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防污染之溢油分散剂生产管理现状探究

合集下载

海洋溢油国内外研究现状

海洋溢油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现状:
从海洋溢油事故解决方法来,①以去年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例,责任方英国石油公司(BP)拿出200亿美元建立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的赔偿基金。

该项基金已于去年8月启动开始支付索赔,截至今年5月底已支付了近60亿美元的赔偿金。

②以美国为例,其海上溢油应急响应体系是依托1990年美国《石油污染法案》和1994年《溢油应急计划》而建立的包括地方、区域和国家整体的各级应急指挥系统。

可随时开展国家应急计划和授权协调工作。

美、英政府对于监控和评估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并且端正态度早补救,重视事故索赔问题,政府能够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从学者对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研究来看,国外学者的研究较多,主要是去年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之后,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美国的海洋油污处理法律制度,及其国内立法和政策。

国内现状:
从海洋溢油事故解决方法来,以“塔斯曼海”案为例,我国国家层面的专门性海洋生态赔偿或补偿规范还没有出台,相关法规不完善。

虽然海洋生态损害赔偿案“塔斯曼海”轮漏油案开创了我国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的先河,但是,不难发现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规定只是原则性的,在细节上和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的行政处罚力度不够,震慑不足,只有走法定程序的公益诉讼提起生态索赔才能真正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我国目前还没有生态赔偿的相关规定,因此一旦污染发生,很难评估具体的赔偿金额,长期为环境污染买单的,还是政府和当地居民。

从学者对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研究来看,我国学者近些年来关于海洋污染的论文主要关注的是船舶对海洋的污染,而没有关注非船舶油污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关于海上溢油生态损害赔偿的论述很少。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探析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探析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探析作者:牛春亮马莉莎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7期摘要: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深入开发,海上溢油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石油一旦进入海洋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给生态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损失,同时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环境。

本文简述了海洋中石油污染的危害及处理海上溢油的防治技术现状,倡导人们在开发与运输石油相关资源的同时,要减少避免海上溢油污染的发生,降低海上溢油污染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海洋石油;溢油污染;技术措施;前景中图分类号:P7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78引言海洋中的石油开发与运输日益加深,随之带来的溢油污染也逐年严重,这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各种溢油事故而流入海里的石油要在300万t以上,解决溢油污染的防治问题已刻不容缓。

就国内而言自1972年至今发生100t以上的溢油污染事故20多起,总溢油量超过2.2万t,并且这个数据仍呈逐年不断上升趋势,给自然环境、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1-2]。

1 海洋溢油污染的危害海洋油污染主要来自于石油开发、运输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油泄漏,逸入大气的石油烃的沉降及海底自然溢油。

最引人注目的是油轮事故及港口存储造成的。

一旦出现溢油,油体在海面迅速扩散,形成油膜,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使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鱼卵和幼鱼大量缺氧死亡;并使水体受到污染,降低鱼虾等海产品的食用价值。

污染的影响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体内脏组织发生病变,并且这种危害要持续很多年 [3-4]。

此外,溢油污染使海岸环境受到破坏,还会影响旅游经济使海滩旅游地、风景区及海滨浴场污染严重。

2 国内外溢油的处理方法目前,海洋溢油的治理方法按其性质可分为3种:物理治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2.1 物理性质治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于物理原理和机械装置来消除海面和海岸的油污染。

2024年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市场分析现状概述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是指在海上发生油品泄漏事故后,对溢油进行紧急处理和清除工作的一系列行动。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与利用的增加,海上溢油事故频繁发生,因此,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市场也逐渐兴起。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每年约有数十起海上溢油事故,导致大量的油品泄漏进入海洋。

这些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减少经济损失,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变得至关重要。

根据行业调研报告,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全球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X%。

市场竞争分析目前,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知名的环保服务公司和应急处理设备供应商。

这些公司通过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应急处理方案和设备来争夺市场份额。

在市场竞争中,技术实力和行业经验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具备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溢油事件,并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此外,一些企业还通过建立与政府和环保组织的合作关系,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增加竞争优势。

市场发展趋势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海上溢油应急处理的技术不断更新迭代。

目前,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研发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用于应急处理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2.环保意识提升: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和企业对于海洋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市场将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3.国际合作加强: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各国政府和组织需要加强合作来应对全球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跨国公司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

市场前景展望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海洋石油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和加大力度,相应的应急处理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和控制新技术研究 船海1105程早胜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和控制新技术研究 船海1105程早胜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和控制新技术研究船海1105程早胜摘要:随着海上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和海上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海上溢油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针对海上溢油污染的现状和可能造成的危害,介绍了溢油污染控制的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着重研究生物控制新技术并努力探索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综合运用新技术。

关键词:海上溢油危害防治措施技术一、引言:随着海上石油开发和海洋运输业迅速发展,海洋石油污染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根据1998年的监测结果,我国近70%的近岸海域超过三类海水水质标准,10%以上的沉积物中石油污染严重【1】.溢油污染是海洋油污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油污染,是随机性突发事件,溢油有时多达几十万吨,危害非常严重.海上溢油主要来自船舶作业和船舶事故,特别是油船事故以及石油平台、储油和输油设施等偶发性事故【2】.因此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竭力避免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不断探索溢油的污染防治技术,降低海上溢油污染带来的危害。

二、溢油污染控制技术论述1、物理处理法在清除海面和海岸溢油时,采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装置是最有效的,但不适于乳化油的清除. (1)围油栏:围油栏的作用主要是阻止油的扩散,防止污染海域面积扩大,并使海面的浮油层加厚,以利于油的回收【3】采用浮体漂浮于水面的围油栏,由浮体、水上部分、水下部分和压载等部分组成.水上部分起围油的作用,水下部分是防止浮油从下部漏出;压载的目的是确保围油栏直立在水中;浮体提供浮力,使围油栏漂浮在水中.围油栏在风大浪急的情况下使用起来比较困难,效率也不够高.因此一般在港湾内使用[4].围油栏除了可在发生溢油事故后使用外,还可在港口码头、污水排放口及海滨浴场附近使用,作为预防事故发生的一项措施[3].(2)油回收器(船):油回收器(船)主要用来回收水面的浮油,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用泵汲取油水界面上的油.卓诚裕研制出一种抽汲式浮油回收装置,利用油水分离器所配的泵,通过浮油回收器,将油、水混合液送入高效油水分离器进行分离.除采用抽汲原理工作的浮油回收器外,还有吸附式和旋涡式浮油回收装置.将浮油回收器配以动力装置就组成浮油回收船.该船可以直接回收水面的浮油,也可与围油栏配合使用.由于海况和气象条件不同,油回收器(船)的能力变化很大,有时能下降20%一90%闭.因此,它们一般在平静的海域内作业.(3)吸油材料:吸油材料应该具有如下特征[5]A.表面具有亲油疏水性;B.比容大,集油能力强;C.在集油状态时能浮在水面.制作吸油材料的原料有: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稀、聚醋、聚氨醋等)、无机材料(如硅藻土、珍珠岩、浮石等)以及纤维(如稻草、麦杆、木屑、草灰、芦苇)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谷庆宝图等人对PHBv(日-经基丁酸和p一经基戊酸的共聚体)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研究,发现PHBV可通过改性来增加表面的疏水性,从而改善其吸油性能.因PHBV是生物可降解材料,它代表了今后海上吸油材料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2、化学法(1)燃烧法:燃烧法即用火点燃海面上的溢油,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燃烧完,无需复杂的装置,处理费用相对较低,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不良的影响,并且浪费能源[5]。

