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对仗的种类
古代诗词中的对仗与押韵
古代诗词中的对仗与押韵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文化的瑰宝。
其中,对仗与押韵是古诗词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代诗词中的对仗与押韵,展示其艺术魅力。
一、对仗古代诗词的对仗是指在韵脚上进行的一种音韵配对,使句子或词句在音韵上呈现一定的对称。
对仗在古代诗词中被广泛运用,以增加作品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常见的对仗手法有平仄对仗、声母对仗、韵母对仗等。
平仄对仗是指在句子或词句中,由于声调的不同,产生音韵上的平仄对立。
平仄对仗的运用使句子在音律上有节奏感,让诗词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光”与“乡”、“霜”与“头”形成了平仄对仗。
声母对仗是指在句子或词句中,声母的搭配形成了音韵上的对仗。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一”与“吹”、“离”与“火”、“原”与“风”形成了声母对仗。
韵母对仗是指在句子或词句中,由于韵母的变化形成了音韵上的对仗。
韵母对仗常常与平仄对仗相结合使用。
例如:《苏幕遮·燎沉香》中,“花径细、花径细,望也望不见。
天涯芳草无情思,何处金英多少。
”这里的“细”与“草”、“见”与“思”、“多”与“草”形成了韵母对仗。
二、押韵古代诗词的押韵是指在句子或词句中,以韵母为主要标志进行的音韵配对。
押韵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使诗词在音韵上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押韵的运用可以分为充分押韵与偶然押韵。
充分押韵是指诗词中几乎每一个韵脚都押上韵。
偶然押韵是指押韵出现得相对较少,不是每一个韵脚都必须押。
例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流”与“楼”形成了充分押韵。
押韵在古代诗词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使诗词在音韵上更加和谐,同时也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三、对仗与押韵的艺术魅力对仗与押韵是古代诗词的独特之处,它们赋予了古诗词一种独特的韵律之美,增添了作品的音乐感。
诗词对联对仗词汇查询
诗词对联对仗词汇查询
诗词对联对仗词汇查询可以帮助用户掌握诗词对联中的对仗规
则和技巧,提高用户的诗词创作和对联能力。
以下是一些参考信息: 1. 对仗要求字面要相对,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2. 常见的对仗词汇类型包括有对无、青对白、一对千、三对一、雨对风等。
3. 名词还分若干小类,传统的习惯中对联往往要按照小类相对,如现代汉语学家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依照传统的说法,分并总结出名词的门类。
4. 对仗词汇查询相关资料和信息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例如在网上搜索对仗词汇查询,或者查阅相关的诗词对联书籍和资料。
5. 对仗技巧的学习和应用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用户的诗词创作和对联能力。
古典诗歌中的十种对仗
7、扇面对(隔句对)
白居易《夜闻筝中弹萧湘神曲感旧》前四句:“缥缈巫山女, 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再如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 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 指暮天,空识归航。”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偶一般可分为: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 空”;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 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递进、假设、条 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9、掉字对
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与另一句一组相同 的字作对仗。杜甫的七律中掉字对很多,用得很精 妙,如《曲江对酒》的颔联“桃花细逐杨花落,黄 鸟时兼白鸟飞”。再如,《贤文》里的“画虎画皮 难画骨,知人知面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 之三足并立,故以鼎足对名之。也称"三枪对","三句对"。)
6、流水对
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 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 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 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 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 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 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诗词中的对仗关系
诗词中的对仗关系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诗词中的对仗关系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音、韵、字、词的巧妙运用,使整首诗词更加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本文将从对仗关系在诗词中的定义、种类和意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仗关系的定义对仗是指诗词中相邻的词、句、段落之间在韵、音、义、量方面的呼应和呼应方式,通过其呼应形成的一种形式美。
对仗关系是指诗句中存在的、以某种方式保持呼应的现象。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审美规律,是诗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对仗关系的种类1. 韵对仗韵对仗是指在诗句中,相邻的词或词组的韵母相同或相近,从而产生音韵上的和谐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其中“光”和“霜”的韵母“-ang”相同,形成了一种韵对仗。
