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描写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不仅勾画出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阶级的矛盾,还集中描写了由上述冲突造成的作为社会最小形式的家庭变革。安娜这一人物形象即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下,妇女要求个性解放的理想。《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艺术成就也不可小觑。托尔斯泰娴熟地运用了心灵辩证法,将安娜从与伏伦斯基相遇、相知,到最终因情感的纠结与社会的否认而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心灵变化过程描摹得细致入微。作者还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在安娜恋爱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尽相同的描绘,这就使得安娜的形象愈加鲜活生动。并且,安娜恋爱时期所使用的语言是含蓄、纯洁的,在女主人公轻描淡写的话语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她对伏伦斯基强烈的爱情,这是一般言情小说家所不能企及的。作家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他的外部环境并不是单纯的写景抒情,每一场环境的描绘,对于小说的悲剧结局都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目前,学术界对托尔斯泰的研究主要包括他的艺术观、文艺观、创作方法、创作特色;对几部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了托尔斯泰和俄国其他作家的关系等等。对于《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目前的学术界已经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安娜的人物形象;对她的悲剧命运,不管是从社会角度还是人物性格的角度,都做了充分的剖析。关于《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技巧这一大方面,学术界主要从作品的人物心理、肖像、环境进行阐释,但每一部分都比较孤立。而从《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描写艺术这一角度展现人物心理、性格,目前的研究尚少。研究《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描写艺术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把这部作品中每一个孤立的艺术特色串联起来,对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托尔斯泰的艺术技巧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细腻深入的心理变化展示安娜的心路历程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托尔斯泰伯爵才华的特点就是他不限于描写心理过程的结果:他所关心的是过程本身,——那种难以捉摸的内心生活现象,彼此异常迅速而又无穷多样的变换着的,托尔斯泰伯爵却能巧妙地表现出来。”[1]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运用他惯用的“心灵辩证法”描绘了安娜与伏伦斯

基恋爱时期心理变化的全过程,并通过几个特定的心理独白,揭示安娜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安娜心理变化的四个阶段

安娜在与伏伦斯基恋爱的过程中,她的内心世界有着起起伏伏的变化,由开始的自我否认到后来的坚决,以致最后由爱生恨,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爱情产生的萌芽期

安娜本身是一个俄国贵族妇女,她与丈夫卡列宁和她的儿子谢辽沙过着平静而安逸的生活。在别人的眼里,安娜生活富足,家庭美满,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但对于她自己来说,与卡列宁八年来的婚姻生活是无爱情可言的。直到伏伦斯基的出现,才使安娜体会到了爱情的滋味。安娜对于伏伦斯基的爱,始终是强烈而狂热的。但在安娜与伏伦斯基初次接触时,由于长期受到宗法制家庭的束缚,安娜一再否认自己的感情。如她在调解哥嫂关系后回家的路上,想到了自己与伏伦斯基的微妙关系,很果断地对自己说:“那有什么呢?有什么大不了的?难道我怕正视这事儿吗?那有什么呢?难道在我和那个军官小伙子之间,除了一般的熟人关系外,还有或者可能会有什么别的关系吗?”[2]在安娜否认自己感情的同时,她又无法抗拒伏伦斯基对她发起的爱情攻势,她的表情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伏伦斯基的爱意,在舞会上“每次他和安娜说话,安娜的眼睛里就迸溅出喜悦的光芒,那朱唇上也浮起幸福的微笑。”[3]对于安娜来说,伏伦斯基的出现使她平静的生活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她的爱火在时间的流逝下愈演愈烈。

2.恋爱关系确立后的矛盾期

不可否认,安娜是一个不愿掩饰自己的情感,不愿像培特西那样虚伪生活的人。在这一时期,安娜在享受爱情的甜蜜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摆脱不明朗的境地。对于伏伦斯基的爱,安娜也开始有一点敏感的表现,比如在伏伦斯基接待外国亲王后,与安娜约会时谈及陪同亲王的经过,安娜拿着编织物却不织,并说:“你们男人多下流啊!你们怎么会不明白,一个女人是不会忘记这种事的,”“尤其是一个无法知道你生活的女人。”[4]安娜的占有欲是极其强烈的,对于爱情至上的她来说,既然伏伦斯基与她相爱,她就不允许任何女人走进伏伦斯基的视线。这只是安娜嫉妒心的开端,随着安娜家庭关系与社交关系的紧张化,这种对伏伦斯基的占有欲会愈加强烈。

在安娜经历分娩之痛以前,她也一直想着怎样摆脱卡列宁,使得自己与伏伦斯基的关系合法化的同时,又争得儿子谢辽沙的抚养权。但在经历了分娩之痛以后,由于卡列宁的宽恕和她本身的负罪感,安娜曾有过回归家庭,继续与卡列宁生活的想法。可她最终还是无法欺骗自己,在伏伦斯基开枪自杀未成功后,她离开了丈夫和儿子,随伏伦斯基去了国外。

3.国外旅行的蜜月期

在意大利旅行期间,安娜过着短暂的幸福生活,她与伏伦斯基暂时摆脱了家庭问题。伏伦斯基在这一时期专注于绘画,但他的专注只是一时的,伏伦斯基不会为了爱情彻底放弃他从前的习惯。国外旅行这段时间,安娜与伏伦斯基看似过着平静而甜蜜的生活,实际他们的关系也逐渐出现了裂痕。对于安娜来说,和伏伦斯基私奔就等于与她从前的家庭、社交界决裂,就等于她今后的生活除了伏伦斯基外别无他人,这使得安娜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安娜对于伏伦斯基的占有欲就变得愈加强烈了,以至于面对他们身边那个标志的奶妈,安娜都把她视作自己的一块心病。

4.矛盾激化的崩溃期

在安娜与伏伦斯基回国后,各种各样的矛盾已经明朗化。社交界已经对安娜关上了大门,安娜背上了抛夫弃子罪名的同时,伏伦斯基对她的爱也逐渐变冷。安娜始终追求着合理的生活与爱情相统一,但是她毕竟只是一个妇人,它既没有像卡列宁那样强大的政治力量,也没有社会舆论上的支持,这只是其中次要的一点。对于爱情至上的安娜来说,伏伦斯基对她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但伏伦斯基并不像列文那样有足够的持久性,他的不稳定性,安娜也早已看出。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安娜想要摆脱卡列宁,争取儿子的抚养权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伏伦斯基的冷淡,昔日对自己含情脉脉的情人对其不闻不问,还经常表现出不耐烦,致使她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也开始动摇了,这使她的神经更加敏感。英国大诗人拜伦曾经说过:“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爱情却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5]安娜正是这样一个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女人,当她察觉到自己的爱情正在悄悄溜走时,这种情感失衡的状态导致了她走上了极端的境地。最终,安娜挣脱不出自己心灵的枷锁,走上了卧轨自杀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