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流行病学现状ppt课件

合集下载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PPT课件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PPT课件

(2)中国癌症流行趋势
90年代初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病例数约130 万,发病估计为160万,居死因第二位。癌症 粗 死 亡 率 70 年 代 为 83.65/105 , 90 年 代 为 108.26/105,上升29.42%。调整死亡率70年代 为84.58/105,90年代为94.36/105,上升11.56%。
该药可以引起其它癌(肾癌) 应用析因分析 危险因子处理试验
冠心病:处理控制其危险因子观 察转归停止试验 停止其某项危险因子, 如吸烟,以观察
2、人群现场试验(人群干预试验)
Community experlmental
3、类实验(Quasi-experlmental) 不严格的实验流行病学,随机情况是不严
发展中国家 153.6 127.9
8.2
8.0
全球***
201.9 157.8
10.0
9.2
65岁前全球平均患癌风险为10%。
WHO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 亿,癌症发病将达到2000万人,死亡将 达到1200万人,癌症将成为新世纪人类 第一杀手,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的威 胁。
美国癌症流行趋势变化引人注目, 据1992-1998年报告,美国从90年代开 始,癌症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2001年开始美国癌症死亡总例数亦开始 下降。
对怀疑或暴露人诊断倍加注意。 2、暴露怀疑偏倚(Exposurt Suspiciun bias)
调查员倾向性问题引起暴露的错分。 3、回忆偏倚(Recall bias)
在病例对照中存在 4、家庭信息偏倚(Family soformation bias)
聚集性研究中容易出现 患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是否有家庭聚集性 往往出现该偏倚
局外因素和内在因素引起的症候

肿瘤流行病学现状ppt课件

肿瘤流行病学现状ppt课件
2006年上海市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分别居全国发病的首位和第2位结直肠癌发病率为539210万乳腺癌为356410广州市四会市中山市是鼻咽癌的高发地2006年这几个地区鼻咽癌发病率居全国前几位分别为148410万258910万179510万胃癌的地区间分布差异很大高发地区主要集中于苏中里下河及长江以北区域扬中市2006年年胃癌发病率居于我国首位为146310万江苏省启东市是我国肝癌高发区肝癌是严重危害当地人民健康的首位恶性肿瘤2006年发病率位居全国首位为1160310万山西省阳城县宫颈癌的发病几十年来始终居高不下而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2006年在我国发病率最高为374410万25
.
23
恶性肿瘤的地域分布特点
• 肺癌
• 主要高发于大城市,如上海、大连、广州、海门,发病率 位居于首位;
• 云南省宣威、个旧、富源县是世界几个高发地区之一,病 因有特殊性;
• 结直肠癌、乳腺癌的高发地区为上海市,上海市1973-2005 年结直肠癌男女性标化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乳腺癌 1980 年后其标化率持续稳定上升,年度变化百分比增长达3.38%。 2006年上海市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分别居全国发病的首位和 第2位,结直肠癌发病率为53.92/10万,乳腺癌为35.64/10 万。
2
肿瘤发病趋势
• 我国癌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 • 2004年 发 病 率 为 250.03/10万,中 国 人 口 标 化 率 (中 标 率)为
138.98/10万;2005年发病率258.39/10 万,中标率140.46/10万; 2006 年发 病 率 为 273.66/10万,中标率146.52/10万;2007年发病 率276.16/10万,中标率145.39/10万。 • 年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中标率变化幅度小没有明显 上升趋势

医学课件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医学课件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地域差异
男性高于女性
全球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在多数国家和地区,男性患恶性肿瘤的风险高于女性。
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癌症负担沉重
中国是世界上癌症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年轻化趋势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在内,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恶性肿瘤。
xx年xx月xx日
《医学课件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CATALOGUE
目录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概述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现状恶性肿瘤危险因素与预防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挑战与展望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概述
01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控制策略的学科。
定义
根据研究重点和目的,可分为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和实验性流行病学。
吸烟与饮酒
03
吸烟和饮酒是多种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环境保护因素
预防措施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接种疫苗
避免暴露于有害环境
早期筛查
接种HPV疫苗等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癌症的发生。
减少空气污染、改善水质、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等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
靶向治疗
利用针对特定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抑制剂治疗,可单独使用或与手术、放疗、化疗联合使用。
患者康复与护理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挑战与展望
05
病因复杂
人口老龄化
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当前面临的挑战
研究展望
要点三

