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湛江历史人文风情

湛江历史人文风情

寸金公园的历史寸金桥公园原名“西山公园”、“人民公园”,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法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即湛江)的无理要求,并于当年闰三月初二(1898年4月22日)派出军舰在遂溪县的海头汛武装登陆,强占海头炮台。

对此,清政府却委曲求全,屈膝投降,竟然派官员与法军划定租界。

法帝国主义入侵后,所到之处四出烧杀掳掠,妄图扩大“租借”范围。

敌人的野蛮的暴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极大愤慨,进而爆发震惊中外的抗法斗争。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1898年6月19日)南柳、海头、绿塘、洪屋等村民众500多人在吴帮泽等的率领下首揭抗法义旗,歃血誓师,以大刀、长矛、木棍等为武器,攻打广州湾的法巢。

尔后,抗法斗争风起云涌,湛江人民在代理知县李忠珏(上海人)的支持下成立抗法团练,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的信念,与敌战斗十余次,打退了装备精良的敌人的数次进攻。

慑于人民的反抗,法国不得不将租界西线从万年桥(现遂溪县新桥糖厂附近)退至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桥(今寸金桥),租界范围从纵深一百几十里缩小至三十里。

1964年2月中央领导董必武来湛江,为桥题诗:“不甘俯首听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

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隔自由云。

”郭沫若也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

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法斗争,湛江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永远激励着后人为民族的强大富饶而奋斗!湛江博物馆湛江市博物馆于1961年与湛江戊戌抗法纪念馆会并成立湛江专区博物馆,1972年改称湛江地区博物馆,1983年称现名。

内设文物保管部、陈列美工部、群工宣教部和行政办公室。

下辖美术装潢服务部和雕塑室。

该馆展览大楼外观仿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楼高5层,顶置五星尖塔。

分设6个展厅,布置基本陈列、地方历史、文物专题、自然资源、建设成就和各类艺术作品的临时展览,提供讲解、讲演、报告、导引考察文物古迹等服务项目,是湛江市中小学校的重要社会教育基地之一。

湛江的民间传说故事

湛江的民间传说故事

湛江的民间传说故事
湛江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两个:
1.雷州西湖的雷光古榕:雷州西湖有一棵古老的榕树,据说是宋代
种下的。

古榕历经千年,形状奇特,生机勃勃。

民间传说,这棵榕树能给人带来好运,而且每年都会有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2.徐闻县五里乡的五里一亭:徐闻县五里乡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据说这里有一个神秘的亭子,名叫“五里一亭”。

传说中,这个亭子是一位神仙所建,他为了帮助当地的村民解决困难,便在五里之内建了一个亭子。

这个亭子不仅能遮风挡雨,还能让人们在这里休息、聊天。

这些民间传说故事是湛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湛江地标建筑

湛江地标建筑

湛江地标建筑湛江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引人注目的地标建筑。

这些建筑物承载着湛江人民的记忆和感情,同时也是湛江城市发展的象征。

本文将介绍湛江几座独特的地标建筑,探索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东山古寺是湛江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湛江市市花五指山区的象征。

这座寺庙建于唐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寺庙内保存着很多古老的佛教经典和文物,深受虔诚信仰者的崇拜和参拜。

每年的佛教节日,寺庙内外热闹非凡,香火鼎盛。

登上山顶,俯瞰湛江市区的壮丽景色,尤为壮观。

除了佛教寺庙,湛江还有一座独特的传统文化建筑——古海潮楼。

这座楼是清代为了防御侵略者而建造的,其建筑风格独特,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楼内有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装饰,展示了湛江的工艺美术水平。

楼上可以眺望湛江市区的全景,让人感叹湛江的宏伟和繁华。

湛江还有一座现代化的地标建筑——世纪潮楼。

这座楼是湛江市庆祝新世纪到来而兴建的,具有寓意和纪念意义。

世纪潮楼位于湛江长江大桥的入口处,高耸入云,犹如一个守望者。

楼内展示了湛江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果,是了解湛江的一扇窗口。

登上楼顶,可以俯瞰长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湛江城市的奔放和活力。

此外,湛江还以其多样的民俗文化闻名。

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在湛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湛江文化。

例如,湛江的传统扇子工艺、丝绸工艺和木雕工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巧。

这些技艺被传承至今,成为湛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湛江人民勤劳智慧的精神风貌。

总之,湛江地标建筑承载和展示了湛江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

无论是古老的佛教寺庙、传统的海潮楼,还是现代化的世纪潮楼,它们都是湛江的骄傲和见证。

湛江的地标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这些建筑物不仅是湛江市的象征,也是湛江人民的精神寄托,见证着湛江历史的传承和湛江未来的希望。

让我们一同走进湛江的地标建筑,感受湛江的魅力和骄傲。

湛江风俗演讲稿

湛江风俗演讲稿

湛江风俗演讲稿
湛江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独特的风俗文化,下面就让我来详细介绍一下湛江的风俗。

