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摘抄_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28fb4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e.png)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赤壁之战是由刘备与孙权联军对抗曹操的一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水战。
以下是对赤壁之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1.背景: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想要征服南方,统一中国。
他率军南征,但受到刘备和孙权的联军的阻挠和抵抗。
双方在长江的赤壁地区展开了一场决战。
2.赤壁地区:赤壁位于现今湖北省荆州市,位于长江上,地形险要。
曹操决定在此集结军队,并且筑造战船,准备展开进攻。
3.双方力量对比:曹操的军队号称有80万人,实际兵力可能在20万左右。
而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只有5万人左右,兵力明显劣势。
4.张昭与诸葛亮的计策:诸葛亮向孙权建议采用火攻的计策,利用南风和干燥的天气,发动一场大火,烧毁曹军的战船。
而张昭则建议曹操尽快派兵渡江,以避免受到火攻的威胁。
5.北风阻挡:赤壁战场当地北方的山势较高,北风较为常见,曹操的军舰主要依赖风力推进。
而火攻所需的南风并不常见,这使得曹操在选择战场的时候失去了优势。
6.黄盖自投火海:孙权派遣将领黄盖投降曹操,但黄盖借机装病,带着船只献给了曹操。
曹操相信了黄盖的病情,没有细心检查其船只。
而孙权和诸葛亮安排的火攻船正隐藏在黄盖的船队中,黄盖在战斗中纵火,烧毁了曹军的船只。
7.南风火攻:在火攻之后,孙刘联军利用南风变天,再次发动火攻。
大火烧毁了曹军的大部分船只,使得曹操无法继续北上进攻,只得溃败而回。
8.结果: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告终。
曹操虽然未亲自参战,但损失惨重,战败后只带领着残余的部队匆忙撤退。
而刘备和孙权联军却在此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彻底阻止了曹操的南征计划。
9.影响:赤壁之战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场战役展现了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合作和统一抗敌的决心,也表明了曹操武力手段的局限性。
赤壁之战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对勇气、智慧和谋略的象征,被后人广泛传诵和研究。
10.赤壁题材的文学作品:赤壁之战激发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
读赤壁之战的好词好句摘抄[精选3篇]
![读赤壁之战的好词好句摘抄[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83c1b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2.png)
读赤壁之战的好词好句摘抄[精选3篇]【读赤壁之战的好词好句摘抄第1篇】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这本历史集中最引我注目的是《火烧赤壁》。
它主要写诸葛亮和周瑜一共抗曹操的故事。
开始周瑜故意把山东名士庞统赶出去,让他去投奔曹操,暗中巧施计谋。
庞打统见了曹操献计把大小船只用绳索连起来,可以保持平衡,其实曹操以中了连环计。
这是远处来了黄盖的“粮船”,曹操看了心中大喜,走出大营来迎接“粮船”,船离曹军水寨越来越近,正在这时,一位大将看出了破绽,可是发现的太晚了点,黄盖叫火箭手一同把玄中之箭放射出去,几千只燃烧着火的箭向“粮船”飞去,“粮船”着火了,大船借着风威飞一般的扑向曹军水寨,连在一起的船因无法移动全部被烧毁。
在这一次战争中曹操吃了大亏。
这也不能说诸葛亮和周瑜合作也不是一无所有的。
看了这篇故事,对我启发不小。
他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单枪匹马,只有大家同心协力,这样才能把事办的井井有条,果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读赤壁之战的好词好句摘抄第2篇】《赤壁之战》讲述的是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庞统的连环计成功后,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操,先让黄盖写信诈降,让曹操毫无防备.曹操不知有诈,黄盖的船借着东风飞快地冲进曹军的水寨.赤壁之战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因为先是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把缺点弥补.