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_王世才

合集下载

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分析

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分析

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分析从多年前开始我国东北地区就已经与俄罗斯之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交融,就目前国际关系发展形势而言,有必要适当深化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与经济交流,从而使双方国家都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得到更好的提升。

本文首先阐述了俄罗斯文化的主要特点,分析了俄罗斯文化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文化发展的必然性以及文化传播途径,然后分了二者的交融,最后我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促进两国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同时,还使中国东北地区文化朝着多元化发现进行创新发展,因此,两国应坚持持续性的睦邻友好合作,并且进行文化的更加深入性融合发展,以此来推进两国的共同繁荣。

俄罗斯文化的主要特点分析俄罗斯文化的东西方性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

众所周知,俄罗斯具有广袤的平原土地和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以及交错分布的河流,俄罗斯民族的形成,是在一块巨大的没有任何屏障保护的领土之上。

无边无际的平原给了俄罗斯人特别重要的影响。

而在这一片辽阔的平原土地之上居住着稀少的人烟,这种寂静的环境是俄罗斯民族的人们始终被孤独感包围,再加之以漫长的寒冬季节使其感到生活给予的冷酷感,基于此,对于游牧方式的生活和定居的生活方式的双重追求成为了俄罗斯人民文化精神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核,并且由于对失去自由的担心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其生活的造成的困扰致使这种双重追求难以解决。

同时,由于其居住的土地属于平原,周边并无明显遮挡物,这就使广大俄罗斯人民不得不面对东方游牧民族的持续性抢掠,此外还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侵略威胁,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俄罗斯人进行不停的征战和土地扩张的局面。

一直以来,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掠夺战争。

基督教义和原始多神教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以宗教的角度来讲可以将俄罗斯文化划分成两个主要阶段。

一是为期三千年之久的多神教阶段。

具体来讲,这种交易实际上就是在基辅罗斯基督教化之前.古罗斯人信奉东斯拉夫多神教。

促进东北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促进东北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促进东北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东北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东北地区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实现文化融合,促进东北文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加强人文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探讨如何促进东北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首先,加强人文交流是促进东北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前提。

通过建立友好城市、推动学术交流、举办文化艺术展览和节庆活动等方式,增加东北地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互访和交流。

这不仅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还能够增进人们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

其次,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促进东北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途径。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长白山的自然景观、长春的电影产业、沈阳的历史文化遗址等。

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辐射力的文化品牌,提升东北地区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同时,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提供更多具有东北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再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促进东北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手段。

东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是东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通过发展文化旅游、艺术区、文化创意产业等,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文化交流合作的特殊区域。

比如,在沈阳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的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入驻,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合作与交流,吸引国际顶级的文化演出、展览和艺术活动进入东北地区,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投资者前来,推动东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通过建立教育交流机制,引进优秀的国际教育资源和人才,提升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

同时,鼓励东北地区的文化人才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为东北文化的融入和传播做出更多贡献。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哈尔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在这个城市中,中俄文化碰撞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哈尔滨的城市史上,有两次特别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对于这座城市的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中俄文化碰撞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哈尔滨,当时哈尔滨处于中国东北部的边疆地区,曾是远东地区的一处小渔村。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哈尔滨成为了俄国沿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

俄国在哈尔滨建立了很多驻军战地的地方,大量俄国移民前来定居,形成了当时的哈尔滨城市面貌和俄罗斯人在当地的文化传承。

大量的俄罗斯移民也带来了俄罗斯的文化、宗教和建筑等方面的特色,为哈尔滨注入了异域风情的特色。

在当时的哈尔滨,俄罗斯风情的建筑、俄式教堂、俄罗斯式的舞蹈、美食等都在城市中得到了传承,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城市文化。

俄国对哈尔滨的影响还表现在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上。

俄国在哈尔滨建立了一些规模宏大的建筑,比如哈尔滨火车站和索菲亚教堂,这些建筑具有明显的俄罗斯特色,为哈尔滨的城市风貌带来了新的变化。

俄国在当时的哈尔滨还修建了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如汉江铁路、拉芳房、沙尖子站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为哈尔滨的交通和通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哈尔滨成为了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城市。

第二次中俄文化碰撞发生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当时哈尔滨成为了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工业和商贸中心,也是远东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

哈尔滨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俄国的文化传承,使得这里成为了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在这一时期,哈尔滨的文化产出和文化传承均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深受中俄文化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哈尔滨成为了许多文化人士的聚集地。

俄罗斯和中国大陆的文化大师们在这里相遇并交流,同时也与当地的文化人士展开合作。

在这一时期,哈尔滨也成为了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之一,吸引了许多外国文化的传播和导入,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哈尔滨也出现了一些深刻的文化变革。

