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股利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浅论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浅论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论文摘要】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一项正常的决策行为,也是上市公司最普遍最为常见的股利分配形式。
对于上市工资制定现金股利政策的动因,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派现与利润的关系、派现与投、融资的关系、派现与成长机会的关系、派现与行业类剐的关系等方面。
与国外相时成熟的现金股利政策动因的实证研究相比,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在公司财务状况影响、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政策导向的影响方面。
【论文关键词】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一、国外研究综述关于股利政策问题,西方学者经过40多年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大量成果,但仍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对其进行完美的解释。
目前,在现金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领域,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派现与利润的关系Linmer(1956)从不同产业的600家上市公司中选取28家公司,通过向高层管理者实地调查,得出结论:如果公司以某一确定的股利支付率为目标值,则下一年度的股利分配额应等于下一年度每股收益的一个常数比例,即认为现金股利的变动率是一常数值。
其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解释85%的股利变化。
Robert(l999)的实证结果证实,现金股利的发放源于上市公司的净自由现金流量,派现水平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2.派现与投、融资的关系Hi ns(1972)以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和执行剩余股利政策为前提,建立了股利发放模型。
实证结果表明股利是利润和投资的函数,不同期间的股利差异归因于利润和投资需求的不同,投资需求越高,股利支付率越低。
Farna(1974)的研究结论与此却正好相反,他认为股利政和投资决策是相互独立的,支持Mmer与M0digliaJli(1961)关于股利和投资无关的观点。
ay(1982)实证研究了债权契约对于股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负债的公司具有比较严格的限制条款,因此股利发放率较低。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股利政策影响的文献综述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币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最先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还没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对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股利政策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此后,很多财务学家对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形成了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方面,形成了股利无关论与税差理论;而后者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一)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存给公司。
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
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
1956年哈佛大学约翰·林纳(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拉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1.“一鸟在手”理论。
“~鸟在手”理论主要的代表者是戈登。
1962年戈登(Grordon.M.J)和夏普(EliShapiro)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戈登模型。
该理论基于投资者偏爱即期收入和即期股利能消除不确定性的特点,认为股票价格变动较大,在投资者眼里股利收益要比留存收益再投资带来的资本利得更为可靠,由于投资者一般为风险厌恶型,宁可现在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等到将来收到更多的股利,故投资者一般偏好现金股利而非资本利得。
在这种思想下,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与股东财富息息相关,股利支付的提高将会增加股东财富。
2.股利无关论。
最著名的MM股利无关论是由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61年提出的,因为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均为M而简称为MM理论。
现金股利分配综述
关于现金股利分配的文献综述股利政策(Dividend Policy)作为公司融资、投资、分配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结构、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着公司的未来发展,而且还反映了公司对股东投资的回报,直接影响公司股东的利益。
股利政策已经成为影响公司创造价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学者在股利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特别是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Miller& Modigliani,1961)在《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股价模型》一文中提出了“股利无关论”。
这一理论成为了研究股利政策理论的基石,此后学者们放宽严格的假设条件提出了很多其他的理论,形成我们常说的传统股利政策理论和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1.传统股利政策理论1.1“一鸟在手”理论“一鸟在手,强于二鸟在林”流传广泛和持久,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Gordon。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偏好股利而非资本利得,倾向于选择股利支付率高的股票。
股东获取投资回报的途径有公司分发的股利和出售股票时的资本利得。
但由于股价波动比较大,投资者获取资本利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宁可现在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去等待将来金额较多的资本利得。
当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率提高时,投资者的风险就会相应地降低,其要求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也越低,公司股票价格上升,企业价值也就越大。
可见,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密切相关,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必须采取高股利支付率政策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一鸟在手”理论很难解释投资者在收到现金股利后又购买公司新发行的普通股现象,它实际上混淆了投资决策和股利决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1.2股利无关论股利无关论由Modigliani和Miller在1961年的《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股价模型》一文中提出。