中国大面积溢油防治技术探讨

中国大面积溢油防治技术探讨

中国大面积溢油防治技术探讨——大连新港石油管线爆炸海上清污工作经验谈 Control Techniques of Large-scale Oil Spills in China-The Oil Spill Control after Pipeline Explosion at Dalian烟台打捞局 毕远涛 所吉明文章摘要: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引发了中国最严重的漏油事故,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依靠良好的组织协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科学的作业和处理,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文对相关经验和启示进行了恰当总结,并对我国今后相关工作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Abstract:The oil spill after an oil pipeline explosion at Dalian in 2010 is the worst-ever oil spill incident in China. Though the incident was controlled rightly by the outstanding management, advanced equipments and technologies, scientific treatments, it is a tough test to Chinese oil pollution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起火,致使大量原油泄漏入海。

该事故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件,极大考验了中国的油污应急防治体系,但同时也系统提升了中国的油污应急处置能力,并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中国油污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中国的船舶溢油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起步,伴随着《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等国际公约的加入,《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等国内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日常实战和演习的磨练而不断完善。

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现状和应对措施

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现状和应对措施

溢油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这些资源。

由于溢油对不同岸线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对溢油的敏感性也不同。

溢油事故发生时,要根据各类岸线对溢油的敏感程度排列优先保护次序,以供决策者确定应急对策。

溢油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还与环境自身的特征有关。

溢油发生地点是否是敏感区,溢油发生的季节是否是鱼类产卵期、收获期,不同的海况等,都影响溢油的危害程度。

相同规模的溢油事故,发生在开阔水域要比发生在封闭水域的危害程度低;发生在海洋生物生长期要比发生在其产卵繁殖期的危害低。

三、海上溢油事故的应对措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和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并长期致力于建立“预防、应急和赔偿”三位一体的船舶溢油应急管理模式。

(一)不断建设应对事故的长效制度1、加大船舶安全检查力度多年来交通部海事局一直重视船舶安全检查工作,应加大检查力度,重点提高检查质量,旨在进一步提升沿海航行船舶的安全状况,严厉整治低标准船舶。

自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国籍船舶进行的港口国监督检查总艘次维持在4000艘次左右,在检查中查处缺陷总数增长67.29%,滞留船舶数量增长95.38%;对中国籍沿海运输船舶进行的安全检查总艘次变化不大,检查中查处缺陷总数增长23.21%,滞留船舶数量增长254.87%。

2、加强水上交通管理,减少船舶事故发生交通部海事局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在沿海和长江水域建成了24个船舶交通管理系统,65座雷达站。

在成山角水域、长江江苏段、珠江口、长江口、长江三峡库区等重点水域实施了船舶定线制。

通过强化船舶交通管理,有效减少了船舶碰撞、搁浅等事故的发生。

3、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交通部海事局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改善了水上交通安全环境。

通过开展低质量船舶专项整治,全国范围检查1000多家造船厂(点),关停并转303家,完成整改291家,正在整改406家,提高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水平。

通过开展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实施集装箱开箱检查2845次,查获危险货物瞒报案件120起;检查液货码头2156家,吊销码头经营资质32家;检查小型液货船舶24105艘,滞留235艘,提高了载运危险品船舶的安全状况。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一、本文概述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不仅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也是全球气候调节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海洋石油勘探与开采活动的日益频繁,海洋石油污染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海洋石油污染的研究现状,分析污染的来源、影响机制,并深入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科学支持。

我们将首先概述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石油勘探、开采、运输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泄漏事故,以及日常运营中排放的含油废水等。

接着,我们将分析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揭示其严重的生态风险。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综述现有的海洋石油污染防治技术和策略,如源头控制、应急处理、生物修复等,评估其实际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的研究进展和防治现状,本文旨在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推动海洋石油污染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全球海洋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二、海洋石油污染的研究现状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开发和利用,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当前,对于海洋石油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源的识别、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规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污染的防治和修复技术等方面。

在污染源的识别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卫星遥感、海洋监测站等多种手段,对海上石油开采、运输、加工等环节中的潜在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在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规律方面,研究者们借助数学模型、物理模拟和实地观测等手段,深入探究了石油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的扩散速度、迁移路径和分布特征,为后续的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室模拟、野外调查和生态毒理学等方法,研究了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种群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揭示了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严重危害。

溢油分散剂的使用争议1

溢油分散剂的使用争议1

溢油分散剂的使用一直就有争议。

第一代化学类溢油分散剂产品有很大的毒性,已被禁止使用;但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代、第三代溢油分散剂产品毒性已大大降低。

但由于该类产品毒性来源和作用方式等的复杂性,导致了结果评判的复杂性。

比如目前毒性检测方法就有很多种,不同国家甚至不同研究机构间,他们的毒性检测方法就有差异,如测试所采用的生物不同,培养的方式条件不同,针对的油类毒性标准不同,导致最后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这就会引起很多争论。

如使用分散剂比不用分散剂更可能会对海洋生物产生更强的毒性影响,使用某一种分散剂比另一种分散剂会带来更强的潜在毒性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众多溢油分散剂产品的使用和评判问题。

因此,分散剂的毒性检测就不能简单的随便套用一个实验方法的结果来进行检测判断。

而此时一个权威国家标准方法的确立就十分重要,一个国家标准方法的确立是要经过众多专业研究人员长时间刻苦研究得出的一个得到公认的判断标准,不能轻易地改变。

特别是对众多产品进行仲裁时,更应首先严格执行国标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目前毒性问题最主要争论在于,溢油分散剂在快速分散水中的石油时释放的石油中的大量化合物是否会引起对鱼类的潜在毒性作用。

虽然现代溢油分散剂产品本身的各种成分是无毒或低毒的,但也有一些实验室的室内鱼类毒性实验表明,溢油分散剂与油的混合使用会带来一些毒性问题。

然而,在使用分散剂时,这些模拟测试和真实的海洋环境相比,引起影响的条件往往差异很大,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即使在同一种标准化的毒性测定方法中也存在很多变数,得出很多不同的结论。

正如溢油剂毒性问题的争论,成为人们所熟知的“鱼鸟”之争,即“使用了溢油剂,,如果你是海鸟可能会很高兴,但如果你是鱼就比较倒霉”。

其原因如下:“将海面的油分散到海里,是可以保护海洋鸟类,但会毒死海中的鱼类”。

正如《自然》杂志指出,分散剂可以减轻海面上浮油对生物的伤害,但是对于海里的原油污染却无能为力。

2023年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海洋运输的不断增加和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海上溢油事故频繁发生,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行业市场也不断扩大。

目前,该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在国内外多次海上溢油事故的影响下,各级政府不断加强了对海上溢油应急处理的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行业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国有企业及行业巨头的重点发展范畴之一,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

