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逻辑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下和今后较长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也是亟待破解的关键难题。
尽管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频发、制度规定不断增补、资源投入逐年增长,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的印象并没有显著改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职业教育仍然被视为“次等教育”的代名词,依然是学生家长无奈的选择,呼吁取消“普职分流”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时,有必要厘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内涵实质,并据此重新审视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政策设计、职业学校办学的组织目标与行为是否契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还需借鉴职教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制度架构,凝练职教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规律,进而探寻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职业教育发展到何等程度才能被视为高质量、评判职业教育是否高质量的标准是什么、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制度逻辑及创新路径◎王亚南摘 要: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教师课堂教学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整体均衡发展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追求。
基于国际比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达成需要教学标准制度体系、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测评制度体系和质量评价及监管保障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互构与衔接来支撑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达成。
当下,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步入质量评价重心项目化、学校组织行为功利化、课堂教学地位边缘化、学生能力发展黑箱化的误区。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达成亟待确立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指挥棒”,构建要素完备、紧密协同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职业学校组织运行调整优化。
以“变”制“变”:职业教育质量治理的“三大逻辑”转向
战略目标。
(一)健全集团管理机制,培育多极化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中各个单位均为独立法人,因此,各单位务必明确彼此产权,制定共同遵守的集团章程,成立权责相应的集团管理机构,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公平的考评机制。
教育集团(或联盟)成员单位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发展目标,建立优质资源的共享平台,保护各单位提供资源的积极性,根据提供资源的质量与规模,由集团管理机构对各单位实行具有合理差别的奖励政策。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集团应打破现有以少带多、以强带弱的办学模式,根据成员单位的特点,引导各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优势学校,缩小集团内的校际差距,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培育多极化教育集团。
(二)从划界、运行和保障的角度优化学区管理各地应从划界、运行、保障等角度完善学区管理制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抑制择校行为。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实地调查、征集公众意见、组织专家论证、综合评估风险等工作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学区。
第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学区内的学校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建立与规划相适应的招生入学、人力资源、教研活动等专项管理制度,确保学区的稳定运行。
第三,教育行政部门赋予学区管理机构相应的权力和必要的专项经费,使其充分参与并保障学区运行。
(三)将多校划片与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评估充分结合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基于这一论断,教育行政部门应联合发改委等其他政府机构,将多校划片政策与房价调控、均衡评估等政策深入结合,在完善划片制度的同时,加大评估力度。
教育督导部门和社会评估机构,在“后均衡时代”,要将评估思路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坚持“违规择校,一票否决”的原则,重视学校文化、现代学校制度、学校发展规划建设、学校综合竞争力、学区房价格水平等要素的评估,以评促建,缩小学校间差距,破解择校难题。
以“变”制“变”:职业教育质量治理的“三大逻辑”转向朱成晨,朱德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变革,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双高计划”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少年写作102“双高计划”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林敏晖现阶段,高质量发展是高职教育正在面临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并且,这也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逻辑、耦合类型、人才需求等相匹配,而双高计划则为高职高质量发展指出了正确方向,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高质量发展应将自身定位于有高度、有精度、有深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管理决策,我国教育部建设改革创新型高职专业群,并大力支持发展中国特色与世界标准,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与内涵建设提供有力推动力量,促使高职高质量发展得以切实实现。
高职教育现代化,提高高职院校现代结构力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与合作的合理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缘起1.高质量发展耦合高职类型教育属性的价值逻辑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具有相同关键影响。
”高职教育 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方式和工作经验,精准定位经历了塑造优秀人才、高技能实践型人才、高端技能人才文化层次和通识教育三大发展,一直处于犹豫的状态,与高等教育同化,使用价值减弱。
《规划》的明确提出,确立了高职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类型的地位和使用价值。
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与文化教育类型的特点是双重耦合,突出了高职教育“高性、开放、职业危害、跨界营销”的特点。
随着“双高计划”的明确提出,高职教育的“高”被重新定位,区别于普通教育,它强调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理论创新,“高本性”的高职教育强调技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自主创新。
多元化、互动性、灵活的办学方式的社会发展凸显了高职教育“开放式”办学、多元化参与、资源共享的特点。
服务项目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司发展设置专业和课程,“职业危害”体现优化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岗位要求和岗位要求,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输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逻辑基础及路径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逻辑基础及路径导语: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成为了行业协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逻辑基础和路径。
一、逻辑基础1. 产业需求行业协会作为代表某个特定产业的组织,对于该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需求有着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通过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行业协会可以有效地了解当前产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产业提供精准的人才供给。
2. 行业经验行业协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更加了解该行业的专业标准和工作要求。
通过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行业协会可以将这些经验和标准运用到评价过程中,为评价提供权威性和可信度。
3. 行业资源行业协会拥有大量的行业资源,包括企业合作伙伴、行业专家、技术咨询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提供支持和保障,例如提供实习岗位、参与评审工作等,提高评价的实际效果和可操作性。
二、路径1. 建立合作关系行业协会应该与相关的职业教育机构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高等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
通过合作关系,行业协会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为评价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2. 制定评价标准行业协会可以参与制定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根据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例如技能水平、学生就业情况、企业满意度等。