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难是不能直接不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化解困难的好办法.考卷上有一道难题,我们不能空着不做,得通过脑子的思考来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我们也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的话,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比如遇到小偷,你想好了怎么抓住他,可你们没有勇气不敢与小偷去拼搏,你也就抓不住她.生活中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读赤壁之战的好词好句摘抄第3篇】有一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的《火烧赤壁》。
描写赤壁之战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
![描写赤壁之战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https://img.taocdn.com/s3/m/6f9411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8.png)
描写赤壁之战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1. 焦土上的日出,映照着浴血战场的残骸。
2. 烈火中的战士,背负着荣誉与使命,舞动着勇气之舞。
3. 空中飞舞的箭雨,如同黑色的暴雨,带来了毁灭与死亡的阴影。
4. 紧凑的步伐,铿锵的战鼓,战士们步入了生死之门。
5. 斩断一切的念想,开启了永恒的战斗,在纷争之中寻找真正的自我。
6. 血色河流,映照着勇者的不朽。
7. 刀光剑影之间,蔓延开来的是生命的火焰。
8. 战马奔腾,如同山洪一般势不可挡。
9. 苍鹰展翅,追逐着自由与胜利的梦想。
10. 硝烟弥漫,弯弓搭箭,射出的是坚定的信念。
11. 身披重甲,笑傲战场,盘旋于刀剑之间。
12. 寒风刺骨,却挡不住战士们的决心与勇气。
13. 碧波荡漾的江水,见证着战火纷飞的岁月。
14. 散乱的箭矢,如同烈火中的星辰,划破黑夜的寂静。
15. 战马蹄声响彻云霄,喷吐出的热气,渲染着草原的黄昏。
16. 尘土飞扬,汇聚成一场疯狂的战争交响曲。
17. 纷飞的烟花,舞动着生命的曙光。
18. 乌云密布的天空,宛如封印的墨画,预示着战斗即将开始。
19. 吹起的号角,催动着每个战士心中的热血沸腾。
20. 清风拂面,沁入心脾,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21. 奋战在赤壁,战胜的是对逆命的妖魔,也是对内心的黑暗。
22. 纷飞的雪花,融化在热血沸腾的战场上。
23. 烈火中生命的舞蹈,在洪流中展现着自由的魅力。
24. 冷冽的利刃,划破长空,揭示着世界的深处。
25. 烈阳之下,刀枪不入,岂能久留的恶鬼般的敌人。
26. 飞虎之雄,迎风翱翔,将荣耀铸在了每一个挥动的动作中。
27. 战士们的眼中,只有彼此的背影,没有畏惧与退缩。
28. 绝望之中的希望,幻化出的是永不磨灭的信仰。
29. 万箭齐发,如同火焰之舞,扫荡一切敌人的妄想。
30. 红色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带着胜利的号角再次吹响。
31. 长矛划破敌军的阵线,如同邪恶的封印被撕裂的声音。
32. 一片苍茫的山川,见证着英雄们的传奇。
赤壁之战好词好句摘抄
![赤壁之战好词好句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6d146fb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d.png)
赤壁之战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
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反间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舌战群儒、亲密无间、推心置腹、肝胆相照好句:
1、这一夜的大火,烧得曹军焦头烂额,几十万的大军顷刻瓦解。
曹操也顾不得收拾残军,在张辽、徐晃等将士的掩护下,好不容易才冲出了包围。
2、可怜曹操的十万大军被一把大火烧得精光,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立了大功。
3、诸葛亮却显得十分镇定,又说又笑的回去了。
周瑜等诸葛亮一走,立即吩咐后军,不许给诸葛亮造箭用的材料。
他还是不放心,又要鲁肃前去探听动静。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66bbd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2.png)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是北宋司马光所写作品。