二、产业价值不断提升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行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防污染油墨、应急救援船舶、油污控制设备等,这些设备和材料对应急处理系统的完善和个性化化缓解了环境污染,并且带动了相关领域的产业增长。

三、技术水平提高迅速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应急技术和清洁技术的不断改进。

应急技术方面,通过救援船舶和救援设备的技术提升、应急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加强应急管理等措施,使我国海上应急处理体系全面提升。

清洁技术方面,则主要表现在油污处理设备、消毒设备以及垃圾处理设备等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以提高应急处理的清洁水平。

四、市场竞争加剧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行业市场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加剧。

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行业市场瞬息万变,市场竞争逐渐加剧,除市政工程公司外,越来越多的保险、石油企业、环保等企业相继进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总的来说,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行业市场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该行业市场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溢油污染危害及现状20131227

溢油污染危害及现状20131227

海上溢油事故大事记1989年埃克森公司“瓦尔迪兹号”泄漏量:近4万吨1989年3月23日,超级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号”(Exxon Valdez)的船长指挥失误,使这艘1000英尺(约合304.8米)长的超级油轮偏离指定航道,通过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峡湾时,与水下礁石相撞。

油轮船体裂开,溢油近4万吨。

数千公里海岸线布满石油,10万—30万只海鸟死亡,约4000头海獭死亡,恢复生态系统需要 5—25年。

如今,威廉王子峡湾的海獭在掘食蛤蜊时,仍能刨到当年渗漏的石油。

1991年海湾战争泄漏量:136万至150万吨1991年1月,萨达姆下令从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军队打开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轮的阀门,为避免军事失败做最后的挣扎。

据估计,从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136万吨(最多可能达150万吨)的原油流入内陆和波斯湾,浮油覆盖的最大区域达到101×42英里(约合163×68公里),厚度达5英寸(约合12.7厘米)。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

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的石油钻井“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泄漏量:无法计算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的石油钻井“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上百万加仑低硫轻质原油从距离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海岸65千米以外、1500米深的地下喷涌而出。

事故发生后,美国当局很快便认定,每天有5000桶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可能会引发一场破坏程度堪比30多年前“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事故的环境灾难。

2010年7月16日大连湾漏油事件泄漏量: 1500吨2010年7月16日,一艘30万吨级利比里亚籍油轮在大连新港卸油,违规操作引起陆地输油管线爆炸,引发大火和原油入海,50平方公里海面受污染。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此次溢油的总量达到了1500吨,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

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的现状和应对措施自1993年我国从石油出口国转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数量不断上升,沿海的石油运输量大幅增加。

海上溢油风险分析及处置技术研究

海上溢油风险分析及处置技术研究

94海上溢油是一项严重的环境风险,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

为减少海上溢油风险,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船舶安全管理、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等。

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溢油应急响应,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也是减少海上溢油风险的重要举措。

1 海上溢油的风险分析1.1 溢油事故原因船舶溢油事故的原因可以归纳为船舶碰撞、船舶失控、机械故障、人为疏漏和恶劣天气等因素。

碰撞可能导致船体破损,燃油管道泄漏或油舱破裂,造成溢油。

船舶失控指船只无法操纵,造成船体损伤或油舱泄漏。

机械故障如发动机故障或管道破裂可能引发溢油。

人为疏漏包括操作失误、不当操作或不合理的维修等。

恶劣天气条件如强风、巨浪和海况恶劣可能导致船只出现问题,造成溢油事故的发生。

1.2 主要风险源船舶溢油的主要风险源包括货物油、燃油和船舶化学品等。

这些物质在溢油事故中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是货物油,包括原油、石油产品和化学品等。

原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毒性影响。

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和难降解性。

化学品则包括在船舶运输过程中可能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如危险品和工业化学品。

这些化学品的泄漏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受损。

其次是燃油,主要指船舶使用的燃料,如柴油和重油。

燃油具有高粘度和高密度,一旦泄漏,很难迅速回收和清理。

燃油的泄漏会导致水面形成油膜,对海洋生物和海滩等敏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2 溢油处置技术研究 2.1 物理方法2.1.1 围油栏技术围油栏技术是一种用于控制和收集溢油的方法,它通过设置栏杆如栅栏式围油栏或隔离设备,将溢油限制在一定区域内,阻止其进一步扩散。

围油栏可以使用不同的设计和材料,包括气囊式、浮筒式和吸油毯式等。

气囊式围油栏是利用充气的橡胶或塑料气囊,通过浮力将溢油圈起来。

它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形状和大小。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探析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探析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探析牛春亮马莉莎摘要: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深入开发,海上溢油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石油一旦进入海洋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给生态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损失,同时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环境。

本文简述了海洋中石油污染的危害及处理海上溢油的防治技术现状,倡导人们在开发与运输石油相关资源的同时,要减少避免海上溢油污染的发生,降低海上溢油污染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海洋石油;溢油污染;技术措施;前景引言海洋中的石油开发与运输日益加深,随之带来的溢油污染也逐年严重,这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各种溢油事故而流入海里的石油要在300万t 以上,解决溢油污染的防治问题已刻不容缓。

就国内而言自1972年至今发生100t以上的溢油污染事故20多起,总溢油量超过2.2万t,并且这个数据仍呈逐年不断上升趋势,给自然环境、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1-2]。

1 海洋溢油污染的危害海洋油污染主要来自于石油开发、运输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油泄漏,逸入大气的石油烃的沉降及海底自然溢油。

最引人注目的是油轮事故及港口存储造成的。

一旦出现溢油,油体在海面迅速扩散,形成油膜,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使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鱼卵和幼鱼大量缺氧死亡;并使水体受到污染,降低鱼虾等海产品的食用价值。

污染的影响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体内脏组织发生病变,并且这种危害要持续很多年[3-4]。

此外,溢油污染使海岸环境受到破坏,还会影响旅游经济使海滩旅游地、风景区及海滨浴场污染严重。

2 国内外溢油的处理方法目前,海洋溢油的治理方法按其性质可分为3种:物理治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2.1 物理性质治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于物理原理和机械装置来消除海面和海岸的油污染。

目前,国内外处理溢油主要依靠这样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较厚油层的回收处理。

但是这种方法受海面风力及溢油层厚度与年度的影响较大。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和控制新技术研究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和控制新技术研究

海上溢油污染处理和控制新技术研究海上溢油污染处理和控制新技术研究樊广(航运学院海事管理1301班)摘要:随着海上运输业务的蓬勃发展和海上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海上溢油事故频频发生,这给相关企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更导致了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

因此,对海上溢油污染的处理和控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主要论述海上溢油污染处理和控制的最新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的适用环境、优势和缺陷,并对综合运用这些技术以及借助最新科研成果处理海上溢油污染提出了合理的展望。

关键词:海上溢油污染处理技术展望一、引言海上溢油事故是一种严重的环境灾害,多数是突发性事件。

一旦溢油事故发生,将对海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产生重大的长期的影响【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万吨以上的溢油事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

