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目的性定义与价值世界(精)
《价值》文档
价值引言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对我们来说可能并不重要,但是有一些事情却具有重要的价值。
价值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认可,也是人们行为的指南和动力源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价值的含义和重要性。
一、价值的概念价值是指人们对各种事物给予的评价和认可。
价值是主观的,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可能会有差异。
例如,对于一块钻石,对于珠宝商来说它是宝贵的、有价值的,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因此,价值是基于个人或群体的评价标准而建立的。
二、价值的来源价值的产生离不开事物本身的属性和人们的需求。
事物要具有价值,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稀缺性:稀缺性是价值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事物无限供应,没有稀缺性就不会有价值。
2. 有用性:事物必须对人们有用,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或带来某种益处才会被认为有价值。
3. 供需关系:供需关系影响着价值的高低,如果需求大于供应,那么事物的价值会相对较高。
三、价值的体现价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
以下是一些体现价值的例子:1. 经济价值经济价值是价值中最常见的一种体现形式。
经济价值通常以货币的形式来衡量。
例如,商品的价格就是经济价值的体现,一个商品的价格越高,就说明它的经济价值越大。
2. 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指事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人们对其价值的肯定。
例如,古代文物、艺术作品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的体现不仅在于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艺术等方面。
3. 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每个人都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是对人生中各种意义的追寻。
例如,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科研工作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4. 环境价值环境价值是指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价值。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也逐渐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环境价值的体现在于保护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等方面。
四、价值的重要性价值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讲义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学习目标]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理解人的价值及评价标准。
3.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现实问题。
人的价值1.哲学上的价值(1)含义: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特征: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的价值(1)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3)评价标准: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背景材料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成熟时色泽娇艳,人称“狼桃”,那时候人民只观赏而不敢吃它。
16世纪,英国公爵罗伯特·达拉里把西红柿带到了欧洲,将其献给伊丽莎白女王,没想到西红柿颇受女王的青睐。
后来,欧洲人把它们种在花园里,但还是不敢吃。
大约又过了两个世纪,一位法国画家冒着“中毒”的危险尝了一个西红柿,感觉味道不错,人也安然无恙。
后来人们分析了它的成分,证明它营养丰富,这才把西红柿从花园里请进了菜园里,从此,西红柿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问题探究(1)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
这说明了什么?(2)西红柿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3)你能比较出商品的价值、哲学上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有什么不同吗?答案:(1)说明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不是一回事。
西红柿的价值是指物的价值。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
(3)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浅谈对“价值”概念的几种界定(一)
浅谈对“价值”概念的几种界定(一)论文关键词:价值;交换价值;价格;劳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论文摘要:在经济理论领域内,“价值”是使用得最广泛,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一个经济范畴之一。
在各种价值理论或观点背后,如何理解“价值”是关键所在。
其实,“价值”最初是同交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交换中人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一个物品换取他种物品的数量是多少,亦即交换比例如何确定的问题,当然交换比例应在逻辑上先于交换行为而确定的。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关于交换比例的确定的量的分析之前,还必须回答交换成立的基础这一更加重要的质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开始进入经济思想家的眼界并不容易,能否意识到并同意这个问题是造成价值理论分歧的根本原因之一。
据此,考察经济史上各种价值或价格理论,并对“价值”概念进行了几种界定。
自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以来,严格意义上的经济理论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了。
虽然经济学科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比算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但三百多年间亦已汇聚了足够精彩的思想财富,且不说对经济问题的探讨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而经济理论中的价值理论就更是如此,各家各派的观点交相辉映。
下面就“价值”概念的使用谈几点看法。
要指出的是,这里我不想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同“价值”相关的概念,如“使用价值”(或“效用”)、“交换价值”、“相对价值”等,而是准备从另外一个层面上对“价值”概念的使用进行一个常识性的区分。
一、第一种意义的“价值”概念“价值”最起初是同交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交换中人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一个物品换取他种物品的数量是多少—亦即交换比例如何确定的问题,当然交换比例应在逻辑上先于交换行为而确定的,这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是必然要指出来的。