制定评价标准时应该充分考虑行业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培养需要,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参与评价工作行业协会可以派员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工作。
这些成员可以是行业协会的专家、企业代表、行业从业人员等,通过他们的参与,评价的结果更加权威和可信。
行业协会还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和行业资源,帮助评价工作更贴近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
4. 提供支持和反馈行业协会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实习机会等方式来支持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工作。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实践指向与行动策略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实践指向与行动策
略
银奕淇;郭文斌;刘彦奇
【期刊名称】《教育与职业》
【年(卷),期】2024()3
【摘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予以支撑。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多重逻辑,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指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激发办学活力、优化结构布局、推进数字赋能、拓展国际合作与促进资源共享等方面着力推进,为成人学习者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提供更多机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总页数】8页(P83-90)
【作者】银奕淇;郭文斌;刘彦奇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湖南开放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致公党湖南省委教育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0
【相关文献】
1.新时代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内在逻辑与实践指向
2.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职高专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3.数字母职
实践:在线分享育儿信息的内在逻辑、行动策略与群体认同4.西宁-海东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基于都市圈发展模式的经验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职业教育的逻辑元点
为 士 、 、 、 四个 阶层 分 业 聚 居 , 世 农 工 商 并
代 相 承 ,这 就 直 接 促 成 了我 国古 代 职 业
会最早 的职业教育是“ 匠学 徒” 工 式
的 职 业 教 育 ,这 种 职 业 教 育 更 多 地 依 赖 手 工 业 界 师 傅 与 徒 弟 之 间 的 技 艺 传 承 关 系 。 这 种 意 义 上 的 职 业 教
育 还 不 能 称 之 为 具 有 完 全 的 社 会
在 的行 为 使 人 有 了 主 观 能 动 性 , 可
然而 , 正是 在 这 种 理 念 的 支 配 下 , 人
类 陷 入 了一个 错 误 的思 维误 区 。 方 面 , 一 人 类 要 进 步 . 会 要 发 展 , 必 须 不 断 地 社 就 提 升 自身 的 能 力 ,不 断 地 去 认 识 和 改 造
世 界 , 因此 而 取 得 了辉 煌 成 就 ; 一 方 并 另
在 新 石 器 时 期 我 国 就 产 生 了原 始 技 术 教
人 社 会 化 的过 程 ,必 须 符 合 人 的 自然 生
命 规 律 与 自然 特 性 ,否 则 就 有 可 能 一 事
育 , 、 、 三 代 产 生 了满 足 贵 族 从 政 夏 商 周
需 要 的 素 质 技 术 教 育 : 春 秋 前 中期 . 到 较
的 。 ” ①
பைடு நூலகம்
法 则 之 外 。只 能 在 遵 循 自然 规 律 的 前 提 下 . 自觉 发 挥 人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去 认 识 与
改 造 客观 世 界 。 职 业 教 育 是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过 程 中 最 重要 的社 会性 活 动 ,其 出 发 点 依 然 无 法 脱 离 开人 类 的 自然 性 。 作 为 一 种 使 自然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 发展的逻辑框架与实现路径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与实现路径
1.创造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的校园网络、提供稳定的互联网连
接和数字化设备,为职业教育提供优质的数字学习环境。
2.设计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构建多元化的课程
体系,包括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工作坊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和支持教师掌握数字化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
学水平和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应对数字化教育的挑战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4.推动跨学科融合:鼓励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科技、工程、
艺术等领域的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5.加强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的密切联系,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
供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够获得真实的职业经验和技能培养。
6.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创
新设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7.加强评估和监测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和监测体系,对职业教育的质
量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高质量的发展。
从分段到一体:五年制高职的发展逻辑与时代价值
从分段到一体:五年制高职的发展逻辑与时代价值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种独特形式,它的发展逻辑与时代价值需要深入探讨。
首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逻辑在于强化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与四年制大学教育相比,五年制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其次,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逻辑在于提高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和社会化程度。
五年制高职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还能让学生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时代价值在于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发展。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可以满足这一需求,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推动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
因此,从分段到一体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希望未来五年制高职教育能够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1 -。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重逻辑”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重逻辑”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重逻辑”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革命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遵循以下“五重逻辑”。
第一重逻辑:聚焦需求,实现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实现产教融合。
一方面,职业教育机构应当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制定课程、实施双师型教育等方式,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实际岗位所需的技能。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
第二重逻辑:创新机制,激发创业潜能职业教育应当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研发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机构应当建立起创业孵化器、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鼓励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第三重逻辑:提升质量,推进标准化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提升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方面,职业教育机构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引进高水平教师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推进标准化评价体系的建立,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第四重逻辑:开放合作,拓宽国际视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也需要开放合作,拓宽国际视野。
