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日关系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外大国关系——日本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式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
近两年来,中日贸易关系渐趋佳境,但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原因主要在于钓鱼岛问题、外国势力的干涉、日本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历史遗留问题等。
经过多年的贸易往来,尽管冲突不断,但中日两国清楚的认识到,不管世界的格局怎样变,双方的地理位置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才可改善双方关系,促进发展。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共同发展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中日经济关系现状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经连续十一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而且对于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巨大作用。
即使在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问题,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日经济关系“危”与“机”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危机带来的挑战正在被逐步克服,中日贸易逐步恢复,不过这只是中日关系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其间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中日政治关系现状中日政治关系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历史问题则是影响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的核心问题。
现今,在钓鱼岛归属这一问题上,双方存在分歧。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但日本仍然对其虎视眈眈,妄想将其作为自己的领土行使主权,原因是不管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钓鱼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其次,日本对于台湾的态度也是引起双方政治纠纷的重要原因。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台湾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日本对此的态度却十分“暧昧”。
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
专题一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后,中日两国都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
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由于二战原因,日本的政治军事国际地位受到限制,现在正积极推动从经济强国向政治经济强国的转变;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正在实现从传统的政治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的转变。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日双方已确立了在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但两国间围绕着“历史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近期,又加上了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这必将影响新世纪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因此,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中日关系的不利因素,对准确判断和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主义。
一、中日关系的发展现状中国和日本自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总地说来友好合作是主旋律。
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两年来,一方面,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两国之间的问题与摩擦也在不断积累。
简而言之,中日关系的现状是“交流不停、摩擦不断”。
从政治上看,两国的高层往来与频繁接触,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1978年两国缔结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规定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并且成为指导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则。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
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浅论中日关系
浅论中日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的十多年时间,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同时崛起,这在中日两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些矛盾曾经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有些矛盾至今尚未解决,这是一段中日两国关系的磨合期。
如今中日关系经过中日两国领导人的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回顾过往,复交 38 年来,中日关系经过“政热经热”阶段,出现了“政冷经热”局面。
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中日两国的历史认知问题。
历史认识问题所表现的四个方面:日本首相及阁僚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否定侵略战争性质,美化侵略战争;修改和平宪法及自卫队派兵海外等。
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国间的历史认识问题激化呢?并使两国在这37年间在这个问题反复纠缠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日本推行的政治改革打破了自民党与财界的共生关系,导致财界在日本政府制定外交政策时难以发挥有效影响,逐步被边缘化。
二是日本推行的行政改革,外务省不断受到执政党和首相官邸的挤压,在外交决策过程中被日益边缘化。
作为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在这次行政改革的进程中受到沉重打击,难以在国会内对执政党——自民党形成有效牵制。
三是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新民族主义兴起。
日本国内这些重要变化对日本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从个人层次讲,涉及日本右翼、日本普通民众、日本首相。