该理论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①自由的资本市场;②股票价格在资本市场上是充分合理的;③股利政策不影响公司的资金成本;④不存在信息不对称;⑤不存在对公司或个人征收所得税,提出了股利发放不影响公司的价值,公司价值只与未来的成长收益相关,得出了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不相关的理论。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作者:张馨月来源:《商情》2015年第43期选取深沪两市2014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的财务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主要受到盈利状况、成长能力、资本结构等影响。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金股利一、文献综述关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财务状况、股权集中度、政府持股、政策导向这几个影响方面。
原红旗(2001)发现上市公司的股利形式和股利金额极不稳定,总体上当期收益高的公司发放较高的现金股利,累计留存收益高的公司发放较高的股票股利,而可分配收益少、每股资本公积金高的公司会以转增股本代替股利。
唐建新、蔡立辉(2002)认为负债率对股利政策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是每股货币资金对现金股利的分配具有显著的影响。
唐国琼、邹虹(2005)认为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市场行政监管手段对股利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魏志华、吴玉辉、李长青(2012)认为我国两代代理理论都会对股利政策产生负影响。
二、研究假设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制造业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有影响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
假设如下:假设1: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盈利能力的影响,每股收益越大,分配现金股利越多。
假设2: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现金流量的影响,其每股现金净流量越高,现金股利越高。
假设3: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公司发展规模的影响,其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越大,发放的现金股利越多。
假设4: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成长能力的影响,资产增长率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小。
假设5: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其资产负债率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低。
三、研究样本和模型(一)样本说明2014年在深沪上市的1590家制造业公司中,发放现金股利的有1086家,剔除了相关数据残缺的公司11家,共选取了1075家制造业的上市公司。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早在1976年被称之为“股利之谜”,围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
一、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国内关于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由于选取的样本和采用的研究力一法不同,结论一也不尽相同。
吕民江和王克敏(1999)研究发现对于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其股利支付水平主要受前期股利支付额和当期盈利水平及其变化;同时现金股利分配主要受到公司规模、股东权益、盈利能力、流动能力、代理成本、国有及法人控股程度及负债率等因素影响,而且公司的股票股利支付额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互影响。
林海(2000)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收益存在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越高,相应的股利支付水平也越高,而且收益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
杨淑娥等(2000)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
陈国辉和赵春光(2000)研究结论表明对现金股利有解释作用的因素主要有股票股利、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和股票市价。
赵春光等(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是否分配股票股利、上年度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和企业规模有关;每股现金股利大小与股票价格、市盈率、主营业务利润、是否分配股票股利有关。
吕长江和韩慧博(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在影响股利分配倾向的各因素中,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是最主要的因素,盈利能力与发放现金股利概率呈二项式变动,经营风险与其呈.相反方向变动。
原红旗(2001)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我国现金股利政策是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产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存在以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上市公司留存资金存在浪费行为,并非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
李志彤和陈敏(2001)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净利润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另外还存在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股利政策来调节其净资产收益率并使之达到再融资标准的行为。
《现金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关系研究》范文
《现金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资本市场中,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公司的财务战略,也与股东的收益息息相关。
同时,盈余持续性作为衡量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指标,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现金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
二、文献综述关于现金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现金股利政策方面,有学者认为公司为了维护股价稳定、吸引投资者等目的,会采取不同的股利政策。
在盈余持续性方面,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市场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其盈余持续性。
而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
有学者认为现金股利政策会影响企业的盈余持续性,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三、研究设计为了深入研究现金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某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其近五年的财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本文还考虑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市场环境等因素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本文选取了某上市公司近五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该公司公开的财务报告。
在样本选择上,本文选取了该公司的所有股票作为研究对象。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本文选取了现金股利支付率、盈余持续性等指标作为研究变量。
其中,现金股利支付率为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与净利润的比值;盈余持续性则通过计算企业连续几年的盈余增长率来衡量。
