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证据罪是刑法哪一条规定的
证据造假承担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在司法实践中,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当事人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伪造、变造证据,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司法秩序,损害了司法公正。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证据造假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详细阐述证据造假承担的法律后果。
一、民事责任1. 民事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受害人可以要求造假者赔偿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2. 民事责任承担方式(1)停止侵害: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的行为,给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导致他人合法权益无法行使的,应当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给他人合法权益造成危险的,应当消除危险。
(4)赔偿损失: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给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损失。
二、行政责任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的,由有关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2. 行政责任承担方式(1)警告:对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的行为,给予警告。
(2)罚款:对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的行为,依法处以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所得的非法所得,依法予以没收。
三、刑事责任1. 伪造证据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 变造证据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伪造、变造、毁灭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刑事责任承担方式(1)拘役:对伪造、变造证据的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拘役。
(2)有期徒刑:对伪造、变造证据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3)罚金:对伪造、变造证据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判处罚金。
故意伪造事实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故意伪造事实,是指行为人明知事实不真实,却故意编造、篡改、隐瞒事实,以欺骗他人为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严重损害了社会诚信体系,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故意伪造事实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故意伪造事实的定义、法律依据、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故意伪造事实的定义故意伪造事实,是指行为人明知事实不真实,却故意编造、篡改、隐瞒事实,以欺骗他人为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编造虚假事实:无中生有,虚构事实,使他人误信。
2. 篡改事实:对原有事实进行修改,使其与实际情况不符。
3. 隐瞒事实:故意不披露真实情况,使他人误信。
4. 虚假陈述:在法律、行政、仲裁等场合,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陈述。
三、故意伪造事实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行为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四、故意伪造事实的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对于故意伪造事实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可能构成犯罪,行为人将承担刑事责任。
具体包括:(1)捏造事实诬告陷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造证据罪都有哪些法律规定
伪造证据罪都有哪些法律规定一、伪造证据罪都有哪些法律规定《刑法》条文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伪造、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二、伪造证据罪立案标准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情节严重为前提。
对于帮助毁灭、伪造重大案件证据的,帮助毁灭、伪造重要证据的,帮助毁灭、伪造多项证据的,多次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的,帮助多个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毁灭、伪造证据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
对于情节轻微的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不应认定为犯罪。
三、伪造证据罪犯罪构成1、犯罪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2、犯罪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即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案件的当事人但为了达到帮助当事人的目的仍决意实施帮助其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
3、犯罪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
如果不是帮助当事人而是帮助当事人以外的他人毁灭、伪造证据,则不能构成本罪。
所谓当事人,既包括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被告人等,又包括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等,还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等。
4、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所谓帮助,是指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准备工具、扫除障碍、出谋划策、提供条件、撑腰打气、坚定其毁灭、伪造证据信心等。
其既可以表现为体力上的、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表现为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支持。
既可以是在诉讼中,有时也可以是在诉讼前。
所谓毁灭,是指湮灭、消灭证据,既包括使证据从形态上完全予以消失,如将证据烧毁、撕坏、浸烂、丢弃等,又包括虽保存证据形态但使得其丧失或部分丧失其证明力,如砧污、涂划证据使其无法反映其证明的事实等。
法律规定虚假诉讼罪(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律对于各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虚假诉讼作为一种破坏司法公正、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为了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刑法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就虚假诉讼罪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一、虚假诉讼罪的概念虚假诉讼罪,是指当事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故意制造虚假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利用诉讼程序,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妨害司法公正的行为。
二、虚假诉讼罪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仅为部分内容,具体内容请查阅司法解释全文)“第一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符合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的,以虚假诉讼罪定罪处罚。