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兴风作浪,日本国民对华亲近感下降,日本国民整体保守化,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怪人”性格,以及推行带有强烈小泉特色的外交政策,导致中日两国间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出现僵持局面。
第三,在中日两国综合实力上看,日本因推行政治军事大国化导致日本整体国家实力上升,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实力增强导致中国整体国家实力上升。
有不少学者将中、日两国整体综合国力的上升作一横向比较,得出中国综合国力上升速度超过日本,引起了日本的恐慌与不安,导致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分歧增大。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做为普通的人民,人们都希望能够和平安逸的生活,而一些政治上错误的思想及方向所导致的问题,又不可抗的给人们的对未来美好期望的这种憧憬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和隐患。
中日两国人民需要有好相处,更需要各自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互惠互利在这一点上看来是必然的趋势,正所谓两和则皆好,两斗则俱伤。
那么有何道理不选择前者。
然而,一些人为了政治的目的完全可以忽视这些道理,也只能说明其对国家及民族未来的莫不关心,而走着错误的路线,危险的路线。
且这一危险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事实证明,历史的教训足以让我们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虽然,因此或者得到了一些小小的利益,但从长远看来那是不足取的,更是可耻的。
那么,虽然人间正道是沧桑,有很多困难要去克服,要去面对,但这才是得到长久而稳定利益的必由之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踏踏实实地走出了每一步,困难是显见的,问题也有过,但是也都正在不断的前进步伐中,克服着、检省着,并学习着,更多的也可以看到在长足的进步着,从中也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前途一片光明。
在对日本的态度和外交政策上,更是高瞻远瞩,放得开,看得远,对中日关系寄予了厚望。
并也抱着谦恭的态度向日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优点,且积极地为中日间文化的交流,企业的合作,铺设了优越而宽敞的平台。
在中国,表现在人民身上的反日情绪,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历史以至如今的很多事实说明,如果没有这种表现反而是另人质疑的,所以这也是正常的反映。
换位思考,日本人民也会这样做的。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绪是受外部环境所影响的,也是受这种外部环境所直接导向的。
那么,在很多事实的面前,我想日本人民更应该首先问问自己的政府是否在有些事情和问题上做的有些过分而不明智了。
所以,还是需要用事实来说话。
为了促进长久稳定、和平友好的大环境,那么就需要正确的理解和认识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和破坏中国国家领土完整的事情。
这才是关键所在。
而中国的确在这方面是无可厚非的,正常的反映。
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正确看待中日关系谈到中日关系,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往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以及中国人民带来的噩梦。
甲午战争、侵华战争,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美国商界有这样一句名言:“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在我看来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中日之间的关系。
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等。
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日本人对侵略史也分为两派人,一派人认为应该正视其历史,然而另一派人却在极力扭曲其历史。
然而大多数的日本人对这段历史还是正确看待的。
总的来说,中日关系在新世纪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方面,中日关系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共同为亚洲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就拿旅游业来说,国庆黄金周火爆的日本游成为热点话题,一周中约有40万名中国大陆游客前往日本旅游,首次超过春节,刷新大陆游客赴日本旅游的新纪录。
而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达到1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3亿元人民币,日本也成为大陆游客黄金周赴海外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
除此之外,日本的动漫产业也带动了中国动漫的进步。
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日本的动漫,于是中国也开始发展起了动漫这一板块,越来越多的国漫开始出现,同样对于配音、设计人物等职业的人员需求增大。
从目前国内人民对中日关系的评价言论来看,正确看待的居多,但也存在着鲁莽行事的。
一些愤青强烈抵制日本的东西,有的更是视那些看日本动漫的、用日本产品的人为“汉奸”。
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太过于极端,对于历史问题,我们确实忽视不得。
不过,是不是一提起日本,我们就得愤怒呢?我们的愤怒到底能换来什么?我们一愤怒,日本右翼就转变态度了?我们一愤怒,中国就发展了?如果真是这样,我想我愿意第一个愤怒。
中日关系论文
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
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回顾中日关系历史,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历史半个多世纪野蛮侵略中国。
二战后,日本怀着反省和抱歉的态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国的民众感情.经过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市的努力,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确立友好关系。
但在90年代冷战后,中日关系磨檫不断,逐步从局部矛盾转化为现实的、多方面的磨檫。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历史问题,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历史问题,对教科书的修改也让人不能接受,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越走越远。
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
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
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伤害了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二是参拜靖国神社,众所周知,靖国神社是供奉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和1000多名乙级、丙级战犯亡灵的场所。
多少年来,日本少数人总要在每年的8月15日前后去参拜靖国神社,为在侵略战争中死去的战争罪犯们招魂扬幡。
他们这种公然为侵略罪行翻案的行径,遭到了中国人民及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