湛江的风俗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文化
湛江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海产品自然是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湛江海鲜味美鲜香,以海鲜粥、海鲜面、海鲜火锅、海鲜饼等为代表,这些美食餐品广受招待友人的喜爱。

湛江的老街,也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地方,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正宗的粤菜和潮汕菜,让您味蕾大开,流连忘返。

二、婚礼文化
湛江的婚礼文化非常丰富,有很多有关于传统文化的习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例如,新娘在回娘家时,要阖门大吉,这是用来驱赶一切不幸降临的。

还有爆竹和红绸也是必不可少的,爆竹是为了驱邪,除鬼;红绸则代表喜气洋洋,祝新婚幸福美满,生儿育女。

三、文艺表演
湛江的文艺表演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其中以潮剧最为著名,作为潮音族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剧深受湛江人民与海外华族群众的喜爱,是中国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湛江还有非常多的民乐乐器,如二弦、三弦、笛子、口琴等,这些乐器在宗教祭祀和社会活动中广泛应用。

四、节日习俗
湛江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其中当然少不了农历春节,人们在这一天祭祖、拜年、快乐,共度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此外,端午节、中秋节等也都有丰富的民间习俗。

以上就是湛江的风俗文化,每一种文化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也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在今天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和后代留下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

湛江传统文化介绍作文

湛江传统文化介绍作文

湛江传统文化介绍作文哎呀呀,湛江可是一个好地方呀!那里有好多有趣的传统文化呢!
嘿呀,我最喜欢的就是湛江的民间艺术啦!比如说舞龙舞狮,那可真是太热闹啦!每次看到那些大哥哥们把龙和狮舞得活灵活现的,我都忍不住鼓掌叫好呢!还有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等,每一个节目都让我看得津津有味。

湛江的美食文化也很有特色哦!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木叶挞”啦!嘿嘿,它是用糯米粉做的,里面包着花生、芝麻和椰丝,甜甜的,可好吃啦!还有粽子、年糕、煎堆等等,每一种都让我垂涎欲滴呢!
对啦,湛江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过年的时候要蒸年糕、制作“木叶挞”和包粽子。

我觉得这可有趣啦!我还试过自己动手做“木叶挞”呢,虽然做得不是很好看,但是味道还不错哦!
哎呀,湛江的传统文化真是太丰富啦!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它们!嘿呀,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湛江的传统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呢!。

浅议湛江“年例”的传承与发展

浅议湛江“年例”的传承与发展

浅议湛江“年例”的传承与发展湛江“年例”是广东省湛江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源自古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湛江地区民间的重要节庆活动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湛江“年例”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独特的魅力依然吸引着众多民众参与和欣赏。

“年例”最早起源于湛江地区的村落,其基本形式是由民间自发组织的一种庙会活动。

湛江地区土地肥沃,多山多水,自古以来农业生产发达,因此民众尤其重视农历新年这一美好的时刻。

在这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前来观看、参与年例活动,以示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在年例活动中,不仅有表演民间歌舞、祭神祭祖、燃放烟花爆竹等传统仪式,还有集市、庙会等各种娱乐活动,吸引了众多人们前来观赏和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使村民们增进了感情,也让他们在美好的节日氛围中享受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湛江“年例”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之一就是“闹年”。

闹年是湛江年例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演员们身穿五彩斑斓的戏服和面具,在街上舞蹈、演出、互动。

他们的表演富有地方特色,充满了浓厚的地方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古老传说中。

还有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如舞狮子、舞龙灯、耍花炮等,这些都成为了湛江“年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很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外出游玩、购物消费等方式来度过节日,而对传统文化活动却缺乏兴趣。

保护和传承湛江“年例”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年例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不仅要在传统村落、庙会中继续举办年例活动,也要积极在学校、社区等地方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对于湛江“年例”,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相关的创新和发展,尝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推出更多新颖、有吸引力的节目,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

湛江传统文化

湛江传统文化

湛江传统文化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湛江传统文化广东省湛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湛江市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特别是省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之后,湛江市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挖掘、整合、保护和利用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具有湛江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构建粤西文化中心。

湛江市现有民间艺术120多种,盛行30多种表演艺术,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

几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和不断创新,培育和再现了遂溪醒狮、吴川飘色、东海岛人龙舞等一批民间艺术精品。

其中,醒狮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已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醒狮之乡”遂溪县饮誉海内外,几年来获得了无数荣誉。

2003年,该县文车醒狮团应国家文化部的邀请,参加了当年“中法文化年”活动,并以高桩醒狮跨越3.6米的成绩创下基尼斯世界纪录,2006年又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和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2010年,该县许屋醒狮团应邀参加了当年的上海国际文化节。

湛江市文化遗产丰富,“湛江醒狮”和“东海岛人龙舞”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石狗”被列入首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雷州石狗、雷州姑娘歌、吴川飘色、遂溪醒狮、东海岛人龙舞和廉江舞鹰雄等6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雷州半岛历来是南北文化交流活跃的地方,中原文化与雷州本土文化在此相互激荡交融,丰厚了雷州半岛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如雷州的陈瑸、陈昌齐,吴川的林召棠(清代状元)、陈兰彬(中国首任驻美公使)等。