“第二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的‘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一)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二)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三)致使他人财产损失或者他人生产、经营、生活受到重大损害;(四)致使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受到重大损失;(五)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三、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1. 主观方面: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仍然故意为之。
公安机关伪造证据犯了什么罪
公安机关伪造证据犯了什么罪⼀些⼈在报案之后希望公安机关能够秉公处理,还⾃⼰⼀个公道,但是却遇到了公安机关包庇犯罪嫌疑⼈去伪造证据的⾏为。
由于公安机关在伪造证据的关系,案件的受害者并没有获得该有的权益维护。
看看店铺⼩编收集的资料。
⼀、公安机关伪造证据犯了什么罪1.情节严重的,涉嫌伪造证据罪。
2.法律规定:《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威胁、贿买等⽅法阻⽌证⼈作证或者指使他⼈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作⼈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公安⼈员伪造证据应当如何定性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在主观上都有使⽆罪的⼈受到追诉或者包庇有罪的⼈不受追诉的故意,但在主体及客观⾏为上,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包庇罪等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异。
1.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作⼈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罪的⼈⽽使他受到追诉,对明知有罪⼈故意包庇使他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为。
本罪在客观⽅⾯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为。
所谓徇私、徇情枉法,是指出于个⼈⽬的,为了私利私情,⽽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法律作错误裁判。
2.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的区别(1)主体要件不同。
徇私枉法罪的主体只能是司法⼯作⼈员;⽽伪证罪的主体是在侦查、审判过程中出现的四种诉讼参与⼈,即证⼈、鉴定⼈、记录⼈和翻译⼈。
(2)客观要件不同。
徇私枉法罪在客观上须有利⽤职务上的便利,实施徇私、徇情枉法的⾏为;⽽伪证罪除鉴定⼈、翻译⼈、记录⼈具有⼀定的⾝份,并有可能利⽤职务之便作伪证外,证⼈只是具有证⼈的⾝份,了解案件情况的⼈,不要求⾝份条件和具有利⽤职务之便的⾏为。
徇私枉法罪的犯罪⼿段⼴泛,除在制造伪证、隐匿、销毁证明材料上与伪证罪相同外,还可以在起诉、审判过程中曲解或滥⽤法律条⽂,玩弄或违反诉讼程序,使⽆罪的⼈受追诉、使有罪的⼈不受追诉:⽽伪证罪的⾏为⼈只能在侦查、审判过程中作虚假证明、作不符合事实的记录、作违背事实的鉴定、作不符合原意的翻译。
朱辛案件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朱辛案件是一起典型的经济犯罪案件,涉及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伪造证据等罪名。
被告人朱辛在担任某公司财务总监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资金、挪用资金、伪造证据,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该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案件事实1. 职务侵占:朱辛在担任财务总监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资金100万元,用于个人消费。
2. 挪用资金:朱辛在任职期间,挪用公司资金200万元,用于个人投资。
3. 伪造证据:朱辛在调查过程中,伪造证据,企图掩盖其犯罪事实。
三、法律分析1. 职务侵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案中,朱辛作为公司财务总监,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资金100万元,其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2. 挪用资金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本案中,朱辛挪用公司资金200万元用于个人投资,其行为符合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
3. 伪造证据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的规定,伪造证据罪是指伪造、变造、毁灭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本案中,朱辛在调查过程中伪造证据,企图掩盖其犯罪事实,其行为符合伪造证据罪的构成要件。
四、案件判决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朱辛的行为构成了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伪造证据罪,应当依法惩处。
法院依法判处朱辛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一百万元。
五、案件启示1.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强财务监管,防止类似案件的发生。
2. 增强员工的法治意识,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防止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违法犯罪。
案件造假的法律责任包括(3篇)
第1篇在我国,案件造假是指侦查、起诉、审判等司法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地伪造、变造证据,或者故意隐瞒、毁灭证据,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行为。
案件造假严重违反了司法公正原则,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司法权威。
因此,我国法律对案件造假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下是案件造假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刑事责任1. 伪造证据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变造证据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六条规定,变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隐匿、毁灭证据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隐匿、毁灭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 伪证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规定,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民事责任1. 恢复原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他人侵权行为,造成财产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案件造假行为导致当事人合法权益受损的,应当恢复原状。
2. 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他人侵权行为,造成财产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案件造假行为导致当事人合法权益受损的,侵权人应当赔偿损失。
3. 精神损害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案件造假行为可能给当事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当事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证据作假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证据是法律诉讼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真实性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公正审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当事人或证人为了自身利益,故意提供虚假证据,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司法秩序,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
