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4.4 两极格局的结束练习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4.4 两极格局的结束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1.1983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星球大战”安排。
从对苏战略上看,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在经济上拖垮苏联B.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争取主动C.带动美国经济发展D.大幅度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气答案A2.与“尼克松主义”相比,里根对苏联政策发生的新改变是()A.放弃争夺世界霸权B.主见实行缓和政策C.多种手段遏制苏联D.力求维持既得成果答案C3.20世纪80年头初,“美国之音”电台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说:“我们必需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需设法……制造苏联和它的卫星国内部的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需在苏联限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丑化苏联B.和平演化C.遏制社会主义D.稳定资本主义答案B4.东欧各国从20世纪50年头起先企图摆脱苏联限制,结果到20世纪80年头得偿所愿,其干脆缘由是()A.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调整B.东欧各国人民的不断抗争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化”D.东欧剧变的影响答案A5.日本《选择》月刊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出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须要。
”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精确的是()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手足无措C.文章持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答案C6.20世纪80年头,里根担当美国总统,美苏关系出现了新的改变。
里根政府的政策不包括()A.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B.以经济和科技竞赛拖垮苏联C.发动宣扬攻势在思想意识领域打击苏联D.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与其合作答案D7.20世纪80年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应美国一出版商的恳求,撰写了一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作——《改革与新思维》。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4.1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 1 课两极格局的形成1.下是雅塔会会,就是在会桌上,后的世界序次被基本确立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后期形成的雅塔系统主要就哪些完成()① 束争① 置法西斯① 后辈界安排① 建事集A .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B2.德黑会期的一天清早,在例会开始前,丘吉:“今天我做了个梦,梦我成世界的主宰!” 斯福:“我梦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我梦,我既没有赞同丘吉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赞同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段,我能够看出 ()A .力最B.斯福野心最大C.美矛盾是主要矛盾D.三国争霸意明答案D3.美国杜 (1945 年):“美国在世界上于地位⋯⋯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或其他任何一个大的袖所担的任,都不能够同美国今天所担的任对照。
” 明 ()①美国的世界霸政策昭然若揭①美国要西方国家抗①美结盟关系公开破裂①美国要同合作A .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A4.“我的一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坐着的是一可怜的英国小毛。
”丘吉的番直接表示()A.第二次世界大使英国已下降到二流国家的水平B.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国地位D.英、美、三国结盟关系破裂答案A5.欧社会主形成,其中各国都()A.建立了无政B.已建立比完的工系统C.面恢复和展的任D.已完成村中的社会主改造答案C6.第二次世界大后期结盟国召开的几次重要国会所完成的一系列()①是以德黑会中心确立的①主要体英美后辈界安排的意愿① 束了欧洲国家作世界中心的国格局①体出不同样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后和平的精神A .①① 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D7.二后期,主要大国了争取反法西斯争的最后利和后辈界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会。
以下各条款中,属于雅塔会内容的是()A .“三国之要旨⋯⋯在使日本所偷取于中国之土⋯⋯中国” B.“霸王役⋯⋯同法国南部的役相当合”C.“德国无收效及没心抵抗⋯⋯所得之果⋯⋯可日自己民之殷” D.“我的要旨是⋯⋯消德国的国主和粹主”答案 D8.丘吉曾:“我的一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坐着的是一可怜的英国小毛。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6: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练习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B.苏联军事、政治的力量空前增强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2、美国前国务卿赫尔曾说,“在战时和战后(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筹建国际组织和在东方实现稳定和繁荣,承认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与俄、英、美三个强大的西方盟国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国(是很有必要的)。
”赫尔承认中国大国地位的真实意图是()A.顺利推进联合国筹建的工作B.实现远东地区的稳定和繁荣C.强调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D.推进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3、斯大林曾说:“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B.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C.建立自己领导的势力范围D.抵制美国的霸权政策4、凯南八千字电报指出:“我们面对这样一支政治力量,它狂热地为之献身的信仰认为:若要使苏维埃国家获得安全,就应该,也必须扰乱我们社会的和谐,推毁我们传统生活方式……(苏联)势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
”从这段材料我们看出凯南提出遏制理论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不同B.战后的和平愿望强烈C.苏联努力扩大势力范围D.美国的霸权政策5、下列事件中,标志着国际关系格局中欧洲政治中心地位的丧失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D.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6、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他所指的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B.第二次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7、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0两极格局的结束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0两极格局的结束新人教版选修3(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里根执政之初,提出新“遏制”政策,以抗击苏联扩张。
里根政府的政策不包括( ) A.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与其合作B.发动思想宣传攻势,在思想意识领域打击苏联C.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D.以经济和科技竞赛拖垮苏联A[里根上台后,美国政府对苏联实行新“遏制”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而不是与苏联缓和关系,与其合作,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 2.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和平演变”是美国遏制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手段。
为实现“和平演变”,美国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意识形态上丑化苏联的宣传大战②与苏联签订“中导条约”③资助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组织④资助“自由欧洲电台”的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C[签订“中导条约”是美苏关系缓和的表现,不是美国“和平演变”的措施,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C项。
]3.20世纪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应美国一出版商的请求,撰写了一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作——《改革与新思维》。