近几十年来,重大海洋溢油污染事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让人触目惊心,其中有些事故的发生归因于恶劣的天气和海况,有些则纯属人为操作失误,但其对环境的破坏都是难以估量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溢油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1973~2006年,我国沿海船舶溢油事件共发生2653起,总溢油量更是达到了37100吨。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发生了举国震惊的特大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了大量原油外泄,污染了港口周围大面积的海域,其中有些海域遭受到了严重污染,环境受到破坏,重创了当地的渔业。

此外,事故导致大连新港临时关闭,影响了船舶的正常装卸运营,给港口和航运业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泄漏到水体中的石油不仅给我们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周边海岸造成了重大的污染。

首先,石油会严重危害幼鱼、鱼卵、贝类、虾的生存,破坏水产养殖业发展,Comet 通过试验分析了受溢油污染的贝壳类动物体内的毒物积累,发现了一定浓度的多环芳烃(TPAH),并且这些油成分破坏了生物体的DNA。

人们如果食用吸收了石油的鱼贝类,就会将石油中的长效毒物如致癌物带入体内。

溢油分散剂 生物降解型

溢油分散剂 生物降解型

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随着海上石油运输、开采等活动的不断增加,溢油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溢油不仅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还会对沿岸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溢油应急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溢油分散剂是一种常用的溢油应急处理材料,能够有效地将溢油分散成小分子,降低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危害。

然而,传统的溢油分散剂往往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研究和开发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二、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的概述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是一种能够在海洋环境中被微生物降解的溢油分散剂。

这种溢油分散剂不仅可以有效地分散溢油,还可以被海洋中的微生物分解为无害物质,从而避免了对海洋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已经成为了溢油应急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

三、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的制备方法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其中,生物法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制备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或酶等生物催化剂对原料进行转化,生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

这种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四、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的应用效果与传统的溢油分散剂相比,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具有更好的环保性能和应用效果。

实际应用表明,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可以迅速地将溢油分散成小分子,降低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危害。

同时,由于这种溢油分散剂可以被海洋中的微生物分解为无害物质,因此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还具有制备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溢油应急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五、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的研究展望尽管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提高生物降解型溢油分散剂的稳定性和分散效率,降低其制备成本,以及研究其在不同海域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效果等。

海上溢油防控处置管理研究 张洪涛

海上溢油防控处置管理研究    张洪涛
3)产品质量和人员素质不高。现存溢油设备科技含量不高,在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方面难以突破,适应各种海况条件下的产品很少。溢油处置人员面对突发事件往往对设备实际操作不够熟练,全天候值守的专业化应急人才短缺;
4)民间力量参与度不高。我国对民间力量的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对民间志愿者参与应急处置的训练、物资供应、资金支持、人身保障等方面,缺油事故报告并减轻危害制度,在这里包括生产单位和溢油事故所在的渤海地区地方人民政府的溢油事故报告并减轻危害制度。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溢油事故的,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采取救治措施。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查源堵漏清污,彻底消除再次发生溢油的风险,防止损害的进一步扩大,而不是仅仅采取临时性、补救性措施。环渤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负有报告和减轻危害的义务,当遇有溢油污染事故应立即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减缓污染危险。
关键词:海上溢油;防控处置;管理研究
1、前言
随着海上石油运输与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海上溢油事故频发,成为严重破坏渤海生态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渤海发生了诸如“塔斯曼海”号油轮溢油事件、康菲19-3油气田溢油事件等,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的关注。渤海油气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却溢油事故高发,使如何防控溢油损害成为渤海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4.4溢油信息公开制度
溢油事故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海洋资源受损以及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的损害,涉及到沿海民众尤其是渔民的切身利益,损害公众的生态利益,因此,相关部门应主动、及时、准确、完整的公开溢油事故及其应急、预警、应对情况等信息。鉴于溢油损害的不可逆性和后果不可估量性,及时公开溢油事故的信息有利于各方采取紧急措施以降低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应在合理时间内迅速公开信息,不得迟延,否则环境信息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同时,准确、完整的环境信息,可以使公众对溢油事故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有全面的了解,加强对政府部门和企业行为的监督力,有助于促进企业和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的进一步扩大。所以,发生溢油事故后,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和应急预案,并及时发布海洋溢油扩散等相关信息。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随着人类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开采和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这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问题。

本文将介绍海洋石油污染的概念、危害、原因,探讨防治措施及其优缺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海洋石油污染是指人类在开采、运输、使用石油过程中,油轮泄漏、油井喷发、排放废油等行为导致石油及其降解产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对海洋生物、水体、沙滩等造成严重危害。

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石油进入海洋后,会迅速扩散并分解成小分子,影响海洋生物的呼吸和消化系统,从而导致生物死亡或生殖能力下降。

损害人类健康:海洋石油污染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如引起中毒、致癌等。

破坏渔业资源:渔业是许多国家的重要产业,海洋石油污染会导致渔业资源减少,影响渔民生计。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油轮泄漏、油井喷发、排放废油等行为。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油轮泄漏和油井喷发。

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开发高效清洁的石油开采和运输技术,提高油轮和油井的安全性能,减少泄漏事故的发生。

法律规制:制定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加强海洋石油污染治理的监管力度,对污染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社会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海洋石油污染危害的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共同参与防治。

技术手段:优点是能够从源头上减少海洋石油污染的发生,提高石油开采和运输的安全性;缺点是技术研发成本高,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广泛应用。

法律规制:优点是通过立法和执法手段,可以对污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污染者的违法成本;缺点是监管难度大,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社会教育:优点是通过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共同参与防治;缺点是宣传教育需要长时间积累,效果难以立竿见影。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海洋石油污染防治将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时加强法律规制和社会教育,形成多手段综合防治的模式。

挑战:未来海洋石油污染防治将面临更多挑战,如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将增加海洋石油污染的风险。

海洋溢油污染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海洋溢油污染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海洋溢油污染及其治理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工商业、旅游业的兴旺和发达,石油开采、石油运输等导致的海洋溢油污染越来越频繁,海洋环境日益严重。

本文就当今海洋溢油污染的情况,介绍了海洋溢油的来源、现状以及危害,并且对海洋溢油污染的治理,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技术角度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海洋溢油;治理技术;环境污染1.前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全球能源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而石油正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

随着各种出口贸易的增多,海上石油开采量的增加以及海上石油运输的逐渐频繁,海洋溢油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呈直线上升,石油已成为海洋主要污染物之一。

2.海洋溢油的危害石油进入海洋后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岸线上的生物群落造成严重的危害。

每发生一次海上溢油事故均会引起大面积海域的缺氧,从而导致大量的鱼虾、浮游生物等死亡。

因为通常情况下,每升石油完全氧化需要的氧是40万升海水的溶解氧。

海鸟等生物会因羽毛碰到海面上的油污,而使其羽毛失去防水和保温的能力,同时还会在摄食时摄入一定量的石油,最终因饥饿、寒冷、中毒而死亡。

而浮油被海浪冲到海岸后会污染海滩,对海岸线上的生物群落造成危害,还会给养殖业、海滨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些石油一旦被点燃,还会引发火灾、爆炸,酿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此外,海洋溢油还会带来一些长期的危害。

海洋溢油的油膜会大大降低大气与海水的氧气交换速度,从而降低海洋的生产力,破坏其生态平衡;海洋生物在觅食中会不慎摄入石油,因生物积累、生物放大而在生物体内堆积,随营养级的不断升高而不断聚积,危害生物健康。

