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原文、注释及解析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临安春雨初霁[宋] 陆游世味年来薄如纱②,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③,晴窗细乳戏分茶④。
素衣莫起风尘叹⑤,犹及清明可到家⑥。
〔注释〕①本篇选自陆游《剑南诗稿》。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将知严州,由山阴到临安等候召见之时作此诗。
临安,南宋城都,今浙江抗州。
②世味,对人情世态的兴味;此指对仕宦的兴趣。
③矮纸,犹短纸。
草,指草书。
④细乳,茶中精品。
宋代北苑茶有白乳头、石乳、滴乳等。
⑤素衣,白衣。
⑥犹及,还能赶上。
〔解析〕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陆游被任为朝请大夫,权知严州,由山阴被召入京,居于西湖畔。
诗即作于此时。
陆游生活在动乱黑暗的南宋时期,朝廷的昏聩、世态的炎凉、官场生涯的庸碌鄙俗,激起了他对仕宦的不满和憎恶,致使弃官归乡的念头日趋强烈。
追昔抚今,诗人感慨万千,一吐胸中块垒,鲜明地表示,自己对入世为官的兴味已经薄如轻纱,出语痛快淋漓而又发人深省。
一个渴望建立功业的有志之士,何以会萌生如此想法?其弦外之音,不言自明。
此句与其说是自明心迹,不如说是愤激于官场的昏暗。
“薄如纱”的比喻,看似平平,用在这里却极有份量。
诗人厌倦了官场生活,想与之决裂,又身不由己,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中。
“谁令”问得突兀,似在责问朝廷:既然你们排挤、迫害主战派,又为何召我入京? 又似在自责、自怨、自叹。
一句诘问,寓藏着多少难忍的悲愤、难诉的苦衷、难遣的烦恼! 百般无奈,于是只能故作旷达,自我排遣。
三、四两句略作盘旋,点染雨中雨后情事,全从听觉着笔。
春天京城无迅风急雨,只有和煦的春风;夜阑人静之时,濛濛细雨随风飘洒,那轻轻的淅沥声,听来令人畅快。
置身于这春夜雨景,世俗的喧嚣、政事的烦恨均荡然无存,心情显得格外幽闲恬静。
无须多言,仅“一夜听”三字,即足以说明他此时已心与景会,并为之深深陶醉,整个身心都融合于大自然了。
清晨,雨过天晴,深巷中频频传来卖杏花声。
高中《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宋代〕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一、译文及注释译文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注释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茶中的精品。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
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
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
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二、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三、创作背景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春天,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2024年《临安春雨初霁》原文及赏析
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⑹明朝(zhāo):明日早晨。
⑺矮纸:短纸、小纸。
⑻斜行:倾斜的行列。
⑼草:指草书。
⑽晴窗:明亮的窗户。
⑾细乳: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⑿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⒀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⒁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临安春雨初霁》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200字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200字《临安春雨初霁》译文及赏析《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
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临安春雨初霁》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霁(霁)jì雨雪停止,云雾散,天放晴朗。
卖花声,是临安的本地风光。
小楼深巷二句,化用陈兴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句“杏花消息雨声中”。
矮纸,即短纸。
草,草体字。
细乳,指沏茶时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
分茶,品茶。
分,鉴别之意。
此二句,写春雨初晴,闲居无事,以写字、分茶作为消遣。
素衣犹及二句,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意谓京城里肮脏势力,把人品都玷污了。
译文1: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
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慨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译文2:如今的世态人情薄如绸纱,可是谁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春雨的声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会有人卖杏花了。
短小的纸张,我斜着运笔无聊地写写草书,在小雨初睛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现的白色小泡沫,游戏般分辨茶的等级。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译文3: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残花飞雪里。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的临安城景色。
春雨初霁,山上残花散落,雪中飞舞,城中的山盟虽然存在,但是锦书难以传达。
诗人希望不要嘲笑农家的粗鄙,他们可以留下美酒和丰盛的食物来款待客人。
接下来的两句,是表达对心境的描写,诗人坦言自己坚强如冰,儒雅如玉。
整首诗简练、优美,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豁达的胸怀。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原文+赏析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原文+赏析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翻译】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感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赏析】“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
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赢马乾残刍”,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
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
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
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
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
古诗临安春雨初霁翻译赏析
古诗临安春雨初霁翻译赏析《临安春雨初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前言】《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
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
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注释】⑴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⑵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⑶客:客居。
⑷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⑸深巷:很长的巷道。
⑹明朝:明日早晨。
⑺矮纸:短纸、小纸。
⑻斜行:倾斜的行列。
⑼草:指草书。
⑽晴窗:明亮的窗户。
⑾细乳: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⑿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
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⒀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
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⒁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
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翻译】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鉴赏】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
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临安春雨初霁的诗意及解析
