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合集下载

一种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铜配合物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铜和另一种化合物组成,广泛应用于抗菌剂、
催化剂、凝固剂和颜料等行业。

本发明使用低毒性、低成本的原料制备非金属配合物,应
用于上述行业。

首先,合成物由某种酸化合物(如氢氧化铜)与另一种非金属化合物(如一水乙二烯)组成。

新合成物是在低温和中性条件下,以二水乙二烯为基础通过反应合成的。

合成过程中,相互作用使氢氧化铜获得一定量的氧,形成类似糖醛的连接,并与二水乙二烯结合形
成混合物。

其次,新合成的铜配合物具有多重功能。

首先,它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增强抗
菌性。

其次,也可以作为有效的催化剂,可以削弱二水乙二烯的不稳定性,改善该产品质量。

第三,也可以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凝固剂,用于制备漆料和玻璃钢等产品,从而改善其
物理性能和耐磨损性。

最后,它可以作为一种湿性指示剂用于各种化妆品,有效抑制细菌
的生长,改善产品的质量。

本项发明提供的铜配合物具有多项优点,如低毒性及抗菌性能。

由于反应过程无需加热,制备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

此外,它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保证产品的质量。

此外,该配合物也可以作为有效的催化剂、凝固剂和湿性指示剂,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
和物理性能。

一种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1. 一种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是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金属有机配合物。

2. 制备该配合物的方法包括溶液混合、沉淀分离和干燥等步骤。

3. 该配合物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有机合成反应。

4. 该配合物还可用作防腐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5. 采用合成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和粒径的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

6. 该配合物在化妆品行业中也有应用,可以用于抗氧化和抗菌。

7.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调控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性质。

8. 该配合物还可用作染料、光敏材料等领域的催化剂。

9.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的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晶体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

10. 该配合物在电化学催化和储能材料方面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11.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可以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

12. 该配合物在环境保护领域也有应用潜力,可用于废水处理和污染物吸附。

13. 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可以获得具有不同形貌和结构的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纳米颗粒。

14. 该配合物还可以用于制备抗菌纺织品,具有抗菌、防臭的功能。

15. 采用共沉淀法可以制备出高纯度的铜离子-没食子酸多晶粉末。

16. 该配合物在医药领域中也有应用,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载体。

17. 通过光化学方法制备的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18. 该配合物还可以用于制备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涂料材料。

19. 采用水热法合成的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

20. 该配合物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制备纳米导电材料。

21. 通过共沉淀-煅烧法可以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粉末。

22. 该配合物还可用于制备具有抗静电性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

23. 采用微波加热合成的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速率和产率。

24. 该配合物在生物医药领域中也有应用,可用于制备抗菌医用材料。

铜、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微波无机化学

铜、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微波无机化学

铜、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微波无机化学
铜、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微波无机化学在无机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铜、银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1. 铜配合物
铜配合物通常由铜离子和配体构成。

常见的配体包括氯离子、水、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乙二胺等。

例如,可以通过将铜离子和氯化钠在水中反应来合成氯化铜配合物:
Cu2+ + 2Cl- →CuCl2
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入氨水或乙二胺来合成更为稳定的铜配合物:
Cu2+ + 4NH3 →[Cu(NH3)4]2+
Cu2+ + 4en →[Cu(en)4]2+
2. 银配合物
银配合物也通常由银离子和配体构成。

常见的配体包括氯离子、水、硝酸根离子、
亚硝酸根离子、硫化物离子等。

例如,可以通过将银离子和硝酸在水中反应来合成硝酸银配合物:
Ag+ + NO3- →AgNO3
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入硫代乙酸钠来合成硫化银配合物:
Ag+ + NaCS2 →AgCS2
在合成铜、银配合物的时候,微波可以用来加速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率。

微波辐射可以通过加热和激发离子和分子的振动来促进反应。

此外,微波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高能量,使得一些反应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

因此,微波无机化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快速、高效、环保的合成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金属铜离子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金属铜离子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金属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分析系别:化学系班级:07.4班专业:应用化学姓名:刘明磊学号:12号金属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分析摘要铜元素在动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1-12]。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铜化合物具有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特性,常被用作双取代过氧化物分解的催化剂[13-14]。

此外,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在学术上,对于分析化学的离子的分离、金属离子的滴定、掩蔽干扰离子,在工业生产上,对于配位催化、材料先驱物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科学家已经对关于双核铜(I)配合物、三核铜(I)配合物和双核铜(Ⅱ)配合物、2-(1H-1,2,4.三氦唑)乙酸Cu(Ⅱ)配合、双氯芬酸铜(Ⅱ)、氯灭酸铜(Ⅱ)配合物、双核铜(Ⅱ)。

氟喹诺酮.邻菲咯啉混配配合物的合成进行相关的研究。

部分结果已有文献[1]进行了总结,通过研究金属铜离子、过渡金属铜的配台物、药物和其它配体(或DNA等)的相互作用,配合物中铜离子配位数为5的配体有抑菌活性,对探索和研究药物分子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一些金属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晶体结构和反应性能等角度,全面评述这类化学的进展情况,初步研究配位反应的机理和配合物的性质,同时通过测定结果研究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和它们在医学上的应用。

