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诗(课堂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文化传承与理解
• 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 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 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2017年高考山东卷《七叉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 乌热尔图
作文,24小时营业书店
2017年高考 北京卷 《根河之恋》
作文,说“纽带”
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的典型人物, 完整地表现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5
二、古诗词对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1.有限的诗歌“境界”培养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丰 富的诗歌“理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 2.与作者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学生就必须有清晰的逻辑思维 做保障
6
三、古诗词对审美鉴赏与创造
• 1.古诗作品中浓郁的生命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生命 的意义。
• 一类是生命意识的悲剧体现,比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 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明·高启《黄氏延绿轩》(2007年天津卷) • 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游子思乡、思妇怀人, 壮士悲歌、文士不遇
通过登高远望,面对亘古不变的山川河流和浩淼 无穷的宇宙苍穹,人的力量显得微弱渺小;面对 自然,人的弱点和不足暴露无遗,韶光易逝、人 生苦短、世事沧桑等情绪便自然产生。而相反的, 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心理,自然的雄壮、天地的 永恒又让人自然产生一系列豪迈感、雄壮感。
13
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追求自由个性,展现美好情怀
飘泊流离之愁和思念家乡的深情
曹操的《观沧海》
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 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14
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山河
1.调动文化积累做意向联想 2.调动生活积累做生活联想
4
一、古诗词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
• 1.学习汉语精炼准确的表达效果。 • 2.体会汉语的工整美和音韵美。 • 3.感受汉语表达的丰富性和含蓄性
1.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表达习惯。 2.领会汉语文质兼美的特点,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增强语言表达的外在美感。 3.引导学生细心揣摩这些含义丰富、表达巧妙的地方, 必然能帮助学生领略汉语内蕴丰厚的美感,培养学生 自觉运用各种表达技巧锤炼语言的习惯。
• 一类是生命意识的正面讴歌,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2.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3.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 陶渊明的特立独行到李白的疏狂不羁,从苏轼的豁达超然
到李清照的坚强独立
7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 “文化认同”:基本价值的认同、精神纽带 • 1. 理解、传承中华文化的基本追求。 • 2.理解、传承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方法。
登高怀远诗歌鉴赏
韩谦 张聪聪
1
• 【教学目标】 •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 2.把握诗歌意象。 • 3.能够体会诗人登高所寄寓的思想情感以及
情感表达技巧。
2
• 登高诗 • ———指古人登高临远写景抒
怀的诗歌统称。
3
• “登高”意象在古诗中有以下几种 形式:
• 1、登山 • 2、登楼 • 3、登台 • 4、登塔
10
• 登高诗
• 主旋律:表现家国之恨、身世之痛的历史与个人沧桑之感 • 时间上:以伤春为季节背景,多借摹写秋景来表ຫໍສະໝຸດ Baidu诗人心中
的悲情。 • 空间上:“荒原意识”,以悲为美的悲情传统。
11
表达思念之情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柳永的《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古代失意的士人往往会借登高发壮 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
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
登高是今古对话的最佳平台和途径,感怀历史沧桑,凭高吊 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是“登高”主题诗歌的一大特征。
王安石的《桂枝香》,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2008年江苏卷) 高蟾的《金陵晚望》(2007年江西卷)
• 站得高必能卓然而立,身体的高举带来的是心灵的超脱, 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顿觉眼界开阔,能见前之所未 曾见或不可见,从而获得一种博大的情感体验,更易产生 创作的灵感。所以登高不独于重阳,文人往往因登高而 “情满于山”,人生的感慨一起涌来,宇宙、人生、国事、 家事,眼前景、心中情,喜怒哀乐竞相涌来,于是便产生 了许多游目骋怀的登高诗。登高诗生动记录了诗人辗转流 离的生活经历和坎坷复杂的心路历程,是诗人们时不我待 的生命紧迫感、舍我其谁的生命价值感以及忧国伤时的社 会忧患感的具体呈现,包蕴其高尚气节和理想人格,具有 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一般来说,中国人的思想,求“大”、求“一”、求“变”----王蒙
1.老子所说的“道”: 世界上所有的道理都能归结成至高无上的道理
2.矛盾中统一: 万物的共同性上考虑问题,表面上看来矛盾的东西,中国人看是统一的
3.“中庸之道”: 自我管理,顺应自然规律,时刻保持克制和正气,“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水满则溢”强调谦恭、强调后发制人、强调含蓄的方式
飘泊流离之愁和思念家乡的深情
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对恋人的思念
12
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
•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 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 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丰富的精神世界、未来的发展。
全国卷作文:12个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 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 移动支付。
9
• “重九登高”的节日习俗,古人有登高的情结,登高和古 代文人有着不解之缘,孔子时代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 传统观念,登高在古代士大夫那里已经演变成日常生活中 一种很普遍而高雅的文化活动,成为古代文人展示文才的 重要舞台。