浅论黑河中俄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浅论黑河中俄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瑷 珲 县 公 署 训令 第 号 为调 查境 内无 约 间人 民克 日查 覆 长 报 由
1交 流 的先 导 — — 经 济 生 活 的 交 流
不 同民族 、 同国家人 民的来 往 , 常是从经济 生活开始 的 。 不 经
黑河 中俄 文化 的交流也 基于此。较早 的往来始于尼布楚 条约签订
名, 风无护照 留居执照者七名。查该俄侨 虽系无护照, 系良 , 具 善 各
种殷 i 4 c 1 2
文化研 究
有正经职业, 令其找具妥保容缓一星期 , 如数起 护照去讫。 复查四 月
份 造报 表 内所列 俄 人姓 名 , 系相 谬 或他 往 别 图 者 , 具 多竞早 已去矣 ” 。
文化 研究 震
浅论 黑 河 中俄 文 化 的交流 与 融合
师 清芳
( 黑河 学院
中图分类 号: 2 G1 2
吴 丽红
14 0 ) 6 3 0
文章编号 : 7 — 8 4 2 0 3 — 4 一 2 1 2 7 9文献标识码 : A
令 警 察 所
案奉 十一 年 十 二 月十 二 日
之后 , 中俄 民间的经济贸易就开始 了。较大 规模的交往 , 从中俄 应 《 瑷珲条约》 订以后 。当时 的经济交往一开始 的情况是 , 签 黑河的商
人在对岸较繁华 的街 区开设摊 床 , 建木板房 , 为临时性店铺 。黑 作
道尹兼交涉员第一三六七号训令 内开案调 查本年六 月间先后奉
流 , 大为多领域的融合。 扩
知 事 : 汝 霖 程
( ) 国 十二 年 六 月七 日 3民
2 交流的深入——政 治、 经济变化引起的交流
民间的交流形式的扩大 , 导致经济交流 内容 的进一步升级。随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哈尔滨历史悠久,曾经是满洲的重要城市,也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在哈尔滨城市史上,有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分别是“俄式哈尔滨”和“中俄文化博览园”的建设。

这两次文化碰撞不仅改变了哈尔滨的城市风貌,也成为了哈尔滨特色文化的源泉。

一、俄式哈尔滨哈尔滨俄式建筑群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哈尔滨城市史上一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尔滨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商业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俄罗斯移民。

这些移民带来了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俄式建筑在哈尔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且成为了哈尔滨的城市景观。

在俄式哈尔滨的建设过程中,哈尔滨形成了独特的中俄文化融合之美。

俄罗斯移民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哈尔滨建筑风格。

哈尔滨市内的许多建筑都展现了这种独特风格,如中央大街上的俄式建筑群、索菲亚教堂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哈尔滨的历史见证,也是中俄文化碰撞的具体表现。

俄式哈尔滨的文化遗产对于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建筑不仅是哈尔滨的城市符号,也是哈尔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哈尔滨将俄式建筑群作为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成为了哈尔滨的一张名片。

二、中俄文化博览园中俄文化博览园是哈尔滨城市史上另一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的产物。

中俄文化博览园是由哈尔滨市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共同合作建设的,旨在促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和合作。

中俄文化博览园建设以中俄文化交流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中俄两国的传统文化、历史风情、工艺技术等,成为了哈尔滨的新地标,也是中俄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哈尔滨的城市发展中。

哈尔滨不仅成为了中俄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成为了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窗口之一。

中俄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哈尔滨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同时也成为了中俄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尤其是在中俄两国的文化碰撞与交流中,哈尔滨曾两次成为重要的节点和见证者,分别是1898年至1903年的“红场之战”和1950年至1960年代的“俄迁”,这两次事件对于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和文化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衰落和沙皇俄国的崛起,中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升级。

在这个背景下,1898年到1903年的“红场之战”成为中俄文化碰撞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爆发在当时的哈尔滨红场附近,红场是当时哈尔滨最热闹的商业区之一,因此得名。

这场战争主要是中国人和俄国人之间的工人斗争,也涉及到了中俄两国政府的角力。

这场战争对哈尔滨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经济的繁荣和中俄文化的交流,哈尔滨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

在这场战争中,哈尔滨的中国人和俄国人对抗,但同时又在工会组织和商业交流方面进行着紧密的合作。

这种合作促进了双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为哈尔滨成为中俄文化碰撞的重要节点奠定了基础。

进入20世纪,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哈尔滨再次成为了中俄文化碰撞的中心。

这一次的文化碰撞源于苏联独裁者斯大林对苏联国内的异见分子的镇压和迫害。

当时,大批的俄罗斯人被迫离开苏联,他们选择来到中国东北,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哈尔滨作为他们的栖息地。

这一现象被称为“俄迁”。

和“红场之战”一样,这一次的俄迁对于哈尔滨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批的俄罗斯人的到来不仅给哈尔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多元文化的氛围。

在这个时期,许多俄罗斯文化的元素逐渐融入到哈尔滨的校园、街道和建筑中。

俄罗斯人带来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也深深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观念。

