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变更管理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并依据相关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变更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内部项目的变更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变更: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计划、进度、成本、范围等要素进行调整或修改的行为。

2. 变更管理:是指对项目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

3. 变更管理委员会:是指由项目相关人员组成的专门负责变更管理工作的机构。

4. 变更请求:是指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变更提出的书面或口头请求。

5. 变更评估:是指对变更请求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6. 变更审核:是指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核和决策,判断是否应予以批准。

7. 变更实施:是指变更请求经过审批后,按照变更计划进行具体实施。

8. 变更记录:是指对变更请求、变更评估、变更审核和变更实施等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的文档。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第四条变更请求的提出1. 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变更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编写变更请求。

2. 变更请求需明确说明变更的原因、变更的内容及变更的影响等信息,并提供相应的附件和支持材料。

第五条变更评估1. 变更管理委员会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进行初步分析和预估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带来的风险。

2. 变更评估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反馈给变更请求者。

第六条变更审核1. 变更管理委员会根据变更评估结果,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核。

2. 变更审核结果应明确指出变更是否批准,并告知变更请求者。

第七条变更实施1. 变更请求获得批准后,由变更管理委员会指定相关人员负责变更实施。

2. 变更实施人员应根据变更计划进行具体实施,并及时记录和汇报变更实施情况。

第八条变更记录1. 变更记录应包括变更请求、变更评估、变更审核和变更实施等所有相关文档。

2. 变更记录应按照规定的归档流程进行存档。

第三章变更管理责任第九条变更管理委员会职责1. 负责制定和完善变更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三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三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和范围1.1 目的:为了确保公司变更管理过程规范、透明、高效,提高变更管理的成功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1.2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项目和业务的变更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2.1 变更:指对项目或业务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整、修改或改变的行为。

2.2 变更管理:指对变更进行计划、跟踪、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2.3 变更请求:指对项目或业务进行变更的申请。

2.4 变更评估:指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实施变更。

2.5 变更批准:指对已评估通过的变更请求进行批准。

2.6 变更实施:指对已批准的变更请求进行实施。

2.7 变更记录:指对所有变更请求、评估、批准和实施过程进行记录的文件。

三、变更管理流程3.1 变更请求3.1.1 任何人员都可提出变更请求,包括项目经理、业务负责人、员工等。

3.1.2 变更请求应包含变更目的、内容、影响分析、时间计划等必要信息。

3.1.3 变更请求应提交给变更管理委员会(CMC)负责人。

3.1.4 CMC负责人应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变更请求。

3.2 变更评估3.2.1 CMC负责人将变更请求分配给相关评估人员进行评估。

3.2.2 评估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提交给CMC负责人。

3.2.3 评估结果包括对变更请求的可行性、风险评估等情况的评估。

3.3 变更批准3.3.1 CMC负责人根据评估结果,对变更请求进行批准或拒绝。

3.3.2 变更批准后,CMC负责人将批准结果通知相关人员。

3.4 变更实施3.4.1 变更实施由项目经理或业务负责人负责组织和执行。

3.4.2 变更实施期间,相关人员应密切配合,确保变更按计划进行。

3.4.3 变更实施完成后,项目经理或业务负责人应编制变更记录,记录实施过程和变更结果。

3.5 变更评估和控制3.5.1 变更实施完成后,应对变更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5.2 如发现变更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或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变更管理制度 (1)

变更管理制度 (1)

变更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XXX公司过程变更管理,明确了变更管理的工作流程,对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进行有计划的规范的控制,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经营部机关各部室(生产质量组、设备组、安全综合组)、各工序(以下简称“各单位”)1术语与定义1.1 变更是指企业内任何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改造、停用、拆除或非同类替换的改变,以及对经过评审的管理方式和人员情况等进行的调整。

包括企业在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的改变。

1.2基于变更的内容将变更类型区分为: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变更。

1.2.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包括物料投加顺序),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值的改变),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等方面的改变。

1.2.2设备设施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设备运行参数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方面的改变。

1.2.3管理变更主要包括安全和生产相关的关键岗位人员、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和标准、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改变。

1.3基于变更的期限,将变更区分为:永久性变更、临时性变更。

1.3.1永久性变更企业实施变更后,变更对象不会恢复到变更前状态的变更。

1.3.2临时性变更因生产运行、安全目的或其他原因需要而进行的短期改变,且到达预定期限前应恢复到变更前状态的变更。

1.4在变更的风险性影响方面,将变更级别区分为:一般变更和重要变更。

1.4.1重要变更可能导致生产工艺不稳定、风险等级提高,带来事故发生、出现人员伤害、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企业不能接受的财产损失等潜在后果的变更。

变更管理制度(精选)