关键词:金属配合物;合成;结构;铜离子;配体;催化Copper ions complexes are reviewedABSTRACTMetal coordination compounds metal complexes, the center of the surrounding atoms and ligand molecules or ions. Center atom may also be ion atom and around. Center ligand molecules or ions by coordination between key combination. Metal complexes widely applied in daily lif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life science,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cademically, chemical analysis for the separation of ions, metal ion titration, masking interference ions,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ordination, materials for pioneer etc are widely used. Scientists have to about dual-core copper (I) complexes, three nuclear copper (I) complexes and dual-core copper (Ⅱ) complexes, 2 - (1H - 1,2,4. Three Cu (acid) helium (Ⅱ), double chlorine acid copper (ⅡFinn), copper Ⅱ(of) complexes, dual-core copper (Ⅱ) fluoroquinolones. O luo Lin mixed synthesis were explored. Some results in [1] literatures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metal ions, transition metal brass, copper with Taiwan and other ligands (drugs) or DNA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and the study drug molecules antibacterial, antitumor mechanism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will some copper ions synthesis metho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cryst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review, this kind of comprehensive chemical progres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 mechanism and complexes of nature, and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crystal structur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medicine.Keywords:Metal complexes; synthetic; structure目录1 前言------------------------------------------------------------5 1.1金属配合物的发展-----------------------------------------51.2金属配合物的应用------------------------------------------52 金属铜离子配合物合成及结构分析配合物的研究-------------------62.1金属铜(I)配合物合成及结构分析-------------------------------62.2金属铜(II)配合物合成及结构分析----------------------------72.3 C u(II)配合物的原位合成和结构--------------------------72.4双核铜(Ⅱ)-氟喹诺酮-邻菲咯啉混配配合物的合成、性能-73 结论------------------------------------------------------------8 参考文献----------------------------------------------------------91前言近年来.由于金属配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过渡金属对探索和研究药物分子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铜催化配体

铜催化配体

铜催化配体铜催化配体是指在有机合成中,使用铜元素作为催化剂,并与配体相互配位形成络合物的化合物。

铜催化配体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本文将介绍铜催化配体的分类、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并分析其在有机合成中的优势和挑战。

1.铜催化配体的分类根据配体的化学结构和配体与铜离子的配位方式,铜催化配体可以分为有机配体和无机配体两大类。

1.1有机配体:有机配体是指由碳和氢元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常用的有机配体包括膦配体、胺配体、磺酰胺配体等。

这些有机配体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团来调节催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1.2无机配体:无机配体是指由非碳和氢元素构成的无机化合物,在铜催化反应中常用的无机配体包括氯化铜、碳酸铜、溴化铜等。

这些无机配体通常作为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体,与有机配体共同组成铜催化配合物。

2.铜催化配体的合成方法铜催化配体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2.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性质的改变来合成铜催化配体,例如高温熔融法、溶剂热法等。

这些方法一般适用于合成无机配体。

2.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铜催化配体,例如还原法、酸碱中和法等。

这些方法一般适用于合成有机配体。

3.铜催化配体的应用领域铜催化配体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有机合成、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

3.1有机合成领域:铜催化配体在有机合成中可以促进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氨基化反应、羰基化反应等,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3.2生物医药领域:铜催化配体在生物医药领域可以用于药物合成、荧光标记、抗菌剂等方面,为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3.3材料科学领域:铜催化配体在材料科学领域可以用于有机光电器件、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有机自修复材料等的制备,改进了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4.铜催化配体的优势和挑战铜催化配体具有以下优势: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底物广泛、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等。

三价铜的化学

三价铜的化学

三价铜的化学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多种氧化态,其中三价铜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学物质。

本文将探讨三价铜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性质三价铜的化学性质与其氧化态密切相关。

在三价状态下,铜离子具有正电荷,常见的配位数为4或6。

三价铜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可被还原为二价铜化合物或铜金属。

此外,三价铜化合物也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电子转移。

二、合成方法1. 直接氧化法:将铜金属或二价铜化合物与氧化剂反应,如过氧化氢、高氯酸等,生成三价铜化合物。

2. 间接合成法:利用铜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质,通过还原反应合成三价铜化合物。

常用的还原剂有亚砜、亚硫酸盐和氨基酸等。

3. 气相氧化法:利用高温氧气中的气相反应合成三价铜的化合物。

例如,将铜金属暴露在气氛中,与氧气形成三价铜氧化物。

三、应用领域1. 催化剂:三价铜化合物可用作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反应中。

例如,三价铜催化剂可以促进碳氢键的活化,实现碳氢键官能团化。

2. 电子材料:三价铜化合物在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例如,三价铜配合物可以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实现高效的电子发光。

3. 生物学研究:三价铜化合物对生物学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例如,三价铜离子在细胞中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参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4. 医学应用:三价铜化合物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三价铜配合物可以用作抗菌剂,对多种病原体具有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三价铜的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深入了解三价铜的性质和合成方法,有助于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开发。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相信三价铜化合物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种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1. 一种含有铜离子和没食子酸的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混合和结晶步骤。

