的A1。回复突变可 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在能够产生花青素的组织,引起叶片、 花药、籽粒等产生大小不同的有色斑点(图12-1)。
图12-1 Dt-rDt系统对花药和叶片色素的影响
第三节 转座发生的时间与控制因子突变的性质
一、转座发生的时间
玉米果皮颜色P基因的研究: P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上,控制果皮和穗轴色素的形成。AC 即MP可以引起此基因的回复突变。其因转座时间不同而产生不 同的表现型。
图12-13 Mp因子在染色体复制中转座的类型。 a. Mp随染色体复制而复制,没有发生转座; b. 复制后的Mp因子转座到尚未复制的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再复制一次,结果一条染色
自主和非自主转座子的鉴别
a1a1(花斑) A2A2C1C1C2C2 ×A1A1A2A2C1C1C2C2
A1a1A2A2C1C1C2C2
1A1A1(有色):2A1a1(有色):1a1a1(花斑) 自主转座子
生物科学遗传学进度表
![生物科学遗传学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5b3ae7704431b90d6c85c787.png)
课程名称: 遗传学B 开课班级: 16生科
(2018-2019学年 第1学期)
总学时:84 (其中,理论:48 实验:36 上 机:)
教师姓名:钱晓薇
职称:教授
所在学院(系):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周次 周 (按校 学 历表) 时
授课章节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授课方式 (包括讲授、实验操作、上机、观
1-7 1-16
第三章孟德尔 通过本章的讲述使 染色体的超微结构、染 讲授
式遗传分析 学生掌握分离规律 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
和自由组合规律的 为
22
实质、重要的名词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 概念,了解孟德尔 律的实质。
的豌豆杂交实验及
统计学原理在遗体
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孟德尔 掌握基因互作的类 基因互和近亲繁
殖的遗传效应。
15 4
了解数量性状遗传 的基本统计方法,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
基因假说,杂种优
势的理论及其在生
产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 (包括讲授、实验操作、上机、观
摩录像、分组讨论等)
作业布置
讲授
1-10
第十二章 转 通过本章的讲述, 转座子的类型
讲授
16
2
座因子的遗传 通过本章的讲述,
出版社
燕华,赵寿元著,2013年(第三版),高等教育
必读参考书:《现代遗传学》,赵寿元,乔守怡主编,2008年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1、本表作为检查该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执行情况的依据,请务必认真填写;
2、本表壹式叁份,教务部、所在学院(系)、本人各留壹份,并向教学班公布;
3、本表务请在开学初第二周内报教务部。
生物化学复习重点
![生物化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8fd69f26fff705cc170afe.png)
绪论掌握: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1、何谓生物化学?2、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蛋白质元素组成及其特点;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基本结构及主要特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及其应用;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四级结构、肽单元、模体、结构域、分子伴侣、协同效应、变构效应、蛋白质等电点、电泳、层析2、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及本质就是什么?