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查各项目组合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大便常规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

大便常规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

大便常规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
1、粪便潜血
正常参考值:阴性;
意义:阳性,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伤寒、溃疡病、肝硬化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2、粪胆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和肝性黄疽等;
3、粪便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阻塞性黄疽等;
4、粪便细胞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
临床意义:红细胞出现和增多,见于痢疾、肠炎、结肠癌、痔疮出血等白细胞增多,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
5、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
正常参考值:阴性无致病菌;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结核、急慢性肠炎等;同时可根据药物敏感,选择有效的抗菌素;
6、粪便颜色
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红色,见于痢疾、结肠癌、痔出血等;陶土色,见了各种原因所致阻塞性黄疽等;绿色,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黄绿色,见于伪膜性肠炎等;
7、粪便形态
正常形态:成形软便;
临床意义:粥样或水样稀便,见于急性胃肠炎、、伪膜性肠炎等;粘液性或脓血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炎、小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等;凝乳块便,见于婴儿乳汁消化不良等;细条状便,见于结肠癌等所致直肠狭窄;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临床粪便检验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一览表

临床粪便检验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一览表

上皮细胞:偶见或无。
1.白细胞增多:见于细菌性痢疾及各种肠道炎症,如急性肠炎、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以及食物中毒、肠道菌群失调、血吸虫病等。过敏性肠炎及肠道寄生虫病时,还可见嗜酸粒细胞。
2.红细胞增多:肠道下部炎症、糜烂、出血等均可见多量红细胞出现,常见于肠道下段炎症、糜烂或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急性血吸虫病、痔疮、肛裂、结肠癌、乙状结肠癌等。
3.粪胆原和粪胆素同时减少提示胆汁分泌机能减退或胆道部分阻塞;两者阴性主要见于肿瘤或结石完全阻塞胆总管时,此时粪便呈白陶土色,而病情好转或恢复正常时又转为阳性。
食物残渣检查
有少量植物细胞、淀粉颗粒、肌肉纤维等
粪便中有大量食物残渣,常见于腹泻、肠炎、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蠕动过速,食物未及消化即被排除体外等。胰腺疾病或胰腺外分泌功能低下时(如胰头癌、慢性胰腺炎),粪便中可见大量脂肪球、淀粉颗粒或肌肉纤维等。大量脂肪球也见于肠蠕动亢进及腹泻病人,尤其是小儿腹泻。
3.用于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一次出血后,若每日排便1次,约2~3天粪便色泽恢复正常,但隐血试验阳性可持续3~5天,故临床判断出血完全停止,以隐血试验阴性为最可靠指标。
粪脂肪定量检查
2~5g/24h。
24h粪便中总脂量超过6g,称为脂肪泻。引起脂肪泻的疾病有: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性纤维囊性病等;肝胆疾病,如梗阻性黄疸量胆汁分泌不足;小肠病变,如乳糜泻、Whipple’s病、蛋白丧失性肠病等。
3.巨噬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痢疾,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溃疡性结肠炎、嗜盐菌性肠炎和急性肠炎粪便中偶可见到巨噬细胞。
4.上皮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结肠炎和伪膜性结肠炎。
结晶检查
有少量磷酸盐、草酸钙、碳酸钙等结晶,与饮食有关

便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概述

便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概述

便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概述标签:便常规;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综述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以及查虫卵等。

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检查项目[1]。

1. 粪便性状粪便性状检查,可帮助诊断各种肠道疾病。

粪便俗称大便,人或动物的食物残渣排泄物。

粪便的四分之三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维生素B。

正常值:成形软便。

异常结果:便秘者粪便呈球状硬块。

粥状或水样稀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及副霍乱患者。

血色黑暗或呈柏油状为远血,多属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出血。

大便下血,色鲜红为近血,为病在大肠或痔疮出血;大便溏泄,纳少腹胀者为脾阳虚;需要检查人群:大便异常,排便异常症状者2. 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查,常用胃黏膜组织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革兰染色镜检及10%CO2分离培养。

