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 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农耕时代的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工业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培养,信息时代则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这说明教育目的在根本上受制于( )
A.文化传统
B.生产方式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指导日本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是( )
A.临时教育审议会
B.中央教育审议会
C.终身教育审议会
D.地方教育审议会
3、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A 零级文献 B.一级文献 C.二级文献 D.三级文献
4、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地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或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
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
A.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B.设身处地,从参与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C.设身处地,从参与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
D.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
5、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
A.全距
B.中数和平均数
C.标准差和方差
D.差异系数
6、将要解决的问题、要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是( )
A.因果分析
B.归纳分析
C.比较分析
D.系统分析
7、叶澜老师提出了“生态式”的教育,反对教育的农业模式、工业模式。
有研究者基于此,在中国知网上以时间为序,按2015年、2014年、2013年……的顺序查阅“生态式”教育的文献。
该研究者所运用的查阅方法是( )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8、20世纪30年代初期,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设立乡农学校,开展乡村教育试验。
这种乡农学校性质上属于( )
A.农业职校
B.农民夜校
C.教育与行政合一机构
D.教育与军事合一机构
9、定性研究区别于定量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A.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
B.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性
C.研究更多地运用理性思维
D.研究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
10、从20世纪30年代起,欧美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的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
新传统教育主要包括()
A.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1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中年级
C.小学高年级
D.初中
12、夸美纽斯提出直观理性教育,其依据是()
A.泛智论
B.感觉论
C.天赋论
D.善性论
1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14、杜威所谓教育的内在目的是指()
A.教育过程中的目的
B.学校系统中的目的
C.教育以人格发展为目的
D.教育以知识掌握为目的
15、17世纪,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苏格兰大学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比,更重视()
A.大学自治
B.教授治校
C.科学教育
D.古典教育
16、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
这种问题属于()
A.职业倦怠
B.职业迷茫
C.职业逃避
D.职业道德失范
17、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基督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18、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19、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20、1963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案《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探讨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罗宾斯原则”,其含义是()
A.为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提供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国家援助
B.为所有能力和成绩合格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C.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分<大学)和“公共”部分<大学以外的学院)
D.建立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专业训练、在职进修构成的“师资培训三段法”
21、20世纪30年代联共(布)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确定该时期苏联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实施综合教学大纲
B.恢复班级授课制度
C.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
D.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联系
22、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23、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A.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B.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C.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D.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
24、直接关系到问卷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的是()
A.问卷设计
B.问题的形式
C.答题的形式
D.答案的格式
25、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
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A.公立学校
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
C.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
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
26、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
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A.传递
B.选择
C.创造
D.传播
27、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湖南时务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上海广方言馆
28、下列相关系数值中,表明两个变量相关程度最高的数值是()
A.﹣0.90
B.﹣0.10
C.0
D.50
29、某校有2500名学生,先要抽取100名进行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调查者将学生总体按姓氏笔画排列,把总体划分为K=2500/100=25个相等间隔,如随机抽取第1名为第10序列,那么依次抽取35,60,85,110……直到100名学生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30、确立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办学原则的教育法案是()
A.《大学令》
B.《帝国大学令》
C.《高等教育法》
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3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制度教育学
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批判教育学
32、《学记》所阐述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早在孟轲就已提出,他将其阐述为()
A.“不陵节而施”
B.“学不躐等”
C.“当其可”
D.“盈科而后进”
33、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A.教育管理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
C.义务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34、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乡村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A.学友制
B.小先生制
C.学徒制
D.实习制
35、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A.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
B.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C.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D.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36、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
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7、研究者要检验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采用的检验类
型是()
A.t检查
B.z检查
C.F检查
D.X2检查
38、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
A.新民德
B.移民风
C.增民财
D.强民体
39、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立场与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元教育学
40、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
如果他不这样做,别人会骂他的。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
A.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B.以工具理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
C.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D.以法律的秩序为定向
4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A.“培养完人”
B.“培养独立个性”
C.“培养国际理解”
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42、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A.政治家
B.学术人才
C.新国民
D.实业人才
43、上题中可可妈妈的记录方法是描述记录法中的()
A.日记描述法
B.轶事记录法
C.连续记录法
D.行为核定法
44、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
A.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
D.福州电报学堂
45、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
A.吃一堑,长一智
B.近墨者黑
C.因噎废食
D.温故知新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
2、精细加工策略即记忆术。
3、教育受制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2、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
3、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4、17-18世纪德国的新大学运动。
5、列举教育测量的4种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很重视发展学生对学习作出自我调节的能力。
例如,1993年班杜拉就曾谈到:“正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慧工具、自我效能、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一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2、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最近,三(2)班品德与社会课的话题是“维护公共秩序”。