2. 对字对仗对字对仗是指在诗句中,相邻的词或词组的字形相同或相似,从而形成一种意义上的反衬或呼应。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其中“离离”和“一一”的对字关系使得整首诗词表达了岁月更迭的感慨。
3. 对意对仗对意对仗是指在诗句中,相邻的词或词组的意义相对或相反,从而形成一种意义上的对比或矛盾。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其中“雄兔”和“雌兔”的对意关系描绘了大自然中雄性与雌性的差异。
三、对仗关系的意义1. 美化形式对仗关系的运用能够使诗词的形式更加美观,增强了整首诗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它不仅可以使读者对诗词产生视觉上的享受,也能让读者在朗诵或吟诵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 增强表达对仗关系的运用可以使诗词在表达上更加准确和精练。
通过对仗的方式,诗人可以借助音韵、字义的巧妙搭配来传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3. 增加审美价值对仗关系的存在为诗词增添了美感和艺术价值。
优美的对仗能够使读者感受到其中的和谐与美妙,增添了诗词的审美价值。
古诗词中的对仗与声韵规律
古诗词中的对仗与声韵规律古代的诗词创作中,对仗和声韵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对仗是指句子中相邻词语的配对关系,而声韵规律则是指句子中词语的音韵相似性。
这些规律的运用使得古诗词具备了优雅和韵律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本文将从对仗和声韵两方面来探讨古诗词中的这些规律。
一、对仗对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它通过选用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词语相互呼应,使得整个句子更加韵律明快,意境丰富。
对仗分为平仗和仄仗两种类型。
平仗即平声配平声,仄声配仄声。
例如《离骚》中“所观者宜尔,所听者宜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之情。
这种对仗方式的使用使得作品节奏感强,有如歌谣般的韵律感。
仄仗即平声与仄声的配对。
例如元稹的《离思》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通过平仄声的交替使用,表达了离人的心情萧条和淡忧的情感。
这种对仗方式的使用让整个诗歌节奏婉转而有致。
除了以上两种基本的对仗方式,古代诗人还经常运用一些特殊的对仗形式,如交互对仗、夹襟对仗、转责对仗等,这些对仗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多样化、更具表现力。
二、声韵规律声韵规律是指诗词中的音韵相似性。
古代诗人在写作时,往往根据字音特点选用相同或相似的韵母和声母,从而使得整个句子具有韵律感和饶有音乐美感。
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声韵规律可分为韵脚、叠韵和押韵三种形式。
韵脚指的是句尾的韵母,常以平水韵、仄水韵等来分类。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梦”、“误”、“日”、“道”、“立”、“加”等多处都选用了平水韵,使得整个诗歌具有一种流畅的韵律感。
叠韵是指在同一句子中重复使用相同的韵母。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尔”、“剪”、“粉白”等多处都选用了“-ian”的韵母,给人一种清新如画的感觉。
押韵是指在整首诗中相邻的词语的韵母相同或相似。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万”与“兰”、“服”与“福”等都选用了押韵的方式,使得整首诗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
总的来说,对仗和声韵规律是古诗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使得古诗词具备了独特的韵律美和表现力。
诗词对联对仗词汇查询
诗词对联对仗词汇查询一、引言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作为诗词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仗词汇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围绕”诗词对联对仗词汇查询”这一任务,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什么是对仗词汇对仗是指在一对对联中,上下两句诗的词与词之间通过韵脚、平仄、意义等方面产生的呼应和对应关系。
而对仗词汇,则是构成对仗的基本单位。
三、对仗词汇的种类对仗词汇可分为韵脚对仗、平仄对仗、意义对仗三个主要种类。
1. 韵脚对仗韵脚对仗是指在对联中,上下两句诗的韵脚相同或相近,如平水韵、仄入韵等。
示例: - 春花烂漫处,秋叶黄飘时 - 雪峰青青夏日明,忧国忧民道此行2. 平仄对仗平仄对仗是指上下两句诗的平仄格式相对应,如仄平仄平、平仄仄平等。
示例: - 恍惚深宫桃李春,铿锵古道松柏青 - 从容转角渡人生,苍海踏波任舟行3. 意义对仗意义对仗是指上下两句诗通过意义上的对应和呼应形成对仗的关系。
示例: - 一江春水抱晚烟,入夜寂静照明仙 - 桃红柳绿映春晖,读罢诗书醉芳年四、对仗词汇查询工具为了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和诗词创作者,现如今有许多在线对仗词汇查询工具可供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对仗词汇查询工具:1.词语对仗平台–此平台提供丰富的中文对仗查询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韵脚、平仄、意义等条件进行筛选和查询。
–用户可输入需要对仗的句子或词语,平台会给出相应的对仗结果,并提供近义词、反义词等相关词汇以供参考。
–该平台还提供对仗词汇的分类和示例,使用户更好地了解对仗的原理和应用方式。
2.手机APP–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手机APP提供对仗词汇查询功能,如”词库”、“对对联”等。
–这些APP一般采用离线查询的方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查询和浏览。
3.在线诗词平台–一些诗词写作平台也提供对仗词汇查询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词汇查询并进行作品创作。
–平台通常会以列表或表格的形式展示对仗词汇,使用户能够直观地查看和选择。
诗词对仗的种类
诗词对仗的种类诗词对仗的种类关于对仗的种类,自古至今没有统一分类的标准,各种书上所列类别各异。
《文心雕龙·丽词》列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四类;《诗苑类格上》说唐代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即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唐代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弘法大师]之《文镜秘府论》称对仗有29种类格。
