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公布日期】2012.04.24
•【分类】审议意见
正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2012年4月24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区、市)、中央有关部门和法学教学研究单位征求意见,中国人大网站全文公布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就草案主要问题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和地方人大,以及仲裁委员会、消费者协会、部分专家和律师的意见。各方面普遍认为,草案认真总结多年来的民事审判经验,落实
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着力解决社会普遍关注和审判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体赞成草案的修改内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法律委员会于4月6日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以及各方面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4月12日,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进行审议。现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主要问题修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诚实信用原则。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最高人民法院、有的地方人大和专家提出,审判实践中当事人恶意诉讼、拖延诉讼等滥用诉讼权利的情形时有发生,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也应当恪守诚信,应当增加这方面的规定。法律委员会经同有关方面研究,建议在本条中增加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二、关于法律监督程序。草案第一条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对强化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作了规定。有的常委委员提出,这样规定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表述不一致,最高人民检察院则要求进一步明确法律监督的范围和方式。法律委员会经同有关方面研究,建议参照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将草案第一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有权以检察建议、抗诉方式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同时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三、关于公益诉讼制度。草案第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方面总的赞成规定公益诉讼制度,同时有些意见希望进一步明确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法律委员会经同有关方面研究,建议将该条中的“有
关机关、社会团体”修改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社会团体”。这样规定,既可使公益诉讼在我国适度开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同时也能保障公益诉讼有序进行。目前,有的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已规定了提出这类诉讼的机关。比如,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破坏海洋环境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已经列入了立法工作计划,对哪些消费者保护团体能够作为公益诉讼的主体可以在该法修改中统筹考虑。
四、关于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实践中有些个人以诉讼代理人的名义长期包揽诉讼,甚至滥用诉讼。司法部、有的地方人大和专家要求在民事诉讼法中进一步明确哪些人可以担任诉讼代理人。法律委员会经同有关方面研究认为,诉讼代理制度既要满足当事人的法律服务需求,也要有利于维护诉讼秩序。建议将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修改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或者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人。
五、关于专家参与诉讼。最高人民法院、有的地方人大和专家提出,医疗事故、环境污染和知识产权等案件,专业性强,为了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庭审过程中需要专家提供专业意见。法律委员会经同有关方面研究,建议增加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六、关于先行调解。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有的常委委员和专家提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强调先行调解是对的,但调解应当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草案这一条规定还不够明确。法律委员会经同有关方面研究,建议将这一条修改为:“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七、关于小额诉讼制度。草案第三十五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标的额人民币五千元以下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社会各方面多数意见赞成规定小额诉讼制度,但对小额诉讼的标的额怎么规定有不同意见。有的常委委员认为不宜规定五千元的绝对数,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规定相对数,最高人民法院建议提高小额诉讼的标的额。考虑到目前统计部门对人均收入是以城镇、农村分别统计的,要确定一个适用于城乡居民的相对数额较为困难。近年来,各地人民法院试点的小额诉讼标的额多数为一万元以下。法律委员会经同有关方面研究,建议将这一条规定修改为: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标的额人民币一万元以下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八、关于第二审程序的开庭审理。有的地方人大、律师和专家提出,民事诉讼法对第二审民事案件是否必须开庭审理规定得不够清晰,实践中有许多民事案件在第二审程序中是未经开庭书面裁判的,应当进一步明确第二审程序开庭审理的条件。法律委员会经同有关方面研究,建议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九、关于申请再审的期限。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二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最高人民法院、有的地方人大和专家提出,这样规定,一是二年的申请再审期限过长,不利于法律关系的稳定;二是三个月内提出的再审事由过窄,建议适当修改。法律委员会经同有关方面研究,建议将上述规定修改为: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