在这一问题上由日方引起的旷日持久的摩擦与冲突,也成为中日两国关系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这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感情。
作为代表日本政府的首相,他去靖国神社参拜不同于一般日本民众,他伤害了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所以不是一般的内政问题。
三是领土磨檫,主要是钓鱼岛问题,日本右翼不断制造事端,把问题上升到军事、战略层面磨檫;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日本青年社”成员7人乘船登上钓鱼岛,并在岛上设置灯塔。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日关系,心得体会篇一: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日关系一向错综复杂——既有历史上的和平与对立,又有现实中的依存和竞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以来,合作与发展始终是双边经贸领域的主题,但在政治安全领域却逐渐从友好演变为摩擦、对抗。
因此,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当下的首要问题,也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作为当代青年,透彻地了解与分析中日关系对你我而言至关重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解决中日问题,首先应理清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
周恩来总理曾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对中日关系历史进行了最为全面准确的说明和表达: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则是历史主流中“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中日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唐朝,这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和平友好的交往过程中,中国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日本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逐渐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稳定,彼此汲取文化营养;“五十年对立”,则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其国力迅速强大、野心极度膨胀,悍然挑起甲午战争;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又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
短短半个世纪内,两国人民友好邦交的历史传统瞬间打破,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亦破坏殆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饱受战乱摧残。
放眼当代,中日关系的现状也是紧张与缓和并存的局面:从1972年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到1982年第一次教科书事件,可以说是友好合作时期;从1982年到1992年天皇访华,中日之间摩擦与合作并存;自1992年以来,为对立合作时期。
“政冷经热”成为描述中日关系现状的典型词汇。
首先,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据核心地位,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发展。
回顾战后中日关系发展可见,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正如历史上一样,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加强,促进了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妥善管控,试探“红线”——论2015年中日关系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也是日本战败70周年,近日,安倍召集起草讲话的专家团队,定调五大论点,强调“面向未来”而未提“道歉”。
我国外交部长王毅指出“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该再输掉良知”。
并表示9月中国举行抗战胜利阅兵期间,会向所有的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发出邀请,所有国家当然也包括日本。
所以今年是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契机。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关系愈发错综复杂:一方面两国各领域间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深入,为两国双边关系奠定了基础,为以后两国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空间;另一方面,遏制、破坏两国关系的一些敏感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给两国正常的合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中日关系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近一年来,中日关系日趋紧张,钓鱼岛问题,撞船事件,引起国内人民的高度关注。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哪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2015年中日关系呢?一、中日关系现状: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篇一: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用周恩来总理的话来说就是:“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而在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顶峰,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
而近代以来,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日关系一度恶化到极点。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直到1972年,中日之间才恢复邦交正常化,但近三十年中日关系依然曲折反复。
1972年中日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一直到1989年,中日双方的关系一直朝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90年开始,双方关系一直曲折反复,直到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达到最低点,出现“政冷经热的现象”。
这是自双方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最糟糕的时期。
2006年,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并于13日后访华,开启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正是他承认了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才使安倍晋三的访华成为了可能,打破了总日关系僵化的局面,将中日关系的定位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互惠关系”。
