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航路开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主要航海家的活动,感受学习探险家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通过对 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该过 程及其结果又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三、重点、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说 教 法
(1)适应教材内容较为理性的特点。 (2)适应高中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强的特点。
(1)西欧的贵族、商人发财致富的梦想
材料一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2) 《马可· 波罗游记》的影响 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 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 人们相信“东方遍地是黄金”。 (3)通往亚洲的商路受到限制 手段。 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 (4)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 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十字军的多次东 的野心膨胀 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 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 侵,就是受着传教精神鼓舞的。热心于航 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 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 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 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 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5)基督教会向海外传播基督教的企图 夺取香料外,便是发动新一次十字军运动, 险家的乐园。” 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范围不断扩大 摆脱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联系不断加强
为他他 什的是 么祖什 会先么 来最种 到先族 美生的 洲活人 ?在? 什 么 地 方 ?
课
堂
探
究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 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 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如何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 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 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 作出重要贡献; 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 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历史答题方法训练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讲解及训练一、审题技巧审题是做题的关键。
审题通常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审中心词即“答什么(what)” 这一步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做到,但一定要记住做到“准”和“全”。
非选择题别忘了审答题方式。
第二步:审主体即“答什么(who)的什么(what)” 这一步最为同学们所忽视,但命题人经常在此设置“陷阱”。
例1:(98全国多项选择题)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是A 控制北洋军阀B 立宪派的支持C 帝国主义的扶植D 革命党人的妥协本题的中心词是原因,审题时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答什么的原因呢?是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而不是他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因此B和D不能入选。
本题当年的抽样结果是0.16(100个学生中只有16人作对),得分率相当低,就是因为主体的审定有误。
第三步:审限制词即“怎样答(how)” 近几年高考题的限制条件都比较多,有时间限制词、空间限制词、角度限制词、频率限制词等等。
这是加强能力考查力度的表现之一。
这些限制条件,虽然不是试题的主干,但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考生的答题思路中,它们起着路标作用。
以上审题方法既可用于选择题,也可用于非选择题。
下面结合文科综合考试中的题型谈一谈答题技巧。
二、选择题技巧在文科综合考试中,选择题的审题除了做到以上三步之外,别忘了还要审题头,即一组题目之前的中心语句或材料。
这一句话或材料不仅在考试中起到了转换脑筋的作用,而且有时还是选择答案的依据。
例2: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回答:秦王蠃政读韩非子著作,感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蠃政发此感叹的最主要原因是A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C 韩非子认为今胜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D 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此题的四个选项均为韩非子的观点,直接判断对同学们说有些困难,但如果结合题头来看,则非常容易选择。
全世界化与区域化热点
全世界化与区域化热点一、相关知识一、整体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⑴新航线开辟后开始显现:武力掠夺为主。
⑵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商品输出为主。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正式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为主。
二、全世界化:⑴缘故:市场经济制度是运行方式;新科技革命是物质条件;国际金融进展是催化剂;跨国公司是要紧力量。
⑵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⑶阻碍:对进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缘(如抓住进展机缘,参与国际竞争),又带来挑战(如东南亚金融风暴)。
⑷运行:世贸组织(1995年成立以自由化贸易为中心,囊括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系)。
3、区域化:⑴表现:三大区域集团(含1993年成立的EU、1989年成立的APEC、1994年成立的FTRNA)。
⑵阻碍: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
二、习题设计经济全世界化是现今世界进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回答1—3 题:一、新航线开辟时,正值我国明代时期。
新航线开辟对那时中国的阻碍是A、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B、西方国家开始从中国大量掠夺白银C、西方殖民者开始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域D、中国闭关的状态蒙受严峻冲击二、经济全世界一体化的本质是A、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C、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成立D、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3、推动经济全世界化进程的不利因素是A、知识经济的兴起和进展B、跨国公司的迅速进展C、发达国家的贸易爱惜主义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经济全世界化是现今世界进展的大趋势,对世界造成深远的阻碍。
回答4—6题:4、世界市场的形成始于A、新航线开辟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扩张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五、以下不符合世界经济全世界化趋势的表现是A、国际组织的成立B、国际贸易的增加缓慢C、生产国际化程度增强D、经济治理制度的国际化六、区域经济集团化A、阻碍了世界经济全世界化B、致使地域冲突不断C、是世界经济全世界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D、使进展中国家处于加倍不利的地位人类历史演进的进程,也是各民族、各地域联系日趋紧密的进程。
历史必修二第7课
2、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 向整体世界。
补充:结合同步练习册28页重点互动 探究,多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 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 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 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 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横向 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 会演进的历史。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 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 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A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D.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2、16世纪从英国到印度最近的航路是
A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区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多桅帆船
(2)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 支持,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
(3)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4)人文主义思潮的流行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
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
星盘
指 向 标 的追求,……提倡人类认识自
上述材料反映出的信息? 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世界近代现代史》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请将下图分别与航海家对应起来
4、生活上: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西欧的贵族、商人发财致富的梦想 )西欧的贵族、商人发财致富的梦想——经 经 济原因 (2)通往亚洲的商路受到限制 )通往亚洲的商路受到限制——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3)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的野心 )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 膨胀——社会原因 膨胀 社会原因 (4)基督教会向海外传播基督教的企图 )基督教会向海外传播基督教的企图——宗 宗 教原因(精神动力) 教原因(精神动力)
地中海
