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时期赋税

合集下载

备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知识导图第十八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备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知识导图第十八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十八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

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大背景下,国家政权逐步实施了各项税收政策。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货币的发行和赋税制度的演变。

1.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中国的货币经历了从实物到金属币再到纸币的演变过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在19世纪初建立起来;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世界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

2.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逐步转向财产;由赋役并存转向役并入赋税。

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征税内容与国际接轨,开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实行为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背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


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各地田赋
代 的
输内容 银中,一体征收。
赋 役 制 度
入 标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 题 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六)中国赋役制度的变化趋势
时期 主要赋税制度
标准
形式
趋势
秦汉 田赋、人头税、 田地、人丁 实物为主, 1.征收标准: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谕:
中 “将直隶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

古 代 的
丁,永输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
赋 役
钱粮入,但将实数造清册县报。岂特有益
制 度
于民标,亦一盛事也。”
——题(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
《清圣祖实录》中关于“滋生人 丁,永不加赋”的谕旨记载。
(五)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清:雍正时期——摊丁入亩
制 度
意义标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
题的人身控制。
(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两税法
思考: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税制度有什么变化?

租庸调制


代 的

赋 役 制 度
入 按人户收税 标

两税法
按土地收税
(四)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税 与 个
北洋政 府制定
开始征 收:国

所得税
民政府
所 得 税
输条(例没有
公布所 得税暂

入实施)
行条例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40张PPT)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40张PPT)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40张PPT)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1—2能够依据时序梳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历程,认识中国赋役制度演变趋势,能够运用史实,阐述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描述近代中国关税主权从丧失到收回的历程;描述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建立过程。

3—4能够组织运用史料,论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产生的背景,认识赋役制度对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意义。

能够搜集相关资料,运用基本史实,阐述中国关税制度的变迁,能够认识关税自主的重要性,能够辩证的认识新中国实施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作用。

020103关税个人所得税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目录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赋役制度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其目的主要是借以维持庞大的军队与官僚系统,并以此维持其统治地位。

税: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其它杂税。

役: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1)西周的贡赋制度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役重于赋劳役地租(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

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

②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2、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编户齐民: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

秦朝:税率极高,地产三分之二。

田赋汉朝:休养生息、税率降低(十五税一、三十税一)。

认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广大农民不堪忍受沉重赋税是导致其进行战争、起义的重要因素;统治者减免租税以缓和社会矛盾,进而出现治世。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中国税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许多变迁,其中包括了税种的多元化、税率的调整、税收征管的改革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税制的发展轨迹和其中的变革与进步。

古代的中国税制主要以赋税和商业税为主,这些税收多用于国家的军事、政治和文化建设。

在商业税方面,主要有关市、商、关、税等税种,对商业活动进行收税,以满足国家财政需求。

而赋税则是向农民征收的土地税和捐税,用于满足国家的军事需求。

这些税收制度在古代中国长期存在,对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征收不公、负担过重等问题。

到了清朝时期,中国的税制经历了一些变革和调整。

在乾隆年间,实行了以田赋为主的赋税制度,对农民进行一定比例的税收征收。

清朝也建立起了一些新的税种,如盐铁税、酒税、烟草税等,以丰富国家的税收来源。

这些税种的建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在征收和管理上也存在问题,如官吏私渡盐铁,滋生了贪污和腐败等。

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中国税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改革。

在清朝末期,光绪年间实行了两税合并制度,将田赋和其他杂税合并为一体,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农业生产。

随后,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对税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颁布了《清政府民物支领章程》,实行了一些新的税种和税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税等,以适应新的政治和经济形势。

这些改革使得中国的税制变得更加完善多元化,为国家财政收入提供了更多的来源。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税制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改革与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对土地和农业税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逐步取消了对农民的赋税。

新中国也实行了一系列的财税制度改革,如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建立了现代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对税收征收和管理进行了规范和完善,为国家财政建立起了更为健全的税收体系。