诗词格律专家王力教授认为“词的分类对仗的基础。
”[《诗词格律》38页]。
他在《汉语诗词律学》中,按照传统诗词分类[主要是名词的细分]将对仗分为11类,每一类中又分若干种,共28种。
为了初学者便于掌握,这里试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对仗的分类。
一是以对仗的工整程度来分类,二是介绍至今仍常用的几种对仗的类型。
其中有交叉和重叠的地方,做些必要的说明,尽量避免废辞。
---对仗按其工整程度来讲,一般分为两种,即工对与宽对。
工对要求对仗得工整严谨。
不仅要求同类词相对,而且相对的词范畴越小、关系越亲近、字面越对称,则对仗越工。
古时并没有现代语法中那些词类术语,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有时候,有人把字分为实字、虚字,动字、静字等。
王力教授按汉语现代词类系统(现在语法学界对词的分类意见还不完全统一),根据律诗对仗的特点,把词分为九类:1.名词;2.形容词;3.数词;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7.副词;8.虚词;9.代词。
所谓词的范畴最小、关系最亲近、字面最对称主要是名词。
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宫室、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鱼虫、形体、人事、人伦等门。
各门中又分为若干类。
同一门相对便工,同类相对更工。
例如毛泽东《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和"乌蒙",同属地理门中的山名对山名;"逶迤"和"磅礴",都是形容词连绵字;"腾"和"走"都是形体动词"细浪"和"泥丸"都是细小的形象,亦属地理门。
律诗对仗的9种形式和19种方式,一文搞定对仗!
律诗对仗的9种形式和19种方式,一文搞定对仗!律诗对仗详解一、对仗的定义什么是律诗的对仗?王力先生曾解释说:“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可以句中自对,也可以两句相对。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以及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刘勰《文心雕龙》俪辞篇云:“造化赋形,肢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以人体之四肢来形容对偶之相称,最是确切不过。
2.对仗对仗又称对偶、对仗、排偶。
由于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所以说对仗本身也是一种骈偶,是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3.对仗与对偶的区别对仗不仅有对偶的一般特点,而且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除了字数要相等,结构、词性要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之外,还要受到平仄、音韵的限制,也就是要符合格律要求,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因此可以说律诗中的“对仗”是在一般对偶基础上的更为严格的对偶,是在律诗命题内的对偶。
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
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
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
正因如此,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在律诗中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再看: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符合字数相等,词性结构相同,意思相关的要求,但平仄不相对,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日、而等字,所以这两个例子只符合对偶的要求,不符合对仗的要求,只是对偶句。
对仗的几种常见类型
对仗的几种常见类型对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它要求用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近的成对短语或句子去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内容。
对仗这种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鉴赏中常常考到,为了让同学们对其有较深的理解,下面列举一下对仗的几种常见类型。
一、正对。
所谓正对,即指上下联各从一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使之相互补充。
如:1、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杜甫《江村》)2、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崔涂《孤雁》)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二、反对。
所谓反对,即指上下联从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说,使之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如: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赠柳亚子》)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三、串对。
也称流水对,即指上下联有因果、条件等关系。
只有两联合在一起意义才完整。
如: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四、扇面对。
所谓扇面对,即曲词中长短句相对,按《驻马听》曲牌要求,需要使用鼎足对。
如:1、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白朴【双调】《驻马听》)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五、扇面对。
所谓扇面对,即三句结构相同的语句并列,构成对仗。
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