14世纪中西交流的路线 14世纪中西交流的路线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 1453年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 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 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 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 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 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 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多桅帆船 地圆说 星盘 指向标
客观条件:造船技术的发达, 客观条件: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圆 学说的广为流传, 学说的广为流传,为新航路的 开辟准备了客观条件。 开辟准备了客观条件。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 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公元 1500年前后 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 年前后, 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 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 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 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 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 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不 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 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 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 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 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 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那么, 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 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
高一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
高一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1. 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A.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C.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解答时注意时间“16世纪”,正是新航路刚开辟之时。
依据所学可知,苏伊士运河是1869年才通航,故B项错误;由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才出现了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英国到印度不需要经过太平洋,故D项错误。
从英国到印度可沿达·伽马开辟的航路即可,故应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2.1561年,斯·史密斯爵士鄙夷地说:“在英格兰,绅士的名分大大贬低了,凡是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就可以被视为上等人。
”这正反映了A.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被消除B.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成为绅士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地位的变化【答案】D【解析】A项说法本身错误,与史实不相符合。
B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并且与史实不符合。
C项内容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出现。
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发展的特点3.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1552―1610)向明朝皇帝进贡的《坤舆万国全图》。
该图绘制时间应该是在A.新航路开辟前B.新航路开辟后C.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答案】B【解析】CD两项在时间上不相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765年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新航路开辟于1487年,所以答案选择B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4.(19分)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面貌,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一部分殖民地半殖民地--精品PPT课件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环境问题 (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2)隋唐时期 (3)明清的人口问题 2.工业革命和环境问题 3.现代世界的环境和发展 (1)环境问题的表现 (2)联合国环发大会
清代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见下表) 迫于生计,山西、河北等地大批人口北迁内蒙垦荒。
37.(34分)亚洲曾经是文化最为璀璨的大陆,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都是著 名的文明古国。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1)列举唐朝与东亚、南亚交往的重大史实。(6分)并指出唐与这两个地区 交往的不同特点。(2分)
从16世纪起,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开始对亚洲进行侵略扩张,二战前,亚洲除日 本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成了近代 亚洲面临的两大历史主题。 (2)概括说明近代日本是如何实现独立和富强的?(4分)简述日本崛起对亚 洲的影响。(4分)
【例题】全国卷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 )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 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 史影响。(8分)
(3 )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 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10分)
粮食问题与粮食安全——国计民生 1.古代历史上的粮食问题 (1)农民战争(秦、隋) (2)赋税制度和粮食生产 (3)明朝的粮食生产和清朝的人口问题 2.建国以后的粮食生产 (1)米棉之战和建国初期的农业生产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生产发展
和谐社会 (治国思想、各种社会关系)
20.“伟大长征的拐点在云贵川”表现为 ①突破四道封锁线 ②召开遵义会议 ③四渡赤水 ④渡过金沙江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全球史观在教学中的运用
全球史观在教学中的运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著者)。
吴于廑、齐世荣教授六卷本《世界史》1.指导学生运用全球史观评价分析历史问题和认识历史现象。
如在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时,不仅要看到殖民者掠夺的一面,更应看到世界联系的加强和对人类历史进程促进的一面。
再如对殖民主义的认识问题,全球史观认为,在世界由分散向整体过渡的历史过程中,殖民主义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
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可以按照马克思“双重使命”的观点,论证殖民主义历史作用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2.在高考复习指导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典型题目,适度渗透全球史观,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物。
2004年全国文综卷Ⅰ37题,第(1)题要求根据《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第(2)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第(4)题要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化的两重性。
3.以经济全球化为例:联系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与市场的形成、区域集团化形成与发展。
其直线就是市场。
分别概括为市场的萌芽——形成——发展。
具体来说:新航路的开辟为其准备了交通条件,殖民扩展为其准备了场所条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关系,两次工业革命则表现在为其准备了技术条件和商品条件。
而趋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发展到一度程度的产物,二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与世界市场关系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是自然经济的瓦解,自然经济的瓦解使中国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且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
比如: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是因为市场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民国初年的迅速发展是因为世界市场放松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知识结构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004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卷)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白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
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1—4题。
1.当时从温州航梅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人11-12月D.3-4月C.5~6月D.7-8月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A.巴勒斯坦地区D.阿拉伯半岛c.南亚D.中亚4.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A.传染扩散B.迁移扩散c.刺激扩散D.等级扩散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回答5-6是。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6.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田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图2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
读图2,回答7~8题。