正常值:未检出幽门螺杆菌。

临床意义:如果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据研究认为该菌与以下疾病有关。

阳性见于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分离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7%-85%及86%-96%;慢性胃炎:胃黏膜分离培养阳性率85%;十二指肠炎:分离培养阳性率高,如果在活动期可高达100%。

3.粪便白细胞粪便白细胞检查是粪便常规中的一个项目,可以帮助了解消化与吸收功能,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

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多在带粘液的标本中见到,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肠炎进一般少于15个/HPF,分散存在。

具体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

小肠淡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均匀混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

结肠炎症如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在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亦可见到吞有异物不小吞噬细胞。

粪便检查的意义

粪便检查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粪便检查的意义作者:郑瑞雪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4期实际上,粪便常规检查一直以来都是较为常用的临床化验手段,此类医疗检查手段既可以利用肉眼观察,同时还能以显微镜作为辅助。

通过查看被检者粪便的颜色、性状、红细胞、白细胞等,可以做出较为精准的检测人体寄生虫疾病、消化道疾病、肠道疾病等,对临床治疗具备十分积极的指导作用。

详细来看的话,粪便检查具体有哪些意义呢?一、粪便检查是指什么?粪便检查是一项临床常规化检查项目,通常分为化学检查、肉眼一般性状观察、镜下检查三类,利用此类检查能够较为直观的观察到被检者胃肠道的一些病理现象,进而对其进行消化道、肝胆功能等判断。

具体而言,鲜血便一般见于肛裂出血、内外痔、直肠癌等;若粪便呈柏油状,则基本属于消化道出血;粪便若出现脓血状则有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以及细菌性痢疾等;粪便带有黏液者主要见于大、小肠炎症。

粪便稀常见于一些非感染性或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

二、粪便检查的健康性状应该是什么样?(1)正常粪便:粪便柔软,呈柱状,形状完整。

(2)异常粪便:柱状且偏硬、羊粪颗粒状有几率患便秘;若被检查者肛门狭窄或受直肠附近肿瘤挤压,则粪便有可能会呈现出扁形带状;液态粪便常见于急性肠炎或者食物中毒性腹泻;粪便出现淘米水状态,常见于霍乱。

粪便检查出不同状态几乎都可能预示着某些疾病,具体情况必须由医生来进行专业诊断。

三、粪便检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镜下检查所包含的内容细胞检查通常情况下,健康者的粪便中偶尔会显现白細胞,不存在红细胞现象。

如果被检查者患有肠炎,这白细胞将小于15个/高倍视野;大于15个/高倍视野或者满视野的情况下,则可能是患有急性细菌性痢疾;对于患有菌痢、结肠炎以及痔、肿瘤、息肉等患者则可检查出红细胞。

对于肠道寄生虫感染以及过敏性肠炎则会出现嗜酸性白细胞,而且同时会伴有夏克-雷登氏结晶;若检查可见巨噬细胞,可能是直肠炎症或者菌痢;若在粪便检查中发现癌细胞,则被检查者或患有大肠癌。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血常规、尿常规和粪便常规作为医院检验科公认三大常规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判断病症和安排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因此无论是常规体检、就医治疗,包含粪便常规在内的粪便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粪便性状的临床意义1.粪便检验多分为三类,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反映粪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有无寄生虫感染;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粪便细菌培养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特殊的肠道感染,例如细菌性痢疾,霍乱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粪便性状、颜色、气味2.1粪便性状、颜色对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成人粪便正常为黄色、棕黄色、棕色。

婴儿正常为黄色、金黄色。

便软,无粘液。

如发现黏液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粪便。

稀汁样便常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最多的是急性肠炎。

如粪便呈黑色柏油样,说明上消化道可能存在出血。

如粪便呈白色米泔样便,常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

粪便中有明显新鲜血迹,常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和肿瘤、肛裂及痔疮等肛肠问题。

小儿常见的有绿色便和蛋花样变:幼儿患肠炎时肠蠕动会加快,导致粪便中的胆绿素快速通过肠道后,无法完全转变为粪胆素,引起粪便呈绿色稀糊状,多见于小儿腹泻、腹痛等症状;蛋花样便多由于奶汁中富含的脂肪乳酪蛋白消化不全所致,常发生于婴儿消化不良。