在关于交换比例这个问题上有着“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先是写道:“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物品的购买力。
价值的科学定义
价值的科学定义:价值是世界所具有的属性、能力、规定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物”或物质。
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事物和事物、物体和物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我们通过观察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观察主体对客体的发展、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就可以发现主体和客体所具的价值属性和能力,发现价值这个同世界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物”或物质。
我们通过观察一事物同另一事物,一物体同另一物体在接触时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可以发现事物或物体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发现价值这个同世界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物”或物质。
例如,我们通过观察一种化学物质同另一种化学物质相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就可以发现每种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所具有的性质和能力、发现每种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相对比例,发现化合价。
化合价就是化学物质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其它化学物质的属性和能力,就是这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所具有的价值。
现在大多数人所说的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促进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属性和能力,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面价值。
事实上,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性质和能力,既具有正面意义也具有负面意义,是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的统一体,是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的统一体。
例如煤炭和石油。
煤炭和石油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既具有正面的意义和正面的价值,同时也具有负面的意义和负面的价值。
煤和石油的大量开发利用,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的生活水平;但是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了温室效应,破坏了自然环境,损害了人长远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
价值是知识的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
价值是知识所具有的属性和能力,任何知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意义和价值,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不具有任何意义的知识是不存在的。
价值是社会意识的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
社会意识是人脑产生的指挥人在社会中生活和行为的意向、意念、理想、法则、方案、路线、政策。
价值导向知识点总结
价值导向知识点总结一、价值的概念和特征1. 价值的概念价值是指人们认为具有一定重要性和意义的东西或者行为。
它是指人们经过认知、评价和选择后,所赋予的某种信仰或者重视。
2. 价值的特征(1)主观性:价值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2)社会性:价值是社会成员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实践需要而产生的,具有社会性。
(3)历史性:价值是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变化和发展的。
(4)多样性:价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国家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
二、价值的分类1. 形式价值和实质价值(1)形式价值:指商品具有的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形式。
(2)实质价值:指商品的使用价值或价值的实际内容。
2. 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1)经济价值:指商品或劳务在市场交换中所具有的价格和价值。
(2)社会价值:指在社会生活中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有重要作用的某种价值。
(3)文化价值:指体现在文化艺术品、文化传统和文化知识中的某种价值。
3. 积极价值和消极价值(1)积极价值:指对人类个体、社会和人类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的某种价值。
(2)消极价值:指对人类个体、社会和人类文明具有消极意义和作用的某种价值。
三、价值观与人的行为1. 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特定价值的一种信仰和追求。
它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实现的一种价值理念。
(1)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通常是儿童最早接触和了解的人。
(2)学校教育:教育是培养人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最重要的途径。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们形成和确立自己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2. 价值观与人的行为(1)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重要指导,它主要是通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和规范的作用。
(2)价值观的多元性: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时代可以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四、价值的更新与发展1. 价值观的更新(1)价值取向的调整: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相应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的价值定义
马克思的价值定义马克思的价值定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和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价值”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
一、价值的本质和作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价值是从商品交换中产生的经济现象,在商品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价值的本质是劳动时间,即一个商品所需要的生产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直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的含义就是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二、价值的基本形式价值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使用价值,二是交换价值。
