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展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
者功能性改变,致使血管阻塞而引起心肌坏死。1979年WHO将之分为五型:无
症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近年来根据发病特点及
治疗原则分为两大类:1、慢性冠脉病也称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
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2、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
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冠心病的
治疗目的是防止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及缓解患者心绞痛的症状,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PCI)和心外科搭桥手术治疗方法。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多
采取药物治疗,常作为一种基本的治疗手段终生维持。药物治疗虽然起到了一定
的效果,但对某些病人无效,不能够改善病人的心肌缺血状况。心外科搭桥手术
虽然疗效显著,但对人体创伤大。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指经皮穿刺周围动脉,向心
脏方向送入球囊导管和支架至冠状动脉,对堵塞血管进行疏通的治疗技术。介入
治疗创伤小,不需要外科手术,恢复时间短,风险小且疗效满意。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120-01
1.冠心病发病机理的新认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冠状动脉内超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冠心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新的认识。冠状动脉内超声技术可以提供管壁、管腔横截面图像,从而准确地反映斑块的大小、分布及
组分。冠心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在稳定期与非稳定期之间相互交替,而
决定这一进程的是斑块的易损性[1]。冠状动脉斑块的易损性会引起各种急性心血管事件,易
损斑块的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阻塞是引起冠心病的根源,因此治疗冠
心病应注意重视稳定易损斑块,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介入治疗的发展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初期,常采用加压扩张球囊来打开血管,但是容易引起血管回缩及
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血管再狭窄,6个月内的再狭窄率高达50%。经过进一步发展,人们在
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在狭窄的部位植入支架,可以有效地防止血管回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植入支架后3周内一般会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增生仍然会引起血管再狭窄。
近期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利用药物在血管中的缓释作用来防止血
管再狭窄。
PTCA手术器械包括导管、导丝和球囊三部分,手术原理为将导管送至病变冠状动脉段,
然后对球囊进行加压扩张,使内膜撕裂扩大血管腔,以增加血流而改善心肌血供[2]。通常认
为斑块撕裂即为手术有效,但PTCA对钙化性、慢性、及弥漫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效果不甚理想。虽然PTCA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但仍要注意其局限性。PTCA术后有少量患
者出现血管闭塞症状,术后再狭窄率高。
冠状动脉内支架将介入治疗又向前推动了一步,用支架支撑血管内壁来扩张阻塞的血管。植入后一段时间后,血管内皮细胞将支架包埋于血管内壁,维持血管的开放状态,可以有效
地避免了PTCA的血管回缩问题,弥补了单纯PTCA的不足。理想的植入支架应扩张性能可靠,支撑力好,在体内生物相容性好,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及具有抗血栓的作用等等。根据支架的
材料及设计不同,临床上应用的支架分为很多种:
在支架上包被钛,可以有效地防止内膜增生;在支架表面包被金或铂,可以有效地起到
抗血栓的作用,因此对防止血管再阻塞起到很好的效果。
3.介入治疗的特点及适应症拓宽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PTCA为基础,PTCA是最基本的手段。大约有85%~90%的冠心病
患者首选PTCA治疗,其他治疗手段均作为其补救或者辅助措施。作为一种非外科的手段,
其创伤小,患者术后3天即可出院,病死率小于1%,并且有利于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介入治疗的手段及医疗器械均有很大的改进,手术疗效不断提高,手术适应症也不断拓宽。早期
介入治疗仅适应于稳定性心绞痛、单支血管病变、择期PTCA、简单病变、非完全闭塞病变及被保护左主干病变,目前适应症范围包括各种类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支血管PTCA、急诊PTCA、复杂病变、不稳定斑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及未被保护左主干病变,适应症范围大为拓宽。
4.常见的并发症的护理
4.1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
这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故患者回病房后应严密观察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若术后
出现心绞痛应即刻记录心电图,并与术前心电图比较,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同时予以止痛镇静治疗;血压变化,急性血管闭塞常可引起严重低血压,若发现血压下降要及时查明原因,周围血管闭
塞的表现:血栓脱落造成的周围血管栓塞常会出现神志及瞳孔的改变,或不明原因的相关部位
的剧烈疼痛。一旦血压下降、心绞痛复发或心电图ST段改变等急性血管闭塞,应立即给予抗凝、溶栓乃至急诊手术治疗。
4.2高血压反应的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原因,短期内(24h)容易并发高血压反应,且多成一过性。术后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监测并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至关重要。护理
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及时的监测血压,了解患者术前的基础血压以及心功能情况,与
术后血压作对照。术后每15~30分钟测血压1次并记录,24h后血压平稳者每1~2h测1次
并记录[3]。成人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9mmHg,舒张压<90 mmHg。
4.3皮下血肿和出血的护理
除对穿刺口的护理外,还应该避免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憋尿等增加腹压及动脉压的
因素。注意观察术肢的颜色、温度、活动情况及足背动脉是否对称,防止患肢供血不足或血栓
形成。对于不合作的患者,要努力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或给予约束带约束术肢,避免出血或
血肿的发生。有文献表明[介入术后使用约束带,可以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血肿的发生率,减少局
部感染。必要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一旦发生血肿,可给予50%硫酸镁湿敷,一般血肿可自行消退,如果形成假性动脉瘤,小者不影响生活可不处理,大者可行手术切除。
4.4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护理
大剂量心血管造影剂快速注入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荨麻疹等反应。中毒反应者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虚脱、发绀、喉粘膜水肿、呼吸困难。术后应予患
者多饮水,并按医嘱给患者补液,以利于造影剂从尿中排出。经常询问患者有何不适,密切观察
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尿量情况,及时发现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4.5尿潴留的护理
术后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或精神过于紧张、长时间憋尿常常会导致尿潴留。如果患者
精神比较紧张,应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向其解释术肢制动的重要性。对排尿困难时,
可给与毛巾湿敷,按摩下腹部,听流水声等物理刺激以促进患者排尿,若仍无效,则可在无菌操作
下行导尿术。还可应用温开水冲洗会阴部引导排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亢君,李海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5,21(11):30-31.
[2]陈玉景.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冠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6,(4):18-19.
[3]王孟云,刘艳,周立英,等.颅外段脑血管狭窄行血管内支架置如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6,(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