一方面,职业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参与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材。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全球竞争力。
第五重逻辑:注重就业,提升服务品质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选择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选择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职业教育的背景分析 (3)1. 国内外高等教育普及化现状 (4)2. 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重要性 (5)3. 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6)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解析 (7)1.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定义 (8)2.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9)3.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10)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 (11)1. 理念逻辑 (12)(1)服务面向 (13)(2)价值追求 (14)2. 制度逻辑 (15)(1)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机制 (16)(2)职业教育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与完善 (17)3. 实践逻辑 (19)(1)专业课程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20)(2)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体系的优化 (21)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23)1.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24)(1)加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5)(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27)2.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8)(1)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9)(2)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31)3.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32)(1)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3)(2)开展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35)一、内容综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职业教育正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其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还致力于提升国民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它要求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
办学理念上,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职业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大学教育中的逻辑思维训练与推理能力培养
大学教育中的逻辑思维训练与推理能力培养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而大学教育作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关键阶段,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大学教育中的逻辑思维训练与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现状及解决方法。
二、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性逻辑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合理的思维步骤和严谨的推理过程来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能力。
在大学教育中,逻辑思维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习效率: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方式,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增强决策能力:通过逻辑思维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推理和分析的方法,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从而避免盲目跟风和冲动行事。
3.促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现状分析尽管大学教育中的逻辑思维训练和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逻辑思维训练和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性,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往往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四、解决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和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将逻辑思维训练和推理能力培养纳入课程体系中,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思维训练。
同时,应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三维释读: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①
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三维释读: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①郑复铭(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兰州730300)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高水平专业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和整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同时,有助于学校提升整体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对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逻辑理路(一)强化产业集群的对应性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类型,它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是源于产业的教育,它与产业之间的紧密关系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两次大规模调整,都是以产业和行业的分类为主要依据。
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其内容主要来源于产业企业实践,这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普遍共识。
而高水平专业群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所在,关系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双高计划”致力于深化专业群内涵建设,以提升复合型、多元化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因此,强化产业集群与专业群的对应性,提高产业集群与专业群的匹配度,需要综合考虑专业逻辑、产业逻辑和资源逻辑等多维度因素。
(二)确保职业标准的规范性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本要求高水平专业群是我国高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最新成果、最高水平,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职业标准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效果和方向,是高水平专业群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标准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标准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结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从生态平衡发展观、质量管理发展观和人本主义发展观三个方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阐释。
(一)生态平衡发展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要遵循职业教育内部发展逻辑,又要注重与外部因素在结构上保持平衡、在功能上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处于生态平衡状态。
一是机制平衡,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经济社会发展催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同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满足个人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生态平衡发展,这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自身的系统性变革与调适,最典型的表现是职教本科的出现与发展。
二是结构平衡,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由“中职—职教专科—职教本科”的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与职业培训体系共同组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职业教育发展结构趋向更加平衡。