本文旨在探讨证据作假的法律后果,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二、证据作假的定义及表现形式1. 定义证据作假,是指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在诉讼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证据,误导法官、证人、鉴定人等,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 表现形式(1)伪造证据: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如伪造签名、伪造文件等。
(2)隐瞒证据: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证据,以误导法官、证人、鉴定人等。
(3)提供虚假证人证言:证人故意提供虚假证言,以支持当事人的主张。
(4)提供虚假鉴定意见: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鉴定意见,以支持当事人的主张。
三、证据作假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司法公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伪造证据:当事人伪造证据,妨碍司法公正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2)隐瞒证据:当事人故意隐瞒证据,妨碍司法公正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3)提供虚假证人证言:证人故意提供虚假证言,妨碍司法公正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4)提供虚假鉴定意见: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鉴定意见,妨碍司法公正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妨碍诉讼程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1)赔偿损失:当事人因证据作假而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2)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因证据作假而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 行政责任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供虚假证据,妨碍诉讼程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行政处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供虚假证据,妨碍诉讼程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伪造法院证据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司法实践中,伪造法院证据的行为屡见不鲜,严重扰乱了司法秩序,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法律对伪造法院证据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伪造法院证据的定义、法律后果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伪造法院证据的定义伪造法院证据,是指当事人、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故意制造、篡改、毁灭、隐瞒或者伪造证据,以欺骗法院、误导法官、损害对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伪造法院证据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伪造证据罪,是指当事人、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在诉讼过程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伪造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采取以下措施:(1)对伪造证据的行为人,可以依法处以罚款、拘留;(2)对伪造证据的行为人,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3)对伪造证据的行为人,可以依法取消其当事人的资格。
3.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律师在执业活动中伪造证据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执业证书等行政处罚。
4. 诉讼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伪造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其处以诉讼费用。
四、防范措施1.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使当事人充分认识到伪造证据的危害性。
2. 严格审查证据,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3. 完善证据规则,明确证据的收集、保管、使用程序,防止证据被伪造、篡改、毁灭。
4. 加强对律师、法官等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素养,严防伪造证据行为的发生。
5. 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当事人、群众举报伪造证据行为。
五、结语伪造法院证据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司法公正和当事人权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伪造证据损害赔偿
伪造证据损害赔偿伪造证据是指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以欺骗他人或影响司法裁决结果。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法律规定,不仅会严重损害他人的利益,也会破坏社会公正。
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我国法律规定了对伪造证据的行为进行赔偿,以恢复受害人的损失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伪造证据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实施细则。
一、伪造证据的种类及损害后果伪造证据的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伪造文件、假造合同、捏造证人、篡改照片等。
这些伪造行为可能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如冤枉错案、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财产权等。
在刑事案件中,伪造证据往往导致错误的定罪与判决,不仅损害了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也破坏了司法公正。
在民事案件中,伪造证据则可能导致不公平的判决结果,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与利益。
因此,对于伪造证据的行为,应当予以严厉打击,并进行相应的赔偿。
二、伪造证据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刑法》第A条和《民事诉讼法》第B条的规定,对于伪造证据的行为,不仅构成犯罪,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在伪造证据的行为被法院确认后,受害人有权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伪造证据损害赔偿的赔偿标准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伪造证据损害赔偿的赔偿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失赔偿以及诉讼费用赔偿。
1. 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因伪造证据而导致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压力。
赔偿数额的确定通常依据受害人所受影响的严重程度、时间长度、医疗费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在决定精神损害赔偿时,法院通常会通过鉴定或听取专家意见,以确保赔偿数额的合理性。
2. 财产损失赔偿:财产损失赔偿是指因伪造证据导致的实际经济损失。