有何实际应用?3、蛋白质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就是什么?4、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掌握:核酸的分类、细胞分布,各类核酸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核酸的化学组成;两类核酸(DNA与RNA)分子组成异同;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主要化学键;DNA右手双螺旋结构要点及碱基配对规律;mRNA一级结构特点;tRNA二级结构特点;核酸的主要理化性质(紫外吸收、变性、复性),核酸分子杂交概念。
第三章酶掌握: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能;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同工酶;酶促反应特点;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特点及其应用;酶调节的方式;酶的变构调节与共价修饰调节的概念。
第四章糖代谢掌握:糖的主要生理功能;糖的无氧分解(酵解)、有氧氧化、糖原合成及分解、糖异生的基本反应过程、部位、关键酶(限速酶)、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血糖概念、正常值、血糖来源与去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
【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糖酵解、糖酵解途径、高血糖与糖尿病、乳酸循环、糖原、糖异生、三羧酸循环、活性葡萄糖、底物水平磷酸化。
2.说出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
3.试述饥饿状态时,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丙氨酸转变为葡萄糖的途径。
4.试述三大能源物质在体内分解代谢产生CO2与H2O及ATP的主要途径。
第十二章转座子
![第十二章转座子](https://img.taocdn.com/s3/m/b09df2eb240c844768eaee34.png)
受控制的结构基因
rDt Ds
Ds Ds Spm(缺损)
I
a a-m1 a-m3 a-m4 a2-m4 c-m1 sh-m1 sh-m2 bz-m1 bz-m4 wx-m1 wx-m5 wx-m6 wx-m7 wx-m9 P-vv
bz2-m a-m1(Spm) a-m2 a-m5 c2-m1 c2-m2 a2-m1 a2-m5 pr-m2 pr-m3 c-m5 wx-m8 bz2-m
二、诱发与活化
1、组培 2、病毒感染 3、环境因素刺激
图12-8 C基因与不同状态转座子互作的籽粒遗传表现
图12-3 Ac因子自主转座和对Ds的控制作用
图12-4 玉米9号染色体在Ac-Ds作用下引起的染色单体“断裂-融合-桥”循 环
图12-7 玉米C座位控制因子突变 a. 显性基因C产生有色糊粉层;b. Ds因子 插入C座位,使C突变为c-m,使糊粉层无色;c. 在Ac存在时,可引起Ds在 某些细胞转座,产生回复突变,故整个子粒呈现出在无色背景下散布着有色斑点。
第十二章 转座子
麦克林托克--转座子的发现
第一节 转座子种类与鉴别
一、转座子种类 自主转座子 非自主转座子 反转录转座子
表12-1 玉米的3个转座遗传因子系统及其控制的部分结构基因
所属系统 Dt-rDt Ac-Ds
Spm
自主控制因 子
Dt Ac
Mp(Ac) M(Ac) Spm
En(Spm)
非自主控制因子
图12-16 I-8因子的分子结构 它包含3个外显子,它和Spm之间的 差异在于在883碱基处缺失了6.2kb的DNA序列
控制因子利用其特定的靶子位点重复(target site duplication,TSD)DNA与受体基因相连接,插入基 因座位。在它们离开插入位点时,TSD与转座因子一起 消失。但在植物中,转座因子离开之后,TSD常常被遗 留下来形成印迹(footprint),不过这种遗留下来的 TSD,有时与原来的TSD有所不同,个别碱基可能被替 代或丢失(图12-18,图12-19)。如果转座因子的插 入和跳出,发生在内含子或基因前导序列(leader sequence),其后果很难觉察得到。如果发生在外显 子,在遗留的TSD碱基不是3的倍数时,有可能产生移 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是3的倍数时,TSD 碱基有可能增加少数氨基酸,使回复突变的蛋白质与原 始类型有所不同
