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语文《苏幕遮》公开课教案(简案)优秀教案

八年级下语文《苏幕遮》公开课教案(简案)优秀教案

八年级下语文《苏幕遮》公开课教案(简案)优秀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苏幕遮》公开课教案(简案)文昌中学庄彩云教学目标:赏荷品情,解读荷韵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4、掌握荷花这个古典意象的多重意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印象之荷:1、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在不同诗人笔下的荷花有不同的情趣,比如杨万里笔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通过含苞待放的荷花,停留的蜻蜓,展现初夏小池的生命力;还有他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的盛开写六月西湖的美景;再比如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颂莲之高洁;还有《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写活了采莲人的欢乐之情,写活了秀美的江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邦彦的咏荷名作------《苏幕遮》,这里的荷花又有什么样的情趣?(板书:苏幕遮周邦彦)二、诵读感知学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先来读一读。

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明确字音,疏通大意,看看有哪些字词不懂?教师点拨:吴门:江南的苏州,也可以说苏杭一带,此地多莲花。

所以,柳永的《望海潮》里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

相忆:就是忆相,“相”偏指一方,可翻译为“我”。

)三、赏荷品情在本词中,上片写景,下篇抒情。

1、齐读一遍,在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荷花?试用形容词来描述。

(提示:想象描绘,像什么,给你的感觉)2、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什么样季节的荷塘?3、朗读指导,齐读一遍。

u“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u“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u“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亭亭玉立的感觉。

《苏幕遮》公开课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1000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苏幕遮》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2)分析《苏幕遮》的主题和情节,探讨文学的反讽手法。

(3)理解并归纳《苏幕遮》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味悲剧意味。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训练学生的文学分析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激发学生对文学中人物命运和悲剧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苏幕遮》三、教学方法1.小组探究法:结合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分析作品结构和情节。

2.演讲法:让学生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探讨作品的主题和反讽手法。

3.阅读理解法:让学生阅读文本,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古典文学中的一些名篇,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一下《苏幕遮》的扉页功德匾,以及《广夏后集》的序言和《苏幕遮》的前言对于作品的传承和评价的作用。

2.学习课文(40分钟)(1)小组探究组成小组,每组分别选取一至两个问题进行探究:①苏辙是谁?他的创作特点是什么?②苏幕遮是什么故事?故事情节如何展开?③苏幕遮这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2)讲述文学反讽手法讲授文学反讽手法,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虚实相生”、“虚实交错”,把握作品的反讽意义。

(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分别分析作品中苏幕遮、陈妙常、宋霞渐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悲剧意味。

