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意蕴层面
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 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 同的层面:
1 历史内容层
2 哲学意味层
3 审美意蕴层
文学理论教程
典型论的发展
典型(Tupos)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
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 二、18世纪以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
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 三、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
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
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文学理论教程
意境的形成
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 品》中已见端倪
→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直接使用了“意境” 这个概念
→诗僧皎然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 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
BACK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文学形象,都具有 永恒的艺术魅力。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魅力的表现和魅力 的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 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 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
BACK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观察文学创作, 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 题。这是对典型理论的重大贡献。
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试述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试述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啊,那可真是文学世界里闪闪发光的明珠。
咱就说里的林黛玉吧。
一提到林黛玉,那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娇弱、敏感又才情极高的女子形象。
这就是文学典型的一个美学特征——独特性。
你想想,在文学的大花园里,有那么多的人物形象,可林黛玉就像是一朵独一无二的幽兰。
她的一颦一笑、她的多愁善感,那都是别人没有的。
她葬花的时候,那种对生命的怜惜,对美好消逝的悲叹,就像是一首哀怨的小夜曲。
这独特性就像在一群五颜六色的鸟儿里,突然出现了一只会发光的凤凰,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眼球。
别的姑娘可能会欢欢喜喜地在园子里玩耍,可她却对着落花暗自神伤。
她的独特还体现在她的言语上,有时候尖酸刻薄,可那背后是她的真性情啊。
就像我们身边也有那种特别的人,行事作风和大家不太一样,可就是这种不一样,才让人印象深刻。
再说说文学典型的丰富性。
还拿林黛玉来说,她可不仅仅是个哭哭啼啼的弱女子。
她和姐妹们一起作诗的时候,那股子灵动和聪慧就展现出来了。
她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也是复杂得很。
有时候甜甜蜜蜜,那小情话讲得就像蜂蜜一样甜;有时候又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别扭,那醋劲大得像山西老陈醋。
她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宝藏的盒子,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家族命运的担忧,有对自己身世的哀怨。
这就好比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有明亮的色彩,也有暗淡的色调。
不像有些简单的人物形象,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单调。
如果一个人物形象只有单一的一面,就像一个只会说“好”的机器人,那多无趣啊。
而文学典型就像一个多面体,从各个角度看都有不同的风景。
文学典型还有一种感染性。
就像里的冉·阿让。
当我们读到他的遭遇时,我们会为他的苦难而落泪,会为他的善良而感动。
他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判刑,在监狱里受尽折磨。
可当他有机会重新做人的时候,他却用自己的善良去回报这个曾经伤害他的世界。
他收养珂赛特,那种无私的爱就像一股暖流。
当我们读到这些情节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像是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触动。
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文学理论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目录编辑本段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虽然中西都有典型论,但典型(tupos)的概念,却基本上是由西方文论创立的。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是类型说。
如狄德罗就认为:如果“屠瓦拿财务员是某一守财奴”,“格里则尔神父是某一伪君子”,而文学作品中的“守财奴”和“伪君子”却“是根据世上所有的一切屠瓦拿和格里则尔来形成的。
这要显出这类人物的最普遍最突出的特点,这不是恰恰某一个人的画像”。
18世纪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
黑格尔便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下文还将论及。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艺术中心的转移,西方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显得沉寂,而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西方典型观于“五四”以后传人我国,但真正的讨论和应用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新中国成立初,我们主要从苏联移植了典型理论,当时认为典型性就是阶级性,典型人物便是将某个阶级的共同特征集中于一个典型人物身上。
这种“阶级论典型”说明显地带有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唯物论的倾向。
接着出现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说。
这种见解开始重视个性因素,对于纠正上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和类型化、概念化倾向有一定作用,但仍未能把握典型的特征。
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把事物的最一般属性看作典型的本质,并不能把典型形象与一般形象区别开来,而且把一个活鲜鲜的艺术生命整体——典型,机械地划分这是个性、那是共性,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仍带有机械唯物论的阴影。
文学概论:文学概论(自己)
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一、文学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二、文学典型的特征性1.就内涵而言,“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地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例如:陆游的《示儿》,把临终的一句遗言变成千古名篇。
2.文学典型的“特征性”,要分两个层次来理解(1)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例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
(2)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也就是要调动言语的特征性,细节的特征性,场景的特征性,事件的特征性,等等,为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服务。