大学生物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大学生物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ab5bf8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b.png)
大学生物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
A:新陈代谢B:自我调控C:生长和发育D:进化和适应E:细胞结构F:遗传和变异答案:新陈代谢;自我调控;生长和发育;进化和适应;细胞结构;遗传和变异2.西湖中的所有草鱼称为一个()A:种群B:生态系统C:群落D:个体答案:种群3.三域学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三大类群。
B:真核生物C:细菌D:古菌E:菌物F:动物答案:真核生物;细菌;古菌4.一个生态系统的基本角色包括()A:分解者B:毁灭者C:生产者D:消费者答案: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5.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非独立生命体。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只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错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是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周期性进行分裂活动引起的。
()A:对 B:错答案:对3.一般来讲,在植物生活史中,配子体是单倍体,孢子体是二倍体。
()A:错 B:对答案:对4.植物系统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分类、系统发育重建和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A:对 B:错答案:对5.裸子植物在受精过程中产生了花粉管,适应陆地生活,所以裸子植物的精子都没有鞭毛。
()A:对 B:错答案:错6.假果是()A:由花托发育而来B:由子房和其他部分共同发育而来C:果实的变态D:由花托和花被发育而来答案:由子房和其他部分共同发育而来7.植物细胞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特征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的功能是()A:分泌的功能B:维持形状C:运输的功能D:保护作用答案:分泌的功能;维持形状;运输的功能;保护作用第三章测试1.软骨囊是软骨的一部分。
( )A:陷窝B:细胞C:纤维D:基质答案:基质2.如果一种动物的肠壁上具有中胚层组织,那么这种动物的体腔类型一定不属于。
()A:裂体腔B:肠体腔C:假体腔D:混合体腔答案:假体腔3.涡虫等扁形动物的消化道类型为。
()A:消化循环腔B:完全的消化管C:不完全的消化管D:完全的消化管和复杂的消化腺答案:不完全的消化管4.软体动物是一种具有和贝壳的动物。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 第12章 突变和重组机制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 第12章 突变和重组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dca80df26fff705cc170af3.png)
第十二章突变和重组机理1 什么是染色体断裂愈合模型和模写选择模型?解答:见本章课件。
2 什么是基因变换?什么是杂种DNA模型?解答:基因变换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一个基因使相对位置上的基因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一个基因转变为另一个等位基因。
一个基因发生基因转变时它两旁的基因常同时发生重组,因此基因转变是某种形式的染色体交换的结果。
基因转变实质上是异源双链DNA错配的核苷酸对在修复校正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的现象杂种DNA模型是用来说明遗传重组机理的一个模型,主要内容为见本章课件。
3、转座因子和反转录转座子进行转座的机制有何不同?解:(略)4、转座能带来哪些遗传学效应,试结合具体的转座因子加以说明?解:遗传效应:①插入突变;②获得新基因;③诱导染色体结构变异;④切离突变。