三是过程平衡,从职业教育系统要素的不断调整可知,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处于由不平衡向平衡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一过程凸显出了我国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独特特征,还应不断调适以期实现更大、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进而呈现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样态。
(二)质量管理发展观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主题与方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内涵丰富性、主题多元化、内容拓展性等相关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质量管理观的革新。
学术界对“质量”概念的界定有共通之处,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质量是指实体的若干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这一概念指明了质量的本质,将企业管理领域中的质量管理观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ISO “质量”定义与职业教育领域“质量”相差甚远,企业管理领域的质量管理具有“统一性”“逐利性”特征,而职业教育领域的质量管理更侧重“多样性发展”,机械地将企业管理领域的质量管理观引入职业教育领域,无法揭示职业教育质量的本质。
因此,引入质量管理观,首先应兼顾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作为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并不意味着只有企业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承担者,应兼顾职业学校学生与教师等多主体的发展;其次要吸收借鉴企业管理领域统一标准的质量管理观,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非统一标准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且相对灵活的职业教育质量观,即广泛关注职业教育各主体的特征及其发展方向,通过自己设定的标准来衡量自身发展质量,超越基于外部标准的、依靠外部评价和监管统一标准的企业管理质量观,要融合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树立具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的职业教育质量观;最后注重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性发展,树立职业教育全面与全要素发展的质量观。
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础与内涵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JournalofTianjinAcademyofEducationalScience
【职 业 与 成 人 教 育 研 究 】
No.5 Oct.2019
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础与内涵
耿 洁
[摘 要] 当前教育从“广覆盖”向“有质 量”再 到“高 质 量”迈 进,中 国 经 济 社 会 的 高 质 量 发 展、世 界 和 中 国 优 质 教 育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信 息 技 术 对 教 育 的 革 命 性 影 响 形 成 了 职 业 教 育 高 质 量 发 展 的 现 实 逻 辑.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 根 本 是 职 业 教 育 体 系 和 人 才 培 养 的 更 优 发 展 ,需 要 构 建 创 新 、协 调 、绿 色 、开 放 、共 享 的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体系,健全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的 人 才 输 送 链,实 现 更 高 质 量、更 有 效 率、更 加 公 平、更 可 持 续 的 发展. [关 键 词 ] 职 业 教 育 ;高 质 量 发 展 ;逻 辑 ;内 涵 [作 者 简 介 ] 耿 洁 ,天 津 市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院 ,研 究 员 ,兼 任 京 津 冀 职 业 教 育 协 同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天 津 ) 主 任 ,教 育 学 博 士 ,主 要 从 事 职 业 教 育 学 研 究 (天 津 300191). [中 图 分 类 号 ]G71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2277- (2019)05-0063-06
当 前 ,教 育 的 外 部 环 境 正 在 发 生 深 刻 变 化 ,党 的 十八大以来经济 发 展 进 入 新 常 态,职 业 教 育 必 须 以 新常态的大逻辑 观 谋 发 展,研 判 自 身 高 质 量 发 展 的 路径.
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堵点与路向
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堵点与路向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纷纷将教育改革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其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引领,以知识、信息、数据等为要素,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生产方式。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以满足新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堵点与路向是指在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要解决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脱节问题,实现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解决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要解决职业教育外部环境支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只有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找准堵点与路向,才能推动职业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A. 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发展问题,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许多职业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未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毕业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时有发生。
职业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职业教育声誉受损。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
16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在内部层次上存在“链条断裂”的结构性缺陷,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缺乏“直通车”和“立交桥”[1]。
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与此同时,构建高职专科与本科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已成为响应、落实国家教育制度与职业教育战略规划的有效举措。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有其自身独特的生成逻辑,依托高等教育场域,从现代职教体系实践探索中反身抽象其实践逻辑,可为后续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入场”的外部生成逻辑(一)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新要求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势必引起职业岗位与就业结构的动态调整,进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规模、规格层次及其岗位适应性提出新的要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2020年全国高技能人才包括技师、高级技师在内总数要达到3900万人,比2015年增加45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高技能人才占从业者人数比重提高到28%。
但是,近阶段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高技能人才缺口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2019年,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已接近4800万。
这一数字虽远远超过规划预期,但现实中高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除此之外,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发展带来的产品和设备更新,使得从事生产的工艺流程变得更加精密和复杂,对一线技术工人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不但要求其具备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还要掌握从事生产所必需的多项技能,既能适应当前岗位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转岗的需要。