2.2气味正常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是由细菌作用而产生的,包含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物质。

日常饮食重油重味的通常粪便臭味重,饮食清淡偏素臭味比较轻。

如粪便恶臭难闻并呈碱性反应,是由于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未消化的蛋白质引起的,常见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

如粪便呈腐败恶臭味,常见结肠或直肠癌溃烂。

粪便呈鱼腥臭味时多为阿米巴性肠炎。

粪便呈酸臭味时,说明日常饮食重油重糖,大量摄入脂肪及糖类会造成消化不良,导致脂肪酸分解及糖分在肠道中过度发酵。

2.3粪便量正常成人应保持规律排便时间,每日排便一次,每次100-300克即为正常。

粪便临床医学检验及意义

粪便临床医学检验及意义

粪便的临床医学查验及意义1粪便一般检查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汲取的食品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大批细菌、无机盐和水等构成。

参照值颜色与性状正常成人的粪便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婴儿呈黄色或金黄色不可形糊状便。

临床意义粘液脓血便细菌性痢疾粪便多为粘液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以血为主,有特别腥味。

稀汁样便见于各样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特别是急性肠炎。

柏油样便呈黑色。

上消化道出血50~70ml 即出现柏油样便,其隐血试验为阳性。

米泔样便呈白色淘米水样,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

鲜血便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和肿瘤、肛裂及痔疮等。

白陶土样便见于堵塞性黄疸。

球形硬便见于便秘。

扁平带状便见于直肠或肛门狭小。

胨状便在坚硬的粪表面附着少许黏胨,为痉挛性便秘的特点,如溃疡病出血、胃炎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碎等;某些慢性菌痢病人也可排出近似的粪便。

—凝块样便为脂肪及酪蛋白消化不全所致,呈蛋花汤样外观,常见于婴儿消化不良。

绿色便因肠蠕动过快,胆绿素还没有转变为粪胆素所致,常见于婴少儿腹泻。

注意事项标本取材时应注意留取异常部位的粪便,收集后应立刻送检。

注意食品及药物对粪便检查的影响,如蔬菜使粪便呈绿色,动物血使粪便呈黑色,消化道钡剂后粪便呈灰白色,服用中药山道年、大黄后粪便呈紫色。

防止尿液、月经血混入粪便。

2粪便显微镜检查2.1 参照值正常粪便中白细胞偶见,红细胞无,结晶少许,细菌少许。

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加见于肠炎,如痢疾志贺菌惹起的菌痢,其余病原菌惹起的肠道感染,以及过敏性肠炎及钩虫病、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吞噬细胞(macrophage)与脓细胞同时出现,见于细菌性痢疾及溃疡性结肠炎。

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红细胞见于肠道下段炎症出血时、痢疾、下消化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息肉等。

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阿米2—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

肠黏膜上皮细胞肠道炎症时可见增加。

上皮细胞大批上皮细胞出现为肠壁炎症的特点,如结肠炎、假膜性肠炎。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 解读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 解读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解读(原创版)目录1.粪便常规检验简介2.粪便常规检验项目3.粪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4.粪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正文一、粪便常规检验简介粪便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化验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以及采用显微镜下检查粪便中有无炎性产物、血细胞、寄生虫卵等,可协助了解胃肠、肝脏、胰腺、胆道系统的功能状态和有无其他器质性疾病。

二、粪便常规检验项目粪便常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粪便颜色:正常粪便颜色为黄褐色或棕黄色,若出现异常颜色,可能与食物、药物或疾病有关。