5 紫外线诱变的作用机制如何?它引起的DNA损伤的修复途径是什么?解答:紫外线有效波长为260nm,而这个波长正是DNA的吸收峰。
当DNA链经紫外线照射后,同一链上的两个邻接嘧啶核苷酸会发生共价连接形成嘧啶二聚体,嘧啶二聚体使双螺旋的两链间的键减弱,DNA结构会发生局部变形,因此经紫外线照射形成嘧啶二聚体的链将不能作为DNA复制的样板,新合成的链在二聚体的对面两旁留下缺口。
紫外线引起DNA损伤的修复大致上通过3个途径:(1)在损伤部位就地修复-光复活(2)取代损伤部位-暗修复或切除修复(3)越过损伤部位而进行修复-重组修复。
6 简述电离辐射引起的DNA的损伤及其修复。
解答:见本章课件。
7 就某一顺反子来说,正向突变率往往比回复突变率至少高一个数量级。
如何说明?解答:突变具有可逆性,野生型基因经过突变成为突变型基因的过程称为正向突变,突变基因又可以通过突变而成为野生型基因,这一过程称为回复突变。
正向突变率往往比回复突变率高一个数量级,这是因为一个野生型基因内部的许多位置上的结构改变都可以导致基因突变,但是一个突变基因内部只有一个位置上的结构改变才能使它恢复原状。
分子生物学_细胞生物学_2010年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_细胞生物学_2010年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e0af848c850ad02de8041ab.png)
分子生物学2010年名词解释致歉:这份名词解释是昨晚在指挥帝的提议下连夜赶制的,制作时间紧迫,团队能力有限,大家权当参考,错误不全之处,万望诸位海涵!Oncogene 致癌基因:当致癌基因发生突变或者表达量增高时,会把正常的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Proto-oncogene 原癌基因:当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或者表达量增高时,会变成致癌基因。
但正常的原癌基因的产物能帮助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且在信号转导和细胞分裂上发挥作用。
Tumor-suppressor gene :肿瘤抑制基因可以保护细胞不发育为肿瘤,当其功能缺失或者表达量降低时,容易转变为肿瘤Dominant Activators 显性活化子:一个等位基因的突变则能把细胞生长带入癌变的状态,这样的基因称为非受控细胞生长的显性活化子。
Heat-shock protein :热休克蛋白:当生物体遇到高温带来的压力时,它体内会应答产生一些热休克蛋白来稳定细胞内的环境。
热休克蛋白在真核和原核生物中都有被发现,而且是最保守的一系列蛋白。
(机制热使得HSTFs磷酸化,特异性地结合到HSEs上,启动转录) HREs 激素反应元件:激素诱导的基因表达由DNA中特异性的序列来调控(HREs)RNA干扰:小的、非编码的RNA分子通过与靶mRNA序列部分地或者完全地配对,抑制靶mRNA的翻译或者引起其降解,从而干扰目标基因的表达。
Chromatin remodeling 染色质重塑:DNA的转录过程中,核小体被多蛋白复合体修饰,来使RNA聚合酶易于发挥作用。
这种为了转录而进行的核小体的改变称为染色质重塑。
Position effect variegation 位置效应斑:当常染色质变为异染色质的时候,其内部的基因会表达不正常甚至不表达,这种功能上的损伤导致的在同一个体中出现正常和突变基因的混合表达称为位置效应斑。
印记imprinting 一个基因以某种方式比如甲基化被标记据此可以区分该基因来自父本还是母本分子伴侣chaperone 一类帮助其他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上非共价形式的折叠与去折叠,组装与去组装,但它们并不存在于后者发挥生物活性的结构中。
第十二章转座子ppt课件
![第十二章转座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741fb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4.png)
▪ 控制因子利用其特定的靶子位点重复(target site duplication,TSD)DNA与受体基因相连接,插入基因座位。 在它们离开插入位点时,TSD与转座因子一起消失。但在植物中, 转座因子离开之后,TSD常常被遗留下来形成印迹(footprint), 不过这种遗留下来的TSD,有时与原来的TSD有所不同,个别碱 基可能被替代或丢失(图12-18,图12-19)。如果转座因子的 插入和跳出,发生在内含子或基因前导序列(leader sequence),其后果很难觉察得到。如果发生在外显子,在遗 留的TSD碱基不是3的倍数时,有可能产生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是3的倍数时,TSD碱基有可能增加 少数氨基酸,使回复突变的蛋白质与原始类型有所不同。