2. 通过混合适量的铜盐和没食子酸在溶剂中,可以制备出铜离子和没食子酸的配合物。

3. 制备过程中,控制溶液的温度和pH值对配合物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4. 该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可作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应用于医药制剂中。

5. 通过不同溶剂的选择和优化制备条件,可以调控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结晶形貌和晶体结构。

6. 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溶解度,适用于口服、外用、注射等制剂形式。

7. 可将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应用于皮肤病治疗,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8. 通过改变铜盐和没食子酸的摩尔比例,可以调节配合物的化学性质。

9. 该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度。

10. 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引入辅助配体,可进一步增强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药理活性。

11. 该配合物还可应用于抗氧化剂的生产,并在保健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12. 为了提高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稳定性,可进行盐形转换或包结等处理。

13. 通过微波辅助或超声辅助合成技术,可实现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绿色制备。

14. 该配合物还可应用于植物保护剂和农药,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和生物降解性。

15. 将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制备成水溶性药剂,可用于农业作物的生长调节和病虫害治理。

16. 通过控制晶体形状和粒度,可优化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药物输送系统。

17. 该配合物还可应用于水处理剂和环境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催化性能。

18. 利用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可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和资源回收。

19. 该配合物还可应用于染料和颜料的生产,具有抗紫外线和耐候性。

20. 将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应用于材料表面改性,可提升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21. 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可实现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纳米级粒径制备。

铜的络合物

铜的络合物

铜的络合物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优异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在化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铜的络合物,即含有铜离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在各个领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铜的络合物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铜的络合物?铜的络合物是指含有铜离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通常由铜离子和配位基(如水、羧酸、胺等)共同构成。

铜的络合物具有很多特殊性质和应用,在药物、农业、化工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铜的络合物的制备方法1. 水合铜离子的制备:将铜粉或铜盐溶于水中,再加入少量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可得到水合铜离子。

2. 有机铜配合物的制备:将有机化合物与铜盐进行反应,通过替代反应或分解反应,得到含有有机基的铜配合物。

三、铜的络合物的应用领域1. 生物学领域:铜在人体内是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铜的络合物可以用于制备多种药物和检测试剂,如血红蛋白染色剂、维生素C、乙醛脱氢酶等。

2. 农业领域:铜离子是许多农作物的必需元素之一,铜的络合物可以被用来作为植物保护剂和杀菌剂,如含有铜离子的农药等。

3. 化工领域:含铜的络合物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可用于电化学合成、电催化还原等,在催化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4. 材料领域:含铜的络合物在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和薄膜制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铜的络合物的优缺点1. 优点:铜的络合物在许多领域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应用,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应用前景。

2. 缺点:铜的络合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安全性和环保性问题。

总之,铜的络合物在多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也会有更多的应用和创新产生。

在使用铜的络合物时需要注重安全和环保问题,更好地发挥其实际应用价值。

铜配合物ppt课件

铜配合物ppt课件
23
•三星,LG等电子业巨头分别推出了 自己的大尺寸OLED电视,目前全球 OLED年市场份额己达数百亿美元, 这个新兴的市场已经开始规模化。
24
以发光机理划分,发光材料又可分为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目前用于OLED的磷 光材料主要包括过渡金属配合物,如铱(Irlll)、铂(Ptll)、钌(RuⅡ)配合物等 。但这些过渡金属都属于价格昂贵的贵金属,制约着OLED的商业化。
39
同时又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元1, 10- 菲咯啉- 苏氨酸- 铜(Ⅱ) 配合物,该配合物对HL-60 和 SGC-7901 肿瘤细胞都显示出明 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且在多 数的实验浓度范围内其抗肿瘤 活性强于顺铂。
40
铜元素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的,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 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 核铜(Ⅱ)结构单元,铜化合物具有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 化特性,常被用作双取代过氧化物分解的催化剂。此外,铜的配位环 境易于调变,其结构的易变性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34
铜锌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 中心是一个咪唑桥基连接一个 Cu(II)离子和一个Zn(II)离子, Cu(II)离子与四个组氨酸残基和 一个水分子结合,Zn(II)离子与 一个天冬氨酸和三个组氨酸残基 结合,SOD能够保护细胞免受过 氧化物的伤害。
35
•科学家合成出如图的化合物模拟SOD,配体是一个 带有羟乙基的单一冠醚,配体具有了一定的刚性和 韧性可适应Cu(II)和Zn(II)离子的不同需求,由于 羟乙基存在可以模拟天然SOD酶中H20分子的作用, 络合物的ESR光谱显示三角椎型单核Cu(II)络合物特 征峰,能够歧化超氧化合物,具有较高的SOD催化活 性。

邻菲罗啉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与应用

邻菲罗啉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与应用

邻菲罗啉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与应用
盐酸菲罗啉(phylloquinone)铜配合物是一种重要的配体,其合成和应用极占重要性。