而之后温总理访问日本,福田康夫首相应邀访华以及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极大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而胡锦涛主席更是在他的“暖春之旅”中,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并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六点建议: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二、加强战略互信三、深化互利合作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虽然之后的日本首相更迭频繁,但无论是麻生太郎还是鸠山由纪夫都在上任之后积极访华,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
但是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是不能被忽视的,也是需要我们重视并正确对待的。
下面就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就以下简要分析。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一、历史问题:日本侵华战争二、台湾问题: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而且台湾海峡至今仍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中日关系论文新看法
论中日关系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对中日关系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对中日关系的一些看法和意见今年是中日复交25周年。
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扭转两国关系近年出现的某些消极倾向,设法构筑较为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
为此,也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对日关系的看法和做法上作一些调整。
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中日关系正经历转折中日关系本来就同时存在矛盾竞争和友好合作的两面,现在又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影响深远的转折:或者保持友好合作的势头,建立新形势下的平等互利关系;或者矛盾上升、摩擦增加、关系下滑,甚至导致对抗。
这是双方需要作出的重大抉择。
中日复交是经过长期努力的结果。
在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两国关系更得到迅速和全面发展,一时成为我同发达国家关系的典范。
人民间的传统友谊也不断加深。
“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成为双方上下提得最响的口号。
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近两年两国关系又一时出现倒退。
原因之一是两国关系的内涵发生变化,虽然经济仍以互补性为主(竞争也在增加),但政治和安全上已失去共同防苏的战略基础,反而互相视为日后的潜在对手。
二是日本羽毛渐丰,地位提高,加紧了争当政治大国的步伐,要夺取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因而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和统一。
加之日本进行了政治换代,新领导人对我了解无多,对日中关系观念淡漠,还具有较强的新国家主义倾向。
国会中对华友好人士已所剩无几,亲台势力却明显上升。
社会思潮中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所增长,对侵略的负罪感日益淡薄。
在这种情况下,就接连出现侵犯我主权及其他不友好事件。
三是中国的崛起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以致近来西方舆论特别是学术界许多人炒出“忘掉俄罗斯,该注意的是中国”的议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提高了对中国的疑虑和戒心,认为中国大规模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激发仇日的民族情感;中国的政策是对美宽,对日严,总想敲打日本,不让日本得到平等地位;特别是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军力的强大,必然会构成对日威胁,因此就要加以防范,包括加强日美军事合作。
中日关系讲座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作为我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中日关系的讲座,聆听了专家学者对中日关系的深入剖析,使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讲座中,专家首先回顾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从古代的交流到近现代的碰撞,再到当今的合作与竞争,中日关系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过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日两国既有友好交往的时期,也有冲突对抗的时刻。
然而,总体来看,中日关系在近代以来一直呈现出波折性发展的态势。
当前,中日关系正处于“复杂敏感”的状态。
一方面,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另一方面,在领土争端、历史认识、政治互信等方面存在分歧。
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中日两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中日关系中的主要问题1. 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日领土争端的焦点。
我国政府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却越来越强硬,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稳定。
2. 历史认识: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亚洲国家犯下的侵略罪行,是中日关系中的另一个敏感问题。
尽管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反省,但其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态度依然模糊,给中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3. 政治互信: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互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日本政府对我国发展模式的警惕,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对我国的遏制,使得两国政治互信面临严峻挑战。
三、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1. 加强沟通与合作:面对复杂的中日关系,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寻求共同利益,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2. 处理好敏感问题:在领土争端、历史认识等方面,中日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妥善处理敏感问题,避免矛盾激化。