《肿瘤流行病学》课件

《肿瘤流行病学》课件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地域 、环境、生活习惯等。
患病率
定义
某特定时点或时段,某人群 中患有某肿瘤的病例数。
计算公式
患病率 = (某特定时点或时 段某人群中某肿瘤病例数 /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100%。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病程、治愈率 等。
死亡率
01
定义
某特定时点或时段,某人群中因 某肿瘤导致的死亡病例数。
分析性研究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探讨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 关系,为病因推断提供有力证据。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是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对暴露于不同因素的人群进行干预或观察,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
实验性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临床试验是在医院或诊所进行,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现场试验则是在社区或学校等场所进行,对不同组人群进行不 同的干预措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探究肿瘤与相关因素的关联,如病例对照 研究和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
通过干预措施来评估预防和治疗策略的效 果,如随机对照试验。
02
肿瘤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发病率
定义
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 某肿瘤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计算公式
发病率 = (一定期间内某 人群中某肿瘤新病例数 /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100%。
研究肿瘤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了解地理、环境等因素 对肿瘤发病的影响。
人群分布
研究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社 会经济地位等人群的肿瘤发病率 和死亡率,揭示肿瘤发病的社会 和生物学因素。
时间趋势
研究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随时间 的变化趋势,了解肿瘤发病率的 升降和影响因素。
肿瘤的病因研究

医学课件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医学课件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THANK YOU.
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挑战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常常需要涉及到患者的 个人隐私和健康信息,如何在保护患者隐私 的前提下开展研究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及其家 庭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如何在流行病学研 究中平衡患者的利益和研究的科学性是一个
重要的社会问题。
05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未 来展望
分析性研究
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与有关因素之 间的联系及因果关系。
实验性研究
通过随机分组和干预措施来评价干 预措施的效果。
理论性研究
建立数学模型以解释和预测疾病和 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作 用。
02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在特定时间点收集有关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数据,以描述癌症分布情况。
流行病学研究无法直接观察到细胞的生物学 变化,因此难以准确地探讨发病机制和疾病
进展过程。
研究方法的挑战
流行病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样本和资源,需要长时间的追踪和观察,因此研究成本较高,实施难度较大 。
在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常常需要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健康信息,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信 息安全,避免泄露患者信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病例对照研究
以病例和对照为基础比较研究对象的暴露因素,以探讨癌症发病与危险因素之间 的关系。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比较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 率,以评估该因素对癌症发病的影响。
干预研究
通过随机分配研究对象至实验组或对照组,评价干预措施对 癌症发病的影响。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通过随机分配研究对象至试验组或对照组 ,给予干预措施,以评价该措施对癌症治 疗的效果。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ppt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ppt