其中,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特定属性,如面包的营养价值;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具有的能够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价值,因为只有具有交换价值的商品才能真正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三、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价值的自然形式,二是价值的货币形式,三是价值的总和形式。
其中,价值的自然形式是指商品本身具有的价值属性,如煤炭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其产出成本,还取决于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价值的货币形式是指价值采用货币形式进行表现,如人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货币的数量越多就意味着价值越高;价值的总和形式则是指将所有商品的价值汇总起来形成的总和,这个总和也就是社会总资本。
四、价值的变化和剥取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经过一系列变化和转化之后才会最终表现出来的。
这些变化和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剥取劳动者的现象。
这种剥取劳动者的现象是由于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而进行的,他们通过剥夺劳动者创造价值的权利,从而获得更多得利润。
综上所述,价值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商品经济中对商品价值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剥削劳动者的本质性原因,因此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和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价值和价值观ppt课件
在变革过程中持续跟进价值观念调整的效 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确保变革的顺利进行。
05
当代社会价值观念挑战与应对
多元化背景下价值观念冲突问题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融与冲突
0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
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念的对立。
多元价值观念的并存与竞争
家庭氛围
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 养个人的积极价值观,如尊重、
宽容、合作等。
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的言传身教、教育方式对个 人价值观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如父母的道德观念、教育 方式会影响子女的道德判断和行
为习惯。
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也会对个人 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如贫困家庭 可能更注重勤俭节约、自立自强
跨文化交流中价值观冲突与融合
价值观冲突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可能会产生误解、冲突 和矛盾。
价值观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也在相互融合 和影响,形成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发展趋势
多元化趋势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 融合,使得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
价值和价值观ppt课件
• 价值和价值观基本概念 • 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 • 个人价值观塑造与影响因素 • 企业组织内部价值观念建设 • 当代社会价值观念挑战与应对 • 总结:构建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价
值观念体系
01
价值和价值观基本概念
价值定义及分类
价值定义
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程度,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评价 和判断。
价值观形成过程
价值
价值,是以人为尺度对对象所做的判断。
通俗地讲,价值指的是我们生活当中、口语当中经常用的好坏的概念。
好是正价值,坏是负价值。
好和坏是用一个正负的尺度来判断一切事物对于人的意义。
跟好坏相关的同类性质的价值词,生活当中有很多,比如善恶、美丑、得失、利弊、祸福、荣辱、一件事重要不重要、值得不值得、应该不应该等。
所有这类词,在生活当中、口语当中都可以用好和坏来表示,所以国内外对“价值”作为研究对象的概括就是研究好坏的问题。
这个好和坏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呢?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事物、不是一个实体,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它固定就一定是好或者一定是坏。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尺长的东西这个长度的概念,对谁来说都是一样的,一尺就是一尺。
但我们在用一尺长的东西时,可能在一些地方嫌它短,在另一些地方又反而嫌它长了,这种长短的概念就是价值的概念。
再比如说,有一个故事叫小马过河。
小马要过河,问老牛说河水深不深啊,老牛说很浅。
小松鼠却说河水深的不得了,我们都淹死几个了。
那么河水到底深不深呢?小马的妈妈说你自己走走看吧。
小马自己过河时,发现河水既不深也不浅,很顺利地过去。
河水到底深不深?我们就要明白深浅这个概念和深度这个概念是不同性质的。
河水的深度是多少,比如水深一米或者一丈,这是描述河水本身客观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不因人而异的、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而深浅则是一个价值概念,就像我们饭煮硬了还是煮软了,对牙口不同的人来说,他的判断是不同的。
从理论上来概括,就是价值是主体性的、是因人而异的。
要问什么东西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它思考的方式和根据是对谁来说、用谁的尺度来衡量、以谁为准。
价值不是对象外部事物固有的,而是它和人的社会存在和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直接联系的,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尺度,来衡量任何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换而言之,世界上一切好坏或价值,都不是对象和客体本身固定不变的属性,而是以人为尺度对对象所做的判断。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024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
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
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
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
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