临安春雨初霁的诗意及解析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临安春雨初霁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陆游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春天,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原文:《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茶中的精品。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
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
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
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诗意: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赏析: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
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
临安春雨初霁古诗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临安小楼上听春雨淅沥的情景,以及次日清晨在深幽的小巷中听到叫卖杏花的声音,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诗中通过描绘绵绵的春雨和淡荡的春光,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此诗的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厌倦官场的情绪,同时也表达了对京城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颔联和颈联则写出了诗人在京城的闲情逸趣,通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诗句描绘出京城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闲适心态。
尾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则表达了诗人的风尘之叹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临安春雨初霁》虽然不像陆游其他诗作那样豪壮勃发,但却于浅淡低回之中蕴含着无穷的韵致。
这首诗通过描绘临安春雨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赏析《临安春雨初霁》原文赏析《临安春初霁》原文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
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赢马乾残刍”,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
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
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
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
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
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
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
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及赏析(最新)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及赏析临安春雨初霁朝代:宋代作者: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注释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
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
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
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赏析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
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
所以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
于是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临安春雨初霁》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翻译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感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临安春雨初霁》诗歌赏析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诗人
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
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
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
杨万里临安春雨初霁原文及赏析
杨万里临安春雨初霁原文及赏析杨万里(1127-1206)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其中《临安春雨初霁》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临安春雨初霁》的原文内容,并进行详细的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如下:临安春雨初霁,花气袭人时。
绿杨带雨浸轻尘,芳魂不肯寄他人。
清风吹过翠竹林,鸟儿歌唱欢欣。
山城一片明媚景,尽把春光吟入文。
杨万里以临安作为他的故乡,对于这座地方怀有深深的感情。
《临安春雨初霁》描绘的是临安春天的一幕景色,通过作者的细腻描写,读者仿佛可以看到春雨之后,清新的花气弥漫在空气中。
首先,诗中提到的“绿杨带雨浸轻尘”,展现出了大自然的万物苏醒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雨过后,绿杨上的水滴沾湿了轻尘,给人以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
这种描写技巧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情感。
绿杨既可以代表春天的美好,也可以象征着诗人深深根植于故土的情感。
其次,诗中写道“芳魂不肯寄他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深情。
芳魂在这里可以指代花香,诗人希望自己的芬芳不被寄托在他人身上,而是要将自己独特的美丽和情感保留在自己的心底。
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诗人的自尊和坚持,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和情感的独特追求。
诗的下半部分,通过描绘清风吹拂翠竹林和鸟儿歌唱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风拂过竹林,使得整个春天更加宜人。
鸟儿高唱欢欣,使得整个山城充满了喜悦和愉悦的氛围。
尽管诗中没有具体描述山城的景色,但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将春光吟入文,使得读者可以从诗的文字中感受到他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总之,杨万里的《临安春雨初霁》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临安春天的自然美景和诗人深深的情感。
诗中的文字简洁明快,抓住了春天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杨万里的文学才华,感受到他对自然和情感的敏感洞察。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原文及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原文及赏析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原文及赏析原文: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作者:陆游朝代:宋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
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
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赏析:“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
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赢马乾残刍”,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
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而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多被后代人用作暗喻暗讽,有新旧更替之意。
与“清风无故乱翻书”有相同作用,都是暗讽新朝代更替旧朝代。
《临安春雨初霁》译文及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译文及赏析《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
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接下来就由带来《临安春雨初霁》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某某某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霁(霁)jì雨雪停止,云雾散,天放晴朗。
卖花声,是临安的本地风光。
小楼深巷二句,化用陈兴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句“杏花消息雨声中”。
矮纸,即短纸。
草,草体字。
