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一词多义

合集下载

11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巧判断-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11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巧判断-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巧判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正确判断法教学重点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多义词及古今异义词的准确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多义词及古今异义词的准确含义。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方式主要是考查重点词语,要求辨析词语的解释与该词语在课文中的解释的异同;二是在翻译中考查实词作为得分点体现。

真题示例:(2023年新高考1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文言实词采分点:“骄侮”(高傲轻慢)、“唯”(只有)、“是以”(因此,所以)各1分,句子大意1分】(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文言实词采分点:“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各1分,句子大意1分】(2023年新高考2卷)⑴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⑵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答案】⑴你们要能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周旋交战,我与诸君骑马慢行而观战,不也是件乐事吗?(文言实词采分点:考查“少”、“却”、“周旋”,每词1分,句意1分)⑵古人在阵前出奇招,攻打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这也是奇正变化的法则吗?(文言实词采分点:考查“奇”“斯”、“相变”,每词1分,句意1分)二突破导航三方法突破掌握五类文言实词的用法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这些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复词和词类活用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自考古代汉语重点知识整理

自考古代汉语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许慎说:“象形是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也。

”象形是—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形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所谓指事,含有标识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多是点和横)构成的。

例字:刃、亦。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所谓“以事为名”,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本义是对引申义、假借义而言的。

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老的意义,叫做词的本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例如:“向”,《辞源》前三个义项是:1、北窗。

2、朝向,对着。

3、方向,趋向。

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

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y ǒu)也。

”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

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推演出来“朝向”、“对着”、“方向”、“趋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第三课古书的用字通假字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

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

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女”——“汝”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文言实词复习课件

文言实词复习课件

(1)出产的、收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入的 (《捕蛇者说》) (2) (2)外连衡而斗诸侯(《过》) 使……争斗
(3)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巩固练习
(3) 使……逃跑 可烧而走也。(《赤》) (4)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崤》) (4) 使……劳苦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 (5)为……哀
2、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和 被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所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 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翻译时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一般来 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数使动用法。如, (1)“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表示“使(之,曹军)逃跑”。 (2)夫乃止殿。――柳毅传 (使……止,叫……止步) (3)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使……朝拜) (4)欲止不内。――鸿门宴 (使……止,阻止) (5)彼于致福者。――逍遥游 (使……来)





2、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 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 (1)(燕赵之君)义不赂秦。 (坚持正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 (《伶官传序》) ( “本”,本义为草木的根或茎,引申为根源, 本源。此处带宾语“其成败之迹”,用作动词做 考察,推究讲) (3)“二月草已芽”(《采草药》) “芽”表示“发芽”,前面有副词“已”。
25.戾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赤壁之战》)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 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
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 其行廉(《屈原列传》)
适逢 践踏
26.廉
27.令 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 28.略 秦进兵略地(《荆轲刺秦王》) 29.冒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活板》) 30.逆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高中语文2023高考一词多义精准复习(知识+练习)

高中语文2023高考一词多义精准复习(知识+练习)

高考语文一词多义精准复习一、知识回顾1.一词多义的概念一个词有多个意思,这些意思又是互相联系的,叫作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

这是因为文言文中单音词占优势,易于引申。

例如:“兵”本义是武器,《出师表》“兵甲已足”中的“兵”就是这个意思。

《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中的“兵”指军队,“行收兵”中的“兵”指士兵。

2.一词多义的形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例如:朝,本义是“早晨”(朝令夕改)。

“道”的本义就是路途、道路。

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

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当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义”。

例如:“走”的基本义是“步行”。

在现代汉语中谈到本义是指后者,即词的基本义,也就是常用的意义。

这种基本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总是作为词的第一个义项。

(2)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例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为“朝代”(改朝换代)。

“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本”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3)比喻义。

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

例如:“手足”本义是“手和脚”,“兄弟”是其比喻义;“干城”本义是“盾牌和城墙”,后来喻指“捍卫者”。

(4)假借义。

所谓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意义。

它同词的本义是不相干的。

如“然”,本义是燃烧。

后来假借为:①代词,如此,这样。

如“鞣使之然也”。

②形容词词尾,相当……的样子”。

如“屋舍俨然”。

3.词义的引申方式(1)连锁式。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大二阶段,学习古代汉语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

以下是大二学习古代汉语时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特点1. 多音多义: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含义。

2. 辞章句读:古代文献中常采用平仄、押韵等手法,要注意正确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调。

3. 四声八调:古代口语中有四声八调的音调变化,需要注意掌握不同字在不同声调中的发音规则。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1. 出土文字: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形态特点和基本解读方法。