文化传承与理解
• 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 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 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2017年高考山东卷《七叉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 乌热尔图
作文,24小时营业书店
2017年高考 北京卷 《根河之恋》
作文,说“纽带”
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的典型人物, 完整地表现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5
二、古诗词对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1.有限的诗歌“境界”培养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丰 富的诗歌“理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 2.与作者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学生就必须有清晰的逻辑思维 做保障
6
三、古诗词对审美鉴赏与创造
• 1.古诗作品中浓郁的生命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生命 的意义。
• 一类是生命意识的悲剧体现,比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 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明·高启《黄氏延绿轩》(2007年天津卷) • 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游子思乡、思妇怀人, 壮士悲歌、文士不遇
通过登高远望,面对亘古不变的山川河流和浩淼 无穷的宇宙苍穹,人的力量显得微弱渺小;面对 自然,人的弱点和不足暴露无遗,韶光易逝、人 生苦短、世事沧桑等情绪便自然产生。而相反的, 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心理,自然的雄壮、天地的 永恒又让人自然产生一系列豪迈感、雄壮感。
13
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追求自由个性,展现美好情怀
飘泊流离之愁和思念家乡的深情
曹操的《观沧海》
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 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14
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山河
1.调动文化积累做意向联想 2.调动生活积累做生活联想
4
一、古诗词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
• 1.学习汉语精炼准确的表达效果。 • 2.体会汉语的工整美和音韵美。 • 3.感受汉语表达的丰富性和含蓄性
1.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表达习惯。 2.领会汉语文质兼美的特点,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增强语言表达的外在美感。 3.引导学生细心揣摩这些含义丰富、表达巧妙的地方, 必然能帮助学生领略汉语内蕴丰厚的美感,培养学生 自觉运用各种表达技巧锤炼语言的习惯。
• 一类是生命意识的正面讴歌,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2.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3.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 陶渊明的特立独行到李白的疏狂不羁,从苏轼的豁达超然
到李清照的坚强独立
7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 “文化认同”:基本价值的认同、精神纽带 • 1. 理解、传承中华文化的基本追求。 • 2.理解、传承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方法。
登高怀远诗歌鉴赏
韩谦 张聪聪
1
• 【教学目标】 •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 2.把握诗歌意象。 • 3.能够体会诗人登高所寄寓的思想情感以及
情感表达技巧。
2
• 登高诗 • ———指古人登高临远写景抒
怀的诗歌统称。
3
• “登高”意象在古诗中有以下几种 形式:
• 1、登山 • 2、登楼 • 3、登台 • 4、登塔
10
• 登高诗
• 主旋律:表现家国之恨、身世之痛的历史与个人沧桑之感 • 时间上:以伤春为季节背景,多借摹写秋景来表ຫໍສະໝຸດ Baidu诗人心中
的悲情。 • 空间上:“荒原意识”,以悲为美的悲情传统。
11
表达思念之情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柳永的《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古代失意的士人往往会借登高发壮 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
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
登高是今古对话的最佳平台和途径,感怀历史沧桑,凭高吊 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是“登高”主题诗歌的一大特征。
王安石的《桂枝香》,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2008年江苏卷) 高蟾的《金陵晚望》(2007年江西卷)
• 站得高必能卓然而立,身体的高举带来的是心灵的超脱, 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顿觉眼界开阔,能见前之所未 曾见或不可见,从而获得一种博大的情感体验,更易产生 创作的灵感。所以登高不独于重阳,文人往往因登高而 “情满于山”,人生的感慨一起涌来,宇宙、人生、国事、 家事,眼前景、心中情,喜怒哀乐竞相涌来,于是便产生 了许多游目骋怀的登高诗。登高诗生动记录了诗人辗转流 离的生活经历和坎坷复杂的心路历程,是诗人们时不我待 的生命紧迫感、舍我其谁的生命价值感以及忧国伤时的社 会忧患感的具体呈现,包蕴其高尚气节和理想人格,具有 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一般来说,中国人的思想,求“大”、求“一”、求“变”----王蒙
1.老子所说的“道”: 世界上所有的道理都能归结成至高无上的道理
2.矛盾中统一: 万物的共同性上考虑问题,表面上看来矛盾的东西,中国人看是统一的
3.“中庸之道”: 自我管理,顺应自然规律,时刻保持克制和正气,“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水满则溢”强调谦恭、强调后发制人、强调含蓄的方式
飘泊流离之愁和思念家乡的深情
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对恋人的思念
12
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
•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 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 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丰富的精神世界、未来的发展。
全国卷作文:12个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 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 移动支付。
9
• “重九登高”的节日习俗,古人有登高的情结,登高和古 代文人有着不解之缘,孔子时代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 传统观念,登高在古代士大夫那里已经演变成日常生活中 一种很普遍而高雅的文化活动,成为古代文人展示文才的 重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