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导学案

合集下载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导学简介老山界,位于中国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是一座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山脉。

本次导学活动将带领大家深入老山界,了解其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及人文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

一、地理环境老山界地处云南滇中低山丘陵区,海拔1500米-2356米之间,气候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山脉连绵,森林茂密,是植物、动物和鸟类的天堂。

尤其以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而闻名,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区域。

二、历史文化老山界历史悠久,是彝族、傣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地。

古老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如彝族的独特服饰、傣族的泼水节等民俗活动。

同时,山脉中还遗留着古老的石碉群、石磨遗迹等历史文物,见证着古老而灿烂的文明。

三、人文景观老山界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值得一看。

如乡村民居建筑风格独特、民间工艺精湛的手工艺品、传统的手工业等。

此外,老山界还有许多神秘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极具吸引力。

四、导学活动1. 导学主题:走进老山界,感受自然之美2. 活动内容:- 观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 参与当地民俗活动,了解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 参观历史遗迹,感受古老文明的魅力- 与当地村民互动,体验乡村生活的情趣3. 活动安排:- 时间:两天一夜- 行程:第一天游览自然景观,第二天体验民俗活动- 住宿:当地民居或客栈- 人员:导学老师、学生、翻译、当地向导等4. 导学目的: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总结老山界是一处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丰富。

希望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老山界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传承和弘扬古老的民族文化,从而增长见识、拓展视野,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以上为老山界导学案,欢迎各位同学和老师一同探索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开启一段别具特色的导学之旅。

愿我们在这片净土上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尽情领略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文八年级上册《老山界》第一课时 导学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老山界》第一课时 导学案

第03课时第3课老山界【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课前预习】1.了解红军长征中过老山界的背景。

2.查字典,解决生字。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各小组展示字词内容。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蜷缩()呜咽()点缀()澎湃()咀嚼()酣然入梦()苛捐杂税()②用一句话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③同位合作,完成下表,梳理记叙的六要素,弄清本文的结构。

④根据上表,思考: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叙事的?(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活动二再读课文,感受精神。

①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填表。

②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③老山界是否是红军长征中经历最困难的地方?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结尾有什么样的用意?(自主朗读、勾画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活动三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读2-11自然段“山脚访瑶家”部分,其中瑶家大嫂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与“翻越老山界”的中心有何关系?(同位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检测反馈】1.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大显身手歪风邪气()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洌扶危济困()2.分析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1.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不准: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巩固提升]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骨碌..()惊惶.()点缀.() péng pài()蜷.缩()呜咽.()hān()然入梦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要掉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惊惶”“苛捐杂税”等。

2、梳理文章的线索和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4、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2)理解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展现出的精神。

2、难点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2、写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 8 万多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

1935 年 1 月,红军占领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于1935 年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本文写的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情景。

四、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huáng)苛捐杂税(kē)攀谈(pān)酣然入梦(hān)蜷(quán)呜咽(yè)点缀(zhuì)矗立(chù)咀嚼(jué)骨碌(gū lu)澎湃(péng pài)2、解释下列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攀谈:闲谈,交谈。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形容凄切的水声或哭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矗立:高耸地立着。

五、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梳理文章的线索和层次。

老山界课件导学案

老山界课件导学案

老山界课件导学案一、导入老山界是中国地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的一个地区,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因地形险峻、交通不便而得名。

老山界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老山界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保护措施。

二、老山界的地理位置老山界位于云南、贵州、广西三省的交界处,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在老山界这片区域内,有着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是国家级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三、老山界的植被资源老山界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

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分布也具有明显的特点,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逐渐由亚热带广袤的常绿阔叶林向寒温带的针叶林过渡,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自然画卷。

四、老山界的动植物资源老山界地区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还是众多珍稀动物的乐园。

这里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金环蛇、亚洲象等,也是珍稀植物如银杏树、红豆杉等的重要分布地。

保护这些动植物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老山界的生态环境由于老山界地势险峻,气候多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根据图表数据统计,近年来老山界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为了保护老山界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六、老山界的保护措施针对老山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包括建立生态保护区、推行生态补偿政策、加强环境监测等措施,旨在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也是保护老山界生态环境的关键。

七、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习,我们对老山界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保护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老山界作为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其独特的生态景观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爱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的4篇《老山界》教案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老山界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老山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一、导入1、导语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

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㈠明确顺序安排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经过。

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一天(上午傍晚天黑夜黑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㈢理清结构层次。

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一、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但翻越老山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㈡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6 老山界 第1课时导学案

6 老山界 第1课时导学案

6 老山界素养目标1.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场面描写。

2.区分主、次要人物,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和语言特点,赏析精彩语段。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1课时◎重点: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场面描写。