2. 字形演变: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的发展与区别。

3. 假借字:了解古代汉字之间的相互借代现象,如“蜀”字的发音替代、“殷”字形的借用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1. 文言文句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结构、主谓宾的排列顺序、修辞手法等。

2. 虚词使用:了解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虚词,如“之”、“乎”、“兮”等的语义和用法。

3. 句读和转換:熟悉古代汉语中的破折号、问号、句读音、并列句、复句等的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1. 《诗经》:了解古代汉语的韵律、格律体裁,如诗的五言、七言和风格特色等。

2. 《论语》和《孟子》:理解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典故等,如用典、比喻、反问等。

3. 古代戏曲:熟悉脸谱、唱词、曲调等古代汉语戏曲表演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五、古代汉字的使用1. 姓名命名: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命名原则,如以字面意义为基础、崇尚典故、喜用谐音等。

2. 字的辨析:熟悉古代字形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场景中正确运用字义的技巧。

3. 古籍阅读: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阅读方法,如《史记》、《左传》等的解读技巧。

总结: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规则、诗词鉴赏以及古籍阅读等知识点,是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并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汉语知识

古汉语知识
古汉语常识

文言文是我们的祖先用的书面语言。文 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是个继承与发展的 关系。就语言的基本形式来说,它们是 一致的,就语言的变化说,它们又有很 大的差别,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 握古今汉语的这种差异,具备阅读浅显 文言文的能力。
通假字
定义

通假字就是古人在书写时临时借用一个 音同或音近,形同或形近的字来代替的 某个字。判断通假字的依据就是“本字” 和通假字“音同(近)”或“形同 (近)”。
古今异义词



( 一) 词 义 扩 大 ( 二) 词 义 缩 小 ( 三) 词 义 转 移 ( 四) 感情色彩的变化
(
一)词义扩大

把ba

[古义]动词。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 车叱牛牵向北。(《卖炭 翁))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岳阳楼记》) [今义]①握住。②把持。 ③介词,将。④量词。
使动(名词使动 动词使动 形容词使动)
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
II简析
(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 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 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 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 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 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 词了.



3. 音变通假。例如: (5)“扁鹊望桓侯还走。”(《扁鹊见蔡 桓公》)“还”通“旋”,读“xuán”。 (6)“将军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被”通“披”,读“pī”。两个字声母和韵 母均不相同。


二、利用形体特点 1、增加偏旁,找出本字。如: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供 (2)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 2、更换偏旁,找出本字。如: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贴—— 贴

古汉语知识点

古汉语知识点

古汉语知识点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古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就教材中出现的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有关常识及古今通用的修辞手法作一简要介绍。

古今字和通假字一、古今字在某一词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异中有同的若干字,原来的字称古字,后造的字称今字。

一般来说古字义项较多,今字承担的只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

例如: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李斯《谏逐客书》)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论语·先进》)③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例①中的“从”是今字“纵”的古字。

上古时汉字数量较少,每个汉字所表示的意义要比后世多。

兼职过多,容易造成岐解、误解。

解决一字多义问题的一种办法就是另造新字来表示原字若干意义中的一个意义。

例①古字“从”本兼有跟从、听从、追赶、参与、纵容、纵横等义项,后来在“纵横”的“纵”等意义上另造了一个今字“纵”。

例②中的“莫”字就是“暮”的古字。

在古汉语中,一个字因音同或音近常被借用来表示另一个词的意义,久借不归,假借义遂占据了主导地位,本义反而不明显了,这时就让原字表假借义,另造一个新字表示本义,新造的表示本义的字就是今字。

古字“莫”常借用作无定代词,表示无、没有之意。

后来假借义成为“莫”的常用义,本义就另造一“暮”字来表示。

例③的“阁”是“搁”的古字,“搁”字是在“阁”的“搁置”的意义上产生的。

例句③又由“搁置”引申为“忍住”“含着”。

注意,“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

清段玉裁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而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说文解字注·言部》“谊”字注)二、通假字通假也作“通借”、“古音通假”。