3. 推动区域合作:中日两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应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4. 增进民间友好:民间友好是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石。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强大,大地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奥运的成功举办,这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也让中国影响力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
但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将继续改善对华关系,发展中日友好是一种手段,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我将继续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当他在当选总裁后再次阐述对华关系时表示:“日中友好是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双方的国家利益。
”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表示:“日本今后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互惠与互益发展日中友好。
历史问题,继承村山谈话和小泉首相对战争受害者道歉的谈话的精神,推动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不管他个人对华感情如何,但今后他必然会从国家总体利益出发,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国家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无论是谁上台都会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中日关系。
双方和则两利,敌则两害,对立甚至战争不利于任何一方。
中国现今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中日关系向友好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必然,并不是某个人所能决定的.然而,要改善处在低谷时期的中日关系,使之健康发展,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首先,日本要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
中日双方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
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历史认识问题。
中日关系看法
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基于抗日战争的视角什么叫国际关系?什么叫外交?我们要看清楚它的基本,到底是在一个名族的发展,而国家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日本这个名族自古以来便崇尚武力,特别是道理中古时期,武士的产生和武士阶级的形成从分肯定了其尚武精神。
而正是由于这种尚武精神造就了后来的日本帝国的对外侵略思想。
谈到中日关系问题时,不得不提古代的中日关系。
秦汉时中日之间就有了相互交流,而到了唐朝,我国的实力和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唐朝的商品大量被运往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纺织业和制瓷业的商品大量输出日本,中日友好贸易往来。
日本开始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和交流,他们将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等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发展。
自秦汉到元,中日一直保持着平等友好往来。
而元朝时,中国的实力空前强大。
元的大一统帝国的版图随其不断对外侵略而不断向外扩张。
为了满足其大一统的目的,元朝的统治者发动了对日本的侵略战争,但由于当时海上运输技术的落后,中国军队刚下海便遇大风,大量军船覆没,无奈之下元朝收兵而返。
而后各朝历代统治虽与日本有摩擦,但也只是贸易上的冲突,而元对日侵略更不能算作是中国的对外侵略,因为元军根本没有到达日本,更何谈侵略入侵。
而反观近代,闭关锁国的中国在落后时期便遭受日本侵略。
清末,日本一改往日友好、谦逊向中国学习、交流的态度,反而在其落后时便开始居心叵测。
开始了侵略中国。
中日甲午战争便是个有力证据。
当时的中国外患接踵而至。
此时日本也乘机来攫取利益。
1894年,日本发动对朝侵略,陆军登录朝鲜开辟战场。
朝鲜集团无力抵抗,向清政府求助。
而当时朝鲜臣属于清,清政府以其附属国为由发兵增援。
而日本正好以此为借口,开始出兵攻打中国。
1894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海军全歼北洋水师,中国大败求和。
此时日本侵略野心不断膨胀,从而也导致中日关系更加恶化。
而到了20世纪 30年代日本又乘中国内乱时,再一次借口侵略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借口中国破坏南满铁路,发兵占领东北三省,并扶持溥仪为帝,建立中国傀儡政权,妄图控制中国东北。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学院:**** 专业:**** 班级:****姓名:孙* 学号:09******摘要:当前,中日关系现状的主要特点是“政冷经热”。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大学生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正文:中日关系自近代以来一直就处于一个微妙的局势当中。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在当代普通大学生当中,对中日关系和日本国家自身也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态度。
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行为来帮助发展中日关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一)中日两国的历史渊源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
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
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在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就都有着亲密的交流,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甚至日本文化中有很大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巧妙借鉴。
中国近代史以来,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
由于侵略战争的发生和双方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日关系就开始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局面。
中日关系_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以史为镜,可知兴衰”。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
“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
这样理解中日关系史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
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只看见“五十年对立”而无视“两千年友好”,或只看见“两千年友好”而无视“五十年对立”都是不全面的,都会得出错误,甚至有害的结论。