由此可见,对海洋溢油污染的治理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要不遗余力地做好防治及管理。

3.海洋溢油污染的治理技术海洋溢油发生后,若及时采取一定的有效治理措施,可大大降低溢油污染对海洋环境以及海岸线生态群落的危害,减少经济损失。

海洋溢油的治理方法可分为三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3.1物理方法在处理溢油污染时,物理方法最为有效,治理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最小。

海洋溢油事故的防治措施研究

海洋溢油事故的防治措施研究

海洋溢油事故的防治措施研究1、引言海洋溢油事故对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海岸活动造成污染和破坏,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存环境,水体油污染治理是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防治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及其组合方法。

2、防治措施2.1物理法一般来说,处理和回收水面溢油的最理想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物理清除,采用物理法清除或以避免對环境的进一步污染,但不适合乳化油。

大致可分为围油栏法、吸附法和机械法[10]。

2.2围油栏法当发生溢油事故时,可用围油栏将这些油包围起来,缩小污染面积,防止其扩散。

优质的围油栏必须具备易于展开和收回,易洗,耐磨,易于维持,海生物不易附着,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及抗风浪等性质[1]。

按用途分类可将围油栏分为一般用途围油栏和特殊用途围油栏(如:防火围油栏、吸油围油栏、堰式围油栏、岸滩式围油栏等);按使用水域环境可分为平静水域围油栏、平静急流水域围油栏、非开阔水域型围油栏和开阔水域型围油栏;按使用情况可分为永久型围油栏、移动布放型围油栏和应急型围油栏[2]。

不管何种形式的围油栏,都要靠机械方法来回收栏内的浮油,且最终回收的油水,都需采取进一步分离措施并且要防止产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2.3吸附法回收水面浮油,主要采用吸油性能良好的亲油材料。

吸附是将油吸附在材料表面,吸收是将油吸入材料内部,一般作为替代方式用于撇油器使用困难或受限区域,如浅水域或无法进入的水域等。

制作吸油材料的原料有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氨酯)、无机材料(如硅藻土、珍珠岩、浮石等)和纤维(如稻草、麦秆、木屑、草灰、芦苇等)[3]。

对于聚合物用的比较多的是由聚丙烯或聚亚安酯做的人工合成吸收剂,它的抗水性能和亲油性能都很好,但是最大的缺点是用后不能生物降解。

作为溢油清洁物质,很多天然吸收剂,如棉花、羊毛、乳草属植物等,都已广泛被应用,比起人工吸收剂,这些天然材料都具有很好的吸收能力,但是它们也会吸收水分,这是海洋油污染使用上的一个缺陷[4]。

浅谈海上溢油危害和控制方法

浅谈海上溢油危害和控制方法

浅谈海上溢油危害和控制方法摘要:近年来,海上溢油事故频频发生,对海洋生态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针对不同的溢油事故,选择有效的溢油控制方法对防止事故的进一步危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对海上溢油控制方法的介绍及对比优缺点,对如何选择溢油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为海上溢油事故的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上溢油危害控制方法回收一、前言海洋运输是世界原油贸易最主要的运输形式,在原油运输、装卸过程中,原油泄漏事件时有发生,而且由于石油开采技术正向深海方向发展,海上作业导致的油品泄漏事故成为重要的海洋污染的源头。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海洋运输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可能性也相应加大了。

高频发生的溢油事故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同时海洋生态和环境也遭到严重的破坏[1]。

2010年4月,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井喷事故,两天后沉入墨西哥湾,造成约490 万桶原油泄漏,产生大面积溢油,近1500 公里海滩及十余万平方公里海洋受到污染[2]。

2010年7月,大连市新港附近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多达 6 万吨重质原油泄漏至中国东北沿岸海域,污染了周边183 平方公里海域。

还有,2011年6月,发生在渤海湾蓬莱19-3 油田原油泄漏事故,原因是 2 号平台在注水的时候压力过大把地层挤破造成的,此次事故导致840 平方公里的海域降至 4 类,对海洋生态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这些事故又使得海上溢油事故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二、海上溢油的危害海上溢油危害通过总结,分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3]。

1.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危害植物(海草、微生植物、海生植物等)、动物(鱼类和贝类、海底微生物、海鸟等)的生存和繁衍,以及对海洋食物链的危害等;2.造成环境的危害污染了土壤、表层水,同时对沉积、沉降和沉淀的过程的危害,以及危害了大气循环等;3.造成经济、社会的危害其中包括工业、商业、渔业、旅游业的损失,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健康和安全等。

