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练习题3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检测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7·宁波期末]武昌起义后,归国途中的孙中山宣称:“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

”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之后又呼吁:“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

”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当时十分推崇()A.实业救国B.民生主义C.民族主义D.节制资本答案 B解析当时孙中山认为革命成功,救国已成,与材料中“武昌起义后……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不符,故A项错误;当时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主义都已达到,民生主义最需落实,与材料中“兴实业……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相符,故B项正确;“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之后”,清帝已退位,与材料中“兴实业”不符,故C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提出节制资本,与材料中“武昌起义后”“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兴实业”不符,故D项错误。

2.[2016·新疆一模]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

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曾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

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A.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B.蕴涵了社会主义的要素C.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D.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答案 B解析孙中山是革命活动家,材料中“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表明了其现实追求,而非仅仅充满了理想主义,故A项错误;第二国际主张社会主义,材料中“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表明孙中山借鉴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印记仍在,与材料中“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不符,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中“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不符,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再过一段时间,就即将迎来重要的考试了,作为考生的你,做好了复习的准备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张试卷测试一下你的学习水平吧!下面是络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蔡元培先生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悼念的是()A.康有为B.孙中山C.李大钊D.毛泽东解析“三民五权”指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指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综合分析此联悼念的是孙中山。

答案 B2.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C.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材料表明新三民主义将民生主义与照顾工农的政策相结合,这有利于团结工农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B项正确。

新三民主义提出和第一次国共合作都以国民党一大为标志,同时发生,A项错误;引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是毛泽东思想,排除C项;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不是最主要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 B3.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D.表达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旨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反对封建专制,这是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的具体表述,A项正确。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综合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综合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综合测试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特征是()A.研究领域从神学发展到自然领域B.从研究自然领域发展到研究人的领域C.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D.仍然以神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答案:B解析:明确古希腊的发展阶段特点。

2.将道德和知识结合起来的哲学家是()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泰勒斯答案:B解析:明确四位人物的哲学贡献。

苏格拉底提倡善良的道德,他的伦理思想是“道德就是知识,知识就是道德”。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柏拉图主张把人分为几等,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B.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C.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的弟子D.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答案:C解析: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

4.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普罗泰戈拉和安提丰等B.智者学派在人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意见完全相同C.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D.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同时代,但不属于智者学派答案:B解析:智者学派在人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意见是不完全相同的。

5.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是()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C.神学主义D.民主主义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就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6.“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A.薄伽丘B.但丁C.乔托D.达·芬奇答案:B7.《十日谈》反映的主流思想是()A.反教会思想B.纵欲思想C.古典文学思想D.人文主义答案:D解析:从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角度思考,其反宗教等实质是体现人的伟大与人的尊严。

8.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突出的影响是()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对人们的思想控制B.各国都信仰新教C.天主教被各国放弃D.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宗教改革是一次反对天主教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主要矛头是对准天主教统治,结果形成新教和天主教、东正教并立的局面。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练习试卷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练习试卷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练习试卷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Ⅰ卷 ( 选择题共7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 3 分.合计75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 6 到 5 世纪中期,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主要研究:①自然界的各样现象②事物客观的和“神”的本质③人类的活动和创建性④人类社会的各样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普罗泰戈拉特别重申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利害的标准,要看它能否对人有益和切合人性。

他的思想表现了:A.财产阶级的本质B.人文主义的本质C.封建主义的本质D.启发运动的本质3.在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的主张最难能难得的一点的是:A.对雅典公众的思想启发和解放起了踊跃作用B.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表现C.对于奴隶制不切合人性的看法D.重申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4.与智者学派对比,苏格拉底更重视:A.对人类社会的研究B.对自然界的研究C.对人的伦理道德的商讨D.对人性的研究5.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重申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等的学者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丰6.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裕的“贤哲”做统治者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丰7.以下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评论正确的选项是:①其哲学认识是从批评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问题开始的②其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办了逻辑学③他使哲学真实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识④他使哲学真实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8.使哲学真实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识的是A.普罗塔哥拉B.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D.泰勒斯9.以下名画的作者是:A.达·芬奇B.米爽朗琪罗C.拉斐尔D.顾恺之1专心爱心专心 119 号编写10.对于马丁 ?路德改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它深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B.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C.改革后创办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峙的新场面D.它违反了基督教的本义,客观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杂乱11.对人文主义中心精神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神学世界观,要求自由同等B.一定人的价值,重申发展个性C.倡导个人奋斗,鼓舞发展私有制D.重申人性至上,反对宗教崇奉12.以下人物中,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A .彼特拉克B .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13.“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双方面—心里自省和外界察看都相同——向来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半醒状态。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子路问政,子曰:“必也正名乎!”孔子将“正名”放在为政首位,合理的解释是()A.确立礼制等级,规范社会秩序B.迎合政治需要,提高儒学声誉C.推广学校教育,选拔政治人才D.整理文化典籍,恢复文化传统2.“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从根本上讲朱熹是在强调()A.教育旨在“明人伦”“正纲常”B.学校教育不能以词章为主C.学校教育要体现社会责任意识D.学习与修养要循序渐进3.1933年,教育部规定全国中小学外语课仍以英语为主。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这些变化()A.说明英语成为国际主流语言B.反映我国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D.受时代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较大4.谢青等学者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评述道:“考试把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引入学校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运行中,吸引无数学子负笈入斋,晨诵夜读,刻苦学习,学校教育充满活力,迅速地兴盛起来。