在模型构建上,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虑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市场环境等因素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 现金股利支付率与盈余持续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即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越高,其盈余持续性越强。
这表明公司采取积极的现金股利政策有助于提高其长期盈利能力。
2. 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等因素对盈余持续性具有显著影响。
现金股利承诺与公司价值文献综述
现金股利承诺与公司价值文献综述现金股利是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一个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务院和证监会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上市公司发放现金红利,而股利发放的多少对于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好是坏,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并形成了不同的股利政策理论。
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从试图从代理理论、信号理论及契约经济学等角度阐释现金股利承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标签:现金股利;承诺;公司价值一、研究背景2011年11月9日,证监会出台了关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新规,要求拟申请上市的公司在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做出现金分红承诺,而在此前的政策中,证监会就明确了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与现金股利发放挂钩。
2013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应当披露利润分配政策尤其是现金分红政策的具体安排和承诺。
并且对于不履行承诺的上市公司采取记入诚信档案的处罚,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公司不得进行再融资。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以及发放现金股利的多少都是根据各公司的实际经营、盈利情况由公司自主决定,而近些年来,国务院和证监会陆续出台的关于现金分红的各项政策规定,是把现金分红契约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这表明政府更加重视现金股利。
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十分成熟、完善的运行机制为保证,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几次惊心动魄的巨幅波动,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熔断”机制试行,各上市公司价值大幅缩水,对投资者的收益和投资信心造成了巨大冲击,市场上非流通股股东很难把握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股票投资难以形成稳定、合理的回报预期。
因此,政府以及上市公司大股东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安排股利分配,以维护公司价值和股票市场的稳定。
二、股利政策理论长期稳定的分红政策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标志(王国俊,2014)。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摘要:股利政策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向市场传递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结果,对公司价值、财务融资、股东财富具有重大影响。
我国学者也越来越重视对股利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影响股利政策因素的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提高企业股利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一、引言股利政策在证券市场具有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向市场传递公司经营行为以及经营情况的变化,影响着公司股价的涨跌、公司在市场形象以及公司的投融资。
股利政策具有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优化资本结构以及增加企业价值等作用。
但是我国上上市公司股利发放存在诸多政策不连续、不发放股利、政策受大股东影响等现象。
这些诸多股利政策问题,不但阻碍公司的长远发展,还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且不利于企业吸引市场的潜在投资者。
因此,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完善合理的股利政策。
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起步开始,国内学者一直在不断深入地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提高企业股利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公司财务特征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一)盈利能力国内学者刘长奎等(2007)以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盈利能力与股利政策有显著的相关性。
于海泳等(2009)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相同结论,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派现意愿越强,小规模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政策。
高雷等(2008)选取上市公司2008年半年报作为研究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每股收益是影响现金股利分配的重要因素,即影响股利分配的不仅仅是盈利能力还有盈利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郑开放等(2012)以上交所上市公司2009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数据,分析得出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呈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对股利分配无影响。
当公司盈利状况比较好时,偏好于多发放现金股利,向市场传递良好形象,从而吸收新的投资资金。
国内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 (5)2. 现金股利理论概述 (5)2.1 现金股利支付理论 (7)2.2 现金股利无套利均衡理论 (8)2.3 公司价值与现金股利关系理论 (9)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1)3.1 国外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研究 (12)3.2 国内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研究 (13)4. 影响因素分析 (14)4.1 公司基本面因素 (16)4.1.1 盈利能力 (17)4.1.2 营运能力 (19)4.1.3 规模与成长性 (20)4.1.4 行业特征 (21)4.2 公司治理结构因素 (22)4.2.1 股权结构 (23)4.2.2 董事会结构 (24)4.2.3 高管激励 (25)4.2.4 信息透明度 (26)4.3 市场环境因素 (27)4.3.1 利率水平 (28)4.3.2 市场波动 (29)4.3.3 投资者结构 (30)5.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31)5.1 研究模型构建 (33)5.2 实证分析 (34)5.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6)5.2.2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37)5.2.3 回归分析 (38)6. 结果与讨论 (39)6.1 实证结果分析 (41)6.2 结果讨论 (42)6.2.1 研究发现总结 (44)6.2.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4)1. 内容概括国内外研究背景与趋势:首先介绍国内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内外主要理论基础,如红利无关论、信息传递理论、代理理论和“鸟笼理论”等。