本文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其中尤以战前准备为主。
文章多用人物对话表现战略决策的过程,揭示当时各方面临的形势,也从中表现了每个人物战略眼光的高低。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高一语文古文:《赤壁之战》知识点汇总
![高一语文古文:《赤壁之战》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5f8cb3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b.png)
【导语】⽆忧考整理了⾼⼀语⽂古⽂:《⾚壁之战》知识点汇总供考⽣参考学习。
这天夜⾥,周瑜⼜去见孙权说:“众⼈只见曹操信上说⽔军、步兵⼋⼗万⽽个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
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五六万,⽽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万罢了,⽽且都三⼼⼆意。
⽤疲惫染病的⼠兵控制三⼼⼆意的军队,⼈数虽多,也很不值得畏惧。
我只要有精兵五万,已经⾜够*它,希望将军不要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很合我的⼼意。
⼦布、元表等⼈只顾妻⼦⼉⼥,夹杂着个⼈的打算,很让我失望;只有您和⼦敬与我⼀致,这是苍天让你⼆⼈辅助我啊!五万兵难在仓猝之集合起来,已选好三万⼈,船只、粮草、战⽃⽤具都已办齐。
你与⼦敬、程公就先⾏出发,我会继续派出军队,多多装载物资、粮⾷,作您的后援。
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我当和孟德决⼀死战。
”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壁相遇。
这时曹操军中的⼠兵们已经有流⾏病,刚⼀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
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对峙。
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尾相接,可⽤⽕烧来打退他们。
”于是调拨⼗只⼤⼩战船,装满⼲苇和枯柴,在⾥⾯灌上油,外⾯⽤帷帐包裹,上⾯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船,系在战船的尾部。
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
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曹操军中的将领、⼠兵都⾛出营房站在那⾥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
离曹操军队⼆⾥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来,⽕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往来象箭⼀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
霎时间,烟⽕满天,烧死的、淹死的⼈和马很多。
火烧赤壁好词好句摘抄
![火烧赤壁好词好句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2a5518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c.png)
1.火烧赤壁,战舰纵横,烽烟弥漫,壮丽的景象令人心驰神往。
2.红莲火舞,山河破碎,英雄豪气在这片苍茫间尽情展现。
3.战鼓擂响,刀光剑影交错,勇士们奋勇杀敌,宛如天神下凡。
4.赤壁之战,乱世中的一曲豪情壮丽的交响乐,在历史长河中流传千年。
5.曹操智勇双全,但在赤壁之战面对周瑜、刘备等联军却束手无策。
6.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被誉为兵法智慧的杰作。
7.诸葛亮巧计安排火攻赤壁,以少胜多的英明决策令人叹为观止。
8.赤壁三分天下之争成就了刘备、孙权等后来的一代英雄豪杰。
9.战火纷飞间,江水波涛汹涌如龙,将士们以生命为代价捍卫着家园。
10.赤壁之战是一场智勇激烈的对决,也是一次英雄辈出的历史洗礼。
11.纷争中,赤壁犹如一尊巍峨的雄狮,它见证了英雄们的血性与荣耀。
12.雄鹰展翅,飞扬于战场之上,舞动着自由与胜利的旗帜。
13.赤壁之战让人们明白了智慧和勇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14.在这片红尘中,无论生死荣辱,英雄们都以赤子之心守护着自己的信仰与国
家。
15.烈火焚身时,忠诚与勇敢成为每个战士心中最后的底线。
16.大江东去长风浩荡,赤壁烽火映红天;铁骑奔腾云水间,英雄豪杰谱乾坤。
17.三国之地千年传奇,赤壁之战史书留传;火烧江山化乌有,智勇双全谁能敌?