对于财产损失的赔偿,主要涵盖被伪证行为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如医疗费用、律师费用、误工费等。
3. 诉讼费用赔偿:诉讼费用赔偿是指对于因处理伪造证据案件而产生的合理诉讼费用,判决方应赔偿合理的费用支出,如律师费用、鉴定费用、调查费用等。
四、伪造证据损害赔偿的实施细则在实施伪造证据损害赔偿时,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和要求。
伪造证据相关的规定
一、《民诉》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刑法》第三百零五条【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2]高检研发第18号2002年10月24日)》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你院《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决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能否构成诈骗罪的请示》(鲁检发研字[2001]第11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活动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不宜以诈骗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提供伪造的证据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证据是诉讼的核心,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对于案件的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提供伪造的证据。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司法公正,也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对提供伪造的证据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
二、伪造证据的定义及类型1. 定义伪造证据,是指行为人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成立,或者使对方的主张不成立,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提供虚假的证据,或者指使他人提供虚假的证据。
2. 类型(1)伪造书证:如伪造合同、伪造遗嘱等。
(2)伪造物证:如伪造交通事故现场、伪造交通事故车辆等。
(3)伪造视听资料:如伪造录音、伪造录像等。
(4)伪造证人证言:如伪造证人证言,伪造证人证言的录音、录像等。
(5)伪造鉴定意见:如伪造鉴定报告、伪造鉴定意见书等。
三、提供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1.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行为人提供伪造的证据,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具体包括:(1)赔偿损失:行为人因提供伪造证据而给他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赔偿。
(2)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行为人因提供伪造证据而给他人名誉造成损害的,应当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2.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2)伪造证据,致使他人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3)伪造证据,致使国家、集体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4)伪造证据,多次实施伪造行为的;(5)伪造证据,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3.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伪造证据,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四、结语总之,提供伪造的证据是一种违法行为,其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为了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应当坚决抵制伪造证据的行为,共同维护法治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于李庄案件的法律分析(3篇)
第1篇摘要:李庄案件是一起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本文通过对李庄案件的事实分析,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李庄案件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我国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案件背景李庄案件发生于2010年,当事人李庄因涉嫌伪造证据罪被起诉。
在审理过程中,李庄及其辩护律师对法院审理程序提出质疑,引发了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广泛关注。
该案涉及伪造证据、律师辩护权、法庭秩序等多个法律问题。
二、案件事实分析1. 李庄涉嫌伪造证据罪的事实根据起诉书,李庄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伪造了证人证言,帮助被告人逃避法律责任。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李庄的辩护律师也提出,李庄的行为涉嫌伪造证据。
2. 法院审理程序的问题在李庄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在证据收集、法庭调查、证人出庭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例如,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未充分保障律师的辩护权,证人出庭率低,法庭秩序混乱等。
三、法律分析1. 伪造证据罪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伪造证据罪是指伪造、毁灭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案中,李庄的行为涉嫌伪造证据,符合伪造证据罪的构成要件。
2. 律师辩护权的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律师在诉讼活动中有权依法进行辩护。
本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未充分保障律师的辩护权,导致律师无法有效行使辩护职能。
3. 法庭秩序的维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法庭秩序。
本案中,法庭秩序混乱,影响了审判的公正性。
四、结论李庄案件是一起涉及伪造证据、律师辩护权、法庭秩序等多个法律问题的案件。
通过对本案的法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伪造证据罪的法律规定为我国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打击伪造证据的违法行为。
2. 保障律师辩护权是我国司法实践的重要原则,有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维护法庭秩序是我国司法实践的基本要求,有助于确保审判的公正性。
提交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在司法实践中,伪造证据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司法公正,还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
本文旨在分析提交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以警示人们遵守法律,维护司法公正。
一、引言伪造证据是指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在诉讼过程中,故意制造、篡改、隐瞒证据,以误导司法机关,达到非法目的的行为。
伪造证据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破坏了司法公正,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我国法律对伪造证据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法律后果。