建国后我国税收发展

建国后我国税收发展

建国后我国税收发展我国有大约4000年的赋税发展史。

我国的税收制度是根据各个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税收改革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建国以来,我国税制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1949年至1957年,新中国税制建立和巩固时期;1958年至1978年,历经“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这是中国税制曲折的发展时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税制改革也进入新时期。

一.新中国税制建立和巩固时期(一)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社会主义新税制1950年1月,政务院颁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在全国实行统一的税收制度。

当时,除农业税外,全国统一的税收共有14种,即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车船使用牌照税等。

除了薪给报酬所得税和遗产税没有开征外,先后公布了各个税种的税法,在全国范围内执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来的税收制度是一种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多种税、多次征的税制格局。

这种复税制结构既适应了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适应了当时经济上的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同时并存的局面。

新税制的建立,对于我国政府迅速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医治战争创伤、扭转财政经济的困难局面以及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1953年修订税制1953年1月,为了适应我国有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保证税收、简化税制”的原则,国家对原工商税制作了若干重要修正。

主要内容包括试行商品流通税、修订货物税、修订工商业税中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修订其他各税。

修正后的工商税收还有12种,包括商品流通税、货物税、工商业税、印花税、盐税、关税、牲畜交易税、屠宰税、城市房地产税、文化娱乐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利息所得税。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赋供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汉书·食货志》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Fra bibliotek赋役制度: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征收一定数 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徭役而形成的基本制度。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田赋(租):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
丁税
: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赋税
户税(调):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其它杂税


兵役
徭役 力役
杂役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其实皆什一也。
——《孟子·滕文公上》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明英宗)金花银 ——税粮折银 (明后期)一条鞭法(张居正)——赋役合并,赋役征银,按亩征税 ②清:(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摊丁入亩 ——征收地丁银
• 标志着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有利于资 影响: 义萌芽的发展
•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人口增长

一条鞭法
⑤征税时间:从不定时到基本定时

摊丁入亩
标志 (两税法) (摊丁入亩) (唐“庸”)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两税法)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演变趋势
①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到财产为主
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轻
直至取消人头税

我国历代赋税制度.doc

我国历代赋税制度.doc

我国历代赋税制度.doc
赋税是历代中国政府重要的税收,古至今来,赋税制度经历了形式多样的演变和发展。

先秦时期的赋税,大都是采用兵赋和粮赋的形式。

清朝开始,赋税制度明显改变,以
度支税、地方税和定额税为主要财政收入。

度支税是清代赋税总额中最大的部分,特殊税
种包括府税、和税、宗税和会税等。

地方税则又分为国税、州税和县税,定税则有内定额
税和出口定额税两类。

清朝末期,赋税、捐赋和贡税统称为清政府的三税,其中赋税仍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度支税以下秦兵赋、庆宝税、还户税和宗庙法税为主,地方税以调税和地方租税为主。

定额税仍然维持前朝定额,既有生税和洋税两类。

中华民国时期,赋税系统以户印形式出现,主要分为农业税、商业税和地方税等多种。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商业税、生产税和收入税的比重不断提高,其构成比现在的相似。

新中国成立以来,赋税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国家税收的改革
方案,将赋税分为农产品税、商品税和财产税三大类,地方税则分为收入税、房产税和物
业税等多种。

随后又加入了环保税、旅游税等新税种,使赋税体系发生了新一轮变化。

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出,从古至今,赋税制度在细节上一直在变化,但整体上则是财
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稳定的积累是我国政府收入的重要保证。

会计实务:中国大陆的赋税概况

会计实务:中国大陆的赋税概况

中国大陆的赋税概况中国大陆的赋税概况如下所示: 中国大陆自1994年开始对税制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性改革,根据这次税制改革,形成共计23个税种。

 按课税对象,可以分为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五类; 按征收管理体系,可以分为工商税、关税和农业税三类; 按税收收入支配权限,可以分为中央税(国家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类。

 流转税 增值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具体参照《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增值税部分货物征税范围注释》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 消费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营业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 个人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 环境影响税 资源消耗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 城镇土地使用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 温室气体排放税,民间讨论中。