总体上看,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了对高技能人才的规模和结构需求,同时也对其规格和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张明广 茹 宁 丁凤娟摘 要 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作出的重要部署。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5)二、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6)2.1 理论基础 (7)2.1.1 现代化理论 (8)2.1.2 职业教育理论 (9)2.1.3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11)2.2 理论框架 (12)2.2.1 经济社会转型与职业教育发展 (13)2.2.2 全球化与职业教育国际化 (14)2.2.3 教育信息化与职业教育创新 (16)三、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17)3.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 (18)3.2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19)3.3 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20)3.4 职业教育制度不完善 (21)四、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23)4.1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 (24)4.1.1 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25)4.1.2 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26)4.2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28)4.2.1 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29)4.2.2 完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 (30)4.3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32)4.3.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3)4.3.2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35)4.4 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36)4.4.1 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 (38)4.4.2 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 (39)五、结论与展望 (41)5.1 主要结论 (42)5.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43)一、内容综述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职业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嵌入性理论下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嵌入性理论下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作者:庞世俊缑文玉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04期摘要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指在县域范围内,通过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根据嵌入性理论中“文化—政治—结构—认知嵌入性”分析框架,细化构建了“价值取向—县域文化—国家战略—县域治理—社会经济—个体发展—本质认知—表象认知嵌入性”分析框架,分析认为,文化嵌入性、政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和认知嵌入性是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据此得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县域内文化现象为切入点,为职业教育注入文化底蕴和动能;以优化县域政治实践为重点,引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動力,提高县域职业教育多元适应性;以改变县域职教偏见为痛点,多方合力弥补社会结构性缺陷。
关键词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嵌入性理论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04-0057-07202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县域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促进就业创业、培养技能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因此,县域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对地方经济有益,也对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嵌入性理论是一种关注制度环境对组织行为和发展影响的理论框架。
在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嵌入性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和路径。
一、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一)嵌入性理论的内涵嵌入性是新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嵌入”由卡尔·波兰尼(K.Polanyi)首次提出,他认为经济行为嵌入在社会之中,强调嵌入性概念应分析经济行为和社会体系的关系问题。
职业教育的底层逻辑
职业教育的底层逻辑
1.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胜任特定职业的人才,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2. 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3. 职业教育应该注重职业导向,把学生的职业规划纳入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4. 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实用性,关注职业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培养具有实用性的职业人才。
5. 职业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总之,职业教育的底层逻辑是以培养能够胜任特定职业的人才为目的,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导向,追求实用性和个性化教学。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逻辑[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学校培养的人才达到社会需求的有效程度。
教育质量工程是由教学质量计划、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所构成的。
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形成规律是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进行教学质量的策划,制订培养方案并为此开发课程,组织教学和质量监控,严格考核考试及改进教学。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逻辑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正经历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而质量型增长转变的关键是内涵式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第一要素就是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①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就是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本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的构建,以及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形成规律。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本质质量通常指对事物、物质、产品好与不好、上乘与低劣的概括性综合评价。
人们普遍认为,质量的核心是指事物、物质产品本质属性、特征和基本功能、作用的集中反映和达到的有效程度。
关于质量有很多种定义,除了物理学的解释外,其余的关键是因为质量是一种价值观范畴。
②说明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对质量的认识。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反映了对教育质量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取向说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内涵认同“质量就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③。
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就是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需要,其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其标志就是学生稳定的就业。
但这是一种外控的质量标准,在质量管理中必须将其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内控质量标准,就是将其体现在课程标准包括理论和实践标准或知识和技能标准上。
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教学质量是通过一级指标——教学效果来评价的,它包含两个二级指标即知识能力素质和就业与社会声誉。
④这指的是质量的内控标准和外控标准。
如果学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紧贴社会要求,符合行业的国家标准,并且过程监控是科学而严格的,那么内控标准和外控标准就实现了统一。
此时,内控标准是质量的内涵,也就是美国州立学院和大学协会在《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中提出的:一所大学或学院的质量应基于学校达到其自定目标的有效程度。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除着重学生的技艺、能力培养外,还应看受教育个体依据不同个性特征所努力达到的水平程度。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的构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主体在学校。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高等学校内部改革、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涉及高等学校外部的许多因素,但归根结底,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
⑤高职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开放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