指出当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和方法,同时也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介绍文献中运用的主要实证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科学地识别和量化不同因素对现金股利决策的影响程度。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作者:王政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第9期摘要:长期以来,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派现决策时较为混乱与不规范,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热情。
因此,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国内相关学者从多重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本文从公司特征、公司治理和外部因素三方面对现金股利政策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并为上市企业更加合理的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现金股利政策;公司财务特征;公司治理;外部因素现金股利,也称“红利”或“股息”,是股份有限公司从公司净利润中提取的,通过现金的方式分配给股东的投资报酬,它直接影响到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现金股利政策是对企业经营成果最终去向所做的权衡性决策。
现有国内有关上市企业派现政策的实证研究从相当广泛的视角对影响派现政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按照关注点的差异,有关研究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文献关注的是公司财务特征对企业派现政策的影响;第二类文献主要是从公司治理视角来探讨影响企业分红政策的因素;第三类文献将注意力集中于外部的宏观因素,如法律法规的变化对现金股利政策产生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产生的影响对上市企业派现政策的研究起源于探讨影响其派现政策的因素。
通常,财务特征可以量化且易于获取。
其对上市企业分红政策的影响一直受到学者关注。
尽管研究样本和方法的不同使得具体结论存在差异,但影响上市企业派现政策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4个:1.现金流量。
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以充足的现金流量为保证,否则就会发生支付困难,继而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危机。
因此,企业在进行派现决策时,首先要满足日常经营活动对于现金的需求,当存在剩余自由现金流量时才能提升派现水平。
学者一致认为,上市企业现金流量对其派现政策产生显著正相关(易颜新、柯大钢、王平心,2009)。
在指标选取上,通常使用每股货币资金(原红旗,2001)、经营活动现金流(姜琪,宋逢明,2012)等。
我国上市银行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上市银行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陆妍刘兆框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12家上市银行2007-2011年的现金股利支付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现金股利支付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对现金股利支付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股东权益对现金股利支付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普通股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对股利支付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上市银行股利分配影响因素一、引言股利分配作为上市公司主要的利润分配手段,其决策是股东当前利益和企业未来发展之间的权衡结果,不仅会引起企业资金存量和股东权益规模及结构的变化,也将对企业内部筹资活动和融资活动产生影响。
上市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市银行股利分配政策是否合理,不仅对其自身发展影响深远,也会对宏观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本文以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股利分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这对提高上市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目前,各国学者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较多,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如著名的MM理论、“一鸟在手”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
John Theis和Amitabh S.Dutta(2007)选取了99家银行控股公司的2006个数据,对Dickens et al.model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原先的模型仍然适用,但其中有些变量失去了意义,还发现银行内部控股与股利分配曲线存在着非线性关系。
Abdullah M.Al-Obaidan(2008)对新兴市场的股利信息含量进行了研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发现在其调查的GCC(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银行业中,银行的效率和股息支付水平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郭阳阳(2010)对我国上市银行的股利政策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上市银行每股现金股利水平较低和派息率适中,而现金股息率较低,指出主要原因是公司自身经营与发展的需要。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1.国外学者关于股利政策的文献综述1.1 股利无关论著名的股利无关理论应是由米勒和莫迪格里安尼提出的MM理论,它是以后有关公司理论的基石;MM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础上的:完美资本假设,理论行为假设,完全确定假设,通过数学模型,最终得出公司的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无关的理论。
米勒和斯格尔斯(1978)年在《财务经济学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股利与税收”的文章,认为在当时税法下,许多股东就股息所交的税并不高于资本利得税,因为投资者可以对自身的负债杠杆对股息收入进行避税,也就是说,公司的价值与股利政策即使在有税收的社会里也是无关的。
麦金森(2002)认为,在信息对称、无摩擦的完美资本市场里,股利政策不能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价值是其自身盈利能力水平所决定的,股利政策不能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
1.2 股利相关论与股利无关论相反的是股利相关论。
股利相关论包括“一鸟在手”理论和税差理论。
(1)“一鸟在手”理论事实上在,在MM理论之前,广泛运用的是“一鸟在手”理论(Bird-in-the-hand theory),此理论认为投资者更为偏好股利而不是资本利得。
“一鸟在手”理论可以说流行最广和最持久的股利理论。
其初期表现为股利重要论,后经Williams(1938),林特纳(1956),Walter(1956), Gordon(1959)发展成为“一鸟在手”理论,特别是华特(1956)在一定基础上用模型证明了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相关。
在MM(1961)提出股利无关论后,华特(1963)在《财务学刊》上捍卫自己的观点。
其结论“股利政策的选择影响企业的价值,现金流量的方向总是以股利支付政策为条件,投资者希望抵消这种股利政策的变化的影响的努力经常是有限的1。
”(2)税差理论该理论是在MM股利政策理论基础上,放宽假设,引进税负后形成的理论;最早对此研究的是法尔阿和塞尔文(1967),通过比较不同股东税后股利所得和税后资本利得所得,结论是税后资本利得大于税后股利所得,所以,股东资本利得胜于股利所得。
现金股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现金股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内容摘要:本文研究发现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上期股利支付率、债权契约、行业因素、管理层持股、企业绩效、企业规模等因素;而市场对于现金股利反应的研究却没有统一的结论。