变更管理制度(精选)

变更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引言1.1目的本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的变更过程,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业务运作的负面影响。

1.2适用范围此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业务单元和部门,涵盖所有可能影响到信息技术、业务流程或组织结构的变更。

第二部分变更管理流程2.1变更提出2.1.1任何员工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需以书面形式提交变更申请表,明确变更的原因、目的和预期影响。

2.1.2变更提出者要与相关业务部门和技术团队沟通,确保变更请求充分了解和详细描述。

2.2变更评估2.2.1由变更管理团队负责对提出的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资源需求、风险评估等。

2.2.2评估结果应在变更委员会会议前提交,以便委员会成员在会议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2.3变更委员会会议2.3.1变更委员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相关业务代表组成。

2.3.2会议周期为每月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以紧急召开。

2.3.3会议议程应包括变更提案的审查、评估结果汇报、风险讨论和最终决策。

2.4变更批准2.4.1变更委员会会对每个变更提案进行投票表决,多数通过即可获得批准。

2.4.2批准后,变更管理团队负责编制变更计划,明确变更的实施步骤、时间表和相关责任人。

第三部分变更实施3.1变更计划3.1.1变更计划应在变更实施前至少两周提前发布,以便相关人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3.1.2变更计划应包括变更的详细描述、实施时间、风险评估和变更回滚计划。

3.2变更验证3.2.1在实施变更后,变更管理团队负责进行验证,确保变更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监测潜在的问题。

3.2.2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同时记录问题和解决方案。

3.3变更文档3.3.1变更管理团队负责撰写变更文档,包括变更的详细描述、实施步骤、验证结果和学习经验。

3.3.2变更文档要在变更实施后一周内提交变更委员会审查,并存档备查。

第四部分变更回顾4.1变更回顾会议4.1.1在变更实施后的两周内,变更管理团队组织回顾会议,总结变更的成功点和改进点。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1. 引言在企业运营和项目管理中,变更管理制度(Chang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

它用于跟踪、评审和控制项目或组织内的变更请求,以确保变更的合理性、透明性和顺利实施。

本文将介绍变更管理制度的定义、目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2. 定义变更管理制度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规范和程序,用于管理和控制变更。

变更可以是任何研发、生产、运营或组织结构上的改动,例如软件开发中的功能增加、流程改进、组织架构调整等。

变更管理制度的关键目标是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可控性和透明性。

3. 目的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规范的变更流程和相关的控制措施,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并提供明确的变更记录和审计轨迹。

综合考虑变更对质量、成本和进度的影响,变更管理制度旨在平衡组织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并提高变更的成功率和效率。

4. 重要性变更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提高项目成功率通过遵循变更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管理项目中的需求变更和范围变更,减少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4.2 降低变更风险通过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变更引起的错误和故障,降低业务中断的风险,保护系统和业务的稳定性。

4.3 强化组织控制变更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建立统一的变更管理标准和流程,增强对变更的控制和监督,提高组织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4.4 提升团队协作变更管理制度促进了不同团队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了信息共享和问题解决的效率,增强了团队的协同能力。

5. 实施方法要实施一个有效的变更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方面:5.1 设计变更管理流程根据组织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变更管理流程。

该流程应包括变更请求的提交、评审、批准、实施和验证等各个阶段,确保变更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

5.2 制定变更管理政策根据组织的风险承受能力、业务需求和法律法规等因素,制定一套完善的变更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

变更管理制度新版

变更管理制度新版

变更管理制度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优化公司的变更管理工作,提高变更管理效率,确保变更管理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变更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软件系统、硬件设备、网络设备、信息安全等各方面的变更管理。

第三条变更管理是指对公司内涉及到的各项变更进行规范、评估、审批、执行、监控和回顾的工作,以确保变更能够得到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第四条公司全体员工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工作流程和程序。

第二章变更管理工作流程第五条变更管理工作应当按照以下基本流程进行:申请、评估、审批、执行、监控和回顾。

1. 变更申请: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司内的任何变更都需要提交变更申请,包括变更的原因、内容、影响范围等相关信息。

2. 变更评估:由专业的变更评估小组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包括变更的合理性、风险分析、实施计划等。

3. 变更审批:经过评估的变更申请需要由相应的主管部门或领导审批通过后才能进入执行阶段。

4. 变更执行:根据审批结果进行变更的实施工作,并严格按照实施计划进行。

5. 变更监控:对已经执行的变更进行监控,确保变更的执行结果符合预期。

6. 变更回顾:对变更执行结果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变更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第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变更管理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严格的执行和监督。

第三章变更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第七条公司应当设立变更管理委员会,负责变更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监督。