 目的税和行为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耕地占用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关于耕地占用税具体政策的规定》;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土地增值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车辆购置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 车船使用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 车船使用牌照税,依据为《车船使用牌照税暂行条例》 印花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契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屠宰税,该改税种于2006年2月17日起废止,原来的依据为《屠宰税暂行条例》; 筵席税,实际上已经停止征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筵席税暂行条例》。

中国赋税制度发展及特点

中国赋税制度发展及特点

中国赋税制度发展及特点赋税也就是税收,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预先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赋税即是国家积累财政资金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国家进行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

我国赋税制度的发展和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一、我国赋税制度的发展夏商周三代的赋税制度,据《孟子·滕文公上》为“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贡、助、彻说的都是赋税制度,其税率为10%,即什一税。

但贡、助、彻的具体内容如何,至今众说纷纭。

一般认为“贡”即根据土地的产出,按若干年收获的平均数作为征收标准的一种定额献纳制度。

西周时君主还从助耕的公田上直接取得农产品,这是借民力助耕公田的一种劳役租税制度,这在古文献里叫“助”。

对“彻”的看法分歧较多,。

有将“彻”字作“通”字解,认为“彻”是春秋前通行的什一税;有的根据孟子“虽周亦助”的说法,认为“彻”就是助;有的根据孟子“野丸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的说法,认为“彻”是一种国中行贡、郊外行助的贡助并行制度;有的根据朱熹“通力合作,计亩均收,大率民得其九,公取其一”的说法,认为“彻”是一种合作均收下的什一实物租税制度等。

“赋”字,从贝从武,指君主为了军事需要,向臣属征发士卒、兵车、军需品等,最初的赋就是军赋。

所以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滥觞。

中国农民最早交纳田赋开始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的“初税亩”,这可以说是我国赋税制度的正式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剧烈变动,赋税制度也随之发生变革,出现了“履亩而税”的新税法,即“初税亩”。

“初税亩”是我国古代开始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征收田赋的开始。

“初税亩”首创了按土地面积向土地的主人征税的新税制,从而开始了我国长达2600年按土地征税的历史。

这样,军赋逐渐变成田赋,与“初税亩”一起,构成了“履亩而税”的内容。

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从而结束了战国时赋税制度混乱不一的局面。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案:教学目标:唯物史观:了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掌握古代、近代、现代赋税制度的主要内容。

了解中国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和近代赋税制度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本课,中国在不同时期赋税制度的演变情况,分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采取的赋税政策。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能够探究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历史解释: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

难点:中国赋税制度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生:(齐声回答)好的。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一下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

学生:(看书)好的。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都要进行赋税征收?学生:(思考并回答)因为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国家的财政运转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影响。

教师:(总结)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说明了中国历朝历代都要进行赋税征收,因为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国家的财政运转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影响。

二、讲授新课教师:那么,中国赋税制度的特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呢?学生:(齐声回答)不知道。

教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主要内容。

学生:(看书)好的。

教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田赋、人头税、户税、杂税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田赋是国家最主要的赋税来源,是维持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教师:(总结)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田赋、人头税、户税、杂税等。

其中,田赋是国家最主要的赋税来源,是维持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教师:那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齐声回答)不知道。

教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特点是:以田赋为主,多种税收并存。

学生:(思考并回答)对。

教师:(总结)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特点是:以田赋为主,多种税收并存。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我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6课,详细内容如下:1.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起源和发展;2. 唐代的“两税法”及其影响;3. 宋代的“一条鞭法”和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4. 清代的“摊丁入亩”制度;5. 民国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赋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理解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特点;2. 掌握我国现行赋税制度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税收意识;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现行赋税制度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相关历史资料;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税收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税收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按照教材内容,讲解我国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特点;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古代税收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税收制度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我国现行赋税制度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六、板书设计1.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 内容:按照教材章节,列出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特点;3. 重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过程。