二、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的规定,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民事责任在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伪造证据,应当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法院可以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2)法院可以依法追加当事人为共同被告;(3)法院可以依法撤销当事人的胜诉判决,并依法改判;(4)法院可以依法对当事人处以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3.行政责任在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损害了公共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伪造证据的,由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赔偿损失伪造证据的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1)因伪造证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2)因伪造证据而造成的非经济损失,如精神损害等。
三、案例分析以下是一起因伪造证据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案例:甲与乙因房屋买卖纠纷诉至法院。
甲为了证明乙的房屋已经过户,向法院提交了一份伪造的房产证。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甲提供的房产证系伪造,遂依法驳回甲的诉讼请求,并依法对甲处以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伪证罪量刑标准
伪证罪量刑标准
伪证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为达到掩盖真相、误导司法机关、对抗诉讼对方或者第三人,而故意制造、提供伪造的证据,或者故意销毁、伪造、伪造的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
伪证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司法公正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在我国刑法中对伪证罪的量刑标准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的规定,伪证罪的量刑标准主要根据犯罪的情节和后果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对于故意伪造证据或者故意销毁、伪造证据,情节较轻,后果不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后果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对于情节特别严重,后果特别严重的伪证罪行为,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除了根据犯罪情节和后果确定量刑标准外,我国《刑法》还规定了对于主动向司法机关交代自己伪证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酌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一规定是为了鼓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能够自首,积极悔过,主动向司法机关交代自己的罪行,从而取得法律的宽大处理。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对于伪证罪的量刑标准也需要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全面、客观地分析犯罪行为的种种情节,才能够做出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正的量刑决定。
总之,伪证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这类犯罪行为,我国刑法有着明确的量刑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后果进行综合考虑,做出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正的量刑决定。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伪证罪的预防和打击,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对于伪证罪的厌恶和抵制,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伪证据罪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伪证据罪,是指行为人在诉讼活动中,故意提供虚假证据,以陷害他人或者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意图使案件真相受到歪曲,情节严重的行为。
伪证据罪是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严重扰乱了诉讼秩序,损害了司法公正,侵害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为了打击伪证据犯罪,维护司法公正,我国刑法对伪证据罪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伪证据罪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伪证据罪的概念伪证据罪,是指行为人在诉讼活动中,故意提供虚假证据,以陷害他人或者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意图使案件真相受到歪曲,情节严重的行为。
伪证据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非法目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三、伪证据罪的构成要件1. 主体要件伪证据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单位也可以成为伪证据罪的犯罪主体。
2. 客体要件伪证据罪的客体是司法公正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伪证据罪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财产等合法权益,扰乱了诉讼秩序,损害了司法公正。
3. 主观要件伪证据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虚假证据而故意提供。
伪证据罪的行为人具有陷害他人或者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或者意图使案件真相受到歪曲。
4. 客观要件伪证据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诉讼活动中,故意提供虚假证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伪造证据。
伪造证据是指行为人虚构事实,制作虚假的证据材料。
(2)毁灭证据。
毁灭证据是指行为人故意销毁、隐藏、伪造证据,以阻止证据的发现和利用。
(3)指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
指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是指行为人利用职权、地位、关系等手段,指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
(4)帮助他人提供虚假证据。
帮助他人提供虚假证据是指行为人明知他人提供虚假证据,仍为其提供帮助,如提供虚假证言、伪造证据等。
四、伪证据罪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307条的规定,伪证据罪的刑罚为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伪造签名证据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伪造签名证据,是指行为人未经他人同意,在他人签名处伪造他人签名,以虚假证据误导他人或达到某种非法目的的行为。
伪造签名证据在我国《刑法》、《民法》和《证据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伪造签名证据的行为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伪造签名证据的法律后果,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伪造签名证据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1)伪造签名证据的行为可能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等。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伪造签名证据的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民事责任(1)伪造签名证据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
根据《民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2)伪造签名证据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的财产权益。