3.收尾(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人的启示和提高。

收集学生对作品的思考和体验,帮助学生归纳分析。

五、教学重点1.分析《苏幕遮》的主题和情节,探讨文学的反讽手法。

2.理解并归纳《苏幕遮》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味悲剧意味。

六、教学难点1.诠释作品的主题和情节,探讨文学的反讽手法。

2.理解并归纳《苏幕遮》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味悲剧意味。

苏幕遮 公开课课件

苏幕遮   公开课课件

叶上初阳干宿雨
• • • •

赤膊上阵 如梦初醒 枝繁叶茂 三阳开泰 风餐露宿 口干舌燥 春雨如油
记忆犹新 学富五车 岁月如梭 顾曲周郎 坐收渔利 泰来否极 鸡犬相闻
记忆犹新 学富五车 岁月如梭 顾曲周郎 坐收渔利 泰来否极 鸡犬相闻
五月渔郎相忆否
轻举妄动 安于一隅 菊老荷枯 意气风发 一日三秋
· 燎沉香,消溽暑。 (嗅觉)。 ·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听觉)。 ·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视觉)。
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 以为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诗人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 思考: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 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的感 情纽带是哪个意象?
问题一: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 重写什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问题二: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 么情感?
思乡之情
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从感官上来讲,词人是从哪三个角度 来描写这幅画的? 2、联系两片之间的感情纽带是哪个意象? 3、下片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者是表达思乡之情的? 哪些字较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作者抒发 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B.炼字: “一一”:荷叶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 “风”: “举”:
最是那一低头 的温柔,像一朵水 莲花不胜凉风的娇 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B.炼字: “一一”:荷叶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 “风”:微风吹过,荷叶随风轻摇。 “举”:
上片(写景)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们时刻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够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而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苏幕遮》这篇经典文学作品时,如何设计优秀的公开课教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领悟作品精神,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具体内容如下: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熟悉《苏幕遮》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重点讲述《苏幕遮》的背景故事和主要情节;突出描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强调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苏幕遮》的兴趣,引入课堂话题;2.正文阐释:由老师带领学生阅读《苏幕遮》,分析作品结构、描写手法、主旨等内容;3.情感体会: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延伸和深层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共鸣;4.思辨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和题材讨论,引导学生展开对作品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5.总结点评: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探究和思考。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3.课堂讨论: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促进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见解;4.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和思考题目,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苏幕遮》这一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公开课课件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公开课课件
唐_诗____ 宋_词____ 元_曲____ 明清_小__说__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淹乐忧而而乐忧走近范仲淹
公元 1038年,住在在甘肃一带的党项族人,本来臣属 于宋朝, 党项族的首领,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 调集十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附近)等地。
面对西夏的突然挑衅,宋朝措手不及,由于三十多年
无战事,宋朝边防不修,士兵未经战争,加上宋将范雍无 能,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
于是当时的皇帝派夏竦去做前线主帅,调50岁的范仲 淹作副帅,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望着 萧瑟之景,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范仲淹也是一样,于是 有这首《苏幕遮》

幕 遮范
仲 淹
朗读 苏幕遮
品读下片
1、下片的思乡之情,是浓还是淡?为什么?
为了消解思乡之愁,词人做了什么?
试图酣睡 高楼独倚 借酒消愁
——除非 ——休 ——化作相思泪
品读下片 用自己的话扩展下片
黯乡魂,追旅思。
因思念家乡而黯然销魂,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每天夜里除非是做返回故乡的美梦才能使人入 睡。
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
斜阳外。
碧云天,黄叶地。
碧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 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远山映照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芳草最是无情,绵延得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小结上片
写壮丽阔远的秋景 暗透乡思
作业
写一首你的《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公开课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课件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水面是水平的, 清圆” 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 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 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 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 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 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 忘,似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 似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髓。 ——简约的构图美 ——简约的构图美
翻译
故乡遥,何日去? 故乡遥,何日去?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 啊?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 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 ),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里,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 五月里,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划着小船,我在梦中来到了家乡的荷花塘( 划着小船,我在梦中来到了家乡的荷花塘(杭州西 湖)。
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 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 己身旅泊“长安” 实即当时汴京。 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 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自己思念 家乡朋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 家乡朋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 这是反衬的写法。 这是反衬的写法。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 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 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 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古代描写荷花的部分诗句: 古代描写荷花的部分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 花别样红。——【晓出净 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 蜓立上头。——【小池】 杨万里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课件
词最后“芙蓉浦”的梦境,与上片的“荷”遥 相呼应,是对荷的描写的延伸,使全词结构更为完 整、紧密。
五月渔郎相忆否
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设问的手法,反写 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 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苏幕遮 周邦彦
liáo,侵晓窥
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
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

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

蓉浦。
燎沉香,消溽暑
梅雨季节,一场连阴雨后的清晨,房间里面又潮 又闷,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的暑气。人的心情 也如当时的环境一样,是沉闷的。
名句赏析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
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简约的构图美:
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 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 荷茎又是垂直的。
“—词—“中公老本杜思,家非,先偏生想家不人可思。己”,已进一层。念 及儿女—不—能王思国,又维进《一清层真。先”生遗事》
下片小结
下片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全词以如梦似幻的乡愁乡梦结束,余韵袅袅。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 抒情,段落极其分明, 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 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 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 的是哪个意象?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 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