倪老师先让学生们说一说去过哪些公共场所、在那里干什么,进而指导他们根据功能的不同概括出七类公共场所,最后从每种类型中挑选出一个方便调查的场所。
每个学习小组都要从这七种场所的调查中概括出公共场所的一般生活规则,作为集体作业提交,并在班级里交流。
小明所在的小组恰好有七位同学,经商量决定每人调查一种场所。
小明就住在剧院附近,还有亲戚在剧院上班。
他自告奋勇,承担剧院调查的任务。
小刚说他周末恰好会跟爸爸去看球赛,顺便可以了解体育馆的观众守则。
另外五位同学则分别负责调查社区服务中心、公交车站、超市、医院和图书馆。
小明发现其他小组采取了类似的分工,他把各组去剧院调查的同学叫到一起,组队进行调查。
小明的姑妈接待了调查小组,她告诉孩子们:观众来剧院观看演出要准时入场,不能迟到,也不能早退。
万一迟到早退,必须在演出间歇进场退场。
观看演出时要保持安静,不能说话,不能随便鼓掌叫好,不能吃东西,不能拍照,不能接打电话,手机必须静音……剧院宣传与推广部的负责人还邀请同学们观看了一出儿童剧,让他们现场体会看戏规则的道理何在。
出了剧院,小明发现剧票的背面就写有《观众守则》,但是没有提到姑妈所说的“坐中间的观众尽可能先
入座,坐两旁的观众稍后入座”之类的礼仪。
一位同学说,幸亏有小明姑妈的介绍,让大家了解到书面规定之外的一些公共生活礼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维护剧场秩序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小明带着调查结果回到自己的学习小组,和调查其他公共场所的同学一道交流,总结公共场所一般都要遵行的行为规范。
大多数情况下,小组成员都能迅速达成共识,但在“保持安静”上发生了争论。
小刚说:在体育馆看球赛时不一定要保持安静,反倒可以呐喊鼓掌吹号击鼓,为球队加油助威。
小刚的异议令人不快,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实话,所以在小组研究报告中,除了陈述一般规则之外,还讲到了一些例外。
这份研究报告获得了全班最高分。
倪老师在班上表扬这组同学对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全组欢呼雀跃,一一跟小刚击掌相庆。
在以往的小组活动中大家多少有些嫌弃小刚,因为他调皮捣蛋,老是给小组制造麻烦。
这一回,大家对小刚刮目相看。
没有想到小刚不同寻常的发现,他在讨论中坚持的不同意见,居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小刚兴奋得满脸通红,心里乐开了花,他突然意识到今后可以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赢得同学的尊重。
他的父母听了他的讲述,为他的进步感到欣喜,鼓励他改正缺点,用良好的表现在班上树立威信。
小刚妈妈悄悄地给倪老师打电话,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倪老师放下电话,陷入沉思。
她终于明白小刚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原来是为了博取大家的关注,一个帮助小刚的改善计划在她脑海中迅速酝酿……
(1).分析教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序与方法。
(2).评论教例所显示的教育效果。
(3).结合教例论述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
例如:
(1)1971年,伊凡•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
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
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
”把只是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home school)”,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
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
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
家长不造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
(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B,解析:
本题重在理解。
题目中体现的是时代变迁,在变迁中不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同,所以重在体现生产方式对人才的要求,并且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决定教育目的的根本原因。
答案选B项。
2、A
3、C
4、B
5、C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逆查法,与顺查法正好相反,是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8、C,解析:
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设立乡农学校,其组织原则之一是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即乡农学校是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的合一,故本题选C。
9、D
10、A
11、A
12、B 直观理性与感觉论相联系。
13、B
14、A,解析:
杜威强调教育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和契合,反对传统的远离儿童目前需要和理解能力的抽象、遥远的目的,主张教育应该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兴趣、需要,去促进其生长与发展。
这是教育过程中的目的,除此之外,教育没有任何其他的外在目的。
答案选A项。
15、C,解析: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典型,选择出与中世纪大学相对立的点即可,故本题选C。
16、A
17、B 只有骑士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特点。
18、D
19、A 20、B
21、B,解析: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建议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研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要求在学校中采取有助于培养主动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
故本题选B。
22、D
23、A
2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卷调查法中的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有三个环节:问卷设计、问题的形式、问题答案的格式。
在这三个基本环节中,问题的设计是问卷编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问卷本身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25、D
26、B
27、A
28、D,解析:
本题选D。
相关系数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量称为相关系数,一般用r表示。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00到+1.00之间。
29、B
30、D,解析:
1968年在法国巴黎大学生五月风暴运动的直接触动下,11月份法国议会通过并颁布了《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
这个法案主要精神是确立了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条办学原则,故本题选D。
31、D
解析: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
基本观点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低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从题干的角度出发,选择D。
32、D
33、D
34、B
35、D
36、C
37、B,Z检验适用于小样本(n﹤30),T检验适用于大样本。
F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
在两样本t检验中要用到F检验。
X2检验还可用于检验总体的次数分配是否属于正态分布及进行成对资料的符号检验、两组或两组以上资料的中位数检验等。
38、A
39、B,解析: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和教育之间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主张教育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在当前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研究教育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带有较强的批判性,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和阿普尔;元教育学指对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再研究。
答案选B项。
40、A,解析: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依据不同年龄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
处于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阶段的儿童,表现为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下表为三水平、六阶段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
他们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希望被人看作好人,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教师、朋友的期望,并与其保持相互尊重、信任的关系。
这时儿童已能够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价行为。
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读到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时,有的说“偷药不对,好孩子是不偷的”,或强调“海因兹爱他的妻子,是因为已经走投无路才去偷的,这A项。
是可原谅的”。
41、A
42、C
4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有描述记录、取样记录和行为检核表。
其中描述记录法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44、B
45、B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答案:错误。
英国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属于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具有中等教育的性质,公学一般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等均高于同时期的文法学校。
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应该著名的公学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
因此,公学并不是公立学校。
2、【解析】错误
1.精细加工策略指: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即通过把新学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
2.记忆术指记忆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
所以,精细加工策略包含记忆术,但是不局限于记忆术,还体现在练习生活,利用知识背景和做笔记等。
3、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
他们主张:
(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2)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本题比较倾向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法国的萨特为代表。
他们主张:
(1)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2)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具有一定台勺合理性。
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倡导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使教育回归到人间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激进的个人本位论者离开社会来思考人的发展,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甚至把满足个人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把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这极易导致唯自由论和个人主义倾向。
可见,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一样,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有:
(1)社会依据。
教育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
一是要根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