根据《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民事主体因下列侵权行为之一,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三)以虚假证据误导他人,致使他人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
(3)伪造签名证据的行为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3. 行政责任伪造签名证据的行为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伪造、变造、买卖其他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伪造证据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刑事责任1. 刑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的规定,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 具体罪名:伪造证据的行为可能涉及以下罪名:(1)伪造证据罪:指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法律程序中,故意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
(2)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
(3)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指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
(4)伪造证据罪与相关犯罪的竞合:如伪造证据罪与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犯罪的竞合。
二、民事责任1. 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伪造证据,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形式:伪造证据的民事责任形式包括:(1)赔偿损失:因伪造证据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伪造证据者应承担赔偿责任。
(2)赔礼道歉: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伪造证据者可能需要向对方当事人赔礼道歉。
(3)承担诉讼费用:伪造证据者可能需要承担因伪造证据而产生的诉讼费用。
三、行政责任1. 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伪造证据的行为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2. 行政责任形式:伪造证据的行政责任形式包括:(1)警告:对伪造证据的行为人进行警告。
(2)罚款:对伪造证据的行为人处以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对伪造证据的行为人没收违法所得。
(4)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对伪造证据的行为人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四、其他法律后果1. 信誉受损:伪造证据者可能会在法律、道德、社会信誉等方面受到负面影响。
2. 限制出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规定,伪造证据者可能会被限制出境。
3. 限制从事特定职业:伪造证据者可能会被限制从事与法律、道德、社会信誉相关的职业。
4. 社会影响:伪造证据的行为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损害社会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伪造证据罪是刑法哪一条规定的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由此可见,这有理有据是多么的重要。
可是这证据也是讲究真假的。
伪造证据可是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哟。
那么伪造证据罪是刑法哪一条规定的呢?今天,赢了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伪造证据罪是刑法哪一条规定的《刑法》条文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伪造、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伪造证据罪的概念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
伪造证据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
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伪造证据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伪造证据罪。
伪造证据罪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
如果不是帮助当事人而是帮助当事人以外的他人毁灭、伪造证据,则不能构成本罪。
所谓当事人,既包括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被告人等,又包括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等,还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等。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所谓帮助,是指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准备工具、扫除障碍、出谋划策、提供条件、撑腰打气、坚定其毁灭、伪造证据信心等。
其既可以表现为体力上的、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表现为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支持。
既可以是在诉讼中,有时也可以是在诉讼前。
所谓毁灭,是指湮灭、消灭证据,既包括使证据从形态上完全予以消失,如将证据烧毁、撕坏、浸烂、丢弃等,又包括虽保存证据形态但使得其丧失或部分丧失其证明力,如砧污、涂划证据使其无法反映其证明的事实等。
所谓伪造,是指编造、制定实际根本不存在的证据或者将现存证据加以篡改、歪曲、加工、整理以违背事实真相。
本罪为情节犯。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本罪。
虽有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但如不属于情节严重,也不能以本罪论处。
所渭情节严重,则主要是指动机卑劣的:多次进行帮助的;帮助重大案件的当事人的;因其帮助行为导致诉讼活动无法进行、中止的;造成错案的;影响恶劣的;等等。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即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案件的当事人但为了达到帮助当事人的目的仍决意实施帮助其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
伪造证据罪的认定一、司法工作人员为了徇私枉法、枉法裁判而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又触犯徇私枉法罪或枉法裁判罪,属牵连犯罪,对之,应当择重罪即徇私枉法罪或枉法裁判罪从重处罚。
二、本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罪的界限(1)主体不同。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而后者为特殊主体,只有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才能构成其罪。
(2)帮助的对象不同。
本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中的当事人,既包括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也包括民事、经济、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而后者的当事人,则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3)毁灭、伪造的证据范围不同。
本罪证据既可以是刑事诉讼证据,也可以是民事、经济及行政诉讼证据;而后者则仅限于刑事诉讼包括附带民事诉讼的证据。
(4)对情节的要求不同。
本罪必须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而后者则无这一要求。
(5)发生的时间不同。
本罪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又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还可以发生在上述诉讼前;而后者则仅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
在刑事诉讼前,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构成犯罪的,仍要以本罪治罪科刑,而不是构成后罪。