本地媒体开辟了《红土文化名人》专栏,推出孔雀屏、李莲珠、陈湘、林奋等当代文化名人,形成了良好的名人效应。

几年来,湛江市经过挖掘和保护,抢救了一批文物古迹,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名镇名村。

雷州被命名为粤西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川吴阳镇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雷州的潮溪村、东林村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邦塘村被评为“中国最古老村庄”。

湛江民俗调查报告

湛江民俗调查报告

湛江民俗调查报告湛江民俗调查报告一、引言湛江是广东省的一个沿海城市,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为了深入了解湛江的民俗风情,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向大家介绍湛江的民俗传统。

二、湛江的节日文化湛江拥有丰富多样的节日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湛江最盛大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放鞭炮等活动。

此外,湛江还有独特的庙会文化,每逢春节期间,各大庙宇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了无数游客。

端午节是湛江人民热爱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而中秋节则是湛江人民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赏月、吃月饼,共度佳节。

三、湛江的婚俗习惯湛江的婚俗习惯也非常独特。

在湛江,婚礼通常会在早上举行,新娘会穿上华丽的婚纱,新郎则会穿上传统的汉服。

婚礼上,还有许多传统的仪式,比如敬茶、敬酒等。

此外,湛江还有一种特殊的婚礼习俗叫做“扒门”,即新娘在婚礼前要先被新郎的亲友“扒门”才能进入新房,寓意着新娘要经受生活的考验。

四、湛江的民间艺术湛江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木偶戏和大鼓。

木偶戏是湛江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演员们手持木偶,通过操纵木偶的动作和表情来演绎故事。

而大鼓则是湛江的传统民间音乐表演形式,演奏者用大鼓敲击出节奏,配合其他乐器和歌唱,展示湛江人民的豪情和热情。

此外,湛江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比如腔调、舞蹈、书法等,每一种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五、湛江的传统手工艺湛江的传统手工艺也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是陶瓷和剪纸。

湛江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湛,产品精美,被誉为“中国陶瓷之乡”。

而湛江的剪纸艺术也非常有特色,剪纸作品以其精巧的刀法和独特的图案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六、湛江的传统美食湛江的传统美食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湛江以其丰富的海产品而闻名,著名的美食有海鲜粥、海鲜煲、海鲜炒饭等。

此外,湛江还有一道特色小吃叫做“牛蛙煲”,口感鲜美,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湛江年例的由来知识介绍

湛江年例的由来知识介绍

湛江年例的由来知识介绍
湛江年例,也称象年例、书年例、卜例等,是指湛江地区传统的卜象方法和年历推算方法。

它源于古代的卜筮文化和天文历法,历经数千年的演化发展,成为了湛江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

湛江年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商代时期的卜筮文化非常盛行。

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卜日卜时,以得出日子和时辰的信息。

据考证,商代就已经形成了与今天的湛江年例相似的祭祀卜筮体系。

随着历法的不断完善,卜日卜时逐渐发展成为年历推算。

在湛江地区,这种总结了天文规律和人文生活的历法被称为“象法”。

湛江年例就是在这种“象法”基础上,通过总结历代经
验和推算出吉凶祸福,形成了推算吉凶乐哀、喜丧嫁娶等民俗活动日程的年例。

湛江年例包括两个部分——“推岁”和“清明”。

其中,“推岁”是指将这一年的吉凶祸福推算出来,具体而言,就是按照年岁、月令、日时等因素,分析各方面的避凶趋吉之策;“清明”则是
指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按照已经推算出的年例排列出全部的吉日、凶日、宜吉日、宜凶日等。

这样,人们便可以根据湛江年例来安排生活、行事。

湛江年例的精髓在于,它不仅是一种传统历法,也是民俗文化的积淀。

它涵盖了宗教、文化、卜筮、民俗等多重元素,
成为了湛江地区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

今天,在湛江,不少老年人仍然奉行着推算年例的传统,并将之传承给后人。

总之,湛江年例是湛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卜象和历法推算方法,它蕴含着千年文化的沉淀,是湛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仅是对湛江本地文化的责任,也是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

湛江文化

湛江文化

湛江:湛江,广东省地级市,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位于中国大陆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09°31′~110°55′,北纬20°12′~21°35′之间,总面积13225.44平方公里。

湛江属于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的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

截至2019年,湛江市下辖4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政府驻赤坎区,湛江常住人口736万人。

湛江红土文化:湛江红土文化既是雷州文化,雷州文化是“天南重地”区域文化,在南粤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雷州文化与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客家文化并称为广东四大文化,在我国众多的地域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雷州半岛历史悠久,文化璀璨。

自西汉以来,位于半岛腹部的“雷州城”,一直为县、州、郡、军、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是雷州半岛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航运的中心,因而被称为“天南重地,海北名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雷州半岛位居祖国大陆紧南端边陲,优秀的中原文化广泛吸收融会了古老的南越、俚僚和流入文化,互相碰撞、融合,不断充实、更新,逐步形成独放异彩的雷州文化。