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
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
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
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价值与“目的”
价值与“目的”作者: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23期以上论述,可以让我们理解这样一个实情,那就是人类所肯定的“应当”,与其生存的实际存在即所谓的“实然”的确不同,却亦非人单纯的主观愿望,因为它源自于人的生命和生活的内在“目的”性。
就此而言,“应当”既与人当下的“实然”构成一定的对立和超越的关系,又是人类向着自身潜能充分开显和实现这一本性的体现与表达。
如果说,从静止的、僵死的“事实”或“是”中的确过渡不到应当,那么,运动的、活生生的存在本身就蕴含着“应当”的向度。
正是以应当为中介,人的生命活动向着世界和未来开放,以实现自己的发展;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成就着人与世界更大程度上的相互融通。
因而,一方面,人“出于自己”又“回到自己”;另一方面,人“出于自然”,又“回到自然”;后者是前者的自然本体论根基,前者是后者的社会人类学展现。
人生天地间,永远处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永远要靠自然资源为生;而人作为自然的意识化或自觉化形态,却能够从天然、自然中创造出属人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形式,从而与自然构成“相对”区分甚至对立的关系。
但无论如何对立,自然永远是人类的母体,永远支持着、制约着人类的活动,人类只能如老子所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子,守其母”。
正是从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中,我们领悟到“价值”既源于自然,又属于人,并直接依赖于人的目的及其实现。
“目的”不仅可以内在地解释应当以及各种规范、规则,更能够大大地拓展“应当”和“实践”等概念所适用的范围,从哲学“形上学”上为价值和价值观的研究给予奠基。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对大自然的秩序,还是对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的解释,都不如援用“目的”更能内在地说明它们的“为什么”与“怎么样”,即事物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后来变化的方向与性状。
然而,自然界走着自己的道路,它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用老子的话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价值与价值观课件
基于价值观的决策方法
明确个人价值观
在决策前,首先明确自己的核心 价值观,确保决策与个人信仰和
追求一致。
对比不同价值观
在面临冲突时,对比不同价值观 的优先级,选择最符合自己信仰
和长期利益的选项。
反思与调整
定期反思自己的决策过程,审视 是否符合价值观,如有偏差,及
时调整。
价值观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指导风险偏好
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跨文化价值观的理解ຫໍສະໝຸດ 尊重文化敏感性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和 行为方式,避免文化误解和冲突。
文化包容性
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接 纳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文化交流与互动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不同文化之 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促进跨文化合 作与发展。
文化适应与创新
在跨文化交流中,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同时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势 ,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价值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价值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 主体的不同需要,可以将价值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道 德价值等;根据客体的不同属性,可以将价值分为自然价值 、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
价值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分类标准之间存在交叉和 重叠,同一客体可能同时具有多种类型的价值,同一类型价 值也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客体之中。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机构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 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文化自信。
家庭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01
家庭教育是价值观培养的基础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价值的观点
什么是价值价值的观点 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是表⽰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种效⽤、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
那么你对价值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价值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价值的观点 关于价值的本质,存在多种观点。
“抽象说” 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抽象的信念、理想、规范、标准、关系、倾向、爱好、选择等等,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时时、处处起作⽤,指导⼈的思想,⽀配⼈的⾏动,评价某⼀事物就是来源于并反映了抽象的理想价值。
“奥妙说” 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个深奥的、微妙的概念,包容量⼤且含义模糊,其内涵和外延难以把握,其精神实质难以领悟。
价值决不是实在,既不是物理的实在,也不是⼼理的实在。
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有效性,⽽不在于它的实际的事实性。
价值的最后基础在于⼈类的⾃许,在于⼈类对世界的冀望,在于⼈类对⼈性(包括理性和情感)的祈愿。
“关系说” 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种关系范畴,表⽰客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德尔班把价值当作是⼀种联系和关系,并认为是诸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不是专指⼈类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和关系,即任何有联系的事物之间都可能存在价值,这样,价值就成了联系和关系的代名词,从⽽混淆了主体与客体的本质区别。
“本性说” 这种观点认为,我们赖以⽣活的价值是天⽣的,像包括真、善、美在内的⼈类的古⽼价值,以及后来的愉快、正义和欢乐等价值,都是⼈类本性固有的,是⼈的⽣物性质的⼀部分,是本能的⽽⾮后天获得的。
“情感说” 这种观点认为,价值的源泉在于情感:当合理性遭遇它的限度,对开明的理性的求助不再帮助我们时,那么思维的对位型式即情感可以帮助。
情感是通过我们的感觉释放的,它帮助我们感知世界和辨认价值。