一、合成方法
1.合成铜盐酸菲罗啉:将菲罗啉和氯化铜溶液混合,再加入盐酸,过滤收集,冷却晾干,即可得到盐酸菲罗啉铜配合物。

2.合成其它形式的菲罗啉铜配合物:将硝酸铜和菲罗啉混合,加入水速滴溴化钠溶液,放入容器进行烘烤,烘烤到淡黄色即可得到铜菲罗啉配合物所需的乙酸锌盐。

二、应用
1.用于抗菌:因具有很强的抗细菌活性,盐酸菲罗啉铜配合物可以作为杀菌剂用于制备抗菌药物。

2.用于抗病毒:盐酸菲罗啉铜配合物对许多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生产抗病毒药物。

3.用于医学检测:盐酸菲罗啉铜配合物由于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可以用于特殊的医学检测。

4.用于制备磁性材料:因可以形成稳定的磁性配合物,盐酸菲罗啉铜配合物还可以用于制备新型的磁性材料。

总之,盐酸菲罗啉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是重要的,在抗菌、抗病毒、医学检测和磁性材料制备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cu配位化合物

cu配位化合物

cu配位化合物【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Cu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三、Cu 配位化合物的分类四、Cu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五、Cu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金属配位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化合物,其中,铜(Cu)配位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丰富的应用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 Cu 配位化合物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定义、分类、合成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二、Cu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Cu 配位化合物是由铜离子(Cu^2+)和一定数量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在这些化合物中,铜离子提供空轨道,而配体提供孤电子对,二者形成稳定的配位键。

Cu 配位化合物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多样:根据配体的不同,Cu 配位化合物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结构,如平面四边形、八面体等。

2.稳定性较高:由于铜离子的空轨道和配体的孤电子对之间的作用较强,因此 Cu 配位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三、Cu 配位化合物的分类根据配体的不同,Cu 配位化合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氨基酸类配体: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2.蛋白质类配体: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

3.核酸类配体:如 DNA、RNA 等。

4.有机配体:如酚、胺、硫醇等。

四、Cu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Cu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通常分为以下几步:1.准备反应物:根据所需的配体和铜离子的来源,选择适当的反应物。

2.配体与铜离子的反应:将反应物混合并加热,使配体与铜离子发生反应,生成 Cu 配位化合物。

3.分离和纯化:对生成的 Cu 配位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常采用萃取、结晶等方法。

五、Cu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Cu 配位化合物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1.生物学:Cu 配位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如催化酶反应、传递电子等。

2.材料科学:Cu 配位化合物可作为催化剂、光电材料等,具有独特的性能。

3.环境科学:Cu 配位化合物可用于吸附和降解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

铜配合物

铜配合物
水热合成法:在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做媒介来合成特殊的物质 以及培养高质量的晶体
微波合成法:通过微波的介电加热效应合成配合物
2020/3/5
液相法
液相法又称溶液法, 是将反应物用一种或多种 溶剂溶解,然后混合,通 过反应析出固体产物,其 本质是配合物在过饱和溶 液中析出。
2020/3/5
高效液相色谱法示意图
我国的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铜的开采技术也相当成熟,因此, 获取铜的成本并不高,这为铜在配位催化上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此外,铜的配位点较多,有很好的配位性能,能够跟绝大多数配体形 成铜配合物,使得铜在配位催化上的研究更加方便,铜配合物用于催 化方面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1、液相法 2、低热固相反应法 3、水热合成法 4、微波合成法 低热固相反应法:固体物质直接参与的反应
试剂
•胆矾、氨水、氢氧化钠、 •甘氨酸、乙醇、甲醇、丙酮
2020/3/5
仪器
•抽滤装置(泵、布氏漏斗、抽 滤瓶)、电炉、玻璃棒、药匙、 表面皿、烧杯若干(100ml、 150ml、250ml)
取6.3g胆矾,加入 15mL水,适当加热 至溶解完全。
2020/3/5
适当加热加热并在搅拌 下滴加氨水至沉淀溶解
心,超氧化岐化酶具有铜和锌构成的双核金属中心。

铜酶依赖偶合的双核铜中心,广泛存在于可逆载
氧的酶(蛋白)中,不同的铜酶功能不同,血蓝蛋白可
逆键合氧;酪氨酸酶活化氧、氧化羟化酚。目前,双
核铜酶的模拟在氧的键合、活化、基质的氧化、芳烃 的羟基化及烯烃的环氧化等方面己见成效。
•血蓝蛋白在许多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血液中起着载 氧的作用,是大分子铜蛋白。酪氨酸酶是一种单加 氧酶.铜离子缺乏时酪氨酸酶形成困难,若体内严 重缺乏酪氨酸酶则易得白化病。酪氨酸酶和活性中 心和血蓝蛋白的类似,但两者的功能及其结合基质 的能力有所不同。

一种单核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单核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单核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引言单核铜配合物是一类由铜离子与配体形成的稳定化合物。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催化剂、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单核铜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

