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之作战篇》解析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作战篇:速战速决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作战篇:速战速决
结果秦军围攻邯郸城九个月而未攻下。楚和魏见秦国内衰弱,有机可乘,出兵数十万,在邯郸城外大败秦军。
这一仗,印证了孙子的判断:“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之,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兵贵胜,不贵久”的谋略,在军事上就是用兵要抢时间,争速度,速战速决。这一谋略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经营与竞争活动。
而军队一旦出动之后,如长期在敌国作战,吞并坚城之下,就会使军队疲惫而锐气受挫:“久则钝兵挫锐。”又会使国家财政困难,费用不足:“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军队锐气受到挫伤,财务枯竭,军力耗尽,诸侯就回趁火打劫,此时就是有足智多谋之士,也无法挽救危局了:“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孙子的“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理论之所以被古今中外兵家推崇,是由于速战速决能发现和捕捉战机,能主动冲击,达成进攻的突然性;能先发制人,占据战场的主动。
因此,快速用兵也就成了兵家克敌制胜的法宝,因快速用兵而取胜的战力也数不胜数。
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韩国并围攻阏(yan)与。赵惠文王以赵奢为将率军救援。
相反,因持久用兵失败的例子也不少。
战国中期,秦王打算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准备任命白起将军。白起说:“邯郸城坚不易攻下,况且还有可能有诸侯来救援,那些诸侯国长期以来怨恨我们秦国。现在我们虽然攻破长平,但是军士死伤过半,国力衰弱,如果在远离崤山黄河之天险去强攻邯郸,那么,赵军在内迎战,诸侯国[]在外救援,打败秦军是必然的。所以,秦国决不能出兵。”对于白起这一番劝告,秦王不听,强令出兵。于是,白起不肯出任将军,秦王只好改命他人为将,率兵出征。
一、兵法解析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久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孙子兵法 第二篇《作战篇》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运用及体现

孙子兵法  第二篇《作战篇》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运用及体现

苏军战士在废墟中激战
(请看视频3,4)在1942年7月对斯大林格勒进行 请看视频3 1942年 了猛烈进攻, 17日 了猛烈进攻, 7月17日,德军在顿河卫战开始了。德军发起 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 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而苏军进行 反击。 23日 了顽强的 反击。8月23日,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 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 才突破顿 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开始直接攻击 斯大林 格勒。在这紧急关头,苏联最高统帅部 格勒。在这紧急关头, 城守军采取一切措施守住阵地, 命令该 城守军采取一切措施守住阵地,消灭逼 加河的敌人。在苏联军民的英勇狙击下, 近伏尔 加河的敌人。在苏联军民的英勇狙击下, 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 13日 德军 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到9月13日, 德军 斯大林格勒市, 才攻入 斯大林格勒市,双方开始了更为激 烈的 城区争夺战。德军为了侵占这座名城, 城区争夺战。德军为了侵占这座名城,又从
接,直至红军的全部37个炮兵中队都被消灭或击 直至红军的全部37个炮兵中队都被消灭或击 37 到了8月底, 溃。到了8月底,B军群终于到达了斯大林格勒北 侧的伏尔加河岸,而且开始准备渡河南下。 侧的伏尔加河岸,而且开始准备渡河南下。在苏 联防御的最后阶段, 联防御的最后阶段,苏军只能依靠城中非军事工 厂的工人组成的“工人民兵”来进行抵抗。 厂的工人组成的“工人民兵”来进行抵抗。坦克 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但是只能由工厂的工人 志愿兵驾驶。这些坦克往往直接从兵工厂的生产 志愿兵驾驶。 线上开到了战斗前线, 线上开到了战斗前线,甚至来不及涂上油漆和安 装射击瞄准镜。 装射击瞄准镜。 到了1942 1942年 到了1942年9月1日,苏军只能冒险渡过伏尔加 河来供给己方的部队。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 河来供给己方的部队。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 苏联第62方面军正在顽强抵抗, 62方面军正在顽强抵抗 苏联第62方面军正在顽强抵抗,他们利用每一座 民房和工厂进行艰苦的巷战。 城中的战斗异常残 民房和工厂进行艰苦的巷战。 酷艰难。斯大林在1942 1942年 27日发布的第 日发布的第22 酷艰难。斯大林在1942年7月27日发布的第22

