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知应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层面应会重点容
1、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有哪些?
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查对制度、病例书写规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申请审批制度。
2、什么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为哪几级?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注:Ⅰ级和Ⅱ级不良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畴。
根据患者损失程度、发生频次,原卫生部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
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
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一)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二)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Ⅲ、Ⅳ级不良事件报告属于自愿性、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上报。
3、“三基三严”的具体容是什么?
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
4、什么是危急值?
“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检验,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正处于生命危险边缘,临床医师需要及时得到信息,迅速给予干预措施。
5、抢救记录书写要什么?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措施、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及专业技术职称等。
记录抢救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6、《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关于病历资料的规定?
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7、医疗技术分为几类?相应批准部门是哪里?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将医疗技术分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由医院负责审核。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卫生厅公布并予以审核。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2)、高风险(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由卫生部制定公布并予以审核,但部分指定第三类医疗技术委托省卫生厅进行审核。
8、手术分为哪几级?手术审批程序?
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二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
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
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报医务处备案。
9、手术医师分几级?
手术医师分七级: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的医师);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的医师);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的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的医师);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的医师);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的医师);主任医师。
10、如何进行手术安全核查?
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麻醉前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主持、手术开始前安全核查由麻醉师主持、离开手术室前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主持。
11、什么是非计划再次手术?
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原手术的直接或间接并发症导致的第二次或二次以上的手术,不包括计划性的再次手术。
12、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
13、医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一个根本: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两个技巧:倾听,就是多听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介绍,就是多对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
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患者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的社会关系及心理状况。
四个留意:留意患者的情绪状态;留意患者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患者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患者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压抑患者的情绪。
六种方式:即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相互交换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和实物对照沟通。
14、急诊科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1)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2)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率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3)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
(4)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
(5)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
(6)能掌握心肺脑复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溶栓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等;
(7)熟练使用呼吸机,多种生理监护仪,快速床旁检验(POCT)技术、血糖、血气快速检测和分析等。
15、心肺复中成人胸外按压标准是?
标准:(1)按压频次≥100次/分(强制标准),(2)按压通气比:30:2(强制标准),(3)按压深度≥5cm(推荐标准)。
16、急诊绿色通道患者优先处理相关规定?
确定入院诊治的急危重症患者,由由急诊住院绿色通道优先权限的医师在电子医嘱中开具有优先权限的住院正,优先办理入院手续,医院HIS系统予以保障。
各专业科室每日必须预留至少2以上“急诊绿色通道”床位(含加床)并挂有“抢救专用”公示牌,用以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治疗,保持急救绿色通道通畅。
各医技检查科室及收费处、住院处应挂有“抢救优先”公示牌,进入绿色通道的急危重病人优先检查并在规定时间出具医学检查报告,急诊药房优先配药发药。
若患者病情复杂,暂时无法确定收治住院专科的,主持会诊的人员、急诊科主任、医务处、门诊部及院领导均有权决定伤员的收治科室。
17、患者病情评估的概念是什么?
患者病情评估是指具备病情评估资格的医务人员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18、患者病情评估的围?
医院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重点应加强住院患者入院评估、术前评估、麻醉风险评估、急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手术后评估、住院时间长的患者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19、什么是丙级(不合格)病历?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中18项重度缺陷?
《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2013版)》规定:扣分≥31分为重度缺陷,等同为丙级病历(即不合格病历)。
《标准》中列出了18项病历质量重度缺陷,发生任何一项,则该份病历也被定为重度缺陷病历(即不合格病历)。
18项重大缺陷名称:
(1)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不能通读;有两处以上重要容明显涂改;代替或模仿他人签名
(2)病历记录系拷贝行为导致的原则性错误
(3)使用无电子签名的计算机Word文档打印病历
(4)缺入院记录、住院病历,或非执业医师书写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录
(5)主要诊断不确切,依据不充分
(6)主治医师或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未在48小时完成。
无对新入、重危、诊断未明、疗效不佳的病人进行重点检查、分析讨论及审签
(7)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查房记录无对危重、疑难病例进行的病史补充、查体新发现、病情分析、进一步诊疗意见及审签(8)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的病例无以科室为单位的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记录无明确的进一步诊疗意见,仅有床位医师和主持者发言记录
(9)应该有术前讨论或病情较重、手术手术难度较大的病例无以科室为单位的术前讨论记录;记录无手术方案、术中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措施、术后观察事项及护理要求,仅有床位医师和主持者发言记录
(10)死亡病例无以科室为单位的死亡讨论记录;无死因分析和诊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记录,仅有床位医师和主持者发言记录
(11)缺手术病人的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或缺手术诊断、手术部位描述错误
(12)缺手术安全核查记录
(13)植入体的人工材料的条形码未粘贴在病历中
(14)治疗措施不正确或不及时而贻误抢救与治疗
(15)缺特殊检查(治疗)、手术等各类知情同意书或缺患者(被委托人)签名
(16)缺术中扩大手术围的知情同意书(术前告知的除外)或缺患者(被委托人)签名
(17)非患者本人签字的同意书,缺患者本人授权委托书及患者本人和被委托人的有效明复印件
(18)缺出院(死亡)记录
47、病理申请书填写必须包括哪些?