03
关注肿瘤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为改善肿瘤患者的医疗保障和生存环境提供 科学支持。
THANKS
遗传因素对肿瘤发病的影响较小,但某些遗传 缺陷可能增加肿瘤发病的风险。
05
肿瘤流行病学趋势
近年来发病率的上升趋势
总体发病率上升
01
近年来,中国总体肿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多种因素有
关,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改变等。
不同地区差异
02
不同地区肿瘤发病率存在差异,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肿瘤发病率
较高。
不同年龄段差异
青年人肿瘤发病率的上升趋势可能与现代生活方式、环境因 素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加强预防和早期发现。
中年人发病率
中年人是指年龄在40-64岁的人群,这个年龄段是肿瘤发 病率较高的人群,常见的肿瘤类型包括肺癌、结直肠癌等 。
中年人肿瘤发病率的上升趋势可能与吸烟、饮食结构变化 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加强健康管理和早期筛查。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针对不同地区的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制定差异化的防控策略和
措施。
加强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肿瘤的早期
03
发现和治疗水平。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深入研究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内在机制,为制定更加精准的肿瘤防控策略提供科 学依据。
02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肿瘤防控经验和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全球肿瘤防控水 平。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空气、水质等环境污染。
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等也会增加肿瘤发病风险。
预防和控制建议
01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防癌意识,认识肿瘤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PPT课件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PPT课件
随着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参加,肿瘤分子 流行病学正在成为肿瘤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 手段之一。
一、概述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结 合分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平台, 通过对有代表性人群从接触危险因素、癌前病 变开展到肿瘤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肿瘤标志物的 研究,可以准确地测量“暴露〞、生物学效应 和遗传易感性,探讨肿瘤发生的机制。
1982年,Perera、Weinstein提出“molecular cancer epidemiology 〞。
一、概述
肿瘤标志物是连接实验室检测和传统流行病学 研究的桥梁,通过对研究对象特定生物学标志 物的定性或定量检测,可以评估致癌物暴露和 机体遗传易感性的单独或联合作用。
Bence-Jones蛋白是第一个被报道的肿瘤标志 物〔1845〕。
在探讨致癌机制的过程中,总有该因素会“选 择〞让一局部人逐步走向癌变,这在考虑暴露 因素施加给宿主的不同免疫压力的同时,更应 该关注宿主遗传易感性对癌变过程的影响。
五、肿瘤发生的易感性标志
〔一〕代谢酶及其基因多态性: 代谢酶有I相和II相之分。 I相酶主要是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家族(CYPs),它们催化
具有最高催化活性的是CYP1A1和CYP2A2,参与多环 芳烃代谢,与吸烟相关的上呼吸道、上消化道、泌尿 道和乳腺的肿瘤有关。
CYP2E可以催化外源性N-亚硝胺,其多态性与胃癌发 生风险有关 。
CYP2A6 *2等位基因的479T > A 突变的产物具有较低 激活前致癌物的能力,因而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六、蛋白质组学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主要依靠生物化学手段对细胞所有 蛋白质或蛋白质组进行大规模研究,研究蛋白 显微特征、差异显示和蛋白-蛋白交互作用。

我国肿瘤最新现状PPT课件

我国肿瘤最新现状PPT课件

2.58
30
23.33
女性
13.68 12.54 9.29
死亡 20 率 (/10 万) 10
女性死亡第1位为肺癌,每年死亡约15万, 其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
8.65 8.64
3.62 3.37 3.23 3.03
0 肺癌 胃癌 肝癌 食道癌 乳腺癌 结直肠癌 胰腺癌 宫颈癌 脑瘤 白血病
全球平均水平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国 韩国 日本 102.4 108.5 98.4 122.2 147.7 182.3 268.3 发病率 死亡率
174
307.8 217.1 318 283.8 206.4
100.3
93.8
美国
德国
105.8 100.8
90.5 64.5 0 50 94 100 150 200 250 300
• 年龄别死亡率上,45岁年龄组开始快速升高。
男性年龄别死亡率45岁年龄组开始大幅升高, 女性从50岁开始大幅升高。
城乡癌谱 差别明显

上消化系统肿瘤是我国农村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亡原 因,肺国家癌谱,肺癌、乳腺癌、结直肠 癌等不断上升。
提示: 我国肿瘤防治工作需有不同侧重,根据不同地区分别制定有效可行的策略,有的放矢实施肿瘤的防控。
25.07
25.28
前列腺癌
卵巢癌 子宫癌
子宫癌 脑瘤
卵巢癌
(1/105)
40 50 60
(1/105)
30 40 50
Chen W et al. Chin J Cancer Res. 2014 Feb;26(1):48-58.
我国恶性肿瘤死亡谱正在发生变化
上消化系统癌症、宫颈癌、鼻

肿瘤学概论(第2版)PPT课件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肿瘤学概论(第2版)PPT课件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通常为1、3、5年)随访后,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用途:①反映疾病的危害程度和患者的预后;
②评价肿瘤治疗的远期效果。
肿瘤生存率
=
经过若干年观察后尚生存的病例数 最初的新诊断病例总数
×100%
值得注意的是,比较不同地区、时间及人群的肿瘤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比较各年龄组率的调整或标
化使用发病专率或死亡专率。标化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肿瘤学概论(第2版)
(二)病例对照研究
1.定义 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回顾性研究,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种恶性
肿瘤的人群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种疾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为对照,利用已有的记录或采用问卷调 查等流行病学方法、实验室检查等手段,了解其过去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百分比, 判断暴露因素与所研究的恶性肿瘤之间关联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比值比(odds ratio,OR)是病例组中暴露比值与对照组中暴露比值之比。 (2)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发生的危险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称为“正关联”;
当OR=1时,两者没有关联; 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发生的危险降低,是疾病的保护因素,称为“负关联”。
肿瘤学概论(第2版)
(二)病例对照研究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作者 : 乔友林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目录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重点难点
掌握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定义、指标及计算方法,描述、 分析、实验肿瘤流行病学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研究特 点以及用途等内容。