知识链接老山界,地图上名为越城岭,又称瑶山,是越城岭山脉的中段分支,为今桂林市兴安与资源两县的界山,满山是原始森林,当地土语称老山,故名老山界。

老山界群峰高耸,悬崖峭壁,瀑布飞溅,森林茂密,年平均温度只有7℃-9℃,年降雨量高达2300毫米,雾浓风大,气候瞬息万变,人们视为畏途。

毛泽东翻越老山界后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的字里行间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一往无前,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气概;表现了红军在万山丛中英勇战斗的雄伟、豪迈气概;体现了红军崇高、坚忍的意志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惊惶.()咀嚼..()苛.捐杂税()酣.然入梦()攀.谈()宿.营()呜咽.()峭.壁()2.根据解释写出正确的词语。

(1)低声哭泣;(流水、丝竹等)发出凄切的声音。

()(2)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3)指繁重的捐税。

()(4)畅快地入睡。

()3.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老山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答案】1.huáng jǔ juékēhān pān sùyèqiào2.(1)呜咽(2)细切(3)苛捐杂税(4)酣然入梦3.时间:从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两点多钟,一天一夜的时间。

印象:陡峭、险峻、高大(陡、窄、险等)。

【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分组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试着按照时间顺序给本文划分段落层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导学案6 老山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导学案6  老山界

《老山界》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

2.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

3.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4.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三、基础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

(9分)①粥吃起来十分香甜。

我们也拿碗chéng()给瑶民母女吃。

②快要到山顶,我已经là()得很远了。

③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ào()壁上,马爬不上去。

④把毯子juǎn()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

⑤像春蚕在jǔ()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wū()yè()。

2.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A.景观B.壮观C.奇观D.景象3.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下列句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3分)A.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B.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C.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D.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5.借助语境,推断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4分)①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

②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6.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

三《老山界》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背诵、赏析精彩的语段。

2、水平目标: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3、情感目标:感受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险和坚强意志,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观察方法;2、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3、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

课型:新授课时准备:2课时第一课一、课前导学:导学目标: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打颤.()呜咽.()欺侮.()蜷.曲()点缀.()攀.谈()澎湃..()()矗.立()酣.然()..()()咀嚼2、弄清文章的思路,找出文章中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理解顺叙的写法。

知识脉络:学习观察方法。

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的困难。

水平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路,理解顺叙的写法。

二、课堂导学:1、导入: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本课写的老山界就是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提到的五岭中的一座山,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土名叫老山界,它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陆定一,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曾任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可由学生自学介绍)2、观察方法:(一)中心景点法(定点法)观察事物时,选定一个中心固定点,由此,将所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描写出来。

所谓一定顺序是指由近而远、由远而近、或由高到低、由低到高。

但不管按什么顺序写,作者的中心点始终不可发生变化,必须固定在一个基础点上。

这种方法若使用的好,能够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人如临其境、如在眼前的感受。

(二)步移法(动点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惊惶”“攀谈”“苛捐杂税”等。

2、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3、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梳理文章的记叙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生动描写的作用,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2、难点(1)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红军精神的内涵。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 年 6 月 9 日—1996 年 5 月 9 日),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卓越领导人。

2、写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于 12 月间进入广西。

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进入贵州。

1 月中旬,红军占领了贵州的遵义城,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于 1935 年 10 月胜利到达陕北。

《老山界》所写的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情景。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军阀()缴租()蜷()呜咽()点缀()酣然入梦()咀嚼()盛饭()落得很远()2、解释下列词语。

苛捐杂税:酣然入梦:不可捉摸:3、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五、合作探究1、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2、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如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六、精读赏析1、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第6课 老山界(一次理想信念的远征)导学案 解析版

第6课 老山界(一次理想信念的远征)导学案 解析版

第6课老山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积累“峭壁”“酣然入梦”“不可捉摸”等常考词语。

2.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重点)3.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难点)4.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重点)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字词清单任务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

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仙,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河无数地主武装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峡北,与峡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任务一理清文章结构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是如何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简要介绍老山界的情况,交代事件的起始。

第二部分(2—32):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将老山界放到长征的全过程中来回顾。

细读课文,分别标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①下午②雷公岩③下午两点多钟任务二感受红军精神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翻越老山界的“难”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认真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这体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等。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任务三问题释疑1.怎样理解“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6、《老山界》导学案

6、《老山界》导学案

6、《老山界》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环节一】初读——初步感知,把握基础1、明确目标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把握基础(4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老山界》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写作背景: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抗日根据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的作者,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3、自学教材(3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然后对照微课用红笔纠错。