《苏幕遮》公开课

《苏幕遮》公开课
《苏幕遮》
周邦彦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 2、体味赏析 3、背诵全文
知人论世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是继柳永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 派词人。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 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是“词中 老杜”,“词家之冠”。著有《清 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 集》。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 材。
下片(抒情)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思考: 1、哪些字较好地体现了作者对 家乡的思念? 2、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 特别的地方?
1、三个字体现作者思乡:
——遥,从杭州到开封,在古代确实有种路途迢递, 山水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 去?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 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 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 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 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 ——旅。旅居,客居之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 重乡土情结的民族。旅居外地,只能像一个没根的 浮萍一样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
“清圆”可见雨后荷花清新饱满 之态;“一一”表现荷花在水面 上错落有致、疏密有间、高低起 伏的层次感;“风荷”写出了荷 的动态美,把荷在风中妩媚娇羞 的神态展现出来;“举” ,描摹 、 出荷花挺拔修长、亭亭玉立之态。 “风”、“举”相结合,便让我 们看到了妩媚中透着风骨的荷之 美。所以王国维说:“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而是通过想象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 “远行人”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 《月夜》 杜甫 想象妻子思念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自己而儿女不懂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思念来表达自己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思念远方的妻与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子的复杂感情。

(2024年)《苏幕遮》公开课优秀课件解析

(2024年)《苏幕遮》公开课优秀课件解析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课 件解析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互动环节设计与实践 • 课件制作技巧分享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2024/3/26
3
《苏幕遮》作品背景
唐代乐曲与词牌
介绍《苏幕遮》原为唐玄宗时教 坊曲,后用作词牌名的历史背景
原文呈现
《苏幕遮》全文,附带拼音和断 句。
注释
对文中的生僻字、难词、典故等 进行详细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 意。
8
主题思想探讨
情感表达
通过词中描绘的景象和运用的艺术手 法,探讨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
主题思想
阐述《苏幕遮》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如怀乡之情、身世之感等。
2024/3/269艺术手法鉴赏。
2024/3/26
作者及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周邦彦的生平及《苏幕遮 》的创作背景。
作品内容与主题
概述词作内容,突出其写景、抒情 、思乡的主题。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苏幕遮》的词牌特点、作者 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 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鉴赏等方法,引导学生深 入体会词作的情感和意境。
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
可以尝试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数字化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为《苏幕遮》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和发现。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3/26
27
中的知识点和情感体验。
2024/3/26
17
创新性互动形式尝试
2024/3/26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跨化交流意义
通过苏幕遮舞蹈的跨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 相互了解和尊重,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
创新发展路径
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苏幕遮舞蹈需要不断创新 发展路径,探索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让传统文化在现代 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04
现场互动环节
观众参与舞蹈体验活动
邀请观众上台参与舞 蹈表演,体验舞蹈的 韵律和美感。
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邀请舞蹈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分享 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倾听他们的经验和故事,了解他 们在舞蹈道路上的成长和收获。
通过分享和交流,激发观众对舞 蹈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05
课程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公开课重点内容
苏幕遮的起源、发展与传承
01
详细阐述了苏幕遮作为传统舞蹈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介绍苏幕遮音乐的特点和常用乐 器,让学生了解其在音乐方面的 表现。
课程导入
简要介绍苏幕遮的历史背景和文 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总结与拓展
总结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将所学 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探索 更多与苏幕遮相关的文化现象。
02
苏幕遮舞蹈技巧讲解
基本舞姿与步伐示范
舞姿
苏幕遮舞蹈的舞姿以柔美、流畅 为主,注重身体的曲线美。基本 舞姿包括山膀、顺风旗、托掌、 按掌、斜托掌、双展翅等。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苏幕遮舞蹈注重情感表达,舞者需要深入理解舞蹈的主题和情感,通过舞蹈动 作和表情将情感传递给观众。
意境营造
苏幕遮舞蹈的意境深远,舞者需要通过舞蹈动作和场景布置等手段,营造出与 舞蹈主题相符的意境,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

2024版《苏幕遮》公开课优秀ppt课件[1]