细某某某,指沏茶时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
分茶,品茶。
分,鉴别之意。
此二句,写春雨初晴,闲居无事,以写字、分茶作为消遣。
素衣犹及二句,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意谓京城里肮脏势力,把人品都玷污了。
译文1: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慨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译文2:如今的世态人情薄如绸纱,可是谁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春雨的声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会有人卖杏花了。
短小的纸张,我斜着运笔无聊地写写草书,在小雨初睛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现的白色小泡沫,游戏般分辨茶的等级。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译文3: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诗词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诗词赏析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 ①“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
②“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③“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
【译文】: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 [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 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 ,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 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感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赏析】: “小楼”一联是陆游 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 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绵绵的春雨, 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
历来评此诗 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 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但没有注意到它在 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其实,“小楼一 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 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 眉间心头。
李商隐 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
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 卧听赢马乾残刍”, 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1/5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
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 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 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 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作什么呢?于是 有了五六两句。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译文]睡在小楼上一整夜听着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第二天早上,屋外深巷里又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出自]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出自宋·陆游【名称】:《临安春雨初霁》【年代】:南宋【作者】:陆游【体裁】:七律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1)霁(霁)jì雨雪停止,云雾散,天放晴朗。
(2)卖花声,是临安的本地风光。
小楼深巷二句,化用陈兴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句“杏花消息雨声中”。
(3)矮纸,即短纸。
草,草体字。
细乳,指沏茶时水面泛起的白*泡沫。
分茶,品茶。
分,鉴别之意。
此二句,写春雨初晴,闲居无事,以写字、分茶作为消遣。
(4)素衣犹及二句,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意谓京城里肮脏势力,把人品都玷污了。
翻译: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
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所玷污。
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赏析: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晚年时期,寄情于景,感慨世态炎凉和*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在“客居寂寞与无聊的生活”中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作,“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本诗的名句。
两句诗传达出*南春*之美。
春夜气候宜人,静卧小楼,听细雨潺潺,如蚕食桑。
雨既可“听”,自然是连绵细雨。
如是狂风暴雨,噼*叮当,心情紧张,门窗紧闭尚不及,更哪来悠然听雨兴致。
“听雨”正是诗人怡然自得心情的表现。
一夜春雨,杏花绽放,*南换新装,何等快捷!诗人期盼着明天一早小巷深处卖花声,又是何等惊喜兴奋!难怪一夜无眠听雨声。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
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
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作品原文临安春雨初霁⑴陆游世味⑵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⑶京华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⑸明朝⑹卖杏花。
矮纸⑺斜行⑻闲作草⑼,晴窗⑽细乳⑾戏分茶⑿。
素衣⒀莫起风尘叹⒁,犹及清明可到家。
作品注释⑴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⑵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⑶客:客居,原作“驻”,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⑷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⑸深巷:很长的巷道。
⑹明朝(zhāo):明日早晨。
⑺矮纸:短纸、小纸。
⑻斜行:倾斜的行列。
⑼草:指草书。
⑽晴窗:明亮的窗户。
⑾细乳: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校按:分茶指宋人饮茶之点茶法,乃将茶置盏中,缓注沸水,以茶筅或茶匙搅动,无何盏而现白色浮沫,即所谓细乳。
⑿戏,原作“试”,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
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⒀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
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⒁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
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作品译文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鉴赏《临安春雨初霁》译文及赏析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鉴赏《临安春雨初霁》译文及赏析《临安春雨初霁》是由陆游所创作的,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
但他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梦,只好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临安春雨初霁》,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临安春雨初霁》宋代: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译文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临安春雨初霁》注释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
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
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
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
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
杨万里临安春雨初霁译文及赏析
