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

授课提要:

课目:老兵退伍思想教育

目的:通过学习教育,使临退老兵端正服役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对待走留、荣誉、困难和伤残,自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关系,服从组织安排,增强再就业的信心。

内容: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

方法:理论讲解、事例说明、班排讨论、多媒体配合授课。

时间:25分钟

地点:学习室

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善于思考,认真回答教员的问题。

教学保障:老兵退伍教育有关教材、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授课内容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老战士在服役期将满的时候,都要面临着一种抉择,那就是继续留在部队还是退出现役。在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工作中,多数同志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豁达的胸怀,能够自觉服从大局,正确对待走留。但也有少数同志缺乏

正确的态度,叫走不愿走,叫留不愿留,影响了退伍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思想情况的调查,以我们中队为例,通过对去年的22名退伍老兵和今年即将面临退伍的19名退伍老兵的思想情况调查摸底发现,当前部队走留矛盾之所以这么突出,主要源于三种压力:一是选取压力。特别是去年部队工资制度调整改革以来,想转改士官的人数明显增多,大大超过了走留的正常比例,其有选取压力的占想留人员的100%,另有2%的想留但受选取压力的影响,最后放弃选改。二是家庭压力。有的战士迫于家庭压力,走留的意愿不由自己,其中自己想留,但家人要求复转的是极个别;而自己不想留,但家人强力要求留的占少数,多数家长还是尊重子女个人的选择。三是就业压力。感到当前社会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想通过转改士官来逐渐达到曲线就业的目的,有这种想法的占想留人员的80%以上。那么,面对重重压力,我们面临退伍的老战士应该怎样正确走留、减轻压力呢?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讲老战士如何正确对待走留,服从组织安排。

一.强化大局观念,增强奉献意识

在走与留的问题上一般存在两种矛盾:一种是想走而走不了。比如,有的同志感到自己立了功、入了党,在部队再也没有发展了,不如早点走;有的家庭存在实际困难,期望退伍回去解决;还有的在家乡已联系好了工作,担心“留”失良机,但部队建设还需要他们继续服役。另一种是想留却需要走的。比如,有的想选改士官、破格提干,实现人生的“转折”;有的想能学上一两门技术,以解除“后顾之忧”如此等等,但部队受编制、选取名额等因素的影响,又需要这部分人走的。。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解决,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大局

观念和奉献精神。

首先,要牢记“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树立一种法规意识。首先是处理好美好愿望与现实问题的关系。固然,个人的意愿和困难是要考虑的,作为一级组织也要合情合理予以解决。但在涉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走留问题上,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应该以部队建设大局为重,毫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其次是处理好个人意愿与组织行为的关系。走留问题,不是一种个人意愿,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对每一个面临退伍的老战士而言,是一味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考虑问题,还是自觉从部队建设大局考虑问题;是一切听从组织安排,还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如果没有铁的纪律作保证,叫走不愿走,那么部队的新老交替怎能实现?同时,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约束,各走各的“路”,叫留不愿留,那么我们这支军队由谁来支撑?因此,我们一定要抛开私心杂念,强化服从意识,站在大局的高度看问题、想问题。再次,我们要树立一种法规意识。就是公民服役和退役都是有法可依的,不管是改选士官还是退役都是对部队建设作贡献,拒绝服役和退役都是违法的,所以能否服从组织决定,依法服役和退役是衡量一个军人在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

其次,要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假如说我们都不服从组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集休的利益,那么,就会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在这种情况下,是为追求个人的利益而斤斤计较,还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勇于奉献,应该说,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额济纳旗中队有一个特殊的

精神财富,它是我们每名官兵抵御腐朽思想的绿色屏障,它就是(像胡杨)的戈壁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历年来转退的老战士在走与留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觉悟,自觉做到走者欢心,留者安心。

再次,要学会辩证地看待机遇。在走和留的问题上,不能如愿的同志往往认为:想走走不了,想留留不下,无疑就丧失了一次个人发展的机会。但是,应该看到,机会仅仅是为理想的实现而提供的一种可能的条件,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自己本身条件不具备,即使有了机会,也未必能变成现实;如果自己具备了条件,即使这个机会失去了还会有别的机会。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振奋精神,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这就是,逆境虽然给人以苦恼,但却能磨砺人的意志,甚至往往造就强者;顺境虽然令人高兴,但也容易使人产生自满,失去勤奋,甚至头脑发热。机会是人创造的,错过一次机会并非就是失去了所有的机会,我们不能为此而抱怨或苦恼。

二、回顾成长进步史,正确对待得与失

军人职业就意味着牺牲。我们从入伍的第一天开始,就随时做好了牺牲奉献的准备。而这种精神不仅仅表现在流血牺牲上,也体现在正确地对待走与留的问题上。

第一,要正确对待个人荣誉。有的同志之所以在走与留的问题上忧心仲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看待个人荣誉。比如,有的同志感到在部队没有立功、入党回家低人一等,不想走;与之相反,有的同志立了功、入了党,就认为荣誉到了手,再留没干头,不如快点走。我们应该明确,一旦组织确定自己退伍,即使没有立上功、入上

党,也不是说就没有荣誉,相反,服从组织决定,这种默默无闻的牺牲更令人钦佩和称道。同时,一旦组织确定留队了,即使立过功、入了党,也并非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更不是“再干也白干”。有的在部队的培养下学到了管理经验和技术;有的当了骨干,入了党,立了功。这些虽然可以说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但也时刻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在我军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默默无闻、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的光辉典范,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隐功埋名几十年、不求个人功劳名利的老英雄李玉安,还有我们总队被全军评为优秀士官二等功臣白呼和,以及支队的好士官王曙东等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向他们学习。

第二,要正确看待得失。论得失不能单方面看,事实上行行业业都有得失,人人都在做贡献,人人都在付出。我们可以想想,工人做工,把利润上交给国家;农民种地,为国家提供粮食;科技人员发明创造,为国家发展生产力;还有地质工作者常年奔波在荒郊野外,煤矿工人日夜战斗在煤矿井下等等,这都是奉献。而他们又能得到多少回报呢?可以肯定地说,他们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同的形式,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一些青年曾问一位老山前线的伤员:奥运会金牌得主获得奖金几万元,你们打仗流血负伤,奖金是多少?伤员回答说,我们没想到过奖金,如果只是为了金钱,别说几万元,就是用黄金铺路,我们也不会拿青春和生命来换取。这正是我们军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全而乐于奉献、勇于牺牲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第三,正确对待家庭困难。有的同志希望通过早退伍来解决家庭或个人的实际困难和矛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部队建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