如雷州方言、雷祖雷神、雷歌雷剧、雷州音乐、雷州傩舞、雷州石狗、雷州珍珠、雷州人龙舞等“雷字号”风物,凸现雷州文化特有风采。

前言:湛江,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而且有着独特的民间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有人在描述地方风俗时曾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来表达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事实上,真正做到“十里不同”的地方毕竟不多,象二人转,走遍东北大地,都在唱;大秧歌,北方农村,都在扭。

但是在湛江却不同。

这里是一县一俗,一乡、一镇一“术”,真真正正是“十里不同风”。

湛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座民间艺术“金矿”,不仅艺术形式举世罕见,而且艺术水平之高也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民间艺术都是湛江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反复摸索、不断完善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是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

湛江的祭祀祖先习俗

湛江的祭祀祖先习俗

湛江的祭祀祖先习俗
湛江地区在清明节祭祖期间,城乡居民大多集中于清明日,亦有在清明前后数天进行。

民间拜山活动,其主要祭品包括烧猪、肥鹅、墨鱼、饭团、蛋、蟹、饼或者糕点等。

其中,烧猪是湛江人祭祖的必备之物,寓意对祖宗的怀念和对子孙的厚望。

用墨鱼拜祖先,寓意祖先会保佑子孙后代“肚子有墨水”,学业有成。

用蟹,寓意子孙后代能力出众。

用蛋,寓意子孙生男丁。

糕点大多选择发糕,寓意发财。

此外,在广东粤西一带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年例是当地集敬神、祭祀、赛会、宴聚于一体的民俗活动。

其中,傩舞是年例活动最后的压轴表演,伴随锣鼓声起,七个扮演五雷公将和土地公、土地婆的孩子,身着各色道服,挥舞兵器跳起节奏明快的傩舞。

这种舞蹈在湛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民间驱邪逐疫的仪式。

在端午节期间,湛江也有一些与祭祀祖先相关的习俗。

例如吃粽子,最初粽子是作为怀念先祖、祭祖的祭品。

后来因屈原而更有纪念意义。

在湛江,擅长编织蒲席的雷州人,还会用熟稔的编织技巧,编织出各种造型活泼的粽子。

在祭祀祖先方面,湛江人还注重一些礼仪和习俗。

例如在清明节期间,要实名预约、错峰祭扫,避免交通拥堵。

同时要摒弃陋习、树立新风,推行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等简约文明的祭扫方式。

此外,湛江在清明期间还举办先人骨灰免费树葬海葬活动,倡导市民朋友通过骨灰植树撒海等低碳节地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湛江地区祭祀祖先习俗的信息,可查阅湛江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相关地方志等资料。

湛江文化

湛江文化
二、湖光镜月——湖光岩 三、长廊观海——观海长廊 四、寸金浩气——寸金桥公园 五、硇洲古韵——硇洲岛
六、南亚奇园——南亚热作所植物园
七、南三听涛——南三岛
八、港湾揽胜——湛江港
Page 5
东海岛的“东海旭日”是湛江八景之一,岛上最出名的莫过于龙海天沙滩, 延绵28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海滩,仅次于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是世界第二, 已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Page 29
这就是我的家乡——湛江的一部分写照,作为大陆最 南端的海港城市,湛江的红土文化用简单的几句话,几幅 图还不能完整の体现出来,现在的这些也只不过是其中的 一部分。湛江红土文化的多元性,开放兼容还有待我们去 欣赏与品究。 O(∩_∩)O~~
下面请欣赏视频~~
Page 30
Page 31
Page 7
寸金桥公园坐落在湛江市赤坎区西侧,寸金桥公园因邻近寸金 桥而得名,寸金桥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 以纪念1898年湛江人民抗法斗争的英雄事迹,公园中心广场屹 立着抗法英雄的塑像。是湛江市最大的亚热带园林式公园。
Page 8
长廊观海
南三岛
Page 9
南亚奇园
硇洲古韵
醒狮表演始于明清时期。 是地道的广东民间舞, 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
湛江文车醒狮团应邀参 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 幕式的表演。 在2013年的CCTV春节 晚会,文车醒狮给观众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醒狮是湛江红土文化一 个重要的标志。
Page 28
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时代繁衍生息中遗留下的宝贵文 化,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 2005年,雷州石狗申遗成功。从此,雷州石狗被列入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由昔日古老繁荣的“广州湾”到今天的“湛蓝之滨”,历经百年的苍桑洗礼, 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湛江市,不仅风华不减,反而越収地充满活力, 激情迎接21世纪的巨大収展机遇,将创造更多的辉煌,更多令人惊叹的神话。

湛江习俗的作文

湛江习俗的作文

湛江习俗的作文湛江,这座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有着独特而迷人的习俗。

这些习俗如同城市的血脉,流淌在每一个湛江人的生活中,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在湛江,年例是一个极为盛大且重要的习俗。

年例,顾名思义,就是年年有例。

对湛江人来说,年例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聚会,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一种传承的象征。