)惊惶.()欺侮.()酣.()然入梦蜷.()矗.立()咀嚼.( )呜咽.()澎湃..()骨碌..()缀.()苛.捐杂税()【环节二】速读——浏览文章,理清层次4、理解内容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1、文章采取了什么顺序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自学指导:跳读课文,概括关键词作答。

)明确:这篇文章采取顺序和顺序来叙述事件。

2、请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自学指导:跳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关键词完成表格。

)【环节三】精读——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5、合作探究(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到原句划下来有感情朗读)(1)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的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难点: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重点)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难点)3.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二、导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3. 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二)体会文章精彩描写1.重点读23段,对于半夜醒来的描写,试着从描写的顺序及运用的修辞方面来加以举例分析,写在下面。

2.找出文中其它地方体现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的语言的语句,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

(三)揣摩特定语境中词语含义、作用1.思考“探究练习”二、三题,体会词语作用含义。

2.体会下面几句加点词语含义。

像泉在呜咽。

抢了一碗就吃。

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

但是我们走过了……,才觉得老山界的,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四)赏析文章个性写法1.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2.文章中恰当运用了伏笔与补笔,前后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试从文中找出几处来,写在下面。

3.对于整个登山过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说有略,将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五)读以致用运用你的“妙笔”将你所观察到的一处景物,试着从多种角度、用多种修辞方法,尽量细腻而准确地写出来,看看能否“生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界 ( 第一课时)导学案

老山界  ( 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法指导:
仔细阅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解决字词疑难。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总结出文章的层次结构。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和重要语段,通过想像和积累材料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老山界的地点、地形的特点。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准确的熟读三遍。
欺侮()骨碌()澎湃()呜咽()
漫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相关上(看望瞧),只见火把(排连形),成许多“之”字形,一直(伸连接)到天上,跟星光(混接连)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1、根据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2)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学后反思
格言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教学思路
C.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5、规范书写(经典字词句):用正楷钢笔字书写摘录本文美词佳句或句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冷颤()盛饭()蜷()咀嚼()
苛捐杂税()酣然入梦()落得很远()
3、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A.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B.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C.罕见的美好景象。()
D.甜美、畅快地入睡。()
4、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我们顶着天啦!()
B.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3、老山界(第一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老山界》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老山界》导学案

6、老山界【学习目标】1、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意思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生动的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意思的作用。

(难)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学习过程】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惊惶()呜咽()咀嚼()矗立()蜷()酣()然入梦点缀()落()下2、解释下列词语:攀谈:奇观:绝壁:酣然入梦:呜咽:3、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一、质疑探究: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山脚天黑后至黎明前——山脚—山腰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雷公岩—山顶登上山顶以后——山顶—山下3、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走路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吃饭难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毫不畏惧、嘲笑敌机3、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教案陆定一(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觉长征的革命传统;2、学习课文准时间变化和地址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色;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要点词语的含义。

惊惶(huǎng)苛(kē)捐杂税缴(ji...哭泣(yè)咀嚼(jué)盛饭(chéng ...2、解说以下词语:ǎo)点缀(zhuì)酣(hān)然入梦..)落得很远(là).蜷(quán).惊惶:慌张,惧怕。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逼迫老百姓上缴的各样税费。

缴:①缴纳,交托,缴公粮。

②迫使交出:缴了仇敌的械。

交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别人谈话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痛快地入眠。

蜷:曲折。

哭泣:本文中形容凄凉的水声。

3、老山界介绍:瑶山,别名越城岭,土名老山界,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境内(资源县,兴安县,龙胜县,灵川县交界之地)和湖南省边疆上。

号称“华南第一峰”,最高海拔2142米,北面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米。

4、填空: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江苏无锡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27年起担当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三、学习指导:(一)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面问题: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归纳故事内容。

答: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写文章第一得井然有序、次序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次序呢?答:时间变化、地址转移3、在文中勾勒出表示时间、地址的词句。

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地址人物活动下午瑶民家瑶家大嫂交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天黑半山腰红军战士准备登山夜里山脚下红军战士夜行军子夜山路上红军战士子夜露宿拂晓此后雷公岩红军战士翻越雷公岩医务人员下午山顶红军战士任务达成,征服老山界4、本文构造是如何安排的呢?第一部分(1段):归纳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地点和山高,摆出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 ”字拐的路上行军;
第三层:(第 — 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主要内容
山,到达山顶; 3.山顶所思。 (表现

