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四首》PPT课件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诗四首归园田居陶渊明第一课时课件
陶渊明
• 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名潜,字元亮 自称“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三仕三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 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归 园 田 居(3)
陶渊明
按节奏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表现感情
表现了诗人愉快 恬淡的心情 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
反映的深刻思想
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 完整人格高尚情操而 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特点: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 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 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 境醇美。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请你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 豆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 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 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 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
诗人体现在诗中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说?
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旨,点明了作者 的志趣?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 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 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优质课件】初中语文八上人教新课标版30《诗四首》(陶渊明、王维等人)
作者:陆游
陆游 (1125一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 宋爱国诗人,平生作 诗近万首,是古代诗 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 其作品多强烈抒发自 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 的爱国热情,同时鞭 挞投降派,同情人民 疾苦,思想性很强。
1、题目为《游山西村》,八句却无 一个“游”字,而处处切“游”, 游兴十足,游意不尽,请结合诗句 作一番分析。 2、诗歌三四句,有人认为是回忆来 村的经历,有人认为是入村后所见 到的景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切合 语境? 3、诗人为什么结尾写道:“从今若 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 什么使诗人如此留恋?
这首诗歌最打动你的是 什么?请说明理由。
思想内容 主要表现久居异地
之人的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 叙事,写景,抒情结合,
浑然一体.
(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 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 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 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 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 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 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
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 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 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 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 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 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 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 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 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 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 如在目前。
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十八页,共61页。
中间四句对仗,描写景物,描绘长江 之水出山之后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水 面宽广,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开阔。 清晨,玉兔西沉,有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 镜;朝云簇生,云层里出现海市蜃楼奇观。 写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既反映出年 轻的李白初离蜀地寻求(xúnqiú)理想的志 向与热情,又充溢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依 恋与挚爱。
• 先生”
自称“五柳
• 先生”
世称“靖节
第四页,共61页。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
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bu
de)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
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
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
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
节先生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
第二十四页,共61页。
品味(pǐnwèi)大 漠 孤 烟 直
佳句:
长河落日圆
构图(gòu近 长tú河处)奔烽美流烟:、远—处—夕空阳间、阔大大漠无边、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色彩(sè黄 水c沙闪ǎi漫闪)漫美、:夕—辉—橘鲜红明、优白烟美一缕、河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第一页,共61页。
归 陶园
渊田
明居
第二页,共61页。
陶渊明:一名潜 ,字元亮 。 东晋(DōngJìn)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田园诗人 开创(kāichuàng) (shīrén)” 田园诗一体
隐逸诗人
(shīrén)
私谥
赏 菊
靖节先生 自号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 在秋风夕阳中一派灰暗;
2、对比手法 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肆
写作手法
两相对比更反衬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静动结合
作者将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形成动与静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 的幽静。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性景物。 拟人、想像奇特,与明月寄送情感。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借景抒情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 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 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 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景——点明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即将天亮之时。
驱尽黑暗、赶走严寒,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飞逝,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新生事物必然发展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思乡之情
“雁足传书”
手法、情感品析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想像,暗含奔波劳苦之意
次 北
颔联: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白描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4、景物烘托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渲染萧瑟意境,含蓄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幽雅恬静的画面,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跋涉而累瘦,侧面反映游子客途孤苦。
八年级上册30诗四首优秀课件
《使至塞上》的朗读
整体感知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 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 西副大使崔希逸。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 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律诗、绝句小知识
律诗——包括四联(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叫七律。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计四十字。 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计五十六个 字。 绝句——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 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五言绝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计二十字。 七言绝句: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计二十八个 字。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的情景。
译 文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像蓬草飘出汉塞, 像飞雁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 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 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课文讲解
1、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 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 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 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 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 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 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 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加入了守边高级将帅的 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 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 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 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诗四首之渡荆门送别PPT课件
30 诗四首渡荆门送别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3、学生思考:(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写作者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二、研读欣赏1、写景的句子是哪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由远到近的顺序.2、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勢,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辽阔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三峡,见到广阔的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的朝气.再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的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故乡的思念的之情,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另一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背景资料: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的番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站事。
有时也趁胜逐北,有扩张领土之意.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边塞高级将领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事。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的见闻写成诗。
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唐代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在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使至塞上》就是一首边塞诗。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诗四首》(共11张PPT)
•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 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 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 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 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 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 浪漫主义色彩。
• (4)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 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
• (1)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 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 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 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 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