在对外政策上,其“新思维”主张( )①人类生存高于一切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利益③不同社会制度难于共存④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C[戈尔巴乔夫在对外政策上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基于此,他对美国采取了“缓和”战略,①④正确,故选C项。
]4.东欧各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图摆脱苏联控制,结果到80年代如愿以偿。
其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调整B.东欧各国人民的不断抗争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D.东欧剧变的影响A[二战结束后,苏联为了自己与美国争霸的需要,加强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特别是为了对付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东欧国家的安全和经济恢复发展,但更主要的是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东欧的发展与稳定。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
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
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2013年7月10日,美国五角大楼下属情报机构出台的一份报告说“中国军方拥有世界上最活跃且型号众多的弹道导弹计划”,这份报告甚至宣称,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正不断扩充,未来l5年有l00枚导弹可以打到美国本土,有可能已经达到美国的水平。
这一材料不能说明①中国是世界上导弹最先进国家②中国是美国最主要的假想敌③中国成为对美国威胁最大的国家④西方国家的冷战意识依然存在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
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域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种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的保障。
”以下叙述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A.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该趋向统一C.文明的冲突已经取代了政治的冲突D.各种文明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4、雅尔塔体系崩溃的因素包括()①世界经济结构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②第三世界开展了反帝、反殖、反霸斗争③西欧、日本与美国展开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A.①②③④ B.①②⑧ C.②③④ D.①②④5、1991年,以美国为首组成的多国部队悍然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2003年当美国再次进攻伊拉克却遭到俄、德、法等国的强烈反对,这主要说明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A、多级化趋势 B、美国独霸世界C、全球一体化D、区域集团化6、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6: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练习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基础巩固1.二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
该体系()①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②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③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④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
下列各项条款中,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A.“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C.“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D.“我们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3.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句话反映了()①英国国际地位的上升②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③美苏重新划分世界④美苏平起平坐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4.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5.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的关键因素是()A.东欧诸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强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D.西欧帝国主义列强受到严重削弱能力提升6.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A.“冷战”局面已经形成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D.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7.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选修3作业:_第四单元第4课_两极格局的结束_作业2

1.里根执政之初,提出新“遏制”政策,以抗击苏联扩张。
里根政府的政策不包括()A.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与其合作B.发动思想宣传攻势,在思想意识领域打击苏联C.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D.以经济和科技竞赛拖垮苏联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里根上台后,美国政府对苏联实行新“遏制”政策,用排除法,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2.1983年,美国提出高科技军备竞赛的“星球大战计划”(下图),其本质说明了()A.欧洲盟国的安全需要高科技军事力量B.世界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战争阶段C.美国通过高科技军备竞赛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D.目的是与苏联高科技军备竞赛从经济上拖垮苏联解析:选D。
美国企图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拖入高科技的军备竞赛,从而从经济上拖垮苏联。
3.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的能力。
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图二反映了苏联直接葬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
4.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
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说明()①多极化格局是一种新的冷战形式②冷战的形式结束,但其战斗并未结束③中国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④东欧剧变后,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正在抬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
材料认为冷战变换了形式但依然存在,这是因为西方国家推行强权政治。
高中历史 44 两极格局的结束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3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基础达标(36分)1.从“尼克松主义”到“里根主义”说明 ( )。
A.美国的对外政策已拖垮苏联B.美国的对外战略做出重大调整C.从放弃世界霸权到重新争霸D.美国的战略核武器数量赶上苏联解析A项错在“拖垮”;美国并没有放弃过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所以C项错误;“中导条约”签订后,美国鉴于在数量上已落后于苏联,转而投入核武器质量的竞争,所以D项错误。
答案 B2.下列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试题从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进行概括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结合史实比较、鉴别结论的能力。
B项全面、高度地概括了美苏关系的状态与美苏关系的内容实质,其他选项则是从某个角度所作的一些结论。
答案 B3.东欧各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图摆脱苏联控制,结果到80年代如愿以偿,其直接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调整B.东欧各国人民的不断抗争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D.东欧剧变的影响解析本题以苏东关系的变化切入,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二战结束后,苏联为了自己与美国争霸的需要,加强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特别是为了对付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东欧国家的安全和经济恢复发展,但更主要的是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东欧的发展与稳定。
从一开始就存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对外政策上提出“新思维”,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最终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控制。