哈尔滨市政府也积极推动俄迁,提供了许多便利和支持,使得这一文化碰撞更加顺利和深入。

中俄人文交流

中俄人文交流

中俄人文交流中俄人文交流自古便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俄两国在文化、教育、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交流、教育合作以及艺术与体育交流等方面来介绍中俄人文交流。

一、历史背景中俄人文交流的深远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4世纪的元代,中俄两国便开始有了一定的交流。

而自17世纪起,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

特别是经过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中俄两国开始了正式的外交往来,随后的几十年里,文化、教育、艺术和体育等多个领域的交流逐渐展开。

二、文化交流中俄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例如,双方举办了许多文化节、艺术展览和文学交流活动,使两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此外,两国还在语言学习、图书出版和图书馆事业等方面展开了合作,加深了人文交流的内涵。

三、教育合作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两国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师资培训为两国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相互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此外,中俄两国还积极推进教育部门之间的合作,包括学生交换项目、联合研究与合作办学等,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教育合作。

四、艺术与体育交流中俄两国在艺术与体育方面的交流也非常活跃。

在艺术方面,中俄艺术家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创作合作不断推动着两国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同时,中俄两国的舞蹈、音乐、戏剧和美术等艺术团体经常互访互演,将各自的文化魅力展现给对方的观众。

在体育方面,中俄两国的运动员从过去的友谊赛到现在的国际大赛,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

双方的体育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丰富了两国的体育文化,也促进了两国人民的体育交流。

总结起来,中俄人文交流的历史渊源深厚,形式多样且不断发展。

通过文化交流、教育合作以及艺术与体育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中俄两国的人民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

作为重要的亚洲和欧洲大国,中俄人文交流不仅对两国人民的心灵交融产生积极影响,也为世界人文交流的多样化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论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

浅论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
领土。 虽然 丧权 辱 国 的条 约使 中 国领土 失 去 了完整 性 , 但是 贸易 和
的俄 罗 斯 建筑 风 格 , 中 国建筑 师 们 利用 这 些 特 点 营造 出浓郁 的俄
罗 斯文 化 氛 围 。 如: 圣・ 索 菲亚 教 堂 , 它始建于1 9 0 7 年, 它 的建 筑 风 格尽 显宗 教建 筑魅 力 。
的变 化 。
3 . 城 市建 筑 。 尖塔 、 弯顶 、 帐 篷顶 、 倒 悬 卷脚 和雕 花浮 雕 是典 型
二、 俄 罗斯 文化对 东北文化的传播方式
1 . 中俄 交 战 , 边 境 交 流频 繁 发 展 。 1 7 世纪 , 沙 俄 扩 张 势力 侵 入 中国 的黑 龙 江 流域 , 1 6 8 9 年 中俄 签 尼 布楚 条 约 》 , 时 隔百 年 , 俄 罗斯 又 分别 于 1 8 5 8 年 和1 8 6 0 年 强迫 清政 府 签订 不平 等 条约 , 即《 瑷 珲条约》 和《 北 京条 约 》 , 据 此割 占了 中 国东北 1 0 0 多万 平 方 公里 的
八 面来 风 ・ 异域传真 l
浅论俄 罗斯文化对中 国东= = : 匕 文化 的影晌
张 瑶
( 吉林 华桥 外 国语 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7 )
要: 笔 者 指 出 了东北 地 区 中俄 文 化 交流 所 具有 的先 天优 势 , 分 析 了俄 罗斯 文化 在 东北 地 区的传 播 方 式 , 从 而得 出俄 罗斯 文化 已
阔 的平 原 上 , 人 烟 稀少 。 特 殊 的 环境 使 俄 罗斯 人 感 到 孤独 和 荒 凉 。
他们 忍 受 着生 存 环 境 的恶 劣 , 同时 又要 面对 来 自东 方 游 牧 民族 的 方式 , 为东北 居 民所 接受 , 现 在这 些食 品已成 为 东北 居 民 日常饮 食 抢掠 以及 西方 文 明 的侵 略 , 另外 , 俄 罗 斯 人不 断 地 征 战与 扩 张 , 各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值 得 一 提 的是 , t 9 0 0 年, 俄 商 乌鲁 布 列 夫斯 基 为 民族 之 间 的战争 造 成 了俄 罗 斯 东西 方 文 化 的交 融 , 干 百 年来 演 变 满 足侨 民生 恬 的需 要 , 率先 在哈 尔滨 开 办 了啤酒 厂 , 这 是 中国 的第 成 了独特 的俄 罗斯 文 化 。 家 啤酒 厂 。 3宗教 文 化 多元 渗 透 , 群 体 意识 优 越 坚 强。 俄 罗斯 文 化 深受 宗 2 . 语 言与文学。 随着俄罗斯语言的传播 , 东 北 地 区 的 人 们 较 教 文化 影 响 。 从宗 教 出发 , 俄 罗 斯 文化 分 为 两 大 阶 段 : 第一 阶段 是 为认 同俄 罗 斯语 言 的 表达 方 式 。 许 多 俄语 音 译 词被 人 们 应用 到 日