记得有一年,我去亲戚家参加年例。

那场面,真叫一个热闹!还没走进村子,就听到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一路上,彩旗飘扬,张灯结彩,仿佛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走进亲戚家的院子,那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妇女们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切菜、炒菜、煮汤,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交织成一首欢快的交响曲。

男人们则在院子里忙着布置桌椅,摆放碗筷,招呼着陆续到来的客人。

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嬉笑打闹,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我好奇地走进厨房,想看看都准备了些什么美味佳肴。

哇!那满桌的食材让我眼花缭乱。

有新鲜的海鲜,肥美的螃蟹张牙舞爪,活蹦乱跳的虾在盆子里蹦跶,还有一条条硕大的鱼,闪着银色的光芒。

除了海鲜,还有香喷喷的白切鸡,金黄酥脆的炸排骨,绿油油的青菜,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不一会儿,饭菜就陆续上桌了。

那满满当当的一桌菜,简直就是一场美食的盛宴。

大家围坐在桌旁,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菜肴,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院子里。

正吃得开心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

原来是舞龙舞狮的队伍来了!只见那狮子威风凛凛,摇头晃脑,眨着大眼睛,时而跳跃,时而翻滚,动作十分灵活。

舞龙的队伍也不甘示弱,那条长龙在队员们的手中上下翻腾,仿佛真的在云端翱翔。

大家纷纷放下碗筷,跑到院子外面去观看表演。

孩子们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跟在队伍后面跑着、笑着。

表演结束后,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

有唱粤剧的,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唱着婉转悠扬的曲调;有踩高跷的,表演者踩着高高的木棍,如履平地,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还有扭秧歌的,那欢快的节奏,鲜艳的服装,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扭动起来。

家乡的风俗广东湛江作文

家乡的风俗广东湛江作文

家乡的风俗广东湛江作文
《我的家乡风俗-湛江》
湛江的风俗有很都多,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些常见的风俗:
1.湛江乡村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习俗。

如过年,家家户户都蒸年糕,制作“木叶挞"(糯米),包粽子,炸煎堆。

制作“木叶挞”,是十分讲究的,要用田艾草与糯米粉揉和作“乙皮”用花生、芝麻、椰丝炒香加红糖作“乙馅”,然后用新鲜菠萝树叶于包裹,放入锅蒸熟。

刚出锅的“木叶挞”软绵绵的乙皮含着艾草的清香,咬一口就溢出香喷甜蜜的馅浆,那种腻腻的香甜,你忘记也难!
2.湛江也有一种习惯就是以醒狮来娱乐助兴。

一般在春节或喜庆的日子。

所谓的醒狮也就是舞狮。

醒狮是湛江城乡最普遍最热闹的民间舞蹈,尤其是遂溪醒狮被誉为“中国醒狮之乡”。

遂溪醒狮艺术,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醒狮的狮头特大,用竹蔑扎成,蒙上麻布,饰之以羊毛,酷似狮形。

狮头以斑驳似狮身狮尾的杂色布。

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

紧随狮子后面是锣鼓钹击乐。

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3.大年初二,这一天在湛江叫做开年日,也是我们最忙的一天了!千门万户都要去庙里祈福。

烧香时所烧出的烟运载着我们美好的愿望。

来祈福的人很多,他们排成的队伍长的跟一条龙似的。

除了祈福我们大家还要吃开年糕。

开年糕黏乎乎的,好吃极了!。

湛江饮食文化

湛江饮食文化

湛江饮食文化一、湛江的民俗1、地理位置湛江被誉为“东方日内瓦”和“南珠之都”,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而湛江的饮食文化更是风格独特。

湛江市是粤西最大的海滨城市,三面环海,依山傍水,气候温和,旧称广州湾。

湛江市有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产资源非常丰富,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海鲜品种都可以在这里吃到,湛江以海鲜王国而闻名,在广州市黄沙海鲜市场30%以上都由湛江地区供应,一德路的鲍、参、翅、肚也占据半壁江山,这些资源都是餐饮业中的好原材料。

2、地产资源湛江海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遂溪县江洪镇鲤鱼墩古遗迹,“食海鲜,到湛江”。

当地的海鲜已在中国民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湛江占了中国热带面积10%,且海岸线长,滩涂湖泊众多,海湾河汊内风平浪静,非常适宜盛产温水海鲜。

由于气候温暖,海水中兼有光能自养、异养型和化能自养、等多种营养类型,供鱼、虾、蟹、贝等食用的微生物相当丰富,这是其它海域不可比拟的。

湛江还拥有76座古火山遗址,受季风带来的大量雨水不断冲刷,火山沃土中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由中部向东、南、西三面分流入海,成为鱼虾的“佳肴”。

这一在中国大陆沿海独一无二的海洋生态,使湛江海鲜味道不仅鲜美而且特别爽甜,当地的鲍鱼、龙虾、珍珠、对虾、石斑鱼、鱿鱼、墨鱼、膏虾、海参、蚝、螺、沙虫等,均以极品档次受到美食家们的青睐。