(2)分析唐代“两税法”的影响。

(3)谈谈你对我国现行赋税制度的认识。

2. 答案:(1)略。

(2)唐代“两税法”使税制由繁杂向简化转变,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经济发展。

(3)我国现行赋税制度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其特点是公平、合理、简便、透明。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统编版】教材的第九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具体内容包括:1. 古代赋税制度:井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2. 近代赋税制度:一条鞭法、地丁银制、营业税制等;3. 现代赋税制度:民国时期的赋税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赋税制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赋税制度的能力;3. 使学生认识到赋税制度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变革背景、实施情况和影响;2. 教学重点: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农民耕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赋税制度的思考,导入新课;2. 讲解:分别讲解古代、近代和现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赋税制度的优缺点;4. 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举例说明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六、板书设计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 古代赋税制度井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2. 近代赋税制度一条鞭法、地丁银制、营业税制等3. 现代赋税制度民国时期的赋税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赋税制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简述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2. 答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如下:古代:井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近代:一条鞭法、地丁银制、营业税制等;现代:民国时期的赋税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赋税制度等。

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特点如下:古代:以土地为主要征税对象,实行人头税和土地税;近代:简化税收制度,实行营业税、所得税等;现代:全面改革赋税制度,实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我国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掌握了各个时期的特点。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十六章。

具体内容涉及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起源,如井田制、初税亩;接着讨论封建社会时期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重点分析近现代我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包括民国时期的税制改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税制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赋税制度。

2. 分析赋税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税制改革的必然性。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税制改革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税制演变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近现代赋税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古今税收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税收制度的思考。

2. 讲解新课:(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井田制、初税亩。

(2)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

(3)近现代赋税制度:民国税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税制发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赋税制度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分析各个时期的赋税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原因。

5. 随堂练习:设计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1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1.2 封建社会赋税制度1.3 近现代赋税制度2. 税制改革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2)分析封建社会税制改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3)谈谈新中国成立后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 答案:(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井田制→初税亩→租庸调制→两税法。

(2)封建社会税制改革原因:土地制度变革、农业生产发展、政府财政收入需求等。

影响: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进口 “改定 公布所 征收 人民共和 个人所 化关税制 进一步
税暂行 新约” 得税暂 国境 国海关进 得税制 度的法治 完善关
条例》 宣言 行条例 关税 出口税则》 度
化建设 税制度
1914 国民革命时期 1927 1928 1936 1937 1951 1980 1985 1987
中国古代的 赋役制度
调:即户税,相当 于秦汉的人头税。 每丁每年随乡土所 出缴纳定额的实物;
庸:即纳绢代役。 不役者可以纳绢或 布代役。
3.唐后期:两税法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 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征 税)。…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 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 省。
1950 得税停止开征。(计划经济体制) • 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
1980 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思考3:为什么直到1980年 ,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组织财政收入; 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
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赋
税制度的演变,了解 关税、个人所得税制 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 的实行。

度关

的税

起与

源个

与人

演所

变得




关税 田赋 租 市舶使 市舶司
市舶司
贡 出现 人头税 调 租调庸 两税、附加税 租庸调、两税、夏税、秋粮 摊丁 协定

中国赋税制度的发展

中国赋税制度的发展

中国赋税制度的发展
中国赋税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时代。

封建时代的赋税制度以地租为主要形式,农民必须向地主交纳一定比例的产出作为税收。

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赋税制度也逐渐演变和完善。

在中国的历史上,赋税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改革。

在清朝时期,赋税制度主要以厘金、盐铁、关税等形式存在,这些税收项目主要由中央政府直接征收。

同时,地方政府也存在着一些地方性的赋税项目。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开始步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赋税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950年代初,中国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旧的赋税制度,实行了农民自愿交纳产品的劳动报酬制度。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并向国家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赋税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法,并实行了统一的税制。

同时,为了鼓励经济发展,中国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减税政策和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目前,中国的税收体系包括了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其中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探索和推出新的税收政策,如绿色税收、资源税等,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环
境保护的要求。

总的来说,中国赋税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封建时代到现代化的转变,不断完善和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壮大,赋税制度也将继续进行改革和优化。