海上油气开发水下井喷溢油的化学分散技术研究

海上油气开发水下井喷溢油的化学分散技术研究

8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年 第10期海上油气开发水下井喷溢油的化学分散技术研究钱国栋,张传合,赵宇鹏,宋燕(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0)收稿日期:2020-11-17;修订日期:2021-09-26基金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项目 深水消油剂水下喷洒技术与装备集成研究 (C N O O C -K J 125Z D XM25J A BN F A H2015-02).作者简介:钱国栋,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上石油污染防治技术摘要:为有效应对海上油气开发水下井喷溢油事故,降低海底溢油对海洋环境的危害,文章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消油剂的类型㊁使用量和喷注位置对溢油分散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深水水下消油剂使用技术体系㊂研究结果表明:G M -2消油剂对原油呈现良好的分散性能,且分散效果随剂油比的增大而增强;水下喷注消油剂的使用量为溢油量的10%时即可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在一定范围内,消油剂喷口与水下井口的水平距离对溢油分散效果的影响极小,而垂直高度对溢油分散效果的影响较大㊂关键词:海底溢油;消油剂;剂油比;水下喷注;溢油处置中图分类号:P 75;T E 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1)10-0082-04T h eC h e m i c a lD i s p e r s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o f S pi l l e dO i l f r o mS u b s e aW e l l s i nO f f s h o r eO i l a n dG a sD e v e l o pm e n t Q I A N G u o d o n g ,Z H A N GC h u a n 'h e ,Z H A O Y u p e n g,S O N G Y a n (C h i n aO f f s h o r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e r v i c e (T i a n j i n )C o .,L t d .,T i a n ji n30045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e f f e c t i v e l y d e a lw i t h t h e o i l s pi l l a c c i d e n t o f u n d e r w a t e rw e l l s i no f f s h o r e o i l a n d g a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r e d u c e t h eh a r mo f s e a b e do i l s p i l l t o t h em 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i e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 t y p e ,d o s a g e a n d i n j e c t i o n p o s i t i o n o f o i l d i s p e r s a n t o n t h e o i l s p i l l d i s p e r s i o ne f f e c t t h r o u g h s i m u l a t i o n t e s t ,a n d p u t f o r w a r d t h e s u b s e a d i s p e r s a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s y s t e m.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GM -2o i l d i s p e r s a n t h a d g o o dd i s pe r s i o n p e rf o r m a n c e f o r c r u d e o i l ,a n d t h e d i s p e r s i o ne f f e c t i n c r e a s e dw i t ht h e i n c r e a s eo f d i s p e r s a n t o i l r a t i o ;G o o dd i s -p e r s i o ne f f e c t c o u l db eo b t a i n e dw h e n t h e a m o u n t o f o i l d i s p e r s a n tu s e db y u n d e r w a t e r i n j e c t i o n w a s 10%o f t h e s p i l l e d o i l .I n a c e r t a i n r a ng e ,th e h o ri z o n t a l d i s t a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d i s pe r s a n t n o z -z l e a n d t h eu n d e r w a t e rw e l l h e a dh a d l i t t l e i nf l u e n c eo nt h eo i l s p i l l d i s p e r s i o ne f f e c t ,w h i l e t h e v e r t i c a l h e igh t h a d a 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o i l s p i l l d i s pe r s i o nef f e c t .K e yw o r d s :S e a b e d o i l s p i l l ,O i l d i s p e r s a n t ,D i s p e r s a n t o i l r a t i o ,U n d e r w a t e r i n j e c t i o n ,O i l s p i l l d i s p o s a l 0 引言随着深水油气开发的推进,深水钻井平台油气泄漏㊁海底输油管线破裂和沉船溢油等事故风险日趋增加㊂大量水下溢油进入海洋环境,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严重威胁㊂2010年墨西哥湾深水. All Rights Reserved.第10期钱国栋,等:海上油气开发水下井喷溢油的化学分散技术研究83地平线 钻井平台的井喷爆炸事故导致约500万桶原油泄漏入海,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损害[1]㊂在此次溢油事故中,为避免大量溢油上升到海面造成海洋和海岸线污染,有关部门采用多种手段在海底溢油口直接处置溢油,包括溢油源封堵㊁溢油源集控和消油剂水下喷注等[2],约有3000m3的C o r e x i t 9500A消油剂直接在水下泄漏井口喷注,喷注量占消油剂总用量的40%[3]㊂目前学界对水下喷注消油剂的效果及其生态影响仍缺乏认识:有观点认为消油剂在泄漏井口喷注可保证消油剂与原油最大限度地混合,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1~2个数量级,进而将溢油分散成更多的小油滴并在水体悬浮,并在数周至数月内被微生物降解[4-7];但有学者利用水动力和随机羽流粒子跟踪模型对水下溢油轨迹进行预测,发现喷注消油剂后上升到海面的溢油量并无显著减少[8]㊂我国南海是重要的能源战略区,其油气资源有70%集中在深水海域[9]㊂由于该海域油气藏分布复杂[10],且因内波和台风等因素导致海洋环境恶劣[11],发生水下井喷溢油事故的风险增加㊂目前国内缺乏有效的水下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和装备,尚不具备深水水下溢油处置作业能力[12]㊂鉴于已有研究对消油剂水下喷注的有益探索,为应对我国南海水下井喷溢油事故,有必要研究水下溢油消油剂应用技术㊂本研究采用我国南海海域的原油,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消油剂的类型㊁使用量和喷注位置对溢油分散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深水水下消油剂使用技术体系,为我国南海海上油气开发提供技术保障㊂1消油剂水下喷注试验1.1试验装置和条件消油剂水下喷注试验系统为1套常压试验装置,由试验水槽㊁试验用水配制水槽㊁溢油喷射单元㊁消油剂喷注单元和信息采集单元5个部分组成㊂试验水槽的高度为2m,长度和宽度均为1m;溢油喷射单元与试验水槽底部相连,将溢油以特定速度竖直喷射进入水槽水体;消油剂喷注单元向特定方向喷注消油剂;信息采集单元实时采集试验水槽中的油滴粒径信息㊂试验原油为中质原油,20ħ时的密度为837.8k g/m3,运动粘度为8.1mm2/s,凝点为-6ħ,界面张力为31.4m N/m㊂选择4种消油剂开展试验,分别为GM-2㊁F K-2㊁J F T和R S-1㊂根据消油剂泵的频率特性,将消油剂和原油的添加比例(剂油比)分别设置为1ʒ12㊁1ʒ10㊁1ʒ8和1ʒ5㊂消油剂喷注口与溢油喷射口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0mm㊁20mm㊁40mm和60mm,垂直高度分别为10mm㊁20mm和60mm㊂试验海水温度约为10ħ,盐度为31.5ɢ㊂试验开始时,将试验原油喷射进入水体,同时按比例喷注消油剂㊂利用高速工业相机,在水槽顶部下方50c m处实时采集水体中油滴的图片㊂采用I m a g e-P r oP l u s软件处理油滴图片,得到油滴粒径的数据,进而统计油滴体积分数㊂1.2消油剂的原油处置效果1.2.1消油剂类型的影响在剂油比为1ʒ5的条件下,不同类型消油剂作用下的原油处置效果如图1所示㊂图1不同类型消油剂作用下油滴体积分数的分布曲线由图1可以看出:GM-2消油剂作用下的油滴粒径均低于300μm,其中100~150μm区间的油滴体积分数最大,最大值达26.55%;F K-2消油剂作用下的油滴粒径分布区间较大,其中300~350μm区间的油滴体积分数最大,最大值达14.91%;J F T消油剂作用下的油滴粒径均低于400μm,其中150~ 200μm区间的油滴体积分数最大,最大值达25.46%;R S-1消油剂作用下的油滴粒径分布区间也较大,其中100~150μm区间的油滴体积分数最大,最大值达20.21%㊂经对比,GM-2消油剂对试验原油的分散效果最优㊂. All Rights Reserved.8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年1.2.2消油剂使用量的影响在不同剂油比的条件下,GM-2消油剂的原油处置效果如图2所示㊂图2不同剂油比条件下油滴体积分数的分布曲线由图2可以看出:在1ʒ5㊁1ʒ8和1ʒ10的剂油比条件下,随着剂油比的减小,油滴体积分数的分布曲线逐渐右移,表明剂油比增大有助于试验原油的分散;在剂油比为1ʒ12时,油滴粒径的分布曲线向左偏移较大,可能是图像处理过程中的误差所致㊂1.2.3消油剂喷注位置的影响在消油剂喷注的垂直高度为10mm的条件下,不同水平距离下的原油处置效果如图3所示㊂图3不同水平距离下油滴体积分数的分布曲线由图3可以看出:当水平距离分别为10mm㊁20mm㊁40mm和60mm时,油滴粒径分别低于300μm㊁350μm㊁400μm和450μm;50~200μm 区间的油滴体积分数超过油滴总体积的65%;油滴体积分数的分布总体差异不大,表明在消油剂喷口距离溢油喷口60mm内进行消油剂喷注,水平距离的变化对原油处置效果的影响很小㊂在消油剂喷注的水平距离为10mm的条件下,不同垂直高度下的原油处置效果如图4所示㊂由图4可以看出:当垂直高度为10mm和图4不同垂直高度下油滴体积分数的分布曲线20mm时,油滴体积分数的分布差异不大;当垂直高度达到60mm时,小粒径油滴的体积分数有所降低,即消油剂对试验原油的分散效果减弱㊂究其原因,可能是在10mm和20mm高度时,喷射的原油还未来得及发生物理分散,此时喷注消油剂有助于增强消油剂与原油的混合,并经历共同破碎的过程,从而取得较好的原油分散效果;而在60mm高度时,喷射的原油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分散,消油剂与原油的混合能量减弱,导致原油分散效果减弱㊂2深水水下消油剂使用技术体系2.1消油剂的类型和使用量我国分别依据‘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常用消油剂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H Y/T044-1997)[13]和‘溢油分散剂技术条件“(G B18188.1-2000)[14]开展消油剂的性能检验和使用许可,目前经认定许可使用的消油剂类型超过20种㊂对于海底井喷溢油,由于较低的水体温度会对消油剂的使用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须选择在低温下具有良好乳化效果的消油剂㊂根据试验结果,GM-2消油剂对试验原油的分散效果最优,适合应用于我国南海水下溢油应急处置㊂在深水高压条件下,消油剂对溢油的分散效果同样明显,且溢油分散效果随剂油比的增大而增强㊂常规型消油剂的使用量通常为处置溢油量的30%~100%㊂海面溢油喷洒消油剂基于海面风浪的混合破碎,不同于水下井喷溢油喷注消油剂基于紊动混合机理,因此二者的混合能量不同,消油剂分散效果不同,消油剂的使用量也有所差异㊂根据试验结果,水下喷注消油剂的使用量为溢油量的10%时即可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㊂. All Rights Reserved.