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3-11T15:18:11.26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卜雅粉

[导读] 情境创设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做到了对难点的突破,使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卜雅粉

摘要:笔者通过橘子的果皮与果肉的关系,电视剧《西游记》里的故事情节——孙悟空逃不过佛祖的手心以及母亲扶儿子学走路等实例作为课堂情境创设,从而让学生理清了集合的包含关系,用考试成绩澄清了“全”、“都”的否定;利用小游击队员“过河”帮助学生理解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情境创设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做到了对难点的突破,使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创设;兴趣;快乐;魅力

由于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知识连接上存在脱节,高一一开始就学习比较抽象的《集合》,学生很难适应。于是,我们时常会听到发自学生内心的感叹——高中“数学难”。这样的感叹,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课堂上怎样才能更好地理清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接受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再产“数学难”的感叹。笔者在长期实践中把生活中的水果、电视节目、考试成绩等等以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在此笔者与同仁交流分享一下。

一、集合的包含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集合的运算是考试常考的内容,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是集合的子集。下面通过三个例子谈谈集合的子集中有关难点的突破。

通过以上的三个实例,学生很快乐地明确了解决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的解题思路,且运用灵活,不会再茫然。同时,以上例子中的用语成为学生解题的“口头禅”。

二、由考试成绩澄清“全”、“都”的否定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带有“全”、“都”的命题的否定形式,可学生往往会将“全”、“都”的否定错搞为“全不”、“都不”。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个错误,笔者用他们最敏感的成绩刺激了一下,效果很不错。

期中考试成绩刚刚揭晓,笔者走进教室,问:“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答卷情况,想想这次考试成绩及格情况如何?”顿时教室里你一

言,我一语的议论着,有的说他及格了,有的说他可能不及格等等。这时,笔者手里拿着一份成绩说:“这是我们班这次考试的数学成绩,这次考试,我们班学生都及格了”(学生们一片欢呼声)。不一会儿,笔者又说,“这次考试试题难度适中,同学们发挥也特别好,都及格了。那我们如果有同学发挥不好呢?”学生们马上反应到:“那就有人不及格了”。笔者又问“那如果试题难度再大一点,同学们的发挥也不怎么好,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学生收起了激动的笑容,很不情愿地说“那有可能全军覆没,都不及格了”笔者说:“太对了,这就说明在考试前,我们的成绩可能有:都及格、部分及格、都不及格三种结果,那么‘都及格’的否定就是剩下的——‘部分及格’和‘都不及格’两种结果,很显然,‘都及格’的否定不会是‘都不及格’,而是包涵‘部分及格’与‘都不及格’的——‘不都及格’”。这时,学生马上意识到“全”的否定为“不全”。趁此机会笔者让学生讨论互为否定的两个命题的关系。不一会儿,学生就领悟到了:互为否定的两个命题并起来是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也就是全集,他们的交集应该为空集。由此,笔者引导学生含有“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 、“恰有一个”等等这类词的否定形式,并指出否定形式在反证法中的重要性,强调“反证法证明问题的第一步是‘反设’,这一步一定要准确,否则,后面的部分毫无意义”。

三、利用小游击队员的“过河”过程帮学生理解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学生总认为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问题难理解,太麻烦,也不愿意好好思考(心里排斥),可它也是高考中的一个考点,不容忽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引入了这样一个情景:在战争年代,有一个小游击队员要去一个陌生的村庄送一份紧急情报,为了保险起见,情报被装在了一个小铁盒里。小游击队员领到任务立即出发,可他要去的村庄被一条河挡住了,而且所有通往村庄的桥被日本鬼子炸断了(提示:河水是连续的)(学生们听到这里就喊快下水,过河呀),小游击队员是选择过河,尽管水流比较慢,可河水太深,他个子小,又不会游泳,他还是艰难的过了河,这时,他发现小铁盒不见了。学生马上反应到:“掉在了水里”。笔者说“大家说的没错,是掉进了水里,而且,他找老游击队员来共同找情报,可关键是他不知道情报落水的位置,怎么办?”笔者让一学生回答,班上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努力地“出谋划策”,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有了统一的看法:小游击队员可以根据自己上岸的痕迹提供一段水流。笔者再问:“可那是一份紧急情报,也就是他们寻找的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尽快地找到情报,只有尽可能地找到情报地落水处,那该怎么办呢?”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让水果,电视剧,母亲教儿子走路,考试成绩,游击队员过河等等生活中的点滴实例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做到对难点的突破,师生共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只要教师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新课标要求的实现由“要我(学生)学”到“我(学生)要学”的目的就为期不远了。参考文献:

[1]邓雅欣.让学生成为演员[J].中华少年(教学版), 2011(10). 作者单位:陕西省周至县第六中学邮政编码:7104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