秦汉之后中国的赋税制度3篇

秦汉之后中国的赋税制度3篇

秦汉之后中国的赋税制度3篇秦汉之后中国的赋税制度1中国的赋税制度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它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秦汉之后中国的赋税制度,包括唐、宋、元、明、清五代的赋税制度。

唐朝时期,大部分赋税都是以田赋为主,这是唐朝的主要税收来源。

那时的田赋是根据土地质量和产量来计算的,它还分阶段征收,即按照产量分为高产、中产、低产三个等级,税率也相对应地不同。

宋朝的税收体系则更加复杂。

在这个时期,税种繁多,既有钞、税、赋、苛、保、捐等传统税种,也有士、狱、监等新的税种。

主要税种包括田赋、户赋、税赋、刍赋、倉储等。

田赋依旧是最主要的税种,但户赋与税赋所占比重也逐渐上升。

元代的税收制度非常严格。

当时的税收主要由统一的国家管理官来征收,包括各种专门的税收官员和机构。

税种包括田地、人口、商业等,征收标准也非常严格,这造成了许多民生问题。

明代的税收体系相对简单,赋种也比较少,包括田赋、户赋、課、輸、稅、捐等。

其中田赋与户赋占主要比重,課、輸、稅、捐则是垫支性质的赋种,在社会经济运转中推行的时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清朝实行的是三七制,即田赋分为七分之三归农民,三分之一归国家。

此外,还有若干赋税种类,包括五禁、剃、个把、牌布、怯敌等。

清朝的赋税制度以田地、人口和特产为主要税源,大量地征收钱粮。

总的来说,秦汉之后中国的赋税制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从唐朝的简单田赋,到宋朝的多种税种;从元代的严格征收,到明清的比较简单的赋税制度。

每个时期的赋税制度都存在一些特点和问题,但它们最终都是为了支持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上的赋税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从最简单的田赋到繁杂的多种税种,再到严格的征收和比较简单的制度,每个时期的赋税制度都存在一些特点和问题。

但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支持国家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

尤其是在今天,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税收制度的完善和改革也变得尤为重要。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22)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22)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赋和税的概念赋和税是中国传统财政制度中的两种税收形式,其中赋是向特定人群(如地主、富商)强制征收的税收,而税则是向全民征收的税收。

赋和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演变都产生了影响。

二、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在封建社会中,赋是一种特定人群(如地主、富商)强制征收的税收。

赋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田赋、钱粮赋、军资赋等。

田赋是以田地作为税收征收对象的税收形式,按照农田的种类、面积、产量和土地质量等因素进行征收。

钱粮赋是以钱和粮食为税收征收对象的税收形式,也是封建社会中最普遍、最重要的税收形式之一。

军资赋是指各种赋税形式中的一种,用于军队的军备和军粮开支。

赋税制度的实施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方面,赋税制度的出现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加大了人民的负担。

另一方面,赋税制度成为封建政治统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

三、民国时期的税制变革随着现代化的到来,中国的税制也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民国时期,在吸取西方国家税制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开始逐步改革税制,制定出了一系列新的税法法规。

这些法规包括了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多个方面。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税制改革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推动中国的经济建设和财政改革,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税制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了对税制的整合、改革和完善,加大对财政收入的控制力度等。

其中最重要的税制改革是1980年代的财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推动了中国的税收制度进一步现代化。

五、现代中国的税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税制也开始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中国税制包括了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等多个方面。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增值税和所得税,这两项税收被认为是中国税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小结中国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赋和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封建社会中,赋成为统治阶层和富商大贾剥削人民的重要工具。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