二、制备方法单核铜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溶剂热法。

首先,选择适当的配体和铜盐,按一定的摩尔比将它们溶于有机溶剂中,如甲醇或乙腈。

然后,在惰性气氛下,将溶液加热至适当温度,并搅拌一段时间。

在反应过程中,配体与铜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形成单核铜配合物。

最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并用合适的溶剂洗涤和结晶,得到单核铜配合物。

通过适当调节反应条件和配体种类,可以获得不同性质的单核铜配合物。

三、应用领域单核铜配合物在催化剂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们可以用作氧化反应的催化剂。

例如,某些单核铜配合物可以催化苯酚的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对苯二酚。

此外,单核铜配合物还可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的氧化偶联反应,如催化芳香烃的氧化偶联反应,生成对应的酮或醛化合物。

这些反应在合成有机化合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单核铜配合物还可用作还原反应的催化剂。

例如,某些单核铜配合物可以催化芳香醛的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相应的醇化合物。

此外,单核铜配合物还可用于还原偶联反应中,如催化芳香烃的还原偶联反应,生成对应的烯烃或脂肪烃化合物。

这些反应对于有机化学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单核铜配合物还可应用于生物学和材料科学领域。

在生物学中,它们可以作为抗菌剂、抗肿瘤药物和生物传感器等的活性成分。

在材料科学中,单核铜配合物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如光学材料、磁性材料和催化材料等。

这些应用领域的发展与单核铜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密切相关。

四、结论单核铜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溶剂热法,并阐述了其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单核铜配合物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将得到拓展,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种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引言铜离子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离子,在工业生产和化学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没食子酸则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酸,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将铜离子与没食子酸形成配合物,不仅可以提高铜离子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还可以赋予其新的生物活性。

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二、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常用方法包括溶液法、固相法和共沉淀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其基本步骤如下:1.选用适量的铜盐和没食子酸,并将它们分别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2.将两种溶液混合,并搅拌反应一段时间;3.将混合溶液经过适当的处理,如过滤、结晶等,得到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

三、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配位数、形貌和稳定性等。

一般来说,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配位数,如四配位、五配位和六配位等。

配合物的形貌也会受到制备方法和条件的影响,可能表现为晶体、颗粒或纤维等不同形态。

在稳定性方面,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度,这为其在药物和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四、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在体内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还表现出一定的抗菌和抗炎活性,可以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还可以用作肿瘤治疗的药物载体,将抗肿瘤药物载入配合物中,能够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五、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在材料领域的应用除了在医药领域,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作有机光电材料的添加剂,可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光电性能。

铜离子-没食子酸配合物也可以用作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近年来,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性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因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综述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以便更好地理解铜(Ⅱ)配合物。

一、铜(Ⅱ)配合物的合成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主要分为四大类:水解合成法、卤代物催化合成法、无水盐络合反应合成法和聚合法。

水解合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利用水解原料进行共价络合反应即可。

而在卤代物催化下的合成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合成方式,可以很好地调节反应的温度和pH值,从而得到更稳定的产物。

新型的无水盐络合反应可以以独特的方式组装配合物,从而有利于优化配体结构和性质。

聚合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利用含有有机配体结构的聚合物作为桥架,进行组装即可。

二、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一般稳定性较强,同种元素的氢键结合可以形成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晶体结构。

特别是以二氧化铜配体的铜(Ⅱ)MOF,可以通过在框架上添加有机单元或金属离子,调整催化反应优化晶体结构。

三、铜(Ⅱ)配合物的性质铜(Ⅱ)配合物具有多种性质,这些性质受到了配体结构、组成和有机配体应用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三氮配合物的光致发射性能强于四唑衍生物;有机单元添加剂可能显著改变配合物的光谱特性;铜配合物强质子交换性和四氧化铜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四、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有关铜(Ⅱ)配合物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

尤其是在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配合物,都做了深入的理解与研究。

此外,结合实验室数据和理论计算,可以更好地优化晶体结构和配体性能,这对于铜(Ⅱ)配合物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讲解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讲解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吴天昊袁航张俊焦卓浩唐琦王琪席鑫张存忠次仁旺加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1301班指导老师张寿春摘要:铜元素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的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

此外,铜的配位点较多,有很好的配位性能,能够跟绝大多数配体形成铜配合物,使得铜在配位催化上的研究更加方便。

铜配合物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本文介绍了一些配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并对铜离子配合物的应用前景作出了介绍与展望。

关键词: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铜离子;合成方法;光学应用;医学应用1.引言近年来.由于金属配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过渡金属对探索和研究药物分子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催化、光学材料以及电学材料等方面具有新型功能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铜元素在动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铜化合物具有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特性,常被用作双取代过氧化物分解的催化剂。

此外,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铜配合物以其独特的性能、结构优势,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我国的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铜的开采技术也相当成熟,因此,获取铜的成本并不高,这为铜在配位化学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2.铜离子配合物简介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 最常见的价态是+1和+2。

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2.1 Cu(I)配合物中心离子为一价铜离子的单核配合物称为Cu(I)配合物。