如:1、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首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中吕《卖花声》)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登楼北望思王粲,高卧东山忆谢安,闷来长铗为谁弹?(张可久《卖花声• 客况》)六、借对。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词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为对仗,叫借对。
【诗心雅韵】诗词对仗32法
【诗心雅韵】诗词对仗32法运用对仗,是诗词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对仗的知识点:律诗的结构一首律诗,通常有八句。
这八句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到林黛玉教香菱写诗,她说:“不过是起承转合。
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起承转合,是一首诗’的布局结构。
两副对子,就是两联对仗。
起承转合,也有人叫起承转结。
起,指的是首联,它是起始,要求平直。
承,是指颌联,承接上文,承上启下,要求有重量,有分量。
转,指颈联,要求有转折感,有变化。
合或者叫“结”,是指尾联,要体现结尾性,要求含蓄而意味深长,从前有的诗评家,特别注重和强调这个起承转合。
其实这种起承转合式,只是律诗的一种结构,也许是一种比较好的结构,但不是唯一的。
每首诗的内容都不一样,还是应当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结构既要合理,也需要多样化。
律诗结构的另一要求,就是中间要有两副对子。
也就是说,颔联和颈联要用对仗。
对仗的基本含义所谓对仗,就是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之间,除了按照平仄格式使之平仄相对之外,对应词的词性还必须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在对仗中,形容词常与动词作一类而对用),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
举例: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对仗。
领联中:“山”和“云”是名词对名词:“从”和“傍”是副词对副词:“人面”和“马头”,是名词性词组对名词性词组:“起”和“生”是动词对动词。
颈联中:“芳树”和“春流”,是名词性词组相对:“笼”和“绕”,是动词相对;“秦栈”和“蜀城”也是名词性词组相对,而且“秦”和“蜀”都是古国名,是地域标志,对得很好。
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绝句不要求用对仗。
用对仗当然也可以,但不是必须的。
五律和七律,都要用对仗。
对仗的位置,正例是在中间两联即领联和颈联。
一般的律诗,都是这样。
初学写诗的,应坚持这种形式。
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对仗和押韵的运用给诗词赋予了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在写作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也能够为文章增添一种美感和音乐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一、对仗的运用对仗是指两句诗句中的字音呼应和结构平衡。
在古诗词中,常用的对仗包括平仗、仄仗和交仗。
1. 平仗:平仗是指两句诗中的字音完全一致。
例如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即是平仗的运用。
在文章中,平仗的使用可以让文字通顺流畅,增加韵律感。
2. 仄仗:仄仗是指两句诗中的字音不完全一致,但韵脚相同。
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烟波江上使人愁,出没无常影沉浮”,即是仄仗的运用。
在文章中,仄仗的使用可以让文字富有变化,增强节奏感。
3. 交仗:交仗是指两句诗中的字音呼应,既有平仗又有仄仗。
例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即是交仗的运用。
在文章中,交仗的使用可以让文字更加丰富多彩,增添视听效果。
二、押韵的运用押韵是指诗词中的句末音节相同或相似。
常用的押韵方式包括平韵和仄韵。
1. 平韵:平韵是指两句诗中的韵脚完全一致。
例如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点如麻未断绝”,即是平韵的运用。
在文章中,平韵的使用可以增加文字的整齐感,给人以整体和谐的美感。
2. 仄韵:仄韵是指两句诗中的韵脚相近但不完全一致。
例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即是仄韵的运用。
在文章中,仄韵的使用可以让文字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增加节奏感。
通过对仗和押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还能够增添文章的美感和音乐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仗和押韵不能过于追求,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保证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除了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还可以借鉴古人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古人在写作中注重节奏和韵律的运用,如句式的变化、字音的呼应、音律的变化等等。
诗词对仗口诀
诗词对仗口诀
1.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呀。
就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对“白鹭”,都是名词,“鸣”对“上”,都是动词。
2. 数量对数量,可别瞎对付哟。
看看“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七八个”对“两三点”,多工整呀!
3. 形容词对形容词,这样才合适呢。
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如”和“似”这两个形容词用得多妙呀!
4. 平仄要相对,读起来才顺溜哇。
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读起来多有节奏感!
5. 语义要相关,别乱扯一起呀。
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和思乡多有关联呀!
6. 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星对月亮,都是天文呀。
7. 时令对时令,季节不能混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就是时令呀。
8. 颜色对颜色,那才叫漂亮咧。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色和绿色、红色多鲜明呀!