中俄文化交流论文:中俄文化交流问题研究

中俄文化交流论文:中俄文化交流问题研究

中俄文化交流论文:中俄文化交流问题研究中俄文化交流论文:中俄文化交流问题研究【中文摘要】中国与俄罗斯是相依为邻的两个大国。

中俄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上的相互认同使我们在许多问题上有共同的认识,有共同的语言,有相互的信任。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总体发展顺利。

两国文化部每年召开中俄文化合作分委会,定期互办文化节,特别是国家年和语言年的举办,使两国的文化交流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与此同时,在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深化双边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关键。

本文在回顾与审视新时期中俄文化交流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现阶段中俄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进一步深化中俄文化交流提出了对策建议。

【英文摘要】China and Russia are two big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long tradition of people’s friendship and a long cultural exchange history. Mutual acceptance of culture makes us have common recognition, common language and mutual trust on many issues. In recent years,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have developed smoothly on the whole.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two countries holds Sino-Russian cultural cooperation branch committee meetings regularly every year, hosts cultural festivals regularly, especially successfully holding“countryyears”and“language years”makes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the two countries raise to a new level.Meanwhil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he key to deepen bilateral cultural exchanges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 the basic of reviewing and examining the achievements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new period, this paper general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Sino-Russian cultural exchange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ideas for furthering Sino-Russian cultural exchanges.【关键词】中俄文化交流发展成果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英文关键词】Sino- Russia cultural exchangesachievements existing problems constructive ideas【目录】中俄文化交流问题研究【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 绪论 7-12 第一章中俄文化交流的概念及意义 12-18 第一节相关概念的界定12-13 第二节中俄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13-17 本章小结 17-18 第二章中俄文化交流的状况 18-31 第一节官方文化交流稳步增加 18-25 第二节民间文化交流日趋活跃25-30 本章小结 30-31 第三章中俄开展文化交流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1-39 第一节中俄开展文化交流的有利因素 31-34 第二节中俄开展文化交流的不利因素 34-38本章小结 38-39 第四章加强中俄文化交流的对策建议39-49 第一节实施精品工程战略,打造中华文化“名片39-40 第二节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动中俄文化交流走向经常化 40-42 第三节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 42-44 第四节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对俄文化活动,形成对俄文化交流新格局 44-46 第五节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对俄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46-48 本章小结 48-49 结论49-50 参考文献 50-53 致谢 53-5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4。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人文合作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人文合作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人文合作作者:陶丽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6期摘要: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亚太经济的崛起强化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最佳的发展环境。

人文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此合作领域,对夯实两国在民意和社会基础上的合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俄罗斯远东伙伴关系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228-02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在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以及媒体等领域都开展着有序的联系和工作。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地域优势更具备开展人文合作的条件。

[1]一、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文合作的现状(1)学术合作越发深入。

近些年来,东北三省一些高校分别与俄远东地区的高校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主要形式为双方互派教师、招收留学生。

远东地区各大高校积极推广汉语学习,筹建汉学家培育中心。

(2)文化交流愈发频繁。

文化是双边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马戏团、歌舞团在中方的出现,让中国民众对俄罗斯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吉林省曾多次邀请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歌舞团、海参崴歌舞团等巡演,让吉林省的人民看到了异国风情,同时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俄罗斯的民俗文化。

(3)科技合作。

吉林省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主要基地位于长春中俄科技园区。

目前已有一批企业入驻,引进了大批俄罗斯的科技技术,陆续开展了光电子信息技术与激光技术,新兴功能材料与能源材料、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合作。

(4)旅游观光初见规模。

通过旅游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双方的风土人情。

远东地区的阿穆尔河流域、滨海边疆区具有一定的人口优势。

勘察加边疆区自然风光迷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中国东北的冰雪旅游、消夏旅游以及购物旅游优势明显。

现双方具有多条旅游路线,人员往来较为频繁,合作基础良好二、双方人文合作的制约因素对于整体人文合作,双方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阻碍人文交流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如下:(一)中方的制约因素东北三省只有黑龙江省的俄语人才比较密集,其他两个省份相比之下较为薄弱,尤其是吉林省精通的人较少,并且俄语专业学习的人员也比较稀少。

俄罗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互融互动

俄罗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互融互动

俄罗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互融互动逯红梅(黑河学院164300)摘要:中国和中国东北文化易于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发扬光大。

两国友好关系应该建立在战略互信与文化吸引的坚实基础上。

“国家年”活动不能只流于形式,应该增加相互间在文化制度、民众感情和发展道路上的吸引力,从而化解两国在实力上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碰撞。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中国文化互融互动俄罗斯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科学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的创举,都震动了世界。