Cu(I)的核外电子排布为d10,d轨道填充电子全满使铜原子的电荷排布趋于对称。

cu配位化合物

cu配位化合物

cu配位化合物摘要:一、引言二、Cu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2.分类三、Cu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结构2.性质四、Cu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1.合成方法2.应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Cu 配位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在这类化合物中,铜离子作为中心金属离子,与一定数量的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Cu 配位化合物不仅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催化剂、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对Cu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分类、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二、Cu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Cu 配位化合物是指含有铜离子(Cu^2+)作为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一定数量的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

在这些化合物中,铜离子提供空轨道,而配体提供孤电子对,通过这种方式形成配位键。

2.分类Cu 配位化合物可以根据配体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氨基酸类配体: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2)胺类配体:如三甲基胺、乙胺等;(3)醇类配体:如甲醇、乙醇等;(4)酚类配体:如苯酚、邻苯二酚等;(5)其他配体:如氰化物、硫化物等。

三、Cu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结构Cu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通常呈正四面体、平面四方锥或八面体等几何形状。

其中,正四面体结构是最常见的,如[Cu(NH3)4]2+。

在这些化合物中,铜离子位于中心,周围配体呈空间四面体排列。

2.性质Cu 配位化合物具有以下性质:(1)热稳定性:一般来说,Cu 配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与其配体的稳定性有关。

稳定性较高的配体形成的Cu 配位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2)磁性:部分Cu 配位化合物具有磁性,这主要取决于其结构中是否存在未配对的电子;(3)光学性质:Cu 配位化合物的光学性质也与其结构中配体的性质有关,如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等。

四、Cu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1.合成方法Cu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通常采用金属盐与配体反应的方法。

铜配合物

铜配合物

30.04.2020
A
11
加入25mL3mol/L的氢氧化钠 溶液
[Cu(NH3)4]SO4 + 2NaOH = Cu(OH)2↓+ 4NH3↑+ Na2SO4
30.04.2020
A
12
抽滤洗涤得到氢氧化铜固体
30.04.2020
A
13
在80ml水中溶解3.8g甘氨酸,加 入新制氢氧化铜
30.04.2020
30.04.2020
A
高效液相色谱法示意图
5
液相法优势
• 反应物混合均匀 • 反应条件较容易控制
30.04.2020
A
6
实验
制备
顺式甘氨酸合铜
反式甘氨酸合铜
30.04.2020
A
7
甘氨酸合铜又名氨基醋酸铜,氨基乙酸铜,双甘氨酸 铜。加热至130℃脱水,228℃分解。由铜盐与甘氨酸 作用而得。用于医药、电镀等。其中顺式甘氨酸合铜 不溶于烃类、醚类和酮类,微溶于乙醇,溶于水。而 反式甘氨酸合铜不溶于水。
A
22
•目前,全世界20%的发电量用于照明,然而现有照明技术的电光转 换效率非常低。假如把目前使用的白炽灯的四分之一换成OLED灯,仅 我国每年都可节省电力约1000亿度,近乎一个三峡水电站全年的发电 量。因此,OLED作为高效的电光转换技术,成为未来新型显示和照明
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A
23
•三星,LG等电子业巨头分别推出了 自己的大尺寸OLED电视,目前全球 OLED年市场份额己达数百亿美元, 这个新兴的市场已经开始规模化。
30.04.2020
A
17
Duang~~~
顺式甘氨酸合铜

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铜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化学中,铜可以形成多种配合物,其中铜(Ⅱ)配合物是最常见的一类。

本文将对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进行研究。

一、铜(Ⅱ)配合物的合成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溶液法、固相法和气相法等。

溶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配体与铜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来合成铜(Ⅱ)配合物。

例如,可以将铜盐溶解在水中,然后加入适当的配体,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和温度等条件,使得铜离子与配体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二、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研究。

晶体结构的研究可以揭示铜(Ⅱ)配合物中铜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空间排列方式。

例如,一种常见的铜(Ⅱ)配合物是四配位的正方形平面结构,其中铜离子与四个配体形成平面结构,并且铜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键长、键角等参数可以通过晶体结构研究得到。

三、铜(Ⅱ)配合物的性质铜(Ⅱ)配合物具有多种性质,包括光学性质、磁性质和催化性质等。

其中,光学性质是铜(Ⅱ)配合物的重要性质之一。

铜(Ⅱ)配合物通常具有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可以展现出不同的颜色。

例如,一种常见的铜(Ⅱ)配合物是深蓝色的,这是由于其吸收了红光和绿光,只反射了蓝光。

此外,铜(Ⅱ)配合物还具有一定的磁性质,可以表现出顺磁性或反磁性。

催化性质是铜(Ⅱ)配合物的另一个重要性质,铜(Ⅱ)配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参与多种有机反应,如氧化、还原和羰基化反应等。

总之,铜(Ⅱ)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铜(Ⅱ)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其在催化、光电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吴天昊袁航张俊焦卓浩唐琦王琪席鑫张存忠次仁旺加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1301班指导老师张寿春摘要:铜元素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的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