2.粪便性状:正常粪便呈圆柱形或条状,较软且易排出。

异常的粪便性状包括稀水样便、硬便、粘液便等,可能与肠道疾病有关。

3.白细胞: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白细胞数量较少。

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肠道感染或炎症。

4.红细胞:正常粪便中红细胞数量很少。

红细胞增多可能与肠道出血、痔疮、肛裂等疾病有关。

5.寄生虫卵: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寄生虫卵,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

6.炎性产物:粪便中炎性产物的检测可协助判断肠道炎症程度。

三、粪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粪便常规检验对于诊断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肠道感染、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等。

此外,粪便常规检验还可协助了解其他系统疾病,如肝脏、胰腺、胆道等疾病。

四、粪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1.检验前需保持空腹,以免食物影响检验结果。

2.采集粪便样本时,应尽量采集新鲜、完整的粪便,避免采集尿液、水分等杂质。

3.检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药物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总之,粪便常规检验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化验项目,对于了解胃肠道及肝胆胰腺等系统的功能状态和诊断相关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大便常规检查的内容、意义及注意事项

大便常规检查的内容、意义及注意事项

大便常规检查的内容、意义及注意事项
一、检查内容:
1.外观:检查大便颜色、形状、质地、气味等特征。

2.化学检测:检查大便中是否有隐血、糖、蛋白质等物质。

3.显微镜检查:观察大便中是否有寄生虫卵、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二、意义:
1.了解肠道健康的状况:大便检查可以了解肠道内部状况,是否存在炎症、感染、肿瘤等病态表现。

2.早期发现肠癌:通过检测大便中是否有隐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肠癌或其他潜在的消化系统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3.诊断某些疾病:比如检测大便中的脂肪酶含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胰腺功能异常,检测大便中的钙、镁等含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吸收不良等问题。

三、注意事项:
1.避免大便与尿液混淆。

2.在取样时,尽量避免外来物质的污染,如水、粪便等。

3.如有需要,须提前咨询医生有无禁药禁食等注意事项。

大便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

大便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


吸虫病等
下消化道出血
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直肠癌及结肠癌等
炎症,寄生虫感染 恶性肿瘤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 限性肠炎、肠结核、结肠癌或直肠癌和急性血 吸虫病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溃疡等
粪便性状
6.稀汁便
7.米泔样便 8.白陶土样便
9.胨状便 10.乳凝状便 11.条状便
粪便异常性状及可能原因2
隐血试验
可以通过化学法或免疫学等方法来证实隐血的试验
主要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法 免疫斑点法 胶乳凝聚法 反向间接血凝法等
【方法学评价】
优点: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应用广泛。
缺点:特异性差、灵敏度较低、影响因素多
• 易受试剂类型、粪便中血红蛋白的多少、过氧化氢的浓度及粪便放置时间、观察时间、血液在肠道中滞留时 间、粪便取材的多少以及食物、服用药物等的影响。
炎症:红细胞常伴白细胞出现
上消化道出血:
红细胞常被胃肠道中的消化液消化破坏,显微镜检查常阴性,可通过隐血试验证实
3.吞噬细胞
细菌性痢疾:常见较多的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可辅助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出血性肠炎:可见吞噬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偶见吞噬细胞
4.上皮细胞
: 正常粪便 很难发现 : 结肠炎症 上皮细胞数量增多
淀粉颗粒:具有同心性纹或不规则放射线纹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棱角状颗粒,无色,具有一定折光性
2.脂肪
三种形式: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结合脂肪酸 正常情况:粪便中很少见到 脂肪排泄增多:脂肪小滴>6个/HP,常见腹泻 脂肪小滴大量存在:提示胰腺功能障碍:
• 急慢性胰腺炎、胰头癌、乳糜泻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游离脂肪酸增多:提示脂肪吸收障碍: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消化系统健康状况的常见检查方法。

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各种指标,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消化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并诊断一些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

一、检查目的:粪便常规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匡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

粪便样本中的各种指标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的信息,如消化吸收功能、肠道菌群情况、炎症程度等。

二、检查方法:1. 采集粪便样本:在采集粪便样本前,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使用干净的容器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避免将尿液或者水混入样本中。