二、湛江的饮食特点湛江的传统饮食属于正宗粤菜,与广东其它菜系相比,虽名不见经传,但却独具浓郁的地方风味。

湛江菜最大的特点是选料鲜活,原汁原味。

俗语道:“食海鲜,来湛江。

”这里的海鲜以品种丰富而著名,对虾、龙虾、海参、花蟹、鳓鱼、海蛰,新鲜、质优、价廉,清灼的海鲜独具天然风味,吸引了大批广东省内食客专程前往。

以清煮花蟹、油炸虾饼、沙螺汤为代表的湛江名吃鲜香味美、盛名远扬。

香港著名美食家梁文韬先生曾说:湛江的美食有自己的特色,原汁原味,湛江鸡和海鲜很有名气。

湛江饮食以海鲜称绝,有“食海鲜,到湛江”之说。

浅议湛江“年例”的传承与发展

浅议湛江“年例”的传承与发展

浅议湛江“年例”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湛江“年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统湛江“年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统,是湛江地区人民世代相传的重要文化活动。

这一传统源远流长,与湛江地区的历史和民俗密切相关。

每逢春节来临之际,湛江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年例”活动,包括庙会、祭神、戏曲表演、游行等多种形式,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看、参与。

1.2 湛江“年例”具有悠久的历史湛江“年例”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据历史记载,早在唐代,湛江就已经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年例”的年度庆祝活动。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湛江“年例”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文化盛事。

在这漫长的岁月沉淀下来的湛江“年例”传统中,每一项规矩、每一种活动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从最早期的祭祀祈福、敬拜祖先,到如今的民俗表演、游园拜年,湛江“年例”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今天的湛江“年例”,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和自尊的表达。

在这样的背景下,湛江“年例”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更是承载着湛江人民情感与文化认同的载体。

只有通过不断的传承与创新,湛江“年例”才能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湛江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文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湛江“年例”的起源和意义湛江“年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和民俗传统。

在古代,人们通过年例这种方式来庆祝新年,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兴旺。

年例包括了一系列的习俗和活动,如祭祀祖先、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

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喜庆祝福之情,也承载了对家庭、亲情、友情的深厚情感。

湛江“年例”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维系社会稳定和家庭和睦。

通过年例这种方式,人们可以感受到家族温暖的情感,增进亲情和友情的纽带。

年例也是一种传统仪式和礼节,让人们铭记历史,珍视传统文化。

年例活动还可以促进社区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

中元节湛江

中元节湛江

中元节湛江
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被认为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也叫鬼节、魂节、鬼魄节等。

在湛江,中元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年都有不同的庆祝活动和风俗习惯。

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当时人们认为七月是阴气最重的时候,鬼神活动最为频繁。

为了避免厄运和灾祸,人们开始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亡灵,并设宴款待鬼魂,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在湛江,中元节的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彩。

首先,人们会到寺庙或祠堂里烧香祭拜神佛,祈求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和平安。

然后,人们会开展一系列的民间活动,比如灯会、舞狮、舞龙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节日气氛,还能够寓意招财进宝、风调雨顺。

除了庙会和舞龙舞狮,湛江的中元节还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就是祭祀亡灵。

人们在这一天会到墓地或者海边,为已故的亲人等祭拜。

他们会烧纸钱、供奉食物和酒水,并且念经祷告,表达自己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哀悼。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湛江的人们也会享受美食。

中元节期间,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比如糖藕、酒酿圆子、糖粽子等。

尤其是糖藕,是中元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物,因为它被认为有辟邪的作用,能够驱赶鬼魂和灾祸。

中元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它不仅仅是为了纪念祖先和亡灵,
更是人们祈求幸福和平安的机会。

无论是庙会、舞狮、祭祀还是美食,都是湛江人民为了迎接节日的到来而精心准备的。

这个节日让人们忙碌一天,也让人们感受到亲情、友情和传统文化的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传统文化广东省湛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湛江市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特别是省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之后,湛江市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挖掘、整合、保护和利用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具有湛江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构建粤西文化中心。

湛江市现有民间艺术120多种,盛行30多种表演艺术,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

几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和不断创新,培育和再现了遂溪醒狮、吴川飘色、东海岛人龙舞等一批民间艺术精品。

其中,醒狮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已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醒狮之乡”遂溪县饮誉海内外,几年来获得了无数荣誉。

2003年,该县文车醒狮团应国家文化部的邀请,参加了当年“中法文化年”活动,并以高桩醒狮跨越3.6米的成绩创下基尼斯世界纪录,2006年又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和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2010年,该县许屋醒狮团应邀参加了当年的上海国际文化节。

湛江市文化遗产丰富,湛江醒狮:醒狮表演始于明清时期。

200多年来,凡逢年过节、喜红庆典,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醒狮表演成为当地乃至湛江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

近年来,遂溪县因势利导,加强组织、积极扶持,全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空前活跃。