第八条各级主管部门应当负责本部门内的变更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变更申请、评估、审批、执行、监控和回顾。

第九条特定的变更管理人员应当由公司进行专门培训和授权,具有相应的变更管理技能和经验。

第四章变更管理的控制和监督第十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变更管理信息系统,对所有的变更管理工作进行记录和跟踪。

第十一条变更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具有权限控制、操作日志、审计功能等特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变更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变更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变更管理制度范文1.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施工的主要依据。

各项目部/施工队/全体施工人员都必须按图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计有问题或由于施工方的原因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应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办理签证后方可更改。

2.设计变更分为三种2.1.小型变更。

不涉及变更原设计原则,不影响质量和安全经济运行,不影响整洁美观,且不增减预算费用的变更事项。

2.2.普通变更。

不涉及变更原设计原则,不削弱部件强度(性能),不影响部件的质量和工艺,不影响生产运行和经济性,一次变更工程费用在____万元-____万元以内(不含____万元)的设计变更。

2.3.重大变更。

变更原设计原则,变更系统方案和主要结构、布置。

修改主要尺寸及主要原材料和设备的代用等设计变更项目。

(一次变更经济费用在____万元及以上)3.设计变更审批手续3.1.在工程施工中,由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变更事项,由项目部以《工程联系单》向工程监理提出;3.2.因施工需要所提出的小型及普通设计变更,由项目部直接向监理提出,重大的设计变更必须由项目部事先报公司总工程师(工程管理部专业工程师)同意后,方能按3.1.条执行。

3.3.设计下达的小型设计变更通知单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方可实施。

3.4.设计下达的普通设计变更单须附有工程预算变更单,并经项目法人或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方可实施。

3.5.设计下达的重大设计变更单须附有工程预算变更单,当涉及初步设计主要内容的设计变更和总概算的修改应由原审批单位进行审批。

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方可实施。

3.6.小型和普通设计变更可按签证后的电子邮件或传真件实施,重大设计变更必须收到原件后方能实施。

4.设计变更单及有关事项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工程、质量、物资、计划经营)。

5.设计变更实施后,项目部应以设计变更反馈单的形式形成设计变更闭环管理。

6.凡有关变更的文件资料,如设计变更联系单、设计变更通知书,变更后的施工图纸、各种文件、会议记录、均应交资料员妥善完整保管,并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移交。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4篇)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4篇)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尊敬的员工:根据公司不断发展、变革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我们决定对变更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有变更都能够得到有效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变更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实现。

以下是变更管理制度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遵守:1. 变更管理的定义变更管理是指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所有对现有系统、流程、策略或其他业务相关方面进行的任何变更的规范化管理过程。

变更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小化对业务运作的影响。

2. 变更管理流程(1)变更需求的识别和分类:任何变更需求均需通过正式的渠道进行提交,由变更管理小组进行评估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紧急变更、计划变更和非计划变更。

(2)变更影响评估和优先级排定:对于每个变更需求,变更管理小组需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变更的范围、风险和影响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变更的优先级和排期。

(3)变更执行计划的制定:根据变更需求的优先级和排期,制定详细的变更执行计划,包括变更的时间、地点、执行人员和资源等方面的安排。

(4)变更的执行和监控:在执行变更过程中,需要确保变更按照计划进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及时解决。

变更管理小组需对变更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5)变更后的验证和审批:在变更执行完成后,需进行变更结果的验证和审批。

验证的目的是确保变更产生的效果与预期一致,审批的目的是确认变更的成功和完成。

(6)变更的文档和沟通:在变更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文档记录,包括变更需求、执行计划、执行过程和变更结果等。

同时,还需要及时进行相关人员的沟通和反馈。

3. 变更管理的责任和角色(1)变更管理小组:负责整个变更管理流程的运行和控制,包括变更需求的评估、变更计划的制定、变更执行的监控和变更结果的验证和审批等。

(2)变更申请者:向变更管理小组提交变更需求,配合变更管理小组进行评估和执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3)变更执行人员:根据变更计划执行变更任务,确保变更按照计划进行,及时解决变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变更管理制度5篇

变更管理制度5篇

变更管理制度5篇1、变更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者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建立变更管理制度。

1、变更管理是指对管理、工艺、技术、设备、操作方法等永久性或者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操纵与管理。

以避免由于变更造成的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实施变更前变更申请人应写出变更申请报告,明确说明变更的内容、方法与范围。

3、对变更内容务必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评估),确定变更产生的风险,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操纵防范措施。

4、变更申请报告应逐级上报并得到批准,形成受控文件。

5、变更实施过程应由实施部门监督管理,实施过程要严格操纵,严禁超越审批的范围。

6、变更实施后申请变更部门应对变更情况进行考查验收,确保达到变更计划的要求。

2、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1、严禁在厂生产区域内吸烟及携带火种(火柴、打火机、bp机、手机)。