2.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粪便样本倒入干净的容器中,用塑料勺子搅拌均匀,以确保样本的均匀性。

3. 检测项目:- 外观和颜色:观察粪便的外观和颜色,如是否有血液、黏液、脓液等异常。

- 气味:评估粪便的气味,如是否有恶臭等异常。

- 脂肪含量: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评估消化吸收功能是否正常。

- pH 值:测量粪便样本的 pH 值,判断肠道酸碱平衡是否正常。

- 隐血试验:使用化学方法检测粪便中的隐血,评估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 糖类和淀粉:检测粪便中的糖类和淀粉含量,评估消化吸收功能是否正常。

- 蛋白质:检测粪便中的蛋白质含量,评估肠道炎症程度。

- 寄生虫和细菌: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培养方法,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三、检查结果解读: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医生会对粪便常规检查的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解读:1. 外观和颜色:正常粪便应为棕色,无血液、黏液或者脓液。

2. 气味:正常粪便具有一定的气味,但不应过于恶臭。

3. 脂肪含量: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应低于正常范围。

4. pH 值:正常粪便的 pH 值应在酸性范围内。

5. 隐血试验:正常情况下,粪便中不应检测到隐血。

6. 糖类和淀粉:正常粪便中不应含有糖类和淀粉。

7.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的蛋白质含量应低于正常范围。

8. 寄生虫和细菌:正常情况下,粪便中不应存在寄生虫和细菌。

粪便检查详细讲解

粪便检查详细讲解

粪便检查详细讲解粪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肠道功能、消化吸收情况以及排除某些疾病的可能性。

本文将详细讲解粪便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粪便检查的目的和方法粪便检查主要目的是评估肠道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排除肠道疾病。

常见的粪便检查方法包括外观观察、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培养。

1. 外观观察:首先,需要观察粪便的外观。

正常粪便应该呈黄色或棕色,形状软糊状,无明显异味。

如果粪便出现异常颜色(如黑色或带血),形状异常(如稀水样或结块状),或者有异味,可能表示存在消化问题或肠道疾病。

2.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可以评估粪便中的脂肪、糖和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异常增加可能表示脂肪吸收不良,糖含量异常增加可能表示糖吸收不良,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加可能表示消化不良或肠道感染。

3. 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可以检测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例如细菌、寄生虫和真菌。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弯曲杆菌等。

二、粪便检查的意义粪便检查对于排除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粪便检查指标解释。

1. 肠道感染:粪便检查可以检测到病原菌,例如沙门菌、大肠杆菌等,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肠道感染。

此外,检测粪便中的白细胞数量也可以作为判断肠道感染的参考指标。

2. 消化功能异常:粪便检查可以评估肠道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检测脂肪含量可以判断脂肪吸收是否正常;检测糖含量可以判断糖吸收是否正常;检测潜血可以判断肠道有无出血。

3. 肠道肿瘤:粪便检查可以检测到粪便中的潜血,潜血检测是早期发现肠道肿瘤的一种方法,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粪便检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粪便检查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收集样本:收集粪便样本时,应尽量避免尿液的污染。

可以使用干净的容器收集,避免使用带有残留物或洗涤剂的容器。

2. 保存样本:收集的粪便样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不要长时间保存。

如果无法及时送检,可以将样本存放在4摄氏度的冰箱中,避免样本变质。

粪便的临床医学检验有什么意义

粪便的临床医学检验有什么意义

粪便的临床医学检验有什么意义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粪便检验也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验,临床粪便检验可以检验出相关的消化道疾病和体内有没有寄生虫等,粪便检验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依据。

粪便常规检查的基本可以分为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肉眼观察粪便的表面特征,比如颜色、软硬度、成形状况、有没有黏液和脓血等。

显微镜检查观察的是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有没有寄生虫等。

根据粪便常规检查的结果再结合患者本身的症状,再进行判断患者存在哪方面的疾病,有的是由于肠道炎症,有的是因为消化不良。

这些因不同的病因引起的疾病他们的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其中肠道炎症可以通过口服抗生素来治疗。