三、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1.这种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心灵是晶莹的、高洁的、可爱的,她多彩的性格侧面主要有“三心”,即少女之心、诗人之心、士子之心。
2.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它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一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2)二是要看灵魂所呈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
(3)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
文学意境的特征:一、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二、文学意境有以下三个特征: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第三是情景并茂式。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它在意境中处于核心统帅的地位。
文学典型(文学理论)
文学典型1、典型,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类型说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①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的和特出的标志。
这可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考察: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和人物等;从内涵看,特征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和独特,而其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是指典型形象必须具备那种能使内在本质展现出来的个别的和特出的东西,它是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二是这种总特征必须通过言语、细节、场景或事件等局部特征去具体体现。
例如,陆游的《示儿》把临终的遗言变成千古名篇;契诃夫把“打喷嚏”这一细节生发成小说;杜甫的《兵车行》通过一个场景记载下大唐帝国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历史画卷;鲁迅以人血馒头治痨病揭示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悲剧命运的根源;尤涅斯库在《秃头歌女》中,通过“夫妻对面不相识”的人际关系,让人生出透心的悲凉。
这些具有特征的事件或细节都被“特征化”了,产生出不朽之作。
②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
这在文学典型上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从两方面考察: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
魅力的表现,有这样三方面: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吸引力,与排斥力相对,是说文学典型对于读者具有强大的吸附力量,令其充满好奇心或关注渴望。
感染力,与强制力相对,是说文学典型对于读者具有情感上的感动效果,能引发其倾心服膺。
震撼力,与通常那种平和的作用力不同,文学典型应当能向读者施加强烈的心灵震荡和摇撼力量。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答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答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主体:创作阶段,文学主体是指文学创作者;而在文学欣赏活动中,文学主体则是指的欣赏主体,即文学作品的读者。
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具有一定审美素养的主体,在接受美的事物的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着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等因素的复杂的心理现象。
审美意识对于文学的意义:活动中的审美意识是主体从事文学创作和欣赏时的一种主体条和能力;审美意识构成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条,也是文学活动的起点和动力。
文学审美意识是文学活动的枢纽。
文学的语符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从动态上看,整个文学活动过程就是一个主体审美意识的语言符号化过程。
2.从静态上看,一个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语言符号化了的对象性存在,语言符号成为文学作品的唯一存在方式。
言显现是文学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殊存在方式。
怎样理解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1)从艺术哲学的层面上说,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基于人类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
(2)在文艺美学的层面上,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体现了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3)在语言艺术的层面上,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表明了语言之于文学的特殊地位。
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和谐的和自由的关系活动就在于通过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形象化地把握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艺术中的“化丑为美”要通过。
在文学这个世界里,人们尽可以调动自身的潜能,展开驰骋的想象,在一种意象的幻境、虚拟的时空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世界的认识、对生命的体察、对个性的张扬,或是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渴望等。
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就是这样体现人与对象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文学的性质也就在这里找到了它的美学基点。
第一章:文学的性质言之于文学的特殊意义和地位,是由语言之于人类的地位和文学语言本身的审美性能这两个方面决定的。
其一,从语言之于人类的地位上看,它对于人类的意识、人类的文化、人类的生存交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1.情感表达:文学作品通常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如爱、恨、喜、怒、哀等。
作家通过语言、描写和人物形象来传递情绪,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
并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3.思想深度: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通过人物对话、内
心独白和描写手法等方式,作家能够深度探讨人性、社会问题、哲学思考
等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4.人物形象塑造: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展现不同的性格特点
和生活经历。
作家通常通过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和行为举止等手法,塑造
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与其产生共情和共鸣。
5.故事结构:文学作品通常有一个有机的故事结构,包括起承转合、
高潮迭起和情节跌宕等元素。
良好的故事结构可以使作品具有吸引力和张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情感感受。
6.文字表达:文学作品通常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作家通过词汇