《孙子兵法》作战篇:备战是把资源协调到最佳状态

《孙子兵法》作战篇:备战是把资源协调到最佳状态

《孙⼦兵法》作战篇:备战是把资源协调到最佳状态做事均要有准备,准备好了再去做,才能得⼼应⼿,⽽实践中往往并不如此,有⼈准备得很充分,却没有做成;有⼈稍作准备,就出发,却做成了。

是运⽓吗?⾮也。

是他抓住了准备的⽜⿐⼦,看《孙⼦兵法》如何讲战前准备。

《孙⼦兵法》第⼆章讲“作战”。

作,《说⽂》注⽈:“作,起也。

”起,《说⽂》注⽈:“能⽴也。

起本发步之称,引申为凡始事。

”从篇题可见它论述战前准备和战前动员。

因此,开篇讲打仗应该准备什么?孙⼦⽈:“凡⽤兵之法,驰车千驷,⾰车千乘,带甲⼗万,千⾥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胶漆之材,车甲之奉,⽇费千⾦,然后⼗万之师举矣。

”有⼈说,这是讲打仗很贵,打仗很费钱。

打仗当然费钱,但作者不仅仅告诉我们打仗费钱,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做好⼋项准备⼯作。

第⼀,“驰车千驷”,就是古代的战车,现代的坦克、导弹车,这是战⽃的主要装备。

在营销中,就是产品。

第⼆,“⾰车千乘”,辎重车,运作战物资、运兵的车辆,这是企业后勤⽀持部门,为产品在市场上打仗提供各种⽀持。

第三,“带甲⼗万”,是指军队。

营销战之前,要准备好营销团队,组织好,动员好,训练好。

第四,“千⾥馈粮”,为参战部队送粮的队伍和车辆,也包含了粮⾷。

营销战中,准备好各⽅⾯的投⼊。

第五、六,“内外之费”、“宾客之⽤”,战争中军队⽇⽤所需的⾦钱和物资,包括外交沟通、收买间谍、联络各⽅⼈员的费⽤和物资。

营销战中,⼈员⼯资、招待费⽤、公关费⽤等。

第七、⼋,“胶漆之材”、“车甲之奉”,各种装备维修、保养的开⽀。

营销战中,包括了各种试错的费⽤。

然后讲⽤兵久的危害(其⽤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屈,久暴师则国⽤不⾜。

夫钝兵挫锐、屈⼒殚货,则诸侯乘弊⽽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及解决⽅案(兵闻拙速,未睹巧⽽久也;善⽤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于国,因粮于敌。

)再讲打仗很费钱,费到什么程度?百姓之费,⼗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弩,戟楯蔽橹,丘⽜⼤车,⼗去其六。

孙子兵法作战篇总结

孙子兵法作战篇总结

孙子兵法作战篇总结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军事智慧的典范。

其中,《孙子兵法·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内容,总结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为后世军事家和统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本文将就《孙子兵法·作战篇》进行总结,探讨其中的关键观点和战争策略。

《孙子兵法·作战篇》强调了诸多重要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不厌诈”、“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等。

这些原则都强调了对敌我双方的全面了解和合理运用。

通过深入了解敌方情报,根据敌情制定恰当的战略,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同时,孙子兵法还提出了“以正合”的原则,即根据敌方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战术,以奇胜的原则,即通过出其不意的战术取得优势。

《孙子兵法·作战篇》强调了统帅的重要性和作用。

统帅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应具备智谋、决断、指挥等优秀素质。

在制定战略和战术时,统帅应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统帅还应善于运用兵员和资源,合理分配任务和职责,提高战斗力和战胜敌人的能力。