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在生产区域内违章动火。

3、严禁穿带铁钉鞋进入生产区域。

4、严禁未经批准而未戴防火罩的机动车进入生产区域。

5、严禁就地排放轻质油品、废液、气等化学危险品。

6、严禁在各个生产区域内用铁质金属工具敲打物质(设备)及地面。

7、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者损坏消防器具及设备。

8、严禁损坏生产区域内的防火防爆气体检测设施。

9、严禁乱接电源,违章使用电炉等电热设备;10、严格防雷、静电接地系统的管理措施;11、规范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与管理;12、做好电力设施的保养工作并定期巡查。

3、防尘防毒管理制度1、目的为改善本厂劳动卫生条件,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杜绝职业危害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门防尘、防毒工作的安全管理。

3、引用标准及有关文件《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部门安全标准化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4、基本要求(1)建设项目中的防尘防毒设施务必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务必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与使用。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1. 简介变更管理制度是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变更管理过程的规定,确保在生产环境中的变更是被授权、计划、测试和实行的。

在软件开发、IT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中,变更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变更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减少系统故障的风险,还可以确保组织的生产环境保持稳定并符合权益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2. 变更管理的定义变更管理是指在项目和运维环境中对识别、评估、批准、执行和监测执行修改的过程。

变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一个系统环境在变更的时候消除风险,并保持系统的可用性和状态。

在变更管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变更的环境,限制潜在的危险,并尽可能减少对其他工作的干扰。

3. 变更管理步骤变更管理流程需要经历以下的步骤:提交者需要填写变更请求单,并通过相应的流程提交变更请求。

变更请求单应该包括变更请求的详细信息,包括变更的原因、影响、优势和风险。

步骤 2 - 变更请求评审一般来说,变更保持人(CAB)会对变更请求进行评审。

CAB是由多个部门的代表组成的工作组,他们会根据变更的复杂性、影响、风险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通过变更请求。

步骤 3 - 变更计划变更管理团队需要为变更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计划的执行时间、测试要求、变更类型等信息。

步骤 4 - 变更验证在实施变更之前,需要进行测试、审批或者验证。

验证可能包括用户接受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集成测试等。

步骤 5 - 变更实施实施变更时,必须严格按照变更计划进行,并按照计划中约定的时间完成。

在变更实施后,应该记录变更的细节并恢复生产环境。

随后,变更保持人(CAB)进行一个验证确认,确保变更已成功实施并维持适当的性能和可用性。

4. 变更管理制度的好处引入变更管理制度的好处有:•确保 IT 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 IT 业务故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变更流程,保证变更是有组织的,并减少在实施变更时的风险;•提供更好的 IT 服务并用户满意度,有利于组织增加竞争力;•保持IT环境与法规和标准的一致性。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一):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清除或者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建立,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设备工作参数及联锁、报警等永久性或者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风险辨识和控制。

一、职责1 技术员负责对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设备工作参数及联锁、报警等变更实施管理。

2 办公室负责对管理制度等文件变更实施管理。

3 其它各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有关变更的管理。

二、程序1 变更管理要求明确变更资料;规定实施变更的程序;对由于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将变更的资料,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2 变更类型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工艺设备的改善和变更;操作规程的变更;工艺参数的变更;公用工程的水、电、汽、气的变更等。

设备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安全设施的变更;更换与原设备不一样的设备配件;设备材料代用变更;暂时的电气设备等。

管理变更,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人员的变更;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变更;管理职责的变更;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3 变更程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文件变更按、执行。

其它变更按以下变更程序执行 :变更申请。

在实施变更前,变更申请人应填写,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变更审批。

应逐级签署意见,并经主管领导审批,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变更及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控制措施。

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实施过程严格按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后,变更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前,应将变更状况书面告知相关人员,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应满足、和等规章制度的要求。

变更完成后,实施变更部门将复印一份交安全处备案。

三、引用标准文件控制程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获取及贴合性评价管理程序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安全废弃和处置管理制度(二):1 目的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者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4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4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1.目的规范本站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站经营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3.编制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指南》。

4.职责4.1变更申请人负责提出书面变更申请。

4.2站长的变更审核。

4.3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5.工作程序5.1变更分类5.1.1工艺技术变更包括以下内容:1)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2)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3)操作规程的变更;4)工艺参数的变更;5)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5.1.2设备设施变更包括以内容: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2)安全设施的变更;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4)设备材料代用变更;5)临时的电气设备变更等;6)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7)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变更。