• (3)“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 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 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 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húsù, 恐惧得发抖,恐惧颤 抖的样子),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
《使至塞上》
• (1)“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 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 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 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 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 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 “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初二上册语文《诗四首》精选课件,PPT,知识点解析
目录
• 知识点概览 • 《诗四首》详解 • 诗歌技巧与手法 • 诗歌鉴赏与实践 • 练习与巩固
01 知识点概览
诗歌的起源与特点
起源:诗歌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 创作,是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传承文 化的重要载体。
常常借助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现 深层含义。
表达情感丰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次北固山下》解析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描 绘北固山美景的诗歌,通过对山 水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
然美的赞美和思乡之情。
诗中通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 前"等诗句,描绘了北固山的山水 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
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 语言,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悬"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水的
创作灵感
通过观察生活、阅读优秀作品等 方式,可以激发创作灵感,尝试
自己创作诗歌。
模仿技巧
在模仿经典诗歌时,应学习其韵律、 结构和修辞手法,以提高自己的写 作水平。
创新思维
在创作和模仿过程中,应注重发挥 自己的创新思维,尝试新的题材和 表达方式,以形成独特的风格。
05 练习与巩固
基础知识练习
字音字形
者的内心世界。
《天净沙·秋思》解析
诗中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诗句,描 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和人生感慨。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 歌,通过对秋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和人生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萧瑟 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诗四首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2/6
9
2020/12/6
10
2020/12/6
11
2020/12/6
12
2020/12/6
13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
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
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2020/12/6
2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 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2020/12/6
3
游 山 西 村(七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我受到邀请
去山西村。
走在途中,看到美好的景致,山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
之外,还不忍分别。(抒情、拟人)
2020/12/6
8
找出诗中的写景句,说说它们的妙处。 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 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 30《诗四首》(新人教版)
一词多义
大漠孤烟直 (烽烟)
烟
烟消波静 (烟雾)
衣沾不足惜 (值得)
足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足)
词类活用
1.征蓬出汉塞 (名词作状语,像飘飞的蓬草) 2.月下飞天镜 (名词作动词,向下) 3.江入大荒流 (形容词作名词,原野) 4.晨兴理荒秽 (形容词作名词,杂草)
文言句式
倒装句: 1.种豆南山下 (状语后置,应为“南山下种豆”) 2.但使愿无违 (宾语前置,应为“但使无违愿”)
归田园居(其三)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 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 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代表作品《归去来兮辞》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朗读诗歌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种豆南山,草盛苗稀,有人说这是因为陶渊明初归 田园,不熟悉农务。其实他的田主要不是自己耕种的, 他只是参与部分劳动,这话说得没有意思。组诗第一首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有“开荒南野际”之句,可以证明南山 下的土地是新开垦的。所以不适合种其它庄稼,只好种上容易生长 的豆类。这道理种过田的人都懂得。如果不考虑运用典故的因素, 这两句就像一个老农的闲谈,起得平淡,给人以亲切感。 草盛就得锄,所以一早就下地了。这是纪实。但“理荒秽”三 字,用得比较重,似乎别有用心。杨恽诗中“芜秽不治”,是比喻 朝廷之荒乱。那么,在陶渊明看来,社会的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 呢?那是因为许多人脱离了自然的生活方式,玩弄智巧,争夺利益, 不能自拔。于是天下战乱纷起,流血无尽。“人生归有道,衣食固 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 稻》)这诗表明陶渊明把自耕自食看作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根本道 理。所以,“理荒秽”,亦包含了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 社会的“芜秽”之深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他说前敌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笔力苍劲 意境雄浑 视野开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归雁:暗写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长河:沙漠中特有的景象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 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 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 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 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 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 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 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 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主题: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
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眷恋、思念之情。
拓展 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 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 首,写作见丝毫修饰,平淡
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 统一起来。
总结:
作者通过这首诗,向我们 展示了一幅辛勤劳作而心 情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 抒发了他辞官归隐,远离 污浊的愿望。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 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 职,世称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 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 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 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 响深远。唐代宗称王维是“天宝 中诗名冠代”人物。宋朝苏轼曾 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 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初读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 情况下出使?出使的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作者奉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 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大使崔希逸。王 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 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 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 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 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 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以 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观 的塞外景色。
总结: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 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 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 情。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 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 一般飞入胡天的上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 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 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 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 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 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 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 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近景)
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景、
想象、比喻)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
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抒 情、拟人)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 “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 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 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 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归园田居》:抒 发了诗人不愿再混迹 污浊的官场,而归园 田居以求返璞归真的 情感。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 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
著有《王右丞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诵读诗歌,感受诗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听诗歌朗读,划分节奏。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归 园 田 居(3)
按节奏读: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
如何欣赏古诗?
1、通过多诵读,感知内容大意,领 会语言美。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揣摸诗中 感情。 3、发挥联想、想像,体味意境美。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 诗人。一名潜, 字元亮,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 人。 著名的隐士,不 满于官场的黑暗, “不为五斗米折 腰”,隐居农村。
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
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 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 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 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 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 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 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 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 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 这个地方。(叙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 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
(远景)
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
渡荆门送别:这是李白出 蜀时所作。此时诗人,兴致 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 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 岭,
船过荆门一带,视域 顿然开阔,别是一番 景色。
听诗歌朗读,感受诗意。
渡 远 荆 门 外, 来 从 楚 国 游。 山 随 平 野 尽, 江 入 大 荒 流。 月 下 飞 天 镜, 云 生 结 海 楼。 仍 怜 故 乡 水, 万 里 送 行 舟。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 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 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着作者被 排挤出朝庭的苦闷抑郁惆怅。
品味佳句: 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落 日 圆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构图美:
长河奔流
——空间阔大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线条美:——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缕沙、漫 河漫水、闪夕闪辉—橘—红鲜、明白优烟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