的选择、句子的构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式,创造出富有韵律和美感的
语言,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7.主题和意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独特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情节发展
和人物命运的演绎,作家能够传递出自己关于生活、人性和价值观等方面
的见解和思考,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对作品的深层解读。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0.1 复习笔记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1.文本的含义“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关于文本层次问题的研究(1)“言、意、象”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人们首先接触的是“言”,其次“窥”见的是“象”,最后才能意会到由这个“象”所表示的“意”。
(2)黑格尔在西方真正把作品由表及里的构成观当做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黑格尔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为“外在形状”,它的作用是“能指引到一种意蕴”。
(3)英伽登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①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②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④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英伽登有时又补充说,在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可能存在“形而上的特质”。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1.文学言语层面(1)含义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特点①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③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简答题
文学典型:独特、深刻、情感、普遍
文学典型是文学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它们在作品中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文学典型具有鲜明的个性。
它们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
它们不会轻易被其他人物所取代,因为它们的个性和特点深深烙印在作品之中,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文学典型具有深刻的内蕴。
它们不仅是表面的形象,更是作家对生活、人性、历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它们承载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为读者提供了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再次,文学典型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
它们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更具有深厚的情感力量,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
这种情感力量不仅来自于人物本身,更来自于作家的真实感受和表达。
最后,文学典型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它们不仅是作品中的角色,更是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象征和隐喻。
它们通过象征和隐喻,反映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普遍意义,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总之,文学典型具有鲜明的个性、深刻的内蕴、强烈的情感力量和普遍的象征意义。
它们是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社会价值。
闰土的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闰土的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鲁迅的小说《故乡》通过烘托、对比、描写等手法,画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贫苦农民形象。
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弊端。
闰土形象的塑造可谓是精雕细刻和独具匠心,人物形象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
一、绘画式描写: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写“我”回故乡这一情节时,对故乡的人物,全然是只字未提,而是先展示一幅萧索、荒寂的农村画面:深冬时节,阴晦天气,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单一“横”字足以现出当时农村的杂乱、荒凉、了无生气,可谓“惜墨如金,意境全出”。
在本篇小说中的闰土的神情描绘确实显示鲁迅的艺术水准之高,画技之精湛。
二、言简意丰,潜心推敲:弦弦掩抑声声响闰土简单而又断断续续的话语,已非昔日的“滔滔不绝”。
这是作者特意精心安排之处,以短语和省略号的形式来表现闰土言语的内涵。
闰土的内心世界已有微妙的变化:“欢喜--凄凉--恭敬”。
因少年好友久别而重逢,不能不说是一件大事,不过想到自己的贫困现状而生凄凉、自卑自贱,进而产生恭敬,可谓“言由心出”。
三、细节刻画,旁敲侧击: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寓客观的叙事之中。
“我”回忆与少年闰土交往时用了三个细节:教“我”雪地捕鸟、邀“我”看瓜刺猹、讲述海边新鲜事儿。
采用这些细节描写,更丰富了闰土形象。
少年闰土活泼多知、朴素热情。
这可谓文中的喜剧因素。
精雕细琢之功。
有力的控诉了封建主义对“我”这一类少年的束缚,而闰土则是千千万万受苦的劳动人民只一,能很好的突出了“反封建反压迫”主题思想,也正体现了“呐喊”之初衷。
闰土在谈及自己的苦衷时,“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吸咽。
”着笔不多,采用“特写”这一艺术镜头,让我们由此窥探出这位善良淳朴的农民朋友有着说不清的重压,只能麻木忍受着,也暗示了当时封建势力的强大,面对如此强大的黑暗势力,只是“默默无闻”。
鲁迅凭借这寥寥数语,看似平淡,实是充满激情。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4第四编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4第四编第四编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representation),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镜子说"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
别林斯基;"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
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虚幻性: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
3、象征形文学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暗示(suggestion),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朦胧(ambiguity),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主观变形的寓意性形象。
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在一起,没有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一部作品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没有一种类型形成主要的文**流" 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分别成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现实型文学的深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统一的两结合型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文学概论》概念与常识
