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二十四章 50、60年代小说概述(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手法简单化 片面追求大众化、民族化,用狭隘的现实主义,使用 图解历史、图解政治的方式进行创作,造成了公式化、 概念化倾向,主要是肯定性歌颂,缺少对生活的深层 次挖掘。作家的个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4、人物形象扁平化 主要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形象,人物形象类型化、 模式化。 5、作家非专业化 作家往往借助自己熟悉的历史和生活写作,具有历史 再现性质,文学创作的修养不够,许多成为了“一本 书作家”,如杜鹏程、洪波、杨益言等,作家的文学 素养不能够支持长期的创作。
革命历史战争题材小说的特点
史诗风格:用文学的形式真实的再现某一时期, 某一事件的社会场景,理性的共性取代了感性的 个性,作者不能深入历史、反思历史的悲剧性因 素。 纪实品格:常常以真人真事为题材,具有自传色 彩。作者多是战争的参与者,他们多为客观叙事, 而不是将自身生命沉潜于历史,进行主观探索。 政治色彩:体现政治的要求和导向,进一步强化 了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这种创作方法后来演变 为“三结合”的极端。
《乘风破浪》(草明) 《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
五、干预生活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 《田野落霞》(刘绍棠) 《改选》(李国文) 《灰色的帆蓬》(李准)
六、人情人性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2.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
3.艺术形式有新的探求与创造
创作缺陷
Baidu Nhomakorabea
1、文艺政治化 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理解的简单、机械化 文艺表现政治、革命、战争,文艺为社会的服务 直接理解为对政治的服务。文学主要集中与对党 领导下的革命运动、战争的表现,有对政策图解 的倾向。 2、题材单一化 主要集中于现实和历史题材,以党的革命斗争和 现实政策为主要参照点。忽视了社会生活丰富性、 复杂性。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
这部作品的第一、二卷于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二年相继问世。第一部以 相当充分的篇幅描写了解放初期上海滩上以徐义德、朱延年为代表的一 群工商业资本家向无产阶级发起的猖狂进攻。他们自恃有外国政治、经 济势力作靠山,阴谋策划抽逃资金,构筑好上海、香港、纽约三道防线, 准备与无产阶级作最后的较量。
二、抗日战争
《风云初记》(孙犁 《铁道游击队》(知侠) 《敌后武工队》(冯志)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 《苦菜花》(冯德英)
三、二三十年代(抗战前)
《小城春秋》(高云览),厦门大劫狱 《青春之歌》(杨沫),30年代前期北平 《三家巷》(欧阳山),20年代南国风云
《一代风流》第一卷,酝酿达十五年之久,它叙述了一个名叫周 炳的打铁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半生经历,力图反映出从1919至 1949这三十年来中国历史的革命进程。
50、60年代小说概述 之现实生活题材
土改 农业合作化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
一、新的婚姻家庭观
《登记》(赵树理) 《结婚》 《一架弹花机》(马烽) 《新事新办》 《强扭的瓜不甜》(谷峪)
二、农业合作化
《不能走那条路》,李准
写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作品,除了在《人民日报》 等全国四、五十个报刊转载外,还被改编成话剧、梆 子、坠子、连环画等,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对推动农 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三里湾》(1955),赵树理
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山乡巨变》,周立波
出现了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创业史》,柳青
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道路、阶级。
三、劳动妇女
《李双双小传》(李准,1960)
烙有“大跃进”时代左倾冒进的印记。
《静静的产院》(茹志鹃) 《新结识的小伙伴》(王汶石)
社会主义建设热潮把吴淑兰这样的“好媳妇” 卷进了生活的激流,成为和张腊月一样的建设 新生活的闯将
四、工业建设
《铁水奔流》(周立波) 《百炼成钢》(艾芜)
1957年出版,小说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某炼钢 厂在恢复和扩建过程中既炼钢又炼人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以秦德贵为代 表的先进工人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红旗谱》(梁斌),从本世纪初叶开始 《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短篇) 长征时期
四、建国之初(抗美援朝)
《三千里江山》(杨朔) 《上甘岭》(陆柱国) 《洼地上的“战役”》(路翎)
五、其他历史
《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 《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
创作成就
1.作品题材广,主题挖掘深
第二十四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第一节 50、60年代小说概述 之历史题材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兴起的原因
1.作家的亲历 2.现实政治活动的需要 3.新的社会、新的生活、新的时代的要求
“三红一歌一史”
一、民主革命(解放战争)
《保卫延安》(杜鹏程) 《红日》(吴强)--孟良崮战役等 《林海雪原》(曲波)--剿灭东北土匪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渣滓洞 《百合花》(茹志鹃,短篇) 《黎明的河边》(峻青,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