指古代汉语书面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或替代。

其中替代的字称为通假字,被替代的字称为本字。

通假字与本字之间除了音同或音近的关系,并无词义上的必然联系。

文言文阅读 实词之一词多义

文言文阅读 实词之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1 一词多义 2 通假字 3 词类活用 4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一个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这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现象。如“兵”的本意是“兵器”。一个词在 不同的语句中意义不同,而这几个意义往往是有关联的。 举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举起,抬头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发动 译文:现在逃跑是死,发动叛变也是死。 (3)举世无双。全 译文: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4)举一反三。提出,举出
或:表示以戈卫国。 本义:国家。 成语:多言或中duō yán huò zhōng, 释义为:多言或中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一词多义
向人认错,道歉 • 长跪而谢。——《战国策》
• 译文:久久跪着,认错请罪。
有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 杜门谢客。 • 译文:关着门拒绝见客。
感谢,酬谢。 •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译文:酬谢很多客人,又给官吏送贵重的礼物。
缘:本义是指古时衣服的边缘。 成语:缘木求鱼,汉语成语,拼音是yuán mù qiú yú,字面 解读为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 目的。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一词多义
有人,有的人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自相矛盾》
• 译文: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样?。
菜汤 •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唐· 王建《新嫁娘》
• 译文:新娘进门的第三天就下厨 房,洗了手便开始烧菜做汤。
成语: 金城汤池:如钢铁铸造的城墙,像沸水流淌的护城河。比喻城池坚固, 难于攻破。 固若金汤:形容防守非常坚固。金:金城,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 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一词多义在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外一个意义。

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食:①吃。

柳宗元《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吃的东西,食物。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③拿东西给人或动物吃,读s ì,喂。

韩愈《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通“蚀”,亏损。

《易·丰》:“月盈则食。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意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分析,增强阅读能力。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这样,我们应该从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通假义。

(一)本义、引申义和通假义词的本义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

把这“最初意义”叫做本义,这时词的本义就是字的本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食”的②③义项。

词的通假义是由于通假而产生的意义。

如上文中“食”的④义项。

(二)词义的引申方式(1)连锁式。

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展开。

如“寒”本义是冷,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衣而受冻,又隐身为贫寒,进而引申为恐惧、害怕。

例如: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③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论积贮疏》)④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繁简字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一个字的笔画较简的形体,如果其合法地位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承认,这就是规范的简体字;那个笔画较繁的形体是繁体字。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少量简化字是现代新造的,在用繁体字印刷的古书中根本不会出现。

1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之间的部分形体而来:肮一肮(替换形符)补一补(替换声符)汉一汉(用符号替换繁体字的部份形体)2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省减部分形体而来:奋一奋飞一飞儿一儿3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的草书楷化而来:乐一乐为一篇头一头4没有形体关系,从不同角度或用新的偏旁重新构形:体一体丛一丛惊一惊二大量简体字古已有之,跟繁体字有一定关系。

1原本是异体字:礼一礼(〃礼〃字见《玉篇》)粮一粮(〃粮〃见《墨子・非攻中》)2原本是古今字:舍一舍卷一卷3古书上曾借用过:夸一夸(在〃自大”的意思上借用过)三在古书上原本是意义不相干的两个字,现在把笔画较简的字拉来充当笔画较繁的字的简化字,以简代繁,混舄一个。

1同音代用:丑一丑姜一姜谷一毂2音近代用:斗一斗3并无音同、音近的关系:适ku6—适shi腊xi—腊Ia第二节通假字通假字某个词有了自己的书写符号,却偏不用它,而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用以代替它的字就是通假字,被替代的字就是本字。

如:常一尝,而一能。

通假字的条件I语音条件即在那个时代两字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即其声母、韵部必须相同或相近。

2文献条件,即在那个时代的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用例,而不是孤例,〃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O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1对应关系:一个通假字可以和一个或多个被通假字相通。

如:与可和誉、旗、举、舆、欤、异七字相通。

a许多通假字,甲可通乙,乙亦可通甲。

如:饰一饬功一攻缪一穆辨一辩以一已焉一谓b有的祇能甲通乙,而乙不能通甲。

如:蚤一早罢一疲3形体结构上的关系:a有的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是包容关系。

如:几一机、饥卜一赴义一仪、议千一阡女一如、汝b被通假字篇通假字所包容。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

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2: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第一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1)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

(2)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古代——(1)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

(2)按一百零六韵排列。

优点:检字速度快。

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

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的字也可以检字。

缺点:检字速度较慢。

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四角号码法优点:检字速度快。

缺点:难于掌握。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5种)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不足:(1)没有同音字无法注音。

(2)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作用。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不足: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反切已经切不出来现在的读音了。

3.叶音法:为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错误:主观上强改字音,毫无根据。

4.譬况法:通过打比方或简单描述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来为汉字注音。

5.读若法:东汉时产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给汉字注音。

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1.查检字音字义(1)《康熙字典》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一、汉字的性质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

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

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

例甲骨文:指事字:上下刃亦朱会意字:莫吹啓祝折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

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

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一)象形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例: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二)指事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三)会意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1、形合会意字: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

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之一词多义1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之一词多义1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我被封官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拜官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了。
(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假借义。
关于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 一种理解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 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 窗户,“兵”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 初意义为跑等。把这“最初意义”叫作本义。 另一种理解是就词的应用说的,把该词常用 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 义”。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士兵”, “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
总结 对一词多义,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 住相当数量实词的多义项,需要懂一点语法 知识,更需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古代汉语——多义词和词义引申