7.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A.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B.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c.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烤烟厂D.①啤酒厂②炼铝广③缚丝厂④榨糖厂8.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A.①B.②C.③D.④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固是:上居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田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3回答9-10题。
【高中历史】第7课 1
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
对亚洲
最初欧洲殖民者只能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 岸据点和岛屿。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 亚洲的商品,白银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 经济的发展。
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掠 夺,使东西方贸易发生了质的变化。欧洲与亚洲、 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往来,流通商 品的种类大为增加,美洲的烟草和可可、中国的 茶叶、印度的棉布,不断流入西欧。传统商品如 香料、白糖和大米等的交易量迅猛上升。世界各 地通过贸易的渠道连结在一起,东方和美洲正在 被逐步纳入西欧的商业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萌发。 全球——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寻找黄金白银、香料等贵重商品 (社会根源)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经济根源)
地中海 奥斯曼
土耳其
——商业危机,传统商路受阻 (直接原因)
当时欧洲各君主国依仗武力,强 化王权,积极扩张。西班牙和葡 萄牙首先把目标投向欧洲大陆之 外的地区。
------政治因素:君主强化王权,对 外扩张的需要
结合视频完成表格
时间 航海家
迪亚士 达伽马
支持国家 开辟航线 方向
哥伦布
麦哲伦
时间 1487
1497 ~1498
航海家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扶持国家 开辟的新航线 葡萄牙 葡萄牙 西班牙 西班牙 西欧—好望角 西欧—好望 角—印度 西欧—美洲
方向 东 东
1492
1519~ 1522
西
西
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 怎样的发展趋势?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2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3、下列这种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4、“……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脆弱性 D.连续性5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6、.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7、关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前提条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 .导致了封建城市的兴起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形成D .得益于各诸侯国的重商政策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邸店B、柜坊C、飞钱D、坊9、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10.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固守“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基本经济政策,主要反映了()A.自然经济的特征B.商品经济的特征C.对外贸易的需要D.手工业发展的要求11、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屯田制D、摊丁入亩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A.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B.《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D.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1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14、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15.下表是16世纪开始的大西洋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的主要种类。
第八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
世界现代史复习第四单元 80年代末世界格局的变化时间:80年代末——至今阶段特征:政治上:、地区冲突仍然存在,与,和平与动荡并存,总趋势是走向缓和,成为当代主题;经济上: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兴起,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成为当代另一主题。
线索图示:一、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⑴东欧剧变:即东欧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⑵苏联解体:即苏联由一个强大的国家变成一个国家的联合组织——“独联体”⑶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⑷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不断,天下并不太平。
⑸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一定进展,一些地区的矛盾得到缓和。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⑴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⑵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建立:世界贸易组织(WTO)在1995年正式运转。
⑶区域集团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多极化形成:世界上形成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
⑷知识经济兴起: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开始首先在美国形成。
⑸可持续发展战略变为行动: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和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通过高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越出自身疆界的产物。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由于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⑴国际投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
历史主观题概括能力
(三)概括特点、特征类
例5.概括指出1949~1952年底、1956~1978年以及1978年以后 三个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对当时国民经 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004年广东历史) [答案] 从1949~1952年底: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 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共同存在与发展;从1956~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 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1978年以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49~1952年底: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1956~1978年:有 效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单一的 公有制结构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 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答案] (1)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 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 丝业发生利益冲突;机器缫丝受到旧习俗、旧 观念的反对;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 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 办厂;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2)略
例8.阅读下列材料:(2004年江苏历史)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 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赉(携带)金币,造大船,修四十 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 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 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 西洋的目的。(3分) (2)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2分) (3)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3分)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1.下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内燃机的发明使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D.航天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从表格信息看,石油产量从1870年到1900年有了巨大的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使用,有了内燃机,人们发明了汽车和飞机,导致石油使用量大增,故选A项。
2.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D.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因此,题干强调的是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D项正确;A项不是题干所强调的;B项“主要原因”说法错误;C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说法错误。
3.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注意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
4.人类历史发展为完整的世界史,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
几种史观
几种史学理论例1: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A全球史观B革命史观C唯物史观D现代化史观一、全球史观:1、含义:不是孤立地考察个别地区或国家的历史发展,而是把人类历史发展看成一个整体,注重不同地区之间的人类活动的相互联系。
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全球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