《文学概论》整理的填空以及概念、常识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性、古典型和浪漫型。
2、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从“现实”与“理想”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认为素朴的诗是“模仿现实,”而感伤的诗“表现理想”。
在给威廉*亨布尔特的信中提出了“现实注意”和“理想主义”的概念。
3、书中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①再现性:指对外在客观的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和模拟。
它要求文学立足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鲁迅认为自己写小说的目的便是“为人生”理想型文学突出情感表现,而现实性文学突出现实再现;文学理论中流行的“镜子”说突出体现了现实型文学的再现性特点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
②逼真性: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以当时法国某城一桩情杀案中的青年被告为原型的。
)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现实型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塑造,成为了读者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现实型文学追求的艺术价值:“真实”现实型文学的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P188(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①表现性:从内容的层面来看,它是对作家内在主观世界、情感世界的表现。
(陶渊明《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理想乐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指责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观点体现了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原则②虚幻性:从作品的创作手法来看,它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等方法,遵循情感逻辑,表现主观真实。
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首先,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是个性化与创新性的。
艺术家和作家通过他们独到的视角和感知力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与思想,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而创新则是艺术家不断探索和实验的结果,他们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打破传统的束缚,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作品。
其次,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是与情感和情绪紧密相关的。
艺术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唤起人们的共情和共鸣,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和共同体验。
艺术作品通过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情绪,能够在观众或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从而使其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
最后,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也展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趋势和倾向,也有不同的艺术流派和样式。
无论是古代的经典作品,还是现代的先锋艺术,都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和风格。
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也会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深远影响,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是指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所表现出的独特的美学价值,它是文学艺术的灵魂和核心。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性:文学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场景描绘,使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产生美的享受。
形象性是文学作品的根本特征,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象、社会环境等。
2.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作者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
情感性是文学作品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思想性: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思想性使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艺术性:文学作品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包括语言、结构、手法等方面。
艺术性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具体表现为:a.语言美:文学作品的语言富有诗意和韵味,简洁、生动、形象,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b.结构美:文学作品的结构布局合理,线索清晰,章节、段落、句子之间的衔接自然,形成完整的艺术整体。
c.手法美:文学家运用各种创作手法,如象征、比喻、夸张、讽刺等,使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独创性: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独创性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志。
6.诗意:文学作品中的诗意是指作品所蕴含的美好意境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向往和追求。
诗意是文学作品最高级的审美特征。
7.启示性: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启示作用,引导读者思考生活、人性、道德等问题,产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是其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统一,主要包括形象性、情感性、思想性、艺术性、独创性、诗意和启示性等方面。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使之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瑰宝。
习题及方法:1.习题:文学作品《红楼梦》具有哪些审美特征?解题方法:通过阅读《红楼梦》,分析其人物形象、情感表达、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方面,归纳出作品的具体审美特征。
第四章 文学的审美形态
一、意境的构成
定义:
1.“意境”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 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 穷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情景交融:主体情思与外部景物的对应关系。如 汉乐府《上邪》 “我欲
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 与君绝!”