5.1.3管理变更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2)人员的变更;3)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4)管理职责的变更;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5.2变更申请人提出变更申请,说明变更及其技术依据,并对变更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站长签字认可。

5.3变更实施前,制定控制措施后实施变更。

5.4安全管理员对变更的实施结果进行验收。

6变更的程序6.1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的变更的程序,6.1.1所有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检查、了解、学习中发现的任何能够对生产的安全、稳定、高效、节能等有益的改进措施,均可向站长提交变更申请。

6.1.3站长收到变更申请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提事项进行讨论和研究,充分分析变更的可行性性、可靠性与潜在的风险,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补充或修改,对于技术上可行、风险上可接受的变更,经站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6.1.4对于不予采纳的变更,各车间主任站长要及时把不予采纳的理由反馈给变更申请人。

6.2管理变更的程序,管理变更的相关程序按本站的有关规定执行。

6.3设计变更的程序6.3.1、设计单位出于对施工图自我完善和补充,在不改变原使用功能和不提高原造价的前提下,由设计单位自行出变更图(或变更通知),经站长签字确认、批准后下发。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优秀7篇)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优秀7篇)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优秀7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作者细致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7篇变更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变更管理制度篇一1.目的为规范公司生产设备设施变更、拆除、闲置、报废的管理,有效通过再生资源,达到节能降耗,提升工厂经济效益的目的,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生产设施设备、变更、拆除、闲置、报废的管理。

3.工作程序3.1生产设施设备、变更、拆除、闲置、报废必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3.1.1属于国家发改委颁布淘汰落后的机电产品。

3.1.2经质量技术监督局鉴定为不合格、报废的机电产品。

3.1.3属于生产技术改造,达不到生产工艺要求的机电产品。

3.1.4属于生产工艺转变,长久闲置未用的机电产品。

3.2申请制度和规定3.2.1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机电产品由使用部门和保管部门填写《固定资产闲置、报废申请表》.3.2.2由设备科现场确认后签署看法报主管厂长和公司领导审批后由财务部统一办理报废。

3.2.3特种设备报废后还应在平安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该设备的注销记下。

3.2.4生产设施建设中设计转变而变更设备。

3.2.5该设备不能满足现阶段生产要求和工艺技术。

3.2.6该设备自身缺陷,未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3.2.7要求设施设备变更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填写《生产设施设备变更申请表》,交设备科核实,报主管厂长审批。

3.2.8变更设备的'购买严格按化工厂物质方案,购买制度执行。

3.3平安拆除的管理制度和规定3.3.1生产设施设备的拆除由使用单位按规定填写申请表。

报平安生产科、设备科、设备科审核后报主管厂长审批。

3.3.2拆除施工前,拆除单位应会同使用单位、平安生产科举行现场平安风险系数评估,制定拆除计划和平安预防措施,并由平安生产科制定专人现场负责监督执行,并做好记录。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4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4篇)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组织内部的变更管理流程,提高变更管理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变更的顺利进行,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变更管理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员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等。

第三条变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变更能够有效而且无缝地融入组织的运营中,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第四条变更管理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科学合理、透明公开、安全可控、审慎决策。

第五条组织应当设立变更管理委员会负责变更管理的统筹规划,根据需要成立变更管理小组。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第一节变更请求评估和录入第六条当变更请求提出时,请求人应当填写变更请求表,并提供详细的变更需求和理由。

第七条变更请求评估人员应当根据变更请求表中的信息,对变更需求进行初步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对变更的影响范围、风险评估、资源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估。

第八条变更请求评估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对变更请求进行分类,并将评估结果录入变更管理系统。

第二节变更请求审批和授权第九条变更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变更请求的分类,邀请相关人员参与审批会议,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批和授权。

第十条变更审批会议的参与人员应当包括变更管理委员会成员、相关业务负责人、技术专家等。

第十一条变更审批会议应当对变更请求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和资源需求等因素,进行决策。

第十二条变更审批会议应当形成变更请求的审批决定,并将审批决定写入变更授权书。

第十三条变更审批决定应当由变更管理委员会主任签署,并通知变更请求者、变更执行人员等相关人员。

第三节变更执行和监控第十四条变更执行人员应当根据变更请求的内容和变更授权书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变更执行计划,并进行变更实施。

第十五条变更执行人员应当根据变更执行情况,及时将变更实施情况反馈给变更管理委员会。

第十六条变更管理委员会应当对变更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执行中的问题。

第十七条变更执行人员应当在变更执行完毕后,对变更结果进行评估,并书写变更执行报告。

生产过程变更的管理制度范文(4篇)

生产过程变更的管理制度范文(4篇)

生产过程变更的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生产过程变更的合规性、稳定性和可控性,规范变更过程,提高变更管理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生产过程变更管理。