没有活性的a1和a1-m,在dt存在时,表现是稳定的,但在Dt存在时, 都能发生特定频率的回复突变,出现不同活性水平的A1。回复突变可以 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在能够产生花青素的组织,引起叶片、花 药、籽粒等产生大小不同的有色斑点(图12-1)。
图12-1 Dt-rDt系统对花药和叶片色素的影响
与Ac类似,Spm的活性也受甲基化影响,甲基化抑制其转座能力。但具体的调 控方式还不完全清楚。Fedoroff(1995)认为,Spm 5’端至转录起始点的上游 控制区域(UCR)甲基化与其失活有关。Spm编码产生的两个蛋白TNPA和 TNPD是转座所必需的,两个蛋白通过与Spm端部结合,促使Spm与DNA的紧 密结合。TNPA结合于Spm靠近端部的重复区域,可以使Spm启动子脱甲基化。 同时,通过影响转录和转座实现Spm的调控。图12-17为Spm的分子调控模 式。
三、SPm系统
自主因子----SPm 非自主因子----I 自主因子作用特点------SPm分为两个部分 ---抑制基因SP:通过控制因子对结构基因的表达起到完全抑制作用 ---增变基因m:能够引起控制因子的转座和状态变化,控制整个SPm因
遗传学第十二章表观遗传学精选课件
![遗传学第十二章表观遗传学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b8177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0.png)
探讨染色质重塑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 遗传调控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异常影响
异常的染色质重塑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同时, 核小体定位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和疾病的发生。
03 表观遗传机制探 讨
基因印记与X染色体失活
01 02 03
基因印记定义与特点
基因印记是指来自父方或母方的等位基因在发育过程中产生 专一性的加工修饰,导致后代体细胞中两个等位基因出现不 同的表达特性。这种修饰是稳定和可遗传的,但不涉及DNA 序列的改变。
甲基化特异性PCR 根据甲基化和非甲基化D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 过PCR扩增来检测特定基因的甲基化状态。
3
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法
利用对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通 过比较切割前后的DNA片段差异来判断甲基化水 平。
组蛋白修饰检测技术
01
染色质免疫沉淀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组蛋白修饰位点结合,再通过沉淀和洗涤等步骤富集
遗传学第十二章表观遗传学 精选课件
目 录
• 表观遗传学概述 • 表观遗传变异类型 • 表观遗传机制探讨 • 实验方法与技术手段 • 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 • 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前景
01 表观遗传学概述
表观遗传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发生可 遗传变化而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 学科。
异常影响
异常的非编码RNA表达与多种疾病相 关,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作用
非编码RNA能够通过与靶基因结合或 调控转录因子等方式,影响基因表达 和细胞功能。
染色质重塑与核小体定位
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和非自主转座子的鉴别
a1a1(花斑) A2A2C1C1C2C2 ×A1A1A2A2C1C1C2C2
A1a1A2A2C1C1C2C2