《孙子兵法·作战篇》强调了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

战略是指全局性的规划和部署,而战术则是指实际行动和应对具体情况的手段。

孙子兵法提出了“以正合”的战略原则,即根据敌情制定相应的战术,使敌人陷入被动。

同时,孙子兵法还强调了运用奇袭、诱敌深入、埋伏等战术手段,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孙子兵法·作战篇》还阐述了兵员的重要性。

兵员是战争的基础,他们应具备勇敢、忠诚、服从命令等优秀品质。

孙子兵法提出了“兵不厌诈”的原则,即兵员应具备诈术和谋略,善于运用计谋和策略,以迷惑敌人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孙子兵法·作战篇》是一部经典的军事著作,总结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和运用其中的原则和战略,可以提高战争的胜算。

然而,孙子兵法并非一劳永逸的法宝,战争的形式和环境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才能在现代战争中取得胜利。

分析《孙子兵法》的作战篇

分析《孙子兵法》的作战篇

分析《孙子兵法》的作战篇(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析《孙子兵法》的作战篇“作战”篇紧接于“计篇”之后,做好计算权衡之后,如果胜算大,就开始备战。

“作战”的“作”字,是“启动”的意思,整篇还是处于一个宏观性观点的阐述,篇中提出了“用兵神速”、“因粮于敌”的观点。

然而孙子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的使用计谋,而是要让每一个准备举行战争的人知道,战争的前提是什么战争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孙子说:“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并在最后得出:“故兵贵胜,不贵久。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行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是作战篇中的第一句,总体概述了战争的规模与费用,其中的“千乘”、“十万”、“千金”等应该都是概举,只是言战争的规模之大,费用之高,没有实际数量的概念。

春秋大国用兵,车不过数百乘,如果过于注重每车之人数及千驷千乘的兵力总数,是没什么意义的。

这几句话和下文中的一些语句,如“近于师者贵矣”、“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等,论述了军队、战争与国家金融财政的关系,即战争与国家整体经济的关系,进而论及军械、装备、粮食等军需物资及其潜力对于战争的影响,“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由此可看出孙武认为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经济(国力)的强弱。

紧接着,作战篇的第二段又提出“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即取用于国于敌,取用因粮于国于敌,如果不这么理解就变成了取用只能在国,因粮只能在敌,这大大降低了战争的灵活性。

(难道从自己国家带走的粮食就不是粮食,从别国缴获的武器装备就不是武器装备)“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既概括了从国内取得军需物资的方式,与上下文论述战争与国家整体经济的关系想照应,又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以战养战的军事思想,以敌军、敌国的物资支持战争。

孙子兵法作战篇原文与解析

孙子兵法作战篇原文与解析

孙子兵法作战篇原文与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一,被誉为军事智慧的宝典。

其中的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了战争的原则、策略和战术等内容。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孙子兵法作战篇的原文,并对其进行解析。

篇首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一句话直接点出了战争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

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存亡的关键,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故自备待敌者,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强调了备战的重要性,指出在敌对势力来临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敌人的挑战。

这体现了孙子兵法中重视预防战斗,主动出击的思想。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一段描述了战前的计划和策略的重要性。

先算胜算多者,说明在战前的准备和战略规划充分,能够预测和应对各种战局。

而庙算不胜者,则表示预测和计划不足,战况临到时无法应对。

通过这段话,孙子告诫我们要重视计划和策略,提前预测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战斗情况。

“故以战胜求备,以不胜求败。

”这一句表达了一种被动求胜的思想。

孙子认为在战争中,不仅要寻求胜利的手段,还要预留备胜的余地,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失败。

同时,也要通过战争的失败来寻找胜利的路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略。

“兵之道,五主之,三将之,合志之,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指出了指导军队作战的关键要素。