二、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表现特征)王国维“文学有二元质:曰景,曰情” 景中藏情式: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中见景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情景并茂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虚实相生(结构特征):叶绍翁《游园不值》
3、韵味无穷(审美特征):李白《忆秦娥》
文学意境的特征
(一)情景交融
列宁称文学作品应该“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
c、理性认知功能:加深读者对人生、社会、历史的认识理解 d、审美愉悦功能:内化为欣赏者(读者)对生命本体的反思
或概括为:吸引力、真实性、诚挚性、蕴藉性、新颖性
再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
优秀的作品不会停留在一般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揭示上,总试图 通过艺术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有丰富而深刻的 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如:阿Q,哈姆雷特,宝黛钗,高老头等等。
3、物我情融:
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们在形态色调上的差异,使人产生某种共 同的印象,仿佛它们本身便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样。
宋郭熙《林泉高致》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王昌龄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 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 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 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 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 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格》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举例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举例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是指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和美学特点。
这些美学特征包括了文学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语言、情感等方面,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列举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一、形式美学特征1.结构完整性文学作品的结构完整性是指作品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都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节奏感文学作品的节奏感是指作品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要素的节奏感。
例如,小说中的情节要有起伏,人物的行动要有节奏感,语言的节奏要有变化,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意象丰富文学作品的意象丰富是指作品中所使用的形象、符号、象征等手法。
例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隐喻等都是意象的体现,这些意象可以使作品更加深刻、生动。
二、内容美学特征1.主题深刻文学作品的主题深刻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小说中的主题可以是人性、爱情、人生等,这些主题要有深度,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情感真实文学作品的情感真实是指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否真实、自然。
例如,小说中的人物情感要真实、自然,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力量。
3.价值观明确文学作品的价值观明确是指作品所表达的价值观念是否明确、清晰。
例如,小说中的价值观可以是人性、道德、信仰等,这些价值观要明确、清晰,才能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价值。
三、风格美学特征1.语言生动文学作品的语言生动是指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否生动、形象。
例如,小说中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2.节奏感强文学作品的节奏感强是指作品中的语言节奏是否强烈、有力。
例如,小说中的语言节奏要强烈、有力,才能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节奏感。
3.风格独特文学作品的风格独特是指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风格。
例如,小说中的风格可以是幽默、悲剧、浪漫等,这些风格要独特、有特色,才能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简要说明诗歌的美学特征。
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其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 抒情言志:诗歌是作者表达情感和志向的手段,通过诗歌,作者可以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2. 音乐美:诗歌通常具有音乐性,表现为和谐的韵律和节奏感。
通过押韵、对仗和平仄等手法,诗歌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音韵和美感。
3. 形象美:诗歌通常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描绘事物,塑造出鲜明而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
4. 意境美:诗歌追求创造独特的意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情感等元素,表现出深远、广阔的意境,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
5. 精练美: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厚,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和艺术性。
总之,诗歌的美学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通过深入挖掘和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答案: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说:“我感到遗憾的是,在人物个性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色。
”马克思提出了评价典型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特征性原则。
黑格尔认为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的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
“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及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这种外在形象表现的本质要极其深刻丰富。
总之,文学典型要能够“以鲜明、生动而突出的个别性”,去“显著而充分的表现出具有“相当社会意义的普遍性”。