作为一个领土横跨欧亚的国家,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时动摇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并逐渐使其成为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自身文化显示出多重性。

因而,中国和中国东北文化更易于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国和俄罗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密切联系,文化上彼此欣赏。

中国文化对俄罗斯人民有吸引力,他们想真正理解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中国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的真诚愿望以及中国缔造和谐世界的强烈决心,从而使两国友好关系建立在战略互信与文化吸引的坚实基础上。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色彩斑斓的人文图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解读、辨识、竞争、对话和交融的动力,中华文化不但有自强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

当是时也,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反思自已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以发展中国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华,最典型的如“天人合一”观念,对解决世界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和合”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运用和合概念来指导不同利益关系的相处,强调团结与协作。

“诸子百家”思想中的精华及京剧、杂技、烹调等民间艺术和国粹,都是我们可以传播出去的文化。

现在的俄罗斯文化,由于前苏联崩溃和随后十几年的惨淡经营,出现的消极被动心态尚在整个社会留有很深的阴影,社会结构尚不稳定,内部运行机制还在不断调适中,社会心态比较封闭而敏感,对外来文化有一种抵抗心态。

东北文化中的俄罗斯情结

东北文化中的俄罗斯情结

东北文化中的俄罗斯情结张抗抗:东北文化中的俄罗斯情结我们所面对的这座城市,原名阿勒锦,清代称为哈拉宾,至今仅有一百多年历史。

而它的城市建筑、商业和贸易的兴盛,却与一个多世纪之前直至20世纪上半叶,大量俄籍犹太人、波兰人与白俄贵族的到来有着密切的关联。

1896年,俄国获取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许可,哈尔滨逐渐成为东清铁路的中心。

20世纪初,俄、英、日和捷克等国,在哈尔滨设立了总领事馆,德、法、意等国设立了领事馆,使得哈尔滨在后来的50年间,迅速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由于多国移民的聚集,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

然而,在欧洲、俄罗斯与韩日等多种文明,与东北本土文化(黑龙江省本地的少数民族、关内的移民以及明清被贬斥流放的内地知识分子所共同创建的边地文化)的混合、交融与碰撞中;在一个世纪以后所收获的如此纷繁、杂糅、丰富的东北文化结晶与果实中,俄罗斯文化始终从中呈现出一条清晰而鲜明的脉络,它为中国这个古老的母体,移植并输入了斯拉夫民族强壮的新鲜血液。

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地区——主要是哈尔滨这个城市——从城市街道、建筑风格、市民的生活方式、家庭装饰、家具餐具、餐饮习惯一直到艺术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也许可以认为,哈尔滨是一个有着鲜明异国血统的文化混血儿。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清楚地辨认岁月与时间,在这座城市的许多角落所留下的俄罗斯文明烙刻的印痕。

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中俄边贸进一步发展,在21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下,进入了中俄历史上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热烈、广泛的时期。

在哈尔滨与其它许多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俄国商人,为东北带来了大量商机,带来了对于信息时代高科技文明的渴望,也带来了俄国商人的诚信与粗放。

但近年来的中俄文化交流,更多的是借助商贸之舟,例如服装、电器、音像制品,并以中国对俄国输出的形式得以流通。

1993年我曾访问俄罗斯,我对莫斯科城的第一印象,竟然觉得如此熟悉,似曾相识。

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影响开题报告

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影响开题报告

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影响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东北地区曾经是满洲王朝和清朝的发源地和经济中心,地处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处,历史上影响巨大。

东北作为中国的重要产粮区,也是中国的传统工业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开放的市场。

同时,作为一个边疆地区,东北的文化更是多样和复杂。

社会上流行着多种文化、语言,包括东北本土的民俗文化、汉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日本文化等。

而在这些文化中,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尤为深远。

二、选题意义: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始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清朝时期,占领境内领土后俄罗斯帝国将其列为“外地”,直接造成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动,也带来了外来文化的介入和东北文化的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俄罗斯文化在东北地区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深入,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文化多元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扩展对东北地区文化及其变迁的研究,为东北地区的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选题内容:1.俄罗斯文化在东北地区的传播情况俄罗斯文化在东北地区的早期传播是由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和政治关系引起的。

而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这三个省份,这三个省份也是俄罗斯文化影响最广泛的地区。

俄罗斯文化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宗教、语言、文化、科技、艺术等多个方面,比如教育、出版、艺术交流等。

2.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俄语在东北地区有广泛应用,很多地区的商标标识、街道名称、宣传口号等都出现了俄语,俄语也成为了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贸易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2)风俗和习惯:俄罗斯一些习俗和风俗如传统服饰、饮食习惯、节日习俗等也深入到东北地区,深受东北地区的人们喜爱。