《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解读PPT课件

《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解读PPT课件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有多种筛查方法可供选择,如 X光、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 、基因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 ,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进行定期检查。
03 预防策略与实践经验分享
一级预防:减少致癌因素暴露
1 2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健康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致癌环境中。
肿瘤细胞特征
肿瘤细胞具有不受控制增殖、侵袭周围组织、转移至 其他器官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肿瘤细胞能够不断扩 张,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导致疾病进展。
肿瘤分类
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形态、生物学行为等,肿瘤可 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 不侵犯周围组织,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
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作用
遗传易感性
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基因的变异,使得 他们更容易患上某些类型的肿瘤。这 些基因变异可能是家族遗传的,也可 能是后天发生的。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一些特定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如家 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乳腺癌等 ,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和较高的发病 风险。
环境因素与生活习惯影响分析
环境致癌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甲醛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以及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细菌等),可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 段,提升肿瘤诊断准确率与治疗 效果评估的客观性。
THANKS
瘤并判断其性质。
CT扫描
可全面评估肿瘤的位置、 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MRI检查
对某些软组织肿瘤如脑瘤 、脊髓肿瘤等具有更高的
诊断价值。
病理学检查对确诊重要性
活检取样

肿瘤综述ppt课件

肿瘤综述ppt课件
学诊断。 • 根据实质的分化成熟程度和异型性大小确定肿瘤
的良恶性。
肿瘤综述
15
二、肿瘤的形态 组织结构
肿瘤的间质
• 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可有淋巴管。 • 无特异性,起支持和营养实质的作用。 • 含或多或少的淋巴细胞等单个核细胞浸
润,为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免疫反应。
肿瘤综述
16
食管鳞状细胞癌

实质
间质
1,肿瘤的数目 通常一个,可为多个
2,肿瘤的体积 差异显著
3,肿瘤的形状 多种多样
乳头状、绒毛状、蕈状、息肉状 (表)
菜花状、溃疡状
(恶性)
结节状、分叶状、浸润性包块状、囊状 (内)
肿瘤综述
10



1.息肉状(外生性生长)2.乳头状(外生性生长)










肿瘤综述
11
3.结节状(膨胀性生长)4.分叶状(膨胀性生长)5.囊状(外生性生长)
• 人名 如 Ewing肉瘤、Hodgkin淋巴瘤等。 • 习惯 如白血病、精原细胞瘤 • 复合命名 癌肉瘤、纤维腺瘤。 • 解剖部位 垂体瘤 • 以瘤命名的恶性肿瘤 黑色素瘤、精原细胞瘤 • 依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 如骨巨细胞瘤、燕麦细胞
癌、印戒细胞癌
肿瘤综述
31
四、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3,分类 • 分类依据
大小、形态较一致。
肿瘤综述
22
三,肿瘤的异型性
(2)核的多型性 瘤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染色不一致。
• 核大,核浆比增大; • 核大小及形状不一,可出现巨核、双核、多核
或奇异核; • 核染色深,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匀,

《肿瘤流行病学》PPT课件

《肿瘤流行病学》PPT课件

肿瘤部位 各部位 各部位 乳腺 肠
性别 男 女 女 男
高发区 东欧 北欧 北欧
澳大利亚、新西 兰
低发区 南非 北非 中国 中非
ASRs 比值 2.8 2.2 6.2 15.2