2024版《苏幕遮》公开课优秀ppt课件[1]
5
文学地位与影响
《苏幕遮》作为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 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 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幕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 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 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 了重要作用。
该词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 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诗以生动的语言和高的艺术
价值。
17
其他唐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
2024/1/26
01
李白及其作品
02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奔放、意境开阔,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庐
03
山谣》等。
18
其他唐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
杜甫及其作品
唐代音乐的发展及与 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在唐代是 密不可分的艺术形式,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024/1/26
唐代音乐达到了较高 的艺术水平,出现了 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 音乐作品。
13
唐代舞蹈、音乐与《苏幕遮》
《苏幕遮》在唐代舞蹈、音乐中的地位 和影响
《苏幕遮》是唐代著名的舞曲之一,被 该舞曲具有独特的节奏和旋律,为唐代
10
03 知识拓展:相关 文化与历史
2024/1/26
11
唐代舞蹈、音乐与《苏幕遮》
唐代舞蹈的繁荣与特点
2024/1/26
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舞蹈种类繁多,包括宫廷 舞、民间舞、宗教舞等。
唐代舞蹈注重舞姿的优美、韵律的和谐以及情感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 艺术风格。
12
唐代舞蹈、音乐与《苏幕遮》
2024/1/26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6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课件
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 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 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 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 花在风中摇摆(视觉) 。
讨论、探究: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 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 么特别的地方?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 乡之情
对写手法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 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 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主 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 ,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 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如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名句赏析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
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
烟。——【古风(其二十
六)】李白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 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或“词中老杜 ”,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今存《片玉集》
正字音
苏幕遮 周邦
liáo
rù 彦
qīn kuī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苏幕遮(范仲淹)公开课 ppt课件

苏幕遮(范仲淹)公开课  ppt课件

后得罪宰相吕夷简,p贬pt课件饶州。
6
关于作者——范仲淹
康定元年(1040年),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
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
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
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
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
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当时城中流传着一首
歌谣道:“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
8
关于作者——范仲淹
范仲淹成功抵御了西夏的袭扰,博得了宋仁 宋“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的赞赏。庆历 三年(1043年),吕夷简罢相,范仲淹任参知政 事。他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 “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 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 历新政”。可惜不久由于保守派的反对而不 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 在赴颍州途中病死。p有pt课件《范文正公集》传世。9
15
词下片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 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明月
高楼 酒
愁肠
赏析:倚楼之孤影, 带酒之泪痕,刻画出 思乡之旅人,形象鲜 明,很有感染力。
相思泪
ppt课件
16
人物形象—— 本词所表现出的作者是一个远
行他乡的游子形象。
情景关系—— 借景抒情,借秋天萧瑟之景,
抒思乡怀人之情。
ppt课件
•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
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县)
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
(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
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
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课件

教学评价:提供多种评价方式, 如测验、作业、考试等
课件亮点
内容丰富:涵盖了苏幕遮的多个方面,包括背景、创作、艺术特色等
互动性强: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互动,如提问、小组讨论等
图文并茂: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图表,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重点突出:对苏幕遮的各个方面的介绍都有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
适用对象
教师反馈
课件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教学方法: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互动环节: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教师表现:表达流畅,教态自然,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
改进建议
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优化课件布局,提高视觉效果 丰富课件内容,增加案例和实例 加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视觉效果:整体 美观、大方,提 升课件品质
03
课件教学内容
章节副标题
教学目标
掌握苏幕遮的词牌特点和创作技 巧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解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 承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苏幕遮公开课 优秀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课件内容概述
02
课件设计分析
03
课件教学内容
04
课件技术实现
05
课件评价与反馈
06
课件应用与推广
01
课件内容概述
章节副标题
课件主题
课件内容概述:苏幕遮的背景、意义、创作过程和艺术特色
课件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苏幕遮的内涵和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苏幕遮》公开课课件