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
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
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2、“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一)树立一种全球意识。
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
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何以可能和必要的根据。
(二)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历史试卷和答题卡
安福二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命题人:张利平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2.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统治阶级的提倡B.国家分裂的影响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耕广泛使用3.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4.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均有无而通万物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5.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
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6.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下列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是()A.民间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7.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
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
主观题及答题卷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第28题22分)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 5 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二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三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3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观点。
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5分)第27.(16分)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
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92
哥伦布
意大利 西欧-美洲 环球航行
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王 室
二、问题探究
1、仅仅是为了香料吗?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还需要哪些条件新航路才得以开通呢? 2、从探险的推进进程和目标上看, 整个探险的过程有哪些特点? 3、为什么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探险不同方向? 这对以后的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商业革命: 欧洲商人在 欧洲、亚洲、非洲、美洲 之间建立了直接商业联 欧 洲
系,商贸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 的 世界市场雏形 。
欧洲地位的变化:西欧商人通过贸易和掠夺丰富了欧洲市场,西欧
开始崛起。 美洲: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使美洲的传统社会受到 灭顶之灾 ,但这种掠夺活动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 面对经济全球化。
第二单元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 开辟新航路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3课 工业革命
一、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迪亚士 西欧-好望 1487 葡萄牙 角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西欧-好望 角-印度 支持者 葡萄牙 王室 葡萄牙 王室 西班牙王 室
条件(可能性)
1、客观条件: 生产力的提高;航海、造船技术的发 展、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 2、主观条件:葡、西王室等广泛的社会力量支持
2、从探险的推进过程和最终目标上看,整个过程可分为 哪两个阶段?
(1)、从地中海到大西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 (2)、从大西洋到太平洋:麦哲伦
3、为什么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探险方向会不同,这对 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首先是科学知识的原因。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 (2)、西班牙巩固王室的需要与哥伦布探险动机的结合; (3)、西班牙王室与哥伦布。即国王、贵族与平民之间达成 了有效的利益妥协。 推动了环球航行的实现和地理大发现,推进了早期殖民扩张 造就了争霸欧洲与世界的近代西班牙帝国。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 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 银,从而引发金银价格下 跌,物价上涨。新兴的工 商业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 值的工资,一面以高价出 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 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 用金银制造硬币 则因货币贬值而导致实际 收入减少;劳动人民更是日益贫困。商业革命和 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 的发展。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世界走向联合
新 航 路 开 辟
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经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济 上 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 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掠夺和 奴隶贸易
政 治 上 加速西欧从封建主义向 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 义原始 积累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转移到 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 牙、西班牙、尼德兰和英国所取代。
16世纪晚期安特卫普的
市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这里逐渐成为著名的国际贸 易中心。
1494年的威尼斯。
由于欧洲商路和国际 贸易中心的转移,威 尼斯丧失了“地中海 沿岸各国的首都”的 地位。
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 由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品价格波动较大,风险莫测,因而投机盛行, 产生了期货贸易。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 尼德兰出现。
影 响
为欧洲的 资本原始积累 做出了重要贡献。
非洲:成为欧洲人猎获黑奴的场所: 1502 年,第一批黑奴被送到美洲,由此 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同样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亚洲: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总论:全球逐渐形成了以 欧洲 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各民族分散
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 整体世界 。
1)、引发了商业革命 2)、引发了价格革命 3)、西、葡走上殖民道路
4)、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三、思维训练
据历史学家研究,西方古代也有远航的记录。腓尼基人应埃及法老的请求, 完成了绕非洲一周的航行,比达伽马早200多年。爱尔兰水手于690年发 现了北大西洋的法罗群岛,比哥伦布早几个世纪。 ——岳鹿版教材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 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 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 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4、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
1、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必要性)
①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②社会根源: 人们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寻金热” ③思想根源: 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④宗教根源: 传播天主教
阿拉伯、意大利商人之间垄断贸易; ⑤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路。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 萄牙和西班牙最先走上了殖 民征服的道路。葡萄牙的扩 张方向主要是非洲和亚洲, 它先后占据了美洲的巴西、 非洲海岸的一些据点、亚洲 、 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和中国的 澳门等。西班牙的殖民侵略 以美洲为主,它先后占领了 早期的殖民扩张 墨西哥、整个中美洲、以及 除巴西以外的整个南美洲。它还屠杀印第安人 和贩卖黑奴。
(1)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 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每周印 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了“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的标语。
(3)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领有英王颁发的“皇家特许 状”,取得了从好望角到东方的贸易垄断、置备武器以及在印 度宣战、媾和、设立法庭等特权。英国在印度建立统治地位后, 东印度公司由过去的商业机构转变为拥有军队和领土的殖民机 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和财力,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 家进行殖民掠夺战争。中英贸易,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 白银。英国也依靠东印度公司的武装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资本雄厚、政府后盾, 击败葡萄牙人,垄断东方香料贸易。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 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