女 澳大利亚、新西
中非
7.5



东欧
西非
33.5


北美
中非
35.4
前列腺

加勒比海
中国
31.7


中国
北欧
13.3


东亚
WHO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亿, 癌症发病达2000万,死亡达1200万,癌 症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第一杀手
美国癌症流行1992-1998年报告, 美国从90年代开始,癌症发病及死亡率 均呈下降趋势,2001年开始美国癌症死 亡总例数亦开始下降
表3 世界恶性肿瘤高低发区调整死亡率(ASRs)比值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Cancer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戈伟
恶性肿瘤:医学领域的奥秘和难 题
恶性肿瘤(Cancer)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 康的疾病,由100多种不同部位肿瘤组成。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情况在世界 各国多呈上升趋势,但其中个别癌种在部 分国家和人群中有所下降。估计到2015年, 全世界肿瘤死亡者可达900万,发病者可达 1500万,其中三分之二将发生在发展中国 家
三.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肿瘤流行病学概念
是一门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 (研究对象)中 • 发生、发展和分布流行规律、what • 流行原因和条件、why • 制定预防和控制的学科。How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ppt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03
在特定时间点收集有关暴露和疾病的数据,以描述特定人群中癌症的分布情况。
横断面研究
以病例和对照为基础,通过回顾性或前瞻性方式,比较两组之间暴露因素和疾病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以特定暴露因素为起点,前瞻性地追踪一组人,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队列研究
2023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contents
目录
肿瘤流行病学概述肿瘤流行病学特征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肿瘤预防与控制策略肿瘤流行病学挑战与展望
肿瘤流行病学概述
01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策略的科学。
定义
通过对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为预防和控制肿瘤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建议。
任务
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肿瘤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生活方式、环境暴露等因素有关。
VS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关注肿瘤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以评估环境和行为因素对肿瘤的影响。
预测未来趋势
通过分析肿瘤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可以对未来肿瘤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以便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变化趋势
时间趋势
病因和危险因素
03
减少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的暴露,降低相关肿瘤风险。
筛查策略
制定针对不同肿瘤的筛查策略,包括筛查人群、方法、频次等,提高早期发现率。
早期诊断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肿瘤早期症状的认识,及时就医,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
筛查与早期诊断
肿瘤登记
建立完善的肿瘤登记制度,收集并整理肿瘤患者的相关信息,为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肿瘤学之肿瘤流行病学护理课件