《苏幕遮》公开课课件


周幕
邦 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分析体会词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3.理解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相应
的表现手法; 4.领悟词中乡愁的人生意义和审美
意义。
走近作者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文 学家。字美成,晚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宋神宗时,得皇帝赏识, 提拔为太学正。宋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 提举大晟府(音乐机关)。周邦彦精于词 法,在铺叙得基础上进一步讲求曲折回环, 变化较多,言情体物也比前人更为工巧, 开了长调咏物的风气。同时,他 精通音 律,辨析入微,在词作方面起了规范作用, 成为词坛泰斗。周邦彦的词多写闲情,羁 旅,也有咏物之作。
本文小结
•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 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 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 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 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了解背景
周邦彦是北宋中后期词坛上一位有代表性 的词人。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 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 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 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 词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 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周词能够将羁旅 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苏幕遮》 就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 起的佳作。
• 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细致传神地描 写盛夏晨景,表现出词人久居京城思念故乡 的情怀。词人的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水乳 交融,使词作独具一格。

10200_苏幕遮(范仲淹)公开课ppt课件

10200_苏幕遮(范仲淹)公开课ppt课件

学生分组,每组4-6人,围绕诗 歌中的情感表达展开讨论。
2024/1/26
讨论内容可包括:诗歌中表达 了哪些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 通过具体的词语和意象表现出 来的?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 的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以 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21
分享交流: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苏幕遮 》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写作背景
介绍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描写手法
详细解读文章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 、夸张等,让学生感受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
2024/1/26
文章结构
分析《岳阳楼记》的文章结构,包括起承转合、 前后呼应等,让学生领略作者的谋篇布局之妙。
思想内涵
2024/1/26
无为而治
诗歌中表达的无为而治、 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的态 度,与道家思想相契合。
超脱世俗
诗歌中表现出的超脱世俗 、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 界,与道家思想相通。
13
佛教思想在诗歌中的影响
2024/1/26
因果报应
01

诗歌中体现的善恶有报、因果相循的思想,与佛教因果报应观
念相符。
禅意境界
5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
《苏幕遮》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 情感抒发为特点。
2024/1/26
诗中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表达了作 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远方故人的思
念。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天下 的关怀和自身命运的无奈,展现了诗人 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同时,通过对自 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
鼓励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和朗诵,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五月渔郎相忆否?” ——设问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 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对写法
对面落笔显深情
调动你的知识储备,这种 手法还在哪些诗词或散文中出 现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 上 片 写 鸟雀呼晴---欢快 景 , 风荷摇曳---欣喜
燎香消暑---沉闷
风 荷
情 因 景 生 , 思 乡 情 浓 。
联系上下 片的情感 纽带是什 么?
下 片 抒 情 ,
伤愁---羁旅他乡 怅然---梦回荷塘
燎沉香,消溽暑。 稍慢 低沉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欢快 声音清脆 情绪饱满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欣喜 语势连贯 中音中速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伤愁 放慢速度 慢速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怅然 喃喃自语 缓慢而深情
对写法
梦境传情 虚实结合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全词总结
清新自然 荷花 思乡怀人
情景关系结构图
情 因 景 异 , 富 于 变 化
描写荷花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 ——【爱莲说】周敦颐
周 邦 彦
作者简介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词人。
人称“词中老杜” 词的主要题材:羁旅愁思
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哪些意象?
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作者借这些意象写了哪几个场景?
燎 香 消 暑
鸟 雀 呼 晴பைடு நூலகம்
雨后风荷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想象此句的意境, 选出下列哪幅图最符合你的想象,并说说 你的理由。
•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王国维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 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 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 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 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 入芙蓉浦。
听读诗词
整体感知
1.诗词讲究押韵,找出本 词的韵脚:
暑、语、雨、举; 去、旅、否、浦。
2.你觉得这首词主要表达了 什么感情? 思乡之情
“举”
展现出荷的神态,挺拔,神韵。
简约的构图美
这是怎样的图画? 雨后初晴清晨图
清新,自然,淡雅
诗人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 蟀》的序言中说:“在海外,夜 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是在四 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从上片看,是什么触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愁?
见景生情
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
讨论探究:
诗人抒情的方式有什么 特别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