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3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教师课前进行准备,安排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下面情境中的两个角色,进行对话)一位中学教师和一个尖子学生的对话:
师:你能和我谈谈你的人生目标吗?
生:能。我要好好读书。
师:为什么呢?
生:为了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师:很好,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好工作以后呢?
生: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
师:娶了好老婆,生了好儿子以后呢?
生:儿子读好书,考上好大学……
师:然后呢?
生: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
师:(哑口无言)……
(学生哄堂大笑)
教师引导:这段对话使我们捧腹,其实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人应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佐藤贡——日本的“奶酪天皇”。从小就目睹和接触喂养奶牛、挤牛奶和制作奶酪等一套工序,逐渐在耳濡目染中对奶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暗自立下宏图大志——“早日成为一名技湛艺精的奶牛业专家”。他总是在认真刻苦完成好学业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投身到熟悉奶牛业的社会实践之中,高中毕业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喂养高产奶牛的各种绝招,掌握了超一流的奶酪制作技术。在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农艺畜学专业的四年间,他经过刻苦攻读,以超人的机敏捕捉到了美国奶牛业的一整套先进经验,洞察出了日本奶牛业的一系列落后弊端,确立了“全力改变日本奶牛业落后现状,早日赶超美国奶牛业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回国后,他经过不断的努力,52岁那年创造了日本最大的企业型乳制品联合体——雪印乳业,带领着广大奶农奔小康,人人称他为“乳品王”,受到了日本当地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尊重。
请同学们就日本“奶酪天皇”的奋斗史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佐藤贡从小就立下了振兴日本奶牛业的宏愿大志,通过艰苦奋斗,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在奶牛业中埋头苦干,发挥出了聪明才智,为日本的奶牛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佐藤贡的身上,我们青年学生能得出什么启示?我们应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推进新课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板书: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情境一:蓝领专家:孔祥瑞(“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颁奖词: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是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人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 000万效益,这就是一个蓝领工人的成就。在轻视铁锤的时代,工人何为?他说:“全世界的门吊,我都能开!在英雄辈出的年代,工人有为!”
问题探究:你们觉得孔祥瑞的人生价值大不大?
学生:大。
教师进一步设问:那么,他的人生价值是如何实现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个别回答)
学生:是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是在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例如: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 000万效益,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教师总结:很好。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孔祥瑞(“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情境二:目前已70多岁的袁隆平依然要经常穿上水田靴,骑上摩托车到水稻田里看一看,这位总是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一样,忙碌在田间地头。而研究水稻的这几十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从1979年至今,由于常年的奔波,他已经骑坏了八九部车。他没有上下班制,白天、晚上、打雷、大风、大雨都要去,去看他的杂交水稻,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
问题探究:从袁隆平院士的事迹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启示?
学生: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他的生活方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有在劳动中创造财富,从而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师总结: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板书: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问题探究:学生分四小组,两组阅读教材第103页探究活动中雷锋的日记内容,两小组欣赏漫画《走不出自我的人》,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走不出自我的狭隘天地的人、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的人、自私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青年学生要学会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世界,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探究内容)
问题探究:科学家马祖光说“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
学生:这虽然是马祖光谦虚的说法,但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个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
他人提供的条件和帮助。
教师:马祖光如果离开家人、朋友、同事等,能取得个人成功吗?
学生:不能。
教师总结: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
学生:马祖光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时时处处尊重别人,无私地帮助、关心他人并自觉维护他人的正当利益。
教师:很好。那么,你从马祖光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学生:这启示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师总结:从科学家马祖光的事迹里,我们知道,个人离不开社会,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板书: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科学家的科学实验离不开先进的仪器和完善的实验室,文学家的创作离不开“文房四宝”,我们能在学校里学习离不开国家提供的教室、书本等,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问题探究:这体现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积极回答。
学生:体现的道理是我们的生存、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
教师总结:20世纪自然科学的几大成就,如相对论的创立,原子结构与基本粒子的发现和量子力学的产生,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形成,分子生物学的成就,特别是核酸的分子结构和遗传密码的发现,都是建立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之上的,也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工具和手段才有可能产生的。牛顿虽然伟大,但我们可以设想,在他那个时代为什么不能创立相对论呢?假如没有望远镜的话,伽利略能在1608年认识到银河是由许多星星聚合而成的吗?同样,没有显微镜,胡克也不可能在1665年看到细胞,也就不可能出现施来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没有强大推动力的火箭发动机,就不可能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登上月球,深入地认识宇宙的物质运动规律。这一切均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板书:2.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5页“相关链接”和“名言”内容,并体会其所蕴涵的道理。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问题探究:从这些名言中,你能体会到哪些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因此,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板书:3.做到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问题探究: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是不是否认个性发展呢?
学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