消化不良会引起腹泻腹痛等反应,可以服用一些可以帮助消化的药物,这些口服药物都需要在执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隐血也可以通过粪便常规检查检查出来,粪便常规检查还可以协助诊断出消化道有没有出血,有些虫卵和轮状病毒也需要通过粪便常规来检查和确认,粪便检验对判断是否感染寄生虫和查找腹泻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医学意义,粪便检验需要留取新鲜的标本。

粪便常规检查的目的:一、可以判断是否有肠道疾病,疾病是否有感染性、出血性等,还可以检查出是否有其它情况。

二、可以判断出是否有消化系统的问题。

有些胃肠道疾病可以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出来,进一步对胃肠道方面的疾病进行确诊。

显微镜检查是对粪便有形成分进行的检查,有红细胞、白细胞、虫卵、真菌、脂肪球等,这些指标在临床中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体内是否有出血会通过红细胞数量反应出来,细菌感染可以通过白细胞反应出来,检查真菌可以看出有没有真菌感染,消化不良可以通过脂肪球来反应,尤其是脂肪消化不良的情况。

我们吃的东西都会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最后转化为粪便排出。

对粪便进行检查,可以及时诊断出体内是否有寄生虫和消化道等方面的疾病,因此,粪便检验有重大的临床诊断意义。

正常情况下,人的粪便颜色为黄褐色,形状柔软。

婴儿的粪便颜色主要为金黄色和黄色,状态为糊状。

粪便常规检查中的常见细胞及其医学意义

粪便常规检查中的常见细胞及其医学意义

粪便常规检查中的常见细胞及其医学意义第一篇:粪便常规检查中的常见细胞及其医学意义粪便常规检查中的常见细胞及其医学意义粪便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检验项目。

可以从中发现病理成分,如各种细胞、寄生虫卵、真菌、细菌、原虫等,并可通过观察各种食物残渣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

1.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多在带粘液的标本中见到,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肠炎时一般少于每高倍视野15个,分散存在。

具体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

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均匀混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

结肠炎症如细菌性痢疾时,可见有大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亦可见到吞有异物的小吞噬细胞。

在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寄生虫病(尤其是钩虫病、阿米巴痢疾)时,粪便涂片染色还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伴有夏科-莱登结晶。

2.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

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出现,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急性血吸虫病等。

粪便中新鲜红细胞为草黄色、稍有折光性的圆盘状。

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

3.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为一种吞噬较大异物的单核细胞,在细菌性痢疾和直肠炎症时均可见到。

其胞体较中性粒细胞为大,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1-2个,大小不等,常偏于一侧。

无伪足伸出者,内外质界限不清。

常含有吞噬的颗粒及细胞碎屑,有时可见含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

4.肠粘膜上皮细胞:整个小肠,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均为柱状上皮,只有直肠齿状线处由复层立方上皮及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所被覆。

生量情况下,少量脱落的柱状上皮多已被破坏,故正常粪便中见不到。

结肠炎症时上皮细胞增多,呈卵圆形或短柱状,两端钝圆,细胞较厚,结构模糊,夹杂于白细胞之间,伪膜性肠炎的肠粘膜小块中可见到成片存在的上皮细胞,在其粘液胨状分泌物中亦可大量存在。