9. 方位对方位,可别搞颠倒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侧、远近高低都是方位呢。
10. 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更”是虚字,“穷”“上”是实字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诗词对仗口诀真的很重要呀,掌握了这些口诀,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诗词呀!。
古诗词中的对偶
古诗词中的对偶对偶又叫做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语言单位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常说的对偶可以分为三类:正对、串对和反对。
正对:正对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偶。
看第一个例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个诗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现在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来感受诗句的魅力。
首先说的是两个黄鹂,下句用了一行白鹭。
这里就有了对偶的情况,两个对一行,都是用一个数词一个量词构成。
黄鹂跟白鹭相对,鸣是一个动词,所以很显然是和上相对,黄鹂是鸣于翠柳,白鹭是上到青天,所以两个动词相对应。
翠柳是名词,青天也是名词,所以它们两个也是相对应的。
所以所谓的对偶就是上下两句话中字、词相对,词意相近、相关。
第二个例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同样的这句诗词中也包含了对偶,窗和门相对。
再看动词含(包含、容纳),和动词泊(停泊)相对,西岭和东吴相对,西岭和东吴都是地名,但是这两个地名都有方位名词,就是西和东,多奇妙啊!千秋对万里,更确切的是千对万;雪和船这两个名词也是相对的。
这些词语相近、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因而使对仗显得十分工整,读来朗朗上口。
串对:串对又叫流水对,指对偶的上下两句意思相连。
例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很明显春和秋相对,都是表示季节的时间词;种和收两个动词相对;一粒粟和万颗子相对,构成了对偶。
但是为什么它不是正对或者是反对,而是串对呢?因为有了春的种才有秋的收,是前后的两个动作相继的完成,所以被称为流水对。
“春种”和“秋收”是两个情景,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颗种子,秋天就可收获万担粮食,两句诗的意思前后衔接,联系紧密,所以很显然是流水对。
反对:反对的意思是相反的对偶。
相反:两种情况成一种情况的态度,都是相反的情况。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对俯首,其中横和俯都是动词,首和眉是身体部位。
冷对对甘为,冷对:冰冷的面对,甘为:甘心的成为,两种不同的态度。
千夫指对孺子牛,它们是两类人的代称,千夫指是说那些被人们唾弃、指责的人,孺子牛是指为了百姓而心甘情愿奉献的人。
诗词对仗
诗词对仗从对仗的形式变化而言有12种:1、同类对:以同类的字、词成对。
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水洗兵。
——岑参优点:整饬、工丽、庄重缺点:容易流于板滞,或犯合掌2、异类对:仅仅以字性的虚实成对,而字义并非同类,甚至全不相关。
风织池间树,虫穿叶上文。
——上官仪万里秋风吹绵水,谁家别泪湿罗衣?——杜甫优点:灵活,艺术表现上富有变化;有意为之也能写得极其工致。
缺点:不如同类对均衡、平整3、当句对:即句中对,在一句中自对。
四年三月半,新笋晚花时。
——元稹三春月照千山路,十日花开一夜风。
——翁飞卿优点:当句对因其上下成偶,左右逢源,一色两耀,特别精巧,而长于形容,宜与渲染。
4、隔句对: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
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上官仪去年花下流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
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
——梅尧臣5、双拟对:对联中每句有两字重出。
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
——何逊今日心情如往日,秋风气味似春风。
——白居易优点:能增跌宕之致6、叠字对:在句中用两字相叠的一个词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送客杯。
——杜甫7、双声对:对中句子,有两字发声相同。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杜甫数回细写愁乃破,万颗匀圆冴许同。
——杜甫8、叠韵对:对中句子,有两字收韵相同。
君赴燕然戍,妾坐逍遥楼。
——《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疏云雨滴沥,薄雾树朦胧。
——《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9、流水对:上下两句意思不是并列的的,而是彼此独立的,语气一贯,犹水之顺流而下。
羞将新白发,却对旧青山。
——于武陵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杜甫10、回文对:颠倒回复,多数都是句中个别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何曾照古人。
——李白11、假借对:本来不成对因借用而显得字面较工的对仗。
借字对竹叶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诗词讲堂】诗词对仗的规则和种类
【诗词学堂】诗词对仗的规则和种类诗词中的对仗,也叫对偶,是诗词艺术中最直观的形式美。
它是一种视觉艺术,同听觉艺术(平仄、押韵)构成诗词完整的格律美。
绝句不必对仗,但也有许多著名的绝句都用了对仗的艺术手法来增加诗的艺术效果。
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颌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一、对仗的规则(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立。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实际上每首律、绝诗内均不可有无意义的重复字)。
(3)语法结构要相同。
即句式结构相同。
如:主谓、动宾、联合、偏正及用虚字要相同。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4)词性要相同。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特别讲究数词对数词,方位词对方位词,专名对专名,叠字对叠字等。