答案 A4.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B.“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C.“柏林墙”的倒塌预示着德国的统一D.“柏林墙”倒塌于两极格局解体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4: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练习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基础达标]1.(2018·大理高二检测)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答案 B解析由材料可知,吉斯卡尔既反对欧洲反对美国、又反对美国庇护控制欧洲,即其希望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故B符合题意。
2.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句话反映了()①英国国际地位的上升②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③美苏重新划分世界④美苏平起平坐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丘吉尔的言论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重新划分世界,同时也说明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3.战后初期,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曾说:“(美国)今天正处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
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
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
”美国能够掌握世界财富50%的主要原因在于()A.美国在战胜法西斯势力的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B.战争给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C.西欧各国在战争中普遍衰落D.美国通过战争建立了世界霸权答案 B解析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遭到了沉重打击和严重削弱,唯独美国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战争中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其他为战争服务的经济部门,使其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民主力量不断壮大,其突出表现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出现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A.东欧诸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强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D.西欧帝国主义列强受到严重削弱答案 B解析东欧、中国只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主要成员,不是关键因素,由此排除A、C。
高中历史选修三两极格局的结束

1985 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了 “新思维”思想,主张在经济领域和政治 领域实施改革,提出了“民主化”和“公 开性”原则以及政治多元化等,使得苏联 的对外策略和措施发生了转变。
请思考:
1.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于美苏争霸 产生了哪些影响?
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两极格局的 结束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1.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为什么再度缓和?分析其实质。 提示: (1)原因:①苏联由于向全球扩张而陷于内外交困中, 开始转攻为守,继续强调缓和与合作,力图维持既得成果。 ②长期的争霸和核军备竞赛,严重影响苏联的经济发展。戈尔 巴乔夫上台后,在对外政策上提出“新思维” 。 ③同时,美国也放松了与苏联的对抗,美苏关系迅速升温。 (2)实质:缓和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方式,缓和的目的是 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请结合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以及美苏从对抗到缓和的过程, 分析冷战局面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提示: (1) 美苏的激烈对抗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威胁,更造成 局部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甚至是战争灾难。美苏对抗对人类 生存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对本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起到很大的 制约作用。
(2)美苏两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是左右世界局势的重 要力量,两国关系的缓和也成为稳定世界局势的因素。两国之 间谈判、协议、裁减军备的方法和措施都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 可以借鉴的缓和、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 (3)两极格局解体后遗留了很多问题和潜在危机,冷战思维依 然影响国际社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故而使社会主义国家 不能获得真正良好的、稳定的国际环境;而原来被美苏矛盾掩 盖的各种矛盾也成为威胁和平的潜在因素;美国在国际事务中 表现出的指手画脚和恃强凌弱,对国际局势造成负面影响,成 为引发战争的潜在威胁。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与练习:第四单元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1)背景:八十年代初,苏联因实力下降而无法保持和美国竞争的势头,美国更多地以“缓和”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2)提出:里根执政之初,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3)实施①军事上:美国政府大量增加军事开支,加强军事力量,提出“灵活反应战略”。
②意识形态上: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资助“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加强宣传攻势。
2.苏联的“新思维”(1)背景:20世纪80年代,全球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拉大了苏联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行改革。
(2)内容:在对外政策上,他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3.美苏的缓和(1)1987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会晤,双方签订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的条约,即“中导条约”。
(2)1985~1988年,双方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上取得进展,签订了43个双边协议。
[误区警示]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提出,直接目的是为了改善同东欧盟国的关系,以适应苏联改革和加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二、冷战的结束1.背景(1)布什关注苏联国内的改革,并通过提供经济援助试图左右苏联的改革进程。
(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并未扭转经济下滑颓势,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引发了全面社会危机。
2.表现(1)东欧剧变: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执政党地位。
(2)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3)苏联解体:1991年,原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
[误区警示]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中,进行军备竞赛,其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最新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4.4两极格局的结束强化训练及答案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美苏争霸中美苏关系的变说明( )A.军事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共处.只要存在大国就一定有争霸战争D.苏联争霸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受本国的实力和国家利益的影响。
【答案】 A2.东欧剧变的原因不包括( )A.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给其人民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B.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执政党地位的丧失D.德国的统一【解析】德国统一是东欧剧变的表现,不是原因。
【答案】 D3.俄罗斯与其他宣布独立的10国于1991年12月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独联体”是( )A.国家的联合组织B.欧洲的区域经济集团.冷战时期出现的军事集团D.一个主权国家【解析】“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是国家的联合组织。
【答案】 A4.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解体原因。