18.烽火连天,红尘滚滚,赤壁之战成就了一代叱咤风云的英雄。
19.乱世之中,智者与勇者共舞烈火,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壮丽乐章。
20.红颜薄命,英雄无悔,赤壁之战见证了历史的巨变与人性的光辉。
赤壁之战的好词好句摘抄
![赤壁之战的好词好句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051da27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1.png)
赤壁之战的好词好句摘抄1. 背景介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的曹魏与刘备联军在赤壁展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规模决战。
这场战役以火烧赤壁为最著名的一幕,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典之一。
2. 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赤壁之战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之一,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役不仅在战术上体现了智谋和勇敢,也在文化上和人们的想象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关于赤壁之战的一些好词好句摘抄:火烧赤壁•“红蓼岸边杀气腾腾,江水中闪耀着无尽的火光。
火焰升腾,烟雾弥漫,整个赤壁仿佛陷入了地狱般的恐怖景象之中。
”•“烈火吞噬了曹军的战船,窜起的火光映照在江面上,如同一条巨龙般令人震撼。
”•“赤壁之上烟火四起,曹军统领呐喊声、焦急的呼救声此起彼伏,一时间,整个战场都被火焰和恐惧所笼罩。
”精妙战术•“周瑜以火攻为计,巧妙地利用了风向的变化,让曹军的战船无法回航,最终击溃了曹魏水军。
”•“张辽严阵以待,但他未曾想到,周瑜利用了水军的纵火箭技术,将曹军赤壁的战船燃烧殆尽。
”•“刘备联军隐匿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利用地形优势将曹军一网打尽。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赤壁之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代表了勇气、智慧和反抗侵略的精神。
”•“中国文学中流传下许多描写赤壁之战的作品,如《木兰诗》、《赤壁赋》等,这些作品不仅赞美了赤壁之战的英雄事迹,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赤壁之战的故事也被用来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等媒体,通过艺术的形式将这段历史故事传承给后世。
”3. 赤壁之战的意义赤壁之战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以下是赤壁之战的意义:战争与和平赤壁之战是一场残酷而血腥的战役,它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破坏力和无谓的牺牲。
同时,赤壁之战也是一场展示智慧和和平解决纷争的典范,它通过巧妙的战术击败了曹军,让人们看到和平的希望。
赤壁之战好词好句摘抄(一)
![赤壁之战好词好句摘抄(一)](https://img.taocdn.com/s3/m/ec11f62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6.png)
赤壁之战好词好句摘抄(一)
赤壁之战好词好句摘抄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决战之一。
•发生在公元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强大军队。
•这场战役被后人赞誉为“绝世之战”。
曹操的气势
•曹操统领百万大军,气势磅礴,声势浩大。
•“曹公初起,霸业未成,此天地所未有之诞也!”——《赤壁赋》孙刘联军的准备
•孙刘联军深知曹操兵多粮少的局面。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赤壁赋》
赤壁之战的场景
•火烧赤壁后,江面上烟雾弥漫,形成横空出世的奇观。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临江仙·夜归临皋小饮》
孙刘联军的奋战
•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发挥出超乎想象的战斗力。
•“力可拔山,任重而道远。
”——《赤壁赋》
曹操的败象
•曹操意识到战局不利,粮食严重不足。
•“嗟子奇!曹公既得与子矣。
”——《赤壁赋》
赤壁之战的结果
•孙刘联军经过激烈战斗,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大风歌》
以上是对赤壁之战好词好句的摘抄,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简述赤壁之战50字
![简述赤壁之战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c0a5f3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a.png)
赤壁之战
主要内容简述:
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0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与刘备联军抗曹,周瑜利用苦肉计使黄盖进入曹军大营,后来他们里应外合,利用曹兵多为北方人,不识水性的特点,放火烧了曹军粮草,最终以少克多。
此战中,曹军被烧死者很多,但大部分的曹军都是因为饥饿和疾病而死。
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
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
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
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
对于曹操的兵力有八十万、一百万等夸大。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
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三国演义写景的段落摘抄
![三国演义写景的段落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4070d4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9.png)
三国演义写景的段落摘抄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豪杰。
以下是一些描述景物描写的段落摘抄:
赤壁之战:
“遥见南船北马,望尽天涯路。
江水千里,一帆风顺,旌旗隐隐,雄踞江天。
”
卧龙凤雏出场:
“龙之初现于江夏,涓涓细流似无形。
凤凰于蜀中展翅,长啸破空惊天地。
”
诸葛亮入蜀:
“翠竹屏风,芳草如茵。
山川相连,仙气缭绕。
凤求凰于彼岸,龙降临于尘寰。
”
赵子龙单骑救主:
“青龙偃月刀破云霞,如神龙飞腾于夜空。