(5)避免合掌。
这就是上、下两联意义不可重复。
如:“夏荷千枝丽,莲花万朵艳。
”这就是犯了合掌之弊。
湖南黄奕有一对仗歌:律诗中间两对联,上句下句成对仗;平仄声调要相反,句型词性要一样。
一联避免意思同,两联也莫太相像。
首尾可对可不对,绝句一般不对仗。
二、对仗的种类(1)同类对:“青山羞叶密,白雪避花繁。
”(杜甫)花对叶为同类。
(2)异类对:“小桃新谢后,飞燕恰来时。
”桃是植物,燕是动物,以不同类的事物相对。
(3)联珠对:“轧轧橹声急,苍苍江日低。
”(王安石)叠字相对。
(4)扇对:又叫隔句对,两联中出句对出句,对句对对句。
如:“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5)巧对:“草深留翠碧,花远没黄鹂。
”(王安石)(6)借对:如“清”借“青”,“子”借“紫”。
如“子云青自守”,本句自对。
(7)蹉对:“春残叶茂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王安石)“茂”对“疏”,“多”对“少”。
(8)句中对: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句中“天”对“地”,“有”对“无”。
(9)流水对:两句相对,可作一句读。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10)辘轳对:上下抽换,可得数联。
精华律诗对仗的3大种类、7条规则
精华律诗对仗的3大种类、7条规则诗作之美,特别是律诗工稳、典雅、精练之美学特点,极大程度通过“对仗”形式呈现,律诗离不开对仗。
谢榛《四溟诗话》云:“律诗重在对偶,妙在虚实。
子美多用实字,高适多用虚字,惟虚字极难,不善学者失之。
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
赵子昂所谓两联宜实是也。
”古人论对仗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例举对仗四型:“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释曰:“言对者,双比空词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宋玉【神女赋】云:‘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此事对之类也;仲宣【登楼赋】云‘锺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孟阳【七哀】云:‘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
凡偶辞胸臆,言对所以为易;征人之学,事对所以为难也。
幽显同志,反对所以为优也;并贵同心,正对所以为劣也。
又以事对,各有反正,指类以求,万条自昭然矣。
张华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曰:【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
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
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
若两事相配,而优劣不均,是骥在左骖,驽为右服也。
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踸踔而行也。
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
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推崇工妙天然,少饰雕琢,力避斧痕。
唐人李淑【诗苑类格】就“词语对偶”之法,引唐上官仪言曰:“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徬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就“诗对技巧”云:“诗有八对,一曰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联绵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是也;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
诗词中的对仗美
诗词中的对仗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精妙的艺术手法使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其中,对仗美是诗词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仗的运用,使诗词更加优美、韵律感更强,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从对仗的定义、分类以及在诗词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仗的定义及分类对仗是指诗句中音、韵、字、词等方面的相互呼应和相互对应,形成一定的对称关系。
它是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能够增加诗词的音韵美和韵律感,使其更具艺术性。
对仗可分为平仗和仄仗两种。
平仗是指诗句中每个字的声调均相同,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仄仗则是指诗句中含有不同声调的字,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仄的交替运用,使诗词更富韵律感和变化。
二、对仗的具体应用1. 平行对仗平行对仗是指诗句中每个字的声调相同,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种对仗形式简洁明了,给人以直接的感受,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2. 交叉对仗交叉对仗是指诗句中每两个字的声调相同,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种对仗形式使诗句更加流畅,增加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3. 顶针对仗顶针对仗是指诗句中第一个字与最后一个字的声调相同,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种对仗形式使诗句更加紧凑,给人以韵律感和层次感。
4. 押韵对仗押韵对仗是指诗句中的尾韵相同,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种对仗形式使诗句更加优美,增加了诗词的音韵美。
5. 对仗的巧妙运用在诗词中,对仗不仅仅是简单的平行、交叉、顶针或押韵,还可以通过巧妙的运用,使诗句更富变化和表现力。