关键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国外研究综述林特勒(Lintner,1956)在最早进行的现金股利实证研究中以目标股利支付率和上期股利支付率为解释变量,研究对于股利变动的影响。
结论是股利变动体现了管理层对于未来前景的看法,最佳股利政策为平稳化股利政策。
法玛(Fama,1974)、李宏志(1985)、格拉汉莫(Graham,1985)分别研究了股利与投资、融资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现金股利与投资政策互相独立,支持了MM股利政策的无关理论。
相反的结论(Higgins,1972)则认为现金股利是利润投资的函数,不同时期的股利差异归因于利润和投资需求的不同,他的结果不支持股利无关理论。
詹森(Jesen,1976)指出成长机会和现金股利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伊斯特布鲁克(Easterbrook,1984)、凯利(Kalay,1982)研究了债权契约对于现金股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负债公司具有较严格的限制条款,因此现金股利发放率较低;资本结构的变动、合约的变动都会影响股利政策,与有效契约理论的预测结果相符。
德米兹和库兹(Dhrymes and Kurz,1967)的研究也表明行业因素对于股利政策有影响。
成熟产业的股利支付率高于新兴产业,公共事业公司股利支付率高于其他行业。
罗泽夫(Rozeff,1982)依据有效契约理论建立了代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小化决策模型研究决定股利支付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认为公司股利发放率可以通过外部筹资成本与公司增加股利的代理成本的减少之间进行抉择而做出解释。
贝克、法莱和爱得曼(Baker,Farrelly and Edelman)1985年采用调查表的方法对562位财务经理调查发放股利要考虑的因素,发现决定股利政策四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对于未来盈余的预期;过去股利的模式;现金储备的多少;对于保持或提高股票价格关注。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的文献综述.doc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公司财务政策中,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焦点,且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
定期进行的股利分配还是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事件之一。
同时,股利分配作为企业回报投资者的一种重要方式,也直接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
从这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出发,形成了股利政策研究的三个视角:一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其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其背后的经济动机,二是同样从上司公司的角度,分析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三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市场对于股利公告的反应。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盈利能力股权结构行业因素公司规模公司上市年限正文:一、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处于转轨时期,优胜劣汰的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且上市公司多由原国有企业转制而成,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
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李长青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归纳了四个方面:1.股利支付率不高,不分配的公司逐年增多;2.股利形式不断推陈出新;3.股利政策波动多变,缺乏连续性;4.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
造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魏刚从代理理论的角度指出,股利支付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减少代理成本的一种途径。
王信通过比较A股与H股上市公司在派现比例上的差异,认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低派现,是由于上市公司内部的“一股独大”。
吕长江和王克敏以1997~1999年间231家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发现管理层股权比例越低、盈利能力越强、公司股本规模越大,则公司股利水平越高。
对此,他们同样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即认为管理层股权比例与股利水平可相互替代地用于降低代理成本。
应展宇以1992—2002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分裂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认为由于股权分裂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意愿整体偏低,且有诸多盈利的公司即便成长前景很低也不愿意派发股利;许多公司宁可使业绩下降,也不愿意选择以送股方式派发股利;即使派发股利,股利支付水平也极低。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参考文献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参考文献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受到法律、债务契约、公司自身、股东等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参考文献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参考文献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探讨和研究[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更显重要,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
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受到法律、债务契约、公司自身、股东等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入手,有针对性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股利分配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如何确定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占净利润的比率(即股利支付比率),以及选择和确定股利分派的时间、方式、程序等方面的方针和对策。
长期以来,国内外财务管理学者对于股利分配与企业价值、股利分配应该采取的政策都有很多争论。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对策。
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主要类型和影响因素股利支付的方式主要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等。
在我国,股利分配方式在派现送股的基础上,还衍生出派现并送股、派现并转股、送股并转股、派现送股并转股等多种方式。
本文所指派现指的是上述现金股利,送股指的是股权式股利,转增股本是上市公司用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向股东转送股份的行为。
股利政策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低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这些股利政策的优点和缺点比较如表1:一般而言,投资者更倾向于固定股利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但是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有:1.法律因素法律为股利政策限定了一个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决策者再根据其它因素决定其具体的股利政策。