⑥没有管理,系统将循从结构耗散规律而处于低水平平衡上,质量是控制系统向高水平平衡发展即实施管理的结果。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指出,就质量管理的实质而言,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可以概括为“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⑦。
借鉴这个理论,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即为教学质量计划管理、教学质量控制、教学质量改进。
1.教学质量计划是指构建教学质量标准和构想实现质量的途径。
根据质量管理理论,质量首先是根据产品要求设计出来的。
要使一个组织实现高品质的成效,关键是要进行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人员职业化的建设。
工作标准化就是指定课程质量标准并以此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管理科学化是指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人员的职业化是指教师能有效促进教学结构向学生学习结构的转化,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教学质量控制是指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
再好的产品设计没有规范和严格的操作作为保证,也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从而降低质量的期望值。
教育管理学研究认为,学校的教育质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为依据的工作过程质量,二是以毕业生的质量为标准的“产品”质量⑧。
按照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观点,保证质量实现的关键在于过程。
对过程进行监控是教学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包括建设和运行教学管理指挥系统、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信息发布与反馈体系、教学纠偏机制等。
3.教学质量改进是指教学考核考试、对结果的分析判断及对问题的解决。
任何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前,要按照设计标准而制定的质量内控标准进行检验,以评价质量实现的程度。
考试考核是教学质量自我检查的重要形式。
通过考教分离制度、统考会考、考级考证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等,可以基本反映教学质量的终极结果。
再结合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就能全面反思教学质量管理并加以积极改进。
三、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形成规律学生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又是其产品——培养的高技能人才。
“产品质量有一个从形成到实现的过程,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⑨高等职业教学管理的任务是建立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实践型教学体系,即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技术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
根据朱兰的质量螺旋模型,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形成规律应是: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进行教学质量的策划,制订培养方案并为此开发课程,组织教学和质量监控,严格考核考试及改进教学,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1.按社会需求及培养目标确定质量标准。
(1)根据当前和将来市场的需求定专业设置。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
专业设置与建设发展是学校的重大决策,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证。
论证专业设置的外部因素有:行业政策分析、行业准入分析、行业规模分析、人才市场就业分析、专业布局及竞争性分析等。
分析专业设置的内部因素包括:专业对应产业岗位群的独特性、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建设的投入与效益周期、所建专业能否带动或有利于其他专业共同发展等。
只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都达到了一定的可行性,专业才能设置,专业的发展才有希望。
(2)根据行业的人才结构定培养规格。
在一个行业内,人才结构是按层次上的高级、中级和初级人才组成的。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实用人才,处于人才层次结构的中间部分,是工程型人才和初级技能型人才之间的纽带。
因此,每个专业必须找准人才培养的层次标准在具体行业的体现。
(3)根据岗位群的要求定教学内容。
一是从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出发,根据专业预计覆盖的岗位群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得出岗位所需的能力目标,构成教学计划的总纲;二是根据能力目标组合内容。
由于能力是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要根据能力分析表进一步分析得出形成每项能力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构成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并根据内容结构进行教材开发。
2.按实践性教学体系制订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就业导向教育是针对未来岗位的教育,具有特定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界定。
在教学内容确定后,按照实践型教学体系的要求,制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根据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确定原则,按能力培养线索整合或开发课程并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
作为以工艺流程、职业技能等为主体的能力教育,应根据能力要求的应知应会的逻辑关系和性质,整合成全新的课程,体现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思想、“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设计原则。
职业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传授给学生能够进行职业行动的相关知识和意识。
教师应根据行业生产技术的最新应用,适时开发体现新知识、新技术的课程,即“用明天的技术,培训今天的学员”。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精品课程建设和品牌课程建设的地位异常重要。
精品课程是相关专业的主导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⑩。
同时,还要根据教学规律安排教学。
教学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知识与技能的逻辑关系或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特点。
不同的专业应根据专业结构合理选择课程运行模式,实现实践教学主导教学进程。
同时,对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程、社会实践等应有科学的设计,应在教学进程上得以体现。
3.按实践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和监控教学过程。
实行完全学分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满足教学需要的资源,是保证高等职业教学计划达到严格执行、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质量方向的前提。
(1)实施实践教学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学生的“四自主”为核心,它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能实现管理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
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人尽其才,合理规划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从而使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多样化、适合社会的现实需求。
学分制实现了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和个性化方案的结合,即培养方案是指导性的,最后的计划是个体性的,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
(2)教学改革与教学手段要符合时代的特点。
教学改革是质量实现的保证。
教学改革决不单是某堂课教法的改革,而应首先是教学观的更新,教育主张和教育信念的重塑等;其次是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授课方式的革新。
教学中应大力采用现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网络教学法、技能目标教学法等,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要倡导能力教学体系下的、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
因为,“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
(3)教学资源要满足过程实现的需要。
关键的资源主要是教学主体和教学环境,分别集中体现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上。
第一,师资队伍。
质量管理首先要抓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各类人员的素质是质量管理成功的基本保证。
人是质量建设和质量管理中最活跃与最关键的因素,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
主要途径是:在为教师设计成长历程,建立进阶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鼓励教师到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作,辅之考取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送培、跟师进修、老带新等方法实现教学水平提高。
第二,实践教学条件。
高职学生的技能来自于技巧的获得,技巧源于训练,因此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质量实现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