去年,该县先后3次举行规模大、档次高的歌舞醒狮表演活动,并多次组织醒狮团参加市、省以至国际性的民间醒狮表演赛。

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曾先后两次到该县拍摄民间醒狮活动并作专题播出。

东海岛人龙舞:据地方志记载,东海岛人龙舞起源于东海岛东山镇,始于明末清初,是流传300多年的民间大型广场表演艺术,其结构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由大人和孩童结合而成,规模可大可小,节数多少不等。

龙的构造分为三大部分:龙头、龙身、龙尾,龙头是龙的精髓所在,体现龙的精神。

它由一个彪形大汉身负三个小孩组成,分别表示龙角、龙眼、龙舌、龙身是龙的主体部分,用人相继倒卧分节连接而成,演员经过化妆打扮,穿上黄色或青色服装,龙就变成黄龙或青龙。

舞龙时,演员按照锣鼓的节奏舞动,龙头双眼闪闪发光,龙身左右翻滚,龙尾上下摇摆,煞是壮观,随着龙头昂首前进,远远望去,真是龙腾飞舞,人显神威,从中可以看出舞者不可战胜的群体力量和聪明才智。

这些被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飘色: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吴川民间艺术以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 尤其是始于清代的吴川飘色,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

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

特别奇妙的是,在空中飘动的人物的立足点只是踩着一根缨枪或剑尾上;更有趣的是,有的角色还踏着活生生的动物(如公鸡、白鸽、鲤鱼、金鱼等)在行进间手舞足蹈,给予人们一种神秘感。

飘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打扮的。

其内容有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或现代题材。

一板飘色往往就象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现着一出精彩的特写镜头。

现时飘色一般由2至6岁左右的儿童上板乔装打扮,并由过去的一板一层飘色发展到如今的的一板两层或三层飘色。

造型艺术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木工铁工技巧发展到现代已集电影、戏剧、魔术、杂技等技艺之大成的综合性的空飘造型。

人们通过观看五花八门的飘色,将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艺术享受。

吴川飘色是吴川民间艺术“三绝”(飘色、泥塑、花桥)之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吴川每年元宵节期间举行的飘色艺术大巡游,是吴川旅游的一大品牌和吴川的名片。

今年元宵节,吴川市举行了’2006“鼎龙杯”中国(吴川)飘色艺术大汇演,参加这次飘色艺术大汇演的,有香港特区、河南、陕西、浙江、江西、江苏、福建、重庆、广西、海南等省、市、区以及省内和吴川市的32支队伍,其中吴川市梅菉头飘色队、梅岭飘色队以及隔塘飘色队的飘色均获得了全国飘色艺术大汇演金奖。

安铺八音:安铺“八音”是中国广东省廉江市古镇安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创立者是光绪年间该镇盛名的音乐爱好者李六朋秀才,至今有80多年历史。

“八音”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

据《三字经》云:“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笙、竽属匏类;埙属土类;鼓属革类;枧、属木类;书磐等属石类;钟、铃等属金类;琴瑟属丝类;箫、管属竹类;此八类乐器选配,彼此不同;件数多寡,各地有异。

李六朋琢磨“八音”含义。

经评精整改,融汇创新,采用如下适合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计有:手铃1对、小扣锣1个、小钹1对、木鱼1个、清磐1个、煞板1个、小鼓1个、横箫1支、洞箫1支、椰胡2架、高胡1架、二弦1架、三弦1架、沉胡1架、大筒1支、琵琶1架、月琴2架、秦琴2架,共21件,再谱入当地传统适宜的《到春来》、《小桃红》、《浪淘沙》、《三仙会》等曲调,协奏起来,欢快清雅,袅袅动人。

八音队由21人组成,队员皆是当时文人雅士或音乐爱好者。

平时躬自教练,元宵。

端午节出演。

游演时,人手一乐器,列队沿街而行。

人人长衫马褂,个个衣冠楚楚。

操音响者行于前,弄箫琴者随于后。

乐器均缀彩带、丝带、绒球,五彩缤纷,雅丽夺目。

行进徐徐,音韵飘逸。

自李六朋去世后,戚维谦、黄晖轩等为之继承;戚、黄辞世,后起之秀李康权等相继。

从不间断,留传至今,为当地群众所喜爱。

雷州石狗:石狗作为一方的“守护神”,安放在人们经常出入的必经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狰狞、威严的面孔让人看后总会产生不友善的感觉。

于是,崇尚礼教的雷州先民便对石狗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仪迎宾,从此,石狗又被人称为“司仪神”。

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时代繁衍生息中遗留下的宝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

很可惜,在文革期间,石狗被视为“四旧”而遭劫,许多石狗被砸毁,弃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没泥沙、河渠,难觅其踪。

这被列入首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雷州石狗、雷州姑娘歌、吴川飘色、遂溪醒狮、东海岛人龙舞和廉江舞鹰雄等6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雷州半岛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南方第一大半岛)。

因古雷州得名。

以雷州方言、雷州音乐、雷歌、雷剧、雷州石狗、醒狮、人龙舞、傩舞等诸多文化内容为载体,构建了独特的人文地理范围。

“雷州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名列为广东“四大文化”之一。

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被确定为广东的“四大文化”。

雷州文化源源流长,由于雷州半岛是红粘土,所以文化有红土地文化之称,雷州半岛有很多特色文化,都是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流传至今,对后人有很大启发。