孤影独行,马蹄激扬,
英勇之姿犹如神祇降临。
”
曹操在赤壁望风:
“赤壁之下,江水潺潺,日影微动,如水墨画一般。
狂风呼啸,卷起漫天烟浪,曹操望江而叹,豪情万丈。
”
这些段落描绘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场景,以其雄奇壮美的笔墨展现了古代战争、风光和英雄的氛围。
小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为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恢弘气象。
三国演义里面的好段摘抄
![三国演义里面的好段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bf343d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9.png)
三国演义里面的好段摘抄
《三国演义》里面的好段摘抄:
1.赤壁之战,曹军大败。
曹操败回,大叫“既生瑜何生亮”,便令人把自己的长子曹昂和次子曹安民喊来,要他们二人与他同去江东,共图大事。
曹昂推病不去。
曹操再三邀他,曹昂只是推说有病,不肯前往。
2.操乃取金块搭在箭上,射中曹昂胸膛;又将自己的金创在
马鞍内塞满棉花,教曹洪骑坐其上,以箭射之。
于是曹昂、曹安民各被射中,死于马上。
曹操见两个儿子都已死了,悲痛欲绝。
3.操于马上以手抚膺叹曰:“为儿之故,杀义父者谁耶?”
众皆不敢动。
4.操于马上视其背上所刺字,乃皇叔刘备也;乃谓曰:“吾
已知子孝孙也。
”
5.操以手抚膺叹曰:“玄德啊!玄德啊!今日之事,汝父子
如何?”玄德曰:“虽如此,但不知皇叔从何处得来此刀?”操
指曰:“此乃赵子龙手中所拿也。
”玄德惊问曰:“子龙真将军矣?”操指其背上所刺字曰:“此人亦是吾之同宗也。
”遂命左右
牵过马骑。
—— 1 —1 —。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cb84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d.png)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决战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以下是赤壁之战的知识点的归纳整理:1.历史背景: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领导的东汉政权与孙权领导的吴国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孙权控制江南,刘备分据蜀地。
2.曹操北伐:曹操历经长期战争后,统一北方,建立了强大的政权。
为了扩大势力,曹操决定南下攻打孙权的吴国。
曹操率领约30万大军,由陆路沿长江南下。
3.东风四起:赤壁之战发生的前夜,天降大雾,江面上形成了大雾迷漫的景象。
此时,孙权的水军已准备就绪,但对曹操的庞大舰队感到望而却步。
然而,突然之间,东风四起,天空变得晴朗起来,这成为了赤壁之战的关键因素。
4.诸葛亮之计:孙权知道自己的水军不敌曹操,于是向刘备请求支援。
刘备派遣了自己的军师诸葛亮出谋划策。
诸葛亮提出了火攻的计策,利用东风将曹军二十多万军舰推向火海,以火攻曹军。
5.周瑜之计:孙权的武将周瑜也提出了各种计策,最终与诸葛亮合作,共同制定了火攻计划。
周瑜还派遣邹靖去曹营献计,说东风四起时正是准备用火攻的好机会。
6.火攻计划:孙权和诸葛亮共同制定了火攻计划,将船只装满草木和油料,然后点燃一一投入水中,利用风势将火势烧到曹军的船只上。
火焰蔓延后,曹军船只被大火包围,慌乱之中,曹军大军几乎被困在水中。
7.赤壁大战:赤壁之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火攻,曹军受到大火的困扰,无法顺利进攻。
第二阶段是陆战,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趁机发动进攻,击退了曹军的进攻。
8.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去了大量船只和士兵,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孙权和刘备及其联军则获得了胜利。
这个胜利对于孙权和刘备的吴国和蜀国来说,意义重大,也标志着曹操势力在南方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9.赤壁之战的影响:赤壁之战的结果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对后来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操未能攻下江南地区,吴国得以保持独立,孙权成为江东霸主;曹操在赤壁之后再也没有南下的机会,进一步稳固了蜀国在西南的地位。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cb5658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b.png)
赤壁之战原文及注释《赤壁之战》是北宋司马光所写作品。
本文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其中尤以战前准备为主。
文章多用人物对话表现战略决策的过程,揭示当时各方面临的形势,也从中表现了每个人物战略眼光的高低。
一、作品原文初1,鲁肃闻刘表卒2,言于孙权曰3:“荆州与国邻接4,江山险固5,沃野万里6,士民殷富7,若据而有之8,此帝王之资也9。
今刘表新亡10,二子不协11,军中诸将12,各有彼此13。
刘备天下枭雄14,与操有隙15,寄寓于表16,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17。
若备与彼协心18,上下齐同19,则宜抚安20,与结盟好21;如有离违22,宜别图之23,以济大事24。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25,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26,及说备使抚表众27,同心一意,共治曹操28,备必喜而从命29。
如其克谐30,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31。
”权即遣肃行32。
到夏口33,闻操已向荆州34,晨夜兼道35,比至南郡36,而琮已降37,备南走38,肃径迎之39,与备会于当阳长坂40。
肃宣权旨41,论天下事势42,致殷勤之意43,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44?”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45,欲往投之46。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47,敬贤礼士48,江表英豪咸归附之49,已据有六郡50,兵精粮多51,足以立事52。
今为君计53,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54,以共济世业55。
而欲投吴巨56,巨是凡人57,偏在远郡58,行将为人所并59,岂足托乎60!”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61:“我,子瑜友也62。