1A1A1(有色):2A1a1(有色):1a1a1(花斑)
自主转座子
非自主转座子的鉴别
Ac a1a1(花斑) A2A2C1C1C2C2 × ac A1A1A2A2C1C1C2C2
亦不能转座,但SP可以出现活化和失活状态的周期性变化。
非自主因子I作用特点:插入结构基因时,可部分抑制结构基因表达,在m基因活化时 可以转座,引起结构基因的回复突变。
图12-9 Spm系统与结构基因A的相互作用,以及玉米糊粉层的性状表现
图12-10 不同Spm突变引起I因子转座时间与频率对玉米糊粉层的影响 左:转座发生得晚但频率高;中:转座发生得晚,频率低;右:转座发生得早
三、SPm系统
自主因子----SPm 非自主因子----I 自主因子作用特点------SPm分为两个部分 ---抑制基因SP:通过控制因子对结构基因的表达起到完全抑制作用 ---增变基因m:能够引起控制因子的转座和状态变化,控制整个SPm因 子转座。 SP和m的互作:只有SP正常,m才能发挥作用。SP正常,m发生状态变化,则影响 回复突变发生的时间和频率,m失活,S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能转座,非自主因子I
没有活性的a1和a1-m,在dt存在时,表现是稳定的,但在Dt存在时, 都能发生特定频率的回复突变,出现不同活性水平的A1。回复突变可 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在能够产生花青素的组织,引起叶片、 花药、籽粒等产生大小不同的有色斑点(图12-1)。
图12-1 Dt-rDt系统对花药和叶片色素的影响
图15 Ac因子与三个不同Ds因子的分子组成比较 Ds-a 只在Ac大基因编码区缺失了194个 核苷酸Ds-b缺失了Ac核苷酸的1/2;Ds-c只保留了Ac因子的反向重复区
Ac中编码转座酶的长度为2421bp的ORF。有证据表明, 转座酶的结合序列为目标DNA上的AAACGGG,并且 需要该序列6次以上的重复才能稳定结合(Becker和 Kunze, 1997)。甲基化对上述结合有很大影响,两条 链上的C被甲基化后,则不能结合,只有一条链甲基化 则显著影响结合。因此,甲基化可能在转座过程中发挥 重要作用。 正常结合: AAACGGG TTTGCCC 结合弱化: AAA mCGGG TTT GCCC
有一系列的Ds因子,都能够引起结构基因插入突变并对Ac因子发生反应。但有可靠证据表 明,并非所有Ds因子都能引起染色体断裂。只有一种称作“双重Ds”(double Ds)的类 型才有使染色体断裂的能力(H. P. Döring,1986)。这种双重Ds因子由两个只有 2041bp的Ds拷贝组成,其中一个拷贝以反向方式插入另一个拷贝分子中,它的末端反向 DNA序列重复4次,其他部分也以反向方式重复两次,其转座所致染色体断裂过程如图 12 - 5。
控制因子利用其特定的靶子位点重复(target site duplication,TSD)DNA与受体基因相连接,插入基因座位。 在它们离开插入位点时,TSD与转座因子一起消失。但在植物中, 转座因子离开之后,TSD常常被遗留下来形成印迹(footprint), 不过这种遗留下来的TSD,有时与原来的TSD有所不同,个别碱 基可能被替代或丢失(图12-18,图12-19)。如果转座因子的 插入和跳出,发生在内含子或基因前导序列(leader sequence),其后果很难觉察得到。如果发生在外显子,在遗 留的TSD碱基不是3的倍数时,有可能产生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是3的倍数时,TSD碱基有可能增加 少数氨基酸,使回复突变的蛋白质与原始类型有所不同。
二、诱发与活化
1、组培 2、病毒感染 3、环境因素刺激
图12-8 C基因与不同状态转座子互作的籽粒遗传表现
二、控制因子突变的性质(略)
第四节 转座因子的分子基础
一、分子基础 AC—DS系统
图12-14 带有Ac因子的wx基因的单股 DNA与不带Ac因子的回复突变Wx基因单 股DNA分子杂交示意:Wx基因与wx基因 大部分区段可以发生联会,形成双链。 只有wx上的Ac因子因无互补序列而形成 单股环
从分离到的几个Ds因子来看,其大小差别很大。第一个Ds很像Ac,只是缺失了 194个核苷酸,这部分缺失恰好发生在大基因编码区。由于Ds的转座必须有Ac 存在,所以可以想象,这194个核苷酸的缺失,正好破坏了转座酶基因。第二个 Ds只有Ac长度的一半。一个最小的Ds因子只有Ac长度的1/10,仅仅包括了Ac 因子的末端反向重复区。染色体上任何具有与Ac相似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的成 分都可能起到Ds的作用。这部分序列很可能已经包含了全部有关转座酶需要的 识别、切除和转座的信息。Ac因子则不然,在结构上不可能有太大的区别,因 为它必须具有编码和表达转座酶的能力。从已经分离到的3个Ac的情况来看,它 们几乎是完全相等的。