这⾥提及的价值是不能测量或计算的价值,只能通过感觉经验或感知领会,例如美的价值。
“意义说”或“需要说” 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种关系范畴,表⽰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客体满⾜主体需要的关系。
试析经济学中价值的定义
试析经济学中价值的定义试析经济学中价值的定义、价值的源泉及其决定因素一、价值理论的几种观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了价值,商品新增价值的唯一来源是人类劳动,由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抽象的有效劳动形成了商品价值,并以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衡量。
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具有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二重性质,作为抽象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价值,作为具体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在马克思那个时代,他着力强调的是工人体力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贡献,对资本家的经营管理劳动以及其他脑力劳动的作用着墨不多。
马克思的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理论被理论界概括为“价值源泉一元论”,而且这种价值理论是彻底的“客观价值论”,即马克思认为,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实实在在的,它完全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劳动投入量大小或有无,而与人们的主观感觉或好恶没有任何关系。
但西方学者不同意马克思的上述观点,在马歇尔均衡价值理论产生之前,他们或主张多元价值论,或主张主观价值论。
价值源泉多元论的产生最远可以追溯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他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名言,为后来的西方学者们所普遍接受,并发展为劳动和土地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多元价值论。
马克思虽然也认同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名言,但是由于马克思认为财富与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所以,尽管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了财富,但是创造价值的就只能是劳动一个因素。
而西方学者显然是假定“财富”与“价值”是可以等同使用的两个范畴。
依照价值多元论的解释,价值的源泉不仅包括劳动要素,还应包括资本等非劳动要素。
也就是说,构成产品成本范畴的各个因素都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因为在他们看来,从产品使用价值的创造或产品的供给离不开所有要素的共同配合。
这种从供给角度或成本方面分析价值源泉的理论就是所谓的“生产费用价值论”。
应该承认一点的是,尽管生产费用价值论从具体的价值决定因素来说是属于多元价值论范畴,但是如果从主客观价值论的划分来说,生产费用价值论则无疑可以归入客观价值理论范畴,因为成本投入对生产商品的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和客观的。
高二政治课件必修四第三框价值的造与实现
技术创新使得生产过程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价值的 构成和价值量的大小。
技术创新推动价值创造方式的变革
技术创新不仅改变了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技术条件,还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如智 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方式的兴起,对价值创造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价值的实现方式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是价值创造的连续过程。资本循环的顺利进行和周转速度的加快,有助 于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技术创新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技术创新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效率等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相同时间 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社 会需要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的统一。同时,也要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和职业精神 的培育。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互联网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模式 ,推动了价值的创造、传播和实
现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使得个体和 小微企业能够更广泛地参与价值
创造,实现了价值的民主化。
互联网经济下的数据驱动和算法 决策,对价值判断和选择产生了
重要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融合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使得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 成为常态。
商品交换实现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 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
商品交换遵循价值规律,价格围绕价 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使用 价值获得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
服务提供实现价值
服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 中创造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课件人教版必修2
价值和价值观的关系
价值和价值观是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 根本看法和态度,而价值则是人
们所追求的目标和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 看法和态度,它影响着人们对事 物的评价和取舍,决定着人们的
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
价值观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不 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的人们有 着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不同会影
家庭传统与信仰
家庭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念会潜 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传
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
学校教育
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榜样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榜样作 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国家价值观的作用