第10期钱国栋,等:海上油气开发水下井喷溢油的化学分散技术研究852.2 消油剂水下喷注技术消油剂水下喷注作业须依托专业的工作船和水下喷注装备㊂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深水消油剂水下喷注装备[15],该装备为2个40H Q 标准集装箱大小的结构撬装,以 海洋石油257 号深水环保船为载体,通过连续油管将消油剂注入1500m 水深的井口附近并利用R O V 夹持注剂头,实现对井喷溢油的分散处置㊂为保持消油剂水下喷注作业的稳定性以及增强消油剂与溢油的混合程度,消油剂喷注应为逆流方向㊂根据试验结果,消油剂注剂头与溢油口的水平距离对溢油分散效果的影响不大,但须保证将消油剂顺利注入;消油剂注剂头与溢油口的垂直高度对溢油分散效果的影响较大,须将消油剂注剂头的垂直高度保持在井口直径的10倍之内㊂由于深水井喷事故中的溢油向上喷射,消油剂水下喷注的角度应保持水平或斜向下方向,从而增强消油剂与溢油的混合程度㊂3 结语消油剂水下喷注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南海海底井喷溢油的分散,不同消油剂水下喷注条件下的溢油分散效果不同㊂GM -2消油剂对试验原油呈现良好的分散性能,且消油剂对原油的分散效果随剂油比的增大而增强㊂在一定范围内,消油剂喷口与井口的水平距离对溢油分散效果的影响极小,而垂直高度对溢油分散效果的影响较大㊂本研究从消油剂的类型㊁使用量和水下喷注技术等方面建立深水水下消油剂使用技术体系,为我国南海海上油气开发可能面临的水下井喷溢油事故提供有效的应急处置技术手段㊂建议未来加强深水溢油事故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并完善消油剂水下喷注技术体系,提升深水溢油的应急处置能力㊂参考文献[1] Z H A O L ,B O U F A D E L M C ,A D AM SE ,e ta l .S i m u l a t i o no fs c e n a r i o s o f o i l d r o p l e t f o r m a t i o n f r o mt h eD e e p w a t e rH o r i z o n b l o w o u t [J ].M a r i n e P o l l u t i o n B u l l e t i n ,2015,101(1):304-319.[2] A N D E R S O N R ,C O H E N M A ,MA C A U L E Y M K ,e t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d e s i g nf o r s p i l l c o n t a i n m e n t i nd e e p w a t e rd r i l l i n go pe r a t i o n s i nt h e G u l fof M e x i c o :a s s e s s m e n to ft h e M a r i n e W e l l C o n t a i n m e n tC o m p a n y (MW C C )[R ].W a s h i n gt o n ,D .C .:R e s o u r c e s f o r t h eF u t u r e ,2011.[3] U S ,N a t i o n a lC o mm i s s i o no nt h eB P D e e pw a t e r H o r i z o n O i l S p i l l a n dO f f s h o r eD r i l l i n g .T h eu s eo f s u r f a c ea n ds u b s e ad i s -p e r s a n t s d u r i n g t h eB PD e e p w a t e rH o r i z o no i l s pi l l [R ].W a s h -i n g t o n ,D .C .:N a t i o n a l C o mm i s s i o no n t h eB PD e e p w a t e rH o r i -z o nO i l S p i l l a n dO f f s h o r eD r i l l i n g,2010.[4] L U B C H E N C OJ ,M C N U T T M K ,D R E Y F U SG ,e t a l .S c i e n c ei n s u p p o r t o f t h eD e e p w a t e rH o r i z o nr e s p o n s e [J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t h e N a t i o n a l A c a d e m y of S c i e n c e s ,2012,109(50):20212-20221.[5] S O C O L O F S K Y S A ,A D AM SE E ,B O U F A D E L M C .I n t e r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o i l s p i l l pr e d i c t i o nm o d e l s f o r a c c i d e n t a l b l o w o u t s c e n a r i o sw i t h a n dw i t h o u t s u b s e a c h e m i c a l d i s p e r s a n t i n j e c t i o n [J ].M a r i n eP o l l u t i o nB u l l e t i n ,2015,96(1/2):110-126.[6] R E D D Y C M ,A R E YJS ,S E E WA L DJS ,e ta l .C o m po s i t i o n a n d f a t e o f g a s a n d o i l r e l e a s e d t o t h ew a t e r c o l u m nd u r i n g t h e D e e p w a t e rH o r i z o no i l s p i l l [J ].P r o c e e d i n gs o f t h e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y of S c i e n c e s ,2012,109(50):20229-20234.[7] L E EK ,N E D W E DT ,P R I N C ERC ,e t a l .L a b t e s t s o n t h e b i o -d eg r a d a t i o no fch e mi c a l l y d i s pe r s e d o i ls h o u l d c o n s i d e rt h e r a pi dd i l u t i o n t h a t o c c u r s a t s e a [J ].M a r i n eP o l l u t i o nB u l l e t i n ,2013,73(1):129-143.[8] P A R I SCB ,H E N A F F M L ,AMA N Z M ,e ta l .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M a c o n d ow e l l b l o w o u t :s i m u l a t i n g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c i r c u -l a t i o na n d s y n t h e t i c d i s p e r s a n t s o n t h e s u b s e a o i l t r a n s p o r t [J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012,46(24):13293-13302.[9] 董星亮.深水钻井重大事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海上油气,2018,30(2):112-119.[10] 张功成,米立军,屈红军,等.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地质[J ].石油学报,2013,34(S 2):1-14.[11] 刘正礼,胡伟杰.南海深水钻完井技术挑战及对策[J ].石油钻采工艺,2015,37(1):8-12.[12] 殷志明,张红生,周建良,等.深水钻井井喷事故情景构建及应急能力评估[J ].石油钻采工艺,2015,37(1):166-171.[13] 国家海洋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常用消油剂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H Y /T044-199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4] 交通部.溢油分散剂技术条件(G B18188.1-200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15] 颜志华,赵宇鹏,钱国栋,等.深水消油剂水下喷洒系统及作业技术[J ].船海工程,2018,47(2):.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防污染之溢油分散剂生产管理现状探究
发表时间:2019-06-24T15:48:39.957Z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3期作者:孙寿伟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社会水平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对环境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溢油不仅污染海洋环境,也造成了海洋生物资源的锐减,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在应急处置中,向溢油海面喷洒溢油分散剂是不可替代的主要处理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及时有效清除油污,阻止溢油侵入海岸线,最大程度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取得净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溢油分散剂的产品质量对其使用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对溢油分
引言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溢油分散剂产品类型、生产和研发能力,分析我国溢油分散剂产品生产、检验、认可审批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溢油分散剂产品指标体系、完善检测技术等建议,对提高溢油应急资源产品质量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1溢油分散剂的组成及作用机理
溢油分散剂主要是由表面活性剂、溶剂以及相关助剂共同组成。