Acac+ A1a1(Dsds)A2A2C1C1C2C2 自交
9Ac-A1-(有色):3Ac-a1a1(Ds花斑):3acacA1- (有色):acaca1a1(无色)
非自主转座子
自主转座子的确定
与已知非转座子测验种杂交
第二节 重要玉米转座子系统
一、Dt-rDt系统 Dt系统是30年代在墨西哥黑甜玉米中发现的,其自主控制 因子Dt,位于9号染色体短臂末端。至今已经发现了6个独 立的Dt基因突变,它们只能特异性地引起a1座某些等位基 因的不稳定突变。它的非自主控制因子为rDt。rDt能够插入 a1座,并对Dt发出的信号作出反应,引起a1的回复突变。
图12-3 Ac因子自主转座和对Ds的控制作用
图12-4 玉米9号染色体在Ac-Ds作用下引起的染色单体“断裂-融合-桥”循 环
图12-7 玉米C座位控制因子突变 a. 显性基因C产生有色糊粉层;b. Ds因子 插入C座位,使C突变为c-m,使糊粉层无色;c. 在Ac存在时,可引起Ds在 某些细胞转座,产生回复突变,故整个子粒呈现出在无色背景下散布着有色斑点。
麦克林托克--转座子的发现
第一节 转座子种类与鉴别
一、转座子种类 自主转座子
非自主转座子
反转录转座子
表12-1 玉米的3个转座遗传因子系统及其控制的部分结构基因
所属系统 Dt-rDt
自主控制因 子 Dt
非自主控制因子 rDt
受控制的结构基因 a a-m1
Ac-Ds
Ac
Ds
a-m3 a-m4 a2-m4 c-m1
SPm系统
Spm因子(从wx-84-4得到)和I因子(从wx-m8得到)分子的基本结构与Ac和Ds因子很 相似。它们分子的两端有一个由13个碱基对组成的反向重复序列TIR (CACTACAAGAAAA)。紧挨着TIR,是由以12个碱基对为基本单位 (CCGACACTCTTA),以顺向或反向重复若干次,形成的各由大约200个碱基对组成的 “柄”(stem),柄中间是它们的功能单位。Spm因子由8248bp组成,I因子由2.2kb组 成。它们之间的6.2kb的差异导致了I因子转座能力的丧失。Spm因子在883碱基处失去了 6.2kb的DNA序列,就形成了I因子。对一系列分离到的I因子测定的结果,发现它们大都 是由于Spm因子内部缺失造成的。但有一个I(dSpm)因子,其分子长度与Spm完全相 同,可能是由于点突变或者DNA分子的某些修饰作用所致,这种点突变或DNA修饰作用 使Spm丧失了自主转座能力。
图12-11 Spm系统中,引变因子m失活,抑制因子Sp发生周期性变化对A 基因的影响,以及引起玉米糊粉层色素的变化。a. 无Spm;b. Spm存在,但m无活性; c. Spm存在,m无活性,Sp发生周期性变化
第三节 转座发生的时间与控制因子突变的性质 一、转座发生的时间
玉米果皮颜色P基因的研究:
与Ac类似,Spm的活性也受甲基化影响,甲基化抑制其转座能力。但具体的调 控方式还不完全清楚。Fedoroff(1995)认为,Spm 5’端至转录起始点的上游 控制区域(UCR)甲基化与其失活有关。Spm编码产生的两个蛋白TNPA和 TNPD是转座所必需的,两个蛋白通过与Spm端部结合,促使Spm与DNA的 紧密结合。TNPA结合于Spm靠近端部的重复区域,可以使Spm启动子脱甲基 化。同时,通过影响转录和转座实现Spm的调控。图12-17为Spm的分子调 控模式。
sh-m1 sh-m2 bz-m1 bz-m4 wx-m1 wx-m5 wx-m6 wx-m7 wx-m9
Mp(Ac) M(Ac) Spm Spm
Ds Ds Spm(缺损)
P-vv bz2-m a-m1(Spm) a-m2 a-m5
c2-m1 c2-m2 a2-m1 a2-m5 pr-m2 pr-m3 c-m5 wx-m8
图12-16 I-8因子的分子结构 它包含3个外显子,它和Spm之间的 差异在于在883碱基处缺失了6.2kb的DNA序列
控制因子利用其特定的靶子位点重复(target site duplication,TSD)DNA与受体基因相连接,插入基 因座位。在它们离开插入位点时,TSD与转座因子一起 消失。但在植物中,转座因子离开之后,TSD常常被遗 留下来形成印迹(footprint),不过这种遗留下来的 TSD,有时与原来的TSD有所不同,个别碱基可能被替 代或丢失(图12-18,图12-19)。如果转座因子的插 入和跳出,发生在内含子或基因前导序列(leader sequence),其后果很难觉察得到。如果发生在外显 子,在遗留的TSD碱基不是3的倍数时,有可能产生移 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是3的倍数时,TSD 碱基有可能增加少数氨基酸,使回复突变的蛋白质与原 始类型有所不同
En(Spm) I bz2-m
二、转座子鉴别
1、确定基因突变发生的座位 2、确定转座子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