(3)艺术:俄罗斯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也广泛流入到东北地区。

其中,像芭蕾舞、交响乐等有法式艺术倾向的艺术形式在东北地区受到广泛欢迎。

俄罗斯文化交流发言稿范文

俄罗斯文化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俄罗斯文化交流的话题。

俄罗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此,我愿以一位文化交流者的身份,与大家分享我对俄罗斯文化交流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俄罗斯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俄罗斯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俄罗斯人民在生活、生产、艺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从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到东正教的传播,再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欧洲文化思潮的传入,俄罗斯文化始终与世界文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二、俄罗斯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1. 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从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到契诃夫、高尔基等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俄罗斯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精神世界。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俄罗斯音乐俄罗斯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作曲家,到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等现代作曲家,他们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俄罗斯音乐不仅展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3. 俄罗斯美术俄罗斯美术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从列宾、苏里科夫等现实主义画家,到马列维奇、夏加尔等现代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俄罗斯人民的情感和智慧。

俄罗斯美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4. 俄罗斯戏剧俄罗斯戏剧在世界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从普希金、格里鲍耶陀夫等剧作家,到契诃夫、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现实主义剧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俄罗斯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俄罗斯戏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世界观众的喜爱。

三、俄罗斯文化交流的意义1. 增进了解与友谊俄罗斯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俄罗斯的了解,促进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

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与现状中俄两国在古代就存在着一些交流和交往,比如双方在经济、军事、文化和学术方面建立了深厚的联系。

尤其在文化方面,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呈现出一种互补和互相取长补短的形态。

而在当代,随着国际关系的加强和人民的交流,中俄之间文化交流呈现出了多元化、广泛化和深入化的趋势。

一、历史背景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早在唐代,中国传统文化就传到了东北,紫禁城也曾出现过满族的大臣和皇帝,而今天的东北满族仍然保留着不少中国的习俗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与之不可分离的是俄罗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在十六世纪,随着俄罗斯向东扩张,俄罗斯的文化对东方的影响逐渐加深。

当时,中国西北地区的胡里改、哈密等地已经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发生了交流。

到了近代,俄罗斯文化的科学、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成果也向中国传播,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上世纪的20年代,中国有不少年轻的文化人进入苏联留学,接受了苏联的先进文化观念和思想。

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借鉴了不少宝贵的文化资源。

例如,苏联的许多科学家都学习过中国古代文学,而中国对苏联传统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战争期间,两国文化交流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在苏联的支持下,中国“抗日救国”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现状在当今大环境下,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全面化的特点。

两国不仅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表演艺术等方面开展了交流,也在文物修复、学术研究、语言教学等方面加强合作。

从表演艺术的角度来看,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非常活跃。

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古典音乐、民族器乐等文化项目都在中国进行巡演。

同时,中俄的文化院校之间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北京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开展了合作研究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也合作开展了课程交流和科学合作项目。

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也非常丰富。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

论哈尔滨城市史上两次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的一颗明珠,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城市历史。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哈尔滨曾经两次经历了重要的中俄文化碰撞,这两次文化碰撞对哈尔滨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文化碰撞发生在19世纪末期,当时哈尔滨地区是清朝领土,俄国人在此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开拓和建设。

这一时期的哈尔滨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俄国人的到来给哈尔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俄国人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宗教、艺术产业和风俗习惯,与当地的汉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融合和交流。

哈尔滨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俄式建筑,俄式广场和俄式风情街,这些建筑和风格成为了哈尔滨城市特色的一部分。

在这一次文化碰撞中,哈尔滨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受到了明显的俄国影响,不仅仅在于建筑风格上的融合,更在于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上的影响。

俄国人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科学技术和教育制度,这些都对当时的哈尔滨城市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国文化的传入,使得哈尔滨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城市,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为哈尔滨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次文化碰撞也同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俄国人在哈尔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开拓,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俄国人的到来,使得哈尔滨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剥夺,当地居民的生活遭受到了极大的困扰。

俄国文化的传入也导致了当时哈尔滨社会的不稳定,俄国文化与当地汉族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摩擦和冲突。

这一次文化碰撞对当时的哈尔滨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文化碰撞发生在20世纪初期,当时哈尔滨地区成为了俄国流亡政府的所在地。

在这一时期,哈尔滨成为了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俄国流亡政府带来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使得哈尔滨成为了一个充满国际化氛围的城市。

流亡政府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哈尔滨的政治生态,也对哈尔滨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析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

浅析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

浅析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0 引言 (3)1 俄罗斯文化及其传入中国东北 (4)1.1 俄罗斯的文化特性 (4)1.2 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的传播方式 (4)2 俄罗斯文化传入中国东北的原因 (6)2.1 自然原因 (6)2.3 人文原因 (7)3 俄罗斯文化中国化 (10)3.1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 (14)3.2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东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结论 (3)参考文献 (14)题目:浅析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摘要:本文对俄罗斯文化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比较,阐明了俄罗斯文化传入中国东北的主要方式,包括俄罗斯侨民,旅俄华侨,中东铁路修建、兴建和经营工商企业,军事入侵等。