材料:所谓“摊丁入亩”,就是将历代相沿。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摊丁入亩制度 的实行,直接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失地和无地农民及其他劳动者摆 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由于加重了有土地者的赋税负担,摊丁入亩制度一定 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当时愈发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由此,朝廷放松了对户籍的 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 “被征税”担心的消失,直接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 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 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
均田制:政府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和无主荒地按性别、年龄分给农民耕作。这些 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隋代至唐初,均田制的具体内容虽有调整,但基本精神不变。 3.内容: (1)废除许多苛捐杂税 (2)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 (3)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 (4)定期服役
16.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概念解释
❖ 赋税是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 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或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 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 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杂税。
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 经济的发展)
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成为定时,以唐朝两税法为标志。 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如唐朝的租庸调制。 ⑤税种由繁杂多项到简化单一,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 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对商品征收重税。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税收作用有哪些及什么是税收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税收作用有哪些及什么是税收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税收作用有哪些及什么是税收什么是税收税收是指税收职能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发挥,对社会经济税收作用生活产生的各种影响或效果。

是税收内在职能的外在表现,常常受社会客观条件以及税收具体制度的制约,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人们对税收作用的主观认识,都会影响税收作用的发挥,造成税收的具体作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差异。

预期的税收作用,是借助于正确的税收政策,优化的税收制度以及严格执行税法等具体措施得以实现的。

税收的作用主要表现筹集财政资金的作用、调节经济的作用、反映与监督作用。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税收作用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税收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国家财政极为困难,再加上投机商人引发了物价波动的浪潮,为了克服财政困难,消灭预算赤字,平抑物价,政府统一全国税政,广泛开辟税源,充实和加强税务机构,到1951年,终于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赢余把国家财政置于稳固可靠的基础之上。

与此同时,随着税收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为之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总之,这一时期的税收,在消灭预算赤字、平抑市场物价、恢复国民经济、争取整个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税收的作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因此,这个时期的税收,根据“公私区别对待,繁简不同”的原则,在配合“三大改造”,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半社会主义经济,有步骤、有条件、有区别地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批发商业中对私商征税,对国有商业不征税,帮助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迅速占领了商业批发市场;对当时新成立的手工业合作社给予不同程度的减税,并将所减税金转作合作社公共积累,从而使个体手工业迅速走上合作社道路;等等。

三、计划经济时期税收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奠定后的1957年至1978年的22年间,由于受高度集中型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加以受“左”的思想影响,税收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是不断遭受贬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时期赋税
作者:蔡昌
来源:《财会学习》2014年第09期
作者简介:
著名税务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税务管理系主任,会计学(中国第一位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方向)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后,《阳光财税丛书》编委会主任,创立“税收筹划八大规律”,首次提出“税收筹划契约思想”,是国内税收筹划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税收理论与实务、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企业会计准则、财务管理、产权与企业重组等。

一、新中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建立以来,税收制度基本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建国到1979年,是计划经济下的中国税制初建阶段;1979年到1993年,是中国税制的调整阶段;1994年以后是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税制改革阶段。

建国初期,税制很不统一。

1950年1月政务院发布政策,构建涵盖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务组织机构的新中国税收框架。

1953年,根据“保证税收,简化税制”的原则对税制进行修正,将税种简化为14种。

1958年又将税种进一步简化为9种,形成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格局。

1973年,对税制作进一步的简并,对国营企业只征收工商税,对集体企业只征收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两种税,使税种从9种减为7种,从而严重削弱了税收经济杠杆的作用。

计划经济时期,新中国还严重依靠农业。

1950至1952年的土改运动,是中国土地制度的一次最重大、最彻底最公平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农业收入。

1953年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即由国家按统一价格统一征购,然后统一销售,不允许私商经营。

因为粮食收购价格较低,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隐性税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垄断专营制度。

1953至1983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销制度30年。

国家以较低的价格向农民征购粮食及农副产品,以较高的价格向农民销售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两者的价格差就是著名的工农业“剪刀差”。

据统计,国家通过“剪刀差”为工业化提供的原始资本积累超过6000亿元,是同期农业税税额的5倍以上。

由1955年的农村合作社演变为1958年最为高潮的人民公社,是导致1959~1960年的农村饥荒,给广大农民带来深重灾难。

人民公社是一种土地集体产权制,对农业生产力的束缚极大,不仅创造偷懒而且还因产权不清而形成分配不公问题。

产权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在一切财产中,最不适于公有公营的莫过于农业土地。

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转折点是1979年开始实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重新唤起农民的希望和热情,近于私有化的土地承包制度创造出丰硕的农业收入,无疑这是制度的力量。