孙子认为,战争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将领的指挥和士兵的配合。

只有在五主(天、地、将、法、令)和三将(智、信、仁)的支持下,才能够形成合力,取得胜利。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合兵权,以取天下之众。

”这句话描述了将领的职责和作用。

将领是君主的代表,负责统帅军队,合理调配军权,达到最终的胜利。

这里的“权”是指指挥军队的权力。

“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这句话强调了灵活运用战略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有些城市和地形我们不应该攻打或争夺,某些君主的命令我们也不必听从。

孙子兵法作战篇翻译解释

孙子兵法作战篇翻译解释

孙子兵法作战篇翻译解释《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

我为大家整理了孙子兵法之《作战篇》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作战篇》作者:孙武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艹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作战篇》意思:孙子说: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

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

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

因此,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的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

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

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其他诸侯必定趁火打劫。

这样,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来挽救危亡了。

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

孙子兵法中的战术原则解析

孙子兵法中的战术原则解析

孙子兵法中的战术原则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战争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兵家必读的类书。

其中,孙子提出了许多战术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对现代战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孙子兵法中的战术原则进行解析,探讨其战略思想和实践意义。

一、计谋篇孙子兵法的计谋篇主要讲述了制胜之法。

其中,孙子提出的一系列战术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都凸显了对战争情报的重视与合理运用,以及对战局变化的敏锐观察。

在现代战争中,对敌情的了解和战场动态的掌握同样重要。

只有通过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作战计划,并根据战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二、作战篇作战篇是孙子兵法中最具实践性的内容,详细论述了军队应如何运用兵力、武器和阵地,从而取得作战的胜利。

其中,孙子提出了“先发制人”、“以逸待劳”、“疾行势、缓攻坚”等一系列作战原则。

这些原则告诉我们,在实施战略时,要善于抓住时机,主动出击;要善于利用敌人的疲劳状态,以自身的优势等待时机;要善于变化战术节奏,以使敌军无从应对。

在现代战争中,这些原则同样适用。

采取主动进攻有利于在敌军未做准备时迅速击溃对方;等待战机再出击,可以节省兵力和资源,实现战略的最大效益;在战术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变换速度和节奏,令敌军错失判断和应对的机会。

三、兵法篇兵法篇是孙子兵法中对兵器及兵员使用的细则和原则进行探讨的部分。

孙子提出了“上兵伐谋”、“能战胜敌之兵,险也”、“善战者,乃求胜而已,不求全胜也”等原则。

这些原则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应该注重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善于从战略上破解敌人的谋划;要善于利用地形、气候等因素,给敌军造成困难与无法预料的情况;要明确战略目标,追求胜利,而不必执着于一次性完全击败对方。

在现代战争中,兵器技术的发展和战争的现代化,使得应用兵法原则更为重要。

指挥官们需要善于在作战中找到敌军的破绽,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打击;要善于利用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要善于管理资源,灵活应对局势的变化。