第二篇:2018年常见医学检查指标及其意义2018常见医学检查指标及其意义(2)第一单元1:第一个被认定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单选)(10分)A.α1-酸性糖蛋白B.α1-抗胰蛋白酶C.α2-巨球蛋白D.β2-微球蛋白E.C-反应蛋白质2:血浆总胆红素升高,且结合胆红素(CB)占总胆红素(STB)的比例<20%,则黄疸的类型可能是()(单选)(10分)A.肝细胞性黄疸B.溶血性黄疸C.胆汁淤积性黄疸D.不完全梗阻性黄疸E.完全性梗阻性黄疸3: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是()(单选)(10分)A.α1-酸性糖蛋白(AAG)B.α2-巨球蛋白(AMG)C.α1-酸性糖蛋白(AAG)D.甲胎蛋白(AFP)E.转铁蛋白(TRF)4: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是()(单选)(10分)A.白蛋白 B.前清蛋白 C.免疫球蛋白 D.巨球蛋白 E.脂蛋白5:主要用于胆道阻塞性疾病的检验指标是()(单选)(10分)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B.天门冬氨酸转移酶C.血清肌酐D.γ-谷氨酰转移酶E.血清尿酸6:诊断痛风最有价值的检验指标是()(单选)(10分)A.血清氨基转移酶B.血清胆红素C.血清肌酐D.血清尿素氮E.血清尿酸7: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中最可靠的指标是()(单选)(10分)A.血浆尿素氮浓度B.血浆肌酐浓度C.肾小球滤过率D.血清尿酸水平E.血淀粉酶水平8:主要用于胎儿呼吸迫综合症的检验指标是()(单选)(10分)A.α1-酸性糖蛋白B.α1-抗胰蛋白酶C.α2-巨球蛋白D.β2-微球蛋白E.C-反应蛋白质9: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是()(单选)(10分)A.α1-抗胰蛋白酶B.β2-微球蛋白C.α2-巨球蛋白D.α1-酸性糖蛋白E.C-反应蛋白质10:测得某患者血浆蛋白质变化为ALB↓↓,α1、α2略有降低,β+γ↑且呈“桥联”状。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粪便检查临床意义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粪便检查临床意义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粪便检查临床意义
来源:文都图书
粪便检查的临床意义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相关内容吧。

粪便检查临床意义:
(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

(6)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1)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9)白陶土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上面讲述的粪便检查的临床意义是我们考试的重要考点,考生们要认真对待哦,段洪云编写的《2016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这本书对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与解析,侧重分明,面面俱到,要好好利用哦,
加油。

粪便检查临床意义

粪便检查临床意义

粪便检查临床意义大便常规临床意义一般检验:1 、颜色:黄褐色,婴儿为金黄色或黄绿色。

(1) 黑色上消化道出血、服中药、铁剂、活性炭等。

(2) 鲜红色下消化道出血,如痢疾、痔疮、肛裂等。

(3) 灰白色胆道阻塞、胆汁缺乏、服用钡剂等。

(4) 绿色食用大量绿色蔬菜、婴儿消化不良等。

(5) 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及细菌性痢疾。

2 、性状:正常人为软便且成形,婴儿便是糊状。

(1) 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

(2) 粘液便见于肠炎、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癌。

(3) 米汤样便见于霍乱或副霍乱等。

(4) 蛋花样便多见于婴儿消化不良。

(5) 羊粪样粒便见于痉挛性便秘。

(6) 水样便消化不良、急性肠炎。

(7) 带状便见于肛门狭窄或赘生物挤压。

(8) 糊状便见于消化不良。

(9) 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及痔疮。

二、显微镜检验:无红细胞、虫卵、原虫,偶见少量白细胞或上皮细胞。

(1)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肠炎、痢疾、结肠肿瘤、息肉及痔疮出血等。

(2)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肠炎、肠寄生虫病、细菌性痢疾。

(3)寄生虫卵多见于肠道及肝胆寄生虫病人,如蛔虫病等。

(4)巨噬细胞:见于急性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患者的大便中。

(5)上皮细胞:正常人粪中少见,若粪中出现大量上皮细胞,则表示肠壁有炎症,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三、隐血试验:阳性: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肠结核、伤寒、钩虫病消化道肿瘤可持续阳性,溃疡可间断性阳性,作为普查初筛试验假阳性见于肉食、服用铁剂。

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7-10-12•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依据之一,之所以要做便常规检查其目的主要有三点:①是通过便常规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②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③了解肠道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便常规检查的具体项目如下:(1)、便常规检查之颜色和性状:正常成人在便常规检查中,其粪便为黄褐色成形便,质软;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