所以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文学典型就是这种特征化的结果。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主要特征。
阿Q的“精神胜利法”、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世故圆滑”、王熙凤的“心狠手辣”等就是这样的主要特征。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与这个主要特征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应和形成主要特征。
《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特征性的事件,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主要特征,这是大观园中其他女孩子不会做的事。
文学要利用每个富有特征性的语言、细节、场面和事件,为反映和形成主要特征服务。
文学典型具有显示生命斑斓色彩的性格18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塑造一般还处于类型化阶段,人物性格往往是单色调的。
到了19世纪,随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达到顶峰,人物性格的描写也由简单到复杂,写实文学发展到以性格复杂丰满的“圆形人物”为美的阶段。
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也自成特色。
林黛玉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丰富性格内涵的典型人物形象,其丰富的性格主要有三个层面:她有一颗聪慧过人的、柔情万种的、缠绵悱恻的、富于幻想的、向往着美好爱情的女儿之心,又有一颗诗意充盈的、敏感多思的、眼光超越的、痛苦忧伤的、向往着自由和舒展个性的诗人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的典型审美特征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文学典型作为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范型模式,文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
文学典型呈现如下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黑格尔认为:“性格的特殊性中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它就是能“把一切都融贯成为一个整体的那种深入渗透到一切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所言所行的同一泉源,从这个泉源派生出每一句话,乃至思想、行为举止的每一个特征”。
也就是说,一个人物性格的最基本方面可以形成这个人物个性的“总特征”。
鲁迅笔下的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这种“总特征”。
他自己一贫如洗,他就想“我儿子会阔得多啦”,骂了别人,觉得自己胜利了。
他头上有癞疮疤,人家拿他开玩笑,开始他“怒目而视”,后就对人说:“你还不配”。
他被人打了,他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又心满意足地走了。
直到最终人家要杀了他了,他还为状纸上的圆圈画得不圆而羞愧,后来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很圆呢”,于是他睡着了。
阿Q的许多行为都与他的“精神胜利法”息息相关。
有人发现,阿Q的性格中竟有十组矛盾着的侧面:
(1)质朴愚昧但又圆滑无赖;(2)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3)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4)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5)狭隘保守但又盲目趋时;(6)排斥异端而又向往革命;(7)憎恶权势而又趋炎附势;
(8)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9)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10)不满现状但又安于现状,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性格内涵。
然而阿Q并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这些-矛盾着的侧面,都是一个被压迫的奴隶,带着其“精神奴役的创伤”,在不同的生活境遇里的必然的反应,而每一种性格特征后面,都能透射出一道历史的折光,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
文学典型就是这样,在鲜明的整体特征和丰富的局部特征的展示中,成为一个立体的“圆整人物”,成为显示出无穷魅力的个性。
此外,像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像薛宝钗的“世故圆滑”,像王熙凤的“心狠手辣”等等都是这些典型的“总特征”,使人物成为独特的“这一个”,成为一个鲜活的富有魅力的生命。
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展现了女人——这种上帝的杰作所包含的母性、妻性、女儿性的全部丰美的意蕴及其生命的奇光异彩。
叙事文学的艺术至境追求已经发展到要塑造性格复杂丰满的“圆整人物”的阶段。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典型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典型独特的审美效果。
典型按人自身的生命形式创造的艺术形象,因而分外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的一颗心显得那样晶莹、那样高洁、那
样美丽可爱。
那是聪慧过人的、诗意充盈的、柔情万种的、富于幻想的、向往着美好爱情的少女之心;又是敏感多思的、眼光超越的、痛苦忧伤的、缠绵悱恻的、向往着自由和舒展个性的诗人之心;还是一颗饱读诗书的、超凡脱俗的、峻逸高洁的、孤独自傲的、宁折不弯的富于东方文化特色的士子之心。
然而这颗心仍出自肉眼凡胎支配的世俗环境,便给这颗心打上了历史的社会的烙印。
这使她既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有着世俗女子的软弱和小性儿。
这就使她的恋爱史,几乎成了不断的拌嘴、误解和流泪的历史;使她的叛逆和反抗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教的规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的反抗。
然而林黛玉灵魂的这一面,从艺术上看,无疑又增添了林黛玉性格的悲剧美,表现了性格的多侧面,以其性格的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拓展了生命的张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林黛玉所具有的情感和灵魂的深度,是震撼人心的。
她以热烈执着的情感表达的对爱情自由的憧憬,是人类自身解放愿望的体现;然而林黛玉却不是如崔莺莺那样的“爱情鸟”,而是具有全不把贵族阶级的富贵尊荣、仕途经济放在眼里的富于叛逆的性格。
她之所以一往情深地把爱情献给贾宝玉,就是因为宝玉乃是她志同道合的知己。
于是这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故事,便具有了追求个人自由幸福的民主化色彩,他们的反叛,也具有了使封建阶级后继无人的深度,而这两者,都符合历史的发展方向,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此外,林黛玉
这样美丽的灵魂、这样美好的爱情却被封建社会、封建家族给绞杀了,正说明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家族的反人性、反人道的性质。
这不仅可以激起人们对现存社会的愤慨,而且明显可以增强人们对封建社会反动本质的认识。
作家就是这样通过对林黛玉的情感和灵魂的细致刻画,显示了一种历史的深度、批判的深度和审美认识的深度。
上述的像阿Q、林黛玉这样的典型,当他们以扑面而来的“特征性”进入我们视野的时候,便能以他们所揭示的现实关系的真相、真理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由于这些典型所揭示的真理、真相十分深刻,不仅与读者尚处于感性状态的生活体验相一致,而且还能帮助读者把他对生活的体验提高一步,从而把握了社会生活更深层次的本质,弄清了真相,懂得了真理。
于是,读者便会为典型的真实性拍案叫绝,形成一种震撼灵魂的审美激动,产生一种刻骨铭心的艺术感染,使人终生难忘。
2012级汉语言文学二班
梅博宇
0101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