它是南北文化交流活跃的地方,中原文化与雷州本土文化在此相互激荡交融,丰厚了雷州半岛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如雷州的陈瑸、陈昌齐,吴川的林召棠(清代状元)、陈兰彬(中国首任驻美公使)等。

本地媒体开辟了《红土文化名人》专栏,推出孔雀屏、李莲珠、陈湘、林奋等当代文化名人,形成了良好的名人效应。

吴阳镇属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辖镇,坐落于鉴江下游平原,濒临南海。

吴阳是历代吴川县城所在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中心镇、状元故里,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2005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吴阳自古多骚客,醉赏流连不欲还”,吴阳乃仙境胜地,有“名胜古迹冠吴川”之称。

几年来,湛江市经过挖掘和保护,抢救了一批文物古迹,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名镇名村。

雷州被命名为粤西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川吴阳镇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雷州的潮溪村、东林村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邦塘村被评为“中国最古老村庄”。

徐闻县建起了“中国民俗摄影基地”,遂溪县农民李建华创办了中国最大楹联艺术碑廊———夏岚北楹联艺术碑廊。

在各个重大节日,更有着传统文化的风俗特色。

元宵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为本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活动历史较长,古时雷州庆元宵尤如朝廷大典一样隆重。

传统的元宵节以游神为中心内容,现在的内容则丰富得多。

一般从月初开始村村鸣擂锣鼓开始筹备,以元月十五最为热闹,也有些地区延至十六、十七,均以县城为中心,整个活动热闹非凡。

关于元宵活动,清代道光年间编修的《遂溪县志》有这样的记载:“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烟花,打秋千,赌灯谜,士庶欢游达旦”。

20年代流行于遂溪一带的元宵雷歌“东海嫁”这样说:“游人满坡眼睁睁”,“几百双眼向樟兜”;另一首雷歌有“头上金钗总落了,真是热闹这元宵”之句。

可见,元宵活动除了游神外,还有赛会看人、娱乐之举。

清代吴川举人吴河光有“元宵风景正清和,游女如云逐队过”之名句。

现在湛江各县均有庆元宵活动,主要以县城和古镇为中心,以吴川县城的规模最大,雷州县城、廉江县城和安铺镇的活动也颇有特色。

乡村有小型的放烟花、放炮竹、出灯、做大戏等活动。

市区亦举行灯展等活动。

清明节:景色清明,是人们“追远”的传统节日。

本市清明扫墓“拜山”,城乡皆同,大多集中于清明日,亦有在清明前后数天。

民间拜山活动,其主要祭品是烧猪、肥鹅、饭团、鸭蛋、蟹、饼等。

机关、团体、学校亦在清明节期间集中前往祭扫烈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端午节:即五月初五节,本地民间一般作为“驱邪镇恶”之节。

从初一开始,农村群众大多在居家门楣上插艾条以“驱邪”,到初五亦有部分人在小孩子胸前挂香符(用花布包香料做成三角形或动物形图符)。

在城市,从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卖艾枝、草药,市民纷纷抢购插门及煮水洗澡,洗澡一般定在12时正。

据说,用艾药水洗澡能将邪气及皮肤病冲走。

初五日各地普遍吃五月粽,亦有部分地区举行风筝表演或龙舟竞渡,此活动与纪念屈原有关。

端午节活动,最有特色的要数廉江之古镇安铺。

该镇每年端午节期间均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这一活动历史悠久,长盛不衰。

尤以近年来,活动的规模更加盛大,内容更为丰富,参观者不仅有本镇、本县的群众,还有许多外地来客,热闹非凡。

中秋节:亦为较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城市其内容主要有:一是从节前半月开始,举行大规模月饼展销活动,居民纷纷购买,相互送赠,以省港月饼为名贵;二是中秋之夜赏月活动,主要在全市各大公园或游乐场所,大部分居民均涌向各活动场所,或三五个青年人,或全家人一组烧烤、吃月饼赏月,小孩则时兴手提小灯笼玩耍,几乎通宵达旦。

在乡村,村民们则是吃月饼、甜薯、芋子、豆糖之类,亦有年轻女子月下玩“浮针”,取一碗清水置于八仙桌上,拿新针轻放水面,观察针的浮沉情况,预测婚姻。

重阳节:九月九重阳节在本市部分地区流行,为―文人节,吴川、雷州较隆重。

旧时两地文人汇集,对该节日兴趣甚浓。

《雷州府志》载:“重阳登高,偕于是日采药作酒曲”。

雷州西湖、三元塔等为主要活动场所。

梅录镇之重阳节,亦称赛诗节,由商人捐资,五月份开始筹备,文人推出一位教师出题,参加者按题赋诗作对,八月诗稿汇于教师处评定,到九月初一,各街道群众、文化人士派代表到登高坡标号厂位,在坡上搭上雅致精巧的竹楼,张贴诗对,称“诗社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