”即共定交63。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64,为孙权长史65。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66。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67,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68。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69。
亮见权于柴桑70,说权曰71:“海内大乱72,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73,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74,略已平矣75,遂破荆州76,威震四海。
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
![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5dc7a7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9.png)
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篇一: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一、引言自古以来,历史小说一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而《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更是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三国演义》中,第二章节不仅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更是对三国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生动深刻的描绘。
接下来,本文将以三国演义的第二章为主线,探讨其中的主题与观点,并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分析。
二、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1.赤壁之战第二章中,赤壁之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在这一战中,曹操与孙刘两军展开了一场宏大的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更是引发了许多人物的命运转折。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经典的一段战争描写,其激烈的战局、丰富的策略和策略家之间的智慧较量,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势的变化三国演义第二章中,作者通过描写赤壁之战、曹操、孙刘两军的交锋等场景,展现了当时时局的动荡与变化。
这种变化既表现在政治格局的转变,也表现在人物命运的起伏。
曹操的力量逐渐壮大,孙刘两军则在赤壁一役中获得了宝贵的胜利,这些变化都为三国历史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3. 智谋与谋略赤壁之战所展现的智谋与谋略,也是三国演义第二章的一个重要主题。
孙权的火烧连营计、周瑜的借东风计等战术,展现了强大的智慧和谋略。
而在曹操一方,也有许多智谋之士如郭嘉、荀彧等,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智谋与谋略的展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深度和趣味。
4. 人物性格与命运三国演义一直以来都是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而著称。
第二章中,曹操、孙刘二方的主要人物,以及周瑜、诸葛亮等次要人物的形象鲜明,性格迥异。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作者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更是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而这些人物的命运也在这一章中开始发生着微妙而重要的变化。
5.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演义》第二章中蕴含的丰富主题和观点。
赤壁之战名言
![赤壁之战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864787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c.png)
赤壁之战名言1、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评赵云)2、周瑜没能杀掉诸葛亮,虽然心里很懊恼,可也无可奈何。
现在的头等大事是击败曹操。
3、吕布见劝说无效,勃然大怒,吩咐左右:“快把我的画乾拿来!”众人见吕布发怒了,都不敢再吭声。
4、恤军士,已经三年。
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
今番若不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诸葛亮对刘禅语5、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诸葛亮语6、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
7、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
8、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9、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10、乘虚而入:乘:趁。
趁着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13、赵云走不远,又被原袁手下的四员降将团团围住,他奋力迎战,全无惧色。
这时又有曹军蜂拥而上,只见赵云左,右手剑,杀得曹操血肉横飞,惊慌失措,不敢靠近。
14、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
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
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周瑜对孙权的遗言。
15、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唱16、留郭嘉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
关于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欣赏。
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操召而问之。
畴曰:“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
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