002《孙子兵法》导读·作战篇

002《孙子兵法》导读·作战篇
三转运。各项军用从国内取得后,粮草补给在敌国就地
解决,那么,军粮就可满足了。
第16页,共28页。
• 孙子提出的“因粮于敌” ,就是顺势从敌人手时夺
取粮食,实质就是“掠粮”、“抢粮”。
• “掠粮”的目的,一是“军食可足”,所谓“掠于饶野,
三军足食”者是也。二是致使敌人粮食不足。
• “因粮于敌”主要指获取粮食,但往往也不限于“粮
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 屈力殚货:屈、殚,皆训尽、枯竭。货,财货。殚货谓人
力、物力耗尽。
• 弊:原义为害,此谓疲困。
• 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何氏注:“谓兵不胜而
敌乘其危殆,虽智者不能尽其善计而保全。”
• 【 译文 】如果兵锋折损,锐气受挫、兵力耗尽、财
力枯竭,那么,其他诸侯国就会趁这个困顿局面举
于人,尊之则曰献,通行曰馈。”
• 内外之费:内,指国内,后方;外,指国
外,前方。
• 宾客之用:宾客,指各诸侯国的使节及游
士。
第9页,共28页。
• 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
矣。
• 胶漆之材:指制作与维修弓矢等器械的资材。
• 车甲之奉:奉,保养、补给。
• 日费千金:李筌注:“千金者,言费用多也。”
从敌方夺取粮食一锺,相当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锺;就
地夺取敌人饲草一石,相当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石。
第22页,共28页。
第四部分:胜敌而益强
• 【 原文 】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
也。
• 怒:谓激励士气。曹操注:“威怒以致敌。”
李筌注:“怒者,军威也。”
• “取敌之利”二句:利,财货。货,意谓
以钱财赏赐。曹操注:“军无财,士不来;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作战篇全面预算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作战篇全面预算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作战篇全面预算作战篇之全面预算——孙子兵法读后感:上几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始计篇”的八个部分,“始计篇”从“道”的战略高度揭示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条件。

接下来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战篇”,这一篇文章主要是从用兵对国家经济实力的依赖关系阐明,只宜“速”,不宜“久”的重要原则。

一、兵法解析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意思就是:根据用兵作战的原则,若动用轻型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且还要越境千里,运送军粮的话,那么前方与后方的费用,款待使节、策士的开支,器材物资的供应,车辆兵甲的维修保养,每天都要耗资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征。

“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在这里提出了战争对经济的依赖。

进行战争,首先要策划费用、粮草、车马、用具,然后才兴兵出征,这样才会有胜算的可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在孙子时代兴兵10万,尚且日费千金,那么到了现代,随着武器的更新,各种现代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军费开支更是创下了天文数字。

据统计,现在军队需用的作战物资已达300多万种,仅油料型号就有100多万种,雷达指挥仪一万多种。

军需物资不仅在种类上激增,在数量上也日益膨胀。

1760年,俄军夺取柏林时,炮兵共发射炮弹1200多发,消耗弹药2.5吨。

1945年,苏军攻打柏林时,消耗弹药量为26230吨,即增加一万多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侵越作战中,投入美军50万人,年战争消耗达300亿美元。

到了90年代,海湾战争,历时仅42天,但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耗资达1133.3亿美元,平均一天日耗资达27亿美元,相当于侵越战争一年的开支。

由此可见战争对经济的依赖。

孙子的“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的论点,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战争必然要大量耗费物力,所以孙子在《作战篇》中详细预算战费,恳切地提出劝勉:只有物资齐备,方可出兵。

孙子兵法完整解释及原文

孙子兵法完整解释及原文

孙子兵法完整解释及原文(一)计篇。

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解释:孙武老爷子说啦,战争可是国家的大事呀,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这可不能不认真考虑啊。

就好比咱们做重要的事儿之前,得把前因后果、各种利弊都想清楚,不能稀里糊涂就上。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解释:这里说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研究,通过比较双方的各种条件,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五个方面就是“道”“天”“地”“将”“法”。

“道”就是让老百姓和君主的意愿一致,这样大家就能同生死、共患难,国家就不会有危险;“天”呢,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这些自然现象;“地”就是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地域的广阔狭窄、地形是否有利于攻守进退;“将”就是要求将领要有智谋、讲信誉、有仁爱之心、勇敢果断、纪律严明;“法”就是指军队的编制、将吏的职责划分、军需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

这五个方面,将领们都得知道,了解这些的就能打胜仗,不了解的就很难取胜啦。

(二)作战篇。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解释:孙武说呀,凡是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要出动轻型战车千辆,重型战车千辆,军队十万,还要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