古代汉语——多义词和词义引申
.重为之礼而归之:很隆重地给他举行了礼仪,把他送回去了.为之礼,双宾语.
提示:
词义:馘、即、纾、宥
虚词:其(怨我乎)
“以”字后省宾语:不以衅鼓,以赐君
是动用法:晋人归楚公子
归骨于晋,归之
“为”字双宾语:为之礼而归之
词类活用:德我乎
祁奚荐贤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dvzfv。
使动双宾语:食大夫鼋
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xHAQX。
【注释】
.知(ì)罃:字子羽,又称知伯、知武子,荀首之子,晋国大夫.知,后作“智”.
.齐:调和使适中,后作“剂”.
.济:助,增加.
.泄(è):减少.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6ewMy。
.建:立,任命.
.《诗》:见《诗经?小雅?裳裳者华》.
.惟:副词,只有.之:美德.
.是以:因此.似之:意思是像他自己一样地人.
.焉:兼词,相当于“于是”,其中“是”指代《诗经》中称赞地美德.
提示:
词义:嗣、称、于是、比、党、荡
晏婴论和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SixE2。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文言文中“通用”和“假借”的文字。

所谓通假,就是原本的字词在文中无法表达出其含义,而借助另一个字词来替代,这种替代的字体就叫做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语含义上的差异。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或者有所差异。

这种古今异义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辨析。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其词性或含义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语法、语境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四、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具有多个含义。

这些含义可能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别,也可能在相同语境下有不同的解释。

因此,在理解文言文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和整体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五、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是指文言文中一些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不同的句子结构。

这些句式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但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识别和理解。

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六、虚词与实词虚词与实词,是文言文中的两个重要类别。

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指没有实际意义,仅起语法或连接作用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的比例大致相当,且虚词的使用对于表达语句的语气、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成语与典故成语与典故,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成语是指那些固定短语或短语组合,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而典故则是指那些出自历史故事或传说的人物、事件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文言文中使用成语和典故,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八、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和方法。

这些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九、文化背景与常识阅读文言文时,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常识。

大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大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大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大一的同学们来说,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掌握好文言文的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还能提升我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化底蕴。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例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妻子;“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比如“兵”,可以指兵器,如“非兵不利”;也可以指士兵,如“兵甲已足”;还可以指战争,如“纸上谈兵”。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使……活下来”。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很高,对文意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1、之“之”字的用法多样,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等。

作代词时,可代人、代物、代事;作助词时,有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等用法;作动词时,意为“到……去”。

2、而“而”字主要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转折、递进、修饰等关系。

例如,“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表示并列;“温故而知新”中的“而”表示承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表示转折。

3、以“以”字常见的用法有介词,表凭借、因为、用、把等;连词,表目的、结果等;动词,认为。

如“以勇气闻于诸侯”中的“以”表凭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表因为。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重要知识点:一词多义
在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外一个意义。

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食:①吃。

柳宗元《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吃的东西,食物。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③拿东西给人或动物吃,读sì,喂。

韩愈《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通“蚀”,亏损。

《易·丰》:“月盈则食。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意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分析,增强阅读能力。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这样,我们应该从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通假义。

(一)本义、引申义和通假义
词的本义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

把这“最初意义”叫做本义,这时词的本义就是字的本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食”的②③义项。

词的通假义是由于通假而产生的意义。

如上文中“食”的④义项。

(二)词义的引申方式
(1)连锁式。

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展开。

如“寒”本义是冷,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衣而受冻,又隐身为贫寒,进而引申为恐惧、害怕。

例如: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③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论积贮疏》)
④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
(2)辐射式。

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

如“节”的本义是竹节,由其辐射产生的引申义有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等。

例如:
①一节复一节,千枝破万叶。

(《咏竹》)
②盘根错节。

(《虞诩传》)
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
⑤单于壮其节。

(《苏武传》)
⑥钿头银篦击节碎。

(《琵琶行》并序)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借助这些规律,有利于我们以简驭繁地对多义词进行系统的梳理。

(三)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
(1)类似联想。

采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形成一词多义。

如:引(本义“开弓”)——延引——牵引——引导。

(2)接近联想。

应用接近的事物来代替。

如:兵(本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

(3)对比联想。

由正面意义的词,联想到表示的反面意义。

如:去(本义“藏”)——离开——废除——舍弃。

中公教育专家程鑫认为,懂得一词多义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可以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

当然,只凭以上三种方法来掌握一词多义还是不够的。

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十分重要。

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需要时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