(1)内因: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因素;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2)外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
【答案】 B5.从“尼克松主义”到“里根主义”说明( )A.美国的对外政策已拖垮苏联B.美国的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从放弃世界霸权到重新争霸D.美国的战略核武器量赶上苏联【答案】 B6.美国在与苏联搞“缓和”的同时,通过东西方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渗透。
这表明美国( )A.开展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B.对苏联实施文围剿和渗透.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D.支持反苏反共组织进行颠覆活动【解析】题干材料所述是“和平演变”策略的重要手段和表现。
【答案】7.1983年,美国提出高技军备竞赛的“星球大战计划”(右图),其本质说明了( )A.欧洲盟国的安全需要高技军事力量B.世界已经进入了高技战争阶段.美国通过高技军备竞赛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D.目的是与苏联高技军备竞赛从经济上拖垮苏联【解析】美国企图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拖入高技的军备竞赛,从而从经济上拖垮苏联。
【2019-2020】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4两极格局的结束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4两极格局的结束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基础巩固11983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
从对苏战略上看,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在经济上拖垮苏联B.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争取主动C.带动美国经济发展D.大幅度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2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之音”电台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说:“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设法……制造苏联和它的卫星国内部的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丑化苏联 B.“和平演变”C.遏制社会主义D.稳定资本主义3观察右图,1989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与中国实现关系的正常化。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是苏联全面收缩的重要步骤之一B.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是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的表现C.说服中国共同与美国对抗是戈尔巴乔夫访华的目的之一D.苏中关系的改善符合苏中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4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
“最幸运”是因为( )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B.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C.东西方冷战关系终于结束D.德国揭开了国家再次走向统一的序幕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81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提出了《新边疆:国家生存的战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21世纪建立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系统,从而夺取对苏冷战的全面优势。
“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的计划。
材料二“星球大战计划”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激化竞争,将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4 两极格局的结束
[基础达标]
1.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和平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
A.维护世界的稳定与繁荣
B.放弃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
C.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
D.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答案 C
解析肯尼迪的“和平战略”,把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口号下,通过援助、贸易、旅行、科技与文化交流,削弱东欧国家与苏联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扩大其霸权,称霸世界的目的。
2.美、苏关系出现“第二次缓和”的主要标志是()
A.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
B.《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
C.苏联开始提出“新思维”理论
D.美国正式制定星球大战计划
答案 B
解析《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被称为“第二次缓和”。
3.东欧各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图摆脱苏联控制,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如愿以偿,其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调整
B.东欧各国人民的不断抗争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D.东欧剧变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调整,表现之一是放松了对东欧地区的控制。
4.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
拆毁柏林墙
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
B.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
C.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速缩小
D.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体
答案 B
解析柏林墙是美、苏“冷战”背景下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其拆毁意味着德国即将实现国家统一,故B项符合题意。
5.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
B.两种政治势力的对抗
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 B
解析题干所指是自二战结束到1991年苏联解体期间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实质。
由此入手分析可知,A、C、D三项都叙述片面化,不能涵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政治势力对抗的内容。
6.从世界格局变化的过程来看,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大战的爆发B.各国的经济水平
C.各国的国家制度D.各国的实力对比
答案 D
解析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力量在于国家的实力,世界格局一般是由起主导作用的大国决定的。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宣布世界已经划分成“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世界
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1981年,里根声称,对苏联施加经济压力……以使苏联领导人削减军费,并逐渐缓和他们在世界上的行为,尤其是在阿富汗问题上。
——《冷战时期美苏贸易》
材料三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着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会不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三中布什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的本意是什么?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变化:以经济等非政治手段向苏联施加压力。
原因: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2)本意: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
影响:以经济援助为诱饵,对苏联“和平演变”,在苏联解体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8.1989年布什政府主动对苏联国内改革进行支持,戈尔巴乔夫也提出与美国缓和关系,是双方协商后的“双赢”吗?
答案1989年美国与苏联关系暂时恢复“和平”,是双方根据国情和国际形势作出政策调整的结果。
美国的目的是以“和平”为掩护,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手段,左右苏联的改革,以此给苏联施加压力,进行和平演变。
苏联则是因为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造成经济负担,加上国内各种危机爆发,故希望能以暂时的“和平”赢取发展经济的时间,但最后屈从了美国的压力。
可见,他们并没有“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