因此,好的资源也需要好的制度与之相匹配,否则,会可惜了好的资源,这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

1979到1993年,这是中国逐步发展商品经济的时代,也是中国税制进行大调整的时期。

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原有的税制因税种太少而难以适应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形势,税收调控能力差。

于是国家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主要是两步“利改税”改革。

1983年实行的第一步“利改税”,是对国营企业由原来上缴利润改为征收所得税,目的是通过税收规范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调动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1984年实行的第二步“利改税”,是对工商税制进行全面改革,确立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其他各税相互配合的复合税制新体系。

1994年,注定成为中国税制改革的分水岭。

按照中央改革精神,形成分税制框架。

国税总局在省以下组建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负责征收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

关税作为中央税,由海关代征。

增值税采取75:25的比例中央地方分成,企业所得税1994~2002年间作为地方税,2002年起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2002年中央地方分成比例为5:5,自2003年起按6:4分成。

个人所得税的与企业所得税属于同样的情况,自2002年由地方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连分成比例都与企业所得税一样。

中国逐渐形成一个涵盖流转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资源税类、所得税类等税种的相对完整的税制体系。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

随即,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了第46号国家主席令,公布了这个决定,自2006年1月1日不再征收农业税。

这意味着在中国征收了四千年的农业税彻底告别历史舞台,中国工商业已经开始反哺农业。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正式颁布实施;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正式拉靠序幕,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已成事实;201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正式颁布实施;2012年1月1日,“营改增”在上海开始试点,2013年8月1日在全国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试点行业进一步扩大。

更多的税制改革措施在中国全面实施,中国税制将迎来一个完整、公平、科学的时代。

二、理性臆断
中国税史五千年,与华夏文明交织在一起。

解剖中国税史,史家重视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税制产生的背景与崩坏的缘故,比较制度的优劣与人民负担的轻重;而经济学家更为关注权、契约对赋税的决定效应,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对赋税的约束效应;对于税务学家,更多地通过中国税史观察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以及赋役地租到实物地租,再到货币租税的推移演化规律。

一部中国税史,中国税史其实就是一部土地制度史,充斥着土地争夺、疆域开拓的沧桑,揭示出税制变迁的历程与艰辛。

赋税制度,从无到有,从简到繁,逐步变革。

但闪烁其中是一条鲜明的主线,即中国税史与土地制度紧密相联,历史上出现秦汉时期的田租力役制、魏晋隋唐的租庸调制、宋元明的两税法,明后期至清代的一条鞭法,都是土地赋税的不同形式,它们一起推动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部中国税史,其实也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人史纲。

王安石的变法之所以失败,正源于他希望通过制度有效地动用所有的经济资源,外延式地改变生产方式和利益格局,这是他之所以遭到极大阻力的根源所在,其实还有皇帝的人情关系掺和其中,像行进的车轮滚进深深的泥潭里,形成一股大不可测的阻力。

再如,三国时期曹魏的“屯田制”之所以成功,在于军阀势力格局之际,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较薄弱,“屯田制”是一种垄断性直营的“庄园经济”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而且还可以直接控制获利。

诚然,“庄园式”经营虽然在短期内显得较为有效,但时间一长,对这些庄园的控制力往往就会下降,资产的管理成本骤然上升。

一部中国税史,昭示着资源、制度、环境的变化,更昭示着时势变迁、与时俱进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农业赋税是见证王朝兴衰的晴雨表,而时值今日,运行四千年的农业税在中国彻底取消,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迁使然。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风调雨顺是丰收的基础条件,但随着工商业及金融、服务业的兴起,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大萎缩,以至于成为产业群落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种群”,那么废止农业税并反哺农业也是一种必然。

在这里,我们期待中国赋税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更大推动,也寄希望于中国赋税制度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福利,让中华税收文明走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最后,我们也希望中国税史从今开始翻开新的一页……(连载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