第三条生产过程变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变更:指对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备进行改造、更换等操作。

2. 工艺变更:指对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工艺进行调整、改进等操作。

3. 原材料变更:指对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更换、调整等操作。

4. 人员变更:指对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人员进行更替、调整等操作。

第二章变更管理的流程第四条变更管理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变更申请、变更评审、变更批准、变更实施、变更验证和变更关闭。

第五条变更申请:变更申请人应填写变更申请表,包括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变更影响、变更风险评估等信息,并正式提交给变更管理部门。

第六条变更评审:变更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变更评审,包括设备、工艺、原材料和人员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变更评审的结果应记录在评审报告中,包括对变更可行性、风险评估和影响评估等的综合评价。

第七条变更批准:变更管理部门应根据变更评审的结果,确定是否批准变更。

若批准变更,则应在变更申请表上签字并记录批准时间,并将变更申请表送达给相关部门。

第八条变更实施:相关部门应按照变更申请表中的内容进行变更实施,确保变更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在变更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及时记录变更操作的详细情况。

第九条变更验证:变更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变更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包括设备运行状态、工艺流程、原材料使用等的验证。

验证结果应记录在验证报告中,并由变更管理部门签字确认。

第十条变更关闭:变更管理部门根据变更验证报告的结果,确定是否关闭变更。

若关闭变更,则应在变更申请表上签字并记录关闭时间,并将变更申请表归档。

第三章变更管理的责任第十一条变更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本制度,组织变更管理工作,并对变更管理工作的效果负责。

第十二条相关部门负责按照变更申请表的要求进行变更实施,并确保变更过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变更的管理制度

变更的管理制度

变更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管理组织内的变更,保障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变更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类型的变更,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流程、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变更。

第三条变更指对现有的状态、过程、要素或计划等进行调整和调整的行为,包括新增、修改、取消等。

第四条变更管理指对变更进行计划、审批、实施、控制和评估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条变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降低变更带来的风险,提高变更的成功率和客户满意度。

第六条变更管理应遵循透明、公正、合理、科学的原则,坚持风险控制和效果评估,注重团队协作和客户参与。

第七条变更管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第八条变更管理的责任主体是组织内的管理人员和变更管理委员会。

第九条变更管理的相关人员应遵守本制度,并配合变更管理委员会的工作。

第二章变更管理的原则第十条变更管理应遵循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原则,确保变更符合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第十一条变更管理应遵循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原则,避免和降低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十二条变更管理应遵循科学决策和效果评估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变更方案和措施。

第十三条变更管理应遵循透明公开和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变更的公开透明和审批程序的公正合理。

第十四条变更管理应遵循协作参与和团队沟通的原则,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增强报备人员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第十五条变更管理应遵循持续改进和提高效率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方法。

第三章变更管理的流程第十六条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提出、变更评估、变更审批、变更实施和变更评估等环节。

第十七条变更提出环节是指组织内相关人员提出变更的需求和建议,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变更影响、变更风险等。

第十八条变更评估环节是指变更管理委员会对变更提出的需求和建议进行评估,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变更审批。

第十九条变更审批环节是指变更管理委员会根据变更评估结果,进行变更方案的审批和批准。

变更管理制度新版

变更管理制度新版

变更管理制度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组织变更的管理,提高变更管理效率,保障变更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具有变更管理需求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第三条变更管理是指对组织内各种变更进行有效规划、控制和实施的一套管理活动,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批准、实施、测试、记录和监控等一系列流程。

第四条变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变更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减少变更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并不断改进组织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第五条变更管理应遵循“最小化变更、最大化利益”的原则,对变更进行合理评估和控制,提高变更成功率和整体效益。

第六条变更管理应落实到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相关部门负有组织和实施变更管理工作的责任,并保障变更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第七条变更管理应当建立完整的变更管理流程,明确变更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和相关责任人,确保变更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八条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批准、实施、测试、记录和监控等环节,各环节应相互协调、衔接,确保变更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变更管理流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一)变更申请:当发现需要变更某项服务、系统、流程等内容时,相关部门应填写变更申请表,明确变更内容、原因、影响等相关信息。

(二)变更评审:组织专门成立变更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变更申请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做出变更批准或拒绝的决定。

(三)变更实施:经批准的变更需由专门的变更团队负责具体实施,确保变更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性。

(四)变更测试:在变更实施前,应对变更内容进行充分测试,确保变更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变更记录:变更管理工作应保留详细的变更记录,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意见、实施情况、测试结果等信息。

(六)变更监控:变更管理工作还包括对变更后的影响进行监控和评估,持续改进变更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变更成功率。

第十条各部门在进行变更管理工作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变更管理手册,明确变更管理流程和相关工作要求,确保变更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变更管理制度(经典版)