国家价值观对于凝聚国家力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04
CATALOGUE
价值观的形成与影响
家庭影响
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具 有重要影响,和谐、积极向上的 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正面的价值
观。
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期望对孩子的 价值观形成具有显著影响,鼓励 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响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和追求。
02
CATALOGUE
价值观的重要性个人层面01 Nhomakorabea02
03
指导行为
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个 人做出正确的行为和决策 ,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塑造性格
价值观的形成与个人性格 密切相关,正确的价值观 有助于塑造积极、健康的 性格。
提升自我价值
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使 个人更加自信、自尊,提 升自我价值感。
必修4 第23课 价值与价值观
第二十三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课时1价值与价值观核心考点一人的价值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核心考点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价值观(1)含义(2)导向作用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在古代,礼乐活动限于贵族,对平民而言属于奢侈品,毫无实用价值。
据此,墨家批判传统制度及其辩护者孔子和儒家,加上对他们本阶级的职业道德的发挥和辩护,就构成墨家哲学的核心。
从中可以解读出()①源于生活的墨家哲学是对生活的正确反映②哲学上的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③人们的社会行为总会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④具体科学的发展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进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手机充电,快充?闪充?一字之差,大有不同。
两种充电方式的选择()A.以矛盾的普遍性为区分依据B.是使用者作出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C.说明电、手机、人的认识之间相互依赖D.要基于主体需要和事物功能、属性的统一3.新买的包可以变换颜色,不小心刮破的衣服能像皮肤一样愈合,车漆剐蹭后浇点水就崭新如初……这些科幻电影般的场景正成为现实。
目前国内某研发团队利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所具有的“自适应变色伪装能力”,基于自然界生物体的智能变色隐身机制,开发新型仿生智能变色材料与技术,对生产生活、国防工业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这说明()A.正确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B.人类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C.科学幻想成为人类创新活动的重要源泉D.为人类谋福祉是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4.国家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指出,要完善科技伦理体系,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科技伦理风险,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
这说明()①科技在追求真理与创造价值之间存在对立性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推动科技造福人类③必须严格区分科技研发应用中的主、次矛盾④人的需求决定科技研发与应用的性质和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万惠文扎根基层11年,先后参加灭火救援行动1 600余起,营救被困群众140余人。
价值的目的性定义与价值世界
作者: 鲁品越
作者机构: 东南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人文杂志
页码: 7-13页
主题词: “社会人”;内在价值;社会关系网络;外在价值;客观价值;终极目的;价值世界;人的价值;使用价;主观价值
摘要: 价值的目的性定义与价值世界鲁品越东南大学文学院世界是不以人的目的和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世界,是一个非人格化的世界。
然而由于有了人,有了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个物质世界被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的色彩,从而又成为一个人格化的价值世界。
作为这一事实的反映,哲学史...。
价值的目的性定义与价值世界(精)
价值的目的性定义与价值世界【作者】鲁品越【作者简介】鲁品越东南大学文学院世界是不以人的目的和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世界,是一个非人格化的世界。
然而由于有了人,有了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个物质世界被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的色彩,从而又成为一个人格化的价值世界。
作为这一事实的反映,哲学史的长河中于是涌动起两股思想潮流(当然还有别的潮流):物本主义(又称自然唯物主义或自然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又译“人道主义”)思潮。
前者强调世界是与人的价值无关的物质世界,后者强调人所生活的世界是价值世界;前者把人看作物质之普通种类,而后者把物质看成人类实现其目的意志的工具和产物。
马克思则说: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是这两股思潮的统一〔1〕。
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两股思潮的统一。
而把二者统一起来的,正是人的实践活动。
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整个世界(包括人和他的实践活动)都是客观物质世界。
同时又是被特殊的物质运动——人的实践活动,打上人的目的与意志的印记的世界,从而成为“人化的”价值世界。
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体系中,强调的是世界的物质方面,对世界的这一方面的面貌得到了人充分的研究;然而,这个物质世界同时还是价值世界,这个价值世界的面貌究竟如何?本文欲初步展示其面貌。
只有完整地反映世界的这双重面貌,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成为全面反映世界本来面目的哲学。
一、各种价值定义简析我们从讨论价值概念的本质开始。
价值概念从来最模糊、最难以界说,以至可以说,有多少个价值论研究者,就有多少个价值定义。
概括地说,已有的价值定义,可归纳为以下四大类:第一大类是关系说,主张价值是关于主客体关系的范畴。
其中最主要的有:1、属性说。
认为价值是物质自身的客观属性中,对人有用的那些属性。
它强调的是价值的客观性,隶属于客观物质。
这个定义据说是源于马克思,但马克思的原意并非指“一般价值”,而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对人来说是财富,……作为与使用价值等同的东西的财富,它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的目的性定义与价值世界
【作者】鲁品越【作者简介】鲁品越东南大学文学院世界是不以人的目的和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世界,是一个非人格化的世界。