这样一来,国内国外的各种费用啦,招待宾客的花销啦,制作和维修兵器的材料费用啦,车辆盔甲的保养费用啦,每天都得花费大量的钱财,然后这十万大军才能出动呢。

这就告诉咱们,打仗那可是个烧钱的事儿,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呀。

(三)谋攻篇。

原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孙子兵法·作战篇

孙子兵法·作战篇

论评: 论评
速度是战略的灵魂,在血与火的战场上, 速度是战略的灵魂,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战机 瞬息即逝,速度是把握战机、 瞬息即逝,速度是把握战机、取得胜利的重要保 证。
一方面,由于战争受到人力、物资的约束, 一方面,由于战争受到人力、物资的约束,战争拖得太 长,必然引起人力和物资的大量消耗,由此而产生的一系 必然引起人力和物资的大量消耗, 列矛盾必将日益尖锐,故作战宜速胜。 列矛盾必将日益尖锐,故作战宜速胜。 另一方面,从战术的实施上看, 另一方面,从战术的实施上看,神速出击往往能打敌人 一个措手不及,令敌人防不胜防,从而大获全胜。 一个措手不及,令敌人防不胜防,从而大获全胜。
实例解读: 实例解读:
曹操北征乌桓
背景介绍:
• 此战之前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 因袁氏 此战之前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 家族与乌桓有旧交,所以当袁绍忧郁而死, 家族与乌桓有旧交,所以当袁绍忧郁而死,袁绍长子袁谭被曹操所杀 袁绍另外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则投靠乌桓,企图联合乌桓, 时,袁绍另外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则投靠乌桓,企图联合乌桓,东 山再起,恢复故地。曹操为了消灭割据势力,彻底统一北方, 山再起,恢复故地。曹操为了消灭割据势力,彻底统一北方,进而南 下统一中国,遂决定北征乌桓,解除后颐之忧。 下统一中国,遂决定北征乌桓,解除后颐之忧。 • 乌桓 亦称乌丸 是东胡族的一支。西汉初,东胡被匈奴战败,其中一 乌桓(亦称乌丸 是东胡族的一支。西汉初,东胡被匈奴战败, 亦称乌丸)是东胡族的一支 支退居乌桓山(内蒙科尔沁旗西北四十里 兴安岭南行正干大山)以自 内蒙科尔沁旗西北四十里, 支退居乌桓山 内蒙科尔沁旗西北四十里,兴安岭南行正干大山 以自 遂称乌桓。东汉初,在匈奴贵族的诱迫下, 保,遂称乌桓。东汉初,在匈奴贵族的诱迫下,乌桓各部不得不依附 匈奴,并在匈奴的驱使下,不断寇掠东汉缘边郡县。东汉末, 匈奴,并在匈奴的驱使下,不断寇掠东汉缘边郡县。东汉末,中原群 雄并起,汉王朝中央政权自颐不暇,北方乌桓族乘机扩张实力。《 。《三 雄并起,汉王朝中央政权自颐不暇,北方乌桓族乘机扩张实力。《三 国志·乌丸鲜卑传 记载: 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 乌丸鲜卑传》 国志 乌丸鲜卑传》记载:“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众五千余 上谷乌丸大人难楼,众九千落,各称王, 落,上谷乌丸大人难楼,众九千落,各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 仆延,众千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众八百余落, 仆延,众千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众八百余落,自称 汗鲁王,皆有计策勇健。 这些遍布中国北方的乌桓族,以上谷、 汗鲁王,皆有计策勇健。”这些遍布中国北方的乌桓族,以上谷、右 北平和辽西的乌桓为最强,史称“三郡乌桓” 北平和辽西的乌桓为最强,史称“三郡乌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 (丘力居从子 “总摄三王部,众皆从其教令。”因而辽西成了乌桓族 丘力居从子)“ 丘力居从子 总摄三王部,众皆从其教令。 政治、军事的中心地。 政治、军事的中心地。

《孙子兵法之作战篇》解析

《孙子兵法之作战篇》解析

《孙子兵法之作战篇》解析《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

对孙子兵法的定位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意思就是说比孙子早的兵书,它里面的精华《孙子兵法》里面都包含了,孙子以后两千五百年出的一些兵书,超越不了孙子的基本范畴。