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鸟”与“踪”形成了平行对仗,而“千”与“万”形成了交叉对仗,使整个诗句更具韵律感和节奏感。
三、对仗美的艺术效果对仗美是诗词的一种独特魅力,它能够通过对仗的呼应和对应,使诗词更具音韵美和韵律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首先,对仗美能够增强诗词的音韵美。
对仗的运用使诗词的音节有规律地呈现,使诗词更加悦耳动听。
与吟诗作赋对仗的词语
与吟诗作赋对仗的词语摘要:一、引言二、对仗的定义与作用三、与吟诗作赋对仗的词语类型1.名词对名词2.动词对动词3.形容词对形容词4.副词对副词四、对仗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1.五言、七言律诗的对仗2.词的对仗五、对仗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六、结论正文:【引言】对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表现手法,通过字词的相互对应,营造出和谐、优美的韵律。
吟诗作赋时,掌握对仗技巧能使作品更具文学韵味。
本文将对与吟诗作赋对仗的词语进行探讨。
【对仗的定义与作用】对仗是指在诗词创作中,上下句或上下段的词语在词性、词义、韵脚等方面相互对应。
对仗的作用在于增强诗词的音韵美、形式美和意蕴美。
【与吟诗作赋对仗的词语类型】1.名词对名词例如:“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中的“江山”与“豪杰”为名词对名词。
2.动词对动词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中的“存”与“若”为动词对动词。
3.形容词对形容词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中的“远”与“高”为形容词对形容词。
4.副词对副词例如:“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中的“如”与“低”为副词对副词。
【对仗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1.五言、七言律诗的对仗五言、七言律诗要求颔联、颈联两句之间要严格对仗。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词的对仗词的对仗要求比较宽松,但上下片之间仍需保持一定的对仗关系。
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对仗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对仗技巧的运用,使得诗词在形式上更加美观、音韵上更加和谐,同时也能强化诗词的意境。
【结论】与吟诗作赋对仗的词语在诗词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对仗的种类诗词对仗的种类关于对仗的种类,自古至今没有统一分类的标准,各种书上所列类别各异。
《文心雕龙·丽词》列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四类;《诗苑类格上》说唐代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即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唐代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弘法大师]之《文镜秘府论》称对仗有29种类格。
诗词格律专家王力教授认为“词的分类对仗的基础。
”[《诗词格律》38页]。
他在《汉语诗词律学》中,按照传统诗词分类[主要是名词的细分]将对仗分为11类,每一类中又分若干种,共28种。
为了初学者便于掌握,这里试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对仗的分类。
一是以对仗的工整程度来分类,二是介绍至今仍常用的几种对仗的类型。
其中有交叉和重叠的地方,做些必要的说明,尽量避免废辞。
---对仗按其工整程度来讲,一般分为两种,即工对与宽对。
工对要求对仗得工整严谨。
不仅要求同类词相对,而且相对的词范畴越小、关系越亲近、字面越对称,则对仗越工。
古时并没有现代语法中那些词类术语,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有时候,有人把字分为实字、虚字,动字、静字等。
王力教授按汉语现代词类系统(现在语法学界对词的分类意见还不完全统一),根据律诗对仗的特点,把词分为九类:1.名词;2.形容词;3.数词;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7.副词;8.虚词;9.代词。
所谓词的范畴最小、关系最亲近、字面最对称主要是名词。
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宫室、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鱼虫、形体、人事、人伦等门。
各门中又分为若干类。
同一门相对便工,同类相对更工。
例如毛泽东《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和"乌蒙",同属地理门中的山名对山名;"逶迤"和"磅礴",都是形容词连绵字;"腾"和"走"都是形体动词"细浪"和"泥丸"都是细小的形象,亦属地理门。
"金沙水"和"大渡桥"同属地理门中的专门地名;"拍"和"横"都是形态动词;"云崖"和"铁索"同属地理门中的地形地物名;"暖"和"寒"同是形容气候的。
这两联都是极工的对仗。
有的名词虽不属同一门类,但是相邻,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器物对衣饰等,也能成为工对。
毛泽东《送瘟神》(其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作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雨"对"山",前者属天文门,后者属地理门,邻类相对;"天"对"地",前者属天文门,后者属地理门,也是邻类相对。
其余"红"对"青","随心"对"着意","翻作"对"化为","浪"对"桥";"连"对"动","五岭"对"三河","银锄"对"铁臂","落"对"摇",都是关系亲近、字面对称的相同词类。
所以这两联也是很工的对仗。
有些词既不同门类,也不相邻,但在文学作品或言语中常常平列的字,如诗酒、花鸟、人地、金玉等,也算工对。
例如: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不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白居易《感春》)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一)钱钟书说:"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着属。
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并例举了中晚唐与孟郊并称为"苦吟诗人"的贾岛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这一联中的"潭"与"树"、"影"与"身"皆不同类,但成为极工的一联。