”他认为考试()A.建立了合理的社会制度B.促进学校教育的繁荣发展C.推动古代教育体系形成D.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5.1913年6月15日,《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

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有一种女子,举止佻达,长袜猩红,袴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

由此表明当时()A.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B.新旧文化在交融中激烈碰撞C.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D.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6.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而其最引以为豪的是它收藏了全世界最古老的书(有明确刊印日期),该书印刷于公元868年的中国,而有关该书的来历,大英图书馆的网站上只是淡淡地写着“没有为这些珍宝支付多少钱”。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训练及答案第六单元过关训练(A)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训练及答案第六单元过关训练(A)

第六单元过关训练(A)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

这一做法()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C解析:孔子兴办私学,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选C项。

2.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记录了某件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答案:C解析:孔子创办的私学不是官办的,故A项错误。

齐国设“稷下学宫”体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并非仅教授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

科举制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不是学校,故D项错误。

汉武帝创办的太学,教授儒学,是官办的国家培养管理人才的学校,故C项正确。

3.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创立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

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秀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可以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B.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C.防止大官僚控制教育D.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为整顿太学而创立三舍法,使学校教育与仕途的结合更加紧密,其目的是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故A项正确。

B项是王安石培养变法人才的措施,不是目的,排除;C项不是王安石改革教育制度的目的,排除;王安石改革教育是为变法服务,不是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D 项。

4.宋朝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

”下列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的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C.崇文抑武政策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的人们以学习为荣,以不学习为耻,说明当时学习风气浓厚。

为这种浓厚学风提供技术条件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选A项。

B、C、D三项均与“技术条件”不符,故排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六单元测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六单元测评

第六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孙中山曾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

故此三百年后,复被……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

〞为此他提出(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孙中山要改变“政体不好〞的局面,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2.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最大的奉献是( )A.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C.把旧三民主义开展成新三民主义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解析:孙中山最大的奉献就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答案:A3.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答案:C4.孙中山读到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一书后,提出:“亨利之学说,深符合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

〞“亨利之学说〞影响了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大政策解析:根据“亨利之学说〞中要求“土地归公有〞等信息,可联系孙中山“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主张。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答案:C5.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防止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这说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解析:建立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必须结束军阀分裂割据的局面,这是当时中国人民的要求,也是中国历史开展的必然选择。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历史学家把XXX、XXX、XXX三位先进的中国人掀起的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主要是基于他们要求()A.民主与科学B.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彻底废除旧制度D.发扬新思想,弘扬民主与科学2.1912年9月《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

认真观察图片,作者的意图可能是()A.赞美辛亥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反映辞职后的XXX投身民生建设C.赞扬在XXX领导下中国不断前进D.希望XXX领导人民推翻清朝统治3.XXX说:“共和国家成立以后,是用谁来做皇帝呢?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皇帝。

”XXX的思想实质是()A.资产阶级民权主义的思想B.封建专制思想C.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D.君主立宪思想4.XXX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此XXX强调()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5.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讨论,形成下列四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XXX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6.右图影片描绘了一代伟人书写的一幅中国近代史的真实画卷、一首壮丽的诗史。

下列说法不能证实这一诗史的是()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有利于的发展C.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D.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7.XXX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

”此处的“开始”是指()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8.“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检测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检测

选择性必修三第六单元单元检测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

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上日耳曼一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 ) A.英德两国社会转型 B.英德两国世代友好 C.罗马帝国的扩张D.罗马外贸的兴盛2.1904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 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 C. 以宣传民主共和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3.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应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

这反映出当时( )B.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C.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D.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强烈愿望4.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512名学生中,有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些数据折射出此时中国(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D.学生主要为了求取功名5.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之后,派遣留学生逐步成为中国向外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表主要说明了( )1877—1911年晚清船政学堂赴欧留学专业结构一览表C.破产后洋务运动仍保持其影响D.晚清的赴欧留学规模大大缩减6.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15-16世纪,欧洲大学开始将一些新的学科,如希腊文、文学、艺术、天文学、数学、解剖学等正式纳入大学课程。

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堂达标】1.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

1979年2月五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将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定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体现了他关注民生的思想。

2.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

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

A项不准确。

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

3.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致力于救国救民。

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A.实业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B.创立民国,废除专制C.发展实业,实行耕者有其田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解析:选D。