变更管理制度(经典版)

变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与依据1.1.1为规范和有效地进行变更管理,确保变更对组织产生积极影响,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1.1.2本制度制定的依据为国家相关法规、公司章程,以及变更管理最佳实践。

1.2适用范围1.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团队和员工,对涉及公司业务、流程和系统的任何变更实施全面管理。

1.2.2变更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结构、流程、系统、政策、程序、人员等。

1.3术语定义1.3.1变更(Change):指对现有业务、流程、系统或其他组织元素的有意的、计划的修改。

1.3.2变更管理(ChangeManagement):指对变更的规范、计划、实施、验证和评估的过程。

1.3.3变更请求(ChangeRequest):指通过正式途径提出的对组织元素进行修改的请求。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2.1变更请求提出2.1.1任何员工或团队发现需要变更的情况,应当通过变更请求单提出变更请求。

2.1.2变更请求单应包括变更的描述、目的、影响分析、预期效果等信息,并经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

2.2变更评估与审批2.2.1变更管理团队负责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包括变更的合理性、风险分析等。

2.2.2变更管理委员会审批符合要求的变更请求,确保变更的实施与公司战略和目标一致。

2.3变更计划制定2.3.1变更管理团队根据批准的变更请求制定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具体步骤、时间表、资源需求等。

2.3.2变更计划应当提前通知相关部门,确保变更的实施不会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2.4变更实施与监控2.4.1按照变更计划,对变更进行实施,并由变更管理团队进行实时监控。

2.4.2实施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并记录变更实施的关键数据。

2.5变更验证与评估2.5.1变更实施完成后,进行验证,确保变更达到预期效果。

2.5.2变更管理团队进行评估,总结变更的经验教训,为日后变更提供参考。

第三章变更管理责任与义务3.1变更管理团队3.1.1变更管理团队由公司高层领导任命,负责制定变更管理策略、审批变更请求、监控变更实施等职责。

单位变更管理制度规定

单位变更管理制度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单位变更管理,规范变更流程,保障单位合法权益,提高管理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组织结构、人员编制、职能职责、业务范围、资产处置等方面的变更。

第三条单位变更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变更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程序性原则:变更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变更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三)效益性原则:变更应有利于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稳定性原则:变更应确保单位的稳定运行。

第二章变更范围第四条本单位变更范围包括:(一)组织结构变更:包括部门合并、分立、撤销、更名等。

(二)人员编制变更:包括人员增减、职务升降、岗位调整等。

(三)职能职责变更:包括职能范围的调整、职责分工的变更等。

(四)业务范围变更:包括业务项目的增加、减少、转移等。

(五)资产处置变更:包括资产购置、出售、报废、捐赠等。

第三章变更程序第五条单位变更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提出变更申请:涉及变更的部门或个人应向单位提出书面变更申请,说明变更原因、变更内容、预期效果等。

(二)可行性研究:单位相关部门对变更申请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影响评估等。

(三)方案制定: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制定变更方案,包括变更的具体措施、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等。

(四)审批流程:变更方案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五)实施变更:按照批准的变更方案,组织实施变更。

(六)监督与评估:变更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变更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变更效果进行评估。

第四章变更监督第六条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变更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变更符合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

第七条变更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变更方案,不得违反程序进行变更。

第五章附则第八条本规定由单位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单位变更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部管理活动,通过规范的变更程序和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单位在变革中保持稳定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
变更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消除或减少由于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二、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2、本制度规范了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的
管理流程、措施及要求。

三、名词解释
1、工艺设备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安装设备、加工方法、机加工装、电焊工装、装配工装改变、车速提升等)。

2、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3、同类替换: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4、人员变更:是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变动和临时承担有关工作。

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

5、关键岗位:指与风险控制直接相关的管理、操作、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

此类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岗位经验
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不可逆的健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事故。

四、职责
1、生产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制度。

2、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本制度,并提供培训、监督与考核。

3、各相关部门负责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制度的执行,并对本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五、管理要求
(一)、工艺设备变更
1、工艺设备变更范围包括:
⑴生产能力的改变。

⑵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

⑶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

⑷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

⑸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

⑹工艺参数的改变。

⑺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

⑻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 维修。

⑼操作规程的改变。

⑽试验及测试操作。

⑾设备、原材料供货商的改变。

⑿运输路线的改变。

⒀装置布局的改变。

⒁产品质量的改变。

⒂设计和安装过程的改变。

⒃其他。

2、工艺设备变更的基本类型包括: 工艺设备变更、微小变更和同类替换,所有的工艺设备变更应按其内容和影响范围正确分类。

3、工艺设备变更应实施分级管理,根据变更影响范围的大小和所需调配资源的多少,确定变更级别。

变更级别的确定及控制,执行各专业相关变更管理制度。

4、变更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

变更申请人应初步判断变更类型、级别,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出变更申请。

5、变更应充分考虑健康安全环境影响,并确认是否需要危害分析。

对需要做危害分析的,分析结果及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应作为变更申请的主要内容。