”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向导官,为前驱;张辽为次;操自押后:倍道轻骑而进。
17、正走之间,见一将手提铁枪,背着一口剑,引十数骑跃马而来。
火烧赤壁精美语句
![火烧赤壁精美语句](https://img.taocdn.com/s3/m/2141d8f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8.png)
火烧赤壁精美语句
1.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2.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东汉末年,由于天下大乱,各地势力纷争不断,形成了魏、蜀、吴三方的格局。
3. 赤壁之战的导火索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的进攻,形成了以赤壁为中心的大规模军事对峙局面。
4. 赤壁之战的决定性一战发生在赤壁之南的长江上,孙刘联军以火攻的方式击败了曹军,使曹操遭受重大损失。
5. 火烧赤壁的战术是由周瑜提出并实施的,他利用南方多雾的特点,用火攻迷惑曹军,造成混乱,最终取得了胜利。
6. 这场战役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曹操无法统一天下,为刘备和孙权争夺天下提供了机会。
7. 赤壁之战也被誉为兵法中的经典之战,被后世军事家广泛研究,成为了军事战略的经典案例之一。
8. 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体现了刘备和孙权的智谋和勇气,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卓越之处。
9. 赤壁之战的影响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还影响了文学艺术和民间传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10. 赤壁之战的故事被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被后人赞颂为英雄壮举,催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的好词好句概括和感想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的好词好句概括和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2b46e1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2.png)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的好词好句概括和感想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火烧赤壁的故事背景
2.好词好句的概括
3.感想分析
正文
火烧赤壁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描绘了三国时期蜀汉、东吴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操大军的壮丽场景。
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战争场面之一,其描绘手法独具匠心,成为了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火烧赤壁的好词好句概括如下:
1.“若夫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这句话用来形容曹操的英勇豪迈,但也透露出曹操的自负,暗示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
2.“欲破曹公,须用火攻。
”这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提出的战略,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句话描绘了东风吹拂,周瑜用火攻破敌的场景,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周瑜和黄承儿的赞美。
火烧赤壁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大军南下,意图消灭蜀汉和东吴,统一中国。
在这个关键时刻,蜀汉和东吴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战争场面之一,描绘了联军用火攻大胜曹军的壮丽场景。
感想分析:
火烧赤壁的故事描绘了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战争场面之一,其描绘手法独具匠心,成为了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火烧赤壁的故事,我
们可以看到三国时期战争的残酷,也可以看到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南阳)挥师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
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当时荆州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中国中南部江西省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
吴国的大将周瑜、鲁肃与诸葛亮等精辟分析局势,指出曹军兵力虽实有20余万,但有后方不稳、远道劳师、不服水土、短于水战等弱点可乘,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沿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曹军不善水战,又值疾疫流行,被孙刘联军阻击于赤壁。
战斗力大减,初战受挫,被迫驻守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一带,隔江与联军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命令他致书曹操假装投降,以出奇制胜。
曹操自信稳操胜券,戒备松懈。
黄盖选择时机派船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延及岸上营寨,曹军死伤惨重。
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
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向江陵,兵力折损大半,无力再战,退却而走。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周瑜率军沿江进攻江陵,分别派遣部将甘宁绕道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境)。
孙权统领大军东征合肥(今属中国东南部安徽省)。
刘备领兵追至江陵后回师夏口(今武汉境),沿汉水向北进发以迂回到曹操军队的后方,并分兵抢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此战为尔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典故是什么?