诗人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
"(《谈艺录》185页)可见这种"使不类为类"的对仗,以雕琢为工,铸字炼句取胜,须得下番苦工的。
对仗用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可以为工整增色。
例如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中的数词---"两"对"一","千"对"万";颜色词---"黄"对"白","翠"对"青";方位词---"西"对"东"。
•所以历来被誉为对仗极工整的一首绝句。
又如毛泽东《答友人》颔联: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这一联里的"竹"与"霞","泪"与"衣",都是名词,但不同门类,字面亦不对称;可是因为有了"斑"与"红"颜色词对颜色词,"一"与"万","千"与"百",数词对数词,形成工整的气氛,这一联也可视为工对。
工对中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
连绵字当中又分名词连绵字,形容词连绵字,动词连绵字,副词连绵字。
相对的连绵字必须词性相同。
连绵字用得好,也能为对仗的工整增色。
例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诗思沉浮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戴复古《月夜舟中》)天际欲销重惨淡,镜中闲照正依稀。
(韩琮《霞》)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毛泽东《送瘟神》之一)在一联对仗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
譬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无"对"心有","彩凤"对"灵犀","双飞"对"一点",都非常工整;而"翼"对"通",却不怎么工整;"通"为不及物动词,在这里可作为名词用,整个对仗还是工整的。
有些对仗并不具备上述条件,但因它对仗的方式巧妙,也算工对,这些留待介绍对仗类型时,再作说明。
旧时做诗学对仗,为追求工整,学童还要学两类书。
一类是对韵书,就是前面提到的《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等;还有一类是辞藻对偶门类书,如《诗腋》、《词林典腋》等。
前者是要熟读背诵的;后者一般不要求背诵,只要求抄写,既练小楷,又加深对各门、各类相对的辞藻的印象,应用时可以按图索骥去查找。
对韵书是以平声30韵为纲,把对仗编成歌诀,既学对仗,又记诗韵,还可以学到不少典故。
在《近体诗的押韵》一章中介绍了《笠翁对韵》一东韵的一段对偶歌诀,下面再介绍《声律启蒙》中典故较多的六鱼韵三段对偶歌诀。
有对无,实对虚,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伯乐马,浩然驴,戈雁对求鱼。
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
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绵字窦滔书。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
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
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
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
落叶舞风复高下,小荷浮水卷还舒。
爱见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己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
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
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
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
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
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这三段歌诀中有从《史记》、《汉书》、《晋书》、《说苑》、《天台山赋》以及传说中引出的典故23个。
不是说,老同志啃大部头古典书籍,精力不济吗?一席盛宴胃口吃不消,不仿来点小吃零嘴。
翻翻这类对书,看看注释,查查原著,可能是蛮有味儿的。
下面再介绍《词林典腋》地理门中的"春山"、"秋山"条目,(为了醒目,酌改排列格式):春山:送青/横翠青帐/画屏石横/林密花香/泉韵歌莺/戏蝶绣岭/烟溪红点杜鹃/白分蝴蝶白云四面/绿柳前头千峰雷雨/百和花香秋山:白云/黄叶清高/碧瘦朝爽/夕佳断壁/疏林云霞现/风月清崖枫老/路菊香螺黛浅/画图宽竹兼露密/藤与风长削成青玉/截断碧云上海书店出版社82年影印出版的清.汤文璐编著的《诗韵合璧》,附有《诗腋》和《词林典腋》,可惜字太小,编排不醒目,没有标点符号,缺乏必要的注释。
如果加以编排、标点、注释,重新出版,也可以作为学旧体诗的工具书。
旧时学对仗除读上述两类之外,还要应对----老师出上句,学生应下句。
童年跟一位老塾师学经,附带学诗。
他很重视应对。
据他说,应对如何,不仅考核你对仗的水平,而且还反映你的志向、品德等等。
我的家乡---江苏南通---清末出了个状元---张謇(中国近代工业、教育的创办人之一)。
幼时学诗,老师出的上句是"人骑白马门前去",张应以"我踏金鳌海上来"。
消息传出,乡里都夸这孩子将来大有出息,父母大喜,于是倾家供其念书。
我的那位老师,这故事不知讲过多少次。
他给我讲的经,讲的诗,几乎都忘光了,这故事还记得。
旧时之所以对学童强调学对仗,还与八股文有关。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作文,格式是固定的----八股。
"八股文实骈俪之支流,对仗之引申。
"(钱钟书《谈艺录》32页)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的。
它只要求词性相同,门类不必相同;意义基本相对,不要求逐字相对。
如毛泽东的《吊罗荣桓同志》的颈联: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长征"与"战锦"对,"不是"与"方为"对,但"难堪日"与"大问题",虽同是名词,却不同门类,亦不逐字相对。
又如《和柳亚子先生》颔联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三十一年"与"落花时节",除"年"与"节"同属时令门类,字面相对外,其余三字都不相对,但四字都属时间概念,意义相对"还"与"读",都是动词;"旧国"与"华章",同为名词,但不同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