法律对股利政策的规定各国之间的差别比较大,但是主要有资本保全约束、资本积累约束、偿债能力约束、超额累积利润约束等。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作者:王韵怡来源:《商情》2013年第11期【摘要】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针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而现金股利政策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述。
【关键词】现金股利,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一、内部影响因素(一)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
企业股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一般而言,企业的盈利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其股利支付率越高。
原红旗(1998)通过对我国的特殊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之后,使用沪深两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得出金股利和当期的盈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盈余波动现象突出。
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研究发现对于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其股利支付水平主要受前期股利支付额和当期盈利水平及其变化。
林海(2000)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越高,相应的股利支付水平也越高,而且收益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
(二)投资融资机会。
有着许多投资机会的公司有大的现金需求从而倾向于支付低水平的现金股利或不支付现金股利。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从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得出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般不超过会计收益或账面利润,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
HigginS(1972)建立了股利发放模型,结果表明股利是利润和投资的函数,不同期间的股利差异归因于利润和投资需求的不同,投资需求越高,股利支付率越低。
Fama(1974)的研究结论与此却正好相反,他认为股利政策和投资决策是相互独立的,支持Miller与Modigliani(1961)关于股利和投资无关的观点。
(三)股权结构。
唐国琼,邹虹(2005)以代理理论为切入点,得出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在我国股利分配政策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对于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投资者往往以放弃配股来回应,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现金股利影响因素文献综述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文献综述学号:姓名:2017年 10月10日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文献综述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早在1976年被称之为“股利之谜”,围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
本文通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观点,现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公司财务状况Lintner(1956)[1]在分别属于不同行业的600 家企业中挑选了28 家作为研究样本。
他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高管们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所考虑的因素,最后得出的结论有:企业为了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在利润是暂时性的波动的情况下,经营者一般不会改变既定的股利政策,除非管理层预计利润的波动是长期的、持续性的,否则他们不会改变既定的股利支付水平。
公司的财务状况对现金股利分配是有影响的。
刘星、李豫湘、杨秀苔(1997)[2]最早采用实证分析法深入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他们以 1992 或 1993 年的 30 家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运用典则相关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检验,认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重要性排序为:公司投资价值、盈利能力、公司长远发展信心和公司资产流动性。
在排序过程中,作者把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关的盈利能力放在了第二位的位置。
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3]选取了沪深两市1996、1997、1998 年度支付现金股利的372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双步骤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盈利水平和财务数据指标,比如:流动性指标、资产负债率等因素对我们国家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也会受股票股利金额影响。
杨淑娥等(2000)[4]选取了 1997 年我国上市公司中纯现金股利(54 家)、纯股票股利(16 家)、纯资本公积金转增(20 家)的 90 家A 股上市公司,运用逐步筛选法分析了三种股利分配方式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多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直接影响现金股利支付情况;此外,货币资金越多、每股未分配利润越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报告综述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报告综述摘要股利分配作为上市公司的核心财务政策之一,不仅受到利益各方的充分关注,还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兴趣。
对中外股利分配问卷调査报告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探讨上市公司管理层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考虑的因素,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现状得出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股利政策问卷调查现金股利在过去的50多年里,广大学者们已经开始从另一途径研究、学习上市公司管理层制定股利政策的真实行为。
他们已经从选取样本,收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支持或反对不同的股利理论,转变到向公司管理层发出调查问卷,研究他们制定股利政策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虽然发出去的问卷不是没有回复,就是一部分回复的意见不正确、有偏见,但是他们还是坚持着研究,通过寻找替代方法,即根据公司管理层向外宣告的股利分配方案,这一直接证据来推测管理层制定股利政策的动机,并对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进行补充。
1上市公司制定现金股利政策考虑因素的问卷调查在美国,关于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经典研究中,Lintner (195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一般会保持一个长期的目标股利支付率,从而使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股利支付的稳定。
因此,公司的股利变化与长期的可持续的收益水平是一致的。
公司管理层相当重视股利水平的变化,只有管理层确信公司收益水平的提高能够支付长期增加的股利时才会增发股利,否则,不会增发股利。
同时,管理层也不会轻易地削减股利,除非不利的环境因素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公司的经营活动。
Lintner的这些观点已经有了股利信号传递的涵义。
在这些经验证据的基础上,Lintnei•设计了一个“部分调整模型”来描述公司管理层的股利政策的决策过程,此模型对每年股利水平变化的解释能力达到了 85%。