曹操修铜雀台,曹植作《铜雀台赋》,中有“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指的是铜雀台旁的两座桥。
诸葛亮游说东吴,为了说服东吴联蜀抗魏,就说《铜雀台赋》说的是“揽二乔”,说曹操父子是侮辱东吴无人,要打下东吴,霸占东吴二乔(孙策之妻和周瑜之妻)。
所以诗里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说如果不是有东风成全周瑜的火烧之计,曹操恐怕早就破了东吴,把二乔抢回去锁在铜雀台了。
唐代诗人杜牧写道: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写赤壁之战的诗中已隐隐地透露出赤壁之战与二乔的关系。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雄心万丈,经过周密的准备,向南进兵,目标首先就是荆州。
当时刘备已死,刘备的儿子刘琼举众而降,刘备败走,江东的孙权也危在旦夕,如果孙、刘联合与曹军决战,胜败尚不可知,如果单独行动,就极有可能被各个击破。
是战是和,当时吴国境内却有两派,而决定关健就看周瑜。
肃夜访周瑜。
当时周瑜正在邵阳湖训练水师,鲁肃见到周瑜开门见山地说:“曹操驱兵南侵,
传檄至此,欲与主公会猎于江夏,显有并吞之意,和战二策,主公不能决,将军之意若何?”周瑜回答:“曹操挟天子之名,其师不可拒,其势力亦不可轻敌!”鲁肃大不以为然地说:“伯符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正欲赖将军以保全国家啊!”两人争执不休,诸葛亮一言不发,眼看双方就要翻脸,不觉哈哈大笑起来,引得周瑜问他:“先生何故发笑?”诸葛亮从容回答:“我笑鲁肃不识时务罢了!试想曹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
向来只有吕布,袁木,袁绍敢与对敌,今数人都被曹操所灭,天下无人了啊!只有刘备不识时务,强与争衡,如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
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
可以全富贵,国祚迁移,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鲁肃傻乎乎地问:“你怎么一下子又转过来叫我去投降呢?”诸葛亮仍然不急不慢地说:“我有一计,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用不着国家投降,只须派一个使者,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得到这两个人,百万之众就会卸甲卷旗退走!”周瑜一听,十分新鲜,急问:“用哪两个人,可退曹兵?”诸葛亮仍然拐弯抹角地卖关子:“江东去此二人,如大树之飘一叶,太仓之减一粟,曹操获得了,一定会大喜而去。
”就这样胃口吊尽之后,诸葛亮才慢条斯理继续说:“我还住在隆中的时候,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一台,起名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在里面。
曹操是个好色之徒,听说江东乔国老有两个女儿,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所以发誓:‘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现在他弓陌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只是为此二女,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曹操得到这两个女子,称心满意,一定班师而去,这是范蠡献西施的计,将军还不赶快执行。
”周瑜问道:“曹操想得二乔,有何证据?”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曹操的儿子曹植曾奉曹操的命令作铜雀台赋,文中写道:‘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话到此处,周瑜已气得脸红脖子粗,诸葛亮故意装作满头雾水似地问:“汉天子常以公主和亲,你现在怎么可惜起两个民间女子来了呢?”周瑜说道:“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就是我的妻子。
”就这样诸葛亮装疯卖傻,激怒了东吴的决策人物,把东吴拖向赤壁战场,直接承担了曹操的强大压力,才使得立足未稳的刘备,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
虽说孙刘联合,诸葛亮功不可没,但没有二乔又怎能做到这一点呢?没有孙刘的联合,又那有赤壁之战的胜利。
诸葛亮是聪明的,曹植铜雀台赋中的关于“二乔”一句,实际是另有所指,却被他巧妙地用来激怒周瑜,促成孙合作,使后来饱偿寂寞之苦的二乔在当时也为国作出贡献。
诸葛亮敢这样做,就是他看准了周输个性的弱点:心浮气躁。
在后来他也就用这一点在荆州的借还问题上活活气死周瑜。
使已经尝尽孤单的姐姐大乔,有了个做伴的妹妹。
从此,姐妹两人面对江南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天天就坐在一起,说些孙策和周瑜当年的故事,特别是周瑜肯为她两人去进行大规模的赤壁之战。
详见《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计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当然,这可能是罗贯中杜撰的,但这给了杜牧灵感,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赤壁》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