此外,铜的配位点较多,有很好的配位性能,能够跟绝大多数配体形成铜配合物,使得铜在配位催化上的研究更加方便。

铜配合物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本文介绍了一些配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并对铜离子配合物的应用前景作出了介绍与展望。

关键词: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铜离子;合成方法;光学应用;医学应用1.引言近年来.由于金属配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过渡金属对探索和研究药物分子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催化、光学材料以及电学材料等方面具有新型功能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铜元素在动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铜化合物具有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特性,常被用作双取代过氧化物分解的催化剂。

此外,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铜配合物以其独特的性能、结构优势,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我国的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铜的开采技术也相当成熟,因此,获取铜的成本并不高,这为铜在配位化学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2.铜离子配合物简介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 最常见的价态是+1和+2。

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2.1 Cu(I)配合物中心离子为一价铜离子的单核配合物称为Cu(I)配合物。

Cu(I)的核外电子排布为d10,d轨道填充电子全满使铜原子的电荷排布趋于对称。

为维持该对称,亚铜配合物倾向于四面体构型。

配体位于四面体的顶点,彼此远离并降低静电排斥。

Cu(I)的四面体配位及一种Cu(I)配合物2.2 Cu(Ⅱ)配合物中心离子为二价铜离子的单核配合物称为Cu(Ⅱ)配合物。

Cu(Ⅱ)配合物是铜配合物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因为在形成配合物时Cu(Ⅱ)的极化力比Cu(I)大,能与配体形成稳定的配位键,一般形成配位键的数目也较多,使体系能量降低较多。

一种Cu(Ⅱ)配合物[Cu(CMQA)(H2O)2.3 双核铜配合物双核金属配合物按所配合的金属-金属离子来分,可分为以下四类:(1)同双核金属配合物(如Cu (Ⅱ)- Cu (Ⅱ));(2)混合自旋双核配合物(如Ni (Ⅱ)(S=0)-Ni (Ⅱ)(S=1));(3)混合价态双核配合物(如Cu(I)-Cu(II));(4)异双核金属配合物(如Cu(II)-Ni(II))。

2.4 多核铜配合物包括三核铜配合物、四核铜配合物、六核铜配合物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举例说明。

3.实验部分3.1 配合物合成的常用方法配合物的合成是配位化学研究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配位化学研究领域的延伸与发展,配位化学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长。

目前已知的配合物数目庞大,种类繁多,合成方法亦多种多样,千差万别。

对于不同的配合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

在这里将简要介绍液相法、低热固相反应法、水(溶剂)热合成法和微波合成法。

液相法:又称溶液法,就是将反应物用一种或多种溶剂溶解,然后混合,通过反应析出固体产物,其本质是配合物在过饱和溶液中析出。

在配合物合成中,往往优先考虑采用此法。

低热固相反应法:固相化学反应是指有固体物质直接参与的反应,所有的固相反应都是非均相反应。

低热固相反应是指反应温度低于100℃的固相化学反应。

因为在高温下配体容易分解和挥发。

用低热固相反应可以方便的合成CoCl2、NiCl2、CuCl2、MnCl2、ZnCl2等金属卤化物与芳香醛的配合物。

水(溶剂)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里,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介质,通过对反应器加热,创造一个相对高温和高压的反应环境,来合成特殊的物质(化合物)以及培养高质量的晶体。

而溶剂热法是在水热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材料制备方法,将水热法中的水换成有机溶剂(例如醇、有机胺、苯或四氯化碳等),采用类似水热法的原理制备在水溶液中无法生长、易氧化、易水解或对水敏感的材料。

微波合成法:在微波的条件下,利用其加热快速、均质与选择性等优点,应用于现代有机合成研究中的技术,称为微波合成。

实验表明,极性分子容易吸收微波能而快速升温,而非极性分子几乎不吸收微波能而难以升温。

微波加热大体可以认为是介电加热效应,由于微波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加热,所以加快了反应速率,在微波催化下许多反应速率往往是常规反应的数十倍,甚至上千倍,而且微波化学反应存在着收率高、产物容易分离、化学污染小等优点。

3.2 液相法制备甘氨酸合铜甘氨酸合铜又名氨基醋酸铜,氨基乙酸铜,双甘氨酸铜。

加热至130℃脱水,228℃分解。

由铜盐与甘氨酸作用而得。

用于医药、电镀等。

其中顺式甘氨酸合铜不溶于烃类、醚类和酮类,微溶于乙醇,溶于水。

而反式甘氨酸合铜不溶于水。

3.1.1 实验试剂胆矾氨水氢氧化钠甘氨酸乙醇甲醇丙酮3.1.2 实验仪器抽滤装置(泵、布氏漏斗、抽滤瓶)、电炉、玻璃棒、药匙、表面皿、烧杯若干(100ml、150ml、250ml)3.1.3 实验步骤及相关反应(1)取6.3g胆矾,加入15mL水,适当加热至溶解完全。