6、应按照变更的类型、级别确定审批权限。

在满足所有相关工艺、设备、健康、安全、环境的条件下,批准人或其授权人方能批准。

7、变更审批内容:
⑴变更目的。

⑵变更涉及的相关技术资料。

⑶变更内容。

⑷变更带来的健康安全环境影响(危害分析及风险削减措施)。

⑸涉及操作规程修改的,审批应提交修改后的操作规程。

⑹对人员培训和沟通的要求。

⑺变更的限制条件(如时间期限、物料数量等)。

⑻强制性批准和授权的要求。

⑼变更实施涉及投用前安全检查,执行投用前安全检查细则; 涉及危险作业,执行《安全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⑽变更涉及的所有资料以及操作规程都应确保得到适当的审查、修改或更新。

⑾变更应严格按照变更审批确定的内容和范围实施,并对变更过程实施跟踪。

⑿完成变更的工艺、设备在投用前,应对变更影响或涉及的人员进行培训或沟通,培训内容包括变更的目的、作用、程序、变更内容、变更中可能的风险和影响以及同类事故案例。

变更影响或涉及的人员包括:
①变更所在区域的人员,如维修人员、操作人员等。

②变更管理涉及的人员,如工艺管理人员、培训人员等。

③其他相关人员,如承包商、外来人员、供应商、相
邻装置(单位)等。

④变更所在区域或单位应建立变更工作文件、记录,以
便做好变更过程的信息沟通。

工作文件、记录包括变
更管理制度、变更申请表、变更风险分析记录及变更
风险控制措施记录、变更验收表等。

⑤变更实施完成后,应对变更是否符合制度内容,达到
预期目的进行验证,提交变更结项报告,并完成以下
工作:
1)所有与变更相关的信息都已更新。

2)制度了期限的变更,期满后应恢复变更前的状况。

3)试验结果记录在案。

4)确认变更结果。

5)变更实施过程的相关文件归档。

(二)、人员变更
1、公司根据企业人力资源定员相关标准,明确生产单元或员工配置的最低要求,包括: 岗位设置、员工的数量等。

2、人员的变更必须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施,确保上(替) 岗人员具备上岗能力及资格。

3、应按“持证上岗、同岗替代、备员补充”的原则安排上(替) 岗,以满足安全生产最低标准。

4、公司根据风险控制的要求组织对关键岗位进行辨识。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前,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应评估人员变更对现岗位安全生产的影响,选择合适人选。

5、关键岗位包括但不限于:
(1)工艺危害分析结果认定的高风险作业的岗位。

(2)国家法规制度的特种作业岗位。

(3)实施风险管理和危害分析的岗位。

(4)从事关键设备检测、检维修的岗位。

(5)审批作业许可的岗位。

(6)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考评与提供培训的岗位。

(7)管理和监督承包商作业的岗位。

(8)环境、职业卫生监测岗位。

6、公司应明确关键岗位人员任职的知识、技能、资质与特定经验的最低要求。

依据岗位培训需求矩阵,确定人员上(替) 岗前的培训内容和考评方式。

并有计划培养关键岗位的后备人员,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的顺利实施。

7、对上(替) 岗人员要进行技能考评,考评方式可以是提问、考试、现场模拟操作等; 高风险作业项目的考评应包括现场模拟操作演示。

考评人员应具备相应知识、技能和经验,可以是公司管理人员、员工的主管领导、安监专职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资深员工和专(兼) 职教师等。

8、替岗应经主管领导审批核准后执行; 调离、调入、转岗经主管经理同意,人事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9、关键岗位变更人选不能满足知识、技能、经验最低要求,须停止变更。

10、关键岗位人员变更应填写变更申请表,所涉及的文件、资料应及时归档。

主要包括:
(1)人员变更的审批信息。

(2)发生岗位变更员工的个人信息。

(3)变更过程中的培训及考评信息。

(4)确保满足岗位最低要求所采取的其他措施信息。

(三)、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
所属各部门应将本制度纳入体系审核,必要时可组织专项审核; 发生偏离应报公司主管、总经理批准,每一次授权偏离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并应组织培训,相关员工都应接受培训; 本制度在公司内部及相关方之间进行沟通。

六、记录
《(设施设备)变更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
《(人员)变更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
《变更风险分析记录》
(设施设备)变更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
(人员)变更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