(6)所侵犯的客体不尽相同。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既包括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也包括司法机关正常的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活动;而后者则所侵害的仅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相关说明一、本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明的行为。
二、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故意,过失的不构成本罪。
侵害的客体是证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从而侵害正常的司法活动。
客观上表现为有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
三、本罪与伪证罪的区别,是犯罪者本人不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而是帮助当事人的其他人;与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罪的区别,是不限于诉讼代理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以上就是赢了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伪造证据罪是刑法哪一条规定的。
本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明的行为。
伪造证据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
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伪造证据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伪造证据罪。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赢了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来源:(伪造证据罪是刑法哪一条规定的/cr/170762.html)刑事辩护.相关法律知识∙对必并制罚金刑立法的若干讨论/cr/831004.html∙故意伤害罪辩护词怎么写/cr/831003.html∙死缓限制减刑怎么减刑,司法解释是如何规定(2018)的/cr/831002.html∙诈骗罪如何立案后撤案/cr/831001.html∙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哪些罪名死刑/cr/831000.html∙死刑的判决 /cr/830999.html∙非法占有罪与侵占罪有什么区别/cr/830998.html∙签发空头支票是否构成票据诈骗罪/cr/830997.html∙非法拘禁七小时轻微伤如何判刑/cr/830996.html∙醉驾被判拘役一个月缓刑三个月能开无犯罪记录吗/cr/830995.html∙抢劫罪不予起诉的法律意见/cr/830994.html∙减刑的条件有哪些,减刑申请应该由谁提出/cr/830993.html∙浙江省部分罪名量刑标准(2018年) /cr/830992.html∙容留他人吸毒行政处罚相关规定(2018),刑事立案标准(2018年) /cr/830991.html∙侮辱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吗/cr/830990.html∙保险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cr/830989.html∙有期徒刑和缓刑的区别/cr/830988.html∙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是什么意思/cr/830987.html∙缓刑考验期是什么意思,缓刑考验期如何计算/cr/830986.html∙非法拘禁三小时可以立案吗/cr/830985.html∙个人恩怨到单位闹事构成什么罪行/cr/830984.html∙罚金的适用 /cr/830983.html∙携带野生动物罪量刑 /cr/830982.html ∙集资诈骗罪4000万怎么处罚/cr/830981.html∙没收财产的特点及其偿还债务的条件/cr/830980.html∙如何认定通肇事致人死亡/cr/830979.html∙如何界定渎职罪的犯罪主体/cr/830978.html∙关于盗窃罪数额的具体执行标准(2018年) /cr/830977.html∙取保候审后判缓刑的机率大吗/cr/830976.html∙对没收财产正当债务应如何处理/cr/830975.html∙罚金与罚款的区别 /cr/830974.html∙挪用资金罪单位能构成犯罪吗/cr/830973.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第382条/cr/830972.html∙侮辱人格罪成立的条件是什么/cr/830971.html∙什么是累犯 /cr/830970.html∙无期徒刑的执行 /cr/830969.html∙本案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诽谤罪/cr/830968.html∙最新渎职罪立案标准(2018年) /cr/830967.html∙破坏交通设施罪司法解释/cr/830966.html∙如何解决罚金刑执行困难的对策/cr/830965.html∙视为自首的情形 /cr/830964.html∙交通事故逃逸判刑之后还赔偿吗/cr/830963.html∙故意伤害致人重伤逃逸怎么判/cr/830962.html∙保定律师解读刑法第186条违法发放贷款罪/cr/830961.html∙伪证罪构成的要件是什么/cr/830960.html∙拘役的执行方式 /cr/830959.html∙不知情收取赃物要判刑吗/cr/830958.html∙什么是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是什么/cr/830957.html∙探监需要什么手续 /cr/830956.html∙挪用资金款罪的表现形式/cr/830955.html∙没收个人财产的范围 /cr/830954.html ∙投案后不及时如实供述的算不算自首/cr/830953.html∙破坏选举罪中贿选行为如何认定/cr/830952.html∙非法占有遗失物是盗窃还是侵占/cr/830951.html∙醉驾拘役会被剃光头吗/cr/830950.html∙寻衅滋事罪的最新司法解释/cr/830949.html∙没收财产是附加刑吗 /cr/830948.html∙如果被公安机关传唤应该怎么办/cr/830947.html∙管制的刑期是多久 /cr/830946.html∙刑法规定(2018),缓刑的适用对象只限于哪些人/cr/830945.html∙醉驾罚金什么时候缴纳/cr/830944.html∙计算机犯罪主要有哪些行为/cr/830943.html∙死缓限制减刑是什么意思/cr/830942.html∙死刑的限制对象 /cr/830941.html∙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是怎么划分的/cr/830940.html∙盗窃文物罪判决书书写格式2018 /cr/830939.html∙如何认定操纵股市罪 /cr/830938.html ∙我国集资诈骗罪还有死刑吗/cr/830937.html∙什么是有期徒刑 /cr/830936.html∙醉酒驾驶会被拘役吗 /cr/830935.html∙危害国家安全罪有哪些罪名/cr/830934.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全文/cr/830933.html∙拘役案底几年可以撤销/cr/830932.html∙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 /cr/830931.html∙国有企业员工缓刑处理/cr/830930.html∙律师在庭审辩论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cr/830929.html∙刑法中的立功是什么 /cr/830928.html ∙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如何界定/cr/830927.html∙刑事案件立功的认定标准(2018年)是什么/cr/830926.html∙聋哑人犯罪的行为特点是什么,聋哑人犯罪怎么处罚, /cr/830925.html∙哪一级的检察院执行监督死刑任务/cr/830924.html∙刑事案件被判处罚金,罚金的缴纳方式有哪些/cr/830923.html∙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2018) /cr/830922.html∙网络诈骗多少钱可以立案/cr/830921.html∙告他人诽谤怎么索赔经济损失/cr/830920.html∙管制属于刑罚吗 /cr/830919.html∙信用卡诈骗属于什么犯罪种类,司法解释/cr/830918.html∙最高法院如何收回死刑复核权/cr/830917.html∙走私罪逮捕后还能判缓刑吗/cr/830916.html∙偷税罪是否是属于单位犯罪/cr/830915.html∙第128条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cr/830914.html∙拘役有案底吗 /cr/830913.html∙帮助运输盗伐林木是否构成犯罪/cr/830912.html∙考验缓刑日期怎么计算/cr/830911.html∙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如何处罚/cr/830910.html∙注射死刑痛吗 /cr/830909.html∙如何认定贪污罪中公共财产/cr/830908.html∙醉驾法院罚金是怎么交/cr/830907.html∙2018信用卡诈骗有坐牢的吗/cr/830906.html∙酒驾判刑多久执行 /cr/83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