然而由于有了人,有了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个物质世界被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的色彩,从而又成为一个人格化的价值世界。
作为这一事实的反映,哲学史的长河中于是涌动起两股思想潮流(当然还有别的潮流):物本主义(又称自然唯物主义或自然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又译“人道主义”)思潮。
前者强调世界是与人的价值无关的物质世界,后者强调人所生活的世界是价值世界;前者把人看作物质之普通种类,而后者把物质看成人类实现其目的意志的工具和产物。
马克思则说: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是这两股思潮的统一〔1〕。
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两股思潮的统一。
而把二者统一起来的,正是人的实践活动。
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整个世界(包括人和他的实践活动)都是客观物质世界。
同时又是被特殊的物质运动——人的实践活动,打上人的目的与意志的印记的世界,从而成为“人化的”价值世界。
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体系中,强调的是世界的物质方面,对世界的这一方面的面貌得到了人充分的研究;然而,这个物质世界同时还是价值世界,这个价值世界的面貌究竟如何?本文欲初步展示其面貌。
只有完整地反映世界的这双重面貌,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成为全面反映世界本来面目的哲学。
一、各种价值定义简析我们从讨论价值概念的本质开始。
价值概念从来最模糊、最难以界说,以至可以说,有多少个价值论研究者,就有多少个价值定义。
概括地说,已有的价值定义,可归纳为以下四大类:第一大类是关系说,主张价值是关于主客体关系的范畴。
其中最主要的有:1、属性说。
认为价值是物质自身的客观属性中,对人有用的那些属性。
它强调的是价值的客观性,隶属于客观物质。
这个定义据说是源于马克思,但马克思的原意并非指“一般价值”,而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对人来说是财富,……作为与使用价值等同的东西的财富,它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2〕。
2.好恶关系说。
认为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
日本创价学会第一任会长牧口常三郎定义说:“价值是一个人和一个客体相互吸引或排斥的一种关系状态”,这种关系状态有三对要素:美丑、得失、善恶〔3〕。
3.需求满足说。
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价值的大小等于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
李德顺先生说:“价值这个概念,所肯定内容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4〕。
4. “效应说”:“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是“价值的最一般的本质”的规定〔5〕。
5.兴趣说。
认为价值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特殊关系——兴趣。
所谓“兴趣”,指的是“一连串由对结果的期望所决定的事件”。
“当一件事物(或任何事物)是某种兴趣(任何兴趣)的对象时,这件事物在原初的和一般的意义上便具有价值,或是有价值的”〔6〕。
6.意义说。
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某种意义。
德国价值哲学的创始人威廉·文德尔班认为价值是主体给世界立法的“规范”,是主体在创造世界中赋给世界的“意义”〔7〕。
萨特说:“所谓价值,也只是你所挑选的意义”〔8〕。
我国学者试图将价值定义为一种客观性“意义”:“所谓价值,这里可以理解为客体对于增强人的本质力量或主体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就是指某
事、某物、某人作为客体,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和提高人的主体力量,使人更好地摆脱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束缚,进一步确立和扩大人的自由。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人的主体性是一切价值的根本,宇宙间只有人的主体性具有绝对的价值”〔9〕。
“关系说”流行最广。
其缺点是仅从客体对人的关系(包括“意义”、兴趣等等)来规定价值,从而难以包括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价值和人生价值等等。
正如李德顺所说,马克思辛辣地批评了阿·瓦尔纳关于“‘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观点,因为这种观点“把政治经济学中俗语叫做‘使用价值’的东西,‘按照德语的用法’改称为‘价值’”,然后把一切价值都称为这个所谓的“普遍概念”的“属概念”〔10〕。
马克思的确反复批评那种“只有一种价值,那就是使用价值”的观点,称其为“胡说”〔11〕。
所以,关系性价值只能是普遍的价值中的特殊形态,不具普遍性。
第二大类是“实体说”,将价值视为一种实体性范畴,是具有自身独立存在性的东西。
那么,此实体为何?又各有其见。
1.人的生命或人的存在本身,是最基本的价值实体。
袁贵仁说“人的主体性是一切价值的根本,宇宙间只有人的主体性具有绝对的价值”,这具有实体说的成分。
2.主观精神实体,如德国价值学家哈特曼说“价值即本质(理想)”〔12〕。
3.客观精神实体,如“天赋人权”等理性。
各种古典理想主义(如空想社会主义)的价值概念,便是如此。
应当承认,实体性价值概念的确含有一定的真理性,因为世界的确存在着实体性价值。
马克思所说的凝结在商品内部人的抽象劳动,便是一种价值实体。
然而,此外还的确存在着关系性价值。
所以,实体价值也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态,不是一般性价值。
第三大类是“综合性”价值概念,即把上述各类价值概念综合在一起,形成层次结构。
其中有:1.等级层次说。
认为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价值,其各有不同的含义。
此说首倡者为张岱年先生,他认为物的价值是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然而,需要本身也有价值的大小,有价值小的甚至卑劣的需要,也有价值大的崇高的需要。
而在这“需要”价值之上,还有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的价值,即人的价值。
这三个层次上的价值有不同的含义〔13〕。
此说在价值概念的研究上独辟蹊径,非常具有启发性,但其未给出一般价值的定义,所以仍须进一步研究。
2.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说。
何祚榕先生指出:“事物之内在价值即衡量同类事物之间孰贵孰贱孰高孰低的标准”。
在不同社会条件下,这个标准是不一样的。
而事物的外在价值“即事物对于人的价值”,也即事物对于满足主体的需要的效用。
何先生还进一步指出物的内在价值即其劳动价值,外在价值即其使用价值;而“人的内在价值应是衡量人与人的素质之间孰高孰低孰大孰小的标准”,“人的外在价值在于对他人(包括自我)某种需要的满足或效用,通常主要指对社会的贡献”〔14〕。
根据我的理解,在这里,内在价值相当于上述“实体性价值”,而外在价值相当于上述“关系性价值”。
我们正应通过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来建立上述二类价值的统一。
因此,何氏的发现真正揭示了价值概念的秘密,为达到一般的、统一的、系统的价值概念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关于价值世界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因此,它是至今为止价值概念研究上的最重要的成果。
当然,何氏的工作只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的开始,而不是研究的结束。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只是一般价值的特殊形式,而那种能把其统一起来的共同基础是什么?在这个共同基础上,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机的统一的价值世界?这正是本文所试图进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