(2)适当加热并在搅拌下滴加氨水至沉淀溶解。

2CuSO4 + 2NH3·H2O = (NH4)2SO4 + Cu2(OH)2SO4↓Cu2(OH)2SO4+ 6NH3·H2O +(NH4)2SO4 = 8H2O + 2[Cu(NH3)4]SO4CuSO4+ 4NH3·H2O = 4H2O + [Cu(NH3)4]SO4(3)加入25mL 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Cu(NH3)4]SO4 + 2NaOH = Cu(OH)2↓+ 4NH3↑+ Na2SO4(4)抽滤洗涤得到氢氧化铜固体。

(5)在80ml水中溶解3.8g甘氨酸,加入新制氢氧化铜。

(6)在不断搅拌下水浴加热15min左右,控制温度在60~70度。

(7)趁热抽滤,滤液冷却析出顺式甘氨酸合铜,在滤液中加入10ml95%乙醇进一步析出顺式甘氨酸合铜,抽滤,并用1:3乙醇溶液洗涤产品。

(8)在顺式甘氨酸合铜中加入少量水,直火加热,溶液80摄氏度左右开始析出鳞片状晶体,随着温度的上升,晶体析出速度加快。

最终得到产品。

3.1.4 实验产品顺式甘氨酸合同反式甘氨酸合同4.铜配合物的光学应用4.1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应用背景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在研究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们只有对有机材料的光学特性、电学特性和半导体特性等方面都要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满足人们未来生活中的需要。

然而这些材料也有各自的缺点。

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太阳能电池、显示与照明器件、化学传感器以及生物探针等方面的应用。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出现无疑解决了这些问题,其既具有有机物的高荧光量子效率的优点,又有无机物的稳定性好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一类发光材料。

4.2 OLED简介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由电能激发所产生的发光现象被称为电致发光。

根据发光材料可将电致发光划分为无机电致发光和有机电致发光,采用有机小分子或高分子作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又被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OLED目前己在商业、通信、计算机等领域已经崭露头角,OLED不仅会被视为最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同样会成为最具竞争潜力的新一代照明技术。

目前研究最成熟使用最广泛的是无机电致发光(LED),其芯片常用气相化学沉积法制备,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材料具有一定毒性等缺点,而且受其尺寸的限制,无法应用于高分辨率的显示屏。

与此相比OLED具有如下优点:(1)发光材料为有机小分子或高分子,材料选择范围宽广;(2)驱动电压较低,发光效率和亮度高;(3)发射光色彩鲜艳,可实现全彩色显示;(4)视角宽广,响应迅捷;(5)超薄轻便,并可制作在柔性衬底上实现柔性显示;(6)制作过程相对简单,性价比高。

因此有机电致发光被普遍认为优于离子平板显示(PDP)和液晶显示(LCD),其巨大的潜力引起了科研工作者极大的兴趣。

目前,全世界20%的发电量用于照明,然而现有照明技术的电光转换效率非常低。

假如把目前使用的白炽灯的四分之一换成OLED灯,仅我国每年都可节省电力约1000亿度,近乎一个三峡水电站全年的发电量。

因此,OLED作为高效的电光转换技术,成为未来新型显示和照明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星,LG等电子业巨头分别推出了自己的大尺寸OLED电视,目前全球OLED年市场份额己达数百亿美元,这个新兴的市场已经开始规模化。

以发光机理划分,发光材料又可分为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

目前用于OLED的磷光材料主要包括过渡金属配合物,如铱(lll)、铂(ll)、钌(Ⅱ)配合物等。

但这些过渡金属都属于价格昂贵的贵金属,制约着OLED的商业化。

4.3 亚铜配合物的光致发光为降低磷光OLED发光层的成本。

有一种办法就是引入低成本的可发磷光的金属配合物,例如铜(I) 配合物。

一方面,铜(I) 配合物 OLED 与铱(III) 配合物 OLED 一样,性能较好;另一方面,铜在自然界中含量高、价格低廉,而且对环境压力小;再次铜(I) 配合物具备独特的光物理性。

上述优势的存在使得人们很早就开展铜(I) 配合物电致发光的研究,试图替换昂贵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显著降低原料成本,最终实现OLED在显示与照明领域的全面应用。

Cu(I) 的核外电子排布为d10,d轨道填充电子全满使铜原子的电荷排布趋于对称。

为维持该对称,亚铜配合物倾向于四面体构型。

配体位于四面体的顶点,彼此远离并降低静电排斥。

亚铜配合物多样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它具备丰富的光物理性质,包括单核、双核和多核配合物。

Cu(I) 满足 3d 轨道全充满状态,当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是铜的 d 轨道一个电子跃迁至配体的反键轨道,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实现跃迁,发出荧光。

这就是Cu(I)配合物的发光原理。

虽然亚铜配合物发光OLED的效率越来越高,并逐渐接近于Ir配合物,但因大多数亚铜配合物热稳定性差,无法通过传统的真空热蒸镀方法将材料镀膜制备器件,因此不能如铱配合物一样系统、深入地研究配合物的结构与OLED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无法指导制备出多结构、多发光颜色的器件。

因此目前文献中报道的亚铜配合物OLED不仅数量少,而且发光颜色以绿光为主,缺乏高效的蓝光和红光器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