《孙子兵法》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

孙子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

所以,他主张速胜。

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shèng],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说:按一般的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军队十万,越地千里运送粮草,那么前后方的军需,宾客使节的招待费,胶漆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供给等,每天都要耗资巨万。

只有作好了准备,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dān]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zhuō]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5)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用此军队作战,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挫伤锐气,攻城就会耗尽人力,久驻在外,会使国家财政发生困难。

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战斗力下降,财力不足,那么诸侯国就会乘机举兵进犯,尽管有足智多谋的人,也难以收拾这种局面。

孙子兵法作战篇 对现实的启示

孙子兵法作战篇 对现实的启示

孙子兵法作战篇对现实的启示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之一,讲述了战争策略、军事组织和指挥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战争和现实生活都有很好的启示。

其中,孙子兵法作战篇尤为重要,以下将探讨其对现实的启示。

第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和对方,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要了解对方的优劣之处,这样才能采取最佳策略。

例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详细了解自己的产品、服务及市场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和策略,才能制定出最有效的市场策略。

第二,凭借水利地形取胜。

在孙子兵法中,提到了水利地形,这是因为地形和环境对于战争战术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结合地形和环境,才能制定出最优的战略。

例如,在城市和乡村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可能不同,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消费者群体的差异设计出不同的营销策略。

第三,击其所爱,遇其所不想。

战争中,攻击对方弱点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样,在市场营销中,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偏好,根据这些做出最好的营销策略。

以苹果公司为例,它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新的产品,并通过广告、营销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针对消费者喜欢新鲜感、追求高品质的心理,从而积极地吸引消费者。

第四,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在孙子兵法中特别强调了团队和军队的意义,因为团队的力量可以是无穷无尽的。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企业组织还是家庭组织,团队协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沟通、协作和配合,共同实现目标,才能实现更大的成功。

例如,在企业中,领导层需要带领员工紧密合作,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家庭同样也需要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作战篇对现实有着重大启示,知己知彼、凭借地形取胜、击其所爱、团结一致都对于战争和现实生活都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认识,才能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赢得更大的成功。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注:以下内容为孙子兵法原文和注解。

由于篇幅较长,建议可分开阅读。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孙武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到国家的生存,需要高度重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要思考五件事情:①道:指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②天:指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③地:指敌我双方所处的地理环境;④将:指领导战争的将领;⑤法:指执行战争的条例和方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终身不与民争利,夫何必智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只有领导得到民众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领导者要不求私利,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的环境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要了解环并善加利用,才能获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和民、修省也。

注:将领应该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格的纪律。

法律制度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并与民众相协调。

领导者还应该常常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过失,使自己和部队得到进步。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注:领导者了解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将会取得胜利,不知道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就会失败。

故兵贵胜,不贵久。

不故而能取敌者,其勝人矣。

注:战争追求胜利,而不是拖延时间。

久不可复,故明君合于租税之民,致之以死力,而后可与敌持久之战。

不合于租税之民,而令之与敌持久之战,必敝帚千金,而后能有为者。

注:如果国家财政不充裕,国家就不能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这就必须在国家建立起强大的税收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人民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争,才能打赢持久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得地,不知山林、隘塞、湍澗之形者,不能得财,不得其资而用兵者,是谓亡国。

注:领导者不了解敌人的策略和情况,不了解地形和环境,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兵力,就不能打赢战争。

简述《孙子兵法》关于战争本质的主要论述

简述《孙子兵法》关于战争本质的主要论述

简述《孙子兵法》关于战争本质的主要论述
第一章:始计篇
《孙子兵法》中的第一章始计篇,明确了战争的本质是求胜利。

因为战争不是为了消耗资源,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因此胜利是最终目标。

第二章:作战篇
在作战篇中,孙子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策略的原则。

例如,要避免直接与敌人正面交锋,而是应该在敌人的弱点攻击。

同时,他认为在战争中要寻找并利用敌人的弱点,以达到最小损失最大收益的目的。

第三章:谋攻篇
谋攻篇中,孙子提出了利用情报和间谍等手段来获取敌人情报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战争中要对敌人的动态和情况进行了解,才能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战略。