Lintner 的观点受到了包括 Brittain (1964, 1966)与 Fama 和Babiak (1968)等在内的大量研究的支持与肯定。
Benartzi et al. (1997,P1032)总结到,“…Lintner的股利支付模型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过程仍然具有最好的解释能力。
《现金股利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现金股利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文献1、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Jensen(1986)提出的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企业存在过高的自由现金流会增加企业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的产生。
而通过现金股利的方式将企业内过高的自由现金流转移到股东手里,这样就可以控制管理者手中的可支配的现金,从而减少其过渡投资的倾向,从而使得企业代理成本降低,公司价值得到提升[1]。
Chowdhry 和Nanda(1994)在对现金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通过采用构建股利分配模型的方法发现,公司股利政策的好坏会受到公司盈利能力强弱的影响,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即: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极大多数都是盈利能力强的,反之[2]。
另外,Gugler 和Yurtoglu(2004)以欧洲中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代理理论出发,通过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公司可以通过提升股利支付率的方式来减少公司内部的自由现金流,从而使得代理成本减少,公司绩效提高。
故此,他们推断:股利支付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
2、现金股利政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Khan等(2013)以亚洲南部国家的非财务领域企业为样本,研究股利政策与企业代理成本的关系。
研究后发现,企业管理者手中的自由现金流会因为现金股利的发放而变少,从而使得代理成本减少[4]。
Easterbrook(1984)也对现金股利政策和代理成本这二者做出了一项研究。
他的结论与上者一致,但研究过程却不同。
他认为企业所受市场监管的强弱会随着企业股利支付的提高而加强。
故此在企业股利支付水平变高、所受市场监管变强的时候,企业内部的代理成本也会随之减少[5]。
Brunarski等人(2005)的实证结论也证实了股利会减少代理成本的猜想[6]。
Rozeff(1982)在围绕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代代理冲突的研究中提出:企业在提高现金股利政策减少内部代理成本的同时也会使得企业的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得到提高的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文献综述学号:姓名:2017年 10月10日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文献综述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早在1976年被称之为“股利之谜”,围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
本文通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观点,现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公司财务状况Lintner(1956)[1]在分别属于不同行业的 600 家企业中挑选了28 家作为研究样本。
他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高管们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所考虑的因素,最后得出的结论有:企业为了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在利润是暂时性的波动的情况下,经营者一般不会改变既定的股利政策,除非管理层预计利润的波动是长期的、持续性的,否则他们不会改变既定的股利支付水平。
公司的财务状况对现金股利分配是有影响的。
刘星、李豫湘、杨秀苔(1997)[2]最早采用实证分析法深入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他们以 1992 或 1993 年的 30 家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运用典则相关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检验,认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重要性排序为:公司投资价值、盈利能力、公司长远发展信心和公司资产流动性。
在排序过程中,作者把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关的盈利能力放在了第二位的位置。
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3]选取了沪深两市 1996、1997、1998 年度支付现金股利的 372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双步骤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盈利水平和财务数据指标,比如:流动性指标、资产负债率等因素对我们国家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也会受股票股利金额影响。
杨淑娥等(2000)[4]选取了 1997 年我国上市公司中纯现金股利(54 家)、纯股票股利(16 家)、纯资本公积金转增(20 家)的 90 家 A 股上市公司,运用逐步筛选法分析了三种股利分配方式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多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直接影响现金股利支付情况;此外,货币资金越多、每股未分配利润越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
刘淑莲和胡燕鸿(2003)[5]从 2002 年 6 月沪深两市的 1179 公司中按照 25%的比例随机选取了 299 家公司为样本,采用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
2 股权结构原红旗(2001)[6]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1994-1997年分配股利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实际上是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产物,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存在通过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上市公司对以股票股利形式留于企业的资金存在浪费现象,规模小的公司倾向于选择股票股利,而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债务协议约束现金股利的情形在中国并不存在。
吕长江、王克敏(2002)[7]收集了沪深两市1997-1999年231家上市公司数据样本,采用三年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变量的计算依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公司股利政策与管理权比例有因果关系,股利支付率越高的公司,其管理权比例通常也比较低;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其股利支付率就越低,公司股利支付率越高,其资产负债率越低,即上市公司一般不通过债务资金而主要通过权益资金支付现金股利。
此外,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水平受管理股权影响,管理股权比例越高,股利支付率越低,管理股权对降低我国上市公司代理成本有推动作用。
伍利娜等(2003)[8]年利用2000一 2001年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总体,还用Logistic模型探求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公司股本规模、流通股比例、大股东中证券投资基金个数、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否接近配股达标线区间、公司的上市年限、上市公司当年是否发放股票股利或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均是“异常高派现”的显著影响因素。
阎大颖(2004)[9]的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流通性与派现能力有关,股权流通性越低的公司派现的可能性越大,大股东的控制能力越强,公司派现的倾向性就越明显。
