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相同场景下的不同表现形式,阐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的社会文化。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应注意各自文化的不同,以避免出错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关键词:语言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它是由一个民族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所构成。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的学习不是单纯地学习词汇、语法,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一种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文化,看到该社会的人们的风俗习惯。下面就英汉两种语言现象在风俗习惯方面的不同展开对比分析,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敬语和谦词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敬语和谦辞
如高见、光临、寒舍、愚见等。英语中则少有敬辞和谦辞, 不论对方年龄多大, 级别多高, 并没有汉语中“您”这样的代词。一位英国妇女遇见一位上了年纪的中国人, 用汉语客气地问“:老爷爷, 你几岁啦?”老人诧异地看着她,很生气。这位英国妇女后来才知道误会的原因,“几岁”是问小孩年龄的, 对上了年纪的人应问“您高寿?”或“您多大年纪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它要求人们跟长辈或上级说话时有时甚至跟同辈说话时,要用敬语,否则就会被认为用词不当而失礼,甚至显得高傲;谈及自己时要用谦词,如不使用,也被认为没有礼貌。英语中这类词少的原因有二:一为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二为他们长期以来尊重个人价值,乐于表现自己。中西方人接受赞扬、祝贺时的反应也不一样。操汉语的人往往使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来应答。中国人听到恭维或赞扬的话后会说“哪里,哪里”、“我做得不好”之类故作谦虚的话。而西方人则会毫不犹豫地说声Thank you。当西方人说Thank you 表示谢意时,中国人会马上回答说不用谢,以表示客气。西方人听后,会大惑不解,觉得中国人没有礼貌。如一位英国女教师表扬一位中国女学生: A: Oh, what beautiful handwriting! B: No, no, not at all. 在女教师看来, 该女生的回答是粗鲁的, 否定了该教师对书法的审美观和鉴赏力, 损害了她的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虽然女生本意并非如此, 只是符合了汉语的谦虚准则。英美人善于恭维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恭维。当他们觉得该受到赞美却没得到赞美,会感到受到冷淡。对别人的赞美、恭维,英美人最常见的反应是“迎合”或高兴。他们把中国人的这种“否认”看作是无礼,把“自贬”视为自卑和言不由衷的虚伪。赞美语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处理得好, 可以增进友谊; 但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而运用不当, 不仅无助于友谊,反而会产生误会, 伤害感情。
2、称呼语:中西方的称呼语的使用差别也很大
“小+姓”在汉语中称呼年龄比自己小的人, 可表示亲切、稔熟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此称呼英国人却是不礼貌的。“老+姓”或“姓+老”在汉语中称呼年龄较自己长的, 可表示尊敬、礼貌。如果用“老+姓”称呼英国人,如“old smith”,对方在心里可能会生气。在英语文化中, 忌讳“老”字。“老”容易使人想到“年龄大”“、体衰”、“无用”等。所以, 在称呼英美人时应避免使用“old”。称呼语中有一类亲属称呼语, 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汉语中许多亲属称呼语可用于非亲属关
系,也就是把一些其他人看成是亲属的延伸, 用这种亲属称呼语来表达说话者的尊敬、亲近等意思, 中国人遇到一位不认识的年长妇女可以称她为“阿姨”“、大妈”、“奶奶”; 但在英语文化中这却是很不妥当的。汉语中姓与职衔(title)或亲属称谓连用, 可用作称呼语。职衔包括职业、职位和头衔。如“李老师”、“汤经理”、“陈校长”“、丁爷爷”等。而在英语文化中姓与职衔、亲属称谓连在一起用作称呼语并不普遍, 如不常说“Bureau Director Smith”“、Manager Jackson”“、Principal Morris”等。英语中的称谓为数不多,除了dad、mum、grandpa、aunt、uncle 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不用。人们常常直呼对方的名字。直呼姓名,避用称谓,是想与对话人取得平等地位(称谓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追求人人平等是西方人的理想)。而汉语中表示其属关系的称谓却非常多。英语中的cousin 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而brother-in law 一词对应于汉语的姐夫、小叔子(丈夫的弟弟)、小舅子(妻子的弟弟)、连襟等。汉语把表亲、夫妻之间的亲属关系区分得如此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笼统统一个词了事。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归因于中国两、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
3、个人隐私:与外国人交谈,要避免不该问的问题
两个中国人在一起谈及家庭、收入等话题是很平常的, 并将能不能谈及这些视为人际关系远近的标准之一。而同外国人交谈时,则不应问及这些问题。外国人私事观念极强,年龄、收入、婚姻状况, 甚至体重都是非自由谈论的话题。这种“寒暄”无疑成了对他们私事的干涉。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 对中国人和英美人来说, 有可能完全相反。例如, 在中国文化中“胖”和“福”这两个概念是相互依存的, 人们常用“你发福了”来恭维对方长胖了。而对英美人说他们长胖了, 他们会很不高兴,这不仅干涉了他们的私事, 而且在他们眼里, 长胖是体质下降的标志。英美男女之间经常相互恭维“你很性感”, 被恭维的则会说“thanks”, 而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对方会认为你心怀不轨。
在跨文化交际中对那些文化差异性要引起双方的足够重视, 以避免社交语用的失误。此外, 还应宽容地理解异族文化的礼貌习惯, 不能以己度人, 更不能用自己民族的礼貌标准去要求对方。如果言语双方都能设身处地地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文化习俗, 那么因各种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就会减少,并达到彼此理解、配合默契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和文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4]邓炎昌, 刘润清. 敬辞和谦辞[Z]//.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