病理申请书填写必须包括:(1)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送检科室和日期;(2)患者临床病史和其他(检验、影像)检查结果、手术所见及临床诊断:(3)取材部位、标本件数:(4)既往曾
做过病理检查者,需注明病理号和病理诊断结果:(5)结核、肝炎、HIV等传染性标本,需注明。
院感层面应会重点容
1、什么是标准预防?
(1)标准预防的定义:所有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或病人之间相互传播。
(2)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戴手套,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防水围裙,安全注射,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等。
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1)局部处理措施
体表接触污染的血及体液,应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更换清洁衣物。
保持冷静,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报告
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发生乙肝、丙肝、HIV、梅毒等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汇报,同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3、医院感染的定义?发生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时限?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后24小时网核查提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或在愿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或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或得的感染。
5、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可是的患者中,短时间发生3例以上同时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6、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
(1)本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科主任
(2)医院感染暴发的院报告程序与时限?
a.临床科室发现短时间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及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主管医生应立即报告科主任,经科主任确定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b.微生物室在短时间之,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c。
在收到报告后,感染管理科立即到达现场,对可疑病例进行初步的判断,在确定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后,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同时通知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召开现场会议。
(3)医院感染暴发时,应采取哪些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a.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b.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去除和杀灭病原体。
c.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有条件时可对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d.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e.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尽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经验与不足,指定今后的防措施。
(4)临床医生在医院感染暴发中应履行的职责?
a.及时诊断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及时报告科主任。
b.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实施正确的感染控制措施。
c.积极配合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分析工作。
d.实施医院感染暴发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7、不同隔离标志的颜色?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8、隔离的原则是什么?
a.标准预防的基础上,结合传播途径、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b.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传播途径的隔离和预防。
c.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d.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e.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9、医疗废物应使用什么颜色袋子盛放?生活垃圾应使用什么颜色袋子盛放?
医疗废物应使用黄色袋子盛放。
生活垃圾应使用黑色袋子盛放。
10、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的时间?
不得超过2天
11、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立即汇报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护理部等部门(2)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围及严重程度。
(3)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护理部等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对发生医疗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4)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5)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露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6)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的区域向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7)工作人员要在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总务处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等要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12、如何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后48小时后、拔除血管导管48小时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从导管血和外周血静脉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即可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如何诊断?
留置导尿管48小时后、拔除导尿管48小时出现的泌尿系统感染。
(1)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击痛,伴或不伴有发热
(2)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
(3)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104cfu/ml, 革兰阴性球菌菌落≥105 cfu/ml
1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1)手卫生(2)无菌技术(3)防止逆流(4)不常规膀胱冲洗(5)每天评估尽早拔除
15、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哪几种?
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16、《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是指:手足口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尔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008年5月5日卫生部通知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予以公布。
17、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18、《消毒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时如何规定的?(1)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2)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3)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19、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或过期,可以重新灭菌后使用吗?
不可以,老化、变脆、热原反应
20、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出现肠道菌落群失调所致腹泻性肠道疾病,包括由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药事层面应会重点容
1、高危物品如何管理?
医院对高危药品实行分级管理,将其分为A级、B级、C级。
高危物品应在专区定点存放,由专人管理。
建立高危药品专用标识,全院围在A级高危药品储存处粘贴高危物品警示标识。
B级和C级高危物品采取专用药品目录粘贴警示标识或专区、专架粘贴警示标识。
2、我院高危物品有哪些?
杜冷丁
3、什么是易混淆药品?
易混淆药品是指包装相似、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易与其他药品混淆,有误用风险的药品,存放应有警示标识。
4、抗菌药物分哪几级?相应的使用权限如何?
(1)我院抗菌药物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具备医师职称的授予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授予特殊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2)我院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
(3)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医师以上的医务人员均可开具。
(4)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需由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务人员开具。
(5)必须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6)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会诊专家库专家会诊同意,方可开具医嘱。
(7)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务人员开具。
5、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表现有哪些?
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抗菌药物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6、国家对抗菌药物使用率有规定吗?
国家规定,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7、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Ⅰ类切口手术通常不需预防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a.手术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手术等;c.异物植入手术;d.高龄或免疫缺陷者。
(2)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细菌耐药预警措施有哪些?(1)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