病理情况下,粪便的外观可呈现不同的改变。

患者在解大便时,应该顺便观察一下粪便的颜色及性状,可根据下面的介绍对自己消化道和粪便的问题做个初步判断。

1.稀糊状或稀汁、稀水样便,多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肠炎。

2.黄绿色稀水样便,并含有膜状物时可能为伪膜性肠炎。

3.米泔样粪便(白色淘米水样),内含粘液片块,常见于霍乱及副霍乱,此为烈性传染病,须及早隔离治疗。

4.当粪便内含有肉眼可见的较多的粘液时,多为小肠炎症及直肠炎症。

5.粪便中含有肉眼可见的浓血时称为浓血便,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局限性肠炎等。

6.鲜血便常见于痔疮或肛门裂所出的鲜血,多附着于秘结粪便的表面。

7.黑色粪便也称柏油便,形如柏油,质软并富有光泽,多为各种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潜血试验为阳性;而服用药物所致的黑色便无光泽且潜血试验为阴性。

8.冻状便,形如胶冻,表面似有一层膜,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腹部绞痛后排出的粪便,也可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病人排出的粪便。

9.钡餐造影术后粪便可暂时呈黄白色。

新生儿粪便中排出黄白色乳凝块提示消化不良。

粪便检测各项目临床意义

粪便检测各项目临床意义

粪便检测各项目临床意义1.便常规: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 以及查虫卵等。

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检查项目。

1.1临床意义:便秘者粪便呈球状硬块;粥状或水样稀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及副霍乱患者;血色黑暗或呈柏油状为远血,多属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大便下血,色鲜红为近血,为病在大肠或痔疮出血;大便溏泄,纳少腹胀者为脾阳虚;1.2适宜人群:大便异常,排便异常症状者1.3检查时要求:1.3.1因肠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多所致。

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时。

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3000ml或更多)并含有膜状物时应考虑到伪膜性肠炎。

艾滋病患者伴发肠道隐孢子虫感染时也可排大量稀水样粪便。

1.3.2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消化状况,借以粗略判断胰腺外分泌功能。

1.3.3正常粪便中的少量粘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查见,一旦有肉眼可见的粘液说明其量增多。

1.4 检查前准备:1.4.1本检查不需要限制饮食种类。

1.4.2检测前禁止服用止泻药或润肠排便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由于定居在胃上皮细胞表面的幽门螺杆菌,随着胃粘膜上皮的快速更新脱落,幽门螺杆菌也随之脱落,并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试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双抗体夹心法,能够特异性诊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方法操简便、省时、不需昂贵仪器,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效评价,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等。

2.1适宜人群:怀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2.2检查前准备:同便常规检查。

2.3检查前准备:同便常规检查。

3.粪便腹泻病毒检测:3.1轮状病毒检测: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 粪便检测各项目组合的临床价值
1、粪便常规+FOB (常见组合):
因粪便常规手工法收费低(2-3元/次),全国绝大部分医院对粪便检查的基本组合为粪便常规+FOB ,主要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粪便隐血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下消化道出血,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在仪器法下,重新定义粪便常规分析组合为“粪常规+寄生虫集卵、镜检、计数+FOB ”,其中粪寄生虫镜检、集卵、计数是有单独的收费标准。

2、粪便常规+FOB+转铁蛋白:
此组合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粪便隐血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FOB 是针对下消化道出血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转铁蛋白(TF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FOB 与转铁蛋白结合是互补型,能够完整地筛查消化道出血情况。

3、粪便常规+轮状病毒/腺病毒:
此组合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轮腺病毒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传染性胃肠炎(婴幼儿腹泻),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主要经粪-
口传播,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为水样腹泻及呕吐,感染病人也有
4、粪便常规+FOB+转铁蛋白+HP :
粪便常规三联检的临床意义在于筛查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感染、消化道肿瘤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HP )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消化道肿瘤与出血的联测可作为粪便常规检查的新三项来重新定义,对与消化道肿瘤的防控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通过推动消化道FOB 、TF 、HP 大便常规三联测,能使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