杨万里临安春雨初霁译文及赏析杨万里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的《临安春雨初霁》一首描绘了春日雨后的临安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沉浸其中的情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疏疏的临安雨,点点的东风泪。
世上无穷事,日与夜精神。
草木雨湿后,长安花雨初霁。
眼看几日朝,丈夫回首向西。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及赏析:疏疏的临安雨,(译文:稀疏的雨滴在临安)点点的东风泪。
(译文:飞溅的东风泪水)赏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和风的特征,展现了临安春天的雨水和微风带来的泪水,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意蕴。
世上无穷事,(译文:世上的事情数不胜数)日与夜精神。
(译文:日夜不停地努力)赏析:诗人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辛勤努力和精神状态的不断奋发。
草木雨湿后,(译文:雨后的草木翠绿)长安花雨初霁。
(译文:长安的花雨初露)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春雨洗涤后的翠绿和花朵的盛开,表达了春天带来的生机和美丽。
眼看几日朝,(译文:眼看着几天的日子)丈夫回首向西。
(译文:男子回头向西)赏析:诗人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同时也抒发了男子对故乡的思念和追忆之情。
这首《临安春雨初霁》通过对临安春天细雨后的景色描绘,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中每句都能带给读者清晰而美好的意境,整体表达流畅自然,给人以舒适愉悦的阅读体验。
杨万里以其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塑造了独具特色的诗意世界,成为明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创作不仅在当时受到了赞誉,而且至今仍然对后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临安春雨初霁》的译文及赏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杨万里这位文人画家的诗作,感受他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文化中对自然的深情与对生活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安春雨初霁》诗词赏析
张莘苗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大诗人,陆游。
他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
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表,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七律《临安春雨初霁》中的颔联,生动地描绘出临安春雨初晴的明媚春光。
“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未眠,表现他心情不安,“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
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作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
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
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
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
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
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
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持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赏析感悟】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
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
此诗是淳熙十三年陆游在山阴时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的时候所作。
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不是有点奇怪吗?
颔联点出“诗眼”。
听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杏花,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晶晶、香喷喷的春色,浓而淡,淡而又深,深而且远。
但细品一下,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
在这春夜里他为何事辗转反侧呢?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又能给他一些什么样的愉悦和抚慰呢?不能。
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清幽得空寂的春晨中独自惆怅。
接下去的头联不更道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吗?“闲作草”、“戏分茶”,一生出入于战场生死,贯游于天南海北,时刻思虑着报国和爱民的陆游,竟也“闲”而又“戏”了!在诗人眼中,临安春色,何其清淡寡味,人情何其冷漠,世味何其索薄,壮志更是无从去提起一字,只有在“闲”“戏”中打发时光。
尾联虽不象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和作《为顾彦先赠好》:“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却也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
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
整个一首诗,虽然写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也是“薄”春。
春天虽美,但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中,却引不起多少留恋。
在陆游的众多著名诗篇中,有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如《关山月》、《出篱门迎凉有感》;有寄梦抒怀、悲愤凄切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陈词,就是笔墨纵横,抚古思今,都是雄壮的大气磅礴之作;作者也有优美淳朴的乡村生活描写,如《游山西村》;也有缅怀爱情、追思往日幸福的伤感之作,如《沈园》。
等等这些,都与《初霁》极不相似。
《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1178)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
“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
淳熙十三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在临安写了此诗。
严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朝廷对皇帝,对人生对社会作出一些阴暗的结论。
与他的许多寄梦诗不一样,在深夜,万籁俱寂时,作者眼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可以对着旷远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想,说任何放言达词。
而身在繁荣帝都,作者却身不由己。
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
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
但他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梦,只好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
可以说《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
在几乎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贯的豪情。
《书愤》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自己悲壮一生的总结。
“早岁那知世事艰”,却终有胆量说“千载谁堪伯仲间”,把一生留给历史公断。
《初霁》、《书愤》的比较可以显现出诗人感情思想的一个短时期的反复。
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上的。
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表达于诗文,终于又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官。
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急风暴雨。
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
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
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
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
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
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
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我们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