同时对俄罗斯文化传入中国东北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揭示了俄罗斯文化与中国东北文化交流的必然性。

近现代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较大,已深入到中国东北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代中国以及中国的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交流融合需要更进一步加深,并通过两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增进两国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关键词: 俄罗斯文化中国东北文化0 引言处于东北亚文化圈的俄罗斯文化,是加入到东北文化中最晚的一个类型,并且是东北亚中唯一的一个非东方型文化。

俄罗斯文化对于东北亚文化有很大影响,对于我国而言,东北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使其与俄罗斯文化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特别是近代以来,俄罗斯文化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传入东北地区,既有文化产品的传入,又有大量的移民和侨民。

俄罗斯文化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影响很深、很广泛,包含了生活、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研究解读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地区文化的影响更加有利于促进中俄两国的深人交往和发展,因此,一直以来国内学术界都很重视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交融。

例如:就文化特色而言,雷丽平[3]在《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特征》中强调俄罗斯文化中的“双重性”、“两极性”以及综合东西方文化有点的集体主义,坦诚、淳朴等优良品质是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

吉林省同俄罗斯远东发展经贸合作的潜力与对策

吉林省同俄罗斯远东发展经贸合作的潜力与对策

作者: 王世才
作者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东北亚论坛
页码: 76-80页
主题词: 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经贸合作;俄远东;工艺技术;滨海边疆区;劳务合作;食品工业;记帐易货贸易;合作伙伴;出口商品
摘要: 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理位置邻近,双方在经贸合作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易货贸易、劳务合作、合资企业、技术合作、科技交流方面合作的潜力很大,具有广阔的前景。

吉林省在对俄经贸合作中要经常重视出口商品的质量,树立名牌产品形象;发挥吉林省优势,加强农牧业出口商品基地建设;选好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避免大的投资风险,在俄境内建立过渡性经贸实体;大力开展沿边、沿海跨国旅游业。

论中俄东部边疆地区的文化交融与发展

论中俄东部边疆地区的文化交融与发展

论中俄东部边疆地区的文化交融与发展
吴振刚
【期刊名称】《大庆社会科学》
【年(卷),期】1998(000)006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吴振刚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5
【相关文献】
1.中俄饮食文化在哈尔滨的交融 [J], 赵博雅
2.俄加入世贸组织后中俄毗邻地区的文明交融与共赢——第一届中俄毗邻地区合作发展论坛纪要 [J], 李加洞
3.互利双赢和谐共进——中俄边疆地区合作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J], 刘爽
4.从东北亚文化地志看中俄东部边疆地带文化交流 [J], 袁鹏
5.边疆地区高校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研究 [J], 王广利;张朝乐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1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王世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摘要:历史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广泛而深远的,当代中国及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应当加强。

对东北而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迫在眉睫,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文化交流已得到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中俄两国东部边疆地带的文化交流对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东北文化;俄罗斯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0246(2007)01-0154-03一、历史上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古代历史上,俄罗斯与中国东北地区就有悠久的交往历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为中俄东部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条件,两国进入了和平交往时期。

此后直到19世纪中叶,双方的往来基本上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

当时双方往来主要是边境贸易。

从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止,是沙皇俄国扩大对中国殖民侵略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主要是在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的快速传播时期。

当时俄罗斯文化的传播,是与中东铁路的修筑相关联的,由于俄国人在中东铁路沿线所拥有的特权,使俄罗斯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通过传教、建东正教堂、兴建和经营工商企业、办报刊、开办学校、建立文化团体和文化设施,大量传播了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形式:1.通过俄国侨民。

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俄侨以俄罗斯族人居多。

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也主要与他们有关。

哈尔滨是俄国侨民在中国东北的最大聚居地,在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2.通过旅俄华侨。

19世纪60年代,清朝在东北地区开禁放垦,大批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移民北上进入东北地区。

19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俄国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一部分汉族移民继续北上,越过边界,进入俄境。

有的从山东乘船直接进入俄国在远东的天然良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据统计,1900年海参崴共有旅俄华侨36700人。

中国人进入俄国还有一种情况,即随着西伯利亚的开发,特别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俄国政府从中国招募了大批华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作者简介:王世才(1949-),男,吉林扶余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爆发后,俄国政府招募华工迅速升温。

到十月革命爆发前夕,旅俄华侨已达40万人。

[2]生活在俄国的华侨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逐渐学会了俄语,生活习惯也已经大半俄罗斯化。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娶俄罗斯女子为妻,所生子女的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特点。

十月革命后,旅俄华侨及其子女大部分回到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由此把俄罗斯文化传入中国东北地区。

3.通过修建中东铁路,兴建和经营工商企业。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筑,沙俄铁路当局和沙俄资本家在中东铁路沿线各大城镇设立了许多工厂和洋行。