“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中日邦交个人见解
自从汉光武帝刘秀就赐予日本王“汉倭奴国王”金印开始,中日就拥有着无法抹杀的文化情节。
我们按照地理的位置来说,那就是一衣带水!的关系。
在历史上,中日的关系历来都是有着良好的关系。
中日是东方文明最为核心的载体。
在近代历史上,世界格局的变化中,以及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瓜分下,中国开始走上了耻辱的历史,日本接机开始侵略中国,导致了两国之间历来最大的战争。
那场战争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弱者不可能拥有尊严。
相对于中国来说,没有什么比让中国强大更加重要的事情,中国人不会接受弱者的地位,也不会接受弱者地位。
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当代世界的新格局的出现,中日之间更加需要相互依存。
当代世界是以西方文明为主体的世界,这个世界以及伴随在这个世界格局背后的格局,都是与东方文明有着本质的冲突。
对于当今世界,对于日本来说,中国如果不是强者,那日本绝对不可能成为强者,同理,日本如果不能成为强者,中国崛起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对于中国,我们面对日本,之间的最好的关系,就是让日本承认中国依然是东方文明中的最强者。
这是我们对日关系中最为核心的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历史已经表明,日本已经没有可能成为东方文明的最强者,他们最好的时机也已经过去了。
我们如果对日的关系中或者说我们外交上对日关系的核心,都应该建立在做一个东方文明圈的最强者的姿态,去面对日本,以及周围国家。
对日关系中,我们不应该让仇恨成为中日关系的主题,让仇恨走开。
铭记历史,不是胁迫,也不是政治冲突的工具,而是一个伟大民族反省的历史参照物,一个伟大民族崛起的动力。
1993年,美国的《外交》杂志上,亨廷顿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观点。
以后的历史,也表明了世界的格局和冲突基本上围绕着这本书的观点在展开。
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以及基督教文明和东正教文明之间的现状,也给中日一个很清晰的认识。
那就是我们面对的已经不是哪个国家的威胁,而是来自文明的威胁。
以及伴随着文明背后的东西的冲突。
中国历史上形成的陆地的国土面积以及地理环境,已经可以说中国如果遭受到外族来自陆地的侵略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中日关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之间的外交关系。
这两个国家作为亚洲重要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首先,中日之间的历史纠纷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给中日之间留下了深深的痛苦和伤痕。
历史问题的处理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一个敏感问题,争议难以解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日关系也有积极的变化。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话来增进互信与合作。
经济方面,中日两国紧密合作,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此外,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也在逐渐增加,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中日关系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对历史问题的处理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与妥协。
同时,两国在一些领域存在竞争与利益冲突,如领土争议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需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促进相互理解与友好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日关系既有着合作与友好的一面,又存在着历史纠纷和一些挑战。
为了实现两国和平与繁荣的发展,中日双方应加强互信,处理好存在的矛盾,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秉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推动中日关系向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当代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的看法精简篇
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发挥爱国热情孔安娜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关系一直以来就处于微妙的关系。
尤其前段时间,钓鱼岛问题,撞船问题,引起国民的爱国热情和高度关注。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作为校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中日关系,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行为来帮助发展中日关系。
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该主动去关心国家的状态,国际的时事,但也要是适合当代要求的爱国方式,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情感上来讲,爱国不需要任何理由,但爱国方式应该理性选择。
日本右翼不顾历史、无视未来的倒行逆施,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损害了日本人民的利益。
所以我们的爱国行为,既要顾及自己长远而根本的利益,不为泄一时之愤而损及社会风气;也要顾及中日友好的远景,不因言行过当、伤及无辜而授人以柄。
原则上的据理力争,不应影响言行上的以理待人。
大学生是最具活气与朝气的群体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将愤怒之情化为报国志,将爱国心化为强国行动,要沉得住气,向长辈请教,在做出行动前,多点沟通、多点思考。
认清形势,不受煽动,不被利用,做好自己的“分内事”,理性、智慧的展现出青春风采、大国的气度,才能真正扛起理性爱国的旗帜,经久不衰。
我们对中日矛盾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而该化愤慨为力量,转化到学习上,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从小事做起,从言到行,一步步报效祖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摘要:从古至今中国与日本从未间断过联系,始终有经济或政治的来往。
即使曾近的侵华战争给中日关系画下了不可抹灭的一笔,但中日之间始终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中日关系也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
本文从政治,经济,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中日关系,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理智看待历史。
关键词:商贸矛盾形势和平发展
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当前,中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和平友好发展,正确对待历史问题,中日关系就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关于中日关系,以下分几部分介绍。