肿瘤学之肿瘤流行病学护理课件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目的
1 2 3
描述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了解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等人群中肿瘤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
探究肿瘤发生的影响因素 研究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对肿瘤发生的 影响。
制定和评估预防策略 根据研究结果制定预防策略,评估已有预防措施 的效果。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01
02
03
描述性研究
具体而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肿瘤流行病学护理研究 中的应用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挖掘、预测模型构建等方 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肿瘤的流行病学特 征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人 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研究者进行数据清洗、分类和聚类 等操作,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人工智 能还可以用于构建预测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为临床医 生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生 活方式可能增加肥胖和某 些肿瘤的风险。
吸烟与饮酒
吸烟与肺癌、食管癌等的 发生风险相关,而过度饮 酒与肝癌、喉癌等的发生 风险相关。
04
肿瘤流行病学护理干预
预防性护理干预
健康宣教
改善生活习惯
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 方式,向公众普及肿瘤预防知识,提 高公众对肿瘤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并处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确保治疗安全。
康复性护理干预
康复指导
为肿瘤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和指导, 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和日常生 活能力。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和需求,制定 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保证患
者在康复期间的营养需求。
随访与复查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监 测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及时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新发病例增加 了12万; • 乳腺癌发病率上升较快,河北省磁县1991-1995年乳腺癌发病率为
5.17/10万,1996-2000年为8.51/ 10万,2001-2005年为9.07/10万,15年 间女性乳腺 癌发病明显上升,我国乳腺癌发病率2008年达21.6/10万。 Ziegler等估计到2021年发病率将达80/10万; • 结直肠癌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启东市1978-2002年结直肠癌发病率 呈明显上升趋势;香港肠癌世界标化发病率1983-2006年增加了近20%, 粗发病率增加了190%; • 胃癌90年代后期发病率开始下降,1978-2005启东市胃癌年发病率的标 化率下降趋势比较明显;
中标率 (1/105 ) 148.75 167.11 132.69 148.64 162.71 136.89 151.02 186.77 117.19
世标率 (1/105 ) 194.99 223.68 170.43 194.52 218.04 175.18 198.33 247.55 152.34
累积发病率 0~74(% )
22.27 25.81 18.98 21.92 24.80 19.30 23.83 30.08 17.74
.
10
年龄别发病率
.
11
城市与农村年龄别发病率
• 0~39岁年龄段处于较低水平,40~岁年龄组开始 快速升高,85+岁年龄组时达到最高水平。
• 城乡趋势相似但农村地区80~岁年龄组达到发病
人口总数的66.21% • 选取质量较好的41个登记处的数据进行合
并分析
.
6
统计与分析
• 结果: • 基本数据统计
– 数据合并 – 数据质量评价
• 数据分析 • 恶性肿瘤发病率 • 恶性肿瘤死亡率 • 各地区前十名肿瘤分布
.
7
合并数据名单、人口数、恶性肿瘤发病数及死亡数
.
8
数据质量评价
• MV%:上 报 数 据 的 病 理 诊 断比 例();DCO%: 只 有 死 亡 证 明 书 比 例;M/I:死 亡发病 比; UB%:诊 断 不 明 的 百 分 比;O&U%: 未 指 明 部位 及 原 发 部 位 不 明 继 发的 恶 性 肿 瘤 病 例 所 占 的比 例 。
.
3
• 部分登记地区1998 ~2007年恶性肿瘤 发病率无大的波动,呈一定上升趋势
.
4
癌谱变化
• 双重特征、双重负担:既有发达国家又保留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 肺癌一直处于癌谱首位;胃癌一直处于癌谱较高位置,2004年后一直居
第2位;结直肠癌的癌谱位置不断攀升;而肝癌在癌谱中位置下降; • 肺癌 1988-2005年发病率以每年1.63%的速度增加,2000-2005年间肺癌
中标率 (1/105 ) 84.36 109.78 60.67 79.21 102.17 57.92 106.05 141.40 72.50
世标率 (1/105 ) 114.32 149.91 81.92 107.76 140.13 78.50 141.69 190.00 96.58
累积率 0~74(% )
肿瘤流行病学现状
.
1
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 基于人群的肿瘤登记机构 • 收集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全人口中肿瘤新发病例的
有关资料 • 对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进行描述和
监测 • 规划、实施和评价肿瘤预防和控制工作 • 并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 2006年卫生部疾控局将肿瘤登记数据资料报告改 为年报制
.
• 中国南方90年代鼻咽癌的发病率开始下降,到2008年鼻咽癌发病率占恶 性肿瘤的11%,男性发病率为2.8/10万,女性为 1.9/10万
.
5
2008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分析
• 材料:2011年各登记处提交的2008年肿瘤 登记数据
• 56个登记处 • 来自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以上
城市26个,县及县级市30个 • 覆盖人口 82 433 497人,约占全国2008年末
.
9
恶性肿瘤发病主要指标
地区 合计
城市
农村
性别
合计 男性 女性 合计 男性 女性 合计 男性 女性
发病数 (例)
197833 110077 87756 160146 87237 72909 37687 22840 14847
发病率 (1/105 ) 299.12 330.16 267.56 307.04 332.20 281.52 269.57 322.58 215.18
高峰,85+岁年龄组又有所下降,而城市地区则
于85+岁年龄组达到最高水平。
.
12
பைடு நூலகம்
恶性肿瘤死亡主要指标
地区 合计
城市
农村
性别
合计 男性 女性 合计 男性 女性 合计 男性 女性
死亡数 (例) 122136 76062 46074 94687 58436 36251 27449 17626 9823
死亡率 (1/105 ) 184.67 228.14 140.48 181.54 222.53 139.97 196.34 248.94 142.36
• 男性年龄别死亡率45~岁年龄组开始有较大幅度升高,女性由50岁开 始有较大幅度升高城乡趋势基本相似。
.
15
肿瘤登记地区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
16
肿瘤登记地区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12.89 16.88 9.08 11.92 15.47 8.56 16.98 22.74 11.35
.
13
年龄别死亡率
.
14
城市与农村年龄别死亡率
• 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在49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 50岁年龄组开始快速升高,全国合计和城市地区85+岁年龄组达到最 高,而农村地区于80~岁年龄组死亡率最高;
2
肿瘤发病趋势
• 我国癌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 • 2004年 发 病 率 为 250.03/10万,中 国 人 口 标 化 率 (中 标 率)为
138.98/10万;2005年发病率258.39/10 万,中标率140.46/10万; 2006 年发 病 率 为 273.66/10万,中标率146.52/10万;2007年发病 率276.16/10万,中标率145.39/10万。 • 年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中标率变化幅度小没有明显 上升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