目前实际应用的化学分散剂(如Corexit9500A)多采用几种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方法以提高乳化分散效果。

表面活性剂分子同时含有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两部分,因此对油和水都具有亲合力,可以作用于两相界面,从而极大地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在外力如机械搅拌、风浪等的作用下,使溢油乳化成粒径微小的油滴,在海水中分散开来。

分散后的微小油滴与漂浮的油块相比表面积大大增加,同时分散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在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会形成大量的胶束从而增大了溶解态石油在海水中的浓度,理论上可以使海水中的石油烃降解菌更容易与石油接触。

分散剂的这些作用对溢油的自然风化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分散剂作用后溢油的物理迁移
海洋溢油的物理迁移过程主要包括:溢油的分散、蒸发、溶解、吸附和沉降。

溢油会在重力、惯性力、摩擦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海洋表面迅速扩展成油膜,继而在海浪的作用下破碎分散,但是石油的粘度往往会影响分散效果,特别是高粘度的稠油在海洋中难以分散。

分散剂的加入使得溢油乳化成粒径小于70μm的油滴,极大的降低了溢油的粘度,可以使溢油有较高的分散率。

研究发现加入溢油分散剂,可以使溢油的分散率达到33.76%±7.04%。

石油的快速分散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溢油地区的石油浓度,从而避免高浓度石油对于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海洋溢油总量的约1/4~1/3是通过蒸发作用消除的,其中大部分含碳原子数小于12的石油烃在入海后的几小时内便蒸发逸走,碳原子数在12~20之间的石油烃的蒸发则需要数周的时间,碳原子数大于20的烃不易蒸发。

溢油分散剂会增大油膜表的表面积、减小油膜厚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溢油的蒸发。

通过海上模拟实验对伊朗原油在有无溢油分散剂作用下的风化特征进行了探索,经过77d的实验,添加溢油分散剂的原油的挥发和溶解量比不加分散剂的原油高出1.7~3倍。

一条重要途径。

在研究从墨西哥湾水面收集的深海溢油的光化学行为时发现水面的薄油膜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化学和光学性质的变化,其中大量的多环芳烃被快速分解而正构烷烃没有较大的光化学损失。

由此可见石油的光化学降解主要是针对其中的多环芳烃组分,那么加入分散剂后又会对石油烃的光化学降解产生何种影响呢?研究了目前主流分散剂(CorexitEC9500A)对海水中芘在紫外和模拟日光条件下的光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分散剂的浓度在18mg/L和180mg/L时对芘的一级光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5.5%和16.7%,并且减少甚至停止了芘的挥发,机理研究表明超氧自由基在芘的光降解中起到主导作用,而分散剂可以增加超氧自由基的量。

研究发现分散剂作用后的正构烷烃和芳香烃在模拟日光作用下都更容易发生光化学降解,对于多环芳烃无论是光化学降解还是光致烷基化都时刻在发生。

此外,加入分散剂的溢油体系中,4~6环的多环芳烃表现出了很好的光稳定性,而2、3环的芳香烃光降解率分别达到71%和82%,成为多环芳烃损失的主要组分,这与理论上单一多环芳烃的光化学活性顺序有较大差别。

3对溢油分散剂研发和生产管理的建议
3.1完善溢油分散剂产品指标体系,开展自愿性环保产品认证
由于我国水域种类多,环境敏感度不同,对使用的溢油分散剂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可借鉴美国ASTM的经验,在充分考虑我国水域环境、温度条件、生物敏感性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环境下的溢油分散剂使用要求,通过对溢油分散剂产品性能的需求来要求溢油分散剂生产厂商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随着溢油分散剂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针对不同的需求指标,应开展相应的认证方法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溢油分散剂产品认证指标体系,通过溢油分散剂产品认证体系的建立,能够提出对提升溢油分散剂环境效益的一些关键指标,例如适用的油品粘度、适用的环境温度、毒性等级等指标进行检测和认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溢油分散剂自愿性环保产品认证。

生产厂家可以通过认证提高溢油分散剂产品的质量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溢油分散剂的购买方和使用者,通过认证能够为其提供丰富的产品信息,指导采购和使用,从而保护使用者的利益。

通过开展溢油分散剂的非强制认证,推广环境有利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推动居住环境及自然环境的改善,力促达到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完善溢油分散剂检测技术,修改现行溢油分散剂产品
技术条件标准,完善产品市场准入条件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溢油分散剂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由于各国之间溢油分散剂产品的检测方法不同,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应加大对溢油分散剂效能实验方法的研究工作。

开展各国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对比实验,掌握我国国标方法与国际上通用方法在检测结果上的差异,同时开展分散剂作用机理的研究,将影响分散效果的因素充分体现在检测方法和实验设计中,以提高利用实验室检测结果预测溢油现场应用效果的准确性。

目前我国现行溢油分散剂标准为《溢油分散剂技术条件》(GB18188.1-2000)颁布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该项标准为溢油分散剂生产、检测建立了一道门槛,有效地保障了我国溢油分散剂产品的质量,但是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新型产品不断的出现,再加上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敏感度不断提高,应对溢油分散剂国标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指标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提高溢油分散剂产品检测精度的同时开展对国内各种原油的粘度———温度变化曲线、温度对乳化率的影响、适用于海上各种原油的最佳溢油分散剂的筛选、低温溢油分散剂检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最终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溢油分散剂指标体系,更好地指导溢油分散剂产品的生产和检测,通过标准的修订,以提高溢油分散剂产品的环境效益。

结语
我国对溢油分散剂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

目前的分散剂主要用于近岸和浅海油田的溢油处理,但性能指标与国外产品仍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使溢油分散剂在溢油应急时发挥作用且又不造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对溢油分散剂产品的发展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今后我国亟需加强高质量环保溢油分散剂产品的研发,实现使用后的净环境效益最大化,以消除人们对使用溢油分散剂时的疑虑。

另一方面,通过完善
溢油分散剂产品指标体系,完善检测技术,加强溢油分散剂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吴之庆.关于消油剂合理使用和执法管理现状的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1997,16(1):60-63.
[2]张秀芝.国标《溢油分散剂技术条件》、《溢油分散剂使用准则》简介[J],交通标准化,2001,6:16-19.
[3]李斌.溢油分散剂的特性及应用[J].中国水运,2005,11:48-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