一.中日商贸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之间早在恢复邦交之前,就以“民间协定贸易”(20世纪50年代)和“友好贸易”,“友好备忘录”(20世纪60年代)等形式保持着贸易往来,到1972年至1979年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初期阶段,中日两国在政治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尤其是日本方面作为推动邦交正常化的主动方在这一时期积极与中方展开沟通,形成了日后少有的政治关系蜜月期。
自从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中日之间的商贸合作就开始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总体来看,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日本经济增长和企业赢利越来越依赖于中国。
到2007年,中国与日本贸易额首次超过美国,中国也首次成为二战后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对华贸易支撑着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恢复。
目前,日本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
在中国,最多的外企是日企,而日本是进口大国,每年都向中国进口大量物资,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多人口造成的大需求也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作为亚洲的两个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主导着经济亚洲经济发展,互相的经济联系根深蒂固,无法消除,尽管有时会产生经济摩擦,但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企业家和政府都希望中日保持友好的经济联系,共同发展,互惠互利。
二.国际形势
二战结束不久世界就进入冷战,日本战败后被解除武装,所以在冷战中日本需要强国在国防上给予保障。
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又是被美国占领,所以被美国庇护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在佐藤荣作当首相的时候,日美签订了安全条约,美国保护日本,防止遭受苏联攻击。
人活着是向前看的,现实的利益永远比过去的事情重要。
现实的利益就是和美国结盟有好处,得罪美国就没好处,日本二战战败就是被美国打败的,日本不会再对美国的问题上犯第二次错误,所以坚决站在美国一边。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中国的综合国力也不断提高,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和平友好也使得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交好。
美国再也不能忽视中国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作为全球的霸主,美国也许感到了危机,坚定的跟随美国脚步的日本,本来中日之间就有无法消除的隔阂,美国对日本的军事支持保护,使得日本对中国没有顾忌,产生类似于钓鱼岛事件的摩擦,中日关系跌宕起伏。
2015年,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美国操纵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现状下,中国处于长期受压制的状态,中国则完全没有理会美方打击亚投行的行动。
虽名为“亚投行”,但创始成员已经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57个国家。
可以说中国这一倡议获得了全球认可,分析人士指出,亚投行倡议的成功实现,成为标志性事件,最终结果也显示出各方对于中国合作共赢理念的认同。
世界大国中只有美国没有加入亚投行,日本刚开始决定加
入,它也许看到了亚投行会带来共赢,显然想分一杯羹,这是中日关系的一个友好发展,可是最后日本却退出了。
毗邻着日益强大并且还有着隔阂的中国,日本离不开美国的保护,所以选择了站在美国的一方。
政治上,日本和中国有摩擦甚至是压制,中国独立自主,而日本背后却有美国的影子。
三方又在合作,在国际上保持着良好的外交,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美国,三者处于一个微妙的三边关系。
三.中日矛盾
八十多年前的日本侵华战争,给中日之间造成了无法消除的隔阂,也给中日关系留下了诸多后遗症。
日本内阁中的国家公安委员长松原仁和国土交通相羽田雄一郎参拜了靖国神社,这违背了民主党2009年上台之后的诺言:执政期间内阁成员不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赋予了侵略者以崇高,相互激荡之下,日本人对战争失去了任何批判与忏悔。
右翼教科书似乎在日本越来越“受欢迎”。
由于右翼教科书中存在大量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日本每一次审定教科书都成为舆论焦点。
曾经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韩国等国家,都对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历史、竭力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和美化侵略,甚至公然鼓吹侵略有功的做法提出批评。
日本政府推动购岛和中国对此的强烈反应使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再度成为中日交锋的“主战场”。
钓鱼岛在法理上属于中国没有任何疑问,但为何二战后理应归还中国的领土又重新控制在日本手里?日本发表新的防卫白皮书,大肆渲染“中国威胁”等词,这些矛盾都使得中日关系持续升温。
但国与国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没有真正的敌人,也没有真正的朋友.中日关系无非是一种利益关系.。
在不损害任何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中日可以进一步合作,同时,中国要坚定的保证自己的主权,把事实呈现给世界看。
矛盾摩擦不可避免,但还是要以和平发展、互惠互利为原则,拒绝冲突和战争。
四.中日关系发展走向
2015年,中国有了很多的体制改革,亚投行的建立也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日本蓝皮书(2015)》发布会暨日本形势研讨会2015年5 月13日在京举行。
蓝皮书认为,2015年,中日关系的走势将在双周期因素的作用下呈现两面性、阶段性特点。
蓝皮书指出,现阶段中日关系受到大小两个周期的影响,异常复杂。
从现实小周期看,继小泉顽固参拜靖国神社之后,2012年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所引发的冷战后中日矛盾的第二波集中爆发,在经过爆发期、扩散期和相持期之后,开始进入“收口”阶段。
而从历史大周期看,中日关系正在从近代以来“日强中弱”的格局向历史的常态回归,正处于“战略错肩”的过程之中。
日本对华政策表现出自相矛盾的两面追求:既想从中国的发展中分一。
羹,借助中国市场拉动“少子老龄化”影响下的国内经济,又要在安全上对华防范与牵制。
而从主观战略意图看,日本刻意渲染、利用“中国威胁论”,用以引导国内舆论支持其“强军”路线,这势必进一步加深中日之间的战略互疑,使两国关系更难以实现根本改善。
2015年,安倍对华政策的上述两面都会有所加强,中日关系将加速进入深度博弈与深度合作并行的常态。
蓝皮书认为,2015年,中日在多双边领域的经贸、金融、节能环保合作以及民间、政党、地方交流将得到恢复与发展,借由国际多边场合的高层接触可望增多,国民情绪的对立将会有所缓解。
但是,另一方面,中日关系改善的基础目前依然脆弱,至少在上半年,政治关系的明显改善尚不可期。
在2015年8月15日战败投降70周年之际,日本官方、政界在历史问题上何去何从,也会对日后的中日关系产生影响。
在经济伙伴的基础上,为了利益,中国和日本必然会加深商贸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同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在政治上,中日关系不可能在短期内修复,在剑拔弩张过后拔染有一段缓和期,至于缓和期后的发展,则与这段
时期内的中日经济政治联系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