俄国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最先在中东铁路沿线传播的。

从1901年在玉泉站修建喀山圣母教堂和一面坡站建谢尔盖教堂起,至1917年十月革命总共建了16所教堂,截至1937年铁路沿线一共建起40余所东正教堂。

俄国人通过在该地区办报刊大大推进了俄罗斯文化在铁路沿线的传播。

据俄罗斯学者斯特留切柯统计,仅1901至1917年间,俄国人就在中东铁路沿线创办刊物71种,其中在哈尔滨办杂志27种,报纸39种。

俄国人在中东铁路沿线开办了大量学校,特别是中东铁路管理局所在地哈尔滨市。

据不完全统计,1898至1917年间,俄国人仅在哈尔滨一地就开办了20多所各类学校。

在办学和办刊的同时,铁路沿线出现了许多俄国人的文化设施和文艺团体。

据统计,截至1917年,仅哈尔滨一地的俄国人文化团体就有20多个。

新中国建立后,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更是加快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949年10月至1952年末,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向我国提供援建项目42项,其中有30项设于中国东北地区。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东北出版了许多介绍苏联和翻译苏联的作品。

其中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法捷耶夫的《毁灭》、《铁流》、《青年近卫军》,富尔曼诺夫的《夏伯阳》,科斯捷米扬斯卡娅的《卓娅和苏拉的故事》等,这些苏联作家的作品对中国东北青年的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当代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中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俄罗斯独立后,中俄两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发展两国的新型国家关系,不断扩大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中俄两国关系从友好邻邦关系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边关系不断加深。

1992年12月,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双边关系由正常化发展到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关系。

1994年9月,两国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确立了两国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6年4月,两国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关系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2001年7月,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04年,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

2005年,两国发表了《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上述文件的签署使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日益巩固,并且促进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

随着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两国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从1991年起,两国各有100多个文艺团体进行了互访,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也有几十个文艺团体进行了互访。

从2001年起,中国每年有1万多名留学生在俄罗斯学习,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赴苏留学生的总和,其中中国东北留学生约占1/3。

两国旅游合作持续发展。

从2005年9月起,俄罗斯正式成为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国。

2004年,俄罗斯赴中国旅游人次近180万,比上年增长2918%;中国赴俄旅游人次近81万,比上年增长2214%,其中东北人占50%。

继2004年成功举办中俄青年友谊年之后,两国政府又决定于2006年和2007年互办俄罗斯年和中国年。

中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

551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651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中西交流史研究2.当代俄罗斯文化的欧亚双重特征更趋明显,中国及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更加活跃俄罗斯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之一。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科学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的创举,都震动了世界。

作为一个领土横跨欧亚的国家,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时动摇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并逐渐使其成为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自身文化显示出多重性。

因而,中国和中国东北文化更易于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

3.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必然性俄罗斯独立后,中俄东部边疆地区成为两国唯一的接壤地区,两国在这一地带保持着直接的经济与文化接触。

这一地带,从经济方面来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发展潜力巨大。

中俄双方各有所长,各有所需,互补性强,这是双方合作的主要基础。

从文化方面来说,中国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俄罗斯则在西方文化中独树一帜。

经过长期的交往,双方已互相影响,形成了新的文化融会。

随着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加深,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既维护了本地区的和平,又会产生积极的辐射作用,促进和带动更广阔地域的发展,为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典范。

4.当代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发展趋势古代斯拉夫民族与中国相距甚远,难于接触,即使有所接触,也带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与局限性。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十月革命爆发,中俄东部边疆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俄国对中国东北的征服这一形式进行的,带有强制性和不平等的性质。

十月革命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以前,中苏文化交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文化交流的内容多偏于政治思想的传播和军事力量的合作,当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当时双方的文化交流仍是相当有限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共同的意识形态、共同的社会制度使中苏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据统计,1950~1965年,苏联出版有关中国的书籍达1014种,中苏文化交流的盛况空前。

我们今天用历史的眼光反思这一时期的中苏文化交流,尽管成就很大,但带有中国向苏联一边倒的性质。

这种非正常状态的中苏文化交流自然与当时两国的国情、政治思想以及国际形势紧密相连,因此,一旦双方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文化交流便戛然而止,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黑海和波罗的海港口,远东海港的作用日益增长,同前苏联相比,俄罗斯已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一个亚太国家。

但由于各种原因,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中暂时并未发挥主要作用。

国内的经济困难,远东地区生产技术的落后以及基础设施薄弱,使俄罗斯处于不利的地位。

如果俄罗斯不扩大对外开放,那么就很难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这也要求俄罗斯加强同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尤其同中国东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反观中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能否进行广泛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迫在眉睫,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文化交流已得到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1]唐戈.19世纪末叶以来俄罗斯文化在东北地区传播的主要途径[J].学习与探索,2003,(5).[2]张福山,周淑珍.哈尔滨与红色之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尚永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