:1、攀登雷公岩; 2、继续登
第四层:( — 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
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5、组织学生课内探究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一天下午
傍晚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二天 黎明以后 第二天下午
3、用本文的写作顺序安排层次进行叙事有什么好处?
;.
4、试从课文中选择适当的词句(或概括内容)填入下表。
面临困难
困难情况
战士态度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
中心思想
处境难
5.课文主旨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
三个词语都有 “立 ”的意思。但是,它们的各自侧重点不同。 “矗立 ”,高耸地直立着。 “耸立 ”,
高高地直立。 “伫立 ”,长时间地站着。
②峭壁、绝壁:前者是陡直的山崖,后者是极其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③惊惶 ──惊慌
基本意思一样,都是 “害怕紧张 ”的意思, “惊慌 ”多用与口语,而 “惊惶 ”多用与书面语言。 ④奇观 ──壮观
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骨.碌.(

⑵蜷.曲(

⑶点缀.(

⑷打颤.(

⑸澎.湃.(

⑹咀.嚼.(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方格中
景致
惊惶 悬涯峭壁
白雪皑皑
道谦
灌输 酣然入梦
大显伸手
闪烁
攀谈 千锤百练
(1) 、仔细读第 3、6 段,一处写 “照着习惯 ”,一处写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 ”,各反映了什么现实?
课文中写了: “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
……”请你以一个红军宣
传干部的身份向瑶民说明红军是什么。
(2) 、学生勾画写红军翻山艰难的语句,用如 饭难 ”、 “处境难 ”)
..
《老山界》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学习重点、难点 :
1、学习观察方法; 2、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 3、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 导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27 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 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长征时, 在红军第一方面军 “红章 ”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 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二、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毛主席的诗《七律 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 ( A 、叹息 B 、轰响 C、轰鸣),大概是在 (A 、哭泣 B、叹息
C、怒吼)自己的命远;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5、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们顶着天啦!
()
②、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一 )检查 “自主学习卡片 ”: 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 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 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思考理由。
3、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
要求 —— 列出纲要;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
“奇观 ”,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气少见的事情。 罕见。
“壮观 ”,雄伟的景象。 “奇观 ”重在奇特、
⑤疲倦 ──疲惫
“疲倦 ”,疲乏,困倦。 “疲惫 ”,非常疲乏。 “疲惫 ”程度深于 “疲倦 ”。
;.
..
2.作者简介 陆定一 ( 1906- 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江苏无锡人。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
()
③、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
去显显身手呢?( )( )
;.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学习重点、难点 :
1、 学习观察方法; 2、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 3、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 导学过程 :
(四)布置作业 .
1、背诵第 23 节。
2、继续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进一步体会长征精神

;.
1.字词 (加点字注音,查字典并写出含义)
惊惶.( 苛.( 缴.( 攀谈:
): )捐杂税:
):①


。②


酣.(
)然入梦:
蜷.(
):
呜咽.(
):
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

┏(
)(

嚼┫
盛┫
┗(
)(口语)(

┗(
)(

形似字注音组词
缀(

掇(

辍(

啜(

裰(

辨析词语
①矗立 ──耸立 ──伫立。
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
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用回忆录的形式,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
“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一遍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提示: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

4、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可由学生展示学习卡片完成)

第一部分( 自然段):
第二部分( — 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
“│号”(常
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
第一层:(第 --- 段)山脚访瑶家。
第二层:(第 --山腰露宿(表现
段)从天黑以后写到黎明之前,主要内容有:在 );
(4)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5)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二)小结全文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 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歌颂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
(三)课堂检测: 1:讨论完成课后习题二、三
2、引导学生归纳中心意思:本文记叙了 _______ 实况,通过对老山界 ____________ 的描写,对 红军 ___________的描写,歌颂了红军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Fra bibliotek神。;.
观察?观察什么?怎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红军战士的喊声笑声 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
(听觉),表现了红军的英
(2) 、(半夜山腰露宿)这里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用?
?描写顺序是什么 ?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3)作者在这节中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到的各种声响, 这些声响突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所听到的声响 ?
结果。读完课文,请先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 起因:
地点: 经过:
人物: 结果:
概括故事内容:
2、理清结构层次。
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本文是如何这样安排的?
(三)课文探究 1、 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呢?请圈画并整理出表示
顺序的词语。
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并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苛捐杂税
订正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A、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
吃。
B、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
C、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D、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3) 、学生讨论:红军为何能战胜困难?
“走路难 ”三字的形式概括几难(还有 “睡觉难 ”、“吃
6:(一)理解作者如何观察、反映生活,研读生动描写的段落。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朗读 山”和 “山腰露宿 ”两段。
(1) 、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选择了怎样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调动了什么感官进行
“星夜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