第四章:军形篇
在军形篇中,孙子提出了战争的形式和战争的形式。

他认为,军队的形式应该根据敌人的情况而定,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五章:兵势篇
在兵势篇中,孙子强调了在战争中要根据敌人的情况而定策略。

他认为,在战争中要灵活运用兵力,以达到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中的主要论述是,要考虑到敌人的情况和动态,灵活运用兵力。

通过正确的策略和战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之作战篇》解析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

对孙子兵法的定位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意思就是说比孙子早的兵书,它里面的精华《孙子兵法》里面都包含了,孙子以后两千五百年出的一些兵书,超越不了孙子的基本范畴。

《孙子兵法》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

孙子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

所以,他主张速胜。

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shèng],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说:按一般的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军队十万,越地千里运送粮草,那么前后方的军需,宾客使节的招待费,胶漆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供给等,每天都要耗资巨万。

只有作好了准备,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dān]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zhuō]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5)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用此军队作战,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挫伤锐气,攻城就会耗尽人力,久驻在外,会使国家财政发生困难。

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战斗
力下降,财力不足,那么诸侯国就会乘机举兵进犯,尽管有足智多谋的人,也难以收拾这种局面。

所以在用兵上,虽笨拙的指挥官也要速战速决,没有见过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象。

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自古至今,都未曾听说过。

因此说,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害处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征调,粮饷不再三转运,武器装备在国内准备充足,粮草补给在敌国解决,这样,军队的军粮就能满足了。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qǐ]秆[gǎn]一石[dàn],当吾二十石。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

长途转运军需,百姓就会贫困。

临近驻军的地方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国家的财政枯竭。

国家因财政枯竭就会加重赋役,军力衰弱、财政枯竭。

国内百姓穷困潦倒,每家资财耗去了十分之七。

政府的经费,亦因车辆的损耗、战马的疲惫,盔甲、箭弩、戟盾、矛橹的制作补充及丘牛大车的征用,而损失了十分之六。

所以,高明的指挥员务求在敌国内解决粮草供应问题。

就地取食敌国一钟的粮食,等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钟;夺取当地敌人饲草一石,相当于自己从本国运出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jīng]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要使战士勇于杀敌,就要激励军队的士气;要使军队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就必须用财物奖励。

因此在车战时,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士卒,换上我军的旗帜,将其混合编入自己的车阵之中;对于敌人的俘虏,要给予优待、抚慰和使用他们。

这样就会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日益强大。

所以,用兵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旷日持久。

深知用兵之法的将领,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

对《作战》中的思想实际应用的战争案例:
1.兵贵神速: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

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

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

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

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

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

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

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

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

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

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日本两个国家截然相反的两种战略就在正反两面诠释了孙子的思想。

当时,侵华日军正与我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周旋于国内,多年的战争消耗,加上中华人民坚壁清野的对策和中国抗日军民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性,已经使日本处在了透支的边缘。

在这个时候,日军已经被中国军民拖得疲惫不堪了,也就是犯了时间太久,战线太长的大忌。

此时的日本没有收缩,没有集中,反而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为自己树立了美国和东南亚诸国的敌人。

使自己站在了完全孤立,八面受敌的局面,从而加速了灭亡。

同一个时期的苏联,却很聪明。

在西线与德军作战,东线主动与日本反复表示友好,并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德军战败后,才挥师向东,对日宣战。

这才是用兵的诡道。

另外,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我们人民军队,也正是在不断的斗争中,壮大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相信大家都听过游击队之歌: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的人民军队也是像孙子说的那样,战胜敌人从而使自己愈加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