根据关键信息“富国富民”可知,题目考查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正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4.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

题干中强调“现实意义”,③④带有排满性质,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排除包含③④的选项即可。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高二往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对于高二历史往往要怎样做练习呢?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

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

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2.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该挽联悼念的是( )。

A.孙中山B.宋教仁C.陈独秀D.鲁迅3.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都归之于民生问题。

”为此,他提出的政策是( )。

A.平均地权B.奖励实业C.保护工商D.土地革命4.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总结民国以来经验时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

这地底的陈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

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陈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来,这便是改造中国的第一步……”此后孙中山为“搬去这三种陈土”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改组国民党②提出新三民主义③确立三大政策④发动“二次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体现了他主张(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共和主义6.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人教社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课后练习和答案

人教社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课后练习和答案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填空题1、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同盟会纲领;同年,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一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

2、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

3、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4、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和等文章,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5、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下一步目标是建立体制。

二、选择题1、1925年,蔡元培在悼念一位伟人时说:“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

”他悼念的应是()A.康有为B.袁世凯C.孙中山D.陈独秀2、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B.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3、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总结②主要来自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其中的“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没社会主义D.什么是“一国两制”5、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2.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3.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4.在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后来他找到的“新力量”是( )A.地主阶级 B.西方列强C.共产党与工农阶级 D.国民党5.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6.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是()A.实现两次国共合作 B.组织革命武装,进行武装反抗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7.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8.中共十三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正确地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并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含本单元综合测试题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业达标]1.“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2.“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这一入会誓词后来纳入“三民主义”思想中的() A.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B.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C.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D.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A.民族、民权、民生B.民族、民生、民权C.民生、民族、民权D.民权、民生、民族4.一百多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5.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

该主张()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一致C.体现了对劳动阶级的关注D.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6.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但同时也存在缺陷,其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因人立法”。

“因人立法”主要体现的是《临时约法》规定()A.实行责任内阁制B.实行总统制C.实行君主立宪制D.国会有立法权8.在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

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A.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D.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4.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因材施教D.兼爱非攻5.《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6.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7.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其中‚礼‛的作用是A.缓和阶级矛盾B.维护等级秩序C.建立新的社会秩序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8.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训练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训练题

必修三第六单元训练题1、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推翻封建帝制;②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③是政治革命的根本;④建立民主共和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三民主义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表现是:①推动民主革命高潮武昌起义的到来;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③指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4、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

……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5、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6、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A.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B.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C.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等D.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8、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场景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就是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大潮流,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他顺应的是当时世界的A.政治民主化潮流B.民族主义潮流
C.社会主义潮流D.经济全球化潮流
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共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3.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它( )
A.表达了社会各个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生、反帝思想
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4.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

这主要基于他( )
A.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B.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5.《军政府宣言》中阐述到:“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描述的是( )
A.民权主义B.民生主义
C.反帝反封建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6.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A.同盟会章程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
7.下图是1925年孙中山去世30万人为之送灵的情景,从中可以反映出( )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深得民心
②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孙中山一生从事革命为时人所敬仰
④孙中山解决了土地问题,民心振奋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8.有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视剧,其中出现的镜头,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事实()A.一位革命党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
B.大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纲领
C.茶馆饭店有人传阅《民报》
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
9.下列言行与人物搭配,不相符合的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
B.“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江泽民
C.“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D.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邓小平
10.近代以来,优秀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的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④邓小平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1.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思想潮流更迭频繁,冲突激烈。

这种现象主要
反映了()
①新旧多种政治力量并存
②各阶级、各阶层对救国图存道路的探索
③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和国内政治的黑暗
④当时的思想潮流相对于国情都有局限性(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中国革命旗帜的指导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
B.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发表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 中共七大的召开
13.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其实质是指()
A.中共探索出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将不断发展壮大
C.红色政权粉碎了国民政府的多次“围剿”
D.边界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
14.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理论创新的是( )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5.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6.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 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强调的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理论的指导性
C. 学习经典著作
D. 实践检验真理17.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是毛泽东关于()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D.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18.下列图片中所显示报告出现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大革命时期
19.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党历史上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定为会议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五大
20.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
21.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的这次深圳、珠海之行,主要解决了()
A.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
C.祖国统一的方式问题D.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22.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23.《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没社会主义D.什么是“一国两制”
24.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
②第一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④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25.下图反映的是1992年10月19日,邓小平与中共十四大的代表亲切见面的情景,这次会议的突出贡献是()
A. 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B. 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
C. 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明确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
中共十六大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请回答: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哪一历史时期确立的?形成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特点?
(2)这三大理论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第六单元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
26.(1)
毛泽东思想: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确立。

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邓小平理论: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确立。

背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特色理论逐渐成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确立。

背景:进入21世纪,中国全面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共同特点: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以实事求是为核心。

(2)毛泽东思想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

邓小平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