继而得出结论认为,非流通控股股东进行“圈钱”是造成上市公司热衷于派现的重要原因。
3公司治理结构吕长江和周县华(2005)[10]选取2001-2002年1043个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股利支付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2)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董事薪金以及董事会主席、监事会主席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正相关。
此外,作者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些特殊现象展开研究,发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代理成本问题和利益输送现象,而集团控制公司集中表现为代理成本问题比较突出,而政府掌握最终控制权的公司则存在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进行利益输送现象的现象。
易颜新、柯大钢、张晓(2006)[11]以2003-2004年所有分配股利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
研究表明:(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率呈倒U型关系,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率正相关;(2)销售净利率、权益报酬率与现金股利支付率负相关;(3)股票股利分配方案会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短期的超额收益;(4)股票股利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现金股利的收益,非流通股现金股利收希率显著高于流通股现金股利收益率,前者是后者的十倍左右。
党红(2008)[12]选取了在2005年底之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234个上市公司为样本,观测其2004, 2005, 2006年度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来检验股改前后影响现金股利的股权结构变量和董事会变量是否发生了变化,研究表明:股改前后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股权结构变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尚未成为全流通资本市场上降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成本的工具。
4股权激励研究学者对高管股权激励与现金股利支付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肖淑芳和喻梦颖(2009)[13]研究了股权激励对股利分配的影响,提出现金股利以及送转股都可以实现降低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的目的,提高管理层获益,从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落实对股利分配有正向影响。
然而,我国股权激励领域部分学者主张股权激励与现金股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吕长江和张海平(2012)[14]选取2006-2009年底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并有效实施的8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股权激励对股利分配政策产生负向影响,表现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实施后,公司股利支付水平较方案实施前显著降低;股权激励公司与非股权激励公司相比,股利支付水平相对较低;将股权激励区分为激励性质的股权激励与福利性质的股权激励,二者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并不相同,福利型股权激励往往更易导致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股利支付水平。
5管理者过度自信应惟伟,居未伟等(2017)[15]以2008--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公司减少现金股利发放,并且这种效应在融资约束严重、过度投资水平高的公司中更为强烈。
本文发现,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力度和意愿越小。
作者进一步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减少现金股利的行为动机,发现在融资约束严重和过度投资水平较高的公司中管理者过度自信减少现金股利发放的效果更为强烈,这表明管理者会基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扩大过度投资的考虑进行相应的现金股利决策。
6文献述评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在研究我国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时,从公司财务状况、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激励,管理者过度自信等方面研究,分别有各自的评价重点,也有不同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也有个别利用案例研究的方法。
研究范围是有的从中国和外国角度分别研究,有的专门集中于某个行业研究。
遗憾的是,虽然研究成果很多,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未得出一套能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各种独特现象解释性强的、系统的现金股利政策理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1] Lintner ,J.. Distribution of Incomes of Corporation among Dividends, Retained Earnings and Tax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46, May 1956: 97‐113.[2]刘星,李豫湘. 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在股利政策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1998,(9):19‐24.[3]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12) :31‐39.[4]杨淑娥,王勇,白革萍.我国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0,(2): 31‐34.[5]刘淑莲,胡燕鸿.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3,(4) :29‐35.[6]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财经研究[J].2001,(03):33-41.[7]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权比例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2,(03):39-48.[8}伍利娜,高强,彭燕.中国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科学,2003,(0 1):31-42.[9]阎大颖.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价值取向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4,(06):94-105.[10]吕长江,周县华.公司治理结构与股利分配动机一一基于代理成本和利益侵占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5,(3) :9-17.[11]易颜新,柯大钢,张晓.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来白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6,(9-2):4-10.[12]党红.关于股改前后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8,(6):63-71.[13]肖淑芳,喻梦颖.股权激励与股利分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 012,(8):49-57.[14]吕长江,张海平.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2,(1 1):133一143.[15]应惟伟,居未伟,封斌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现金股利决策[J].预测,2017,(01):6 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